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元。 第一节大力发展能矿产业装备制造业 围绕全省能矿产业发展,支持和加强能矿产业与制造业有机衔 接,以装备主机为龙头、以专业化协作配套为基础,大力发展能矿产 业装备,增强省内成套设备生产和配套能力。重点建设贵阳、遵义能 矿产业装备基地:支持六盘水、毕节、黔西南等地开发电力、化工及 矿山机械装备。 第二节积极发展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业 依托省内航空工业基础,加大对民用航空产品和实用性航空产品 的研发力度,以通用飞机研制和生产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航空装备产 业。依托省内航天工业基础,大力发展以航天高新技术产品为重点的 航天装备产业。 第三节大力发展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 积极引进省外汽车生产优强企业,推动省内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 产企业资源整合和企业重组,以贵阳客车、专用车、新能源汽车生产 基地,遵义轻卡、微型面包、特种车等汽车生产基地,毕节载货汽车
亿元。 第一节 大力发展能矿产业装备制造业 围绕全省能矿产业发展,支持和加强能矿产业与制造业有机衔 接,以装备主机为龙头、以专业化协作配套为基础,大力发展能矿产 业装备,增强省内成套设备生产和配套能力。重点建设贵阳、遵义能 矿产业装备基地;支持六盘水、毕节、黔西南等地开发电力、化工及 矿山机械装备。 第二节 积极发展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业 依托省内航空工业基础,加大对民用航空产品和实用性航空产品 的研发力度,以通用飞机研制和生产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航空装备产 业。依托省内航天工业基础,大力发展以航天高新技术产品为重点的 航天装备产业。 第三节 大力发展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 积极引进省外汽车生产优强企业,推动省内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 产企业资源整合和企业重组,以贵阳客车、专用车、新能源汽车生产 基地,遵义轻卡、微型面包、特种车等汽车生产基地,毕节载货汽车
农用车生产基地和安顺客车、微型车、特种车生产基地为龙头,以一 大批汽车零部件配套生产企业为基础,大力发展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装 备。 第四节积极发展机电及其他机械装备制造业 支持贵阳、遵义、黔南、黔东南等地区相关机电企业技术研发和 企业升级,提升省内机电工业水平,积极发展以精密数控装备及功能 部件、风力发电装备、电子元器件及电子信息产品、铁路车辆及备件 为重点的装备产业。支持思南、赤水、贞丰等地依托内河航运条件和 现有工业基础,发展以内河船舶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产业。 第七章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特色轻工产业基地 积极发展以优质烟酒和民族制药、特色食品、旅游商品为主的特 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支持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发展壮大, 积极构建具有我省特色和比较优势的轻工产业体系,增强农业的带动 和对重工业的支撑作用,加快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烟草基地、名 优白酒基地、中药现代化基地和南方重要的绿色食品加工基地
农用车生产基地和安顺客车、微型车、特种车生产基地为龙头,以一 大批汽车零部件配套生产企业为基础,大力发展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装 备。 第四节 积极发展机电及其他机械装备制造业 支持贵阳、遵义、黔南、黔东南等地区相关机电企业技术研发和 企业升级,提升省内机电工业水平,积极发展以精密数控装备及功能 部件、风力发电装备、电子元器件及电子信息产品、铁路车辆及备件 为重点的装备产业。支持思南、赤水、贞丰等地依托内河航运条件和 现有工业基础,发展以内河船舶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产业。 第七章 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特色轻工产业基地 积极发展以优质烟酒和民族制药、特色食品、旅游商品为主的特 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支持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发展壮大, 积极构建具有我省特色和比较优势的轻工产业体系,增强农业的带动 和对重工业的支撑作用,加快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烟草基地、名 优白酒基地、中药现代化基地和南方重要的绿色食品加工基地
第一节提升壮大烟酒产业 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推进烟酒工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精 细制造和市场建设,扩大增量,盘活存量,做大总量。按照集团化、 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要求,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大力调整优化产品结 构,进一步提升“贵烟”品质和壮大品牌,推进烤烟生产相对集中布 局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升烟草行业整体竞争力。充分发挥“国 酒茅台”品牌带动作用,加大白酒工业投入,扩大名优白酒在白酒总 量中的比例,大力发展年份酒,扩大对高端市场的占有率,整合其他 优质白酒品牌,全力打造黔北地区、黔中地区、南部地区三个“贵州 白酒”品牌基地和仁怀白酒工业园,提升“贵州白酒”品牌的综合实 力和整体竞争力,支持发展啤酒、果酒、保健酒及非粮食原料酒。力 争到“十二五”期末,烟酒产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其中“两 烟”500亿元,白酒500亿元:卷烟总规模达到300万箱,“贵烟” 产销规模达到80-100万箱,力争达到120万箱,“贵烟”品牌在高 档卷烟(一、二类)行业排位进入前十名,烟叶850万担;白酒产量达 到50万千升,茅台酒产能达到4万千升。 第二节发展壮大民族医药和特色食品、旅游商品为主的特色产 业 立足我省生物资源、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结合特色农产品
