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2015届高三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七道大题,21道小题,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命题人:刘宏谭亮李大江周敬章邓骁 审题人:苏朝栋 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_。中华文化()远流长,积()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 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的政治()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献身精神等,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这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1.下列汉字依次填入语段中括号内,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渊淀dian识shi报 B.渊淀zhan识shi抱 C.源淀dian识zhi抱 D.源淀ding识zhi报 2.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选项是( A.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要到哪里去,是从哪里来的,想 明白了、 想对了,就要坚苦卓绝朝着目标前进。 B.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 明白了 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 C.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还要知道 自己是谁, 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苦卓绝朝着目标前进。 D.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既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从 哪里来, 到哪里去,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 唐宋之际,中国美学发生体制上的变化。在绘画上,唐代是以人物为主体,宋代 则以山水为主体。唐代画家阎立本《步辇图》里有侍女簇拥的唐太宗,有吐蕃大 使禄东赞与引荐大臣。吴道子是在佛寺墙壁用线条描绘人格化的神佛。到了北宋, 范宽、李成等人都是以山水画闻名。人物逐渐消失在一片云烟苍茫的山水间,变 成渺小的存在,不再被凸显,不再被强调。由唐入宋,一部绘画史真可以说是 3.下列选项中的“体制”与语段中加点词“体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崔白)工画花竹翎毛,体制清赡 B.四大家族浪淘尽,独裁体制草拉烧 C.岳祠在其中,巍莪奉神殿,体制匹岱宗,经营自雍汴 D.如今是朝廷命官,自有体制 4.下列选项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B.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湖南省岳阳市 2015 届高三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七道大题,21 道小题,共 8 页,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命题人:刘 宏 谭 亮 李大江 周敬章 邓 骁 审题人:苏朝栋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每小题 3 分)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中华文化( )远流长,积( )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 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的政治( )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献身精神等,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这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1.下列汉字依次填入语段中括号内,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渊 淀 diàn 识 shí 报 B.渊 淀 zhàn 识 shí 抱 C.源 淀 diàn 识 zhì 抱 D.源 淀 dìng 识 zhì 报 2.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选项是( ) A.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要到哪里去,是从哪里来的,想 明白了、 想对了,就要坚苦卓绝朝着目标前进。 B.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 明白了、 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 C.