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令校大
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目 录 第一分前言…(1) 一、课程性质…(2) 二、课程基本理念 …(2) 三、课程设计思路………(4) 第二部分课租目标与内容………(6) 一、总体目标与内容……(6)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7) 第三分实施建议…(19) 一、教学建议……(19) 二、评价建议…… (26) 三、教材编写建议… (32)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33) 附录 (35) 附录1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 …(35) 耐录?关于课外读物的座议 (41) 附录3语法慈辞知识要点 (42) 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42) 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46) 1
第一部分前言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 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 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 会的各个领域。当今世骄,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 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涯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 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 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 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联、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恩维,对 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开 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 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 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 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炎定了 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 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谦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 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为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 高恩想文化慈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 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并 九年义务敬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散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暴,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 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愜,具有适应实 际生活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 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普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 秀文化的蕭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谱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 道德:养和审美情越,逐步形成良好的个生和健全的人格。 (二)正确把握语文载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亩的人文内陋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 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 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陶
感染作用,注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场中华 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引便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 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树立杜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 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地特体验。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 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 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谦程,学习资源和实 废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 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殿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 规律。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 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 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但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 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雨自 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藉神, 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信导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款学内容的确定,款学方法的选择,评 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 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的整体发展。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敷育的传统,又 具有现代杜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