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唐昭宗 凤翔被围日久,城中食尽,冻饿死者不可胜计。李茂贞无奈,于天复三 年(903)正月杀韩全诲等20人,与朱温议和。朱温挟昭宗回长安,昭宗从 此成了他的傀儡。昭宗也深知自己的境遇,他对朱温说:“宗庙社稷是卿再 造,朕与戚属是卿再生。”因此他对朱温唯命是从。不久,朱温杀第五可范 等宦官700多人。唐代中期以来长期专权的宦官势力受到了彻底的打击。朱 温则被任命为守太尉、兼中书令、宣武等军节度使、诸道兵马副元帅,进爵 为梁王,并加赐“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的荣誉头衔和御制《杨柳词》5 首 然而朱温的目的是要取而代之。在任命他为诸道兵马副元帅之前商量正 元帅的人选时,“崔胤请以辉王祚为之。上曰:‘濮王长’。胤承全忠密旨 利祚冲幼,固请之。己卯,以祚为诸道兵马元帅”。天祐元年(904)正月, 朱温再次表请迁都洛阳(今属河南),当昭宗“车驾至华州,民夹道呼万岁。 上泣谓曰:‘勿呼万岁,朕不复为汝主矣!’”又对他的侍臣说:“朕今漂 泊,不知竟落何所!”朱温把昭宗左右的小黄门、打毬供奉、内园小儿等 20余人全部缢杀而代之以他选来的形貌大小相似的亲信。“昭宗初不能辨, 久而方察。自是昭宗左右前后皆梁人矣!” 建梁称帝 迁都洛阳后,朱温仍担心38岁的昭宗有朝一日利用李茂贞、李克用等东 山再起,就令朱友恭、氏叔琮、蒋玄晖等杀昭宗,借皇后之命立13岁的李璠 为帝,是为昭宣帝。为了推卸罪责,他在事前带兵离开洛阳到河中前线去讨 伐新附于李茂贞的杨崇本。事后他回到洛阳演了一出戏:“朱全忠闻朱友恭 等弑昭宗,阳惊号哭,自投于地曰:“奴辈负我,令我受恶名于万代!’癸 巳,至东都,伏梓宫恸哭流涕。又见帝自陈非己志。”随后,他杀朱友恭和 氏叔琮以灭口。天祐二年(905)二月,朱温又杀李裕等昭宗九子于九曲池。 六月,杀裴枢、独孤损等朝臣30余人,投尸于滑州(今滑县东)白马驿附近 的黄河,说是要让这些自诩为“清流”的官员成为“浊流” 朱温迫不及待地要废唐称帝,令唐宰相柳璨、枢密使蒋玄晖等加紧筹划。 柳、蒋一则认为“魏晋以来,皆先封大国,加九锡殊礼,然后受禅,当次第 行之”。再则认为“晋、燕、岐、蜀,皆吾勍敌,王遽受禅,彼心未服,不 可不曲尽义理,然后取之”③。因而建议朱温按部就班依例而行。天祐二年十 ①此据《资治通鉴》及《新五代史》,《旧五代史》作30余人。 《旧五代史》卷2《梁太祖纪》 今据《新五代史》,《旧五代史》作500余人 《资治通鉴》卷264,唐天复三年二月 ①《资治通鉴》卷264,唐天祐元年正月。 《旧五代史》卷3《梁太祖纪》 《资治通鉴》卷265,唐天祐元年十月 《资治通鉴》卷265,唐天祐元年十月。 《资治通鉴》卷265,唐天祐二年十一月