第一节 提升壮大烟酒产业 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推进烟酒工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精 细制造和市场建设,扩大增量,盘活存量,做大总量。按照集团化、 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要求,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大力调整优化产品结 构,进一步提升“贵烟”品质和壮大品牌,推进烤烟生产相对集中布 局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升烟草行业整体竞争力。充分发挥“国 酒茅台”品牌带动作用,加大白酒工业投入,扩大名优白酒在白酒总 量中的比例,大力发展年份酒,扩大对高端市场的占有率,整合其他 优质白酒品牌,全力打造黔北地区、黔中地区、南部地区三个“贵州 白酒”品牌基地和仁怀白酒工业园,提升“贵州白酒”品牌的综合实 力和整体竞争力,支持发展啤酒、果酒、保健酒及非粮食原料酒。力 争到“十二五”期末,烟酒产业总产值超过 1000 亿元,其中“两 烟”500 亿元,白酒 500 亿元;卷烟总规模达到 300 万箱,“贵烟” 产销规模达到 80-100 万箱,力争达到 120 万箱,“贵烟”品牌在高 档卷烟(一、二类)行业排位进入前十名,烟叶 850 万担;白酒产量达 到 50 万千升,茅台酒产能达到 4 万千升。 第二节 发展壮大民族医药和特色食品、旅游商品为主的特色产 业 立足我省生物资源、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结合特色农产品
基地和旅游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林加工和具有比较 优势的民族医药、特色食品和旅游商品。以推进中药现代化为主线, 重点发展民族药,积极发展生物制药和化学制药,发展壮大骨干企业, 做强“益佰”、“神奇”、“百灵”、“同济堂”、“信邦”等著名 品牌,加快医药工业园区建设,加快流通体系建设,实现医药企业规 模化、集群化发展。发挥特色资源优势,依托“老干妈”等骨干企业 和品牌产品,加快特色食品工业发展,重点发展辣椒制品、肉制品、 马铃薯制品、核桃乳、植物油、调味品和精制茶等特色食品工业,大 力建设特色食品加工基地,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在有利于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发挥竹、木资源优势,加快速生丰产 原料林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纸浆造纸工业。大力开发具有地方资源优 势和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加快建设旅游小商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 银器、蜡染蜡画、刺绣、民族服装服饰、民族乐器等系列产品。力争 到“十二五”期末,特色产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 第八章加快培育国家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立足我省资源优势和技术基础,把握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 按照“明确重点、集中突破、开放合作、政府推进、市场主导”的要 求,加强科技创新,强化政策支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
基地和旅游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林加工和具有比较 优势的民族医药、特色食品和旅游商品。以推进中药现代化为主线, 重点发展民族药,积极发展生物制药和化学制药,发展壮大骨干企业, 做强“益佰”、“神奇”、“百灵”、“同济堂”、“信邦”等著名 品牌,加快医药工业园区建设,加快流通体系建设,实现医药企业规 模化、集群化发展。发挥特色资源优势,依托“老干妈”等骨干企业 和品牌产品,加快特色食品工业发展,重点发展辣椒制品、肉制品、 马铃薯制品、核桃乳、植物油、调味品和精制茶等特色食品工业,大 力建设特色食品加工基地,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在有利于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发挥竹、木资源优势,加快速生丰产 原料林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纸浆造纸工业。大力开发具有地方资源优 势和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加快建设旅游小商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 银器、蜡染蜡画、刺绣、民族服装服饰、民族乐器等系列产品。力争 到“十二五”期末,特色产业总产值超过 1000 亿元。 第八章 加快培育国家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立足我省资源优势和技术基础,把握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 按照“明确重点、集中突破、开放合作、政府推进、市场主导”的要 求,加强科技创新,强化政策支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
第一节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新材料、电子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 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重点开发一批比 较优势较大的产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建设安顺民用航空产 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贵阳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贵阳、遵义新材料 产业基地。力争到“十二五”期末,总产值达到500亿元。 第二节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 加大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推进高技术产业在优势区域 的集聚发展,建设一批高技术产业基地。提升各类高技术产业园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创新能力和孵化能力。 第九章提高工业发展的集群化水平 综合考虑各区域资源分布、产业基础和主体功能区类型,加强工 业化与城市化的紧密结合和互动发展,优化工业发展布局,大力发展 园区经济,推动优势工业集聚发展
第一节 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新材料、电子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 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重点开发一批比 较优势较大的产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建设安顺民用航空产 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贵阳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贵阳、遵义新材料 产业基地。力争到“十二五”期末,总产值达到 500 亿元。 第二节 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 加大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推进高技术产业在优势区域 的集聚发展,建设一批高技术产业基地。提升各类高技术产业园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创新能力和孵化能力。 第九章 提高工业发展的集群化水平 综合考虑各区域资源分布、产业基础和主体功能区类型,加强工 业化与城市化的紧密结合和互动发展,优化工业发展布局,大力发展 园区经济,推动优势工业集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