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还要知道 自己是谁, 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苦卓绝朝着目标前进。 D.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既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从 哪里来, 到哪里去,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 唐宋之际,中国美学发生体制上的变化。在绘画上,唐代是以人物为主体,宋代 则以山水为主体。唐代画家阎立本《步辇图》里有侍女簇拥的唐太宗,有吐蕃大 使禄东赞与引荐大臣。吴道子是在佛寺墙壁用线条描绘人格化的神佛。到了北宋, 范宽、李成等人都是以山水画闻名。人物逐渐消失在一片云烟苍茫的山水间,变 成渺小的存在,不再被凸显,不再被强调。由唐入宋,一部绘画史真可以说是 “ ”。 3.下列选项中的“体制”与语段中加点词“体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崔白)工画花竹翎毛,体制清赡 B.四大家族浪淘尽,独裁体制草拉烧 C.岳祠在其中,巍峩奉神殿,体制匹岱宗,经营自雍汴 D.如今是朝廷命官,自有体制 4.下列选项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B.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说琴 何景明 何子有琴,三年不张。从()游者戴仲鹖,取()绳以弦,进而求操()。 何子御之,三叩其弦,弦不服指,声不成文。徐察其音,莫知病端。仲鹖曰:“是 病于材也。予视其黟然黑,袤然腐也。其质不任弦,故鼓之弗扬。”何子曰:“噫! 非材之罪也,吾将尤夫攻之者也。凡攻琴者,首选材,审制器。今是琴,弦之韧, 陳;轸之栝,滞;徽之数,失钧;越之中,浅以隘。瑓,故清浊弗能具;滞,故 高下弗能通;失钧,故细大相逾:浅隘,故声应沉伏。是以宫商不识职而律吕叛 度虽使伶伦钧弦而柱指伯牙按芇而临操亦未知其所谐也 “夫是琴之材,桐之为也,不为不良也。使攻者制之中其制,修之畜其用, 斫以成之,饰以出之。上而君得之,可以荐清庙,设大廷,合神纳宾,赞实出伏, 畅民洁物。下而士人得之,可以宣气养德,道情和志。何至黟然袤然,为腐材置 物邪!吾观天下之不罪材者,寡矣。自混而欲别物,自褊而欲求多。直木轮,屈 木辐,巨木节,细木梁,几何不为材之病也。是故君子慎焉。 “操之以劲,动之以时,明之以序,藏之以虚。劲则能弗挠也,时则能应变 也,序则能辨方也,虚则能受益也。劲者信也,时者知也,序者义也,虚者谦也 信以居之,知以行之,义以制之,谦以保之。朴其中,文其外。见则用世,不见 则用身。故曰:“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材何罪焉! 仲鹖怃然离席曰:“信取于弦乎,知取于轸乎,义取于徽乎,谦取于越乎。一物 而众理备焉。予不敏,愿改弦更张,敬服斯说。” 选自《四库全书》本《何大复集》 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察其音,莫知病端徐:仔细 B.吾将尤夫攻之者也尤:责备 C.赞实出伏,畅民洁物畅:使通畅 D.自混而欲别物别:其它的 6.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而、之、焉B.其、而、焉 C.而、而、矣D.之、而、矣 7.下列用“”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以/宫商不识职/而律吕叛度/虽使伶伦钧弦/而柱指伯牙/按节而临操/亦未 知其所谐也。 B.是以宫商不识职/而律吕叛度/虽使伶伦钧弦/而柱指伯牙/按节而临/操亦未知 其所谐也。 C.是以宫商不识职/而律吕叛度/虽使伶伦钧弦而柱指/伯牙按节而临操/亦未知 其所谐也。 D.是以/宫商不识职/而律吕叛度/虽使伶伦钧弦而柱指/伯牙按节而临/操亦未知 其所谐也。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说琴》既是一篇关于制琴、弹曲的音乐论说文,又是一篇借喻制琴弹曲的 规定、要 求,并从琴论及为人,来阐述人生经验的哲理文
二、文言文阅读(22 分,其中选择题 12 分,每小题 3 分;翻译题 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说 琴 何景明 何子有琴,三年不张。从( )游者戴仲鹖,取( )绳以弦,进而求操( )。 何子御之,三叩其弦,弦不服指,声不成文。徐察其音,莫知病端。仲鹖曰:“是 病于材也。予视其黟然黑,衺然腐也。其质不任弦,故鼓之弗扬。”何子曰:“噫! 非材之罪也,吾将尤夫攻之者也。凡攻琴者,首选材,审制器。今是琴,弦之韧, 疎;轸之栝,滞;徽之数,失钧;越之中,浅以隘。疎,故清浊弗能具;滞,故 高下弗能通;失钧,故细大相逾;浅隘,故声应沉伏。是以宫商不识职而律吕叛 度虽使伶伦钧弦而柱指伯牙按节而临操亦未知其所谐也。 “夫是琴之材,桐之为也,不为不良也。使攻者制之中其制,修之畜其用, 斫以成之,饰以出之。上而君得之,可以荐清庙,设大廷,合神纳宾,赞实出伏, 畅民洁物。下而士人得之,可以宣气养德,道情和志。何至黟然衺然,为腐材置 物邪!吾观天下之不罪材者,寡矣。自混而欲别物,自褊而欲求多。直木轮,屈 木辐,巨木节,细木梁,几何不为材之病也。是故君子慎焉。 “操之以劲,动之以时,明之以序,藏之以虚。劲则能弗挠也,时则能应变 也,序则能辨方也,虚则能受益也。劲者信也,时者知也,序者义也,虚者谦也。 信以居之,知以行之,义以制之,谦以保之。朴其中,文其外。见则用世,不见 则用身。故曰:“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材何罪焉!” 仲鹖怃然离席曰:“信取于弦乎,知取于轸乎,义取于徽乎,谦取于越乎。一物 而众理备焉。