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排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和初步研究古代汉语的 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相关课程尤其是古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等奠 定扎实的基础。 课程目标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扎实的汉语基本 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够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发展、繁荣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 同时,也要培荣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弘杨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课程目标3(素质目标):深入理解古今语言继承、发展关系,提高分析运 用现代汉语能力,提高现代语文教学水平,能够胜任中学语文的文言文教学工作。 (2)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摔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1.草握系统的关于汉语言、汉语言文学的基础天 识、基本理论: 3.只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掌握哲学、历史、大 连杰士文学及其他人文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6。具有一定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和传播的能力: 8.掌握基本的文献检索方法,具备一定的外语阅 读、翻译能力,熟练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能力,具 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3.课程资源 (1)推荐参考教材及参考书目 类别 教材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参考教材 古代汉语(第四版) 王力 中华书局 2018.6 古代汉语(第一版 郭锡良 商务印书馆 1999.1 古代汉语(第三版) 中华书局 2014.7 参考书目 胡安顺、郭芹纳 古代汉语(第二版) 款贵生 武汉大学出版计 2011.11 古代汉语(第二版) 沈祥源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0.12 (2)课程网站 古代汉语武汉大学中国大学MOOC(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WHU-1002922024 古代汉语(下)_大连大学辽宁省大学开放课程(LNUOC) http://mooc1.chaoxing.com/course/86611797.html 古代汉语重点、难点解析江苏师范大学_中国大学MO0C(慕课 nttns://www icoursel63 org/course/XZNU-1001755214
12 2.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和初步研究古代汉语的 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相关课程尤其是古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等奠 定扎实的基础。 课程目标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扎实的汉语基本 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够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发展、繁荣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 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课程目标 3(素质目标): 深入理解古今语言继承、发展关系,提高分析运 用现代汉语能力,提高现代语文教学水平,能够胜任中学语文的文言文教学工作。 (2)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1 2 3 1.掌握系统的关于汉语言、汉语言文学的基础知 识、基本理论; √ √ 3. 具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掌握哲学、历史、大 连本土文学及其他人文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 6. 具有一定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和传播的能力; √ √ 8.掌握基本的文献检索方法,具备一定的外语阅 读、翻译能力,熟练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能力,具 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 3.课程资源 (1)推荐参考教材及参考书目 类别 教材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参考教材 古代汉语(第四版) 王力 中华书局 2018.6 参考书目 古代汉语(第一版) 郭锡良 商务印书馆 1999.1 古代汉语(第三版) 胡安順、郭芹納 中华书局 2014.7 古代汉语(第三版) 荊贵生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1.11 古代汉语(第二版) 沈祥源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0.12 (2)课程网站 古代汉语_武汉大学_中国大学 MOOC(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WHU-1002922024 古代汉语(下)_大连大学_辽宁省大学开放课程(LNUOC) http://mooc1.chaoxing.com/course/86611797.html 古代汉语重点、难点解析_江苏师范大学_中国大学 MOOC(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XZNU-1001755214
4.考核及成绩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考试 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主要考查学生对每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 课后作业 度,每次作业单独评分,布置作业2次,占平时成绩 30%. 主要考核应用所学知识、文献查阅和先进工具,分析 平时成结 课堂交流 和评价工程问愿的实践能力、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 (30%) 等。占平时成绩40%。 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评价,如参与课堂讨论、课堂发言 出勤及课堂表现 的踊跃程度及正确率并结合出勤情况评分。占平时成 须30% 主要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古 期末成绩 文阅读颗和文言文翻译题等。其中,基础知识题约占 (70%) 闭卷考试 能力题约占40%, 主要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 问题的能力,以及古文今译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方法和手段 对应的 章节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学时 课程目 课内 课后 标 第六章 《老子》 通过学习诸子文选和古汉 自学诸 《老子】 选 百家文 《庄子》 篇、《庄 语通论(十三)(十四),学 理论教 选,阅读 古汉语 子》文洗 生能够分析连词、介词的语 16 学与练 法特占和句首句中语气 古代汉语 1、2 通论(十 篇 的使用待况 多义虚词的词 习 虚词的相 三)(十 词、介词 性变化及使用特点。 关文献。 四) 语气词 通过学习《诗经》文选和古 第音 《诗经》 《诗经 文 汉语通论(十五) 十六) 自学《诗 古议语 篇、《诗 学生能够运用音韵学的 理论教 经》文选, 本知识及《诗经》用韵情况, 14 学与练 阅迹古今 1、2 通论(十 经》田的 分析双声叠韵的基本知识 语音的相 五(+ 古音假 六) 和古音通假的类型,把握士 关文献。 今语音的变化情况。 通过学习《楚辞》文选和 笋八音 通论(十七)(十八). 白学《轴 《楚辞》 《楚 古汉语 学生能够应用古书注解的 理论教 辞》文选, 相关术语、古书注释的基4 14 学与纷 阅读古书 1、2 通论(十 篇、古书 条例及方法,古人训诂的几 习 注解的相 七)(十 注解 种方式及方法,并以此阅请 关文献 分析重要的训诘专书。 13
