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县一中湘阴县一中2015届高三12月月联考 语文试题 时量:150分钟分值:150分 命题:湘阴一中蒋赞审题:湘阴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 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我立马产生一种负疚感,在彻悟中摸索盘道退下塔去。这时,我才发现所有的磴石都积有鸟 粪,有些还粘连着羽毛。就在弓身下退时,无意中发现塔壁的缝隙里鼓冒一束树根,死死地 在青苔之中。再环顾四周,依然见着于石壁上的藤蔓,或粗壮或瘦削,宛若蛇虬,相互在 起。有些树根还伸展绿莹莹的卷须,成为根上之根,亮晶晶的水珠在上面,塔内如闪着 点点星光。 1、文段中加点的字字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jiu zhan tai man B. jiu nian tai wan C. jiu zhan tai wan D. Jiu nian tai man 答案C 2、下列汉字依次填入语段中空缺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A.扎攀附连滴 B.嵌攀附缠挂 C.扎依附缠挂 D.嵌依附连滴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家乐福、沃尔玛等超市皆出现价格欺诈行为,因为引进外资时的优惠政策纵容了某些企 业的傲慢,现在不仅有些外资大店欺骗的是顾客,甚至还欺骗本地的企业及其员工。 B.一天上百万次点击,见证着国人参与两地的热情,教育、医疗、住房、就业..见诸于 报端的重头报道无不回应着百姓的关切,努力寻找着问题的答案 C.高密方面将围绕莫言旧居,打造一个莫言旧居乡村文化体验区,内容包括莫言小说中提 到的红高粱酒坊、蛙码头、会唱歌的墙、透明的红萝卜、白狗秋千架、酒缸塔等 D.一个民族是否真正实现文化自觉,其突出标志是培育一种为全体国人所共同持守的价值 观念 解析:选C(A项“不仅有些外资大店”语序不当:B项,“见诸于”语意重复。D项两面对 一面。) 4、给下列楹联的画线处依序填空,最恰当的一组是() 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读汉文取坚,最有味岁月:与菊同野,与 梅同,与莲同,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 A.达卷中疏洁B.道卷中疏逸 C.达篇外寒洁D.道篇外寒逸 解析:A(这是一副出自苏州留园的对联。其意思是:读《尚书》致其雅正,读《易经》 取其善变,读《离骚》取其幽思,读《庄子》取其放达,读《汉书》取其精核,最具味道的 事是潜心在书中的时光:与菊花同拙朴,与梅花同疏朗,与莲花同高洁,与兰花同芬芳,与 海棠同风韵,一定会自称是花里神仙。据上联“读《庄子》取其放达”排除B、D两项,据下 联“与梅花同疏朗”可排除C项。)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岳阳县一中湘阴县一中 2015 届高三 12 月月联考 语文试题 时量:150 分钟 分值:150 分 命题:湘阴一中 蒋 赞 审题:湘阴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每小题 3 分) 我立马产生一种负疚感,在彻悟中摸索盘道退下塔去。这时,我才发现所有的磴石都积有鸟 粪,有些还粘连着羽毛。就在弓身下退时,无意中发现塔壁的缝隙里鼓冒一束树根,死死地 在青苔之中。再环顾四周,依然见着 于石壁上的藤蔓,或粗壮或瘦削,宛若蛇虬,相互在 一起。有些树根还伸展绿莹莹的卷须,成为根上之根,亮晶晶的水珠 在上面,塔内如闪着 点点星光。 1、文段中加点的字字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jiǔ zhān tái màn B.jiǔ nián tāi wàn C.jiù zhān tái wàn D.jiù nián tāi màn 答案 C 2、下列汉字依次填入语段中空缺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A.扎 攀附 连 滴 B.嵌 攀附 缠 挂 C.扎 依附 缠 挂 D.嵌 依附 连 滴 答案 B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家乐福、沃尔玛等超市皆出现价格欺诈行为,因为引进外资时的优惠政策纵容了某些企 业的傲慢,现在不仅有些外资大店欺骗的是顾客,甚至还欺骗本地的企业及其员工。 B.一天上百万次点击,见证着国人参与两地的热情,教育、医疗、住房、就业……见诸于 报端的重头报道无不回应着百姓的关切,努力寻找着问题的答案。 C.高密方面将围绕莫言旧居,打造一个莫言旧居乡村文化体验区,内容包括莫言小说中提 到的红高粱酒坊、蛙码头、会唱歌的墙、透明的红萝卜、白狗秋千架、酒缸塔等。 D.一个民族是否真正实现文化自觉,其突出标志是培育一种为全体国人所共同持守的价值 观念。 解析:选 C(A 项“不仅有些外资大店”语序不当;B 项,“见诸于”语意重复。 D 项两面对 一面。) 4、给下列楹联的画线处依序填空,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 ,读汉文取坚,最有味 岁月;与菊同野,与 梅同 ,与莲同,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 A.达 卷中 疏 洁 B.道 卷中 疏 逸 C.达 篇外 寒 洁 D.道 篇外 寒 逸 解析:A (这是一副出自苏州留园的对联。其意思是:读《尚书》致其雅正,读《易经》 取其善变,读《离骚》取其幽思,读《庄子》取其放达,读《汉书》取其精核,最具味道的 事是潜心在书中的时光;与菊花同拙朴,与梅花同疏朗,与莲花同高洁,与兰花同芬芳,与 海棠同风韵,一定会自称是花里神仙。据上联“读《庄子》取其放达”排除 B、D 两项,据下 联“与梅花同疏朗”可排除 C 项。) 二、文言文阅读(22 分。