予不敏,愿改弦更张,敬服斯说。” ——选自《四库全书》本《何大复集》 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察其音,莫知病端 徐:仔细 B.吾将尤夫攻之者也 尤:责备 C.赞实出伏,畅民洁物 畅:使通畅 D.自混而欲别物 别:其它的 6.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而、之、焉 B.其、而、焉 C.而、而、矣 D.之、而、矣 7.下列用“|”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以/宫商不识职/而律吕叛度/虽使伶伦钧弦/而柱指伯牙/按节而临操/亦未 知其所谐也。 B.是以宫商不识职/而律吕叛度/虽使伶伦钧弦/而柱指伯牙/按节而临/操亦未知 其所谐也。 C.是以宫商不识职/而律吕叛度/虽使伶伦钧弦而柱指/伯牙按节而临操/亦未知 其所谐也。 D.是以/宫商不识职/而律吕叛度/虽使伶伦钧弦而柱指/伯牙按节而临/操亦未知 其所谐也。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说琴》既是一篇关于制琴、弹曲的音乐论说文,又是一篇借喻制琴弹曲的 规定、要 求,并从琴论及为人,来阐述人生经验的哲理文
B.文章开头写的是面对琴声不扬原因的一场讨论。戴仲鹖认为是琴的材质不好, 何子认 为不是材质的问题,是制作的问题。 C.作者认为弹琴则出手要轻柔,行动要候时,观察要有顺序,收势要有容量 轻柔就能 不受阻挠,候时就能应付变化,有顺序就能辨别方向,有容量就能受到效益。 D.作者最后有感:一件东西而所有的道理都齐全了,信用作为做人的根本,智 慧用来指 导行为,仁义作为日常言行的制约,谦虚用来保全自身的品行。君子对此是很慎 重的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质不任弦,故鼓之弗扬。(3分) (2)凡攻琴者,首选材,审制器。(3分) (3)朴其中,文其外。见则用世,不见则用身(4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 宫词 薛逢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衿宫人扫御床。 (1)本诗从格律上看,是一首(诗)。(2分) (2)请简要分析颔联中“锁衔金兽连环冷”中的“冷”字的妙处。(6分)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2)_,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陶渊明《归园田居》) (3),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其中,填空题4分;选择题6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教育,如何让生命蓬勃生长 让精神生长、让灵魂发育,才会有朝气蓬勃的生命,才会有不断出彩的人生。回 归精神家园,回到人性本真,转型期中国行色匆匆的征程上,整个社会都需要这 样的觉醒。 新的一年,承载新的期盼,开始了新一季的生长。此刻,在无数孩子背着书包上 学去的急促脚步中,在大学校园穿梭而行的青春身影里,天下父母的心弦又一次 被拨动。“我们的孩子在拥有广博知识的同时,能否拥有健康的体魄,美好的心 灵?”日前,一些教师和家长如此叩问。一己之感慨,何尝不是面向整个社会而 发?
B.文章开头写的是面对琴声不扬原因的一场讨论。戴仲鶡认为是琴的材质不好, 何子认 为不是材质的问题,是制作的问题。 C.作者认为弹琴则出手要轻柔,行动要候时,观察要有顺序,收势要有容量。 轻柔就能 不受阻挠,候时就能应付变化,有顺序就能辨别方向,有容量就能受到效益。 D.作者最后有感:一件东西而所有的道理都齐全了,信用作为做人的根本,智 慧用来指 导行为,仁义作为日常言行的制约,谦虚用来保全自身的品行。君子对此是很慎 重的。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其质不任弦,故鼓之弗扬。(3 分) (2)凡攻琴者,首选材,审制器。(3 分) (3)朴其中,文其外。见则用世,不见则用身(4 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 分) 10.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 分) 宫 词 薛逢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 (1)本诗从格律上看,是一首 (诗)。(2 分) (2)请简要分析颔联中“锁衔金兽连环冷”中的“冷”字的妙处。(6 分) 11.古诗文默写。(5 分,每空 1 分)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王羲之《兰亭集序》) (2)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 (3)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 (杜甫《蜀相》)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 分。其中,填空题 4 分;选择题 6 分, 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 教育,如何让生命蓬勃生长 让精神生长、让灵魂发育,才会有朝气蓬勃的生命,才会有不断出彩的人生。回 归精神家园,回到人性本真,转型期中国行色匆匆的征程上,整个社会都需要这 样的觉醒。 新的一年,承载新的期盼,开始了新一季的生长。此刻,在无数孩子背着书包上 学去的急促脚步中,在大学校园穿梭而行的青春身影里,天下父母的心弦又一次 被拨动。“我们的孩子在拥有广博知识的同时,能否拥有健康的体魄,美好的心 灵?”日前,一些教师和家长如此叩问。一己之感慨,何尝不是面向整个社会而 发?
