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时量:150分钟分值:.150分) 第I卷阅读与积累 、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逻辑思维是正确思维的基础,而形象思维是正确思维的主要创新源泉。没有严密 的逻辑思维,就不能有正确的思维,思维就是混乱的、漏洞百出的、自我矛盾的, 乃至往往是错误的,以至是荒谬的。正因为如此,学音乐的,应该懂得些声学; 学美术的,应该懂得些光学;学艺术体操的,应该懂得些力学;学人文的,应该 懂得些科学技术。《红楼梦》是一部了不起的文学巨著,光照古今,流传不朽, 但也存有不掩瑜的瑕点,例如,林黛玉入贾府的年龄,多处有矛盾,这也是曹雪 芹这位伟人在创作《红褛梦》时在逻辑上失误之处。然而,正因为逻辑思维执着 于前后一致的严密,因此,一般摆脱不了现有思维方式与内容的框架,难于飞跃, 难于求异,难于作出超脱现有模式的重大的创新。而文学艺术恰恰与科学相反, 不是追求抽象,不是直接表达共性、普遍性,而是着手个体,着手特殊,通过个 体、特殊的形象来反映共性、普遍性;因此,必须力求从不同侧面、从不同个体 从种种特殊,来创造新的形象,来深刻反映事物的共性、普遍性。正因为直接表 达的是侧面、是个体、是特殊,从而就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给观赏者、阅读者、 研究者去思考、去领悟、去追索、去开拓;极为精炼的中华诗词,就更是如此。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写登鹳雀楼,还是晢理之言呢?“杨花榆荚无 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是写暮春的杨花榆荚呢,还是晢理之言呢?“两岸猿 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写诗人无比喜悦之情呢,还是哲理之言呢?不 管怎样,这些名句,都是合乎客观实际,合乎逻辑的。 个漫画家画某个人,不管怎么美化或丑化,不管怎么夸大,寥寥几笔,确如此 人。为什么?关键就是这几笔。这几笔不是其他,而是同现代数学一个分支即“拓 扑学”有着紧密关系的。“拓扑学”是研究图形在各种变化中有哪些东西始终不 变的。这些不变的东西叫做“特征不变量”,这几笔就是“拓扑学”的“特征不 变量”。严肃音乐的主旋律,京剧中所谓的“不能不像,不能真像:不像不是戏, 真像不是艺”,所谓的“神化”,都是科学中的“特征不变量”;就连摄影,如 果是艺术照,就决不能将客观事物原封不动搬上照片,而应加以“艺术”处理, 分出轻重浓淡,突出主要,突出本质,这不是科学又是什么?“春秋笔法”下的 用字用词,是“杀”?是“弑”?是“诛”?是“戮”,是“斩”?用之不同, 所表达的人际关系、事件性质及所作的褒贬评价则大不相同。诗眼、词眼、文眼, 也正是用以集中地深刻地揭示事物的特征的。正因为这些伟大的作 家,阅历广泛,深入实际,深入思考,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由定性 到定量,才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掌握了事物的特征。“环滁皆山也。”欧阳修《醉 翁亭记》开始第一句中的“环”字,滤去了词句水分,浓缩了语言容量,揭示了 滁州为群山环绕特征,一字可敌万语。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 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一个在小小空间的红杏枝头,一个在 辽阔空间的锦锈江南,都生动深刻、内涵极为丰富地展开了春天的欣欣向荣的画 面。温庭筠的《商山早行》诗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10个字,10 件事物,6点景色,描绘出了行人秋晨离开荒村野店匆匆上道的有声有色的凄凉
