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2016年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谈谈国学的时代性吴乾圣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周礼》载:“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清代著 名学者孔治让在《周礼正义》中解释为:“国学者,在围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现在我们说 的“国学”是在近代回应“西学”的挑战而提出来的,包括中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主要体 现在经、史、子、集等内容上。当代世界是一个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明多样化的时 代,中国作为一个具有灿烂文明的古国,那么把传统文化的底蕴发挥出来至关重要。传统文 化集中体现在国学上,所以说国学是国魂之学。那么挖掘国学的当代价值,对于提高国人的 道德水准,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提高国民的精神生活水平,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都具有 重要的现实意义。正如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博士指出:国学,不仅成为现代中国人提高 道德品质的教程,更是中国各民族凝聚在一起的精神支柱,是中华儿女一统华夏的文化源头 在关于和谐问题上,国学中也有很深的底蕴。以孔子为创始人的儒家提出“和为贵”、“知 和而和”的思想。以老子为创始人的道家同样倡导“知足”与“不争之德”,以墨子为代表墨 家提出“相兼爱”、“非攻”等主张。这表明,国学中包含有丰富的和谐思想,这些思想经过 时代的创新改造,定为当今时代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智慧的来源和依据。台湾 著名学者钱穆先生认为:“西方人好分,是近他的性之所欲。中国人好合,亦是近他的性之所 欲。今天我们中国分成两个,然而我们人大脑子里还是不喜分,喜欢合”。也就是说,中国文 化的伟大之处,在于其最能调和,使冲突各方兼容并包,共存并处,相互调济。 在人文精神培育上,国学给我们提供更为宽广的源泉。如仁、义、礼、智、信是儒学经 典的核心,是儒家伦理的最高准则。以“仁”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怀,我们汲取后,可 以成为以人为本的精神资源。“义”,是儒家提出作为人应遵循的道义,是一种准则,是做人 的基础。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维持社会的正义更显其重要性。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促进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市场也带来弊端,一些企业未来各自的利益,坑蒙拐骗 见利忘义等。这些正是道德沦丧的表现,是人生价值观的模糊所致。“礼”,是维系社会秩序 的准则,其作用是规范人际之间关系。通过礼可以更是构建在人格平等上的人际行为关系 “智”,就是智慧,就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就是知识和技能的统一。“信”,是做 人的根本,也是社会道德的基础,诚信合一,立身兴业,缺不了信。仁、义、礼、智、信的 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文化文明不但不冲突,反而更有利于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今天,我们不 能把这些全部舍弃,要将“仁、义、礼、智、信”传统文化内容注入新的时代内容,与时俱 进,成为当前我们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 在国家治理上,国学也有我们汲取的资源。儒家强调礼与法是统一的。儒家强调的礼作 为伦理道德规范,多靠社会舆论、道德自律、传统风俗习惯等力量来维护,其制裁体制虽有
一、现代文阅读(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谈谈国学的时代性 吴乾圣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周礼》载 :“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清代著 名学者孔治让在《周礼正义》中解释为:“国学者,在围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现在我们说 的“国学”是在近代回应“西学”的挑战而提出来的,包括中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主要体 现在经、史、子、集等内容上。当代世界是一个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明多样化的时 代,中国作为一个具有灿烂文明的古国,那么把传统文化的底蕴发挥出来至关重要。传统文 化集中体现在国学上,所以说国学是国魂之学。那么挖掘国学的当代价值,对于提高国人的 道德水准,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 提高国民的精神生活水平,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都具有 重要的现实意义。