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束时产生焦叶。 滚筒杀青机可一机二用(杀青、炒干)。 C、槽式连续杀青机 槽式连续杀青机是在我国锅式杀青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杀青 机具。目前还未定型。它的基本构成是:主机(槽锅、锅腔盘、炒手、 主轴、传动)、炉灶和输送等 3 部分组成。 槽锅呈半圆形筒状,半径 300mm,长度为 4m,由四段瓦形铸铁件 连接而成。槽锅中间主轴上安装斜度为 15 度的炒手 15 副,使杀青叶 从槽锅的进口处逐步翻炒到出口处,达到连续杀青的目的。锅腔前端 2/3 部分装 有拱形盖罩 3 扇,以控制温度,达到闷杀的目的。 槽式连续杀青机的用法基本相同: 炉灶烧旺后,启动机子,杀青前必须将槽的前端 1 米处底部烧至 微红。先以 15 千克左右鲜叶倒入槽前端,接着由输送带连续不断地 将痫叶投入。在杀青过程中,应根据鲜叶老嫩、晴雨叶和温度的高低, 随时调整投叶量。 槽式连续杀青机的始末温度为 450-200℃,转速 14r/min,杀青时 间 3-4.5min,台时产量 350 千克。 几种杀青机械的比较(P164 表 6-4) 锅式杀青机是一种模仿手工杀青操作原理而创制的杀青机类型。 工作原理比较接近手工杀青工艺,就是把鲜叶投入杀青锅内,通过炒 叶器炒手对茶叶的抛炒,使茶叶均匀受热而完成杀青工序
11 束时产生焦叶。 滚筒杀青机可一机二用(杀青、炒干)。 C、槽式连续杀青机 槽式连续杀青机是在我国锅式杀青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杀青 机具。目前还未定型。它的基本构成是:主机(槽锅、锅腔盘、炒手、 主轴、传动)、炉灶和输送等 3 部分组成。 槽锅呈半圆形筒状,半径 300mm,长度为 4m,由四段瓦形铸铁件 连接而成。槽锅中间主轴上安装斜度为 15 度的炒手 15 副,使杀青叶 从槽锅的进口处逐步翻炒到出口处,达到连续杀青的目的。锅腔前端 2/3 部分装 有拱形盖罩 3 扇,以控制温度,达到闷杀的目的。 槽式连续杀青机的用法基本相同: 炉灶烧旺后,启动机子,杀青前必须将槽的前端 1 米处底部烧至 微红。先以 15 千克左右鲜叶倒入槽前端,接着由输送带连续不断地 将痫叶投入。在杀青过程中,应根据鲜叶老嫩、晴雨叶和温度的高低, 随时调整投叶量。 槽式连续杀青机的始末温度为 450-200℃,转速 14r/min,杀青时 间 3-4.5min,台时产量 350 千克。 几种杀青机械的比较(P164 表 6-4) 锅式杀青机是一种模仿手工杀青操作原理而创制的杀青机类型。 工作原理比较接近手工杀青工艺,就是把鲜叶投入杀青锅内,通过炒 叶器炒手对茶叶的抛炒,使茶叶均匀受热而完成杀青工序
12 优点:炒手不但有抛炒作用,还有搡捻作用,可促使部分茶多 酚产生局部氧化,从而可减少茶汤的苦涩味,有利于取得浓醇的滋 味和黄绿明亮的汤色。 缺点:杀青作业不连续,台时产量低(90-100kg ),不适应大 生产需要。同时,由于操作不当和炒叶锅变形等原因,易造成杀青 叶残留锅内造成焦叶,产生烟焦味。 滚筒杀青机: 优点:连续作业,生产率高,台时产量高(200-350kg),热效 率高,节省燃料。