第八章测量研究 测量包括物理测量、教育测量、心理测量和社会测量。教育测量是对教育领域内的事物 或现象作数量化的描述过程。在教育研究中,测量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种研究方法。任何事 物都存在于一定的数和量之中,因而都可以被测量,如儿童的各科成绩,智商、创造力、语 言、动机、注意力、态度、兴趣、动作技能、熟练程度、反应速度等等,都可以在某种程度 上进行测量。测量对于教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了测量,对事物的描述更精确,分析更细 致、结论更准确。本章主要阐述测量的原理和基本概念,并描述测量法和社会测量法的具体 运用,以及介绍几种常用的幼儿智力测验。 第一节测量法 教育研究中,尤其是实证性研究,往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如进行一项教学方法改 革的实验就必须对教学方法的效果(通常是成绩或态度)进行测量,测量的成绩或态度就是实 验的因变量。测量法一般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工具通常指标准化测验,如智力测验、能力 测验、人格测验、成就测验等。有些研究项目可以直接利用现成的测量工具,另外一些研究 项目可能要花大量的精力去开发编制新的测量工具。无论哪种情况,测量的直接目的是用测 量工具准确、客观地测岀硏究中的变最、概念或现象,从操作意义上提供硏究所需的数据 、测量的基本概念 1.测量 克林格( Kerlinger)为测量作了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定义:按规则给对象或事件赋值。通俗 地说,就是根据一定的规则,给事物分派数字。1、2、3、4、5之类的数字本身是没有数量 或质量意义的,只是个符号。当我们规定1代表男性、2代表女性,或者1表示奖励的最高
1 第八章 测量研究 测量包括物理测量、教育测量、心理测量和社会测量。教育测量是对教育领域内的事物 或现象作数量化的描述过程。在教育研究中,测量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种研究方法。任何事 物都存在于一定的数和量之中,因而都可以被测量,如儿童的各科成绩,智商、创造力、语 言、动机、注意力、态度、兴趣、动作技能、熟练程度、反应速度等等,都可以在某种程度 上进行测量。测量对于教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了测量,对事物的描述更精确,分析更细 致、结论更准确。本章主要阐述测量的原理和基本概念,并描述测量法和社会测量法的具体 运用,以及介绍几种常用的幼儿智力测验。 第一节 测量法 教育研究中,尤其是实证性研究,往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如进行一项教学方法改 革的实验就必须对教学方法的效果(通常是成绩或态度)进行测量,测量的成绩或态度就是实 验的因变量。测量法一般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工具通常指标准化测验,如智力测验、能力 测验、人格测验、成就测验等。有些研究项目可以直接利用现成的测量工具,另外一些研究 项目可能要花大量的精力去开发编制新的测量工具。无论哪种情况,测量的直接目的是用测 量工具准确、客观地测出研究中的变最、概念或现象,从操作意义上提供研究所需的数据。 一、测量的基本概念 1.测量 克林格(Kerlinger)为测量作了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定义:按规则给对象或事件赋值。通俗 地说,就是根据一定的规则,给事物分派数字。1、2、3、4、5 之类的数字本身是没有数量 或质量意义的,只是个符号。当我们规定 1 代表男性、2 代表女性,或者 l 表示奖励的最高