湖南省岳阳市 2017-2018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时量:150 分钟分值:.150 分) 第 I 卷 阅读与积累 一、现代文阅读(共 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 逻辑思维是正确思维的基础,而形象思维是正确思维的主要创新源泉。没有严密 的逻辑思维,就不能有正确的思维,思维就是混乱的、漏洞百出的、自我矛盾的, 乃至往往是错误的,以至是荒谬的。正因为如此,学音乐的,应该懂得些声学; 学美术的,应该懂得些光学;学艺术体操的,应该懂得些力学;学人文的,应该 懂得些科学技术。《红楼梦》是一部了不起的文学巨著,光照古今,流传不朽, 但也存有不掩瑜的瑕点,例如,林黛玉入贾府的年龄,多处有矛盾,这也是曹雪 芹这位伟人在创作《红褛梦》时在逻辑上失误之处。然而,正因为逻辑思维执着 于前后一致的严密,因此,一般摆脱不了现有思维方式与内容的框架,难于飞跃, 难于求异,难于作出超脱现有模式的重大的创新。而文学艺术恰恰与科学相反, 不是追求抽象,不是直接表达共性、普遍性,而是着手个体,着手特殊,通过个 体、特殊的形象来反映共性、普遍性;因此,必须力求从不同侧面、从不同个体、 从种种特殊,来创造新的形象,来深刻反映事物的共性、普遍性。正因为直接表 达的是侧面、是个体、是特殊,从而就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给观赏者、阅读者、 研究者去思考、去领悟、去追索、去开拓;极为精炼的中华诗词,就更是如此。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写登鹳雀楼,还是哲理之言呢?“杨花榆荚无 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是写暮春的杨花榆荚呢,还是哲理之言呢?“两岸猿 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写诗人无比喜悦之情呢,还是哲理之言呢?不 管怎样,这些名句,都是合乎客观实际,合乎逻辑的。 一个漫画家画某个人,不管怎么美化或丑化,不管怎么夸大,寥寥几笔,确如此 人。为什么?关键就是这几笔。这几笔不是其他,而是同现代数学一个分支即“拓 扑学”有着紧密关系的。“拓扑学”是研究图形在各种变化中有哪些东西始终不 变的。这些不变的东西叫做“特征不变量”,这几笔就是“拓扑学”的“特征不 变量”。严肃音乐的主旋律,京剧中所谓的“不能不像,不能真像;不像不是戏, 真像不是艺”,所谓的“神化”,都是科学中的“特征不变量”;就连摄影,如 果是艺术照,就决不能将客观事物原封不动搬上照片,而应加以“艺术”处理, 分出轻重浓淡,突出主要,突出本质,这不是科学又是什么?“春秋笔法”下的 用字用词,是“杀”?是“弑”?是“诛”?是“戮”,是“斩”?用之不同, 所表达的人际关系、事件性质及所作的褒贬评价则大不相同。诗眼、词眼、文眼, 也正是用以集中地深刻地揭示事物的特征的。正因为这些伟大的作 家,阅历广泛,深入实际,深入思考,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由定性 到定量,才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掌握了事物的特征。“环滁皆山也。”欧阳修《醉 翁亭记》开始第一句中的“环”字,滤去了词句水分,浓缩了语言容量,揭示了 滁州为群山环绕特征,一字可敌万语。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 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一个在小小空间的红杏枝头,一个在 辽阔空间的锦锈江南,都生动深刻、内涵极为丰富地展开了春天的欣欣向荣的画 面。温庭筠的《商山早行》诗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10 个字,10 件事物,6 点景色,描绘出了行人秋晨离开荒村野店匆匆上道的有声有色的凄凉
景象。要强调指出的是,正因为中华诗词用词用字最为精炼,从而也最能抓住事 物本质,突出事物特征.反映事物主要方面。 (选自阳叔子《科学人文相融,爱国创新与共》,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逻辑思维是基础,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就会有正确的思维,能避免那些混乱的 漏洞百出的、自我矛盾的乃至荒谬错误的结论出现 B.要想摆脱现有思维方式与内容的框架的禁锢,实现思维的飞跃和求异,进而 作出重大的创新,就不能执着于逻辑思维前后一致的严密性。 C.文学艺术的思维和科学的思维不一样,前者通过个体、特殊的形象来反映共 性和普遍性;后者则直接追求抽象,追求共性和普遍性的表达 D.