控制唐昭宗 凤翔被围日久,城中食尽,冻饿死者不可胜计。李茂贞无奈,于天复三 年(903)正月杀韩全诲等 20 人①,与朱温议和。朱温挟昭宗回长安,昭宗从 此成了他的傀儡。昭宗也深知自己的境遇,他对朱温说:“宗庙社稷是卿再 造,朕与戚属是卿再生。”②因此他对朱温唯命是从。不久,朱温杀第五可范 等宦官 700 多人③。唐代中期以来长期专权的宦官势力受到了彻底的打击。朱 温则被任命为守太尉、兼中书令、宣武等军节度使、诸道兵马副元帅,进爵 为梁王,并加赐“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的荣誉头衔和御制《杨柳词》5 首。 然而朱温的目的是要取而代之。在任命他为诸道兵马副元帅之前商量正 元帅的人选时,“崔胤请以辉王祚为之。上曰:‘濮王长’。胤承全忠密旨 利祚冲幼,固请之。己卯,以祚为诸道兵马元帅”④。天祐元年(904)正月, 朱温再次表请迁都洛阳(今属河南),当昭宗“车驾至华州,民夹道呼万岁。 上泣谓曰:‘勿呼万岁,朕不复为汝主矣!’”又对他的侍臣说:“朕今漂 泊,不知竟落何所!”①朱温把昭宗左右的小黄门、打毬供奉、内园小儿等 200 余人全部缢杀而代之以他选来的形貌大小相似的亲信。“昭宗初不能辨, 久而方察。自是昭宗左右前后皆梁人矣!”② 建梁称帝 迁都洛阳后,朱温仍担心 38 岁的昭宗有朝一日利用李茂贞、李克用等东 山再起,就令朱友恭、氏叔琮、蒋玄晖等杀昭宗,借皇后之命立 13 岁的李璠 为帝,是为昭宣帝。为了推卸罪责,他在事前带兵离开洛阳到河中前线去讨 伐新附于李茂贞的杨崇本。事后他回到洛阳演了一出戏:“朱全忠闻朱友恭 等弑昭宗,阳惊号哭,自投于地曰:‘奴辈负我,令我受恶名于万代!’癸 巳,至东都,伏梓宫恸哭流涕。又见帝自陈非己志。”③随后,他杀朱友恭和 氏叔琮以灭口。天祐二年(905)二月,朱温又杀李裕等昭宗九子于九曲池。 六月,杀裴枢、独孤损等朝臣 30 余人,投尸于滑州(今滑县东)白马驿附近 的黄河,说是要让这些自诩为“清流”的官员成为“浊流”。 朱温迫不及待地要废唐称帝,令唐宰相柳璨、枢密使蒋玄晖等加紧筹划。 柳、蒋一则认为“魏晋以来,皆先封大国,加九锡殊礼,然后受禅,当次第 行之”④。再则认为“晋、燕、岐、蜀,皆吾勍敌,王遽受禅,彼心未服,不 可不曲尽义理,然后取之”⑤。因而建议朱温按部就班依例而行。天祐二年十 ① 此据《资治通鉴》及《新五代史》,《旧五代史》作 30 余人。 ② 《旧五代史》卷 2《梁太祖纪》二。 ③ 今据《新五代史》,《旧五代史》作 500 余人。 ④ 《资治通鉴》卷 264,唐天复三年二月。 ① 《资治通鉴》卷 264,唐天祐元年正月。 ② 《旧五代史》卷 3《梁太祖纪》三。 ③ 《资治通鉴》卷 265,唐天祐元年十月。 ④ 《资治通鉴》卷 265,唐天祐元年十月。 ⑤ 《资治通鉴》卷 265,唐天祐二年十一月
月,昭宣帝任命朱温为相国,总百揆,并进封魏王,以宣武等21道为魏国 兼备九锡之命。这本是柳璨等为朱温正式称帝铺设的一块跳板,可是朱温认 为是柳璨等人有意拖延时日以待变,怒而不受此命,先后杀蒋玄晖、柳璨等 人,进一步加快了夺权的步伐 天祐四年(907)四月,朱温在表面上由唐宰相张文蔚率百官劝进之后 正式称帝,更名为朱晃,庙号太祖。改元开平,国号大梁,史称后梁。升汴 州为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建为东都,而以唐东都洛阳为西都。废17岁的 昭宣帝为济阴王,迁往曹州济阴囚禁。次年二月,将其杀害。 第三节朱温之死 朱温在位六年,连年征战。称帝伊始,为了减轻其他割据政权的压力 封马殷为楚王,以稳定两湖地区;封钱镠为吴越王来牵制淮南的杨渥。次年 封刘守文为大彭王、刘守光为河间郡王(后又进封为燕王),牵制河东李克 用。