捡拾近期的一些教育新闻,便可知此问之迫切和沉重。考试指挥棒的驱使 高考“独木桥效应”的影响,“学历竞赛”的压力,让不少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忽 视了身心健康、人格发育、精神成长。在一厢情愿的灌输、望子成龙的期待中 孩子们与欢乐的童年拉开了距离。刚刚过去的这几个月,无数中国家庭都迷上了 一档节目一一《爸爸去哪儿》,人们羡慕节目里山野乡间的亲子生存体验,触动 于“勇敢”、“珍惜”、“感恩”、“帮助”这些在考试重压下变得有些陌生的 关键词,却又感叹这样的教育可望不可即。 教育是什么?是时候想想这些最为简单也至为重要的问题了,而回答原本也 不应复杂。如哲人所言,“教育即生长”,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 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在的东西灌进一个容器。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 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髙的理想追求,而不是灌输规 范;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我们之所以在多少年前就提出 “素质教育”,不正是期望那些幼小的生命,能在不断的自我认同、自我发掘中 自然生长?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今天的情形却令 人忧虑,一些教育者全力以赴的,正是以适应现实为目标塑造学生。功利主义盛 行之下,教授以“没有4000万别见我”来励志,学生视校园为“职场训练营” 家长坚信“好工作才有好未来”,从教育流水线上下来的,可能是越来越多的 “精致利己主义者”。眼下,那些“目中无人”、“六神无主”的教育,会带领 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国家通往怎样的未来? 正是在这样充满忧患的问题视野中,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振聋发 聩,“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倡导别有深意。“教育首先是 人学”,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首在养内心之德、张精神之维。让精神生长、灵 魂发育,才会有朝气蓬勃的生命,才会有不断出彩的人生 也许有人会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还在富强路上苦苦追赶的中国人,不可强 求丰富精神世界、追求灵魂脱俗的境界。这样的认识,与环境保护“先污染后治 理”的思路何其相似?事实是,在这个世界上,也许有发家致富后苦读诗书、立 德立言的个案,但从来不曾有不修身齐家就治国平天下的民族,更不会有仅靠物 质繁荣实现长治久安的盛世。真善美的种子早一天发芽,人格发育就早一天臻于 完整,社会心态就早一天走向成熟,国家实力就早一天势不可当 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说,回归精神家园,回到人性本真,不只是教育领域的 事。在转型期中国行色匆匆的征程上,整个社会何尝不需要这样的觉醒?1899 年,梁启超在《中国魂安在乎》中提出:“今日所最要者,则制造中国魂是也。” 在今天这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个人也好,国家和社会也好,都需要那么 种情怀,那么一股子精气神。从2014开始,让我们重新发现精神家园,感知各 种生命的呼吸与脉搏,去开拓生机无限的心灵原野,去铸造雄健而温厚的兴国之 (摘自《人民日报》2014年01月10日05版,有删改) 12.本文以“教育”为话题,探讨了教育的_和 提出了教育应该立德 树人 才能让生命蓬勃生长的观点。(4分) 13.下列关于“教育”的表述,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德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智育是要鼓励崇髙的理想追求;美 育是要培
