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上期期末高中抽测调研 高三语文 第I卷阅读题(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酷吏”政治对现代法治的启示 唐美娟 “酷吏”是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的产物。中国古代社会以儒家思想为准绳,将 官吏区分为“循吏”与“酷吏”。“循吏”被世人所推崇,也是儒者们为仕途之人所树立的 为官典范,而与其相对的“酷吏”却成为儒人墨客攻击的对象。以“酷吏”一词用来形容官 吏的政治手段及其影响结果并将其载入史书作为一个类传的,首创于司马迁。纵观已有 的史料及研究性论文,皆概括性地认为无论是哪一朝的酷吏皆为残暴酷烈,曲法滥杀的可 恶之辈。如《辞源》对“酷吏”解释为“以严刑峻法残虐百姓的官吏”。这种片面的认识 使人们对“酷吏”产生误解。殊不知酷吏的出现及其发展是随君主专制的发展而不断发 展变异的,不同时期酷吏的政治表现和内涵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酷吏政治的前期与其之 后有本质不同 其实,“酷吏”并不是中国君主专制时期的官职称谓,“酷吏”大多任“都尉”“延 中尉”“中郎将”“御史…‘御史中丞”等与监察、司法相关的官职,也就是现在所称的 执 法者”,相当于现在的公、检、法、司等司法机关,城管,药监等部门的执法人员。“酷吏” 是 对一些官员的行政手段及所达到的绩效程度的描述词。在司马迁看来,执法严峻、行政过 程中重刑法、敢于执法的官吏就被称为“酷吏”,《史记·酷吏列传》中所记之吏皆为这一 类人 从咬文嚼字上来剖析“酷”字发现,其原本含义并不是指“残酷暴虐”。许慎的《说文 解字·酉部》载:“酷,酒味厚也,从酉,告声。”可见,“酷”之本意与酒有关,“酒味 厚”是 个中性甚至偏褒义的词,在中国的饮酒文化中,“酒味厚”往往被认为是好酒。后来“酷” 才逐渐有了用来形容人的行为程度的含义,从而就有了“严酷…残酷”等贬义词的出现。 “吏”在《说文解字·一部》中载:“吏,治人者也,从一,从史,史亦声。”“从一”就 是要忠于 主即君王,即如孔子所说的为官之道“臣侍君以忠”;而“史”的另一解释是“持中正” 意,要不偏不倚。概而说之,“吏”就是要对君主忠诚,又不徇私枉法,严格执行政令之人 吏”往往还充当教师的角色,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一项文化措施就是“以法为教,以吏为 师”;汉景帝也说“夫吏者,民之师也”。“吏”不仅是与基层百姓联系紧密的“治民之人” 也是民治榜样,是对百姓起教导作用之人。,由此看出,将“酷”与“吏”结合,其最初 本意在 司马迁看来并不是指残暴、惨酷之官吏。《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载“民倍本多巧,奸轨 弄 法,善人不能化,惟一切严削为能齐之,作《酷吏列传》。”由此可知,酷吏最初是以法
2015-2016 学年度上期期末高中抽测调研 高三语文 第 I 卷 阅读题(70 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 古代“酷吏”政治对现代法治的启示 唐美娟 “酷吏”是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的产物。中国古代社会以儒家思想为准绳,将 官吏区分为“循吏”与“酷吏”。“循吏”被世人所推崇,也是儒者们为仕途之人所树立的 为官典范,而与其相对的“酷吏”却成为儒人墨客攻击的对象。以“酷吏”一词用来形容官 吏的政治手段及其影响结果并将其载入史书作为一个类传的,首创于司马迁。纵观已有 的史料及研究性论文,皆概括性地认为无论是哪一朝的酷吏皆为残暴酷烈,曲法滥杀的可 恶之辈。如《辞源》对“酷吏”解释为“以严刑峻法残虐百姓的官吏”。这种片面的认识, 使人们对“酷吏”产生误解。殊不知酷吏的出现及其发展是随君主专制的发展而不断发 展变异的,不同时期酷吏的政治表现和内涵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酷吏政治的前期与其之 后有本质不同。 其实,“酷吏”并不是中国君主专制时期的官职称谓,“酷吏”大多任“都尉”“延尉” “中尉”“中郎将”“御史…‘御史中丞”等与监察、司法相关的官职,也就是现在所称的 “执 法者”,相当于现在的公、检、法、司等司法机关,城管,药监等部门的执法人员。“酷吏” 是 对一些官员的行政手段及所达到的绩效程度的描述词。在司马迁看来,执法严峻、行政过 程中重刑法、敢于执法的官吏就被称为“酷吏”,《史记·酷吏列传》中所记之吏皆为这一 类人。 