符合杀青工艺要求,成品茶外形翠绿,汤清叶绿, 叶底明亮,一般不会产生烟焦味。 缺点:因滚筒杀青机缺少机械炒手对加工叶的挤搡作用,加之 失水也欠平衡,往往叶边失水多,叶脉失水少,因而成茶与我国传统 风格略有不同,主要是味较生涩。这比锅式杀青差。 槽式杀青机: 是一种既具有锅式杀青机以炒手翻炒、逶气良好,杀青品质接 近手工,又有滚筒杀青机作业连续、节省燃料的特点。 缺点是:锅片不能转动,高温受热区始终在一边,锅片尤其是前 部锅片易变形,甚到烧裂,变形处锅底下堕,接口处产生裂缝,造成 漏茶,漏烟和焦茶。 所以,生产上应用较少。 生产上主要使用滚筒杀青机。 1.2.3 杀青程度
12 优点:炒手不但有抛炒作用,还有搡捻作用,可促使部分茶多 酚产生局部氧化,从而可减少茶汤的苦涩味,有利于取得浓醇的滋 味和黄绿明亮的汤色。 缺点:杀青作业不连续,台时产量低(90-100kg ),不适应大 生产需要。同时,由于操作不当和炒叶锅变形等原因,易造成杀青 叶残留锅内造成焦叶,产生烟焦味。 滚筒杀青机: 优点:连续作业,生产率高,台时产量高(200-350kg),热效 率高,节省燃料。符合杀青工艺要求,成品茶外形翠绿,汤清叶绿, 叶底明亮,一般不会产生烟焦味。 缺点:因滚筒杀青机缺少机械炒手对加工叶的挤搡作用,加之 失水也欠平衡,往往叶边失水多,叶脉失水少,因而成茶与我国传统 风格略有不同,主要是味较生涩。这比锅式杀青差。 槽式杀青机: 是一种既具有锅式杀青机以炒手翻炒、逶气良好,杀青品质接 近手工,又有滚筒杀青机作业连续、节省燃料的特点。 缺点是:锅片不能转动,高温受热区始终在一边,锅片尤其是前 部锅片易变形,甚到烧裂,变形处锅底下堕,接口处产生裂缝,造成 漏茶,漏烟和焦茶。 所以,生产上应用较少。 生产上主要使用滚筒杀青机。 1.2.3 杀青程度
13 杀青叶质量的好坏,是决定眉茶品质的重要环节杀青叶适度的判 断方法:一是以杀青叶外观叶象来表示,二是以杀青叶减重率或杀青 叶含水量来表示。 杀青叶适度的主要标志是:叶色暗绿,叶面失去光泽,叶质柔软, 萎卷,折梗不断,手坚捏成团,松手不易散开,略带有粘性,青草气 消失,清香显露。 还可用减重率和含水量来鉴定杀青是否适度(p164、表 6-5), 还可用生化检验方法,鉴定杀青叶中酶的活性来检查,酶的活性完全 破坏,即杀青充足。 复习题:杀青机械有哪些?应如何掌握杀青方法及技术?举例 说明。 2、揉捻 搡捻是眉茶初制的第二道工序,是形成眉茶外形的主要工序。 2.1 揉捻的目的 (1)卷紧茶条,缩小体积,为炒干成条打好基础; (2)适当破坏叶组织,既要茶叶容易泡出,又要耐冲泡。 2.2 揉捻技术 揉捻最容易观察的是形成茶条。眉茶揉捻时,要求五要五不要: 一要叶条,不要叶片;二要圆条,不要扁条;三要直条,不要弯条; 四要紧条,不要松条;五要整条,不要碎条。同时,要求叶色翠绿, 不泛黄,香气清高,不低闷。眉茶揉捻一方面是芽叶组织和外表形态 的理化变化;另一方面,随揉捻,叶内各种物质也混合反应。虽然由
