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文献资料检索的方法 在教育研究过程中,要想增加对感兴趣的硏究领域的有关知识,了解前人曾经获得的研究 成果,研究者必须査阅文献资料。古今中外的教育文献资料浩如烟海,汘牛充栋,因此,如何 检索文献资料,如何利用文献资料成了教育科硏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了硏究者从事研究的必修 课。文献资料的检索,在教育研究设计阶段是必须经历的过程。 教育研究设计与文献检索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在构思研宄课题前后,需要集中浏览有 关文献资料。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往往是在大量阅读有关文献基础上“沉淀”下来的精华,是研 究者站在前人研究成果之上的结晶。 文献检索的意义和作用 (一)文献检索的意义 文献检索( literature review)就是从众多的文献中査找并获取所需文献的过程。“文献”是 指具有历史价值和资料价值的媒体材料,通常这种材料是用文字记载形式保存下来的。“检索” 是寻求、查找并索取、获得的意思 人类的知识是逐渐积累的,前人的经验可供后人借鉴。任何研究都是在前人的理论或研究 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进步。无论什么研究,它的具体实施和研究成果总 是同占有什么样的文献资料联系在一起的,研究成果的价值往往与研究人员占有资料的数量和 质量相关。很难想象在没有文献资料情况下进行的研究会是怎样 通常,硏究者在确定硏究问题之前,需要概览文献资料,以此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在选 定研究问题之后,则需要广泛收集与问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仔细阅读,作一番整理归纳,进而 设计研究的方法和程序。总之,在教育研究过程中文献检索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它不仅在确定 课题和硏究设计时被运用,而且贯穿于研究的全过程。当课题尚未确定时,研究者常常从泛泛 地浏览文献开始;当研究课题初步确定后,研究者必需按照课题的目的、要求搜集和査阅有关 文献:甚至在研究实施过程中,在分析硏究结果、撰写硏究报告时,仍需反复核査文献,分析 评论文献,关注文献资料的进展情况 (二)文献检索的作用 1、可以从整体上了解研究的趋向与成果 在一个学术领域,会有许多研究成果:对一个研究问题,前人可能已有深入探讨。只有通 过对相关文献的充分阅览,才能了解研究问题的发展动态,把握需要研究的内容,吸取前人研 究的经验教训,避免重复前人已经做过的研究,避免重蹈前人失败的覆辙 2、可以澄清研究问题并界定变量 一个研究问题可能会涉及许多可供探讨的变量,但不是所有的变量都值得研究。如果研究 者广泛阅览有关文献,就能从理论或实践的角度,审视各个变量的价值,从而作出取舍。文献 检索可以了解问题的分歧所在,进一步确定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研究范围。检索阅览文献除了可 以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获得研究问题的背景,还可以在有关文献中找到研究变量的参考定义 发现变量之间的联系,澄清研究问题 3、可以为如何进行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 研究设计的安排,研究方法的运用,关系到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成败。通过对研究文献的阅 览,可以从别人的研究设计和方法中得到启发和提示,可以在模仿或改造中培养自己的创意 可以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构思框架和参考内容,避免重导别人的覆辙。 4、可以综合前人的研究信息,获得初步结论 阅览文献可以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最大限度地利用己有的知识经验和科研 成果。可以通过综合分析,理出头绪,寻求新的理论支持,构建初步的结论,作为进一步研究
第六章文献资料检索的方法 在教育研究过程中,要想增加对感兴趣的研究领域的有关知识,了解前人曾经获得的研究 成果,研究者必须查阅文献资料。古今中外的教育文献资料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因此,如何 检索文献资料,如何利用文献资料成了教育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了研究者从事研究的必修 课。文献资料的检索,在教育研究设计阶段是必须经历的过程。 教育研究设计与文献检索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在构思研究课题前后,需要集中浏览有 关文献资料。