文学艺术能够给观赏者、阅读者、研究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产生让人思 考、领悟、追索和开拓的艺术魅力,因为它是从个别表现一般。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漫画家使用夸张的艺术手法美化或丑化艺术形象,却让人并不感到“失真” 是因为寥寥几笔,突出了那些始终不变的东西,抓住了本质,突出了特征 B.作者引用京剧所谓的“不能不像,不能真像;不像不是戏,真像不是艺 科学地论证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辩证关系,目的就是强调京剧的独 特性 C.摄影中的艺术照,决不能将客观事物原封不动地加以呈现,应该加以“艺术 处理”,借以分出轻重浓淡,突出主要,突出本质。 D.文学作品中用词用字的精练,往往达到“一字可敌万语”的艺术境地,其目 的就是为了集中地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文学巨著《红楼梦》,在林黛玉进贾府的年龄方面存在逻辑上的失误,阐明 了文学艺术创作不仅要追求思维的创造性,更要追求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两 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些名句既合乎逻辑又给人想象空间。 C.“杀”、“弑”、“诛”、“戮”、“斩”等词用之不同,所表达的人际关 系、事件性质及所作的褒贬评价则大不相同,体现了“春秋笔法”的科学性特征。 D.“环滁皆山也”的“环”、“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春风又绿江南 岸”的“绿”等字最为精练,不又形象生动,而且丰富而深刻地揭示了事物本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寻找民工老海 宾炜 过了春节,何家庄的男人就踏上了淘金之路。出了火车站,一帮人背着铺盖卷, 浩浩荡荡走了两条街,忽然发现队里的老海不见了。一行人急忙掉转头往回找 可哪儿找得见老海的人影? 大伙都急了,这老海五十多岁的大老粗,大字不识一个,头一次出远门不说,身 上也没带什么钱,如今让他一个人落了单,这还不要了他的老命哇!大伙儿回到 火车站,以为老海会撞回到这里来的,谁知等了一天一夜,还是没见人。 第三天,来了一个招工的胖子,把他们带到了一个建筑工地。大伙儿惦记着老海, 安顿好以后,就接着出去找老海。可要想在这几百万人口的大都市找一个人,况 且这个人还是个文盲,这简直比海底捞针还要难
景象。要强调指出的是,正因为中华诗词用词用字最为精炼,从而也最能抓住事 物本质,突出事物特征.反映事物主要方面。 (选自阳叔子《科学人文相融,爱国创新与共》,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逻辑思维是基础,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就会有正确的思维,能避免那些混乱的、 漏洞百出的、自我矛盾的乃至荒谬错误的结论出现。 B.要想摆脱现有思维方式与内容的框架的禁锢,实现思维的飞跃和求异,进而 作出重大的创新,就不能执着于逻辑思维前后一致的严密性。 C.文学艺术的思维和科学的思维不一样,前者通过个体、特殊的形象来反映共 性和普遍性;后者则直接追求抽象,追求共性和普遍性的表达。 D.文学艺术能够给观赏者、阅读者、研究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产生让人思 考、领悟、追索和开拓的艺术魅力,因为它是从个别表现一般。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漫画家使用夸张的艺术手法美化或丑化艺术形象,却让人并不感到“失真”, 是因为寥寥几笔,突出了那些始终不变的东西,抓住了本质,突出了特征。 B.作者引用京剧所谓的“不能不像,不能真像;不像不是戏,真像不是艺”, 科学地论证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辩证关系,目的就是强调京剧的独 特性。 C.摄影中的艺术照,决不能将客观事物原封不动地加以呈现,应该加以“艺术 处理”,借以分出轻重浓淡,突出主要,突出本质。 