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原名校联盟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项最新研究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大约5亿年前,海底有一条无脊椎生物经 历了两次成功的DNA复制——这是一次“程序错误”,但是这一个“错误”却意外地触发了其 他生物包括人类的最终出现 好消息是这一次古老的基因“突变”极大地改善了细胞通讯系统,因此我们的身体细胞整 合信息的能力比现有最先进的智能手机还要好。不过也有坏消息,那就是这种信息通讯偶尔 会岀现崩溃,导致这一现象的基因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寒武纪时期,这一缺陷会导致糖尿病、 癌症和神经错乱。有关这一研究的论文作者之一,英国邓迪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卡罗尔麦 肯托什教授表示:“借由有性生殖的生命体一般拥有两份基因,分别遗传自父方和母方。而 在5亿年前所发生的事情便是:这一过程在一只无脊椎动物的身上出现了错误,它继承了两 次原本应当又继承一次的基因组。而在后来的几代中,这一错误反复发生,基因数量再次翻 麦肯托什教授的研究组对人体细胞内数百种不同的蛋白质进行研究,考察它们对生长因 素和胰岛素的反应情况,胰岛素是荷尔蒙的一种。在这一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性蛋白质被称作 14—3—3。在这项最近的研究工作中,科学家们对这些蛋白质进行制图、分类并展开生物化 学分析。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她们回溯到了最初的基因复制时期,回溯到了寒武纪 世界上最初携带这一基因组的生物究竟是什么,目前仍然无从知晓,不过麦肯托什教授 表示现代生活在海中的文昌鱼似乎和这种早期无脊椎生物在它发生那两次严重的基因复制 错误之前的状态相当相似。因此,麦肯托什教授认为文昌鱼可以被视作是今天所有脊椎动物 的“非常古老的姐妹 这种被一路继承下来的蛋白质似乎已经经过演化,它会形成一个“小组”,相比单个蛋白 质的情况,这种蛋白质组能生成更多的生长因子。麦肯托什教授表示:“因此在人体细胞内 部的这一系统的行为就像是一套信号多路分发系统,就像是我们的手机能得以同时处理多条 信息的功能类似 尽管像这样的“团队合作”有时也并非一直是有益的。但是研究人员们指出如果某项关键 性的功能是由单一个蛋白质实现的,就像是在文昌鱼体内那样,那么这一蛋白质的丢失或突 变将会是致命的。而如果蛋白质进行“团队工作”,即使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出现丢失或变异, 这个个体也将得以存活下来,尽管可能会有一些身体功能上的障碍。这种缺陷或许可以解释 某些疾病的发生,如糖尿病、癌症这些让人类深受其苦的病症。 麦肯托什教授和她的同事们目前正将注意力集中在一种能引起黑色素瘤和神经错乱的 蛋白质大类上。由于这项研究可能牵涉和远古时期基因突变事件之间的联系,这项研究在帮 助对抗疾病的同时还将有望揭开人类和其他动物的演化之谜 (摘编自2012年7月28日《人民网》) 1.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麦肯托什教授的研究小组通过研究认为,文昌鱼携带了无脊椎生物基因突变所产生 的基因组,从而对以后人类和其他生物最终出现创造了条件 B.5亿年前的海底无脊椎生物拥有遗传自父方和母方的两份基因,它们一般情况下只 继承一次父方和母方的基因组。 C.现代生活在海洋中的文昌鱼可以被麦肯托什教授视为今天所有脊椎动物的“非常古 老的姐妹”,是因为它与早期无脊椎生物发生那两次严重的基因复制错误之前的状