然而,反梁的势力依然相当强大。他们是唐朝所封诸王:岐王李茂贞这 时以唐朝忠臣的面目出现,仍用天复年号,开府置官,致书各地,声言讨伐 朱梁;蜀王王建则在成都称帝,公开另立旗号,称霸一方;吴王杨行密已死, 其子杨渥继立,内部虽多变故,但仍奉唐朝正朔,不肯臣服朱粱;晋王李克 用更是反梁势力的核心,事实上成为各路反梁势力的盟主。朱温也深察这· 局面,以李克用为最主要的对手。因此,重大的战事即在梁晋之间展开。 晋东的泽(今山西晋城)、潞(今长治)二州地处入晋要冲,朱温称帝 前就曾与晋军反复争夺过这一战略要地,几经易手。开平元年(907)五月, 朱温即派康怀贞将兵8万再攻潞州,高河(今屯留东南)之战,梁军大败。 朱温改派李思安取代康怀贞,又因李思安久攻潞州不下,就亲临泽州,撤换 李思安而用刘知俊。刘知俊率精兵万余进攻晋军,小胜而骄,结果遭到新继 位的晋王李存勗偷袭而大败,梁兵伤亡以万计,解了长达一年多的潞州之围。 朱温闻讯叹道:“生子当如李亚子(李存勗小名),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 儿,豚犬耳!”这个战役,使潞州地区遭到严重破坏,“士民冻馁死者太半, 市里萧条” 开平三年(909),朱温迁都洛阳,以养子博王朱友文为东都留守。自潞 州大败之后,朱温对部下猜忌日甚。镇守长安的王重师,朱温怒其“贡奉不 时”②,又听谗言怀疑他与李茂贞相通,就下令逼其自杀并夷其族。镇守同州 的刘知俊见王重师无罪被杀,心不自安,遂以同州附于李茂贞。朱温又怀疑 镇守镇(今河北正定)、定(今属河北)二州的王镕私通李存勗,派王景仁 出兵进攻,王镕向李存勗和刘守光求助。刘守光坐视不动,李存勗则乘机亲 率大军东进。乾化元年(911)正月,在柏乡(今属河北)大败梁兵,杀敌2 万,缴获粮食资财不可胜计。 乾化二年(912)二月,朱温再次进攻镇、定二州,号称50万。命杨师 厚等围枣强(今枣强东),贺德伦等围蒨县(今景县)。杨师厚昼夜急攻, 枣强城小被陷,城中老幼悉数被杀,流血盈城。朱温自己所率部队竟岀乎意 料地被晋军数百骑兵突袭而狼狈逃窜,损失无数,扶病回到洛阳。 ①《资治通鉴》卷266,后梁开平二年四月、五月 《资治通鉴》卷267,开平三年五月
一月,昭宣帝任命朱温为相国,总百揆,并进封魏王,以宣武等 21 道为魏国, 兼备九锡之命。这本是柳璨等为朱温正式称帝铺设的一块跳板,可是朱温认 为是柳璨等人有意拖延时日以待变,怒而不受此命,先后杀蒋玄晖、柳璨等 人,进一步加快了夺权的步伐。 天祐四年(907)四月,朱温在表面上由唐宰相张文蔚率百官劝进之后, 正式称帝,更名为朱晃,庙号太祖。改元开平,国号大梁,史称后梁。升汴 州为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建为东都,而以唐东都洛阳为西都。废 17 岁的 昭宣帝为济阴王,迁往曹州济阴囚禁。次年二月,将其杀害。 第三节 朱温之死 朱温在位六年,连年征战。称帝伊始,为了减轻其他割据政权的压力, 封马殷为楚王,以稳定两湖地区;封钱镠为吴越王来牵制淮南的杨渥。次年 封刘守文为大彭王、刘守光为河间郡王(后又进封为燕王),牵制河东李克 用。然而,反梁的势力依然相当强大。