其中,选择题 12 分,每小题 3 分;翻译题 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贤士隐居者 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 《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①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高抑 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 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 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 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己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糊口,而茂刚刻意 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 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至于 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 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②,不事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 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 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 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 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 宋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王氏:王安石。②坟典:《三坟》《五典》的简称,泛指古籍。 5、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率一岁四五访其庐率:大概 B.自昼竞夜,殆忘寝食殆:恐怕 C.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扣:扣问 D.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蕲:通“祈”,求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不蕲人之知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①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①与所缺而未知者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D.①不妄与人接②欲呼张良与俱去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竞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 B.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 C.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 甚 D.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送之数里/相得欢 8、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贤士隐居者 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 《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①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高抑 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 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 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 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己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糊口,而茂刚刻意 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 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至于 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 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②,不事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 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 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 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 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 ——宋·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王氏:王安石。 ②坟典:《三坟》《五典》的简称,泛指古籍。 5、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率一岁四五访其庐 率:大概 B.自昼竟夜,殆忘寝食 殆:恐怕 C. 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 扣:扣问 D. 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 蕲:通“祈”,求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不蕲人之知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①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①与所缺而未知者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D.①不妄与人接 ②欲呼张良与俱去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 甚 B.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 甚 C.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 甚 D.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 甚 8、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