从咬文嚼字上来剖析“酷”字发现,其原本含义并不是指“残酷暴虐”。许慎的《说文 解字·酉部》载:“酷,酒味厚也,从酉,告声。”可见,“酷”之本意与酒有关,“酒味 厚”是一 个中性甚至偏褒义的词,在中国的饮酒文化中,“酒味厚”往往被认为是好酒。后来“酷” 才逐渐有了用来形容人的行为程度的含义,从而就有了“严酷…残酷”等贬义词的出现。 “吏”在《说文解字·一部》中载:“吏,治人者也,从一,从史,史亦声。”“从一”就 是要忠于 一主即君王,即如孔子所说的为官之道“臣侍君以忠”;而“史”的另一解释是“持中正” 之 意,要不偏不倚。概而说之,“吏”就是要对君主忠诚,又不徇私枉法,严格执行政令之人。 “吏”往往还充当教师的角色,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一项文化措施就是“以法为教,以吏为 师”;汉景帝也说“夫吏者,民之师也”。“吏”不仅是与基层百姓联系紧密的“治民之人”, 也是民治榜样,是对百姓起教导作用之人。,由此看出,将“酷”与“吏”结合,其最初 本意在 司马迁看来并不是指残暴、惨酷之官吏。《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载“民倍本多巧,奸轨 弄 法,善人不能化,惟一切严削为能齐之,作《酷吏列传》。”由此可知,酷吏最初是以法
轨弄法”的违法之人进行严格管理的官吏。 在中国崇尚“人治”的社会中,酷吏的本职是对国君负责。汉武帝时张汤等人的廉平 成为后世官吏的“仪表”;而无道德仁义可言的来俊臣等人则是被唾弃的对象,他们虽皆 被称为酷吏,但这种“名同质异”的巨大差异使〓者不可相提并论。这也说明了在中国古 代崇尚礼义教化的儒家思想之下,实行“辅之以法”时要把握“法”的度及执法形式和用 法 的目的、对象。张汤等人的为官执法行为为后世的官吏、执法之人树立了一个榜样:严格 执法,维护法律的权威,不欺下,不媚上,要有敢于担当的精神,能与权贵奸恶之人作斗 争, 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有序发展,同时还要保持自己廉洁高尚的一面。西汉时期的“酷 吏”为现在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执法环境的执法者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尤其是随着各种高 科技犯罪的频繁发生,怎样才能在执法过程中秉持中正,而又不越法度雷池一步,我们应 从西汉酷吏的执法中总结经验。“执法者首先要持中正,守廉洁,遵法度,才能真正将国 家的法制落到实处,才能将法制受惠于百姓”,这在崇尚法治,强调政治民主的今日也颇 具借鉴意义。只有严格执法,执法公正,不恣意更改所依之法的内涵、范围,才能发挥法 律 应有的作用,这才称得上真正意义的法治,也才能真正改善吏治。 (节选自《从比较中窥见古代“酷吏”政治对现代法治的启示》唐美娟著) 1.下列关于“酷吏”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酷吏”是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时期统治者用来维护其统治的工具,但“酷吏” 并不是中国君主专制时期的官职称谓 B.由于各种史料及研究性论文中的错误认识,酷吏在人们的认识中成为贬义词,甚 至《辞源》都进行了不恰当地解释。 C.今天的司法机关、政府机关的执法人员大致相当于古代的“酷吏”,“酷吏”含有对 执法手段达到的绩效程度的描述意义。 D.一般我们所谓“酷吏”就是指敢于执法、执法严峻、重刑法的官员,《史记·酷吏列 传》中所记载的官吏都是这一类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酷吏政治的前期与其之后有本质不同,实际上不同时期酷吏的政治表现和内涵也 有很大的不同,张汤与来俊臣就是证明。 B.“严酷”、“残酷”等贬义词性是在“酷”后来兴起用来形容人的行为程度的含义后 出现的,原来的“酷”是中性甚至偏褒义的词 C.许慎认为,“吏”要对君主忠诚,又不徇私枉法,严格执行政令,他还是民治榜样 对百姓起教导作用之人。 D.由《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载“民倍本多巧,……作《酷吏列传》”可知,酷吏最初 是 严格依法管理违法之人的官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汤成为后世官吏的“仪表”,而来俊臣则是被唾弃的对象说明执法要把握“法” 的度及执法形式和用法的目的、对象 B.酷吏的出现及其发展是随君主专制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异的,酷吏的“名同质 异”的巨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C.崇尚法治,强调政治民主的今日执法者要持中正,守廉洁,遵法度,将国家的法制