河南省中原名校联盟 2014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 (第Ⅰ卷 阅读题(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一项最新研究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大约 5 亿年前,海底有一条无脊椎生物经 历了两次成功的 DNA 复制——这是一次“程序错误”,但是这一个“错误”却意外地触发了其 他生物包括人类的最终出现。 好消息是这一次古老的基因“突变”极大地改善了细胞通讯系统,因此我们的身体细胞整 合信息的能力比现有最先进的智能手机还要好。不过也有坏消息,那就是这种信息通讯偶尔 会出现崩溃,导致这一现象的基因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寒武纪时期,这一缺陷会导致糖尿病、 癌症和神经错乱。有关这一研究的论文作者之一,英国邓迪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卡罗尔·麦 肯托什教授表示:“借由有性生殖的生命体一般拥有两份基因,分别遗传自父方和母方。而 在 5 亿年前所发生的事情便是:这一过程在一只无脊椎动物的身上出现了错误,它继承了两 次原本应当又继承一次的基因组。而在后来的几代中,这一错误反复发生,基因数量再次翻 掊。” 麦肯托什教授的研究组对人体细胞内数百种不同的蛋白质进行研究,考察它们对生长因 素和胰岛素的反应情况,胰岛素是荷尔蒙的一种。在这一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性蛋白质被称作 14—3—3。在这项最近的研究工作中,科学家们对这些蛋白质进行制图、分类并展开生物化 学分析。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她们回溯到了最初的基因复制时期,回溯到了寒武纪。 世界上最初携带这一基因组的生物究竟是什么,目前仍然无从知晓,不过麦肯托什教授 表示现代生活在海中的文昌鱼似乎和这种早期无脊椎生物在它发生那两次严重的基因复制 错误之前的状态相当相似。因此,麦肯托什教授认为文昌鱼可以被视作是今天所有脊椎动物 的“非常古老的姐妹”。 这种被一路继承下来的蛋白质似乎已经经过演化,它会形成一个“小组”,相比单个蛋白 质的情况,这种蛋白质组能生成更多的生长因子。麦肯托什教授表示:“因此在人体细胞内 部的这一系统的行为就像是一套信号多路分发系统,就像是我们的手机能得以同时处理多条 信息的功能类似。” 尽管像这样的“团队合作”有时也并非一直是有益的。但是研究人员们指出如果某项关键 性的功能是由单一个蛋白质实现的,就像是在文昌鱼体内那样,那么这一蛋白质的丢失或突 变将会是致命的。而如果蛋白质进行“团队工作”,即使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出现丢失或变异, 这个个体也将得以存活下来,尽管可能会有一些身体功能上的障碍。这种缺陷或许可以解释 某些疾病的发生,如糖尿病、癌症这些让人类深受其苦的病症。 麦肯托什教授和她的同事们目前正将注意力集中在一种能引起黑色素瘤和神经错乱的 蛋白质大类上。由于这项研究可能牵涉和远古时期基因突变事件之间的联系,这项研究在帮 助对抗疾病的同时还将有望揭开人类和其他动物的演化之谜。 (摘编自 2012 年 7 月 28 日《人民网》) 1.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麦肯托什教授的研究小组通过研究认为,文昌鱼携带了无脊椎生物基因突变所产生 的基因组,从而对以后人类和其他生物最终出现创造了条件。 B.5 亿年前的海底无脊椎生物拥有遗传自父方和母方的两份基因,它们一般情况下只 继承一次父方和母方的基因组。 C.现代生活在海洋中的文昌鱼可以被麦肯托什教授视为今天所有脊椎动物的“非常古 老的姐妹”,是因为它与早期无脊椎生物发生那两次严重的基因复制错误之前的状
态非常相似 D.如果文昌鱼体内具有某项关键性功能的单一蛋白质发生丢失或基因突变,那么这种 变化将会产生致命性的危险。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麦肯托什教授的研究认为,发生在寒武纪海底的一条无脊椎生物身上的两次DNA 制是一次程序错误,但是正是这次错误不断的发生,最终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B.无脊椎生物经历的这次基因突变使得身体细胞整合信息的能力极大地改善,但是也 让一些疾病的出现成为了可能 C.这次基因突变改变了有性繁殖生命体只继承一次基因的情况,而且以后反复发生的 错误使得基因的数量越来越多 D.麦肯托什的团队通过对生长因素和胰岛素进行制图研究和生物化学分析,让他们找 到了基因突变的最初时间寒武纪。