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育研究设计的基本概念 教育是人类社会的一项重要活动,其结果是通过教育活动影响个体的成长和社会发展 研究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人类社会的任何进步来自研究。研究意味着探索,意味着进步, 意味着创造。研究是对原有事物或现象的变革,是向未知的挑战。研究的进步来源于两个方 面:一是观念和理论的创建:二是方法与技术的革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经济的繁荣,教育问题日趋复杂,社会各界对教育改革 的期望也愈发殷切。如何解决现实的教育问题,推进教育的革新与进步,促进个体的发展, 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这一切都有赖于对教育的研究和探索。教育研究是解决教育问题的根 本途径,是教育革新与进步的基本动力 教育研究是一项复杂的具有探索性的工程,需要系统的规划和周密的考虑。研究设计是 研究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是整个研究的施工蓝图。一项研究的准确性、有效性、合理性往往 取决于研究设计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完善。 教育研究的功能 进行研究设计有必要从总体上了解教育研究的功能和教育研究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教 育研究至少具有四个功能:描述、预测、改进、解释。① 1、描述 着手一项研究,对事物进行探求,首先要了解现状,知道所探讨的对象是什么,并对此 进行描述。正是通过描述性研究许多科学发现才成为现实。例如,电子显微镜对病毒的观察 描述,有助于认识和区分不同的病毒,并对预防和治疗起确诊作用。对学生智商的测验可以 了解学生的聪明程度,男女生智商的差异 描述性研宄通常运用测量和观察的工具来收集资料,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有关教育教学 的实际案例,还可以为教育决策提供有关的教育统计资料。 2、预测 研究不一定局限于对现状的了解,往往还想从描述的结果中归纳出普遍的规则和理论, 作为预见未来的基础。根据普遍的规则可以预测未来在相似条件下可能发生的情况,从而控 制条件和环境,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和对策,发挥教育的积极功能。例如,我们可以根据学生 现有的学习成绩预测其学业的发展;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预测其事业成败或犯罪倾向 3、改进 改进就是介入某种因素,通过变革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不同行业介入因素自然不同,如 医学中的药物疗法,工程中的建筑材料,学校教育中的教学计划等。许多教育实验课题中的 自变量就是介入因素,通过介入因素以改进学生的学习,看实验效果如何。赫伯特沃尔伯 格( Herbert Walberg)与他的同事一起研究了300学生有关介入因素对学业成就测验成 绩的影响。结果将35项介入因素从强到弱排列为下表(表1-1): 表1-1影响学生学业成就测验成绩效果表 方法 效果量 百分位数 (1)强化 (2)加快进度 ①(美)高尔等著:许庆豫等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8页
第一章 教育研究设计的基本概念 教育是人类社会的一项重要活动,其结果是通过教育活动影响个体的成长和社会发展。 研究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人类社会的任何进步来自研究。研究意味着探索,意味着进步, 意味着创造。研究是对原有事物或现象的变革,是向未知的挑战。研究的进步来源于两个方 面:一是观念和理论的创建;二是方法与技术的革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经济的繁荣,教育问题日趋复杂,社会各界对教育改革 的期望也愈发殷切。如何解决现实的教育问题,推进教育的革新与进步,促进个体的发展, 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这一切都有赖于对教育的研究和探索。教育研究是解决教育问题的根 本途径,是教育革新与进步的基本动力。 教育研究是一项复杂的具有探索性的工程,需要系统的规划和周密的考虑。研究设计是 研究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是整个研究的施工蓝图。一项研究的准确性、有效性、合理性往往 取决于研究设计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完善。 