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教学大纲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 先修课程:教有学、心理学、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现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 后续课程:中学语文数学设计、教育实习。 总学分:2学分。 总学时:36学时。 课程日标:本课程以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中学语文教师为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语文课程标准与 教材的历史和现状、语文课程的目标与内容,语文教材的编制与使用,掌握中学语文教材分析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开发和利 用语文课得资源的能力。 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研讨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拓展相结合。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序号 课程模 章(教学单元) 节(教学资源) 学时分 块名称 名称 名称 配 1 课程概第一章绪论 1 2 语文课第二章语文第一节语文与语文课程 程与语课程 3 文课程 第二节 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特 1 标准 点 语文课程的任务与价 1 第三章语文第一节 语文课程文件的历史 课程标准 革 6 第二节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 1 理念与内容结构 第四章语文第一节 语文课程目标的百年 1 课程目标与内嬗变 8 第二节 语文课程目标的价值 1 取向与构成要素 9 第三节语文课程内容 1 10 第四节 初中语文课程目标与 1 11 五节 高中语文课程目标与 1 内谷 12 第六节 语文课程的实施原则 1 13 通文器,致材的翰制壁一芳● 语文教材及其功能 1 14 课 第节 语文教材编制的理论 1 资源 15 第三节 文教材的构成要素 与结构类型 16 第六章语文第一节 语文教材的历史演变 1 数材评介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教学大纲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 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现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 后续课程: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教育实习。 总学分:2学分。 总学时:36学时。 课程目标:本课程以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中学语文教师为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语文课程标准与 教材的历史和现状、语文课程的目标与内容,语文教材的编制与使用,掌握中学语文教材分析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开发和利 用语文课程资源的能力。 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研讨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拓展相结合。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序号 课程模 块名称 章(教学单元) 名称 节(教学资源) 名称 学时分 配 1 课 程 概 要 第一章 绪论 1 2 语 文 课 程 与 语 文 课 程 标准 第二章 语文 课程 第一节 语文与语文课程 1 3 第二节 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特 点 1 4 第三节 语文课程的任务与价 值 1 5 第三章 语文 课程标准 第一节 语文课程文件的历史 沿革 1 6 第二节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 理念与内容结构 1 7 第四章 语文 课程目标与内 容 第一节 语文课程目标的百年 嬗变 1 8 第二节 语文课程目标的价值 取向与构成要素 1 9 第三节 语文课程内容 1 10 第四节 初中语文课程目标与 内容 1 11 第五节 高中语文课程目标与 内容 1 12 第六节 语文课程的实施原则 1 13 语 文 教 材 与 语 文 课 程 资源 第五章 语文 教材的编制理 论 第一节 语文教材及其功能 1 14 第二节 语文教材编制的理论 基础 1 15 第三节 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 与结构类型 1 16 第六章 语文 教材评介 第一节 语文教材的历史演变 1
第二节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评 1 18 第三节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评 1 19 第七章语文第一节 语文教材分析的内容 1 教材分析的内 20 容与方法 第二节 语文教材分析的方法 1 21 父分朝第一节 初中记叙文教材分析 1 22 第二节 初中说明文教材分析 1 23 第三节 初中议论文教材分析 第四节 初中文言诗文教材分 1 号 第五节 初中写作教学与教材 1 26 初中口语交际教学与 1 27 藻〉蜜材分商 高中阅读与鉴赏教材 1 第二节 高中表达与交流教材 1 分析 29 第三节 高中诗歌与散文教材 呢 高中小说与戏剧教材 31 高中新闻与传记教材 1 32 第 高中语言文字应用教 分析 33 第七节 高中文化论著研读教 材分析 喝 染社资语文 课程资源与语文课程 1 资源 35 节 语文地方课程与校本 1 36 三节语文课程数字教学资 1 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一章绪论 (1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与形成发展过程,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了解本课程的内容结构与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敦材研究的对象。 教学难点:课程与教学,课程论与教学论,学科教有学 教学方 要运用讲授法、 过论过 后学习 研究文献要,并作相应评析。 果前收集并阅读有关语文课程与标准语文教材研究的资料。课后围绕语文课程与标准语文教材