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被多次基因复制的蛋白质能生成更多的生长因子,可以一套信号多路分发,同时处 理很多信息,这和手机同时处理多条信息的功能非常相近。 B.被继承下来的似乎经过演化而形成的蛋白质小组可以有效防止某项关键性功能蛋白 质的丢失,保持生物功能持续和生命体存活。 C.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出现,可能是因为蛋白质进行“团队工作”时,其中的一个或 几个出现丢失或变异,出现一些功能障碍而造成的。 D.可能牵涉远古时期基因突变事件的黑色素瘤的研究,在帮助对抗疾病的同时还揭开 了人类和其他动物的演化之谜。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陆襄,字师卿,吴郡吴人也。天监三年,都官尚书范岫表荐襄,起家擢拜著作佐郎。后 昭明太子统闻襄业行,启武帝引与游处。昭明太子敬耆老,襄母年将八十,与萧琛、傅昭、 陆杲每月常遣存问,加赐珍羞衣服。襄母常卒患心痛,医方须三升粟浆。时冬月,日又逼暮, 求索无所,忽有老人诣门货浆量如方剂。始欲酬直,无何失之,时以襄孝感所致。后为太子 家令,复掌管记,母忧去职。襄年已五十,毁顿①过礼,太子忧之,日遣使诫喻。中大通七 年,为都阳内史。先是郡人鲜于琮服食修道法,常入山采药,拾得五色幡聒,又于地中得石 玺,窃怪之。琮先与妻别室,望琮所处常有异气,益以为神。大同元年,遂结门徒杀广晋令 王筠,号上愿元年,署置官属。其党转相诳惑,有众万余人,将岀攻郡。襄先已率人吏修城 隍为备,及贼至破之,生获琮。时邻郡豫章、安成等守宰案其党与,因求货贿,皆不得其实 或有善人尽室罹祸,唯襄郡枉直无滥。人作歌曰:“鲜于抄后善恶分。人无横死赖陆君 又有彭、李二家,先因忿争,遂相诬告。襄引入内室,不加责诮,但和言解喻之。二人 感恩,深自悔咎。乃为设酒食令其尽欢,酒罢同载而还,因相亲厚。人又歌曰:“陆君政, 无怨家。斗既罢,雠共车。”在政六年,郡中大宁。郡人李睍等四百二十人诣阙拜表,陈襄 德化,求于郡立碑,降敕许之。又表乞留襄,襄固乞还。襄弱冠遭家祸②,释服犹若居忧, 终身蔬食布衣,不听音乐,口不言杀害五十年 (选自《南史》卷四十八,有删节) [注j①毁顿:哀痛伤身。②家祸:指陆襄父亲陆闲被叛贼王追光所杀一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启武帝引与游处 引:邀请 B.忽有老人诣门货浆量如方剂 货:出售
态非常相似。 D.如果文昌鱼体内具有某项关键性功能的单一蛋白质发生丢失或基因突变,那么这种 变化将会产生致命性的危险。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麦肯托什教授的研究认为,发生在寒武纪海底的一条无脊椎生物身上的两次 DNA 复 制是一次程序错误,但是正是这次错误不断的发生,最终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B.无脊椎生物经历的这次基因突变使得身体细胞整合信息的能力极大地改善,但是也 让一些疾病的出现成为了可能。 C.这次基因突变改变了有性繁殖生命体只继承一次基因的情况,而且以后反复发生的 错误使得基因的数量越来越多。 D.麦肯托什的团队通过对生长因素和胰岛素进行制图研究和生物化学分析,让他们找 到了基因突变的最初时间——寒武纪。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被多次基因复制的蛋白质能生成更多的生长因子,可以一套信号多路分发,同时处 理很多信息,这和手机同时处理多条信息的功能非常相近。 B.被继承下来的似乎经过演化而形成的蛋白质小组可以有效防止某项关键性功能蛋白 质的丢失,保持生物功能持续和生命体存活。 C.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出现,可能是因为蛋白质进行“团队工作”时,其中的一个或 几个出现丢失或变异,出现一些功能障碍而造成的。 D.可能牵涉远古时期基因突变事件的黑色素瘤的研究,在帮助对抗疾病的同时还揭开 了人类和其他动物的演化之谜。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陆襄,字师卿,吴郡吴人也。天监三年,都官尚书范岫表荐襄,起家擢拜著作佐郎。后 昭明太子统闻襄业行,启武帝引与游处。昭明太子敬耆老,襄母年将八十,与萧琛、傅昭、 陆杲每月常遣存问,加赐珍羞衣服。