他们是唐朝所封诸王:岐王李茂贞这 时以唐朝忠臣的面目出现,仍用天复年号,开府置官,致书各地,声言讨伐 朱梁;蜀王王建则在成都称帝,公开另立旗号,称霸一方;吴王杨行密已死, 其子杨渥继立,内部虽多变故,但仍奉唐朝正朔,不肯臣服朱粱;晋王李克 用更是反梁势力的核心,事实上成为各路反梁势力的盟主。朱温也深察这一 局面,以李克用为最主要的对手。因此,重大的战事即在梁晋之间展开。 晋东的泽(今山西晋城)、潞(今长治)二州地处入晋要冲,朱温称帝 前就曾与晋军反复争夺过这一战略要地,几经易手。开平元年(907)五月, 朱温即派康怀贞将兵 8 万再攻潞州,高河(今屯留东南)之战,梁军大败。 朱温改派李思安取代康怀贞,又因李思安久攻潞州不下,就亲临泽州,撤换 李思安而用刘知俊。刘知俊率精兵万余进攻晋军,小胜而骄,结果遭到新继 位的晋王李存勗偷袭而大败,梁兵伤亡以万计,解了长达一年多的潞州之围。 朱温闻讯叹道:“生子当如李亚子(李存勗小名),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 儿,豚犬耳!”这个战役,使潞州地区遭到严重破坏,“士民冻馁死者太半, 市里萧条”①。 开平三年(909),朱温迁都洛阳,以养子博王朱友文为东都留守。自潞 州大败之后,朱温对部下猜忌日甚。镇守长安的王重师,朱温怒其“贡奉不 时”②,又听谗言怀疑他与李茂贞相通,就下令逼其自杀并夷其族。镇守同州 的刘知俊见王重师无罪被杀,心不自安,遂以同州附于李茂贞。朱温又怀疑 镇守镇(今河北正定)、定(今属河北)二州的王镕私通李存勗,派王景仁 出兵进攻,王镕向李存勗和刘守光求助。刘守光坐视不动,李存勗则乘机亲 率大军东进。乾化元年(911)正月,在柏乡(今属河北)大败梁兵,杀敌 2 万,缴获粮食资财不可胜计。 乾化二年(912)二月,朱温再次进攻镇、定二州,号称 50 万。命杨师 厚等围枣强(今枣强东),贺德伦等围蓨县(今景县)。杨师厚昼夜急攻, 枣强城小被陷,城中老幼悉数被杀,流血盈城。朱温自己所率部队竟出乎意 料地被晋军数百骑兵突袭而狼狈逃窜,损失无数,扶病回到洛阳。 ① 《资治通鉴》卷 266,后梁开平二年四月、五月。 ② 《资治通鉴》卷 267,开平三年五月
病死之前他感叹道:“我经营天下三十年,不意太原余孽(指李存勗) 更昌炽如此!吾观其志不小,天复夺我年,我死,诸儿非彼敌也,吾无葬地 矣 朱温的滥杀是历史上罕见的。其一是滥杀战俘。例如唐乾宁二年(895) 十一月,朱温在钜野(今山东巨野)之南大败朱瑄部万余人,杀戮将尽,俘 虏3000余人。傍晩打扫战场时,忽然狂风暴起,沙尘沸涌。朱温竟借故胡说: 此乃杀人未足耳!”2下令把俘虏全部杀死。又如天复三年五月,朱友宁攻 青州博昌县(今博兴)月余未下,朱温大怒,“遣刘捍督战。友宁乃下俘民 众十余万,各领负木石,牵牛驴,于城南为土山。既至,合人畜木石排而筑 之,冤枉之声,闻数十里。俄而城陷,尽屠其邑人,清河为之不流”。其 是滥杀部属。朱温用法严峻残酷,战场上将校战死,所部士兵生还即全部斩 首,叫做“跋队斩”。他用这种野蛮的办法来提高战斗力,因此一旦主将战 死,士兵也就亡逸不敢归。朱温就命军士都文刺其面以记军号,军士或思乡 里逃去,关津辄执之送所属,无不死者。其三是滥杀士人。天祐二年六月, 朱温“尝与僚佐及游客坐于大柳之下,全忠独言曰:‘此柳宜为车毂。’众 莫应。有游客数人起应曰:‘宜为车毂。’全忠勃然厉声曰:‘书生辈好顺 口玩人,皆此类也!