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往往是在大量阅读有关文献基础上“沉淀”下来的精华,是研 究者站在前人研究成果之上的结晶。 一、文献检索的意义和作用 (一)文献检索的意义 文献检索(literature review)就是从众多的文献中查找并获取所需文献的过程。“文献”是 指具有历史价值和资料价值的媒体材料,通常这种材料是用文字记载形式保存下来的。“检索” 是寻求、查找并索取、获得的意思。 人类的知识是逐渐积累的,前人的经验可供后人借鉴。任何研究都是在前人的理论或研究 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进步。无论什么研究,它的具体实施和研究成果总 是同占有什么样的文献资料联系在一起的,研究成果的价值往往与研究人员占有资料的数量和 质量相关。很难想象在没有文献资料情况下进行的研究会是怎样。 通常,研究者在确定研究问题之前,需要概览文献资料,以此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在选 定研究问题之后,则需要广泛收集与问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仔细阅读,作一番整理归纳,进而 设计研究的方法和程序。总之,在教育研究过程中文献检索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它不仅在确定 课题和研究设计时被运用,而且贯穿于研究的全过程。当课题尚未确定时,研究者常常从泛泛 地浏览文献开始;当研究课题初步确定后,研究者必需按照课题的目的、要求搜集和查阅有关 文献;甚至在研究实施过程中,在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时,仍需反复核查文献,分析 评论文献,关注文献资料的进展情况。 (二)文献检索的作用 1、可以从整体上了解研究的趋向与成果 在一个学术领域,会有许多研究成果;对一个研究问题,前人可能已有深入探讨。只有通 过对相关文献的充分阅览,才能了解研究问题的发展动态,把握需要研究的内容,吸取前人研 究的经验教训,避免重复前人已经做过的研究,避免重蹈前人失败的覆辙。 2、可以澄清研究问题并界定变量 一个研究问题可能会涉及许多可供探讨的变量,但不是所有的变量都值得研究。如果研究 者广泛阅览有关文献,就能从理论或实践的角度,审视各个变量的价值,从而作出取舍。文献 检索可以了解问题的分歧所在,进一步确定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研究范围。检索阅览文献除了可 以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获得研究问题的背景,还可以在有关文献中找到研究变量的参考定义, 发现变量之间的联系,澄清研究问题。 3、可以为如何进行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 研究设计的安排,研究方法的运用,关系到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成败。通过对研究文献的阅 览,可以从别人的研究设计和方法中得到启发和提示,可以在模仿或改造中培养自己的创意。 可以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构思框架和参考内容,避免重导别人的覆辙。 4、可以综合前人的研究信息,获得初步结论 阅览文献可以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科研 成果。可以通过综合分析,理出头绪,寻求新的理论支持,构建初步的结论,作为进一步研究
的基础 、文献资料的分类与检索 教育文献资料包括书籍、报刊、手稿、音像、软盘和光盘等,这些资料大部分集中在图书 馆系统。为了正确、迅速找到所需的文献资料,必须了解图书系统的分类与编目,了解文献检 索的工具。学习从图书馆中寻找信息的技能,最好的方法就是了解图书馆,充分利用图书馆资 源,亲自去图书馆查阅资料 (一)文献资料的类型 了解文献的分类及其特点是文献检索的前提。按照不同的标准,文献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类 型。从文献资料的性质、内容、加工方式和可靠性程度,可将文献分为三个等级: (1)一次文献 指未经加工的原始文献,是直接反映事件经过和研究成果,产生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 次文献是研究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直接产生的原创文献,是离事实最近的文献,是为科学研 究宝库添砖加瓦的文献。一次文献的形式主要有:调査报告、实验报告、科学论文、学位论文、 专著、会议文献、专利、档案等,也包括个人的日记、信函、手稿和单位团体的会议记录、备 忘录、卷宗等。由于这类文献是以事件或成果的直接目击者身份或以第一见证人身份出现,因 此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2)二次文献 又称检索性文献,指对一次文献加工、整理、提炼、压缩后得到的文献,是关于文献的文 献。