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之”。对于名声很坏的高官如盗掘唐陵的温韫、私用库物的段凝、纵田客 杀人的豆卢革等都在贬官后赐死;地方上的贪官污吏如“税外科率”的邓州 留后陶玘、“为政贪秽”的毫州刺史李邺等也都被贬死他乡。这些对于澄清 吏治是很有影响的。 李嗣源较关心民间疾苦。他与宰相冯道谈论农家勤苦,冯道诵聂夷中诗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下疮,剜却心头肉。”他甚为感动,“命 左右录其诗,常讽诵之”。因此,他着力于减轻民众的赋税负担。天成元年 926)四月下诏免收“省耗”:“应纳夏税,先有省耗,每斗一升,今后止 纳正税数,不量省耗。”天成四年五月又下令州县不得以检括田地扰民:“百 姓今年夏苗,委人户自通供手状,具顷亩多少,五家为保,委无隐漏,攒连 手状送于本州,本州具状送省,州县不得迭差人检括,如人户隐欺,许令陈 告,其田倍令并征。”长兴元年(930)二月下诏减收“曲钱”、免收河阳人 户的“桥道钱”:“诸道州府人户,每秋苗一亩上,元征曲钱五文,今后特 放二文,只征三文。”“河阳管内人户,每亩旧征桥道钱五文,今后不征。” 5长兴二年(931)进一步免收“曲钱”:“应在京诸道苗亩上所征曲钱等, 便从今年夏并放。其曲官中自造,委逐州减旧价一半,于在城扑断货卖。除 在城居人不得私造外,乡村人户或要供家,一任私造。”因此,敕下之日 人甚悦之。长兴元年二月下诏限制民间高利贷盘剥:“应私债出利已经倍者 只许征本;已经两倍者,本利并放。”对于民众的夫役负担,他也爱惜民力, 信守规定。长兴三年十二月,他到龙门“观修伊水石堰,赐丁夫酒食。后数 日,有司奏:‘丁夫役限十五日已满,工未毕,请更役五日。’帝曰:不 唯时寒,且不可失信于小民。’即止其役 在执法方面,李嗣源也比较严明。供奉官丁延徽“巧事权贵,人多拥护, 监仓犯赃”,依律当斩。侍卫使张从宾向李嗣源求情,他说:“食我厚禄, 偷我仓储,期于决死!苏秦说我不得,非但卿言!”对于涉及他自身的误判 案件也能自责补过:巡检军使浑公儿奏称有百姓二人以竹竿习战斗之事,他 认为“实所不容”,交石敬瑭处置,结果二人被杀。后来得知所谓百姓乃是 幼童,战斗实是嬉戏,“方觉失刑”,于是他自己“减常膳十日,以谢幽冤”, 石敬瑭被“罚一月俸”,浑公儿被“杖二十”后撤职流配登州(今山东蓬莱)。 对受害人家属“赐绢五十匹、粟麦各百石,便令如法埋葬”。并专就此事下 诏,要求“此后在朝及诸道州府,凡有极刑,并须仔细裁遣,不得因循”⑤ 这种做法,就是在盛世帝王中也颇为少见 御下乏术 ②《资治通鉴》卷275,天成元年四月、五月。 《资治通鉴》卷276,天成四年九月 《旧五代史》卷146《食货志》 5《旧五代史》卷41《唐明宗纪》七 ①《旧五代史》卷146《食货志》。 《旧五代史》卷41《唐明宗纪》七。 《旧五代史》卷43《唐明宗纪》九 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18。 《旧五代史》卷39《唐明宗纪》五