对“奸 轨弄法”的违法之人进行严格管理的官吏。 在中国崇尚“人治”的社会中,酷吏的本职是对国君负责。汉武帝时张汤等人的廉平 成为后世官吏的“仪表”;而无道德仁义可言的来俊臣等人则是被唾弃的对象,他们虽皆 被称为酷吏,但这种“名同质异”的巨大差异使=者不可相提并论。这也说明了在中国古 代崇尚礼义教化的儒家思想之下,实行“辅之以法”时要把握“法”的度及执法形式和用 法 的目的、对象。张汤等人的为官执法行为为后世的官吏、执法之人树立了一个榜样:严格 执法,维护法律的权威,不欺下,不媚上,要有敢于担当的精神,能与权贵奸恶之人作斗 争, 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有序发展,同时还要保持自己廉洁高尚的一面。西汉时期的“酷 吏”为现在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执法环境的执法者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尤其是随着各种高 科技犯罪的频繁发生,怎样才能在执法过程中秉持中正,而又不越法度雷池一步,我们应 从西汉酷吏的执法中总结经验。“执法者首先要持中正,守廉洁,遵法度,才能真正将国 家的法制落到实处,才能将法制受惠于百姓”,这在崇尚法治,强调政治民主的今日也颇 具借鉴意义。只有严格执法,执法公正,不恣意更改所依之法的内涵、范围,才能发挥法 律 应有的作用,这才称得上真正意义的法治,也才能真正改善吏治。 (节选自《从比较中窥见古代“酷吏”政治对现代法治的启示》唐美娟著) 1.下列关于“酷吏”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酷吏”是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时期统治者用来维护其统治的工具,但“酷吏” 并不是中国君主专制时期的官职称谓。 B.由于各种史料及研究性论文中的错误认识,酷吏在人们的认识中成为贬义词,甚 至《辞源》都进行了不恰当地解释。 C.今天的司法机关、政府机关的执法人员大致相当于古代的“酷吏”,“酷吏”含有对 执法手段达到的绩效程度的描述意义。 D.一般我们所谓“酷吏”就是指敢于执法、执法严峻、重刑法的官员,《史记·酷吏列 传》中所记载的官吏都是这一类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酷吏政治的前期与其之后有本质不同,实际上不同时期酷吏的政治表现和内涵也 有很大的不同,张汤与来俊臣就是证明。 B.“严酷”、“残酷”等贬义词性是在“酷”后来兴起用来形容人的行为程度的含义后 出现的,原来的“酷”是中性甚至偏褒义的词。 C.许慎认为,“吏”要对君主忠诚,又不徇私枉法,严格执行政令,他还是民治榜样, 对百姓起教导作用之人。 D.由《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载“民倍本多巧,……作《酷吏列传》”可知,酷吏最初 是 严格依法管理违法之人的官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张汤成为后世官吏的“仪表”,而来俊臣则是被唾弃的对象说明执法要把握“法” 的度及执法形式和用法的目的、对象。 B.酷吏的出现及其发展是随君主专制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异的,酷吏的“名同质 异”的巨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C.崇尚法治,强调政治民主的今日执法者要持中正,守廉洁,遵法度,将国家的法制