正如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博士指出:国学,不仅成为现代中国人提高 道德品质的教程,更是中国各民族凝聚在一起的精神支柱,是中华儿女一统华夏的文化源头。 在关于和谐问题上,国学中也有很深的底蕴。以孔子为创始人的儒家提出“和为贵”、“知 和而和”的思想。以老子为创始人的道家同样倡导“知足”与“不争之德”,以墨子为代表墨 家提出“相兼爱”、“非攻”等主张。这表明,国学中包含有丰富的和谐思想,这些思想经过 时代的创新改造,定为当今时代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智慧的来源和依据。台湾 著名学者钱穆先生认为:“西方人好分,是近他的性之所欲。中国人好合,亦是近他的性之所 欲。今天我们中国分成两个,然而我们人大脑子里还是不喜分,喜欢合”。也就是说,中国文 化的伟大之处,在于其最能调和,使冲突各方兼容并包,共存并处,相互调济。 在人文精神培育上,国学给我们提供更为宽广的源泉。如仁、义、礼、智、信是儒学经 典的核心,是儒家伦理的最高准则。以“仁”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怀,我们汲取后,可 以成为以人为本的精神资源。“义”,是儒家提出作为人应遵循的道义,是一种准则,是做人 的基础。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维持社会的正义更显其重要性。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促进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市场也带来弊端,一些企业未来各自的利益,坑蒙拐骗、 见利忘义等。这些正是道德沦丧的表现,是人生价值观的模糊所致。“礼”,是维系社会秩序 的准则,其作用是规范人际之间关系。通过礼可以更是构建在人格平等上的人际行为关系。 “智”,就是智慧, 就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就是知识和技能的统一。“信”,是做 人的根本,也是社会道德的基础,诚信合一,立身兴业,缺不了信。仁、义、礼、智、信的 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文化文明不但不冲突,反而更有利于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今天,我们不 能把这些全部舍弃,要将“仁、义、礼、智、信”传统文化内容注入新的时代内容,与时俱 进,成为当前我们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 在国家治理上,国学也有我们汲取的资源。儒家强调礼与法是统一的。儒家强调的礼作 为伦理道德规范,多靠社会舆论、道德自律、传统风俗习惯等力量来维护,其制裁体制虽有
独特的优点,但面对恶的人性,其力量与强度都显不足。而法由于依靠强大的国家机器,足 以克服礼之于恶势力的不力和无奈。若礼法相结合,则可以相得益彰。荀子在中主张治国要 礼法并用:“治之经,礼与刑”(《荀子成相》),也就是说,只有礼法结合,才能使国家“合 于文理,归于治”。这对我们当前建立和健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德与法律规范体系, 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时代,既允许异域文化的传播,更应当倡导本土传统文化的弘扬 国学的普及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和保护,需要大众的理解和支持,更需要专家学者们的解读 与阐释。我们都应该活学活用国学,使国学内容以清新的面貌、得体的方式,成为格言警句, 化作成语典故,成为大众文化的主体。所以说,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汲取古代思想家 为我们留下的具有普世意义的思想精华,把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对唤起文化自觉,恢复 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天所谈的“国学”与周代的“国学”含义是不同的,它是在近代回应“西学”挑战 而提出来的,主要体现在经、史、子、集等内容上 B.国学之所以被认为是国魂之学,是因为中国具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具有深厚的传统文 化底蕴 C.汤恩佳博士指出:国学,不仅成为现代中国人提高道德品质的教程,更重要的是中国 各民族凝聚在一起的精神支柱,是中华儿女一统华夏的文化源头,这说明了国学在今天具有 重要的现实意义。 D.儒家提倡“和为贵”,道家提倡“知足”与“不争之德”,墨家提出“兼爱非攻”, 他们的这些主张都包含了和谐的思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分别从“在关于和谐问题上,在人文精神培育上,在国家治理上”三个方面加以 分析,阐明了国学的时代性 B.国学思想经过时代的创新改造,一定会为当今时代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 智慧来源和依据 B.钱穆先生认为,西方人好分,中国人好合,作者用以说明中国文化的伟大之处,在于 其最能调和,使冲突各方兼容并包,共存并处,相互调济 C.国学在构建社会和谐、人文精神培育、国家治理等方面能为我们提供思想源泉和指导, 挖掘国学的当代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D.“仁”可以成为以人为本的精神资源:“义”可以规范做人的准则,“礼”可以用来维 系社会秩序,它们与“智”“信”对于人文精神的培育,都很重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仁、义、礼、智、信”的传统文化精髓,有利于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我们要与时俱