诛之”②。对于名声很坏的高官如盗掘唐陵的温韫、私用库物的段凝、纵田客 杀人的豆卢革等都在贬官后赐死;地方上的贪官污吏如“税外科率”的邓州 留后陶玘、“为政贪秽”的毫州刺史李邺等也都被贬死他乡。这些对于澄清 吏治是很有影响的。 李嗣源较关心民间疾苦。他与宰相冯道谈论农家勤苦,冯道诵聂夷中诗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下疮,剜却心头肉。”他甚为感动,“命 左右录其诗,常讽诵之”③。因此,他着力于减轻民众的赋税负担。天成元年 (926)四月下诏免收“省耗”:“应纳夏税,先有省耗,每斗一升,今后止 纳正税数,不量省耗。”天成四年五月又下令州县不得以检括田地扰民:“百 姓今年夏苗,委人户自通供手状,具顷亩多少,五家为保,委无隐漏,攒连 手状送于本州,本州具状送省,州县不得迭差人检括,如人户隐欺,许令陈 告,其田倍令并征。”长兴元年(930)二月下诏减收“曲钱”、免收河阳人 户的“桥道钱”:“诸道州府人户,每秋苗一亩上,元征曲钱五文,今后特 放二文,只征三文。”④“河阳管内人户,每亩旧征桥道钱五文,今后不征。” ⑤长兴二年(931)进一步免收“曲钱”:“应在京诸道苗亩上所征曲钱等, 便从今年夏并放。其曲官中自造,委逐州减旧价一半,于在城扑断货卖。除 在城居人不得私造外,乡村人户或要供家,一任私造。”①因此,敕下之日, 人甚悦之。长兴元年二月下诏限制民间高利贷盘剥:“应私债出利已经倍者, 只许征本;已经两倍者,本利并放。”②对于民众的夫役负担,他也爱惜民力, 信守规定。长兴三年十二月,他到龙门“观修伊水石堰,赐丁夫酒食。后数 日,有司奏:‘丁夫役限十五日已满,工未毕,请更役五日。’帝曰:‘不 唯时寒,且不可失信于小民。’即止其役。”③ 在执法方面,李嗣源也比较严明。供奉官丁延徽“巧事权贵,人多拥护, 监仓犯赃”,依律当斩。侍卫使张从宾向李嗣源求情,他说:“食我厚禄, 偷我仓储,期于决死!苏秦说我不得,非但卿言!”④对于涉及他自身的误判 案件也能自责补过:巡检军使浑公儿奏称有百姓二人以竹竿习战斗之事,他 认为“实所不容”,交石敬瑭处置,结果二人被杀。后来得知所谓百姓乃是 幼童,战斗实是嬉戏,“方觉失刑”,于是他自己“减常膳十日,以谢幽冤”, 石敬瑭被“罚一月俸”,浑公儿被“杖二十”后撤职流配登州(今山东蓬莱)。 对受害人家属“赐绢五十匹、粟麦各百石,便令如法埋葬”。并专就此事下 诏,要求“此后在朝及诸道州府,凡有极刑,并须仔细裁遣,不得因循”⑤。 这种做法,就是在盛世帝王中也颇为少见。 御下乏术 ② 《资治通鉴》卷 275,天成元年四月、五月。 ③ 《资治通鉴》卷 276,天成四年九月。 ④ 《旧五代史》卷 146《食货志》。 ⑤ 《旧五代史》卷 41《唐明宗纪》七。 ① 《旧五代史》卷 146《食货志》。 ② 《旧五代史》卷 41《唐明宗纪》七。 ③ 《旧五代史》卷 43《唐明宗纪》九。 ④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 18。 ⑤ 《旧五代史》卷 39《唐明宗纪》五
李嗣源即位时已年届六十,在位七年余,采取的改革措施尽管有限,但 也收到一定的效果。司马光评价说:“在位年谷屡丰,兵革罕用,校于五代 粗为小康。”① 但是,李嗣源在控制宰辅方面显得无能乏术,或听任跋扈,或一杀了之, 既软弱又粗暴,这与他目不识书缺乏文化素养有关。枢密使安重诲是他的“佐 命功臣”,恃功矜宠,专权自恣,擅杀无意中冲了他前导的殿直马延,还要 李嗣源“降敕处分”,李嗣源“不得已而从之,由是御史、谏官无敢言者”② 宰相任圜“简拔贤俊,杜绝侥幸,期年之间,府库充实,军民皆足,朝纲粗 立”。但与安重诲政见不合,议政往往意气用事,互相呵骂,旁若无人。