等级,2次之,5为奖励的最低等级,或者5表示成绩的最高等第,4次之,1为成绩的最低 等第,这时1、2、3、4、5才具有实际意义,数字按规则被赋予了意义。 根据克林格的定义,我们可以给测量法下个定义:测量法是用一组标准化测验,按照规 定的程序,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实际测定来收集数据资料的研究方法。测量是评价过程中搜集 资料的一种方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对幼儿不断地施加各种教育影响,幼儿的身心 发展状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需要对教育教学的结果作出评价,即对幼儿身心发展状 况及变化的特征、趋势通过测量来获得事实根据,作出评价。 测量与测验是容易混淆的概念,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混用。实际上,它们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测量是对事物作定量化测定的一门学科或方法,是通过采用量表或具体测验实现 的。测验则是测量的工具。测量比测验的含义更广泛 据美国《心理测量年鉴》称:在美国有关教育心理的标准化测验就有1100多个,分为 15个种类,它们是:成套成就测验、英语测验、艺术测验、外语测验、智力测验、数学测 验、学科综合测验、拼读测验、阅读测验、自然科学测验、社会科学测验、感觉运动测验、 职业测验、多项能力倾向测验、人格测验 测量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①测量客体。即测量的对象。测量的客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教育研究中的事物或现象 ②测量内容。指测量客体的属性和特征。测量内容有些是外显的,如幼儿的性别、身高、 体重、行为等:有些则是内隐的,如兴趣、动机、知识等。 ③测量规则。指测量的准则或方法。任何测量必须按一定的规则对测量内容进行规范的 标准化的操作。 ④测量工具。指测量的指标体系。在教育研究中通常要借助于标准化测验或量表这类工 具对测量客体的属性和特征进行测定。没有工具,测量难以进行。 2.测量的四种水平 测量某一事物,需要有测量的工具,这个工具应具有单位和参照点,并有表示量数的方 法,我们把这种工具称之为量表。如,尺是度量长度的量表,血压计是测量血压高低的量表。 在教育研究中,测验量表多以文字试题的形式出现,由于数字化程度不同,数值所包含 的信息量不同,因此测量的程度水平也不同。通常可把量表分为四种不同水平的类型 ①名称量表 亦称类别量表,只是用名称或数字来代表事物或对个体和事物进行简单归类,既没有数 量关系,也没有单位和零点,如运动员的号码、学生的学号等。又如,用数字1表示男生 2
2 等级,2 次之,5 为奖励的最低等级,或者 5 表示成绩的最高等第,4 次之,1 为成绩的最低 等第,这时 1、2、3、4、5 才具有实际意义,数字按规则被赋予了意义。 根据克林格的定义,我们可以给测量法下个定义:测量法是用一组标准化测验,按照规 定的程序,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实际测定来收集数据资料的研究方法。测量是评价过程中搜集 资料的一种方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对幼儿不断地施加各种教育影响,幼儿的身心 发展状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需要对教育教学的结果作出评价,即对幼儿身心发展状 况及变化的特征、趋势通过测量来获得事实根据,作出评价。 测量与测验是容易混淆的概念,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混用。实际上,它们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测量是对事物作定量化测定的一门学科或方法,是通过采用量表或具体测验实现 的。测验则是测量的工具。测量比测验的含义更广泛。 据美国《心理测量年鉴》称:在美国有关教育心理的标准化测验就有 1100 多个,分为 15 个种类,它们是:成套成就测验、英语测验、艺术测验、外语测验、智力测验、数学测 验、学科综合测验、拼读测验、阅读测验、自然科学测验、社会科学测验、感觉运动测验、 职业测验、多项能力倾向测验、人格测验。 测量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①测量客体。即测量的对象。测量的客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教育研究中的事物或现象。 ②测量内容。指测量客体的属性和特征。测量内容有些是外显的,如幼儿的性别、身高、 体重、行为等;有些则是内隐的,如兴趣、动机、知识等。 ③测量规则。指测量的准则或方法。任何测量必须按一定的规则对测量内容进行规范的、 标准化的操作。 ④测量工具。指测量的指标体系。在教育研究中通常要借助于标准化测验或量表这类工 具对测量客体的属性和特征进行测定。没有工具,测量难以进行。 2.测量的四种水平 测量某一事物,需要有测量的工具,这个工具应具有单位和参照点,并有表示量数的方 法,我们把这种工具称之为量表。如,尺是度量长度的量表,血压计是测量血压高低的量表。 在教育研究中,测验量表多以文字试题的形式出现,由于数字化程度不同,数值所包含 的信息量不同,因此测量的程度水平也不同。通常可把量表分为四种不同水平的类型。 ①名称量表 亦称类别量表,只是用名称或数字来代表事物或对个体和事物进行简单归类,既没有数 量关系,也没有单位和零点,如运动员的号码、学生的学号等。又如,用数字 1 表示男生
用数字0表示女性,这些数字本身并无数量意义,只是为了给对象分类才用数字来代表 称名量表的数字不能作大小比较或进行加减乘除运算,仅具有符号的区分性,在数据处 理上仅适宜作计数资料的统计,如百分比,x2检验等 ②顺序量表 亦称等级量表,只有等级顺序而无等值的单位和绝对零点,它是按照类别的大小或某种 属性的重要性把一些项目排出等第次序。如,根据学生的测验成绩排出名次,成绩最好的为 1,成绩次之为2,再次之为3,以此类推。顺序量表的数值具有等级性和序列性的特点,能 够进行大小比较,但不能作加减乘除运算,在数据处理上能用中位数、百分比、等级相关系 数等 ③等距量表 也称间距量表,具有相等的单位,但没有绝对零点的量表。等距量表除了具有称名量表 和顺序量表的数量性质外,它的数量单位之间的差异是等距的。如,温度30C-32°C与 18°C一20°C的温差是2°C,是相等的。又如,三个儿童在智商测验中分别得分105、110、 115,前二者5分的差距与后二者5分的差距是相等的。测验所得原始分数转换成的标准分 数就是一种等距量表 由于等距量表有相等的单位,故可以进行加减运算,但不能作乘除运算。等距量表可以 广泛运用统计方法。如平均数、标准差、相关及各种检验。 ④比率量表 有相等的单位和绝对零点的量表是比率量表,也称等比量表。比率量表除了具有称名、 顺序、等距量表的特征外,还有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绝对零点。零点是指测量的起点或参照 点。有些零点是人定的,称相对零点。如摄氏零度,这里零度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温度,而 是以人定的冰点为参照标准。像学生的考试成绩、智商的0分都是相对零点。有些零点具有 实际意义,称绝对零点。如年龄、身高、经费开支等都有绝对零点,0岁、0米、0元中的 “零”都表示真实的“无”,表示一点都没有。比率量表具有绝对零点,可作加减乘除运算 故可表示倍数关系。如身高18米是12米的1.5倍;经费开支120元是150元的80%等
3 用数字 0 表示女性,这些数字本身并无数量意义,只是为了给对象分类才用数字来代表。 称名量表的数字不能作大小比较或进行加减乘除运算,仅具有符号的区分性,在数据处 理上仅适宜作计数资料的统计,如百分比, 2 检验等。 ②顺序量表 亦称等级量表,只有等级顺序而无等值的单位和绝对零点,它是按照类别的大小或某种 属性的重要性把—些项目排出等第次序。如,根据学生的测验成绩排出名次,成绩最好的为 1,成绩次之为 2,再次之为 3,以此类推。顺序量表的数值具有等级性和序列性的特点,能 够进行大小比较,但不能作加减乘除运算,在数据处理上能用中位数、百分比、等级相关系 数等。 ③等距量表 也称间距量表,具有相等的单位,但没有绝对零点的量表。等距量表除了具有称名量表 和顺序量表的数量性质外,它的数量单位之间的差异是等距的。如,温度 30oC 一 32oC 与 18oC 一 20oC 的温差是 2 oC,是相等的。又如,三个儿童在智商测验中分别得分 105、110、 115,前二者 5 分的差距与后二者 5 分的差距是相等的。测验所得原始分数转换成的标准分 数就是一种等距量表。 由于等距量表有相等的单位,故可以进行加减运算,但不能作乘除运算。等距量表可以 广泛运用统计方法。如平均数、标准差、相关及各种检验。 ④比率量表 有相等的单位和绝对零点的量表是比率量表,也称等比量表。比率量表除了具有称名、 顺序、等距量表的特征外,还有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绝对零点。零点是指测量的起点或参照 点。有些零点是人定的,称相对零点。如摄氏零度,这里零度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温度,而 是以人定的冰点为参照标准。像学生的考试成绩、智商的 0 分都是相对零点。有些零点具有 实际意义,称绝对零点。如年龄、身高、经费开支等都有绝对零点,0 岁、0 米、0 元中的 “零”都表示真实的“无”,表示一点都没有。比率量表具有绝对零点,可作加减乘除运算, 故可表示倍数关系。如身高 1.8 米是 1.2 米的 1.5 倍;经费开支 120 元是 150 元的 80%等