D.文学作品中用词用字的精练,往往达到“一字可敌万语”的艺术境地,其目 的就是为了集中地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巨著《红楼梦》,在林黛玉进贾府的年龄方面存在逻辑上的失误,阐明 了文学艺术创作不仅要追求思维的创造性,更要追求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两 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些名句既合乎逻辑又给人想象空间。 C.“杀”、“弑”、“诛”、“戮”、“斩”等词用之不同,所表达的人际关 系、事件性质及所作的褒贬评价则大不相同,体现了“春秋笔法”的科学性特征。 D.“环滁皆山也”的“环”、“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春风又绿江南 岸”的“绿”等字最为精练,不又形象生动,而且丰富而深刻地揭示了事物本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寻找民工老海 宾炜 过了春节,何家庄的男人就踏上了淘金之路。出了火车站,一帮人背着铺盖卷, 浩浩荡荡走了两条街,忽然发现队里的老海不见了。一行人急忙掉转头往回找, 可哪儿找得见老海的人影? 大伙都急了,这老海五十多岁的大老粗,大字不识一个,头一次出远门不说,身 上也没带什么钱,如今让他一个人落了单,这还不要了他的老命哇!大伙儿回到 火车站,以为老海会撞回到这里来的,谁知等了一天一夜,还是没见人。 第三天,来了一个招工的胖子,把他们带到了一个建筑工地。大伙儿惦记着老海, 安顿好以后,就接着出去找老海。可要想在这几百万人口的大都市找一个人,况 且这个人还是个文盲,这简直比海底捞针还要难
人没找着,大伙心里不好受,老板一看不乐意了,说:“我叫你们来就是为了赶 工程的,你们倒好,天天跑到外面玩,明天再不开工,我只好去叫别人了。”队 中年纪最长的老山头急忙赔着笑解释:“老板,我们走丢了一个同伴,不找到他, 心里不踏实呀!”老板一听笑了:“我还以为丢了个小姑娘呢,不就是个大男人 吗?你们还怕他被骗去当小姐呀!要干就开工,不想干趁早走人…”大伙儿 听老板的话没有商量余地,就想,还是先保住这份活,再慢慢找吧 于是,以后大伙就利用收工后的空闲时间出去找老海。他们一共七个人,就分成 几组,往几个方向找去,像在家里围猎野猪一样,一定要把老海围出来。可这种 方法一到大城市显然就行不通,一个月下来,他们的足迹几乎走遍了这个城市的 大街小巷,根本不见老海的人影儿。大伙一商量,就想出了个新招:在走过的地 方贴上他们的名字和地址,这样老海看到就知道他们在哪了。转念一想,这老海 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得,就算看到了,还不是睁着眼走过去? 时间一天天过去,仍然没有老海任何消息。大伙又着急又担心,老海身上那点钱 肯定早用光了,他普通话不会说,字不会认,肯定也没法子找到活干。这样一来, 老海不知道己经饿了多久肚子了,说不定就加入丐帮了呢!大伙难过得说不出话 来。后来,大伙出去时,眼睛总是盯着街上那些乞丐,一看到跟老海身子有点像 的,就走上去仔细认一认。一看不是,就比划着向他打听,然而,一切努力都是 白费劲,老海好像已经在这座城市蒸发了。 天,队里一个年轻后生忽然想出了个主意,兴奋地说:“老海虽然不认字,可 他不是瞎子啊!我们只要在去过的地方留下一个他认得的东西,这样就容易多 了!”大伙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可有什么东西能让老海知道是他们留下的呢? 想来想去,家里这时候不是家家都在搞编织吗?对,就留一个家里特有的那种小 篾箪,老海看到了,怎么笨的人也该知道是家里人留的吧,然后他就会在那地方 等,这样,他们碰面的机会就大多了 说干就干,第二天大伙收了工,就在工地上捡了一些不用的竹子,开成篾片,编 成一个个小篾箪,街上的电线杆上、路边的大树上、公园大门口,都挂了一些上 去。在一些小篾箪里,他们还放进了水和一块大面包,这样老海看到的时候,马 上可以拿来充饥。他们又考虑到,如果老海发现了小篾箪,跟着来找他们怎么办? 于是,他们在通往工地的小路口挂了十多个小篾箪,用油漆涂成红色,显得十分 这样一来,他们找人的方法从游击战变成了“守箪待人”。每过两天,他们就像 在家里査野猪夹一样,到挂有小篾箪的地点去巡查一遍,看看里面装的东西还在 不在。如果东西没动,担心变质,就拿回去大家吃,再换上新鲜的水和面包。 