连 宫人都说:“妾在长安宫中,未尝见宰相、枢密奏事,敢如是者,盖轻大家 (皇帝)耳!”③后来,安重诲诬任圜谋反,矫诏杀之,李嗣源竟“皆不能诘 也”。此后他听信谗言,以安重诲有异志而杀之。安、任二人在他统治期间, 可算是尽忠职守的名臣,结果相继身死,奸佞得势,国势每况愈下。 李嗣源在认定继承人方面也表现得优柔寡断。他的长子从璟为李存勗所 杀。次子从荣被封为秦王,任为河南尹,兼判六军诸卫事,后又加封天下兵 马大元帅,表明他打算以从荣为继承人,可是又不明确立为太子,造成大臣 观望,从荣不安,因而酿成悲剧:长兴四年(933)十一月,李嗣源病重,秦 王李从荣恐不得为嗣,率牙兵千人列阵天津桥,准备入宫继位。结果为朱弘 昭等所率骑兵击溃,从荣逃至府第被杀。李嗣源“闻从荣已死,悲咽几堕于 榻,绝而苏者再”。后征天雄节度使宋王李从厚入宫侍疾。六天后病重不治 终年68岁。宋王李从厚继位,是为闵帝。 ①《资治通鉴》卷278,长兴四年十一月 ②《新五代史》卷24《安重诲传》。 3《资治通鉴》卷275,天成元年五月,天成二年五月 《新五代史》卷24《安重诲传》 《新五代史》卷15《秦王(李)从荣传》
李嗣源即位时已年届六十,在位七年余,采取的改革措施尽管有限,但 也收到一定的效果。司马光评价说:“在位年谷屡丰,兵革罕用,校于五代, 粗为小康。”① 但是,李嗣源在控制宰辅方面显得无能乏术,或听任跋扈,或一杀了之, 既软弱又粗暴,这与他目不识书缺乏文化素养有关。枢密使安重诲是他的“佐 命功臣”,恃功矜宠,专权自恣,擅杀无意中冲了他前导的殿直马延,还要 李嗣源“降敕处分”,李嗣源“不得已而从之,由是御史、谏官无敢言者”②。 宰相任圜“简拔贤俊,杜绝侥幸,期年之间,府库充实,军民皆足,朝纲粗 立”。但与安重诲政见不合,议政往往意气用事,互相呵骂,旁若无人。连 宫人都说:“妾在长安宫中,未尝见宰相、枢密奏事,敢如是者,盖轻大家 (皇帝)耳!”③后来,安重诲诬任圜谋反,矫诏杀之,李嗣源竟“皆不能诘 也”④。此后他听信谗言,以安重诲有异志而杀之。安、任二人在他统治期间, 可算是尽忠职守的名臣,结果相继身死,奸佞得势,国势每况愈下。 李嗣源在认定继承人方面也表现得优柔寡断。他的长子从璟为李存勗所 杀。次子从荣被封为秦王,任为河南尹,兼判六军诸卫事,后又加封天下兵 马大元帅,表明他打算以从荣为继承人,可是又不明确立为太子,造成大臣 观望,从荣不安,因而酿成悲剧:长兴四年(933)十一月,李嗣源病重,秦 王李从荣恐不得为嗣,率牙兵千人列阵天津桥,准备入宫继位。结果为朱弘 昭等所率骑兵击溃,从荣逃至府第被杀。李嗣源“闻从荣已死,悲咽几堕于 榻,绝而苏者再”①。后征天雄节度使宋王李从厚入宫侍疾。六天后病重不治, 终年 68 岁。宋王李从厚继位,是为闵帝。 ① 《资治通鉴》卷 278,长兴四年十一月。 ② 《新五代史》卷 24《安重诲传》。 ③ 《资治通鉴》卷 275,天成元年五月,天成二年五月。 ④ 《新五代史》卷 24《安重诲传》。 ① 《新五代史》卷 15《秦王(李)从荣传》