落到实处,将法制受惠于百姓 D.真正意义的法治要像张汤执法时期一样,只要执法者严格公正执法,不随意改变 法律的范围内涵,就能发挥法律应有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朱吾弼,字谐卿,高安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宁国推官。征授南京御史。 大学赵志弟学什为电京天部主事以赃败京刑部因志是故疑其罪议调绕州通判 預疏谂意適戍之奏请建国本,简阁臣,补言官,罢矿税,不报。山西巡抚魏允贞为税使 朝所讦,吾弼乞治朝欺罔罪。广东税使李风干没,奸人王遇桂请税江南田契,吾弼皆疏论 其罪。时无賴子蜂起言利,廷臣辄连章力争,帝虽不尽从,亦未尝不容其切直。雷震皇陵, 吾弼请帝廷见大臣,讲求祖宗典制,次第举行,与天下更始。寻复言:“陛下孝敬疏于郊 庙,惕厉弛于朝讲;土木盛宫苑,榛芜遍殿廷,群小横中外,正士困囹圄;闾阎以矿税竭, 传以输鞔疲,流亡以水旱增,郡县以征求因;草泽生。,衣冠丧气;公卿不能补牍,台谏 无从 引裾。不可不深察而改图也。”末言礼部侍郎郭正域疾恶严,居己峻,不可以楚事弃。先 是,楚假王议起,首辅沈一贯阴左右王,以正域请行勘,嗾其党钱梦皋羣逐之去。举朝无 敢 留正域及言楚事者,吾弼独抗章申理,而御史林秉汉以楚宗人戕杀巡抚,亦请详勘。且言 “王既非假,何惮于勘?”吾弼、秉汉遂为一贯等所恶。会梦皋京察将黜,遂讦秉汉为正 域 鹰犬,语侵沈鲤、杨时乔、温纯。秉汉坐贬贵州按察司检校,而梦皋得留。郎中刘元珍论 之,反获谴。吾弼复疏直元珍,请黜梦皋,因力诋一贯,亦忤旨,停俸一年,遂移疾去。 居三 年,起南京光禄少卿,召为大理右丞。齐、楚、淅三党用事,吾弼复辞疾归。熹宗立,召 还 屡迁南京太仆卿。天启五年为御史吴裕中劾罢。 (节选自《明史·朱吾弼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学士赵志皋弟学仕/为南京工部主事/以赃败/南京刑部因志皋/故轻其罪/议调 饶州通判/吾弼疏/论竞谪戍之 B.大学士赵志皋弟学仕/为南京工部主事/以赃败/南京刑部因志皋故/轻其罪/议调 饶州通判/吾弼疏/论竟谪戍之 C.大学士赵志皋弟学仕为南京工部主事/以赃败/南京刑部因志皋故/轻其罪/议调 饶州通判/吾弼疏一论/竟谪戍之/ D.大学士赵志皋弟学仕为南京工部主事/以赃败/南京刑部因志皋/故轻其罪/议调 饶州通判/吾弼疏论/竟谪戍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汉朝御史统归 御史台领导,按职掌分为侍御史和治书侍御史。 B.国本,古代特指确定皇位继承人,建立太子为国本。“国本”也指国家藏本。例如 韩愈《画记》中“余少时,常有志乎兹事,得国本,绝人事而摸得之
落到实处,将法制受惠于百姓。 D.真正意义的法治要像张汤执法时期一样,只要执法者严格公正执法,不随意改变 法律的范围内涵,就能发挥法律应有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朱吾弼,字谐卿,高安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宁国推官。征授南京御史。 大学士赵志皋弟学仕为南京工部主事以赃败南京刑部因志皋故轻其罪议调饶州通判 吾弼疏论竞谪戍之奏请建国本,简阁臣,补言官,罢矿税,不报。山西巡抚魏允贞为税使 孙 朝所讦,吾弼乞治朝欺罔罪。广东税使李风干没,奸人王遇桂请税江南田契,吾弼皆疏论 其罪。时无赖子蜂起言利,廷臣辄连章力争,帝虽不尽从,亦未尝不容其切直。雷震皇陵, 吾弼请帝廷见大臣,讲求祖宗典制,次第举行,与天下更始。寻复言:“陛下孝敬疏于郊 庙,惕厉弛于朝讲;土木盛宫苑,榛芜遍殿廷,群小横中外,正士困囹圄;闾阎以矿税竭, 邮 传以输鞔疲,流亡以水旱增,郡县以征求因;草泽生。,衣冠丧气;公卿不能补牍,台谏 无从 引裾。不可不深察而改图也。”末言礼部侍郎郭正域疾恶严,居己峻,不可以楚事弃。先 是,楚假王议起,首辅沈一贯阴左右王,以正域请行勘,嗾其党钱梦皋辈逐之去。举朝无 敢 留正域及言楚事者,吾弼独抗章申理,而御史林秉汉以楚宗人戕杀巡抚,亦请详勘。且言: “王既非假,何惮于勘?”吾弼、秉汉遂为一贯等所恶。会梦皋京察将黜,遂讦秉汉为正 域 鹰犬,语侵沈鲤、杨时乔、温纯。秉汉坐贬贵州按察司检校,而梦皋得留。郎中刘元珍论 之,反获谴。吾弼复疏直元珍,请黜梦皋,因力诋一贯,亦忤旨,停俸一年,遂移疾去。 居三 年,起南京光禄少卿,召为大理右丞。齐、楚、淅三党用事,吾弼复辞疾归。熹宗立,召 还。 屡迁南京太仆卿。天启五年为御史吴裕中劾罢。 (节选自《明史·朱吾弼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大学士赵志皋弟学仕/为南京工部主事/以赃败/南京刑部因志皋/故轻其罪/议调 饶州通判/吾弼疏/论竞谪戍之/ B.大学士赵志皋弟学仕/为南京工部主事/以赃败/南京刑部因志皋故/轻其罪/议调 饶州通判/吾弼疏/论竟谪戍之/ C.大学士赵志皋弟学仕为南京工部主事/以赃败/南京刑部因志皋故/轻其罪/议调 饶州通判/吾弼疏—论/竟谪戍之/ D.大学士赵志皋弟学仕为南京工部主事/以赃败/南京刑部因志皋/故轻其罪/议调 饶州通判/吾弼疏论/竟谪戍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汉朝御史统归 御史台领导,按职掌分为侍御史和治书侍御史。 B.国本,古代特指确定皇位继承人,建立太子为国本。“国本”也指国家藏本。例如 韩愈《画记》中“余少时,常有志乎兹事,得国本,绝人事而摸得之