晃又是一个月过去了,老海既没找到工地来,大伙儿也没在挂小篾箪的地方守 到他。大伙都挺失望:这老海,咋就不能多走动走动,多抬头瞧瞧呢!可是,这 办法还得坚持下去,他们轮流着隔两天三天就去査看,更换水和面包。 不知不觉,一年就要过去了,工地在春节前半个多月就停工放假。一天,老板回 到工地査看,发现工棚里还住着人,进去一瞧,原来是他们这一伙,老板奇怪了, 别人巴不得赶早回去,这伙人看样子还没有走的打算,就问:“咋的?我又没少 你们一分工钱,不想回家过年啊?”老山头忙说:“哪能不想回家啊,一年没见 着家里人,心早回去了。可我们还少一个人 老板这才想起他们说过走丢了一个同伴这回事:“哦,还没找到呀!我看,你们 别等了,这年头无名死者多了,没人认领,往火化炉一扔完事!”大伙一听,脸 顿时变了色,面面相觑。这个他们倒从没想过,难道老海真的……老山头紧紧闭
人没找着,大伙心里不好受,老板一看不乐意了,说:“我叫你们来就是为了赶 工程的,你们倒好,天天跑到外面玩,明天再不开工,我只好去叫别人了。”队 中年纪最长的老山头急忙赔着笑解释:“老板,我们走丢了一个同伴,不找到他, 心里不踏实呀!”老板一听笑了:“我还以为丢了个小姑娘呢,不就是个大男人 吗?你们还怕他被骗去当小姐呀!要干就开工,不想干趁早走人……”大伙儿一 听老板的话没有商量余地,就想,还是先保住这份活,再慢慢找吧。 于是,以后大伙就利用收工后的空闲时间出去找老海。他们一共七个人,就分成 几组,往几个方向找去,像在家里围猎野猪一样,一定要把老海围出来。可这种 方法一到大城市显然就行不通,一个月下来,他们的足迹几乎走遍了这个城市的 大街小巷,根本不见老海的人影儿。大伙一商量,就想出了个新招:在走过的地 方贴上他们的名字和地址,这样老海看到就知道他们在哪了。转念一想,这老海 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得,就算看到了,还不是睁着眼走过去? 时间一天天过去,仍然没有老海任何消息。大伙又着急又担心,老海身上那点钱 肯定早用光了,他普通话不会说,字不会认,肯定也没法子找到活干。这样一来, 老海不知道已经饿了多久肚子了,说不定就加入丐帮了呢!大伙难过得说不出话 来。后来,大伙出去时,眼睛总是盯着街上那些乞丐,一看到跟老海身子有点像 的,就走上去仔细认一认。一看不是,就比划着向他打听,然而,一切努力都是 白费劲,老海好像已经在这座城市蒸发了。 一天,队里一个年轻后生忽然想出了个主意,兴奋地说:“老海虽然不认字,可 他不是瞎子啊!我们只要在去过的地方留下一个他认得的东西,这样就容易多 了!”大伙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可有什么东西能让老海知道是他们留下的呢? 想来想去,家里这时候不是家家都在搞编织吗?对,就留一个家里特有的那种小 篾箪,老海看到了,怎么笨的人也该知道是家里人留的吧,然后他就会在那地方 等,这样,他们碰面的机会就大多了。 说干就干,第二天大伙收了工,就在工地上捡了一些不用的竹子,开成篾片,编 成一个个小篾箪,街上的电线杆上、路边的大树上、公园大门口,都挂了一些上 去。在一些小篾箪里,他们还放进了水和一块大面包,这样老海看到的时候,马 上可以拿来充饥。他们又考虑到,如果老海发现了小篾箪,跟着来找他们怎么办? 于是,他们在通往工地的小路口挂了十多个小篾箪,用油漆涂成红色,显得十分 醒目。 这样一来,他们找人的方法从游击战变成了“守箪待人”。每过两天,他们就像 在家里查野猪夹一样,到挂有小篾箪的地点去巡查一遍,看看里面装的东西还在 不在。如果东西没动,担心变质,就拿回去大家吃,再换上新鲜的水和面包。 一晃又是一个月过去了,老海既没找到工地来,大伙儿也没在挂小篾箪的地方守 到他。大伙都挺失望:这老海,咋就不能多走动走动,多抬头瞧瞧呢!可是,这 办法还得坚持下去,他们轮流着隔两天三天就去查看,更换水和面包。 不知不觉,一年就要过去了,工地在春节前半个多月就停工放假。一天,老板回 到工地查看,发现工棚里还住着人,进去一瞧,原来是他们这一伙,老板奇怪了, 别人巴不得赶早回去,这伙人看样子还没有走的打算,就问:“咋的?我又没少 你们一分工钱,不想回家过年啊?”老山头忙说:“哪能不想回家啊,一年没见 着家里人,心早回去了。可我们还少一个人。” 老板这才想起他们说过走丢了一个同伴这回事:“哦,还没找到呀!我看,你们 别等了,这年头无名死者多了,没人认领,往火化炉一扔完事!”大伙一听,脸 顿时变了色,面面相觑。这个他们倒从没想过,难道老海真的……老山头紧紧闭