17 第二节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评 介 1 18 第三节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评 介 1 19 第七章 语文 教材分析的内 容与方法 第一节 语文教材分析的内容 1 20 第二节 语文教材分析的方法 1 21 第八章 初中 语文教材分析 第一节 初中记叙文教材分析 1 22 第二节 初中说明文教材分析 1 23 第三节 初中议论文教材分析 1 24 第四节 初中文言诗文教材分 析 1 25 第五节 初中写作教学与教材 分析 1 26 第六节 初中口语交际教学与 教材分析 1 27 第九章 高中 语文教材分析 第一节 高中阅读与鉴赏教材 分析 1 28 第二节 高中表达与交流教材 分析 1 29 第三节 高中诗歌与散文教材 分析 1 30 第四节 高中小说与戏剧教材 分析 1 31 第五节 高中新闻与传记教材 分析 1 32 第六节 高中语言文字应用教 材分析 1 33 第七节 高中文化论著研读教 材分析 1 34 第十章 语文 课程资源 第一节 课程资源与语文课程 资源 1 35 第二节 语文地方课程与校本 课程 1 36 第三节 语文课程数字教学资 源的开发与利用 1 第一章 绪 论 (1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与形成发展过程,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了解本课程的内容结构与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的对象。 教学难点:课程与教学,课程论与教学论,学科教育学。 教学方法:主要运用讲授法、讨论法。 课前课后学习要求:课前收集并阅读有关语文课程与标准语文教材研究的资料。课后围绕语文课程与标准语文教材 研究做文献摘要,并作相应评析
知识点:课程,敦学,课程论,教学论,语文教育学,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的对象,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 材研究的任务。 技能点:理解课程、教材、教学的含义,理解课程论、教学论、学科教有学的含义,分析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 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一、本课程的性质与形成发展过程 二、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三、本课程的内容结构与学习方法 阅读书目: 1.陶行知著:《陶行知教有文洗》,教有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2.干箭类,《教学论稿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现代教学论》 ,人民教有出版社2005年版。 4.黄甫全主编:《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上下册),人民教有出版社2006年版 E h 《课程论》 教有科学出版社200 6. 徐林 苏教有出版社2007年版 《语文教有研究方法》, 第二章语文课程 (3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语文与语文课程的含义,认识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理解语文课程的任务与价值。 教学重点: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的特点。 教学难点:母语教学,语言与言语,工具性与人文性 教学方法:主要运用讲授法、讨论法。 课前课后学习要求:课前收集并阅读有关语文课程性质论争的资料。课后围绕语文课程性质论争做文献摘要,并作 相应评析。 知识点:语文,语文课程,语文教学,语文课程性质,语文课程特点,语文课程任务,语文课程价值,工具性,人文 性,母语,语言,言语,文字,文章,汉语,文学,文化,中国文字,中国文学,国文,国语。 技能点: 分析语文的含义,分析语文课程的含义,分析语文课程的性质,分析语文课程的特点,理解语文课程的任 务,理解语文课程的价值 第一节语文与语文课程 第二节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语文课程的性局 二、语文课程的特点 第三节语文课程的任务与价值 一、语文课程的任务 二、语文限程的价值 阅读书目: 1.叶圣陶著:《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2.吕叔湘著:《吕叔湘语文教有论集》,人民教有出版社1984年版 3.张志公苦:《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有部制订:【义务教有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板社2012年版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有出版社2003年版。 6.张中原、徐林祥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知识点:课程,教学,课程论,教学论,语文教育学,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的对象,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 材研究的任务。 技能点:理解课程、教材、教学的含义,理解课程论、教学论、学科教育学的含义, 分析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 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一、本课程的性质与形成发展过程 二、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三、本课程的内容结构与学习方法 阅读书目: 1.陶行知著:《陶行知教育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2.王策三著:《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裴娣娜主编:《现代教学论》(三卷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黄甫全主编:《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5.钟启泉主编:《课程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6.张中原、徐林祥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7.徐林祥主编:《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第二章 语文课程 (3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语文与语文课程的含义,认识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理解语文课程的任务与价值。 教学重点: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的特点。 教学难点:母语教学,语言与言语,工具性与人文性。 教学方法:主要运用讲授法、讨论法。 课前课后学习要求:课前收集并阅读有关语文课程性质论争的资料。课后围绕语文课程性质论争做文献摘要,并作 相应评析。 知识点:语文,语文课程,语文教学,语文课程性质,语文课程特点,语文课程任务,语文课程价值,工具性,人文 性,母语,语言,言语,文字,文章,汉语,文学,文化,中国文字,中国文学,国文,国语。 技能点:分析语文的含义,分析语文课程的含义,分析语文课程的性质,分析语文课程的特点,理解语文课程的任 务,理解语文课程的价值。 第一节 语文与语文课程 一、“语文”的含义 二、“语文课程”的含义 第二节 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 二、语文课程的特点 第三节 语文课程的任务与价值 一、语文课程的任务 二、语文课程的价值 阅读书目: 1.叶圣陶著:《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2.