C.闾阎,间泛指门户;人家。阎指里巷的门。闾阎,原指古代里巷内外的门,后泛指 平民百姓,不再指房屋建筑。例如王勃《滕王阁序》中“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D.公卿,“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袭。“公”即是周代封爵之首,“卿” 是 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三公”即是最尊贵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之“三公”指太 师、太傅、太保,也有说为司马、司空、司徒。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吾弼身为御史,恪尽职守。赵学仕贪污受贿,李凤侵吞国家财物,王遇桂请求向 江南的田契征税,他都上疏揭发他们的罪过 B.朱吾弼敢于直谏,为国尽忠。雷击皇陵一事发生后,他接连上疏,语气恳切,指出 朝廷内外存在的弊端,希望皇帝深入审查 c.朱吾弼不惧权贵,坚守正义。首辅沈一贯排除异己,朝臣们明哲保身、不敢谈论相 关事情,惟独朱吾弼直接上疏申明义理 D.朱吾弼仕途坎坷,三起三落。因诋毁沈一贯,遭停俸,于是辞官;后齐、楚、浙三党 执政,他又辞官:最后被弹劾免官。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弼请帝廷见大臣,讲求祖宗典制,次第举行,与天下更始。(5分) (②)首辅沈一贯阴左右王,以正域请行勘,嗾其党钱梦皋辈逐之去。(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恨别 杜甫 洛城一剐四千里,胡骑①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②,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③急为破幽燕。 注:①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②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③司徒,指李光弼,他当 时任检校司徒。 8.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恨”包含了几层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9.第三联“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塑造诗人 形象?请简要赏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赤壁赋》中的“ ”两句,写曹操志得 意满,趾高气扬的骄态,极力渲染其不可战胜的赫赫声势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 ”两句来描写水石 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 (3)陶渊明《桃花源记》用“ ”描写老人和孩子 的神情。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 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 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C.闾阎,间泛指门户;人家。阎指里巷的门。闾阎,原指古代里巷内外的门,后泛指 平民百姓,不再指房屋建筑。例如王勃《滕王阁序》中“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D.公卿,“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袭。“公”即是周代封爵之首,“卿” 是 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三公”即是最尊贵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之“三公”指太 师、太傅、太保,也有说为司马、司空、司徒。