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2011届高三年级一模语文试题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锃亮(ceng) 篡改(cuan) 逸兴遄飞(tuan) 运多舛( chuan) B.沉疴(ke 忖度(cun) 潸然泪下(shan) 财善贾(jia) C.撺掇(cuan) 恪守(ke) 唏嘘不已(xu) 恰 合卯榫(sin) D.赝品(yan) 趔趄(qie) 踽踽独行(y) 火积薪(cuo)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盘点 挖墙角 交口称誉 以老卖老 亟待 勘误表 剑拔弩张 河清海晏 C.互惠 缉私队 隐约其词 折冲樽俎 D.厘清 反修率 义愤填膺 不差累黍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80后″留学生运用网络的力量,猛烈驳斥西方媒体的不实报到,激起滔 天波澜。 B.近年来,我国煤炭企业重大事故不断,给国家和个人造成了巨大损失, 有关责任人必须对此进行反思,深刻认识问题的严重性 C.儒学是儒家的学说,由孔子所创立。薪尽火传,经过漫长的岁月,儒学 得以延续和发展。 D.原本只是在网络上人气颇高的小沈阳,一跃而成为时下娱乐圈中炙手可 热的明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巴勒斯坦武裝组织1月25日表示,如果加沙边境所有口岸都能开放,哈 马斯将准备与以色列达成为期一年的停火协议
广东省茂名市 2011 届高三年级一模语文试题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锃亮(cèng) 篡改(cuàn) 逸兴遄飞(tuán) 命 运多舛(chuǎn) B.沉疴(kē) 忖度(cǔn) 潸然泪下(shān) 多 财善贾(jiǎ) C.撺掇(cuān) 恪守(kè) 唏嘘不已(xū) 恰 合卯榫(sǔn) D.赝品(yàn) 趔趄(qiè) 踽踽独行(yǔ) 厝 火积薪(cuò)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盘点 挖墙角 交口称誉 以老卖老 B.亟待 勘误表 剑拔弩张 河清海晏 C.互惠 缉私队 隐约其词 折冲樽俎 D.厘清 反修率 义愤填膺 不差累黍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80 后"留学生运用网络的力量,猛烈驳斥西方媒体的不实报到,激起滔 天波澜。 B.近年来,我国煤炭企业重大事故不断,给国家和个人造成了巨大损失, 有关责任人必须对此进行反思,深刻认识问题的严重性。 C.儒学是儒家的学说,由孔子所创立。薪尽火传,经过漫长的岁月,儒学 得以延续和发展。 D.原本只是在网络上人气颇高的小沈阳,一跃而成为时下娱乐圈中炙手可 热的明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巴勒斯坦武装组织 1 月 25 日表示,如果加沙边境所有口岸都能开放,哈 马斯将准备与以色列达成为期一年的停火协议
B.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介绍,2008年,全国事业单位 84%的新进人员通过公开招聘方式聘用成为单位最具活力的生力军。 C.据悉,奥斯威辛集中营遗址游行活动始于1988年,由以色列教育部和″ 生者游行"组织联合发起该活动,自1996年起每年举办一次。 D.备受关注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4月6 日正式发布,按照意见要求,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基本药 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然而,国内外对"循环经济"范畴的众多定义及其内容的理 解 ①这种情况是不符合市场经济下的循环经济本质的 ②如果不能被满足 ③″经济″内容或被忽略或被置于极其次要的地位 ④却大都放在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上面 ⑤就是看它是否能满足收益大于成本"的原则 ⑥就会被淘汰 ⑦因为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的选择 A.④①⑦⑤③②⑥ B.⑤②⑥①⑦④③ C.④③ ①⑦⑤②⑥ D.⑤①⑦②⑥④③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国文学经典之"道”观 文学经典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其经典作品的确立是一个动态衍变的历 程,然而透视经典生成和变化的历史痕迹,不难发现总有一些潜在的内核在这种 变化中化为一种准则与范式,这就是文学经典之”道”,犹如自然之道,万物之母 正因为有了文学经典之"道″的潜移默化、导向与规范,所以至今很多经典能够穿 越时空依旧存在。中国文学经典之"道”实际就是内化于中国人心中的儒、道性根 源