第四章郭崇韬周德威 第一节郭崇韬 运筹决胜 郭崇韬(?-926),字安时,代州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初隶李克修 帐下为亲信。他处理昭义镇(治潞州,今长治)的具体事务,廉洁干练,颇 有口碑。李克修死后,他任李克用主管联络事务的典谒,办事很得力,应对 机敏,升任河东教练使。 李存勗继位为晋王后,郭崇韬更受器重,由中门副使升为中门使,参管 机要,艰难战伐,无所不从。天祐十八年(后梁龙德元年,921)他跟随李存 勗讨伐镇州(今河北正定)的张文礼,久攻不下。这时定州(今属河北)的 王都为救张文礼勾引契丹进到新乐(今新乐东北),晋军动摇,打算撤围, 李存勗犹豫未决。郭崇韬认为契丹只为王都利诱而来,并不是真心来救张文 礼,其前锋稍一受挫,必定逃跑无疑。正可乘新近打败后梁军心大振之机, 威震塞北!李存勗采纳了他的意见,果然打败了契丹。 李存勗称帝后,郭崇韬被任为兵部尚书、枢密使,权超宰相。 梁将王彦章攻破德胜(今河南濮阳)南北城后进围杨刘(今山东东阿东 北),李存勗判断有误,引兵出战打了败仗。向郭崇韬问计,他指出王彦章 围杨刘的目的在于夺回郓州(今东平西北),如果在下游以呼应郓州为名建 立堡垒,那么他必来争夺,这样就可以分散其兵力后战而胜之。李存勗依计 而行,果然大败王彦章。 梁将康延孝降唐,郭崇韬随即与之密谈,探知了梁的虚实和用兵意图。 他力排诸将放弃郓州与梁以河为界罢兵的议论,坚决主张直捣大梁(今河南 开封)。他对李存勗说:“愿陛下分兵守魏,固杨刘,而自郓长驱捣其巢穴 不出半月,天下定矣!”李存勗照此办理,结果只用了8天功夫就灭了后梁。 郭崇韬获赐铁券,拜侍中、成德军节度使(治镇州,今正定)为使相,继续 担任枢密使,进封赵郡公 位兼将相 郭崇韬以谋议居佐命第一之功而位兼将相,处理事务又无所回避,这就 与李存勗所信任的宦官和伶人产生了矛盾。他与宦官李绍宏之间关系紧张, 想要功成身退,他的部属指出他已处于骑虎难下的局面,一旦失势就难以自 安。于是他听从部属的意见,请立李存勗的宠妃刘氏为皇后以求中宫之助, 然后又请求罢去所任枢密使职,恢复唐朝由宦官担任此职的制度。可是李存 勗坚决不准他辞职,他只好留任。他提岀的有关“天下利害”的25条措施, 李存勗也都予以照办。后来李存勗调李嗣源任成德军节度使,让郭崇韬移镇 忠武军(治同州,今陕西大荔),他再三辞让,获准后,留在朝中任侍中 枢密使。 李存勗禁不住宦官的怂恿,打算建造高楼避暑,郭崇韬切谏他以天下为 ①《新五代史》卷24《郭崇韬传》
第四章 郭崇韬 周德威 第一节 郭崇韬 运筹决胜 郭崇韬(?—926),字安时,代州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初隶李克修 帐下为亲信。他处理昭义镇(治潞州,今长治)的具体事务,廉洁干练,颇 有口碑。李克修死后,他任李克用主管联络事务的典谒,办事很得力,应对 机敏,升任河东教练使。 李存勗继位为晋王后,郭崇韬更受器重,由中门副使升为中门使,参管 机要,艰难战伐,无所不从。天祐十八年(后梁龙德元年,921)他跟随李存 勗讨伐镇州(今河北正定)的张文礼,久攻不下。这时定州(今属河北)的 王都为救张文礼勾引契丹进到新乐(今新乐东北),晋军动摇,打算撤围, 李存勗犹豫未决。郭崇韬认为契丹只为王都利诱而来,并不是真心来救张文 礼,其前锋稍一受挫,必定逃跑无疑。正可乘新近打败后梁军心大振之机, 威震塞北!李存勗采纳了他的意见,果然打败了契丹。 李存勗称帝后,郭崇韬被任为兵部尚书、枢密使,权超宰相。 梁将王彦章攻破德胜(今河南濮阳)南北城后进围杨刘(今山东东阿东 北),李存勗判断有误,引兵出战打了败仗。向郭崇韬问计,他指出王彦章 围杨刘的目的在于夺回郓州(今东平西北),如果在下游以呼应郓州为名建 立堡垒,那么他必来争夺,这样就可以分散其兵力后战而胜之。李存勗依计 而行,果然大败王彦章。 