一、教育研究的功能 进行研究设计有必要从总体上了解教育研究的功能和教育研究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教 育研究至少具有四个功能:描述、预测、改进、解释。① 1、 描述 着手一项研究,对事物进行探求,首先要了解现状,知道所探讨的对象是什么,并对此 进行描述。正是通过描述性研究许多科学发现才成为现实。例如,电子显微镜对病毒的观察 描述,有助于认识和区分不同的病毒,并对预防和治疗起确诊作用。对学生智商的测验可以 了解学生的聪明程度,男女生智商的差异。 描述性研究通常运用测量和观察的工具来收集资料,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有关教育教学 的实际案例,还可以为教育决策提供有关的教育统计资料。 2、 预测 研究不一定局限于对现状的了解,往往还想从描述的结果中归纳出普遍的规则和理论, 作为预见未来的基础。根据普遍的规则可以预测未来在相似条件下可能发生的情况,从而控 制条件和环境,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和对策,发挥教育的积极功能。例如,我们可以根据学生 现有的学习成绩预测其学业的发展;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预测其事业成败或犯罪倾向。 3、 改进 改进就是介入某种因素,通过变革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不同行业介入因素自然不同,如 医学中的药物疗法,工程中的建筑材料,学校教育中的教学计划等。许多教育实验课题中的 自变量就是介入因素,通过介入因素以改进学生的学习,看实验效果如何。赫伯特.沃尔伯 格(Herbert Walberg)与他的同事一起研究了 3000 例学生有关介入因素对学业成就测验成 绩的影响。结果将 35 项介入因素从强到弱排列为下表(表 1-1): 表 1-1 影响学生学业成就测验成绩效果表 方法 效果量 百分位数 (1)强化 1.17 88 (2)加快进度 1.00 84 ① (美)高尔等著:许庆豫等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年,第 3-8 页
(3)阅读训练 (4)提示与反馈 0.97 (5)科学基础知识学习 6)家庭作业的批改 (7)合作学习 (8)阅读实验 0.60 (9)班级气氛 (10)当面辅导 (11)家庭介入因素 (12)适应学生的指导方法 0.45 (13)导师制 0.40 (14)教学时间 (15)家庭背景 (16)对学生科学兴趣的重视 (17)高难度的问题 0.34 (18)诊断式规范性方法 0.33 (19)个别辅导 0.32 8332076666666626 (20)适应学生个别需要的数学教育 0.32 (21)新学科课程 0.31 (22)教师期望值 (23)家庭作业量 0.28 (24)社会经济地位 (25)计算机辅助教学 (26)同龄人群体 (27)由易而难的课程安排 0.24 (28)旨在提高学业成就的组织者 0.23 (29)新数学知识课程 0.18 9976 (30)生物学初探课程 0.16 (31)同质群 0.10 (32)班级大 0.09 (33)编程教学 (34)电视 0.05 (35)人云亦云式教学 0.12 45 4、解释 教育硏究中解释的功能最为重要,因为解释涵盖了前三种功能。当我们能解释某一教育 现象,这就意味着能描述它,能预测其后果,并懂得如何使用介入因素来改变结局。通常我 们把对现象进行研究所作出的解释称作理论 解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了解现状,探讨是什么(what)的问题:第二个 层次是了解关联,探讨对象是如何与其他事物发生关联的,解决如何(how)的问题;第三 个层次是了解因果关系,探讨导致现状的原因,解决为什么(why)的问题 例如,进行一项有关学生学业成绩的研究,研究结果可能会告诉我们,学生学业成绩的 分布情况,哪些学生成绩优良,哪些学生成绩较差等,这些内容属于第一层次的解释,即了 解现状。研究结果也可能告诉我们,学业成绩好坏与学生智力有关,与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
(3)阅读训练 0.97 83 (4)提示与反馈 0.97 83 (5)科学基础知识学习 0.81 79 (6)家庭作业的批改 0.79 79 (7)合作学习 0.76 78 (8)阅读实验 0.60 73 (9)班级气氛 0.60 73 (10)当面辅导 0.57 72 (11)家庭介入因素 0.50 69 (12)适应学生的指导方法 0.45 67 (13)导师制 0.40 66 (14)教学时间 0.38 65 (15)家庭背景 0.37 64 (16)对学生科学兴趣的重视 0.35 64 (17)高难度的问题 0.34 63 (18)诊断式规范性方法 0.33 63 (19)个别辅导 0.32 63 (20)适应学生个别需要的数学教育 0.32 63 (21)新学科课程 0.31 62 (22)教师期望值 0.28 61 (23)家庭作业量 0.28 61 (24)社会经济地位 0.25 60 (25)计算机辅助教学 0.24 59 (26)同龄人群体 0.24 59 (27)由易而难的课程安排 0.24 59 (28)旨在提高学业成就的组织者 0.23 59 (29)新数学知识课程 0.18 57 (30)生物学初探课程 0.16 56 (31)同质群 0.10 54 (32)班级大小 0.09 54 (33)编程教学 - 0.03 49 (34)电视 - 0.05 48 (35)人云亦云式教学 - 0.12 45 4、 解释 教育研究中解释的功能最为重要,因为解释涵盖了前三种功能。