襄母常卒患心痛,医方须三升粟浆。时冬月,日又逼暮, 求索无所,忽有老人诣门货浆量如方剂。始欲酬直,无何失之,时以襄孝感所致。后为太子 家令,复掌管记,母忧去职。襄年已五十,毁顿①过礼,太子忧之,日遣使诫喻。中大通七 年,为都阳内史。先是郡人鲜于琮服食修道法,常入山采药,拾得五色幡毦,又于地中得石 玺,窃怪之。琮先与妻别室,望琮所处常有异气,益以为神。大同元年,遂结门徒杀广晋令 王筠,号上愿元年,署置官属。其党转相诳惑,有众万余人,将出攻郡。襄先已率人吏修城 隍为备,及贼至破之,生获琮。时邻郡豫章、安成等守宰案其党与,因求货贿,皆不得其实。 或有善人尽室罹祸,唯襄郡枉直无滥。人作歌曰:“鲜于抄后善恶分。人无横死赖陆君。” 又有彭、李二家,先因忿争,遂相诬告。襄引入内室,不加责诮,但和言解喻之。二人 感恩,深自悔咎。乃为设酒食令其尽欢,酒罢同载而还,因相亲厚。人又歌曰:“陆君政, 无怨家。斗既罢,雠共车。”在政六年,郡中大宁。郡人李睍等四百二十人诣阙拜表,陈襄 德化,求于郡立碑,降敕许之。又表乞留襄,襄固乞还。襄弱冠遭家祸②,释服犹若居忧, 终身蔬食布衣,不听音乐,口不言杀害五十年。 (选自《南史》卷四十八,有删节) [注]①毁顿:哀痛伤身。②家祸:指陆襄父亲陆闲被叛贼王追光所杀一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启武帝引与游处 引:邀请。 B.忽有老人诣门货浆量如方剂 货:出售
C.守宰案其党与 案:搜捕 D.母忧去职 忧:指(父母的)丧事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现陆襄“孝敬父母”和“治郡有功”的一组是 A.①始欲酬直,无何失之 ②及贼至破之,生获琮 B.①复掌管记,母忧去职 ②鲜于抄后善恶分,人无横死赖陆君 C.①启武帝引与游处 ②唯襄郡枉直无滥 D.①释服犹若居忧 ②不加责诮,但和言解喻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鲜于琮借神灵之名,聚众谋反,杀死广晋县令并想攻打郡城,陆襄对此已有防备, 最终打败贼人,生擒贼首 B.陆襄的品行深得昭明太子萧统的赏识,昭明太子因此与他相识交往,并每月亲自到 陆襄家中拜望陆母,赐给她美食衣服 C.在査办处理鲜于琮同党的过程中,邻郡的一些官员趁机索贿,不能公正执法,使好 人受害;陆襄则秉公执法,明察曲直善恶,赢得了百姓的赞扬 D.陆襄以德化为政,面对结怨甚深的彭、李二家,他并未简单责罚,而是好言相劝, 晓之以理,使两家和解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始欲酬直,无何失之,时以襄孝感所致 (2)李睍等四百二十人诣阙拜表,陈襄德化,求于郡立碑,降敕许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点绛唇呈洛滨、筠溪二老 [南宋]张元干 清夜沉沉,暗蛩啼处檐花落。乍凉帘幕,香绕屏山角。堪恨归鸿,情似秋云薄。书难托, 尽交寂寞,忘了前时约。 注]洛滨、筠溪:均因主战为秦桧所忌,不久被罢职,与苏迟、叶梦得、张元干、富柔 直等交游唱和 8.分析词人在上阙是如何体现清秋的幽静夜色的。(5分) 9.结合词的下阕分析词人所表现的感情。(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关关雎鸠, 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 2)间关莺语花底滑, 冰泉冷涩弦凝绝 (白居易《琵琶行》) (3)佩缤纷其繁饰兮, 民生各有所乐兮, (《离骚》)
C.守宰案其党与 案:搜捕。 D.母忧去职 忧;指(父母的)丧事。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现陆襄“孝敬父母”和“治郡有功”的一组是( ) A.①始欲酬直,无何失之 ②及贼至破之,生获琮 B.①复掌管记,母忧去职 ②鲜于抄后善恶分,人无横死赖陆君 C.①启武帝引与游处 ②唯襄郡枉直无滥 D.①释服犹若居忧 ②不加责诮,但和言解喻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鲜于琮借神灵之名,聚众谋反,杀死广晋县令并想攻打郡城,陆襄对此已有防备, 最终打败贼人,生擒贼首。 B.陆襄的品行深得昭明太子萧统的赏识,昭明太子因此与他相识交往,并每月亲自到 陆襄家中拜望陆母,赐给她美食衣服。 C.