13 4.考核及成绩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考试 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平时成绩 (30%) 课后作业 主要考查学生对每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 度,每次作业单独评分,布置作业2次,占平时成绩 30%。 课堂交流 主要考核应用所学知识、文献查阅和先进工具,分析 和评价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 等。占平时成绩 40%。 出勤及课堂表现 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评价,如参与课堂讨论、课堂发言 的踊跃程度及正确率并结合出勤情况评分。占平时成 绩 30%。 期末成绩 (70%) 闭卷考试 主要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古 文阅读题和文言文翻译题等。其中,基础知识题约占 60%,能力题约占 40%,主要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以及古文今译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章节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学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 对应的 课程目 课内 课后 标 第六章 《老子》 《庄子》 古 汉 语 通论(十 三)(十 四) 《老子》 文选四 篇 、《 庄 子》文选 二篇、连 词、介词、 语气词 通过学习诸子文选和古汉 语通论(十三)(十四),学 生能够分析连词、介词的语 法特点和句首句中语气词 的使用情况,多义虚词的词 性变化及使用特点。 16 理 论 教 学 与 练 习 自学诸子 百家文 选,阅读 古代汉语 虚词的相 关文献。 1、2 第 七 章 《诗经》 古 汉 语 通论(十 五)(十 六) 《诗经》 文选六 篇 、《 诗 经》用韵、 古音通假 通过学习《诗经》文选和古 汉语通论(十五)(十六), 学生能够运用音韵学的基 本知识及《诗经》用韵情况, 分析双声叠韵的基本知识 和古音通假的类型,把握古 今语音的变化情况。 14 理 论 教 学 与 练 习 自学《诗 经》文选, 阅读古今 语音的相 关文献。 1、2 第 八 章 《楚辞》 古 汉 语 通论(十 七)(十 八) 《楚辞》 文选三 篇、古书 注解 通过学习《楚辞》文选和 通论(十七)(十八), 学生能够应用古书注解的 相关术语、古书注释的基本 条例及方法,古人训诂的几 种方式及方法,并以此阅读 分析重要的训诂专书。 14 理 论 教 学 与 练 习 自学《楚 辞》文选, 阅读古书 注解的相 关文献。 1、2
第九章 汉书 《汉书 通过学习《汉书》文选和古 自学《汉 书》文选 古汉语 文选 汉语通论(二十三)(二十 理论教 通论(二 篇,古文 四)。学生速立古文文休的 10 学与练 阅读古代 1、2 文体, 知识体系,应用古书句读的 习 文体、句 书句读 读的相关 法, 并能标点古文 文献。 四) 通过学习古汉语通论(二十 八)(一十九)(二十).学4 第十章 能够学到古书修辞的基术 古汉语 方式及重要的修辞格,分析 阅读古代 通论( 古汉语修 理论教 汉语修辞 判断古今汉语常见和特有 十八) 辞、诗律 10 的修辞格使用情况。 学与练 和诗律的 1、2、3 运用格律诗的几种平仄格 习 相关 九)(三 献。 式及拗救、用韵特点,来探 十) 析诗词的发生、发展,并能 赏析古诗词。 合计 64
14 第 九 章 《汉书》 古 汉 语 通论(二 十 三 ) ( 二 十 四) 《汉书》 文选一 篇,古文 文体,古 书句读 通过学习《汉书》文选和古 汉语通论(二十三)(二十 四),学生建立古文文体的 知识体系,应用古书句读的 方法,并能标点古文。 10 理 论 教 学 与 练 习 自学《汉 书》文选, 阅读古代 文体、句 读的相关 文献。 1、2 第 十 章 古 汉 语 通论(二 十 八 ) ( 二 十 九)(三 十) 古汉语修 辞、诗律 通过学习古汉语通论(二十 八)(二十九)(三十),学生 能够学到古书修辞的基本 方式及重要的修辞格,分析 判断古今汉语常见和特有 的修辞格使用情况。 运用格律诗的几种平仄格 式及拗救、用韵特点,来探 析诗词的发生、发展,并能 赏析古诗词。 10 理 论 教 学 与 练 习 阅读古代 汉语修辞 和诗律的 相关文 献。 1、2、3 合 计 64 --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基本信息 课程 课程 编号 B2210004 属性 必修■选修口 学分 3 总学时 48 理论 上机 0 实验 学时 48 学时 学时 0 课程 公共基础口综合素质口大类基础口院内平台■专业基础口 专业主干口 专业方向/特色口 专业任选口 项峰课程工 先修 课程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人文学部文学院 适用 汉语言文学 单 专业 课程负 王娅玮、 责人 焦冬梅 撰写人 王娅玮 审核人 王娅玮 二、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平台课程。本课程是大学本科 数学语言学类课程中的基础理论课,也是先行课。它的任务主要是阐明语言学的 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为学习各门语言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也为以后学习 其他语言理论和相关应用课程打下基础。本课程的内容主要涉及语言学的基本理 论知识,包括语言的性质、语言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语言的结构体系,语言 演变,语言接触与交流,语言系统的发展变化等。目的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 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讲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语言理论和 规律奠定基础,为指导语言的实际应用服务。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isa platform course for the major of Chinese Literature This course is a basic theoretical course in the linguistics course of undergraduate,and it is also a pioneer course.Its main task is to clarify the basic theories and concepts of linguistics,to provide necessary theoretical knowledge for the study of various language courses,and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study of other language theories and related applied courses.The content of this course mainly covers the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linguistics,including the nature of language,the status and role of language in society,the structural system of language,language evolution. language contact and communication,and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language system.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systematically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s,theories and knowledge of linguistics,lay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and in-depth research of linguistic theories and rules,and serve as a guide for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language 15