B.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介绍,2008 年,全国事业单位 84%的新进人员通过公开招聘方式聘用成为单位最具活力的生力军。 C.据悉,奥斯威辛集中营遗址游行活动始于 1988 年,由以色列教育部和" 生者游行"组织联合发起该活动,自 1996 年起每年举办一次。 D.备受关注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4 月 6 日正式发布,按照意见要求,到 2011 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基本药 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然而,国内外对"循环经济"范畴的众多定义及其内容的理 解, , 。 , , 。 ①这种情况是不符合市场经济下的循环经济本质的 ②如果不能被满足 ③"经济"内容或被忽略或被置于极其次要的地位 ④却大都放在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上面 ⑤就是看它是否能满足"收益大于成本"的原则 ⑥就会被淘汰 ⑦因为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的选择 A.④①⑦⑤③②⑥ B.⑤②⑥①⑦④③ C.④③ ①⑦⑤②⑥ D.⑤①⑦②⑥④③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中国文学经典之"道"观 文学经典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其经典作品的确立是一个动态衍变的历 程,然而透视经典生成和变化的历史痕迹,不难发现总有一些潜在的内核在这种 变化中化为一种准则与范式,这就是文学经典之"道",犹如自然之道,万物之母。 正因为有了文学经典之"道"的潜移默化、导向与规范,所以至今很多经典能够穿 越时空依旧存在。中国文学经典之"道"实际就是内化于中国人心中的儒、道性根 源
传统的儒家之仁义、智慧、孝慈、忠臣的哲学思想,使中国文人有了入仕 建功立业的理想与抱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样的理念使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了很多爱国题材的作品,并一直被誉为经典至 今,屈原的《离骚》、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等。又如讲 述英雄造反起义的轰轰烈烈故事的《水浒》,其内核也都是塑造、歌颂忠君爱民 之事,"替天行道″的梁山宗旨、招安思报效朝廷的思想最终都是以儒家思想为旨 传统道家主张"无为而无不为"、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使中国文人远离庙堂 而退隐山林,回归自然,这为中国文人在精神上提供了可以喘息、聊以安身的家 园。入仕之不得,壮志之未酬,尚能在自然界中找到生息之处,获得精神的寄托 与愉悦。所以导致中国文人注重对自然山水风光的描写,出现了许多经典的作品, 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王安石的《石钟山记》等等, 然而这些对自然的优美描写之中却也隐含了归隐之郁郁不得志的无奈与苦闷 无论是儒家源于好学、行仁和人群的和谐:道家重个体自由理想、精神超越, 重于逍遥自在、无拘无碍,心灵与大自然的和谐,都对历来的文人在建构审美人 格境界上产生了深厚的影一向。这种对审美人格理想与境界的追求,逐渐成为文 学经典审美理想与境界的追求,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文学经典这种审美意识成 为沉淀在个人心灵之中的无意识,甚至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传统的无意识。这些 审美意识的积淀,对中国文学作品的立意、构思、用语、用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尤其是对文学经典作品的创作、接受与评判意义非凡,这种审美意识成为 个不可逾越的尺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重"品"情结。即追求高尚的道 德情操与完美的人格,表现积极乐观的精神与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其次是重″ 情″的追求。对情感的审美与追求,包涵了对人伦之情与对自然之情的理解与追 求。这种尺度就是历史文化的水平线,它自动履行起评定经典裁判的职责。这种 尺度动态的平衡于历史的发展过程之中。在中国文学史上,只有那些在这种尺度 之下建构起来的、所描绘的世界、所表现的情感,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得到 读者的认同并产生心理与情感共鸣的作品,最终才可能成为文学经典作品。 6.下列对”中国文学经典之’道”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学经典之"道",即文学经典的儒、道性根源 B.很多文学经典能够穿越时空依旧存在,是因为有了文学经典之”道"的导 向与规范 C.文学经典之"道"就是自然之道,万物之母。 D.文学经典之"道”,就是经典生成和变化过程中由潜在的内核变化成的 种准则与范式 7.根据愿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传统的儒家之仁义、智慧、孝慈、忠臣的哲学思想,使中国文人有了入仕、 建功立业的理想与抱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样的理念使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了很多爱国题材的作品,并一直被誉为经典至 今,屈原的《离骚》、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等。又如讲 述英雄造反起义的轰轰烈烈故事的《水浒》,其内核也都是塑造、歌颂忠君爱民 之事,"替天行道"的梁山宗旨、招安思报效朝廷的思想最终都是以儒家思想为旨 归。 传统道家主张"无为而无不为"、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使中国文人远离庙堂 而退隐山林,回归自然,这为中国文人在精神上提供了可以喘息、聊以安身的家 园。