当我们能解释某一教育 现象,这就意味着能描述它,能预测其后果,并懂得如何使用介入因素来改变结局。通常我 们把对现象进行研究所作出的解释称作理论。 解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了解现状,探讨是什么(what)的问题;第二个 层次是了解关联,探讨对象是如何与其他事物发生关联的,解决如何(how)的问题;第三 个层次是了解因果关系,探讨导致现状的原因,解决为什么(why)的问题。 例如,进行一项有关学生学业成绩的研究,研究结果可能会告诉我们,学生学业成绩的 分布情况,哪些学生成绩优良,哪些学生成绩较差等,这些内容属于第一层次的解释,即了 解现状。研究结果也可能告诉我们,学业成绩好坏与学生智力有关,与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
位有关,与学生自身的学习习惯有关等,这些内容属于第二个层次的解释,即了解关联。当 然,如果这项研究做得好,也可能会告诉我们造成学业成绩差异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以及应 该采取什么措施减少这种差异等,这些就是第三个层次的解释,即了解因果关系 研究是一个探索未知的过程,即针对问题,通过资料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等步骤, 使未知变成为已知的过程。进行研究本身也是一个挑战,如果是非常简单的问题,靠个人过 去的经验就可以解决;或者靠个人的直觉也许可以找到答案;或者请教知识经验丰富的人也 可能得到答复。这样的情况一般就不必研究。可是当你遇到的问题是诸如:青少年为什么吸 毒?影响儿童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这样一些问题则需要严密思考,收集相关资料才 有可能解决。 、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 在教育研究中会涉及一些基本概念和术语,理解、澄清这些基本概念和术语将有助于教 育研究设计的构想。 1、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产生不同的研究类型。通常按研究目的和研究功能划分可以将 研究分为两大类: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础研究是理论导向的,旨在建立学术理论:应用 研究则是问题导向的,旨在解决实际问题 从研究动机看,基础研究的动机常来源于研究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应用研究的动机则 来自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从研究目的看,基础研究旨在发现重要或必要的事实,以增加知识的内涵,为科学知识 宝库添砖加瓦;应用研究强调以解决现实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宗旨 从研究方法看,基础研究力求严谨、深入、彻底,要求在严格控制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研 究:而应用研究则强调实用性,常在教育现场、在自然情境下进行研究 从研究结果看,基础研究的结果通常是抽象的、具有普遍性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理 和原则,或是用以解释现象的理论或模式:应用研究的结果则常属于具体的、独特的、适用 于特定对象与时空环境的使用方法或产品。 2、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主要区别在于研究的侧重点、资料的性质及资料分析的方法上。 量的硏究强调研究中研究对象的“数量”特征,通过收集事物数量属性的资料来探讨、解释 研究问题。质的硏究则强调硏究对象的“性质”特征,通过收集说明事物性质属性的资料来 探讨、解释研究问题。 由于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也就不一样,量的研究必须将事实资料“量 化”,然后以统计方法来分析解释;质的研究则必须将事实资料翔实记录下来,然后以文字 来描述阐释。简而言之,量的研究以“数字”解释为基础,质的硏宄则以“文字”描述为基 础。量的研究重“统计”分析,质的研究重“叙述”描绘。 一般来说,研究报告中采用数字描述和统计分析的就是量的研究,未采用数字描述和统 计分析的则为质的研究。