独特的优点,但面对恶的人性,其力量与强度都显不足。而法由于依靠强大的国家机器,足 以克服礼之于恶势力的不力和无奈。若礼法相结合,则可以相得益彰。荀子在中主张治国要 礼法并用:“治之经,礼与刑”(《荀子.成相》),也就是说,只有礼法结合,才能使国家“合 于文理,归于治”。这对我们当前建立和健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德与法律规范体系, 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时代,既允许异域文化的传播,更应当倡导本土传统文化的弘扬。 国学的普及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和保护,需要大众的理解和支持,更需要专家学者们的解读 与阐释。我们都应该活学活用国学,使国学内容以清新的面貌、得体的方式,成为格言警句, 化作成语典故,成为大众文化的主体。所以说,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汲取古代思想家 为我们留下的具有普世意义的思想精华,把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对唤起文化自觉,恢复 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今天所谈的“国学”与周代的“国学”含义是不同的,它是在近代回应“西学”挑战 而提出来的,主要体现在经、史、子、集等内容上。 B.国学之所以被认为是国魂之学,是因为中国具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具有深厚的传统文 化底蕴。 C.汤恩佳博士指出:国学,不仅成为现代中国人提高道德品质的教程,更重要的是中国 各民族凝聚在一起的精神支柱,是中华儿女一统华夏的文化源头,这说明了国学在今天具有 重要的现实意义。 D.儒家提倡“和为贵”,道家提倡“知足”与“不争之德”,墨家提出“兼爱非攻”, 他们的这些主张都包含了和谐的思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分别从“在关于和谐问题上,在人文精神培育上,在国家治理上”三个方面加以 分析,阐明了国学的时代性。 B.国学思想经过时代的创新改造,一定会为当今时代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 智慧来源和依据。 B.钱穆先生认为,西方人好分,中国人好合,作者用以说明中国文化的伟大之处,在于 其最能调和,使冲突各方兼容并包,共存并处,相互调济。 C.国学在构建社会和谐、人文精神培育、国家治理等方面能为我们提供思想源泉和指导, 挖掘国学的当代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D.“仁”可以成为以人为本的精神资源;“义”可以规范做人的准则,“礼”可以用来维 系社会秩序,它们与“智”“信”对于人文精神的培育,都很重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仁、义、礼、智、信”的传统文化精髓,有利于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我们要与时俱
进,将“仁、义、礼、智、信”的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容 B.一些企业为了各自的利益,坑蒙拐骗、见利忘义等,这些正是道德沦丧的表现,违背 了儒家提出的人应遵循的道义 C.礼的作用是规范伦理道德,但它不足以克服恶势力,如果我们做到礼法结合,将有助 于建立和健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德与法律规范体系 D.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把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就能唤起文化自觉,恢复文化 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很快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B项因果不当。“国学是国魂之学”的原因是“传统文化集中体现在国学上”, 而不是“中国具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分析:B项以偏概全。原文是“和谐思想”“为当今时代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可资借鉴 的思想智慧的来源和依据。”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D项无中生有。原文没有提到“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作用有“很快实 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郑默,字思元。起家秘书郎,考核旧文,删省浮秽。中书令虞松谓曰:“而今而后,朱 紫别矣。”转尚书考功郎,专典伐蜀事,封关内侯,迁司徒左长史。武帝受禅,与太原郭奕 俱为中庶子。朝廷以太子官属宜称陪臣,默上言:“皇太子体皇极之尊,无私于天下。宫臣 皆受命天朝,不得同之藩国。”事遂施行。出为东郡太守,值岁荒人饥,默辄开仓振给,乃 舍都亭,自表待罪。朝廷嘉默忧国,诏书褒叹,比之汲黯。班告天下,若郡县有此比者,皆 听出给。入为散骑常侍。 初,帝以贵公子当品,乡里莫敢与为辈,求之州内,于是十二郡中正佥共举默。文帝与