梁将康延孝降唐,郭崇韬随即与之密谈,探知了梁的虚实和用兵意图。 他力排诸将放弃郓州与梁以河为界罢兵的议论,坚决主张直捣大梁(今河南 开封)。他对李存勗说:“愿陛下分兵守魏,固杨刘,而自郓长驱捣其巢穴, 不出半月,天下定矣!”①李存勗照此办理,结果只用了 8 天功夫就灭了后梁。 郭崇韬获赐铁券,拜侍中、成德军节度使(治镇州,今正定)为使相,继续 担任枢密使,进封赵郡公。 位兼将相 郭崇韬以谋议居佐命第一之功而位兼将相,处理事务又无所回避,这就 与李存勗所信任的宦官和伶人产生了矛盾。他与宦官李绍宏之间关系紧张, 想要功成身退,他的部属指出他已处于骑虎难下的局面,一旦失势就难以自 安。于是他听从部属的意见,请立李存勗的宠妃刘氏为皇后以求中宫之助, 然后又请求罢去所任枢密使职,恢复唐朝由宦官担任此职的制度。可是李存 勗坚决不准他辞职,他只好留任。他提出的有关“天下利害”的 25 条措施, 李存勗也都予以照办。后来李存勗调李嗣源任成德军节度使,让郭崇韬移镇 忠武军(治同州,今陕西大荔),他再三辞让,获准后,留在朝中任侍中、 枢密使。 李存勗禁不住宦官的怂恿,打算建造高楼避暑,郭崇韬切谏他以天下为 ① 《新五代史》卷 24《郭崇韬传》
心,毋忘创业之难,希望取消造楼计划。李存勗不听,宦官又从中挑拨,君 臣间的关系也紧张起来。河南县令罗贯为人正身奉法,不受权豪请托,因而 得罪了宦官、伶人以及河南尹张全义。张全义派人在刘皇后处诋毁罗贯,宦 官又在李存勗面前落井下石。郭崇韬素知罗贯正直,竭力为其辩护,李存勗 竟至自关殿门把郭崇韬拒之门外,罗贯终于被杀。 西平前蜀后被害 同光三年(925)李存勗决定伐蜀,选择带兵将领时,郭崇韬想藉此立大 功来稳定自己被宦官等动摇的地位,就建议由李存勗年幼的长子魏王李继岌 出任元帅。李存勗明白其用意,就决定以李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以郭崇 韬为招讨使作为李继岌的副手而实际处理伐蜀的军政事务。这次军事行动郭 崇韬以《孙子兵法》“取用于国,因粮于敌”的原则制订了先取凤州(今陕 西凤县)、三泉(今四川广元东北)等地的作战计划,进展顺利,6万唐军 所到之处,蜀将望风迎降,前后70天就兵临成都,前蜀后主王衍岀降。 郭崇韬素来痛恨宦官,伐蜀过程中曾对李继岌说将来李继岌继位为帝 后,“当尽去宦官,至于扇马,亦不可骑”。引起随营的监军宦官李从袭、 李廷安、吕知柔等的切齿愤恨。当李存勗派宦官向延嗣到成都慰劳伐蜀大军 时,郭崇韬没有按照当时的礼仪到郊外迎接。向延嗣大怒,就和李从袭等一 起构陷郭崇韬,罗织的罪名是贪污和有异志。 有异志问题的依据只是蜀人曾列状向李继岌请求把郭崇韬留在当地为 帅,所以纯属诬陷;贪污问题则郭崇韬确有失检点之处:本来他很有清廉的 声誉,进入洛阳后开始接受各地的赂遗,有人提醒他,他说自己位兼将相, 禄赐巨万,并不希罕这些礼品。又说送礼的都是后梁旧将,如果拒收反而会 使这些人于心不安,说不定会重新反叛为敌。这样的辩解显得强辞夺理而又 苍白无力,至于他说“藏余私室,无异公帑”,则更是荒唐。尽管后来当李 存勗举行郊祀大典时他把所藏礼品全都献了出来,但这种做法终究不能说是 稳妥的。在平定前蜀过程中,他又接受降将的赂遗,其子郭廷诲也广收馈赠, 将珍宝运回洛阳府第。宦官们指他贪污也就并非平白无故了。李存勗本来就 对他心存芥蒂,现在听说他打算留蜀不归和占有了蜀之妓乐珍玩,便怒形于 色,立即派宦官马彦珪前往蜀地查看实情,如郭崇韬听命回师则罢,否则就 与李继岌商量处置。