就研究方法而言,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内容分析、相关研究事后 回溯研究等大都采用统计方法,因此属于量的研究;而历史研究、个案研究、行动研究、人 种志研究等并不应用统计方法,通常归属质的研究。 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的区别不仅表现在资料和分析方法上的不同,而且代表了两种不同 的对世界的认识观。量的研究相信世界是物理的、客观的,不会因人的主观愿望而改变,事 实就是事实,不仅客观存在,而且可以量化,可以测量。而质的研究则相信,社会现象的存 在都来自社会个体对社会情境的界定,是主观的认知,而非客观的存在 ①吴明清:《教育研究基本观念与方法分析》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1年,第22-23页
位有关,与学生自身的学习习惯有关等,这些内容属于第二个层次的解释,即了解关联。当 然,如果这项研究做得好,也可能会告诉我们造成学业成绩差异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以及应 该采取什么措施减少这种差异等,这些就是第三个层次的解释,即了解因果关系。 研究是一个探索未知的过程,即针对问题,通过资料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等步骤, 使未知变成为已知的过程。进行研究本身也是一个挑战,如果是非常简单的问题,靠个人过 去的经验就可以解决;或者靠个人的直觉也许可以找到答案;或者请教知识经验丰富的人也 可能得到答复。这样的情况一般就不必研究。可是当你遇到的问题是诸如:青少年为什么吸 毒?影响儿童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这样一些问题则需要严密思考,收集相关资料才 有可能解决。 二、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 在教育研究中会涉及一些基本概念和术语,理解、澄清这些基本概念和术语将有助于教 育研究设计的构想。 1、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产生不同的研究类型。通常按研究目的和研究功能划分可以将 研究分为两大类: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础研究是理论导向的,旨在建立学术理论;应用 研究则是问题导向的,旨在解决实际问题①。 从研究动机看,基础研究的动机常来源于研究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应用研究的动机则 来自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从研究目的看,基础研究旨在发现重要或必要的事实,以增加知识的内涵,为科学知识 宝库添砖加瓦;应用研究强调以解决现实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宗旨。 从研究方法看,基础研究力求严谨、深入、彻底,要求在严格控制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研 究;而应用研究则强调实用性,常在教育现场、在自然情境下进行研究。 从研究结果看,基础研究的结果通常是抽象的、具有普遍性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理 和原则,或是用以解释现象的理论或模式;应用研究的结果则常属于具体的、独特的、适用 于特定对象与时空环境的使用方法或产品。 2、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主要区别在于研究的侧重点、资料的性质及资料分析的方法上。 量的研究强调研究中研究对象的“数量”特征,通过收集事物数量属性的资料来探讨、解释 研究问题。质的研究则强调研究对象的“性质”特征,通过收集说明事物性质属性的资料来 探讨、解释研究问题。 由于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也就不一样,量的研究必须将事实资料“量 化”,然后以统计方法来分析解释;质的研究则必须将事实资料翔实记录下来,然后以文字 来描述阐释。简而言之,量的研究以“数字”解释为基础,质的研究则以“文字”描述为基 础。量的研究重“统计”分析,质的研究重“叙述”描绘。 一般来说,研究报告中采用数字描述和统计分析的就是量的研究,未采用数字描述和统 计分析的则为质的研究。就研究方法而言,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内容分析、相关研究事后 回溯研究等大都采用统计方法,因此属于量的研究;而历史研究、个案研究、行动研究、人 种志研究等并不应用统计方法,通常归属质的研究。 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的区别不仅表现在资料和分析方法上的不同,而且代表了两种不同 的对世界的认识观。量的研究相信世界是物理的、客观的,不会因人的主观愿望而改变,事 实就是事实,不仅客观存在,而且可以量化,可以测量。而质的研究则相信,社会现象的存 在都来自社会个体对社会情境的界定,是主观的认知,而非客观的存在。 ① 吴明清:《教育研究基本观念与方法分析》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1 年,第 22-23 页