在查办处理鲜于琮同党的过程中,邻郡的一些官员趁机索贿,不能公正执法,使好 人受害;陆襄则秉公执法,明察曲直善恶,赢得了百姓的赞扬。 D.陆襄以德化为政,面对结怨甚深的彭、李二家,他并未简单责罚,而是好言相劝, 晓之以理,使两家和解。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始欲酬直,无何失之,时以襄孝感所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睍等四百二十人诣阙拜表,陈襄德化,求于郡立碑,降敕许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点绛唇 呈洛滨、筠溪二老 [南宋]张元干 清夜沉沉,暗蛩啼处檐花落。乍凉帘幕,香绕屏山角。堪恨归鸿,情似秋云薄。书难托, 尽交寂寞,忘了前时约。 [注]洛滨、筠溪:均因主战为秦桧所忌,不久被罢职,与苏迟、叶梦得、张元干、富柔 直等交游唱和。 8.分析词人在上阙是如何体现清秋的幽静夜色的。(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结合词的下阕分析词人所表现的感情。(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 (《诗经·关雎》) (2)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______。冰泉冷涩弦凝绝,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3)佩缤纷其繁饰兮,________________。民生各有所乐兮,________________。 (《离骚》)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梨花箱 李德霞 奶奶上山挖野菜,回来时滚了坡,两条腿就不能动了 父亲把奶奶背到金先生家,金先生看过后说:“人上了岁数不经摔,回家慢慢调养吧 调养得好,兴许能送个屎尿。” 奶奶的腿,被金先生判了死刑 父亲又把奶奶背回家。奶奶原来住西屋,父亲的腿还没迈上台阶,背上的奶奶就喊:“雷 劈的,西屋照不了多少日头,你想让我早点死啊!我住北屋 父亲看看母亲,母亲说:“就依娘 北屋是倒炕,离窗户远。奶奶说:“给我弄张床,我睡窗口那边。”父亲和母亲“吭哧吭 哧”从下房挪来那张老式木头床,摆在窗口前,铺好被褥,扶奶奶躺下去。奶奶很满足,很 惬意的样子。奶奶似乎把支使父亲做这做那当成了乐趣,刚躺一会儿,奶奶又说:“去,把 我西屋那边的梨花箱搬过来。” 梨花箱是奶奶的陪嫁品,梨木做的,上面画着一朵朵梨花,煞是好看。梨花箱里没啥值 钱的东西,全是奶奶打了补丁、磨成毛边的旧衣裳。破归破,旧归旧,可一件件洗得干净, 叠得齐整。父亲搬来梨花箱,放到奶奶够得着的地方。奶奶闭上眼安静地睡了。 吃饭了,父亲端来玉米糁子糊糊。奶奶爱吃煮烂了的土豆块,父亲就多捞几块沉在碗底 奶奶一看父亲手里的稀饭,脸一板叫:“雷劈的,你要饿死我吗?我不喝稀的,吃稠的…..我 吃玉米饽饽!” 父亲不敢还嘴,陪着笑端走稀饭。回到西屋,父亲一脸疑惑地对母亲说:“咱娘以前不 是这个样子,咋就不讲理了?” 母亲边做玉米饽饽边说:“昨天咱娘还活蹦乱跳的,一下子不能动了,换你,心里能好 受?她不拿捏你拿捏谁 母亲做好了玉米饽饽,父亲趁热给奶奶端过去。父亲搁下碗,扶奶奶起来,拉条板凳坐 在奶奶床边。父亲想和奶奶好好说会儿话 奶奶并不领情,瞪一眼父亲,凶巴巴地嚷:“我吃饭,你看昔,你让我怎么往下咽?几年 的私塾白念啦?” 父亲灰了脸,急急地走开。从此,父亲再给奶奶送玉米饽饽,搁下碗就走,他怕惹奶奶 不高兴。 转眼,几天过去。父亲发现了新问题,回来对母亲说:“咱娘一顿两个玉米饽饽,一天 吃两顿,咋越吃越没精神头了? 母亲说:“你快去请金先生来,可别憋出别的病来。” 金先生来了,进去得快,出来得也快。金先生看看父亲,又看看母亲,眼神怪怪的。金 先生说:“老人是不能干活了,可不能亏了老人的肚子啊。 父亲一把掀开锅盖,锅里是照见人影的玉米稀饭。父亲涨红了脸说:“我娘不喝稀的, 吃稠的,我们匀出玉米面给她做饽饽,一天两顿饭,一顿两个饽饽,够壮劳力的伙食了,咋 就亏了肚子? 那就好,那就好。算我没说。”金先生讪笑着,走出门去 父亲瞅着金先生远去的背影,啐口唾沫说:“呸,医术不行,毛病不少。”母亲说:“要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梨花箱 李德霞 奶奶上山挖野菜,回来时滚了坡,两条腿就不能动了。 