马彦珪认为这个命令不够明确,就去向刘皇后请示。刘 皇后对郭崇韬当年请求册立她为皇后并不感恩,相反在宦官和张全义等人的 影响下对他并无好感,就下教令给李继岌,让他在蜀地处死郭崇韬。李继岌 虽然觉得没有皇帝的诏书只以皇后教令不便擅杀,但在宦官们的挑拨下终于 答应,同光四年(926)正月,郭崇韬在奉命前去议事时被杀。他的五个儿子 也在各地先后被诛,家产被籍没。直到后唐明宗李嗣源即位时才诏令归葬, 赐还其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旧宅给他的两个孙子。 第二节周德威 ①《新五代史》卷24《郭崇韬传》 ①《旧五代史》卷57《郭崇韬传》
心,毋忘创业之难,希望取消造楼计划。李存勗不听,宦官又从中挑拨,君 臣间的关系也紧张起来。河南县令罗贯为人正身奉法,不受权豪请托,因而 得罪了宦官、伶人以及河南尹张全义。张全义派人在刘皇后处诋毁罗贯,宦 官又在李存勗面前落井下石。郭崇韬素知罗贯正直,竭力为其辩护,李存勗 竟至自关殿门把郭崇韬拒之门外,罗贯终于被杀。 西平前蜀后被害 同光三年(925)李存勗决定伐蜀,选择带兵将领时,郭崇韬想藉此立大 功来稳定自己被宦官等动摇的地位,就建议由李存勗年幼的长子魏王李继岌 出任元帅。李存勗明白其用意,就决定以李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以郭崇 韬为招讨使作为李继岌的副手而实际处理伐蜀的军政事务。这次军事行动郭 崇韬以《孙子兵法》“取用于国,因粮于敌”的原则制订了先取凤州(今陕 西凤县)、三泉(今四川广元东北)等地的作战计划,进展顺利,6 万唐军 所到之处,蜀将望风迎降,前后 70 天就兵临成都,前蜀后主王衍出降。 郭崇韬素来痛恨宦官,伐蜀过程中曾对李继岌说将来李继岌继位为帝 后,“当尽去宦官,至于扇马,亦不可骑”①。引起随营的监军宦官李从袭、 李廷安、吕知柔等的切齿愤恨。当李存勗派宦官向延嗣到成都慰劳伐蜀大军 时,郭崇韬没有按照当时的礼仪到郊外迎接。向延嗣大怒,就和李从袭等一 起构陷郭崇韬,罗织的罪名是贪污和有异志。 有异志问题的依据只是蜀人曾列状向李继岌请求把郭崇韬留在当地为 帅,所以纯属诬陷;贪污问题则郭崇韬确有失检点之处:本来他很有清廉的 声誉,进入洛阳后开始接受各地的赂遗,有人提醒他,他说自己位兼将相, 禄赐巨万,并不希罕这些礼品。又说送礼的都是后梁旧将,如果拒收反而会 使这些人于心不安,说不定会重新反叛为敌。这样的辩解显得强辞夺理而又 苍白无力,至于他说“藏余私室,无异公帑”①,则更是荒唐。尽管后来当李 存勗举行郊祀大典时他把所藏礼品全都献了出来,但这种做法终究不能说是 稳妥的。在平定前蜀过程中,他又接受降将的赂遗,其子郭廷诲也广收馈赠, 将珍宝运回洛阳府第。宦官们指他贪污也就并非平白无故了。李存勗本来就 对他心存芥蒂,现在听说他打算留蜀不归和占有了蜀之妓乐珍玩,便怒形于 色,立即派宦官马彦珪前往蜀地查看实情,如郭崇韬听命回师则罢,否则就 与李继岌商量处置。马彦珪认为这个命令不够明确,就去向刘皇后请示。刘 皇后对郭崇韬当年请求册立她为皇后并不感恩,相反在宦官和张全义等人的 影响下对他并无好感,就下教令给李继岌,让他在蜀地处死郭崇韬。李继岌 虽然觉得没有皇帝的诏书只以皇后教令不便擅杀,但在宦官们的挑拨下终于 答应,同光四年(926)正月,郭崇韬在奉命前去议事时被杀。他的五个儿子 也在各地先后被诛,家产被籍没。直到后唐明宗李嗣源即位时才诏令归葬, 赐还其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旧宅给他的两个孙子。 第二节 周德威 ① 《新五代史》卷 24《郭崇韬传》。 ① 《旧五代史》卷 57《郭崇韬传》