13 杀青叶质量的好坏,是决定眉茶品质的重要环节杀青叶适度的判 断方法:一是以杀青叶外观叶象来表示,二是以杀青叶减重率或杀青 叶含水量来表示。 杀青叶适度的主要标志是:叶色暗绿,叶面失去光泽,叶质柔软, 萎卷,折梗不断,手坚捏成团,松手不易散开,略带有粘性,青草气 消失,清香显露。 还可用减重率和含水量来鉴定杀青是否适度(p164、表 6-5), 还可用生化检验方法,鉴定杀青叶中酶的活性来检查,酶的活性完全 破坏,即杀青充足。 复习题:杀青机械有哪些?应如何掌握杀青方法及技术?举例 说明。 2、揉捻 搡捻是眉茶初制的第二道工序,是形成眉茶外形的主要工序。 2.1 揉捻的目的 (1)卷紧茶条,缩小体积,为炒干成条打好基础; (2)适当破坏叶组织,既要茶叶容易泡出,又要耐冲泡。 2.2 揉捻技术 揉捻最容易观察的是形成茶条。眉茶揉捻时,要求五要五不要: 一要叶条,不要叶片;二要圆条,不要扁条;三要直条,不要弯条; 四要紧条,不要松条;五要整条,不要碎条。同时,要求叶色翠绿, 不泛黄,香气清高,不低闷。眉茶揉捻一方面是芽叶组织和外表形态 的理化变化;另一方面,随揉捻,叶内各种物质也混合反应。虽然由
14 于经过杀青不致发生酶促氧化反应,但是一些在高温下发生的化学反 应,特别是在会水量较高时容易发生的变化,仍然会发生。例如醇与 酸的酯化,又如叶绿素的破坏等。这些变化,有的对茶叶品质有利, 有的则不利。这就要考虑影响揉捻技术的各种因素了。 投叶量、时间和压力,是揉捻工序的主要技术因子。而叶子的老 嫩和杀青叶的处理,即冷揉或热揉,是影响揉捻的主要因素。二者互 有关联,必须适当掌握。 2.2.1 投叶量 各种型号的揉捻机,都有一定的投叶适量范围。投叶量的多少, 直接关系到揉捻质量的工效。如揉捻叶过多,(1)开动揉捻机时, 往往由于叶子翻转冲击揉盘,或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叶子因过满而 甩出桶外,甚至发生事故;(2)叶子过多,叶子在揉桶内翻转困难, 揉捻不均匀,不仅条索揉不紧,还会造成松散条和扁碎多;(3)因 叶子与叶子、叶子与揉桶、叶子与揉盘之间摩擦增大,发热,不仅 影响外形,也会影响内质。如揉捻叶过少,叶间相互带动力减弱, 不易翻转,也起不到揉捻的作用。 因此,必须根据揉捻机的型号,确定投叶量,一般装到比揉 桶浅 3-4cm 处即可。 2.2.2 揉捻时间和加压 二者关系密切,应联系起来考虑。往往有这种情况,揉捻时间并 不长,但因加压过重,致使梗叶分离,未成条而先断碎。对揉捻叶既 要求达到一定的细胞破碎率,又保持条索完整;成条率要达到规定
14 于经过杀青不致发生酶促氧化反应,但是一些在高温下发生的化学反 应,特别是在会水量较高时容易发生的变化,仍然会发生。例如醇与 酸的酯化,又如叶绿素的破坏等。这些变化,有的对茶叶品质有利, 有的则不利。这就要考虑影响揉捻技术的各种因素了。 投叶量、时间和压力,是揉捻工序的主要技术因子。而叶子的老 嫩和杀青叶的处理,即冷揉或热揉,是影响揉捻的主要因素。二者互 有关联,必须适当掌握。 2.2.1 投叶量 各种型号的揉捻机,都有一定的投叶适量范围。投叶量的多少, 直接关系到揉捻质量的工效。如揉捻叶过多,(1)开动揉捻机时, 往往由于叶子翻转冲击揉盘,或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叶子因过满而 甩出桶外,甚至发生事故;(2)叶子过多,叶子在揉桶内翻转困难, 揉捻不均匀,不仅条索揉不紧,还会造成松散条和扁碎多;(3)因 叶子与叶子、叶子与揉桶、叶子与揉盘之间摩擦增大,发热,不仅 影响外形,也会影响内质。如揉捻叶过少,叶间相互带动力减弱, 不易翻转,也起不到揉捻的作用。 因此,必须根据揉捻机的型号,确定投叶量,一般装到比揉 桶浅 3-4cm 处即可。 2.2.2 揉捻时间和加压 二者关系密切,应联系起来考虑。往往有这种情况,揉捻时间并 不长,但因加压过重,致使梗叶分离,未成条而先断碎。对揉捻叶既 要求达到一定的细胞破碎率,又保持条索完整;成条率要达到规定