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朱吾弼身为御史,恪尽职守。赵学仕贪污受贿,李凤侵吞国家财物,王遇桂请求向 江南的田契征税,他都上疏揭发他们的罪过。 B.朱吾弼敢于直谏,为国尽忠。雷击皇陵一事发生后,他接连上疏,语气恳切,指出 朝廷内外存在的弊端,希望皇帝深入审查。 c.朱吾弼不惧权贵,坚守正义。首辅沈一贯排除异己,朝臣们明哲保身、不敢谈论相 关事情,惟独朱吾弼直接上疏申明义理。 D.朱吾弼仕途坎坷,三起三落。因诋毁沈一贯,遭停俸,于是辞官;后齐、楚、浙三党 执政,他又辞官;最后被弹劾免官。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吾弼请帝廷见大臣,讲求祖宗典制,次第举行,与天下更始。(5 分) (2)首辅沈一贯阴左右王,以正域请行勘,嗾其党钱梦皋辈逐之去。(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恨 别 杜甫 洛城一剐四千里,胡骑①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②,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③急为破幽燕。 注:①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②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③司徒,指李光弼,他当 时任检校司徒。 8.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恨”包含了几层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9.第三联“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塑造诗人 形象?请简要赏析。(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苏轼《赤壁赋》中的“ , ”两句,写曹操志得 意满,趾高气扬的骄态,极力渲染其不可战胜的赫赫声势。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 , ”两句来描写水石 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 (3)陶渊明《桃花源记》用“ ____”描写老人和孩子 的神情。 .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 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 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琴弦 程天保 苍烟落照,夕阳将静谧的江流染得一片嫣红。两座巨大的铁塔对江而峙,高低错落 电缆,牵系着铁塔,横江而过,像一抹幽雅的琴弦,在江风中瑟瑟抖动。 长江是它的5,江流是它演奏的和声,落日是它的梦幻。万物均沉浸在玫瑰色的梦幻 中。这是一张冠名《琴弦》的摄影作品,壮阔,浑厚,深沉。 它是金哲的成名之作。 十年前,金哲是电力局的临时工,被派遣到这里。家贫辍学的苦痛,离群索居的寂 寞,前途无望的悲愤,像巨齒一般啃噬着他的心灵。面对浩瀚壮阔的长江,乘风破浪的舟 帆,日出日落的璀璨,他那颗敏感、泣血的心,似乎有了瞬间的顿悟。他倾尽全部积蓄,东 挪西借,买来一架破旧的照相机,将身心鼬进了铁塔的铿锵,长江的韵律,岁月的沧桑。守 卫铁塔的,还有一位人称龙伯的老人。他身体颀长,银须粲然,日光深邃。举止言谈,有 种野鹤闲云般的飘逸,仙风道骨般的潇洒。他默默地观察着金哲,时间久了,似有一种认 可,一种默契。他代金哲执勤,给金晢以金钱的资助,用一种欣赏的眼光注视金晢在朝暾 夕晖中捕捉大自然的华美的瞬间。但奇怪的是,龙伯从不看金晢的作品,即使金哲征求他 的意见,龙伯也只是淡淡地一笑:“摄影是一门艺术,没有十年八载的磨炼,是谈不上创作 的。”金哲感到了老人的温情、力量和深沉。 他默默地摸索着,思考着,奋斗着,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失败的阴影始终困扰着他 他身心交瘁,神情郁悒,变得极度地敏感和神经质,似乎再也受不了失败的打击 曾寄厚望的作品被画报退回时,他绝望地摔掉了相机,将全部存照拋向了铁塔,拋向了长 龙伯拾回散落的照片,凝视着涕泣的金哲。“孩子,你不再干了?” “不!”金哲终于冷靜下来,声音充满着悲壮,“我别无选择。我必须奋斗。