车毂需用夹榆,柳木岂可为之!’顾左右曰:‘尚何待 左右数十人摔言“宜为车毂’者悉扑杀之。”0 朱温的荒淫,行同禽兽,即使在封建帝王中也罕有其匹。朱温为黄巢同 州刺史时,娶砀山富室女张氏为妻。张氏“贤明有礼”,朱温“深加礼异”, “每军谋国计,必先延访。或已出师,中途有所不可,张氏一介请旋,如期 而至,其信重如此”。天祐元年张氏病死后,朱温开始“纵意声色,诸子虽 在外,常征其妇入侍,帝往往乱之”③。乾化二年,“太祖兵败蓓县,道病 还洛,幸全义会节园避暑,留旬日,全义妻女皆迫淫之”。张全义之子愤极 要手刃朱温,为张全义苦苦劝止。至于朱温的儿子们对朱温的乱伦,不仅毫 无羞耻,竟然利用妻子争宠,博取欢心,争夺储位,真是旷古丑闻!养子“朱 友文妇王氏色美,帝(朱温)尤宠之,虽未以友文为太子,帝意常属之”⑤。 朱温病重时,打算把朱友文从东都召来洛阳付以后事。其亲子“友珪妇亦朝 夕侍帝侧,知之,密告友珪曰:‘大家(指朱温)以传国宝付王氏怀往东都, 吾属死无日矣!’”“朱友珪随即利用他掌握的宫廷宿卫侍从及其亲信韩勍所 部牙兵发动宫廷政变,“中夜斩关入”,“友珪仆夫冯廷谔刺帝腹,刃出于 背。友珪自以败毡裹之,瘗于寝殿”。这样,朱温最后于乾化二年(912) ①《资治通鉴》卷268,后梁乾化二年闰五月。 《旧五代史》卷1《梁太祖纪》一。 0《旧五代史》卷12《朱友宁传》 《五代史补》 ①《资治通鉴》卷265,天祐二年六月 2孙光宪:《北梦琐言》 《资治通鉴》卷268,乾化二年闰五月。 《新五代史》卷45《张全义传》。 《资治通鉴》卷268,乾化二年闰五月 《资治通鉴》卷268,乾化二年闰五月。 《资治通鉴》卷268,乾化二年六月
病死之前他感叹道:“我经营天下三十年,不意太原余孽(指李存勗) 更昌炽如此!吾观其志不小,天复夺我年,我死,诸儿非彼敌也,吾无葬地 矣!”① 朱温的滥杀是历史上罕见的。其一是滥杀战俘。例如唐乾宁二年(895) 十一月,朱温在钜野(今山东巨野)之南大败朱瑄部万余人,杀戮将尽,俘 虏 3000 余人。傍晚打扫战场时,忽然狂风暴起,沙尘沸涌。朱温竟借故胡说: “此乃杀人未足耳!”②下令把俘虏全部杀死。又如天复三年五月,朱友宁攻 青州博昌县(今博兴)月余未下,朱温大怒,“遣刘捍督战。友宁乃下俘民 众十余万,各领负木石,牵牛驴,于城南为土山。既至,合人畜木石排而筑 之,冤枉之声,闻数十里。俄而城陷,尽屠其邑人,清河为之不流”③。其二 是滥杀部属。朱温用法严峻残酷,战场上将校战死,所部士兵生还即全部斩 首,叫做“跋队斩”④。他用这种野蛮的办法来提高战斗力,因此一旦主将战 死,士兵也就亡逸不敢归。朱温就命军士都文刺其面以记军号,军士或思乡 里逃去,关津辄执之送所属,无不死者。其三是滥杀士人。天祐二年六月, 朱温“尝与僚佐及游客坐于大柳之下,全忠独言曰:‘此柳宜为车毂。’众 莫应。有游客数人起应曰:‘宜为车毂。’全忠勃然厉声曰:‘书生辈好顺 口玩人,皆此类也!车毂需用夹榆,柳木岂可为之!’顾左右曰:‘尚何待?’ 左右数十人捽言‘宜为车毂’者悉扑杀之。”① 朱温的荒淫,行同禽兽,即使在封建帝王中也罕有其匹。朱温为黄巢同 州刺史时,娶砀山富室女张氏为妻。张氏“贤明有礼”,朱温“深加礼异”, “每军谋国计,必先延访。或已出师,中途有所不可,张氏一介请旋,如期 而至,其信重如此”②。