外人交往 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他却潜心读书,不轻易外出,尤其对《周 易》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 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买菜却不讨价还价,买其他东西也是这样。大家慢慢信服他,不欺 骗他。 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从不求人,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翻译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0分) (1)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3分) 译文 (2)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3分) 译文: (3)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4分) 译文 参考答案: 5.B(殆:几乎) 6.D(两个“与”都是介词,“和、跟”的意思:A项,①否定句中,宾语前置。②动词,“去” 到”;B项,①连词,就。②表判断的副词,就是;C项,①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 字结构:②“所”和“为”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7.C 8、A(“从来不与外人交往”意思与原文不符。) 9.(1)读书人加强自身修养,专心治学,只求完善自我,不要求被别人知道(或理解)。(“修 己笃学”大意1分,“善”1分,“不求知于人”句式1分。) (2)隆冬寒天披着纸一样的薄裘,有客人来访,也高兴地迎请接纳 (“隆寒披纸裘”大意1分,“就访”1分,“延纳”1分。) (3)一套衣服和万钟粮食一样罢了,如果无理由地接受它,这是不能分辨礼法道义啊。(“等”1 分,“无名”1分,“礼义”1分,判断句式1分) 附:译文 读书人加强修养专心治学,只求完善自我,不要求别人知道,别人也不能知道他们,这样的 人物间或有之,我时常痛惜他们的事迹没能流传。近见《上虞李孟传》记载有四件事,因此 恭谨地抄录下来 其一说,慈溪人蒋季庄,正当徽宗宣和年间,鄙视王安石的学问,不参加科举考试,闭门考 究经书,不随便和人往来。高抑崇居住在明州城中,大概每年都要四五次到他家去拜访他。 蒋季庄听说高抑崇到了,一定急忙出去迎接,二人相对坐在小屋里,尽情地谈论,从白天到 晚上,几乎忘记睡觉吃饭。高抑崇告辞离开时,季庄都要送他到数里之外。有人间高抑崇说: 蒋季庄不多与人来往,却只有和你交情深厚,你也对他情真意切,希望听听其中的缘故。” 高抑崇回答说:“我终年读书,凡是有疑问而不能决断时,以及自己所缺少而不知道的,每 次累积数十条,只要一去拜访蒋君,没有不迎刃而解的。”但是蒋季庄的长处,其他人未必 能够了解。世上所称道的知己不就是这样的吗? 其二说,王茂刚,居住在明州的林村,在山涧深处。他有个弟弟不喜欢读书,王茂刚就让他 经商来糊口,他自己却潜心研读,从不轻易出门,尤其对《周易》一书的造诣深速。沈焕任 通判州事时,曾经拜访过他,说他的见识旨趣绝对超过专门作传注的人。还说他气质严谨持 重,看他所获得的知识,应该是个在学问上永无止境的人了。 其三说,顾主簿,不知道是哪里人,高宗建国之后他南渡寓居在慈溪。他保持廉洁的操行 安于贫贱,不祈求别人知道他。至于他经历过的事情,即使是小事也不马虎。天明起床,等
外人交往。 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他却潜心读书,不轻易外出,尤其对《周 易》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 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买菜却不讨价还价,买其他东西也是这样。大家慢慢信服他,不欺 骗他。 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从不求人,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翻译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0 分) (1)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3 分) 译文: (2)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3 分) 译文: (3)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4 分) 译文: 参考答案: 5.B(殆:几乎) 6.D(两个“与”都是介词,“和、跟”的意思;A 项,①否定句中,宾语前置。②动词,“去” “到”; B 项,①连词,就。②表判断的副词,就是;C 项,①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 字结构;②“所”和“为”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7.C 8、A(“从来不与外人交往”意思与原文不符。) 9.(1)读书人加强自身修养,专心治学,只求完善自我,不要求被别人知道(或理解)。