否则,我 将 在铁塔下老死终生。”龙伯点头,从箱底翻岀一架徳国禄来相机给他。“艺术是触类旁通 的。除了摄影,你还应该读读其他方面的书……” 金哲不可思议地望着老人,不明白他哪来这么昂贵的精巧的相机,哪来这样的见解 理智。龙伯成了他心中的谜。 自此,金哲认真读书。奇幻瑰丽的知识之海,拓展了他的心胸,开阔了他的眼界。他 开始走向成功,作品接二连三地发表在省市乃至国家级的报刊杂志上,但艺术界却仍对他 关闭着厚重的殿门。环境的局限,他的作品,始终离不开铁塔的背景。人们挪揄着:“好 个铁塔摄影家!” 金哲受不了世俗的嘲弄,他要拓展新的夭地。他一次又一次地要求调动,但碍于家庭 复杂的政治背景,他始终只能陪伴着冰冷的铁塔,陪伴着谜一般神秘的老人。“这不是 个仅凭个人奋斗就能自立的社会。”金哲陷入了深深的失望、忧伤 孩 龙伯一脸慈爱地望着他,“蛛网能粘住小虫,却束缚不住飞鸟。你已像一只 雏鹰,开始在蓝天白云下飞翔了 “可我只拥有单调、冰冷的铁塔……” “达·芬奇画蛋,黄胄画驴,你忘了艺术大师的故事?一件物体,从千万个角度观察, 就会有千万种变化,千万种风采。重要的是,你得选准一个绝佳角度,拍摄出铁塔、江流、 落日不同凡响的意蕴。” 金哲明白了,内,o对老人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亲情,有一种想尽快弄清老人身世、经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琴 弦 程天保 苍烟落照,夕阳将静谧的江流染得一片嫣红。两座巨大的铁塔对江而峙,高低错落的 电缆,牵系着铁塔,横江而过,像一抹幽雅的琴弦,在江风中瑟瑟抖动。 长江是它的 5,江流是它演奏的和声,落日是它的梦幻。万物均沉浸在玫瑰色的梦幻 中。这是一张冠名《琴弦》的摄影作品,壮阔,浑厚,深沉。 它是金哲的成名之作。 =十年前,金哲是电力局的临时工,被派遣到这里。家贫辍学的苦痛,离群索居的寂 寞,前途无望的悲愤,像巨齿一般啃噬着他的心灵。面对浩瀚壮阔的长江,乘风破浪的舟 帆,日出日落的璀璨,他那颗敏感、泣血的心,似乎有了瞬间的顿悟。他倾尽全部积蓄,东 挪西借,买来一架破旧的照相机,将身心融进了铁塔的铿锵,长江的韵律,岁月的沧桑。守 卫铁塔的,还有一位人称龙伯的老人。他身体颀长,银须粲然,目光深邃。举止言谈,有一 种野鹤闲云般的飘逸,仙风道骨般的潇洒。他默默地观察着金哲,时间久了,似有一种认 可,一种默契。他代金哲执勤,给金哲以金钱的资助,用一种欣赏的眼光注视金哲在朝暾 夕晖中捕捉大自然的华美的瞬间。但奇怪的是,龙伯从不看金哲的作品,即使金哲征求他 的意见,龙伯也只是淡淡地一笑:“摄影是一门艺术,没有十年八载的磨炼,是谈不上创作 的。”金哲感到了老人的温情、力量和深沉。 他默默地摸索着,思考着,奋斗着,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失败的阴影始终困扰着他。 他身心交瘁,神情郁悒,变得极度地敏感和神经质,似乎再也受不了失败的打击。当一幅 曾寄厚望的作品被画报退回时,他绝望地摔掉了相机,将全部存照抛向了铁塔,抛向了长 江。 龙伯拾回散落的照片,凝视着涕泣的金哲。“孩子,你不再干了?” “不!”金哲终于冷静下来,声音充满着悲壮,“我别无选择。我必须奋斗。否则,我 将 在铁塔下老死终生。”龙伯点头,从箱底翻出一架德国禄来相机给他。“艺术是触类旁通 的。除了摄影,你还应该读读其他方面的书……” 金哲不可思议地望着老人,不明白他哪来这么昂贵的精巧的相机,哪来这样的见解、 理智。龙伯成了他心中的谜。 自此,金哲认真读书。奇幻瑰丽的知识之海,拓展了他的心胸,开阔了他的眼界。他 开始走向成功,作品接二连三地发表在省市乃至国家级的报刊杂志上,但艺术界却仍对他 关闭着厚重的殿门。环境的局限,他的作品,始终离不开铁塔的背景。人们挪揄着:“好 个铁塔摄影家!” 金哲受不了世俗的嘲弄,他要拓展新的天地。他一次又一次地要求调动,但碍于家庭 复杂的政治背景,他始终只能陪伴着冰冷的铁塔,陪伴着谜一般神秘的老人。“这不是一 个仅凭个人奋斗就能自立的社会。”金哲陷入了深深的失望、忧伤。 “孩子,”龙伯一脸慈爱地望着他,“蛛网能粘住小虫,却束缚不住飞鸟。你已像一只 雏鹰,开始在蓝天白云下飞翔了。” “可我只拥有单调、冰冷的铁塔……” “达·芬奇画蛋,黄胄画驴,你忘了艺术大师的故事?一件物体,从千万个角度观察, 就会有千万种变化,千万种风采。重要的是,你得选准一个绝佳角度,拍摄出铁塔、江流、 落日不同凡响的意蕴。” 金哲明白了,内,o 对老人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亲情,有一种想尽快弄清老人身世、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