天祐元年张氏病死后,朱温开始“纵意声色,诸子虽 在外,常征其妇入侍,帝往往乱之”③。乾化二年,“太祖兵败蓨县,道病, 还洛,幸全义会节园避暑,留旬日,全义妻女皆迫淫之”④。张全义之子愤极 要手刃朱温,为张全义苦苦劝止。至于朱温的儿子们对朱温的乱伦,不仅毫 无羞耻,竟然利用妻子争宠,博取欢心,争夺储位,真是旷古丑闻!养子“朱 友文妇王氏色美,帝(朱温)尤宠之,虽未以友文为太子,帝意常属之”⑤。 朱温病重时,打算把朱友文从东都召来洛阳付以后事。其亲子“友珪妇亦朝 夕侍帝侧,知之,密告友珪曰:‘大家(指朱温)以传国宝付王氏怀往东都, 吾属死无日矣!’”⑥朱友珪随即利用他掌握的宫廷宿卫侍从及其亲信韩勍所 部牙兵发动宫廷政变,“中夜斩关入”,“友珪仆夫冯廷谔刺帝腹,刃出于 背。友珪自以败毡裹之,瘗于寝殿”⑦。这样,朱温最后于乾化二年(912) ① 《资治通鉴》卷 268,后梁乾化二年闰五月。 ② 《旧五代史》卷 1《梁太祖纪》一。 ③ 《旧五代史》卷 12《朱友宁传》。 ④ 《五代史补》。 ① 《资治通鉴》卷 265,天祐二年六月。 ② 孙光宪:《北梦琐言》。 ③ 《资治通鉴》卷 268,乾化二年闰五月。 ④ 《新五代史》卷 45《张全义传》。 ⑤ 《资治通鉴》卷 268,乾化二年闰五月。 ⑥ 《资治通鉴》卷 268,乾化二年闰五月。 ⑦ 《资治通鉴》卷 268,乾化二年六月
六月被亲子友珪所害,终年61岁 朱温建立的后梁,是五代中历年最长的一个朝代,存在了17个年头,于 923年被后唐取代
六月被亲子友珪所害,终年 61 岁。 朱温建立的后梁,是五代中历年最长的一个朝代,存在了 17 个年头,于 923 年被后唐取代
第二章敬翔张全义王彦章 第一节敬翔 朱温谋士 敬翔,字子振,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自称是唐平阳郡王敬晖之 后。曾祖敬琬,官至绥州(今绥德)刺史。祖父敬忻,做过冋州掾。父敬衮, 曾任集州(今四川南江)刺史。 敬翔年轻时“好读书,尤长刀笔,应用敏捷”°。唐僖宗乾符年间(874 879)参加进士考试未能及第,抑郁不得志。黄巢攻占长安时,他到汴州(今 河南开封)投靠同乡王发。王发是刚上任的宣武节度使朱温的部下,一时找 不到荐引的途径。敬翔为摆脱窘境,就替人写些笺奏之类的文章,往往有警 句在军中传播。朱温很喜欢他的浅近俚俗的文风,就要王发带他来见。朱温 问他现今能否仿效《春秋》之法打仗,敬翔回答说:“兵者,应变出奇以取 胜,《春秋》古法,不可用于今。”②朱温听了大喜,立即让他担任军职。敬 翔不喜欢做武官,要求改任。于是就任命他以“馆驿巡官”的名义专掌檄文 奏章的起草工作,成为朱温身边的高级幕僚。 敬翔为人深沉有大略,追随朱温30年,运筹帷幄,谋画多奇计,朱温十 分欣赏。《通鉴考异》引高若拙《后史补》说:“梁太祖皇帝到梁园,深有 大志,然兵力不足,常欲外掠,又虞四境之难,每有郁然之状。时有荐敬秀 才于门下,乃白梁祖曰:‘明公方欲图大事,辎重必为四境所侵,但令麾下 将士诈为叛者而逃,即明公奏于主上及告四邻,以自袭叛徒为名。’梁祖曰 天降奇人,以佐于吾。’初从其议,一出而致众十倍。”由此可以看出敬 翔兵不厌诈的谋略。朱温当年背信弃义进攻朱瑄兄弟时,正是“诬瑄招诱宣 武军士”为借口发难的。 天祐二年(905)十月,朱温在打败山南东道节度使赵匡凝后,“部署将 士,将归大梁。