吕叔湘著:《吕叔湘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3.张志公著:《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6.张中原、徐林祥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第三章语文课程标准 《2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语文课程文件的历史沿革,理解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内容结构。 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内容结构。 教学准点:语文课程文件的历史沿革。 学方法:主要运用讲法讨论法 课前误后学习要求:课前收集并阅读有关语文课程标准论争的资料。课后围绕语文课程标准论争做文献摘要,并作 相应评析。 知识点:学堂章程,语文教学大纲,语文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义务教有语文课 程标 1年版)》 基本 容结构,语文素养。 第一节语文课程文件的历史沿革 学堂章程时期的课程文件 二、国文国语课程标准时期的课程文件 语文教学大纲时期的课程文件 四、语文课程标准时期的课程文件 第二节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内容结构 一、义务教有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内容结构 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内容结构 三、语文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 问诗书日, 1.课程教材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语文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中华人民盐和国教存就制订,《全日制义条教有语攻课程标准(哈德)》,北京师节大学出斯补2001年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人民教有出版社2003年版。 4中人民共和国教有部制打,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有部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K全日制义务 有语文课 巢宗棋 陆 《普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解读 文课程的目标 略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 第四章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 (6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语文课程目标的百年嬗变,理解语文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与构成要素,理解语文课程内容是预设与生 成的统一,掌握初中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掌握高中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理解语文课程的实施原则。 教学重点: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语文课程目标。 斯学准占,一雄日标。 教学方法:主要运用讲授法、讨论法。 课前课后学习要求:课前收集并阅读有关语文课程目标论争的资料。课后围绕语文课程目标论争做文献摘要,并作 相应评析, 知识点:语文果程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课程内容,习得,学得】 技能点:分析语文课程目标的历史演变,分析语文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与构成要素,理解语文课程的内容,分析初中 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分析高中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 第一节语文课程目标的百年婚变 学堂章程时期的课程目标 二、国文国语课程标准时期的课程目标
第三章 语文课程标准 (2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语文课程文件的历史沿革,理解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内容结构。 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内容结构。 教学难点:语文课程文件的历史沿革。 教学方法:主要运用讲授法、讨论法。 课前课后学习要求:课前收集并阅读有关语文课程标准论争的资料。课后围绕语文课程标准论争做文献摘要,并作 相应评析。 知识点:学堂章程,语文教学大纲,语文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义务教育语文课 程标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结构,语文素养。 技能点:分析语文课程文件的历史沿革,分析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分析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结构。 第一节 语文课程文件的历史沿革 一、学堂章程时期的课程文件 二、国文国语课程标准时期的课程文件 三、语文教学大纲时期的课程文件 四、语文课程标准时期的课程文件 第二节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内容结构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内容结构 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内容结构 三、语文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 阅读书目: 1.课程教材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语文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6.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7.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8.杨再隋等编著:《语文课程的目标·理念·策略》,湖南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9.顾黄初主编:《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第四章 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 (6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语文课程目标的百年嬗变,理解语文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与构成要素,理解语文课程内容是预设与生 成的统一,掌握初中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掌握高中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理解语文课程的实施原则。 