父亲把奶奶背到金先生家,金先生看过后说:“人上了岁数不经摔,回家慢慢调养吧。 调养得好,兴许能送个屎尿。” 奶奶的腿,被金先生判了死刑。 父亲又把奶奶背回家。奶奶原来住西屋,父亲的腿还没迈上台阶,背上的奶奶就喊:“雷 劈的,西屋照不了多少日头,你想让我早点死啊!我住北屋!” 父亲看看母亲,母亲说:“就依娘。” 北屋是倒炕,离窗户远。奶奶说:“给我弄张床,我睡窗口那边。”父亲和母亲“吭哧吭 哧”从下房挪来那张老式木头床,摆在窗口前,铺好被褥,扶奶奶躺下去。奶奶很满足,很 惬意的样子。奶奶似乎把支使父亲做这做那当成了乐趣,刚躺一会儿,奶奶又说:“去,把 我西屋那边的梨花箱搬过来。” 梨花箱是奶奶的陪嫁品,梨木做的,上面画着一朵朵梨花,煞是好看。梨花箱里没啥值 钱的东西,全是奶奶打了补丁、磨成毛边的旧衣裳。破归破,旧归旧,可一件件洗得干净, 叠得齐整。父亲搬来梨花箱,放到奶奶够得着的地方。奶奶闭上眼安静地睡了。 吃饭了,父亲端来玉米糁子糊糊。奶奶爱吃煮烂了的土豆块,父亲就多捞几块沉在碗底 奶奶一看父亲手里的稀饭,脸一板叫:“雷劈的,你要饿死我吗?我不喝稀的,吃稠的……我 吃玉米饽饽!” 父亲不敢还嘴,陪着笑端走稀饭。回到西屋,父亲一脸疑惑地对母亲说:“咱娘以前不 是这个样子,咋就不讲理了?” 母亲边做玉米饽饽边说:“昨天咱娘还活蹦乱跳的,一下子不能动了,换你,心里能好 受?她不拿捏你拿捏谁?” 母亲做好了玉米饽饽,父亲趁热给奶奶端过去。父亲搁下碗,扶奶奶起来,拉条板凳坐 在奶奶床边。父亲想和奶奶好好说会儿话。 奶奶并不领情,瞪一眼父亲,凶巴巴地嚷:“我吃饭,你看昔,你让我怎么往下咽?几年 的私塾白念啦?” 父亲灰了脸,急急地走开。从此,父亲再给奶奶送玉米饽饽,搁下碗就走,他怕惹奶奶 不高兴。 转眼,几天过去。父亲发现了新问题,回来对母亲说:“咱娘一顿两个玉米饽饽,一天 吃两顿,咋越吃越没精神头了?” 母亲说:“你快去请金先生来,可别憋出别的病来。” 金先生来了,进去得快,出来得也快。金先生看看父亲,又看看母亲,眼神怪怪的。金 先生说:“老人是不能干活了,可不能亏了老人的肚子啊。” 父亲一把掀开锅盖,锅里是照见人影的玉米稀饭。父亲涨红了脸说:“我娘不喝稀的, 吃稠的,我们匀出玉米面给她做饽饽,一天两顿饭,一顿两个饽饽,够壮劳力的伙食了,咋 就亏了肚子?” “那就好,那就好。算我没说。”金先生讪笑着,走出门去。 父亲瞅着金先生远去的背影,啐口唾沫说:“呸,医术不行,毛病不少。”母亲说:“要
不,你后天跟队长请个假,送咱娘去镇里看看,千万别耽搁了 第七天一早,父亲借来毛驴车,拴在大门口。母亲刚好蒸出了玉米饽饽,父亲端着热气 腾腾的饽饽走进北屋,进门就说:“娘,吃饭了,吃完饭我们带你去镇里瞧瞧。” 没人应。 父亲往里一看,手一抖,碗“啪”地碎在地上,两个玉米饽饽滚到当地 奶奶死了 村里人都说,奶奶活着刚强,死也刚强,硬是没拖累父亲母亲几天。 出丧回来,父亲和母亲收拾北屋。挪开奶奶睡过的那张木头床,父亲一眼看见藏在床头 下的梨花箱.父亲很懊悔,懊悔没把梨花箱随奶奶葬进坟里 梨花箱打开,父亲和母亲惊呆了。里面没一件奶奶的旧衣裳,全是掰开晒干的玉米饽饽! 母亲含泪把饽饽拼了又拼,数了又数,一个不多,一个不少,正好二十四个。母亲低声 啜泣:“咱娘..….她是饿死的呀!” 父亲抱着梨花箱,泪雨滂沱,长跪不起 (选自2012年11期《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奶奶上山挖野菜,摔伤了两条腿,金先生看过后认为,如果调养得好,可以保命 但两条腿是治不好了 B.父亲把奶奶背回家,奶奶要求住北屋,因为北屋的阳光好,奶奶怕死,所以想多晒 下太阳。 C.奶奶喜欢支使父亲,躺下来不久,就让父亲去搬梨花箱。梨花箱里没什么值钱的东 西,但奶奶看得很重 D.这篇小说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父亲对奶奶的厌恶之情就是通 过这些细节表现出来的。 E.这篇小说描写了奶奶摔伤腿后把自己饿死的故事,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曲折、紧 张,极富戏剧性 (2)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6分) (3)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奶奶这一人物形象。