忽变计欲乘胜击淮南。敬翔谏曰:‘今出师未逾月,平两大 镇,辟地数千里,远近闻之,莫不震慑,此威望可惜,不若且归息兵,俟衅 而动。’”°可是朱温不听,结果遭到惨败,后悔没有听取敬翔的忠告。 朱温是个暴戾难近的枭雄,“多权数,将佐莫测其所为,惟敬翔能逆知 之,往往助其所不及,全忠大悦,自恨得翔晚,凡军机民政,悉以咨之。”④ 因朱温的关系,敬翔在唐末官至检校右仆射、太府卿,并赐号“迎銮叶赞功 臣 后梁重臣 ①《旧五代史》卷18《敬翔传》。 2《新五代史》卷21《敬翔传》 《旧五代史》卷1《梁太祖纪》 《资治通鉴》卷257,光启三年八月 《资治通鉴》卷265,天祐二年十月 《资治通鉴》卷257,光启三年十一月
第二章 敬翔 张全义 王彦章 第一节 敬翔 朱温谋士 敬翔,字子振,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自称是唐平阳郡王敬晖之 后。曾祖敬琬,官至绥州(今绥德)刺史。祖父敬忻,做过同州掾。父敬衮, 曾任集州(今四川南江)刺史。 敬翔年轻时“好读书,尤长刀笔,应用敏捷”①。唐僖宗乾符年间(874 —879)参加进士考试未能及第,抑郁不得志。黄巢攻占长安时,他到汴州(今 河南开封)投靠同乡王发。王发是刚上任的宣武节度使朱温的部下,一时找 不到荐引的途径。敬翔为摆脱窘境,就替人写些笺奏之类的文章,往往有警 句在军中传播。朱温很喜欢他的浅近俚俗的文风,就要王发带他来见。朱温 问他现今能否仿效《春秋》之法打仗,敬翔回答说:“兵者,应变出奇以取 胜,《春秋》古法,不可用于今。”②朱温听了大喜,立即让他担任军职。敬 翔不喜欢做武官,要求改任。于是就任命他以“馆驿巡官”的名义专掌檄文 奏章的起草工作,成为朱温身边的高级幕僚。 敬翔为人深沉有大略,追随朱温 30 年,运筹帷幄,谋画多奇计,朱温十 分欣赏。《通鉴考异》引高若拙《后史补》说:“梁太祖皇帝到梁园,深有 大志,然兵力不足,常欲外掠,又虞四境之难,每有郁然之状。时有荐敬秀 才于门下,乃白梁祖曰:‘明公方欲图大事,辎重必为四境所侵,但令麾下 将士诈为叛者而逃,即明公奏于主上及告四邻,以自袭叛徒为名。’梁祖曰: ‘天降奇人,以佐于吾。’初从其议,一出而致众十倍。”①由此可以看出敬 翔兵不厌诈的谋略。朱温当年背信弃义进攻朱瑄兄弟时,正是“诬瑄招诱宣 武军士”②为借口发难的。 天祐二年(905)十月,朱温在打败山南东道节度使赵匡凝后,“部署将 士,将归大梁。忽变计欲乘胜击淮南。敬翔谏曰:‘今出师未逾月,平两大 镇,辟地数千里,远近闻之,莫不震慑,此威望可惜,不若且归息兵,俟衅 而动。’”③可是朱温不听,结果遭到惨败,后悔没有听取敬翔的忠告。 朱温是个暴戾难近的枭雄,“多权数,将佐莫测其所为,惟敬翔能逆知 之,往往助其所不及,全忠大悦,自恨得翔晚,凡军机民政,悉以咨之。”④ 因朱温的关系,敬翔在唐末官至检校右仆射、太府卿,并赐号“迎銮叶赞功 臣”。 后梁重臣 ① 《旧五代史》卷 18《敬翔传》。 ② 《新五代史》卷 21《敬翔传》。 ① 《旧五代史》卷 1《梁太祖纪》一。 ② 《资治通鉴》卷 257,光启三年八月。 ③ 《资治通鉴》卷 265,天祐二年十月。 ④ 《资治通鉴》卷 257,光启三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