在硏究目的上,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都期望解释和说明社会现象,但量的研究的基本前 提是基于社会事实客观存在的假设,强调揭示客观的社会事实,分析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解释社会事实变迁的原因,以确定社会现象中的因果关系。而质的研究相信社会现象是主观 性的,因此主张研究要从行动者的立场和对行动者生活体验的了解中,阐释社会现象的性质 与意义。 在研究方法上,量的研究认为:保持价值中立,避免偏差是研究的基本原则,量化的分 析可以做到客观、精确的描述和解释。而质的研究则认为:了解社会现象必须参与到研究对 象的生活中去,观察其行为和言语,从而了解其中的深层意义,真正把握社会现象的主观性 从研究者的角色来看,量的研究中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是“主体-客体”的形式 研究者作为旁观者、局外人的角色,以避免对研究对象产生干扰,造成偏差和误导。而在质 的研究中,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主客体关系并不明确,研究者必须融入研究情境,既要 观察,也要行动,既是局外人,也是圈内人。 通过以上的分析、比较可以发现,量的研究所显示的特征源于实证主义的观点和方法 质的研究则反映了人文主义的信念和方法。事实上,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可以互相取长补短, 方法本身是多样化的,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价值,关键的问题是哪一种方法更适合研究目的。 三、教育研究的能力 从事教育研究要时常惦记两件事,一是研究问题,二是答案。通常在研究问题确定之后 对研究可能产生什么结果已有初步的预计。重要的是如何收集资料,寻求答案,验证假设。 收集资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只有经过周密的思考,精心的设计,才能获得有价值的资 料,得到确切的答案,因此必须周密安排。这种预先考虑资料来源、选择资料收集的方法 安排资料收集的程序性活动,就是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研究设计是指进行课题研究的基本设想或思 路,是如何开展研究工作的基本框架。狭义的研究设计是指为实施研究所制定的具体计划 如采用调査法就制定调査计划,采用观察法就制定观察计划,采用实验法就制定实验计划 研究设计通常是指研究计划,就是为完成某个研究项目所做的总体构思。要进行研究设计有 两个方面要考虑:一是必须明确要研究的具体内容,二是必须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研究。当 我们要对课堂教学实际进行研究,事前必须制定研究计划,如要确定选择哪些对象进行观 察?观察和分析什么内容?为什么?如何实现?用什么工具?等等,这些都是研究设计要考 虑的问题 作为一个研究者,从事教育研究,进行研究设计,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研究能力,这些 能力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一些项目: 1、充分利用资源从事研究工作 2、收集并组织相关文献(文献检索)。 3、选择并界定研究问题(包含变量的选择与定义)。 4、提出待答问题或形成研究假设 5、确定研究对象并选取研究样本。 6、决定研究方法并安排研究设计(包含撰写研究计划)。 7、编制或选择合适的测量(观察)工具, 8、进入研究现场、收集研究资料。 9、整理并分析研究资料(包含统计方法的应用)。 形成研究结论,并提示建议。 撰写研究报告(论文写作) ①吴明清:《教育研究基本观念与方法分析》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1年,第6-7页