(6分) (4)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父亲抱着梨花箱,泪雨滂沱,长跪不起..”,这样安排 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内容,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女校长的刚烈 王开林 民国史上,作为有史以来第一位师范大学女校长,杨荫榆是不可忽略的 杨荫榆出身书香门第,1907年,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先入青山实践女子学校,嗣后转 入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理化博物科学习。1911年,杨荫榆毕业回国。1913年,她担任江 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教务主任。1914年,她担任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学监。1918年,教
不,你后天跟队长请个假,送咱娘去镇里看看,千万别耽搁了。” 第七天一早,父亲借来毛驴车,拴在大门口。母亲刚好蒸出了玉米饽饽,父亲端着热气 腾腾的饽饽走进北屋,进门就说:“娘,吃饭了,吃完饭我们带你去镇里瞧瞧。” 没人应。 父亲往里一看,手一抖,碗“啪”地碎在地上,两个玉米饽饽滚到当地…… 奶奶死了…… 村里人都说,奶奶活着刚强,死也刚强,硬是没拖累父亲母亲几天。 出丧回来,父亲和母亲收拾北屋。挪开奶奶睡过的那张木头床,父亲一眼看见藏在床头 下的梨花箱.父亲很懊悔,懊悔没把梨花箱随奶奶葬进坟里。 梨花箱打开,父亲和母亲惊呆了。里面没一件奶奶的旧衣裳,全是掰开晒干的玉米饽饽! 母亲含泪把饽饽拼了又拼,数了又数,一个不多,一个不少,正好二十四个。母亲低声 啜泣:“咱娘……她是饿死的呀!” 父亲抱着梨花箱,泪雨滂沱,长跪不起…… (选自 2012 年 11 期《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 )( ) A.奶奶上山挖野菜,摔伤了两条腿,金先生看过后认为,如果调养得好,可以保命, 但两条腿是治不好了。 B.父亲把奶奶背回家,奶奶要求住北屋,因为北屋的阳光好,奶奶怕死,所以想多晒 一下太阳。 C.奶奶喜欢支使父亲,躺下来不久,就让父亲去搬梨花箱。梨花箱里没什么值钱的东 西,但奶奶看得很重。 D.这篇小说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父亲对奶奶的厌恶之情就是通 过这些细节表现出来的。 E.这篇小说描写了奶奶摔伤腿后把自己饿死的故事,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曲折、紧 张,极富戏剧性。 (2)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奶奶这一人物形象。(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父亲抱着梨花箱,泪雨滂沱,长跪不起……”,这样安排 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内容,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8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女校长的刚烈 王开林 民国史上,作为有史以来第一位师范大学女校长,杨荫榆是不可忽略的。 杨荫榆出身书香门第,1907 年,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先入青山实践女子学校,嗣后转 入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理化博物科学习。1911 年,杨荫榆毕业回国。1913 年,她担任江 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教务主任。1914 年,她担任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学监。1918 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