着嘴唇,脸上的肌肉颤抖了几下,缓缓开了口:“我们乡下人,有个不成文的规 矩,十个人进山,决不能九个人回来,不管是人还是尸。我们八个人来,不能七 个人回去。” 老板想了想,说:“我给你们出个主意吧,不过得花钱。在报上登个寻人启事, 说明有报酬,就是一只蚂蚁也能给你找出来。”大伙忙问要多少钱,老板笑了: “这就说不准了,有钱人找条狗找只猫出个三万五万不算多,没钱的找儿找女三 百五百不算少,这要看他在你们心中是什么分量!”大伙儿转头看着老山头,等 着他发话。老山头叭叭地抽了一回烟,说:“这样吧,我们七个人,一人凑五百 出来。”说着,率先掏了五百元。大伙纷纷拿出钱,很快凑了三千五百块。老板 有点惊讶地打量着他们,他知道他们这一年到头也就挣了四五千块而已,这五百 块可就是他们一个月的血汗钱呢!老板二话没说,就带着他们找到报社,第二天, 寻找老海的启事就登出来了。报社还根据他们的描绘,用电脑拼了一张老海的图 见报后,他们满怀希望地在工地等候着 时间过去了好几天,他们还是没有等来好消息。眼看离春节只有几天了,老山头 心情沉重地对大伙说:“这个年,大家都别回去了,在这过吧!”大伙儿默默地 点头,决定留下来后,他们就一起到挂小篾箪的地点去查一遍。走了几个地方, 没发现什么异样,大伙累了,蹲在一棵树下歇脚。忽然,一个后生指着树干喊了 起来:“你们看,这儿写着老海!”大伙凑近一瞧,果然没错,树根上被人用刀 歪歪斜斜地刻着两个字:老海。大伙顿时兴奋起来,这么说,一定是老海曾来过 这儿,还在这儿给他们留下了记号。他们来了劲,继续往前搜寻,走了两条街, 又发现了一棵留有老海名字的树。看来,老海一定在这一带出现过 可是,老海根本就不认识字啊!大伙想来想去,觉得还是不放过这一线希望,就 坐在树下等,一直坐到天黑,也没见到老海的影子,他们决定明天再来。回到工 地,他们发现工棚里亮起了灯光,疑惑地走进去一看,乐了,屋里坐着两个人, 个是老板,另一个不是老海是谁? “老海!”大伙冲上去和老海抱在一块,又跳又喊。好半天,大伙才问老海到底 躲在什么地方,害他们找了一年。老海嘿嘿地笑了:“我命好,被一个煤气店老 板看中,叫我去拉煤气,一天给十五块钱。我一想,这活也挺好,可以天天在街 上,说不定就能碰见你们呢!后来我又想,你们不是都认得字吗?我求人教会了 自己的名字,把它刻在树上,这样你们一看到我老海的名字,就知道我在这里出 现了。”大伙一听,原来是这么回事,都怪自己光注意高处的小篾箪,哪里想到 老海会有这一手哟!大伙又问老海是怎么找到这里来的,老板拿出一张报纸笑了 “你们看看吧!”大伙接过一瞧,原来是老海登的一个寻人启事:寻找七个民 工…老海挠着脑袋说:“快过年了,老板问我为啥还不回家,我说不行啊,我 们八个人来的,找不到那七个,我不能回去呀。他就给我出了个主意,在报上登 这个东西,谁给我找着你们,给他一千块!”说着,老海就从身上掏钱,大伙 看明白了,是老板看了报纸带老海来工地的。可老板却把老海的钱推了回去,并 且从包里拿出几张车票来,一边塞到老山头手里,一边说:“这是我托人买到的 车票,过完节,我在工地等你们来。记住,是八个人,二个都不能少!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围绕着“寻找”展开,在老山头他们寻找老海的同时,老海也在找他们, 两条线最后 因找到人汇在了一起
着嘴唇,脸上的肌肉颤抖了几下,缓缓开了口:“我们乡下人,有个不成文的规 矩,十个人进山,决不能九个人回来,不管是人还是尸。我们八个人来,不能七 个人回去。” 老板想了想,说:“我给你们出个主意吧,不过得花钱。在报上登个寻人启事, 说明有报酬,就是一只蚂蚁也能给你找出来。”大伙忙问要多少钱,老板笑了: “这就说不准了,有钱人找条狗找只猫出个三万五万不算多,没钱的找儿找女三 百五百不算少,这要看他在你们心中是什么分量!”大伙儿转头看着老山头,等 着他发话。老山头叭叭地抽了一回烟,说:“这样吧,我们七个人,一人凑五百 出来。”说着,率先掏了五百元。大伙纷纷拿出钱,很快凑了三千五百块。老板 有点惊讶地打量着他们,他知道他们这一年到头也就挣了四五千块而已,这五百 块可就是他们一个月的血汗钱呢!老板二话没说,就带着他们找到报社,第二天, 寻找老海的启事就登出来了。报社还根据他们的描绘,用电脑拼了一张老海的图。 见报后,他们满怀希望地在工地等候着。 时间过去了好几天,他们还是没有等来好消息。眼看离春节只有几天了,老山头 心情沉重地对大伙说:“这个年,大家都别回去了,在这过吧!”大伙儿默默地 点头,决定留下来后,他们就一起到挂小篾箪的地点去查一遍。走了几个地方, 没发现什么异样,大伙累了,蹲在一棵树下歇脚。忽然,一个后生指着树干喊了 起来:“你们看,这儿写着老海!”