进,将“仁、义、礼、智、信”的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容。 B.一些企业为了各自的利益,坑蒙拐骗、见利忘义等,这些正是道德沦丧的表现,违背 了儒家提出的人应遵循的道义。 C.礼的作用是规范伦理道德,但它不足以克服恶势力,如果我们做到礼法结合,将有助 于建立和健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德与法律规范体系。 D.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把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就能唤起文化自觉,恢复文化 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很快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答案】 1.B 2.B 3.D 【解析】 1. 试题分析:B 项因果不当。“国学是国魂之学”的原因是“传统文化集中体现在国学上”, 而不是“中国具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2. 试题分析:B 项以偏概全。原文是“和谐思想”“为当今时代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可资借鉴 的思想智慧的来源和依据。”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3. 试题分析:D 项无中生有。原文没有提到“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作用有“很快实 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郑默,字思元。起家秘书郎,考核旧文,删省浮秽。中书令虞松谓曰:“而今而后,朱 紫别矣。”转尚书考功郎,专典伐蜀事,封关内侯,迁司徒左长史。武帝受禅,与太原郭奕 俱为中庶子。朝廷以太子官属宜称陪臣,默上言:“皇太子体皇极之尊,无私于天下。宫臣 皆受命天朝,不得同之籓国。”事遂施行。出为东郡太守,值岁荒人饥,默辄开仓振给,乃 舍都亭,自表待罪。朝廷嘉默忧国,诏书褒叹,比之汲黯。班告天下,若郡县有此比者,皆 听出给。入为散骑常侍。 初,帝以贵公子当品,乡里莫敢与为辈,求之州内,于是十二郡中正佥共举默。文帝与
袤书曰:“小儿得厕贤子之流,愧有窍贤之累。”及武帝出祀南郊,诏使默骖乘,因谓默曰 “卿知何以得骖乘乎?昔州里举卿相辈,常愧有累清谈。”遂问政事,对曰:“劝穑务农 为国之基。选人得才,济世之道。居官久职,政事之宜。明慎黜陟,劝戒之由。崇尚儒素, 化导之本。如此而已矣。”帝善之。 后以父丧去官,寻起为廷尉。是时鬲令袁毅坐交通货赂,大兴刑狱。在朝多见引逮,唯 默兄弟以洁慎不染其流。迁太常。时仆射山涛欲举一亲戚为博士,谓默曰:“卿似尹翁归, 令吾不敢复言。”默为人敦重,柔而能整,皆此类也。 及齐王攸当之国,下礼官议崇锡典制。博士祭酒曹志等并立异议,默容过其事,坐免 寻拜大鸿胪。遭母丧旧制既葬还职默自陈恳至久而见许遂改法定令听大臣终丧自默始也服阕 为大司农转光禄勋。_太康元年卒,时年六十八,谥曰成 注释:陪臣,古代诸侯卿大夫对天子自称陪臣。 (选自《晋书·列传第十四》)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转尚书考功郎,专典伐蜀事典:主持,主管 B.诏书褒叹,比之汲黯 比:比较 C.常愧有累清谈 清谈:清雅的言论,引申为公正的评价 D.默为人敦重,柔而能整 敦重:敦厚庄重 5.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遭母丧旧制/既葬还职/默自陈恳至/久而见许/遂改法定令/听大臣/终丧自默始也/服 阕/为大司农/转光禄勋/ B.遭母丧/旧制/既葬还职/默自陈恳/至久而见许/遂改法定令/听大臣终丧/自默始也/服 阕为大司农/转光禄勋/ C.遭母丧/旧制/既葬还职/默自陈恳至/久而见许/遂改法定令/听大臣终丧/自默始也/服 阕/为大司农/转光禄勋/ D.遭母丧/旧制既葬还职/默自陈恳至/久而见许/遂改法定令听大臣/终丧/自默始也/服 阕为大司农/转光禄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默最初为秘书郎,考订旧文,删除多余浮秽之语,后被晋武帝封为关内候 B.郑默爱惜百姓,在出任东郡太守时正值岁荒人饥,他开仓赈济百姓,然后住在郡县治 所,上表请求处分 C.郑默认为勤耕务农是国家的根本,选用贤才是救世之道。任职期限长,有利于政事 慎重进退,以利劝诫。推崇儒家真义,是教化和引导的根本。 齐王司马攸将去封国时,让礼官议论崇锡的典章制度。博士祭酒曹志等违背司马攸的 意思,郑默没有深究,因牵连有罪而免官
袤书曰:“小儿得厕贤子之流,愧有窍贤之累。”及武帝出祀南郊,诏使默骖乘,因谓默曰: “卿知何以得骖乘乎?昔州里举卿相辈,常愧有累清谈。”遂问政事,对曰:“劝穑务农, 为国之基。选人得才,济世之道。居官久职,政事之宜。明慎黜陟,劝戒之由。崇尚儒素, 化导之本。如此而已矣。”帝善之。 后以父丧去官,寻起为廷尉。是时鬲令袁毅坐交通货赂,大兴刑狱。在朝多见引逮,唯 默兄弟以洁慎不染其流。迁太常。时仆射山涛欲举一亲戚为博士,谓默曰:“卿似尹翁归, 令吾不敢复言。”默为人敦重..,柔而能整,皆此类也。 及齐王攸当之国,下礼官议崇锡典制。博士祭酒曹志等并立异议,默容过其事,坐免。 寻拜大鸿胪。遭母丧旧制既葬还职默自陈恳至久而见许遂改法定令听大臣终丧自默始也服阕 为大司农转光禄勋。 太康元年卒,时年六十八,谥曰成。 注释:陪臣,古代诸侯卿大夫对天子自称陪臣。 (选自《晋书·列传第十四》)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转尚书考功郎,专典.伐蜀事 典:主持,主管 B.诏书褒叹,比.之汲黯 比:比较 C.常愧有累清谈.. 清谈:清雅的言论,引申为公正的评价 D.默为人敦重..,柔而能整 敦重:敦厚庄重 5.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遭母丧旧制/既葬还职/默自陈恳至/久而见许/遂改法定令/听大臣/终丧自默始也/服 阕/为大司农/转光禄勋/ B.