后周良将 周德威,字镇远,小字阳五,朔州马邑(今山西朔州)人。身长面黑, 状貌魁伟,笑不改容,凛然有肃杀之气。为人勇而多智,能远望烟尘料知兵 势敌数。唐末为李克用骑将,渐升至铁林军使。跟随李克用击败王行瑜后, 升任检校左仆射、衙内指挥使。当梁、晋对垒之时,周阳五之勇闻名天下。 光化二年(899)三月,朱温派氏叔琮进逼太原,一直打到榆次(今属山 西)、洞涡驿(今清徐东)等地,梁军中传令道:“能生得周阳五者为刺史。” 外号陈夜叉的梁将陈章口出狂言打算活捉周德威以邀功,李克用要周德威当 心此人。因陈章经常骑白马穿朱甲,周德威便要部下见到白马朱甲的敌将就 假装败退,他自己则化装成士兵夹杂在行伍之中。等到陈章出来挑战,部下 依约退走,陈章中计急追,周德威从后挥锤击中陈章将其活捉。 天祐三年(906),朱温派兵攻刘仁恭的沧州(今河北沧州东南)时,晋 王李克用为援燕而派周德威率5万大军攻取潞州(今山西长治)进行牵制。 得手后周德威被任命为代州刺史、内外蕃汉马步军都指挥使。这时攻燕的梁 军转而争夺潞州,建夹城围之。晋军守将李嗣昭坚守围城,周德威率军救潞 州,在夹城外与后梁军对峙经年。李克用临终前向李存勗表示担心周德威与 李嗣昭两人之间的矛盾会影响相互配合。李存勗继位并杀李克宁之后,从前 线召回手握重兵的周德威。周德威表示对故主的高度忠诚后跟随李存勗南攻 梁军,破夹城解了潞州之围,与李嗣昭欢好如初。周德威因功升任振武节度 使(治朔州,今朔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使相。 天祐七年(后梁开平四年,910)秋,朱温派王景仁率众7万击赵王王镕, 王镕向李存勗求援。李存勗命周德威率部先屯赵州(今河北赵县),然后他 自率一部出赞皇(今属河北)与之相会后,在柏乡(今属河北)附近与后梁 军对垒。后梁军人多势众,装备豪华精良。晋军兵少,望之颇有怯意。周德 威一面对部众鼓舞士气说:“此汴、宋佣贩儿,徒饰其外耳,其中不足惧也! 其一甲直数十千,擒之适足为吾资,无徒望而爱之,当勉以往取之。”另一 面他对李存勗说:“梁兵甚锐,未可与争,宜少退以待之。”李存勗认为己 方千里奔袭利在速战,等到对方知我虚实,仗就难打了。周德威指出战场地 形不利骑兵作战,不能用己之长击彼之短。李存勗听后很不高兴,周德威又 通过宦官去作说明,终于使李存勗同意退兵至鄗邑(今高邑),选择有利于 骑兵作战的平原浅草地带与梁军展开决战。周德威又分析后梁军轻装远袭即 使带粮也不可能多,决定在后梁军人马俱饥的下午未申之时发起冲击,结果 晋军大获全胜,从鄗邑一直追到柏乡,梁军闻风丧胆,横尸数十里,王景仁 仅率十余骑逃生。这一仗,周德威很好地坚持了以己之长击敌之短和避其锐 气击其惰归的用兵原则,取得了梁晋争战以来最为重要的一次胜利。① 捐躯胡柳 柏乡大捷之后,周德威又曾奉命攻破刘守光的幽州(今北京),亲手活 捉刘守光的骁将单廷珪,并俘获了刘氏父子,他升为检校侍中、幽州卢龙等 军节度使。 天祐十二年(梁贞明元年,915),当李存勗与后梁将刘在魏州(今河 北大名东北)对峙时,刘乘虚长途奔袭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周德威