二次文献的形式主要有:辞典、年鉴、参考书、目录、索引、文摘、题录等。二次文献是 种派生的文献,它本身不直接产生新知识、新技术,它的目的是使原始文献简明、浓缩,并 系统化、条理化,为方便査找一次文献提供线索 (3)三次文献 又称参考性文献,指在对一次文献、二次文献的加工、整理、分析、概括后撰写的文献 是研究者对原始资料综合加工后产生的文献。三次文献的形式主要有:研究动态、研究综述、 专题评述、进展报告、数据手册等。三次文献也是一种派生的文献,它覆盖面广,浓缩度高 信息量大,便于硏究人员在较短的时间里了解某一硏究领域最重要的原始文献和硏究概况 虽然一次文献最有价值,离事实最近,最真实可靠,但对文献资料的检索往往是通过二次文献 三次文献进行。一般根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所提供的线索再去查找所需的一次文献 从文献载体形式,可将文献分为文字型、音像型和机读型三类 1.文字型文献 以纸为媒介,用文字(包括各种专用的符号和代码)表达内容,通过铅印、油印、胶印等 方式记录、保存信息的文献。这类文献数量巨大,是信息的主要载体。 2.音像型文献 以声频、视频等为媒介,来记录、保存、传递信息的文献。主要有图片、胶片、唱片、电 影、电视、幻灯、录音、录像等,这类文献形象直观,易于传播 3.机读型文献 以磁盘、光盘为媒介,来记录、保存、传递信息的文献,由于阅读这类文献需要通过计算 机,故名机读型文献。机读型文献存储密度高,易于复制,并且检索速度快。 (二)文献检索的要求与过程 文献检索就是根据研究目的査找所需文献的过程。任何人在检索过程中都希望尽快地检索 出自己所需文献,以满足研究需求 1.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准、全、高、快四个字, “准”是指文献检索要有较高的査准率,能准确査到所需的有关资料 “全”是指文献检索要有较高的査全率,能将需要的文献全部检索出来: “高”是指检索到的文献专业化程度要高,并能占有资料的制高点
的基础。 二、文献资料的分类与检索 教育文献资料包括书籍、报刊、手稿、音像、软盘和光盘等,这些资料大部分集中在图书 馆系统。为了正确、迅速找到所需的文献资料,必须了解图书系统的分类与编目,了解文献检 索的工具。学习从图书馆中寻找信息的技能,最好的方法就是了解图书馆,充分利用图书馆资 源,亲自去图书馆查阅资料。 (一)文献资料的类型 了解文献的分类及其特点是文献检索的前提。按照不同的标准,文献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类 型。从文献资料的性质、内容、加工方式和可靠性程度,可将文献分为三个等级: (1)一次文献 指未经加工的原始文献,是直接反映事件经过和研究成果,产生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 一次文献是研究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直接产生的原创文献,是离事实最近的文献,是为科学研 究宝库添砖加瓦的文献。一次文献的形式主要有: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科学论文、学位论文、 专著、会议文献、专利、档案等,也包括个人的日记、信函、手稿和单位团体的会议记录、备 忘录、卷宗等。由于这类文献是以事件或成果的直接目击者身份或以第一见证人身份出现,因 此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2)二次文献 又称检索性文献,指对一次文献加工、整理、提炼、压缩后得到的文献,是关于文献的文 献。二次文献的形式主要有:辞典、年鉴、参考书、目录、索引、文摘、题录等。二次文献是 一种派生的文献,它本身不直接产生新知识、新技术,它的目的是使原始文献简明、浓缩,并 系统化、条理化,为方便查找一次文献提供线索。 (3)三次文献 又称参考性文献,指在对一次文献、二次文献的加工、整理、分析、概括后撰写的文献, 是研究者对原始资料综合加工后产生的文献。三次文献的形式主要有:研究动态、研究综述、 专题评述、进展报告、数据手册等。三次文献也是一种派生的文献,它覆盖面广,浓缩度高, 信息量大,便于研究人员在较短的时间里了解某一研究领域最重要的原始文献和研究概况。 虽然一次文献最有价值,离事实最近,最真实可靠,但对文献资料的检索往往是通过二次文献、 三次文献进行。一般根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所提供的线索再去查找所需的一次文献。 从文献载体形式,可将文献分为文字型、音像型和机读型三类。 1. 文字型文献 以纸为媒介,用文字(包括各种专用的符号和代码)表达内容,通过铅印、油印、胶印等 方式记录、保存信息的文献。这类文献数量巨大,是信息的主要载体。 2. 音像型文献 以声频、视频等为媒介,来记录、保存、传递信息的文献。主要有图片、胶片、唱片、电 影、电视、幻灯、录音、录像等,这类文献形象直观,易于传播。 3. 机读型文献 以磁盘、光盘为媒介,来记录、保存、传递信息的文献,由于阅读这类文献需要通过计算 机,故名机读型文献。机读型文献存储密度高,易于复制,并且检索速度快。 (二)文献检索的要求与过程 文献检索就是根据研究目的查找所需文献的过程。任何人在检索过程中都希望尽快地检索 出自己所需文献,以满足研究需求。 1.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准、全、高、快四个字, “准”是指文献检索要有较高的查准率,能准确查到所需的有关资料; “全”是指文献检索要有较高的查全率,能将需要的文献全部检索出来; “高”是指检索到的文献专业化程度要高,并能占有资料的制高点;