入仕之不得,壮志之未酬,尚能在自然界中找到生息之处,获得精神的寄托 与愉悦。所以导致中国文人注重对自然山水风光的描写,出现了许多经典的作品, 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王安石的《石钟山记》等等, 然而这些对自然的优美描写之中却也隐含了归隐之郁郁不得志的无奈与苦闷。 无论是儒家源于好学、行仁和人群的和谐;道家重个体自由理想、精神超越, 重于逍遥自在、无拘无碍,心灵与大自然的和谐,都对历来的文人在建构审美人 格境界上产生了深厚的影一向。这种对审美人格理想与境界的追求,逐渐成为文 学经典审美理想与境界的追求,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文学经典这种审美意识成 为沉淀在个人心灵之中的无意识,甚至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传统的无意识。这些 审美意识的积淀,对中国文学作品的立意、构思、用语、用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尤其是对文学经典作品的创作、接受与评判意义非凡,这种审美意识成为一 个不可逾越的尺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重"品"情结。即追求高尚的道 德情操与完美的人格,表现积极乐观的精神与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其次是重" 情"的追求。对情感的审美与追求,包涵了对人伦之情与对自然之情的理解与追 求。这种尺度就是历史文化的水平线,它自动履行起评定经典裁判的职责。这种 尺度动态的平衡于历史的发展过程之中。在中国文学史上,只有那些在这种尺度 之下建构起来的、所描绘的世界、所表现的情感,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得到 读者的认同并产生心理与情感共鸣的作品,最终才可能成为文学经典作品。 6.下列对"中国文学经典之'道"'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学经典之"道",即文学经典的儒、道性根源。 B.很多文学经典能够穿越时空依旧存在,是因为有了文学经典之"道"的导 向与规范。 C.文学经典之"道"就是自然之道,万物之母。 D.文学经典之"道",就是经典生成和变化过程中由潜在的内核变化成的一 种准则与范式。 7.根据愿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使中国文人有了入仕、建功立业的理想与抱负, 也有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 B.《归园田居》、《小石潭记》、《石钟山记》等经典作品体现了传统道 家主张”无为而无不为”、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 C.中国历来的文人在建构审美人格境界上主要受儒家好学、行仁和人群和 谐思想的深厚影响。 D.中国传统道家思想,通过长期潜移默化沉淀为文学经典的审美意识,这 种审美意识成为一个不可逾越的尺度。 8.下列选项不符合文中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注重对自然山水风光描写的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成为文学经典体现了 文学经典是 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 B.文学经典的跌宕浮沉之中,潜在地左右着评判标准的历史变动是不同的 时代里文人们所处的地位与际遇。 在中国文学史上,最终成为文学经典作品的是那些在审美意识尺度之下 建构起来的、 所描绘的世界、所表现的情感,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得到读者的认同并 产生心理与情感共鸣的作品。 D.中国文学经典之"道”,具有历史的、文化的、民族审美的特质。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 康熙十七年,授翰林院侍讲,与修《明史》。二十三年,江宁巡抚缺,方廷 推,上曰:"今以道学名者,言行或相悖。朕闻汤斌有操守,可补江宁巡抚。 十月,上南巡,至苏州,谕斌曰:"向闻吴阊繁盛,今观其风土,尚虚华,安佚 乐,逐末者多,力田者寡。尔当使之去奢返朴,事事务本,庶几可挽颓风。” 初。余国柱为江宁巡抚,淮、扬二府被水,国柱疏言:"水退,田可耕,明 年当征赋。"斌遣覆勘,水未退,即田出水犹未可耕,奏寝前议。二十四年,疏 言:"苏、松土隘人稠,而当大省百馀州县之赋,民力日绌。恳将苏、松钱粮各 照科则量减一二成
A.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使中国文人有了入仕、建功立业的理想与抱负, 也有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 B.《归园田居》、《小石潭记》、《石钟山记》等经典作品体现了传统道 家主张"无为而无不为"、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 C.中国历来的文人在建构审美人格境界上主要受儒家好学、行仁和人群和 谐思想的深厚影响。 D.中国传统道家思想,通过长期潜移默化沉淀为文学经典的审美意识,这 种审美意识成为一个不可逾越的尺度。 8.下列选项不符合文中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注重对自然山水风光描写的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成为文学经典体现了 文学经典是 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 B.