捡拾近期的一些教育新闻,便可知此问之迫切和沉重。考试指挥棒的驱使, 高考“独木桥效应”的影响,“学历竞赛”的压力,让不少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忽 视了身心健康、人格发育、精神成长。在一厢情愿的灌输、望子成龙的期待中, 孩子们与欢乐的童年拉开了距离。刚刚过去的这几个月,无数中国家庭都迷上了 一档节目——《爸爸去哪儿》,人们羡慕节目里山野乡间的亲子生存体验,触动 于“勇敢”、“珍惜”、“感恩”、“帮助”这些在考试重压下变得有些陌生的 关键词,却又感叹这样的教育可望不可即。 教育是什么?是时候想想这些最为简单也至为重要的问题了,而回答原本也 不应复杂。如哲人所言,“教育即生长”,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 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在的东西灌进一个容器。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 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理想追求,而不是灌输规 范;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我们之所以在多少年前就提出 “素质教育”,不正是期望那些幼小的生命,能在不断的自我认同、自我发掘中 自然生长?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今天的情形却令 人忧虑,一些教育者全力以赴的,正是以适应现实为目标塑造学生。功利主义盛 行之下,教授以“没有 4000 万别见我”来励志,学生视校园为“职场训练营”, 家长坚信“好工作才有好未来”,从教育流水线上下来的,可能是越来越多的 “精致利己主义者”。眼下,那些“目中无人”、“六神无主”的教育,会带领 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国家通往怎样的未来? 正是在这样充满忧患的问题视野中,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振聋发 聩,“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倡导别有深意。“教育首先是 人学”,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首在养内心之德、张精神之维。让精神生长、灵 魂发育,才会有朝气蓬勃的生命,才会有不断出彩的人生。 也许有人会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还在富强路上苦苦追赶的中国人,不可强 求丰富精神世界、追求灵魂脱俗的境界。这样的认识,与环境保护“先污染后治 理”的思路何其相似?事实是,在这个世界上,也许有发家致富后苦读诗书、立 德立言的个案,但从来不曾有不修身齐家就治国平天下的民族,更不会有仅靠物 质繁荣实现长治久安的盛世。真善美的种子早一天发芽,人格发育就早一天臻于 完整,社会心态就早一天走向成熟,国家实力就早一天势不可当。 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说,回归精神家园,回到人性本真,不只是教育领域的 事。在转型期中国行色匆匆的征程上,整个社会何尝不需要这样的觉醒?1899 年,梁启超在《中国魂安在乎》中提出:“今日所最要者,则制造中国魂是也。” 在今天这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个人也好,国家和社会也好,都需要那么一 种情怀,那么一股子精气神。从 2014 开始,让我们重新发现精神家园,感知各 种生命的呼吸与脉搏,去开拓生机无限的心灵原野,去铸造雄健而温厚的兴国之 魂。 (摘自《人民日报》 2014 年 01 月 10 日 05 版,有删改) 12.本文以“教育”为话题,探讨了教育的 和________,提出了教育应该立德 树人, 才能让生命蓬勃生长的观点。(4 分) 13.下列关于“教育”的表述,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德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智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理想追求;美 育是要培
育丰富的灵魂 B.真正的教育应该让精神生长、灵魂发育,而不是培养越来越多的“精致利己 主义者” C.教育就是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仅仅是把外 在的东西 灌进一个容器 D.当今社会,以适应现实为目标塑造学生的教育才能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考试指挥棒的驱使,高考“独木桥效应”的影响,“学历竞赛”的压力,让 所有教育忽视 了身心健康、人格发育、精神成长 B.无数中国家庭都迷上了《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最主要是因为人们感叹节 目里的亲 子生存体验可望不可即。 C.