表8-1四种测量量表的特征、功能和适用的统计分析方法表 名称 基本功能 适用统计方法 类别分类符号分类、描述 ≠百分比,检验, 量表 列联相关系数 顺序1分类符号1分类 ≠中位数,四分位差 量表2等第顺序2可按顺序排列> 等级相关,非参数检验 等距1同上 1同上 ≠算术平均数,方差,积 量表2同上 2同上 差相关,复相关,参数 3差值大小|3差值的确定 检验 有相等单位与比较 等比1同上 1同上 ≠算术平均数,方差,积 量表2同上 2同上 差相关,复相关,参数 3同上 3同上 检验,几何平均数 4有绝对零点4比值的确定、 比较 以上四种类型的量表分别代表了4种不同水平的测量,是按测量数值中所包含信息的多 少来划分的,这4种量表构成一个等级分类体系,后一类量表包括前一类量表所具有的条件 比率量表是4种量表中层次最高,包含信息最多的量表。因此,一般不要将属于测量水平高 的测量结果转换成测量水平低的测量结果。如,不要用百分制转换成等级制来表示成绩,否 则会丢失很多信息 二、测验的基本类型 测验是测量的工具。在教育研究中,测验的种类很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得出不 同的测验类型。 1.按行为目标和测验内容可分为: ①智力测验。测被试的智力高低,其结果常以智商(Q来表示,此类测验很多,其中较 著名的有斯坦福—一比纳测验、韦克斯勒智力测验等。 ②能力倾向测验。测被试潜在的某种能力,以了解其发展的可能性,如音乐、美术、体 育、创造力、想象力、记忆力等方面的特殊才能的测验。 ③成就测验。测被试经某种形式的学习后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或熟练水平。如识字 量、阅读、算术测验等
4 表 8-1 四种测量量表的特征、功能和适用的统计分析方法表 名称 特点 基本功能 数学特征 适用统计方法 类别 分类符号 分类、描述 = ≠ 百分比, 检验, 量表 列联相关系数 顺序 1 分类符号 1 分类 = ≠ 中位数,四分位差, 量表 2 等第顺序 2 可按顺序排列 > < 等级相关,非参数检验 等距 1 同上 1 同上 = ≠ 算术平均数,方差,积 量表 2 同上 2 同上 > < 差相关,复相关,参数 3 差值大小 3 差值的确定 + - 检验 有相等单位 与比较 等比 1 同上 1 同上 = ≠ 算术平均数,方差,积 量表 2 同上 2 同上 > < 差相关,复相关,参数 3 同上 3 同上 + - 检验,几何平均数 4 有绝对零点 4 比值的确定、 × ÷ 比较 以上四种类型的量表分别代表了 4 种不同水平的测量,是按测量数值中所包含信息的多 少来划分的,这 4 种量表构成一个等级分类体系,后一类量表包括前一类量表所具有的条件。 比率量表是 4 种量表中层次最高,包含信息最多的量表。因此,一般不要将属于测量水平高 的测量结果转换成测量水平低的测量结果。如,不要用百分制转换成等级制来表示成绩,否 则会丢失很多信息。 二、测验的基本类型 测验是测量的工具。在教育研究中,测验的种类很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得出不 同的测验类型。 1.按行为目标和测验内容可分为: ①智力测验。测被试的智力高低,其结果常以智商(IQ)来表示,此类测验很多,其中较 著名的有斯坦福——比纳测验、韦克斯勒智力测验等。 ②能力倾向测验。测被试潜在的某种能力,以了解其发展的可能性,如音乐、美术、体 育、创造力、想象力、记忆力等方面的特殊才能的测验。 ③成就测验。测被试经某种形式的学习后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或熟练水平。如识字 量、阅读、算术测验等