教学重点: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语文课程目标。 教学难点:三维目标。 教学方法:主要运用讲授法、讨论法。 课前课后学习要求:课前收集并阅读有关语文课程目标论争的资料。课后围绕语文课程目标论争做文献摘要,并作 相应评析。 知识点:语文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课程内容,习得,学得。 技能点:分析语文课程目标的历史演变,分析语文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与构成要素,理解语文课程的内容,分析初中 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分析高中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 第一节 语文课程目标的百年嬗变 一、学堂章程时期的课程目标 二、国文国语课程标准时期的课程目标
、语文教学大纲时期的课程目标 四、语文课程标准时期的课程目标 第二节语文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与构成要素 一、语文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 二、语文课程目标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语文课程内容 ·、语文课程内容的概念 二、语文课程内容及其相关概今的辨析 三、语文课程内容的预设与生成 第四节初中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 初中语文课程总日标与内容 初中语文课程阶段目标与内容 第五节高中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 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材 三、选修课程目标 第六节语文课程的实施原则 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 :、习得与学得相辅相成 三、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辅相成 四、听说读写协调发展 五、积累与运用相结合 阁漆书日 1.叶圣陶著:《叶圣陶语文教有论华》,教有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2.吕叔湘著:《吕叔湘语文教有论集》,人民教有出版社1984年版。 3张志公 《张志公语文教有论集》 人民有出版社1994年 《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语文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稍)》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年板】 中语 理程标准(实验)》 民教育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 部制 育语文课程标 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有 教育论典) 止、下,语文出版社2014年版, 9.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第五章语文教材的编制理论 (3学时) 学要求:了解语文教材的内涵与外延、特点和功能,了解语文教材编制的理论基础,熟悉语文教材构成要素与结构 类型。 教学重点:语文教材编制的理论基础。 教学难点:语文教材编制的理论基础。 教学方法:主要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案例分析法。 课前课后学习要求:课前收集并阅读有关语文教材论争的资科。课后围绕语文教材论争做文献摘要,并作相应评 知识点:语文教材,语文数材的功能,语文教材编制的理论基础,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语文教材的结构类型。 ,分析语文教材编制的理论基础,分析语文教材的构成要
三、语文教学大纲时期的课程目标 四、语文课程标准时期的课程目标 第二节 语文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与构成要素 一、语文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 二、语文课程目标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 语文课程内容 一、语文课程内容的概念 二、语文课程内容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 三、语文课程内容的预设与生成 第四节 初中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初中语文课程总目标与内容 二、初中语文课程阶段目标与内容 第五节 高中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 二、必修课程目标 三、选修课程目标 第六节 语文课程的实施原则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 二、习得与学得相辅相成 三、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辅相成 四、听说读写协调发展 五、积累与运用相结合 阅读书目: 1.叶圣陶著:《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2.吕叔湘著:《吕叔湘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3.张志公著:《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4.课程教材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语文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8.李杏保、方有林、徐林祥主编:《国文国语教育论典》 (上、下册),语文出版社2014年版。 9.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第五章 语文教材的编制理论 (3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语文教材的内涵与外延、特点和功能,了解语文教材编制的理论基础,熟悉语文教材构成要素与结构 类型。 教学重点:语文教材编制的理论基础。 教学难点:语文教材编制的理论基础。 教学方法:主要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案例分析法。 课前课后学习要求:课前收集并阅读有关语文教材论争的资料。课后围绕语文教材论争做文献摘要,并作相应评 析。 知识点:语文教材,语文教材的功能,语文教材编制的理论基础,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语文教材的结构类型。 技能点:分析语文教材的内涵与外延,分析语文教材的功能,分析语文教材编制的理论基础,分析语文教材的构成要 素,分析语文教材的结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