仓廪实而知礼节,还在富强路上苦苦追赶的中国人,不可强求丰富精神世界、 追求灵 魂脱俗的境界。 D.社会需要这样的觉醒:回归精神家园,回到人性本真,不只是教育领域的事。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霞飞澜沧江 原因 换上金色的晚装,它衣袂飘飞地走过河岸,走过树梢,留下一行行斟满灿烂笑容 的足迹。 我说的是夕阳。在满是落照的江波里,它的投影真像陈列在锦缎上的、被谁捧出 的一串鲜花项链。那时,我正在一艘客轮的甲板上,倚着栏杆四处瞭望,尽情观 赏着落日熔金、霞映江天的景象。 事实上,在8个多小时的航行中,这条江向我们奉献出的景色,都让我贪得无厌 地品读着、体味着。我为它的神秘、狂野、多姿多彩而陶醉。它就是大名鼎鼎的 澜沧江! 傣族人叫它“南兰章”,意为“百万大象繁衍的河流”。出国后它叫湄公河,而 “湄公”两字,据说在泰国语里意为“母亲”。不同的称谓,有着相同的寓意, 那就是:它是一条繁衍和延续着生命的河。 它从青海唐古拉山启程,经西藏进入云南境内,走过雪山峡谷,走过无数的峭崖 陡坡,向南流经迪庆、丽江、大理、保山、临沧、思茅,到达西双版纳。然后出 国到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和越南,在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南中国海,全 长4880公里,是世界第六大河流。由于它是一条连接着6个国家的河流,素有 “东方多瑙河”之称 我们在景洪港登船。绿,热带雨林多层次的、浓得化不开的绿,横七竖八地涂满 了两岸,河水一样朝无尽的前方汹涌奔腾,野性十足,发散着强烈的原始气息。 正值少水季节,水落而石出。数不胜数的礁石、鹅卵石构成河面奇异的风景。既 然河水清碧如茶水,不妨把那坐在河心的圆形礁石想象成一把紫砂壶,周围的小 礁石是茶盅;既然天空爽洁如素笺,不妨把那站在河边的柱形礁石想象成一支画 笔,前面一溜鹅卵石是颜料碟……河道的左侧向我们呈现出一座袖珍的水上石林
育丰富的灵魂。 B.真正的教育应该让精神生长、灵魂发育,而不是培养越来越多的“精致利己 主义者”。 C.教育就是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仅仅是把外 在的东西 灌进一个容器。 D.当今社会,以适应现实为目标塑造学生的教育才能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考试指挥棒的驱使,高考“独木桥效应”的影响,“学历竞赛”的压力,让 所有教育忽视 了身心健康、人格发育、精神成长。 B.无数中国家庭都迷上了《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最主要是因为人们感叹节 目里的亲 子生存体验可望不可即。 C.仓廪实而知礼节,还在富强路上苦苦追赶的中国人,不可强求丰富精神世界、 追求灵 魂脱俗的境界。 D.社会需要这样的觉醒:回归精神家园,回到人性本真,不只是教育领域的事。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8 题 霞飞澜沧江 原因 换上金色的晚装,它衣袂飘飞地走过河岸,走过树梢,留下一行行斟满灿烂笑容 的足迹。 我说的是夕阳。在满是落照的江波里,它的投影真像陈列在锦缎上的、被谁捧出 的一串鲜花项链。那时,我正在一艘客轮的甲板上,倚着栏杆四处瞭望,尽情观 赏着落日熔金、霞映江天的景象。 事实上,在 8 个多小时的航行中,这条江向我们奉献出的景色,都让我贪得无厌 地品读着、体味着。我为它的神秘、狂野、多姿多彩而陶醉。它就是大名鼎鼎的 澜沧江! 傣族人叫它“南兰章”,意为“百万大象繁衍的河流”。出国后它叫湄公河,而 “湄公”两字,据说在泰国语里意为“母亲”。不同的称谓,有着相同的寓意, 那就是:它是一条繁衍和延续着生命的河。 它从青海唐古拉山启程,经西藏进入云南境内,走过雪山峡谷,走过无数的峭崖 陡坡,向南流经迪庆、丽江、大理、保山、临沧、思茅,到达西双版纳。然后出 国到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和越南,在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南中国海,全 长 4880 公里,是世界第六大河流。由于它是一条连接着 6 个国家的河流,素有 “东方多瑙河”之称。 我们在景洪港登船。绿,热带雨林多层次的、浓得化不开的绿,横七竖八地涂满 了两岸,河水一样朝无尽的前方汹涌奔腾,野性十足,发散着强烈的原始气息。 正值少水季节,水落而石出。数不胜数的礁石、鹅卵石构成河面奇异的风景。既 然河水清碧如茶水,不妨把那坐在河心的圆形礁石想象成一把紫砂壶,周围的小 礁石是茶盅;既然天空爽洁如素笺,不妨把那站在河边的柱形礁石想象成一支画 笔,前面一溜鹅卵石是颜料碟……河道的左侧向我们呈现出一座袖珍的水上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