大伙凑近一瞧,果然没错,树根上被人用刀 歪歪斜斜地刻着两个字:老海。大伙顿时兴奋起来,这么说,一定是老海曾来过 这儿,还在这儿给他们留下了记号。他们来了劲,继续往前搜寻,走了两条街, 又发现了一棵留有老海名字的树。看来,老海一定在这一带出现过。 可是,老海根本就不认识字啊!大伙想来想去,觉得还是不放过这一线希望,就 坐在树下等,一直坐到天黑,也没见到老海的影子,他们决定明天再来。回到工 地,他们发现工棚里亮起了灯光,疑惑地走进去一看,乐了,屋里坐着两个人, 一个是老板,另一个不是老海是谁? “老海!”大伙冲上去和老海抱在一块,又跳又喊。好半天,大伙才问老海到底 躲在什么地方,害他们找了一年。老海嘿嘿地笑了:“我命好,被一个煤气店老 板看中,叫我去拉煤气,一天给十五块钱。我一想,这活也挺好,可以天天在街 上,说不定就能碰见你们呢!后来我又想,你们不是都认得字吗?我求人教会了 自己的名字,把它刻在树上,这样你们一看到我老海的名字,就知道我在这里出 现了。”大伙一听,原来是这么回事,都怪自己光注意高处的小篾箪,哪里想到 老海会有这一手哟!大伙又问老海是怎么找到这里来的,老板拿出一张报纸笑了: “你们看看吧!”大伙接过一瞧,原来是老海登的一个寻人启事:寻找七个民 工……老海挠着脑袋说:“快过年了,老板问我为啥还不回家,我说不行啊,我 们八个人来的,找不到那七个,我不能回去呀。他就给我出了个主意,在报上登 这个东西,谁给我找着你们,给他一千块!”说着,老海就从身上掏钱,大伙一 看明白了,是老板看了报纸带老海来工地的。可老板却把老海的钱推了回去,并 且从包里拿出几张车票来,一边塞到老山头手里,一边说:“这是我托人买到的 车票,过完节,我在工地等你们来。记住,是八个人,一个都不能少!”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围绕着“寻找”展开,在老山头他们寻找老海的同时,老海也在找他们, 两条线最后 因找到人汇在了一起
B.故事发生的典型环境是在人与人之间关系日益冷漠的大都市,这更能丰富小说 的人物 形象、突显小说的主题。 C.老山头是小说中民工群像中的一员,从文中他的几次语言描写可以看出他有情 有义、值 得信赖,却也有些独断。 D.整篇小说按时间顺序进行,语言朴实无华,不事雕琢,符合所塑造的人物身份 特点,具有 浓厚的生活气息。 5.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5分) 6.有人说工地老板最后送票的行为太突然,与前面反差太大,不合情理,你怎么 看?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据CNN旗下财经网站报道,特朗普政府周四宣布,将对每年从中国进口的价值 50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对美国科技产业投资,引发人们对于中 美之间爆发贸易战的担忧,美国股市暴跌。 对于美国一些大型公司来说,与中国的贸易战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消息。如果中国 采取报复措施,苹果、波音、英特尔和其他跨国公司的日子将会变得很难过, 星巴克也在中国市场投下了巨大赌注,并且正在收获成果。该咖啡巨头现在有大 约14%的销售额来自中国市场,其中国业务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美国和其他发达市 场 摘自《财经网》 材料二: 2018年3月23日,中国商务部公布了自美国进口的7类、128税项产品(主要 是农产品)拟加征关税的清单并征求公众意见,这是针对之前美国进口钢铁和铝 产品“232措施”的终止减让的回应,按照2017年统计,涉及金额30亿美金, 与之前美国终止减让涉及的金额相对对等,产品结构也都是偏上游端。对于本周 四特朗普签署的针对中国进口约500亿美元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的行动,中国政 府将如何反制,目前并没有公布。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政府在处理中美双边贸 易摩擦方面表现出了相对理性和沉稳。 潘向东《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注释:232措施,是指基于美国商务部根据《贸易法》第232条款调査的结果, 2018年3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发了公告,对美国进口的钢铁、铝产品中 止减让关税,并加征10-25%的关税。