(“修 己笃学”大意 1 分,“善”1 分,“不求知于人”句式 1 分。) (2)隆冬寒天披着纸一样的薄裘,有客人来访,也高兴地迎请接纳。 (“隆寒披纸裘”大意 1 分, “就访”1 分, “延纳”1 分。) (3)一套衣服和万钟粮食一样罢了,如果无理由地接受它,这是不能分辨礼法道义啊。(“等”1 分,“无名”1 分,“礼义”1 分,判断句式 1 分) 附:译文 读书人加强修养专心治学,只求完善自我,不要求别人知道,别人也不能知道他们,这样的 人物间或有之,我时常痛惜他们的事迹没能流传。近见《上虞李孟传》记载有四件事,因此 恭谨地抄录下来。 其一说,慈溪人蒋季庄,正当徽宗宣和年间,鄙视王安石的学问,不参加科举考试,闭门考 究经书,不随便和人往来。高抑崇居住在明州城中,大概每年都要四五次到他家去拜访他。 蒋季庄听说高抑崇到了,一定急忙出去迎接,二人相对坐在小屋里,尽情地谈论,从白天到 晚上,几乎忘记睡觉吃饭。高抑崇告辞离开时,季庄都要送他到数里之外。有人间高抑崇说: “蒋季庄不多与人来往,却只有和你交情深厚,你也对他情真意切,希望听听其中的缘故。” 高抑崇回答说:“我终年读书,凡是有疑问而不能决断时,以及自己所缺少而不知道的,每 次累积数十条,只要一去拜访蒋君,没有不迎刃而解的。”但是蒋季庄的长处,其他人未必 能够了解。世上所称道的知己不就是这样的吗? 其二说,王茂刚,居住在明州的林村,在山涧深处。他有个弟弟不喜欢读书,王茂刚就让他 经商来糊口,他自己却潜心研读,从不轻易出门,尤其对《周易》一书的造诣深速。沈焕任 通判州事时,曾经拜访过他,说他的见识旨趣绝对超过专门作传注的人。还说他气质严谨持 重,看他所获得的知识,应该是个在学问上永无止境的人了。 其三说,顾主簿,不知道是哪里人,高宗建国之后他南渡寓居在慈溪。他保持廉洁的操行, 安于贫贱,不祈求别人知道他。至于他经历过的事情,即使是小事也不马虎。天明起床,等
卖菜的经过家门,问了菜价多少钱,随他所说的付给菜钱。其它饮食布帛的购买也是如此 时间一长,人们都信服他了,不忍心欺骗他。假如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读典籍,不 喜欢交游。 其四说,周日章是信州永丰县人。操行耿直廉洁,被县里的人尊敬。他开门教授徒弟时,收 人只求自给,不义之财一文不取。他家境很穷,经常一整天断粮,邻里有时便用微薄的东西 相馈送,家中时常上顿不接下顿,他宁愿和妻子忍饥挨饿,最终也不求别人。隆冬寒天披着 纸一样的薄裘,有客人来访,也高兴地迎请接纳。观察他的容颜,聆听他的论议,无不使人 尊敬。县尉谢生把一套袭衣送给他,说:“先生未曾有求于我,是我自己想要表示的一片敬 意,接受它没有什么妨害。”周日章笑着回答说:“一套衣服和万钟粮食一样,如果无理由地 接受它,就是不能分辨礼义啊!”最终还是推辞掉。 这四位君子,真应该写进史书里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8分) 一剪梅 无名氏 漠漠舂阴酒半酣。风透春衫,雨透春衫。人家蚕事欲眠三。桑满筐篮,柘满筐篮。 先自离怀百不堪。檣燕呢喃,梁燕呢喃。篝灯强把锦书看。人在江南,心在江南。 【注】此词作于江上舟中。 (1)结合全词,分析“篝灯强把锦书看”一句中“强”字的妙处。(4分) (2)这首词中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作赏析。(4分) 答案(1)“强”有勉强之意。写出了诗人灯下因思乡而想看家书,但又因看家书易勾起内心 思乡之情而不忍看的矛盾心情: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和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反衬”(乐景衬哀情)。上片写景,描绘了一幅早春时节充满 生机的江南风景图;下片抒情,表达了词人离井怀乡的深沉愁苦之情。上片的乐景反衬下片 的离情,突出表现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或答“对比”(上片的乐景与下片的离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的表现手法亦可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驾一叶之扁舟,。(苏轼《赤壁赋》) (2),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3),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4)映阶碧草自春色, (杜甫《蜀相》) (5),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参考答案: (1)举匏樽以相属(2)青青子衿(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4)隔叶黄鹂空好音。(5)云无心 以出岫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填空题4分;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小题 构建我们精神的庙宇
卖菜的经过家门,问了菜价多少钱,随他所说的付给菜钱。其它饮食布帛的购买也是如此。 时间一长,人们都信服他了,不忍心欺骗他。假如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读典籍,不 喜欢交游。 其四说,周日章是信州永丰县人。操行耿直廉洁,被县里的人尊敬。他开门教授徒弟时,收 人只求自给,不义之财一文不取。他家境很穷,经常一整天断粮,邻里有时便用微薄的东西 相馈送,家中时常上顿不接下顿,他宁愿和妻子忍饥挨饿,最终也不求别人。隆冬寒天披着 纸一样的薄裘,有客人来访,也高兴地迎请接纳。观察他的容颜,聆听他的论议,无不使人 尊敬。县尉谢生把一套袭衣送给他,说:“先生未曾有求于我,是我自己想要表示的一片敬 意,接受它没有什么妨害。”周日章笑着回答说:“一套衣服和万钟粮食一样,如果无理由地 接受它,就是不能分辨礼义啊!”最终还是推辞掉。 这四位君子,真应该写进史书里。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 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8 分) 一剪梅 无名氏 漠漠春阴酒半酣。风透春衫,雨透春衫。人家蚕事欲眠三。桑满筐篮,柘满筐篮。 先自离怀百不堪。樯燕呢喃,梁燕呢喃。篝灯强把锦书看。人在江南,心在江南。 【注】此词作于江上舟中。 (1)结合全词,分析“篝灯强把锦书看”一句中“强”字的妙处。