“快”是指检索文献要快捷、迅速、有效率。 2.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 就文献检索的实际操作来说,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常规检索法和跟踪检索法。 常规检索法指利用题录、索引、文摘等检索工具査找所需文献的方法,它可以采用按时间顺序 由远及近地进行检索,也可以逆着时间顺序由近及远地进行检索。顺查法适用于主题复杂、范 围较大、时间较长的课题硏究。逆査法适用于检索最新的课题。 跟踪检索法是以著作和论文最后的参考文献或参考书目为线索,跟踪査找有关主题文献的 方法。这种方法不需要检索工具,针对性较强,能以滚雪球的方式扩大检索范围,获取文献方 便迅速。此法一般在检索工具缺乏的情况下使用,更多地为在教育教学实践第一线的老师所采 用 在具体文献检索过程中,研究者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明确检索方向和要求 文献检索,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需要检索什么信息?即硏究者要明确研究的方向和要求, 确定所需文献的主题范围、时间跨度、地域界限、载体类型等。研究方向越明确,要求越具体, 检索的针对性越强,效率也越高 (2)确定检索工具和信息源 接下来研究者要考虑的问题是:到哪里去检索信息?通常要求研究者根据现有条件,在自 己所熟悉的检索工具(书目、期刊指南、索引、文摘等)和自己能把握的信息源(图书杂志、 大众媒体、磁盘、光盘、计算机网络等)中査找文献。这时所要确定的是检索工具和信息源。 (3)确定检索途径和方法 再接下来要考虑的问题是:用什么途径和方法去检索信息?这时研究者可根据既定的文献 标识,如作者名、文献名、文献代码、图书分类体系、主题词等进行检索 (4)对检索到文献的加工处理 最后,研究者面临的问题是:检索到文献后如何加工处理这些信息?一般来说根据检索线 索,获得了所需文献,文献检索便告一段落,但一个完整的检索过程还应包括对检索到的文献 的加工处理,涉及内容有:对文献的分类整理,筛选鉴定,剔除重复和价值不大的文献,核对 重要文献的出处来源;对研究可能要用到的文献作好摘要、笔记或卡片,以备后用:有些重大 的研究课题还要求写出文献综述或评论:最后还需列出参考书目。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见下图 明确检索方向和要求 文献 确定检索工具和信息源 文 获取 确定检索途径和方法 根据检索结果获取文献 对文献的分类整理 文献 作摘要或笔记 加工 写综述或评论 准备参考书目 图6-1文献检索基本过程图 图书馆是文献资源最集中的地方。一般综合性图书馆都有大量的第二手资料,二手资料通 常并不提供第一手资料。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从二手资料入手来査找文献资料。图书馆中经 常用到的第二手资料主要有:专业辞典、年鉴、研究评论、研究手册、专著、报刊杂志的文章 在査阅了第二手资料之后,为了不被浩繁的文献所淹没,不为加工处理后的文献所迷惑, 研究者必须回过头来査找第一手资料。通常,第一手资料的主要来源有:期刊文章、会议出版
“快”是指检索文献要快捷、迅速、有效率。 2.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 就文献检索的实际操作来说,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常规检索法和跟踪检索法。 常规检索法指利用题录、索引、文摘等检索工具查找所需文献的方法,它可以采用按时间顺序 由远及近地进行检索,也可以逆着时间顺序由近及远地进行检索。顺查法适用于主题复杂、范 围较大、时间较长的课题研究。逆查法适用于检索最新的课题。 跟踪检索法是以著作和论文最后的参考文献或参考书目为线索,跟踪查找有关主题文献的 方法。这种方法不需要检索工具,针对性较强,能以滚雪球的方式扩大检索范围,获取文献方 便迅速。此法一般在检索工具缺乏的情况下使用,更多地为在教育教学实践第一线的老师所采 用。 在具体文献检索过程中,研究者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明确检索方向和要求 文献检索,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需要检索什么信息?即研究者要明确研究的方向和要求, 确定所需文献的主题范围、时间跨度、地域界限、载体类型等。研究方向越明确,要求越具体, 检索的针对性越强,效率也越高。 (2)确定检索工具和信息源 接下来研究者要考虑的问题是:到哪里去检索信息?通常要求研究者根据现有条件,在自 己所熟悉的检索工具(书目、期刊指南、索引、文摘等)和自己能把握的信息源(图书杂志、 大众媒体、磁盘、光盘、计算机网络等)中查找文献。