后周良将 周德威,字镇远,小字阳五,朔州马邑(今山西朔州)人。身长面黑, 状貌魁伟,笑不改容,凛然有肃杀之气。为人勇而多智,能远望烟尘料知兵 势敌数。唐末为李克用骑将,渐升至铁林军使。跟随李克用击败王行瑜后, 升任检校左仆射、衙内指挥使。当梁、晋对垒之时,周阳五之勇闻名天下。 光化二年(899)三月,朱温派氏叔琮进逼太原,一直打到榆次(今属山 西)、洞涡驿(今清徐东)等地,梁军中传令道:“能生得周阳五者为刺史。” 外号陈夜叉的梁将陈章口出狂言打算活捉周德威以邀功,李克用要周德威当 心此人。因陈章经常骑白马穿朱甲,周德威便要部下见到白马朱甲的敌将就 假装败退,他自己则化装成士兵夹杂在行伍之中。等到陈章出来挑战,部下 依约退走,陈章中计急追,周德威从后挥锤击中陈章将其活捉。 天祐三年(906),朱温派兵攻刘仁恭的沧州(今河北沧州东南)时,晋 王李克用为援燕而派周德威率 5 万大军攻取潞州(今山西长治)进行牵制。 得手后周德威被任命为代州刺史、内外蕃汉马步军都指挥使。这时攻燕的梁 军转而争夺潞州,建夹城围之。晋军守将李嗣昭坚守围城,周德威率军救潞 州,在夹城外与后梁军对峙经年。李克用临终前向李存勗表示担心周德威与 李嗣昭两人之间的矛盾会影响相互配合。李存勗继位并杀李克宁之后,从前 线召回手握重兵的周德威。周德威表示对故主的高度忠诚后跟随李存勗南攻 梁军,破夹城解了潞州之围,与李嗣昭欢好如初。周德威因功升任振武节度 使(治朔州,今朔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使相。 天祐七年(后梁开平四年,910)秋,朱温派王景仁率众 7 万击赵王王镕, 王镕向李存勗求援。李存勗命周德威率部先屯赵州(今河北赵县),然后他 自率一部出赞皇(今属河北)与之相会后,在柏乡(今属河北)附近与后梁 军对垒。后梁军人多势众,装备豪华精良。晋军兵少,望之颇有怯意。周德 威一面对部众鼓舞士气说:“此汴、宋佣贩儿,徒饰其外耳,其中不足惧也! 其一甲直数十千,擒之适足为吾资,无徒望而爱之,当勉以往取之。”另一 面他对李存勗说:“梁兵甚锐,未可与争,宜少退以待之。”李存勗认为己 方千里奔袭利在速战,等到对方知我虚实,仗就难打了。周德威指出战场地 形不利骑兵作战,不能用己之长击彼之短。李存勗听后很不高兴,周德威又 通过宦官去作说明,终于使李存勗同意退兵至鄗邑(今高邑),选择有利于 骑兵作战的平原浅草地带与梁军展开决战。周德威又分析后梁军轻装远袭即 使带粮也不可能多,决定在后梁军人马俱饥的下午未申之时发起冲击,结果 晋军大获全胜,从鄗邑一直追到柏乡,梁军闻风丧胆,横尸数十里,王景仁 仅率十余骑逃生。这一仗,周德威很好地坚持了以己之长击敌之短和避其锐 气击其惰归的用兵原则,取得了梁晋争战以来最为重要的一次胜利。① 捐躯胡柳 柏乡大捷之后,周德威又曾奉命攻破刘守光的幽州(今北京),亲手活 捉刘守光的骁将单廷珪,并俘获了刘氏父子,他升为检校侍中、幽州卢龙等 军节度使。 天祐十二年(梁贞明元年,915),当李存勗与后梁将刘 在魏州(今河 北大名东北)对峙时,刘 乘虚长途奔袭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周德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