专家认为该措施主要是针对中国的。 材料三 从中美的贸易结构看,中国主要对美出口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包括家电、电子)、 纺织服装、家具灯具、玩具鞋帽等,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主要为中间产品和零部件, 以大豆、飞机、汽车、集成电路和塑料制品为主。 美国贸易保护虽然会对其国内部分行业形成利好,但将损害多数行业及消费者的 利益。若美国对中国制造进一步提高关税实际上将等同于向消费者征税,势必增 加美国民众的生活成本,推升美国通胀,制约美国消费 摘自《网易财经频道》
B.故事发生的典型环境是在人与人之间关系日益冷漠的大都市,这更能丰富小说 的人物 形象、突显小说的主题。 C.老山头是小说中民工群像中的一员,从文中他的几次语言描写可以看出他有情 有义、值 得信赖,却也有些独断。 D.整篇小说按时间顺序进行,语言朴实无华,不事雕琢,符合所塑造的人物身份 特点,具有 浓厚的生活气息。 5.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5 分) 6.有人说工地老板最后送票的行为太突然,与前面反差太大,不合情理,你怎么 看?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据 CNN 旗下财经网站报道,特朗普政府周四宣布,将对每年从中国进口的价值 500 亿美元的商品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对美国科技产业投资,引发人们对于中 美之间爆发贸易战的担忧,美国股市暴跌。 对于美国一些大型公司来说,与中国的贸易战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消息。如果中国 采取报复措施,苹果、波音、英特尔和其他跨国公司的日子将会变得很难过。 星巴克也在中国市场投下了巨大赌注,并且正在收获成果。该咖啡巨头现在有大 约 14%的销售额来自中国市场,其中国业务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美国和其他发达市 场。 ——摘自《财经网》 材料二: 2018 年 3 月 23 日,中国商务部公布了自美国进口的 7 类、128 税项产品(主要 是农产品)拟加征关税的清单并征求公众意见,这是针对之前美国进口钢铁和铝 产品“232 措施”的终止减让的回应,按照 2017 年统计,涉及金额 30 亿美金, 与之前美国终止减让涉及的金额相对对等,产品结构也都是偏上游端。对于本周 四特朗普签署的针对中国进口约 500 亿美元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的行动,中国政 府将如何反制,目前并没有公布。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政府在处理中美双边贸 易摩擦方面表现出了相对理性和沉稳。 ——潘向东《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注释:232 措施,是指基于美国商务部根据《贸易法》第 232 条款调查的结果, 2018 年 3 月 8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发了公告,对美国进口的钢铁、铝产品中 止减让关税,并加征 10-25%的关税。专家认为该措施主要是针对中国的。 材料三: 从中美的贸易结构看,中国主要对美出口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包括家电、电子)、 纺织服装、家具灯具、玩具鞋帽等,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主要为中间产品和零部件, 以大豆、飞机、汽车、集成电路和塑料制品为主。 美国贸易保护虽然会对其国内部分行业形成利好,但将损害多数行业及消费者的 利益。若美国对中国制造进一步提高关税实际上将等同于向消费者征税,势必增 加美国民众的生活成本,推升美国通胀,制约美国消费。 ——摘自《网易 财经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