这时所要确定的是检索工具和信息源。 (3)确定检索途径和方法 再接下来要考虑的问题是:用什么途径和方法去检索信息?这时研究者可根据既定的文献 标识,如作者名、文献名、文献代码、图书分类体系、主题词等进行检索。 (4)对检索到文献的加工处理 最后,研究者面临的问题是:检索到文献后如何加工处理这些信息?一般来说根据检索线 索,获得了所需文献,文献检索便告一段落,但一个完整的检索过程还应包括对检索到的文献 的加工处理,涉及内容有:对文献的分类整理,筛选鉴定,剔除重复和价值不大的文献,核对 重要文献的出处来源;对研究可能要用到的文献作好摘要、笔记或卡片,以备后用;有些重大 的研究课题还要求写出文献综述或评论;最后还需列出参考书目。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见下图: 明确检索方向和要求 文献 确定检索工具和信息源 文 获取 确定检索途径和方法 献 根据检索结果获取文献 检 索 对文献的分类整理 文献 作摘要或笔记 加工 写综述或评论 准备参考书目 图 6-1 文献检索基本过程图 图书馆是文献资源最集中的地方。一般综合性图书馆都有大量的第二手资料,二手资料通 常并不提供第一手资料。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从二手资料入手来查找文献资料。图书馆中经 常用到的第二手资料主要有:专业辞典、年鉴、研究评论、研究手册、专著、报刊杂志的文章 等。 在查阅了第二手资料之后,为了不被浩繁的文献所淹没,不为加工处理后的文献所迷惑, 研究者必须回过头来查找第一手资料。通常,第一手资料的主要来源有:期刊文章、会议出版
物、学位论文、专题著作、学术报告等。 当然,图书馆系统还有专门査找第一手资料的检索工具,如索引、书目、文摘、数据库等。 常用的文献检索工具 文献检索可分为两大类,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 (一)手工检索 手工检索主要是利用目录、索引、文摘等检索工具来査找和获取所需文献的方法。手工检 索是文献检索基础,检索工具则是检索的必备条件ε 手工检索通常是根据文献的信息特征,利用一定的检索工具进行检索。文献的特征由外表 特征和内容特征两个方面构成,外表特征有作者名、书名、代码,内容特征有分类体系和主题 词(见下图)。 作者名(或作者单位) 外表特征 书名(或论文名) 代码(报告号、专利号等) 文献标识 分类体系(学科范围) 内容特征 主题词(研究内容) 图6-2文献特征分类图 检索工具本身也有存储文献的功能,但其存储的目的是为了供检索。从事教育研究的人员 应了解与教育有关的文献检索工具,下面作些介绍 1、目录 目录是检索工具中历史最悠久、使用最广泛的检索工具。目录有多种形式,按出版物的类 型划分,有图书目录、期刊目录和文献资料目录;按出版物的语种划分,有中文目录、西文目 录、俄文目录、日文目录等:按检索途径划分,有书名目录、著者目录、分类目录和主题目录 等。 常用的书目主要有: 《四库全书总目》,(清)纪昀等撰 《民国时期总书目》(1911-1949),北京图书馆编 《全国总书目》(1949至今),国家版本图书馆编(一年一册),中华书局出版。 《全国新书目》(月刊),国家版本图书馆编,中华书局出版。 《外文新书通报》。 期刊目录主要有: 《1833--1949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增订本,全国图书联合目录编辑组编,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1年 《全国西文期刊联合目录》及《续编》,全国图书联合目录编辑组编,北京图书馆出版 《国内中文期刊简介》,吉林省图书馆采编部编,1981年内部印行 《中文内部期刊内容简介》,上海交通大学林国威编,1985年 《全国高等院校社会科学学报总目录》 《全国高等院校自然科学学报总目录》 (1)中文图书的分类 图书馆里收藏的文献资料非常丰富,研究者要在浩如烟海的图书中尽快査找到所需文献 就应熟悉图书分类体系,了解检索文献的分类代码。在我国,中文图书分类法主要有:《中国图 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科图法》)。应用
物、学位论文、专题著作、学术报告等。 当然,图书馆系统还有专门查找第一手资料的检索工具,如索引、书目、文摘、数据库等。 三、常用的文献检索工具 文献检索可分为两大类,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 (一)手工检索 手工检索主要是利用目录、索引、文摘等检索工具来查找和获取所需文献的方法。手工检 索是文献检索基础,检索工具则是检索的必备条件。 手工检索通常是根据文献的信息特征,利用一定的检索工具进行检索。文献的特征由外表 特征和内容特征两个方面构成,外表特征有作者名、书名、代码,内容特征有分类体系和主题 词(见下图)。 作者名(或作者单位) 外表特征 书名(或论文名) 代码(报告号、专利号等) 文献标识 分类体系(学科范围) 内容特征 主题词(研究内容) 图 6-2 文献特征分类图 检索工具本身也有存储文献的功能,但其存储的目的是为了供检索。从事教育研究的人员 应了解与教育有关的文献检索工具,下面作些介绍。 1、目录 目录是检索工具中历史最悠久、使用最广泛的检索工具。