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 规划纲要 目录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条件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三章实施国家发展战略全力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 第四章统筹城乡发展不断壮大区县经济实力 第五章大力发展高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升级 第六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第七章提高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着力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第八章加强社会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 第九章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 第十章深化改革开放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制度 保障和动力源泉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天津深入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 实现城市定位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 规划,对于全面落实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
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 规划纲要 目 录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条件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三章 实施国家发展战略 全力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 第四章 统筹城乡发展 不断壮大区县经济实力 第五章 大力发展高端产业 促进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升级 第六章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着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第七章 提高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着力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第八章 加强社会建设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 第九章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 第十章 深化改革开放 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制度 保障和动力源泉 “十二五”时期(2011-2015 年)是天津深入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 实现城市定位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 规划,对于全面落实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
作思路,着力构筑“三个高地”,全力打好“五个攻坚战”, 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 义。《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 下简称《纲要》)根据《中共天津市委关于制定天津市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津党发〔2010) 12号)编制。《纲要》集中体现了全市人民的意志和愿望,是 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奋 斗的行动纲领,是全市各级人民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条件 一、”十一五”时期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天津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 年来,特别是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 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 出的一系列重要要求,牢牢把握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 的历史机遇,加快实施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 工作思路,着力构筑“三个高地”,全力打好“五个攻坚战”, 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推动各项工作站在高起 点、抢占制高点、达到高水平,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
作思路,着力构筑“三个高地”,全力打好“五个攻坚战”, 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 义。《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 下简称《纲要》)根据《中共天津市委关于制定天津市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津党发﹝2010﹞ 12 号)编制。《纲要》集中体现了全市人民的意志和愿望,是 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奋 斗的行动纲领,是全市各级人民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条件 一、“十一五”时期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天津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 年来,特别是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 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 出的一系列重要要求,牢牢把握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 的历史机遇,加快实施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 工作思路,着力构筑“三个高地”,全力打好“五个攻坚战”, 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推动各项工作站在高起 点、抢占制高点、达到高水平,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
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各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经济持续又好又快发展。2010 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9108.8亿元,年均增长16%;人均生 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达到1068.8 亿元年均增长26.4%,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1.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9万亿元,年均增长 32.7%。 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大力实施大项目好项目建设,高端 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 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占工业总产 值的比重超过90%,新增高效设施农业35万亩。自主创新 能力明显提升,建成了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等一批重大 创新平台,开发了“天河一号”、“曙光星云”超级计算机等 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创新技术和产品,综合科技进 步水平保持全国第三位。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万元生产总值 能耗五年累计下降21%,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 下降10.7%和9.6%,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滨海新区开发开放 纳入国家发展总体战略。九个功能区建设全面加快,经济持
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各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经济持续又好又快发展。2010 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 9108.8 亿元,年均增长 16%;人均生 产总值突破 1 万美元。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达到 1068.8 亿元,年均增长 26.4%,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11.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 1.9 万亿元,年均增长 32.7%。 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大力实施大项目好项目建设,高端 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 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45%以上,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占工业总产 值的比重超过 90%,新增高效设施农业 35 万亩。自主创新 能力明显提升,建成了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等一批重大 创新平台,开发了“天河一号”、“曙光星云”超级计算机等 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创新技术和产品,综合科技进 步水平保持全国第三位。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万元生产总值 能耗五年累计下降 21%,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 下降 10.7%和 9.6%,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滨海新区开发开放 纳入国家发展总体战略。九个功能区建设全面加快,经济持
续快速增长,2010年滨海新区生产总值达到5030.1亿元。 综合配套改革实现重大突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组成了部门精简的统一行政区。金融改革创新成效明显,土 地管理、科技创新、涉外体制等改革扎实推进,东疆保税港 区首期实现封关运作。滨海新区已进入由点到面、由局部到 整体的全面开发开放新阶段,创新示范和服务辐射功能明显 提升。 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滨海新区龙头带动作用不断增 强。中心城区服务功能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型工业 蓬勃发展。区县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以示范小城镇建设为 龙头,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农村居住社区联动发 展。先后批准38个示范小城镇建设试点,20万农民迁入小 城镇居住,城乡一体化新格局逐步形成。 城乡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确定了城市总体发展战略。重 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城市载体功能显著提升。实施城 市管理体制改革,连续三年开展大规模市容环境综合整治, 城市环境更加优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3%,全市城 镇污水处理率和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5% 和91%,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天数稳定在300天 以上
续快速增长,2010 年滨海新区生产总值达到 5030.1 亿元。 综合配套改革实现重大突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组成了部门精简的统一行政区。金融改革创新成效明显,土 地管理、科技创新、涉外体制等改革扎实推进,东疆保税港 区首期实现封关运作。滨海新区已进入由点到面、由局部到 整体的全面开发开放新阶段,创新示范和服务辐射功能明显 提升。 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滨海新区龙头带动作用不断增 强。中心城区服务功能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型工业 蓬勃发展。区县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以示范小城镇建设为 龙头,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农村居住社区联动发 展。先后批准 38 个示范小城镇建设试点,20 万农民迁入小 城镇居住,城乡一体化新格局逐步形成。 城乡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确定了城市总体发展战略。重 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城市载体功能显著提升。实施城 市管理体制改革,连续三年开展大规模市容环境综合整治, 城市环境更加优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30.3%,全市城 镇污水处理率和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 85% 和 91%,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天数稳定在 300 天 以上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和谐校 园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和海河教 育园区加快建设。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迈出新步 伐,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建成并使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 面推进,卫生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 竞技体育实现新跨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绩,人 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80.65岁。妇女儿童工作、老龄和残疾 人事业等取得新进步。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切实加强。 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社会管理创新加快。平安天津建设 深入推进,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 民计民生持续改善。坚持实施重大民心工程,人民生活 水平和质量持续提高。率先建立了统筹城乡的基本养老保险 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到2429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801元,年均分别增 长14%和10.4%。五年累计新增就业186万人。向41万户 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住房保障。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全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展顺利, 行政审批服务实现大提速,中心城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 体制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投融资体制、金融等重点领域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和谐校 园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和海河教 育园区加快建设。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迈出新步 伐,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建成并使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 面推进,卫生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 竞技体育实现新跨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绩,人 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 80.65 岁。妇女儿童工作、老龄和残疾 人事业等取得新进步。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切实加强。 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社会管理创新加快。平安天津建设 深入推进,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 民计民生持续改善。坚持实施重大民心工程,人民生活 水平和质量持续提高。率先建立了统筹城乡的基本养老保险 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10 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到 24293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1801 元,年均分别增 长 14%和 10.4%。五年累计新增就业 186 万人。向 41 万户 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住房保障。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全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展顺利, 行政审批服务实现大提速,中心城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 体制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投融资体制、金融等重点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