④个性人格测验。测被试的需要、动机、兴趣、态度、气质、性格、人际关系等人格特 征,较为著名的有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验(MMP)、罗夏墨迹测验、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量 表(16PF)等 2.按测验方式可分为 ①个别测验。指主试与被试一对一进行的测验。个别测验的可靠性较高,主试能有效地 观察控制被试的行为反应,尤其是对尚无书面文字表达能力的幼儿,通常采用个别测验,但 个别测验费时费力,短时间内难以获得大量的资料,并且对主试的要求较高 ②团体测验。指一个主试能同时对许多被试进行的测验。团体测验节省人力与时间,在 短时间内能收集到大量的资料,效率较高,但被试的反应不容易控制,并且测验效果不及个 别测验可靠。 3.按测验材料可分为: ①语言、文字测验。指测验内容是以语言、文字形式构成,被试要用语言、文字作答 语言、文字测验实施比较容易,适宜于进行团体测验,但它易受被试的教育程度和不同文化 背景的影响 ②非语言、文字测验。又称操作测验,它是以图形、模型、实物、工具等作为测试材料, 被试需动手操作才能完成的测验。由于被试不需要用文字作答,因而特别适合于幼儿或文字 表达有困难的被试,适合于不同文化背景的比较研究。较著名的测验有:瑞文标准推理能力 测验,画人测验等 4.按测验的参照系可分为 ①常模参照测验。常模指有一定代表性,并且数量足够大的样本在某项测验上的平均成 绩。常模是评价被试测验成绩的相对标准。常模参照测验是一种衡量被试相对水平的测验, 是将被试的测验成绩与同类被试在同一测验上的平均分即常模相比较,从而确定被试在总体 中的相对位置。常模参照测验要有常模对照表,一般包括分数分布量表、年级量表、年龄量 表、标准分数、百分等级量表等。常模有地区性常模和全国性常模,地区性常模只适用于特 定的区域,如在城市获得的常模就不一定适用于农村或边远地区,而全国性常模适用于全国 所有的同类个体。我国学前儿童的常模参照测验工具主要集中在智力测验和儿童身体发育测 试方面,如:中国儿童发展量表(3-6岁)、中国比纳测验(2-18岁)、韦克斯勒学龄前儿童 智力量表( WPPSI)。 ②目标参照测验。又称标准参照测验,是衡量被试实际水平的测验。将被试在测验上的 分数与事先制定好的某种标准进行比较,看被试是否达到了目标规定的要求。目标参照测验
5 ④个性人格测验。测被试的需要、动机、兴趣、态度、气质、性格、人际关系等人格特 征,较为著名的有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验(MMPl)、罗夏墨迹测验、卡特尔 16 项人格因素量 表(16PF)等。 2.按测验方式可分为: ①个别测验。指主试与被试一对一进行的测验。个别测验的可靠性较高,主试能有效地 观察控制被试的行为反应,尤其是对尚无书面文字表达能力的幼儿,通常采用个别测验,但 个别测验费时费力,短时间内难以获得大量的资料,并且对主试的要求较高。 ②团体测验。指一个主试能同时对许多被试进行的测验。团体测验节省人力与时间,在 短时间内能收集到大量的资料,效率较高,但被试的反应不容易控制,并且测验效果不及个 别测验可靠。 3.按测验材料可分为: ①语言、文字测验。指测验内容是以语言、文字形式构成,被试要用语言、文字作答。 语言、文字测验实施比较容易,适宜于进行团体测验,但它易受被试的教育程度和不同文化 背景的影响。 ②非语言、文字测验。又称操作测验,它是以图形、模型、实物、工具等作为测试材料, 被试需动手操作才能完成的测验。由于被试不需要用文字作答,因而特别适合于幼儿或文字 表达有困难的被试,适合于不同文化背景的比较研究。较著名的测验有:瑞文标准推理能力 测验,画人测验等。 4.按测验的参照系可分为: ①常模参照测验。常模指有一定代表性,并且数量足够大的样本在某项测验上的平均成 绩。常模是评价被试测验成绩的相对标准。常模参照测验是一种衡量被试相对水平的测验, 是将被试的测验成绩与同类被试在同一测验上的平均分即常模相比较,从而确定被试在总体 中的相对位置。常模参照测验要有常模对照表,一般包括分数分布量表、年级量表、年龄量 表、标准分数、百分等级量表等。常模有地区性常模和全国性常模,地区性常模只适用于特 定的区域,如在城市获得的常模就不一定适用于农村或边远地区,而全国性常模适用于全国 所有的同类个体。我国学前儿童的常模参照测验工具主要集中在智力测验和儿童身体发育测 试方面,如:中国儿童发展量表(3—6 岁)、中国比纳测验(2-18 岁)、韦克斯勒学龄前儿童 智力量表(WPPSI)。 ②目标参照测验。又称标准参照测验,是衡量被试实际水平的测验。将被试在测验上的 分数与事先制定好的某种标准进行比较,看被试是否达到了目标规定的要求。目标参照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