目录有多种形式,按出版物的类 型划分,有图书目录、期刊目录和文献资料目录;按出版物的语种划分,有中文目录、西文目 录、俄文目录、日文目录等;按检索途径划分,有书名目录、著者目录、分类目录和主题目录 等。 常用的书目主要有: 《四库全书总目》,(清)纪昀等撰。 《民国时期总书目》(1911—1949),北京图书馆编。 《全国总书目》(1949 至今),国家版本图书馆编(一年一册),中华书局出版。 《全国新书目》(月刊),国家版本图书馆编,中华书局出版。 《外文新书通报》。 期刊目录主要有: 《1833—1949 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增订本,全国图书联合目录编辑组编,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1 年。 《全国西文期刊联合目录》及《续编》,全国图书联合目录编辑组编,北京图书馆出版 《国内中文期刊简介》,吉林省图书馆采编部编,1981 年内部印行。 《中文内部期刊内容简介》,上海交通大学林国威编,1985 年。 《全国高等院校社会科学学报总目录》 《全国高等院校自然科学学报总目录》 (1)中文图书的分类 图书馆里收藏的文献资料非常丰富,研究者要在浩如烟海的图书中尽快查找到所需文献, 就应熟悉图书分类体系,了解检索文献的分类代码。在我国,中文图书分类法主要有:《中国图 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科图法》)。应用
最广泛、最常用的图书分类体系是《中图法》。 《中图法》采用英文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编码制,依据学科分类,将图书分成 5个基本部类,22个基本大类,每一基本大类用拉丁字母表示 基本部类 基本大类 马克思注意、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A马克思注意、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哲学 B哲学 社会科学 C社会科学 D政治 E军事 F经济 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语言、文字 I文学 J艺术 K历史、地理 自然科学 N自然科学总论 O数理科学和化学 P天文学、地球科学 Q生物科学 R医药、卫生 S农业科学 T工业技术 U交通运输 V航空航天 Ⅹ环境科学 综合性图书 Z综合性图书 图6-3《中图法》基本部类、基本大类示意图 《中图法》将“教育”列在“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基本大类之中,分类编码为G4 G5、G6、G7,具体的类目例举如下 G4教育 40教育学 41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教学理论 420教育研究和改革 421教学过程 422教学原则 423课程论 教学计划 2教学大纲 3教科书 424教学法和教学组织 426各派教学法 427各科教学法(分科教学法)
最广泛、最常用的图书分类体系是《中图法》。 《中图法》采用英文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编码制,依据学科分类,将图书分成 5 个基本部类,22 个基本大类,每一基本大类用拉丁字母表示: 基本部类 基本大类 马克思注意、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 A 马克思注意、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哲学 ………………………………………… B 哲学 社会科学 …………………………………… C 社会科学 D 政治 E 军事 F 经济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 语言、文字 I 文学 J 艺术 K 历史、地理 自然科学 ……………………………………. N 自然科学总论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P 天文学、地球科学 Q 生物科学 R 医药、卫生 S 农业科学 T 工业技术 U 交通运输 V 航空航天 X 环境科学 综合性图书 …………………………………. Z 综合性图书 图 6-3 《中图法》基本部类、基本大类示意图 《中图法》将“教育”列在“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基本大类之中,分类编码为 G4、 G5、G6、G7,具体的类目例举如下: G4 教育 40 教育学 41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42 教学理论 420 教育研究和改革 421 教学过程 422 教学原则 423 课程论 .1 教学计划 .2 教学大纲 .3 教科书 424 教学法和教学组织 426 各派教学法 427 各科教学法(分科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