(4 分) 答: (2)这首词中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作赏析。(4 分) 答: 答案 (1)“强”有勉强之意。写出了诗人灯下因思乡而想看家书,但又因看家书易勾起内心 思乡之情而不忍看的矛盾心情;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和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反衬”(乐景衬哀情)。上片写景,描绘了一幅早春时节充满 生机的江南风景图;下片抒情,表达了词人离井怀乡的深沉愁苦之情。上片的乐景反衬下片 的离情,突出表现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或答“对比”(上片的乐景与下片的离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的表现手法亦可。 11.古诗文默写。(5 分,每空 1 分) (1)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 (2) ,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3) ,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4) 映阶碧草自春色, 。 (杜甫《蜀相》) (5)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参考答案: (1)举匏樽以相属 (2)青青子衿 (3)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 隔叶黄鹂空好音。(5) 云无心 以出岫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 分。填空题 4 分;选择题 6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小题。 构建我们精神的庙宇
位诗人说过,“当灵魂失去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诚然,物质财富可以满足生存,但 是精神庙宇才能安放心灵。一个国家,要有共同捍卫的信念天空:一个社会,要有一起坚守 的核心价值。每一个人,在满足口腹之欲后,也深沉呼唤更加富足而充实的人生 一个民族必须要有信仰,否则社会上什么恶性肿瘤'都会长出来”,有志之士的呼吁,折射 出我们时代的精神需求。如车轮围绕中轴才能转动、苍鹰振动双翼才能飞翔,社会拥有核心 价值观,才能产生凝聚力的强大磁场。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明 辨是非、评判美丑、权衡得失的基本标准,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性和行为操 守。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的“精神道统”,人们得以从中寻求生命意义,寄托终极关怀。 中华文化向来注重崇德尚义,孔子选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追求“舍生取义, 杀身成仁”。5000年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历史敬 畏,也有“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的理想情怀。正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道统”,孕育出 中华儿女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的价值取向,己达达人、兼善天下的行为方式 时至今日,当代中国已经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经济发展高歌猛进的同时,拜金主 义在一些人那里颇有市场,一些传统道德价值受到挑战,一些价值底线被弃守。“宁愿坐在 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物欲追求,“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的道德拷问, 毒奶粉、地沟油带来的良心失守…….如果利益的巨浪吞噬价值关怀,那么物欲横流、唯利是 图的尽头,必然是良知的出局和信任的崩塌 在哲人看来,没有良知的快乐、没有是非的知识、没有道德的商业、没有原则的政治,这是 现代社会的最大危机。一些经济学家更看重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力量,认为“没有诚信、同情 心这些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市场经济就会引发灾难”。的确,缺少自由平等,市场经济就可 能异化为巧取豪夺的原始丛林:没有公正法治,现代社会也可能堕落为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 今天,随着物质财富不断累积,富裕起来之后的价值追问,更加峻切地摆在国人面前:涵养 我们时代的“精神道统”,同样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出国旅游,能否用自己的行为,展示一个 大国的文明?汽车时代,能否遵守规则,让社会多一份法治意识?网络普及,能否尊重隐私 向他人释放出诚信和友爱?若从这些点滴努力中,一个人能够获得升华自我,那一个国家何 尝不能实现从物质现代化向精神现代化的飞跃? 总有一种情怀,能够让人超越争名逐利;总有一种追求,能够让人舍弃一时得失:总有一种 感动,能够让人不禁潸然泪下。物质匮乏的时代,精神的力量可以弥补物质的不足。物质丰 裕的时代,精神的星光则能照耀我们走得更高更远,去拥抱一个更加丰盈的人生,收获一个 更加强大的中国。 (选自2014年4月9日《人民日报》) 12、下列关于“精神道统”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精神道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性、行为操守和生命质量。 B.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它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属于精神道统这个范畴。 C.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道统,孕育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D涵养我们时代的精神道统,需要人人努力,只要努力就能获得自我升华。 1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华文化向来注重崇德尚义,孔子、孟子有关“义”的观点态度充分证明这一点 B.当代中国经济发展非常迅猛,同时,传统道德价值受到挑战,一些价值底线失守。 C.物质富裕时代,精神星光作用之大,它能够照耀我们去拥抱一个更加丰盈的人生。D. 些经济学家认为没有诚信、同情心、公正、自由平等,市场经济就会引发灾难 14、文中的“庙宇”喻指 “恶性肿瘤”喻 指 参考答案:
一位诗人说过,“当灵魂失去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诚然,物质财富可以满足生存,但 是精神庙宇才能安放心灵。一个国家,要有共同捍卫的信念天空;一个社会,要有一起坚守 的核心价值。每一个人,在满足口腹之欲后,也深沉呼唤更加富足而充实的人生。 “一个民族必须要有信仰,否则社会上什么‘恶性肿瘤’都会长出来”,有志之士的呼吁,折射 出我们时代的精神需求。如车轮围绕中轴才能转动、苍鹰振动双翼才能飞翔,社会拥有核心 价值观,才能产生凝聚力的强大磁场。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明 辨是非、评判美丑、权衡得失的基本标准,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性和行为操 守。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的“精神道统”,人们得以从中寻求生命意义,寄托终极关怀。 中华文化向来注重崇德尚义,孔子选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追求“舍生取义, 杀身成仁”。5000 年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历史敬 畏,也有“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的理想情怀。正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道统”,孕育出 中华儿女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的价值取向,己达达人、兼善天下的行为方式。 时至今日,当代中国已经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经济发展高歌猛进的同时,拜金主 义在一些人那里颇有市场,一些传统道德价值受到挑战,一些价值底线被弃守。“宁愿坐在 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物欲追求,“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的道德拷问, 毒奶粉、地沟油带来的良心失守……如果利益的巨浪吞噬价值关怀,那么物欲横流、唯利是 图的尽头,必然是良知的出局和信任的崩塌。 在哲人看来,没有良知的快乐、没有是非的知识、没有道德的商业、没有原则的政治,这是 现代社会的最大危机。一些经济学家更看重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力量,认为“没有诚信、同情 心这些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市场经济就会引发灾难”。的确,缺少自由平等,市场经济就可 能异化为巧取豪夺的原始丛林;没有公正法治,现代社会也可能堕落为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 今天,随着物质财富不断累积,富裕起来之后的价值追问,更加峻切地摆在国人面前;涵养 我们时代的“精神道统”,同样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出国旅游,能否用自己的行为,展示一个 大国的文明?汽车时代,能否遵守规则,让社会多一份法治意识?网络普及,能否尊重隐私, 向他人释放出诚信和友爱?若从这些点滴努力中,一个人能够获得升华自我,那一个国家何 尝不能实现从物质现代化向精神现代化的飞跃? 总有一种情怀,能够让人超越争名逐利;总有一种追求,能够让人舍弃一时得失;总有一种 感动,能够让人不禁潸然泪下。物质匮乏的时代,精神的力量可以弥补物质的不足。物质丰 裕的时代,精神的星光则能照耀我们走得更高更远,去拥抱一个更加丰盈的人生,收获一个 更加强大的中国。 (选自 2014 年 4 月 9 日《人民日报》) 12、下列关于“精神道统”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精神道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性、行为操守和生命质量。 B. 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它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属于精神道统这个范畴。 C.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道统,孕育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D.涵养我们时代的精神道统,需要人人努力,只要努力就能获得自我升华。 1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中华文化向来注重崇德尚义,孔子、孟子有关“义”的观点态度充分证明这一点。 B.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非常迅猛,同时,传统道德价值受到挑战,一些价值底线失守。 C. 物质富裕时代,精神星光作用之大,它能够照耀我们去拥抱一个更加丰盈的人生。D.一 些经济学家认为没有诚信、同情心、公正、自由平等,市场经济就会引发灾难。 14 、 文 中 的 “ 庙 宇 ” 喻 指 ; “ 恶 性 肿 瘤 ” 喻 指 。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