文学经典的跌宕浮沉之中,潜在地左右着评判标准的历史变动是不同的 时代里文人们所处的地位与际遇。 C.在中国文学史上,最终成为文学经典作品的是那些在审美意识尺度之下 建构起来的、 所描绘的世界、所表现的情感,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得到读者的认同并 产生心理与情感共鸣的作品。 D.中国文学经典之"道",具有历史的、文化的、民族审美的特质。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 一 12 题。 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 康熙十七年,授翰林院侍讲,与修《明史》。二十三年,江宁巡抚缺,方廷 推,上曰:"今以道学名者,言行或相悖。朕闻汤斌有操守,可补江宁巡抚。" 十月,上南巡,至苏州,谕斌曰:"向闻吴阊繁盛,今观其风土,尚虚华,安佚 乐,逐末者多,力田者寡。尔当使之去奢返朴,事事务本,庶几可挽颓风。" 初。余国柱为江宁巡抚,淮、扬二府被水,国柱疏言:"水退,田可耕,明 年当征赋。"斌遣覆勘,水未退,即田出水犹未可耕,奏寝前议。二十四年,疏 言:"苏、松土隘人稠,而当大省百馀州县之赋,民力日绌。恳将苏、松钱粮各 照科则量减一二成
淮、扬、徐三府复水,斌条列蠲赈事宜,请发帑五万,籴米湖广,未俟诏下 斌赴诸州县察赈。疏闻,上命侍郎素赫助之。常州知府以失察属吏蒋调,斌察其 廉,奏留之 斌令诸州县立社学,讲《孝经》小学,禁妇女游观,胥吏、倡优毋得衣裘帛 毁淫词小说。苏州城西上方山有五通神祠,几数百年,远近奔走如鹜。少妇病 巫辄言五通将娶为妇,往往恢死。斌收其偶像,木者焚之,土者沉之,并饬诸州 县有类此者悉毁之,撤其材修学宫。 二十五年。上为太子择辅导臣,廷臣有举斌者。将行,吴民泣留不得,罢市 日,遮道焚香送之。二十六年五月,不雨,灵台郎董汉臣上书指斥时事,语侵 执政,下廷议,明珠惶惧,将引罪。大学士王熙日:"市儿妄语,立斩之,事毕 矣。"斌后至,国柱以告。斌曰:"汉臣应诏言事无死法。大臣不言而小臣言之, 吾辈当自省。"上卒免汉臣罪。明珠、国柱愈恚,摘其语上闻,并摭斌在苏时文 告语,曰:"爱民有心,救民无术”,以为谤讪,传旨诘问。斌惟自陈资性愚昧, 愆过丛集,乞赐严加处分。斌适扶病入朝,道路相传,闻者皆泣下。江南人客都 下者,将击登闻鼓[注]讼冤,继知无其事,乃散。未几,疾作,卒,年六十 【注】登闻鼓:悬挂在朝堂外的一面大鼓,允许百姓击鼓鸣冤,直接向中央 申诉。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逐末者多,力田者寡 力:耕作 B.明珠、国柱愈恚 恚:怨恨 C.遮道焚香送之 遮:阻拦 D.愆过丛集 愆:指责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今以道学名者,言行或相悖②申之以孝悌之义 B.①尔当使之去奢返朴 ②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①木者焚之,土者沉之 ②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 奴使留在汉者 D.①继知无其事,乃散。 ②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11.下列句子被编为四组,能够反映出汤斌关心民生、破除迷信的一组是 ①康煕十七年,授翰林院侍讲,与修《明史》
淮、扬、徐三府复水,斌条列蠲赈事宜,请发帑五万,籴米湖广,未俟诏下, 斌赴诸州县察赈。疏闻,上命侍郎素赫助之。常州知府以失察属吏蒋调,斌察其 廉,奏留之。 斌令诸州县立社学,讲《孝经》小学,禁妇女游观,胥吏、倡优毋得衣裘帛, 毁淫词小说。苏州城西上方山有五通神祠,几数百年,远近奔走如鹜。少妇病, 巫辄言五通将娶为妇,往往愱死。斌收其偶像,木者焚之,土者沉之,并饬诸州 县有类此者悉毁之,撤其材修学宫。 二十五年。上为太子择辅导臣,廷臣有举斌者。将行,吴民泣留不得,罢市 三日,遮道焚香送之。二十六年五月,不雨,灵台郎董汉臣上书指斥时事,语侵 执政,下廷议,明珠惶惧,将引罪。大学士王熙日:"市儿妄语,立斩之,事毕 矣。"斌后至,国柱以告。斌曰:"汉臣应诏言事无死法。大臣不言而小臣言之, 吾辈当自省。"上卒免汉臣罪。明珠、国柱愈恚,摘其语上闻,并摭斌在苏时文 告语,曰:"爱民有心,救民无术",以为谤讪,传旨诘问。斌惟自陈资性愚昧, 愆过丛集,乞赐严加处分。斌适扶病入朝,道路相传,闻者皆泣下。江南人客都 下者,将击登闻鼓[注]讼冤,继知无其事,乃散。未几,疾作,卒,年六十一。 【注】登闻鼓:悬挂在朝堂外的一面大鼓,允许百姓击鼓鸣冤,直接向中央 申诉。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逐末者多,力田者寡 力:耕作 B.明珠、国柱愈恚 恚:怨恨 C.遮道焚香送之 遮:阻拦 D.愆过丛集 愆:指责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今以道学名者,言行或相悖 ②申之以孝悌之义 B.①尔当使之去奢返朴 ②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C.①木者焚之,土者沉之 ②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 奴使留在汉者 D.①继知无其事,乃散。 ②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11.下列句子被编为四组,能够反映出汤斌关心民生、破除迷信的一组是 ①康熙十七年,授翰林院侍讲,与修《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