在研究目的上,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都期望解释和说明社会现象,但量的研究的基本前 提是基于社会事实客观存在的假设,强调揭示客观的社会事实,分析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解释社会事实变迁的原因,以确定社会现象中的因果关系。而质的研究相信社会现象是主观 性的,因此主张研究要从行动者的立场和对行动者生活体验的了解中,阐释社会现象的性质 与意义。 在研究方法上,量的研究认为:保持价值中立,避免偏差是研究的基本原则,量化的分 析可以做到客观、精确的描述和解释。而质的研究则认为:了解社会现象必须参与到研究对 象的生活中去,观察其行为和言语,从而了解其中的深层意义,真正把握社会现象的主观性。 从研究者的角色来看,量的研究中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是“主体-客体”的形式, 研究者作为旁观者、局外人的角色,以避免对研究对象产生干扰,造成偏差和误导。而在质 的研究中,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主客体关系并不明确,研究者必须融入研究情境,既要 观察,也要行动,既是局外人,也是圈内人。 通过以上的分析、比较可以发现,量的研究所显示的特征源于实证主义的观点和方法; 质的研究则反映了人文主义的信念和方法。事实上,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可以互相取长补短, 方法本身是多样化的,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价值,关键的问题是哪一种方法更适合研究目的。 三、教育研究的能力 从事教育研究要时常惦记两件事,一是研究问题,二是答案。通常在研究问题确定之后, 对研究可能产生什么结果已有初步的预计。重要的是如何收集资料,寻求答案,验证假设。 收集资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只有经过周密的思考,精心的设计,才能获得有价值的资 料,得到确切的答案,因此必须周密安排。这种预先考虑资料来源、选择资料收集的方法、 安排资料收集的程序性活动,就是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研究设计是指进行课题研究的基本设想或思 路,是如何开展研究工作的基本框架。狭义的研究设计是指为实施研究所制定的具体计划, 如采用调查法就制定调查计划,采用观察法就制定观察计划,采用实验法就制定实验计划。 研究设计通常是指研究计划,就是为完成某个研究项目所做的总体构思。要进行研究设计有 两个方面要考虑:一是必须明确要研究的具体内容,二是必须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研究。当 我们要对课堂教学实际进行研究,事前必须制定研究计划,如要确定选择哪些对象进行观 察?观察和分析什么内容?为什么?如何实现?用什么工具?等等,这些都是研究设计要考 虑的问题。 作为一个研究者,从事教育研究,进行研究设计,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研究能力,这些 能力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一些项目①: 1、 充分利用资源从事研究工作。 2、 收集并组织相关文献(文献检索)。 3、 选择并界定研究问题(包含变量的选择与定义)。 4、 提出待答问题或形成研究假设。 5、 确定研究对象并选取研究样本。 6、 决定研究方法并安排研究设计(包含撰写研究计划)。 7、 编制或选择合适的测量(观察)工具。 8、 进入研究现场、收集研究资料。 9、 整理并分析研究资料(包含统计方法的应用)。 10、 形成研究结论,并提示建议。 11、 撰写研究报告(论文写作)。 ① 吴明清:《教育研究基本观念与方法分析》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1 年,第 6-7 页
以上11个项目中,前7项涉及研究设计,占研究能力的绝大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 能力主要就是指研究设计的能力。 四、研究设计的过程 进行研究设计时,由于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的不同,在研究设计的细节上也 会有所不同。对研究者来说,有必要对研究过程的全貌有一个基本了解,这样有助于研究者 从总体上把握研究过程,预先做出合理的安排。艾尔巴比提供了研究过程的框架图0(见图 1-1) 巴比137页图 ①(美)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上),华夏出版社,2000年,第137页
以上 11 个项目中,前 7 项涉及研究设计,占研究能力的绝大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 能力主要就是指研究设计的能力。 四、研究设计的过程 进行研究设计时,由于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的不同,在研究设计的细节上也 会有所不同。对研究者来说,有必要对研究过程的全貌有一个基本了解,这样有助于研究者 从总体上把握研究过程,预先做出合理的安排。艾尔.巴比提供了研究过程的框架图①(见图 1-1): 巴比 137 页图 ① (美) 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上),华夏出版社,2000 年,第 13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