15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一、基本信息 课程 编号 B2210004 课程 属性 必修■ 选修□ 学分 3 总学时 48 理论 学时 48 上机 学时 0 实验 学时 0 课程 类别 公共基础□ 综合素质□ 大类基础□ 院内平台■ 专业基础□ 专业主干□ 专业方向/特色□ 专业任选□ 顶峰课程□ 先修 课程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开课 单位 人文学部文学院 适用 专业 汉语言文学 课程负 责人 王娅玮、 焦冬梅 撰写人 王娅玮 审核人 王娅玮 二、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平台课程。本课程是大学本科 教学语言学类课程中的基础理论课,也是先行课。它的任务主要是阐明语言学的 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为学习各门语言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也为以后学习 其他语言理论和相关应用课程打下基础。本课程的内容主要涉及语言学的基本理 论知识,包括语言的性质、语言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语言的结构体系,语言 演变,语言接触与交流,语言系统的发展变化等。目的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 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语言理论和 规律奠定基础,为指导语言的实际应用服务。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is a platform course for the major of Chinese Literature. This course is a basic theoretical course in the linguistics course of undergraduate, and it is also a pioneer course. Its main task is to clarify the basic theories and concepts of linguistics, to provide necessary theoretical knowledge for the study of various language courses, and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study of other language theories and related applied courses. The content of this course mainly covers the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linguistics, including the nature of language, the status and role of language in society, the structural system of language, language evolution, language contact and communi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language system.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systematically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s, theories and knowledge of linguistics, lay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and in-depth research of linguistic theories and rules, and serve as a guide for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language
2.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排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课程目标2(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对汉语中 的语言现象、特点及规律进行分析和解释。 课程目标3(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对不同语 言间的语言现象、特点及规律进行对比、分析和归纳。 课程目标4(素质目标):能将所学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运用于语言 规范化、汉语教学、第二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等语言应用领域。 (2)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与专业培养方案一致) 1 2 3 1.掌握系统的关于汉语言、汉语 言文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 论, 5.具有文学鉴赏能力以及较 的写作能力九、文字编辑能力: 6.具有一定的汉语言文学教学 和传播的能力: 7.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创新 创业精神。 8掌握基本的文献检索方法,具 各一定的外语阅读、翻译能 力,熟练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 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3理理溶瓶 (1)推荐参考牧材及参考书目 类别 教材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 间 参考数材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叶蜚声、徐通锵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其础语言学数程 徐通销 北言大学出版补 2004 参考书目 语言学概论(第四版) 岑运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 语言学概论 胡明扬 语文出版社 2002 语言学概论 邢福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课程网站 语言学概论北京大学_中国大学MO0C(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PKU-1205727813
16 2.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课程目标 2(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对汉语中 的语言现象、特点及规律进行分析和解释。 课程目标 3(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对不同语 言间的语言现象、特点及规律进行对比、分析和归纳。 课程目标 4(素质目标):能将所学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运用于语言 规范化、汉语教学、第二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等语言应用领域。 (2)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与专业培养方案一致) 课程目标 1 2 3 4 1.掌握系统的关于汉语言、汉语 言文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 论; √ √ √ 5. 具有文学鉴赏能力以及较强 的写作能力、文字编辑能力; √ 6. 具有一定的汉语言文学教学 和传播的能力; √ √ √ 7. 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创新 创业精神。 √ 8.掌握基本的文献检索方法,具 备一定的外语阅读、翻译能 力,熟练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 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 3.课程资源 (1)推荐参考教材及参考书目 类别 教材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 间 参考教材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 叶蜚声、徐通锵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参考书目 基础语言学教程 徐通锵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语言学概论(第四版) 岑运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 语言学概论 胡明扬 语文出版社 2002 语言学概论 邢福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课程网站 语言学概论_北京大学_中国大学 MOOC(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PKU-1205727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