15 的要求;嫩叶芽尖要保持,不能断碎。 除了投叶量要适当外,揉捻时间要保证,加压要适当,特别是加 压过重,时间必然难以保证。因为在加压过重的情况下揉捻,芽叶容 易断碎。 对于高级嫩叶,在不加压或加轻压的情况下,时间必须保证,不 能揉时过短,这是保证“要揉透,不断碎;既成条,保毫尖”的重要 手段。相反,对于较老叶子,如果不予重压,是达不到揉捻叶要求的。 关于加压的具体方法,应按“先轻后重,逐步加压,轻重交替, 最后不加压”即“轻—重—轻”的原则。(1)在揉捻开始阶段,一般 不加压,通过轻轻的搓揉,使叶片能逐步沿着叶子主脉初步卷成条胚。 (2)当叶子在揉桶内能上下滚动,此时可开始加压。加压的轻重, 应视叶子的老嫩而定:一、二级叶子应以无压柔捻为主,中间适当加 轻压;三级以下的虽要加重压,但应逐步加重,开始无压,中间加压, 最后又松压。如果加压过早或过重或一压到底,都达不到良好的效果。 嫩叶:揉 20-25 分钟。轻 10 分钟,加压 5-10 分钟,解压后再揉 5 分 钟。 中等嫩叶:揉 30-40 分钟。轻 10 分钟,重压 15-35 分钟(中间 松压 2-3 次),松压 5 分钟后下机。 老嫩混杂叶:开始按嫩叶要求进行,然后用 1*1 厘米筛子进行 抖筛筛分,筛下叶子进行干燥,筛面叶子视情形复揉。 2.2.3 揉捻机转速 不宜过大。试验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揉捻叶的成条率随揉捻机
15 的要求;嫩叶芽尖要保持,不能断碎。 除了投叶量要适当外,揉捻时间要保证,加压要适当,特别是加 压过重,时间必然难以保证。因为在加压过重的情况下揉捻,芽叶容 易断碎。 对于高级嫩叶,在不加压或加轻压的情况下,时间必须保证,不 能揉时过短,这是保证“要揉透,不断碎;既成条,保毫尖”的重要 手段。相反,对于较老叶子,如果不予重压,是达不到揉捻叶要求的。 关于加压的具体方法,应按“先轻后重,逐步加压,轻重交替, 最后不加压”即“轻—重—轻”的原则。(1)在揉捻开始阶段,一般 不加压,通过轻轻的搓揉,使叶片能逐步沿着叶子主脉初步卷成条胚。 (2)当叶子在揉桶内能上下滚动,此时可开始加压。加压的轻重, 应视叶子的老嫩而定:一、二级叶子应以无压柔捻为主,中间适当加 轻压;三级以下的虽要加重压,但应逐步加重,开始无压,中间加压, 最后又松压。如果加压过早或过重或一压到底,都达不到良好的效果。 嫩叶:揉 20-25 分钟。轻 10 分钟,加压 5-10 分钟,解压后再揉 5 分 钟。 中等嫩叶:揉 30-40 分钟。轻 10 分钟,重压 15-35 分钟(中间 松压 2-3 次),松压 5 分钟后下机。 老嫩混杂叶:开始按嫩叶要求进行,然后用 1*1 厘米筛子进行 抖筛筛分,筛下叶子进行干燥,筛面叶子视情形复揉。 2.2.3 揉捻机转速 不宜过大。试验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揉捻叶的成条率随揉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