遭母丧/旧制/既葬还职/默自陈恳/至久而见许/遂改法定令/听大臣终丧/自默始也/服 阕为大司农/转光禄勋/ C.遭母丧/旧制/既葬还职/默自陈恳至/久而见许/遂改法定令/听大臣终丧/自默始也/服 阕/为大司农/转光禄勋/ D.遭母丧/旧制既葬还职/默自陈恳至/久而见许/遂改法定令听大臣/终丧/自默始也/服 阕为大司农/转光禄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郑默最初为秘书郎,考订旧文,删除多余浮秽之语,后被晋武帝封为关内候 B.郑默爱惜百姓,在出任东郡太守时正值岁荒人饥,他开仓赈济百姓,然后住在郡县治 所,上表请求处分。 C.郑默认为 勤耕务农是国家的根本,选用贤才是救世之道。任职期限长,有利于政事。 慎重进退,以利劝诫。推崇儒家真义,是教化和引导的根本。 D.齐王司马攸将去封国时,让礼官议论崇锡的典章制度。博士祭酒曹志等违背司马攸的 意思,郑默没有深究,因牵连有罪而免官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皇太子体皇极之尊,无私于天下。宫臣皆受命天朝,不得同之藩国 (2)是时鬲令袁毅坐交通货赂,大兴刑狱。在朝多见引逮,唯默兄弟以洁慎不染其流。 【答案】 5.C 6.A 7.(1)皇太子体现帝王的高贵,对天下无私。王公大臣都从朝廷接受命令,不能与封 国等同。(共5分。关键词:体、受、同,各1分,“无私于天下”状语后置句翻译正确1分, 只要译到“尊”“不得”其中一点的,就给句意1分。) (2)当时朝廷因鬲令袁毅犯有勾结、串通贿赂的罪,大力发动刑狱。在朝官员多受牵 连,只有郑默兄弟因洁身自好(廉洁谨慎)而没有事(不受浊流污染)。(共5分。关键词: 坐、兴、见(表被动),各1分,译出“是时”“以洁慎不染其流”句意各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比:比作。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 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具体做法,可以找名 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 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如 对偶、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是以”、“以故”等),找对称句式。了解了这些信息, 本题的断句就不难了。注意本题中“旧制”“服阕”是固定搭配,“大司农”“光禄勋”是官职 名称,据此可以准确判断。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由“武帝受禅”可以看出,郑默不是晋武帝在位的时候被封为关内侯的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査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 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 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 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得分点(1)“体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皇太子体皇极之尊,无私于天下。宫臣皆受命天朝,不得同之籓国 (2)是时鬲令袁毅坐交通货赂,大兴刑狱。在朝多见引逮,唯默兄弟以洁慎不染其流。 【答案】 4.B 5.C 6.A 7.(1) 皇太子体现帝王的高贵,对天下无私。王公大臣都从朝廷接受命令,不能与封 国等同。(共 5 分。关键词:体、受、同,各 1 分,“无私于天下”状语后置句翻译正确 1 分, 只要译到“尊”“不得”其中一点的,就给句意 1 分。) (2) 当时朝廷因鬲令袁毅犯有勾结、串通贿赂的罪,大力发动刑狱。在朝官员多受牵 连,只有郑默兄弟因洁身自好(廉洁谨慎)而没有事(不受浊流污染)。(共 5 分。关键词: 坐、兴、见(表被动),各 1 分,译出“是时”“以洁慎不染其流”句意各 1 分。) 【解析】 4. 试题分析:比:比作。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5.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 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具体做法,可以找名 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 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如 对偶、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是以”、“以故”等),找对称句式。了解了这些信息, 本题的断句就不难了。注意本题中“旧制”“服阕”是固定搭配,“大司农”“光禄勋”是官职 名称,据此可以准确判断。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6. 试题分析:由“武帝受禅”可以看出,郑默不是晋武帝在位的时候被封为关内侯的。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 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 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 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得分点(1) “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