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六单元 黄茶加工 黄茶属轻发酵茶,基本工艺近似绿茶。黄茶与绿茶的区别是, 首先,在初制过程中,黄茶均有闷黄作用的闷黄或渥闷或堆闷工 序;第二,其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称为“三黄”(干茶色泽黄 亮,汤色和叶底也黄),香气清悦,滋味醇厚爽口。在绿茶加工 中,由于加工技术不当,有可能出现黄汤(甚至红汤)黄叶的品 质,但这种茶叶不能叫黄茶,只能算劣质绿茶处理。 黄茶种类 黄茶是六大茶类之一,早在唐代,蒙顶黄芽已作为贡品,当 时的霍山黄芽也很有名。1597 年许次纾(shu)的《茶疏》,就有 类似黄大茶制法和焦味、闷黄的品质记载,可见黄茶制造历史悠 久,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有不少名茶都属黄茶。 我国生产的黄茶按鲜叶老嫩分为黄大茶和黄小茶两类黄茶, 一般分为两种(也有分为三种)即黄小茶(又可细分为芽茶和一 芽二叶等原料)和黄大茶(一芽三、四叶或一芽四五叶)。 黄小茶:湖南君山银针(独芽),四川蒙顶黄芽(独芽 和一芽一叶初展), 安徽霍山黄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 湖南岳阳北港毛尖(一芽一、二叶初展), 湖南宁乡沩山毛尖(一芽一、二叶初展), 湖北远安的鹿苑茶(一芽一、二叶), 浙江平阳黄汤(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
1 第六单元 黄茶加工 黄茶属轻发酵茶,基本工艺近似绿茶。黄茶与绿茶的区别是, 首先,在初制过程中,黄茶均有闷黄作用的闷黄或渥闷或堆闷工 序;第二,其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称为“三黄”(干茶色泽黄 亮,汤色和叶底也黄),香气清悦,滋味醇厚爽口。在绿茶加工 中,由于加工技术不当,有可能出现黄汤(甚至红汤)黄叶的品 质,但这种茶叶不能叫黄茶,只能算劣质绿茶处理。 黄茶种类 黄茶是六大茶类之一,早在唐代,蒙顶黄芽已作为贡品,当 时的霍山黄芽也很有名。1597 年许次纾(shu)的《茶疏》,就有 类似黄大茶制法和焦味、闷黄的品质记载,可见黄茶制造历史悠 久,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有不少名茶都属黄茶。 我国生产的黄茶按鲜叶老嫩分为黄大茶和黄小茶两类黄茶, 一般分为两种(也有分为三种)即黄小茶(又可细分为芽茶和一 芽二叶等原料)和黄大茶(一芽三、四叶或一芽四五叶)。 黄小茶:湖南君山银针(独芽),四川蒙顶黄芽(独芽 和一芽一叶初展), 安徽霍山黄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 湖南岳阳北港毛尖(一芽一、二叶初展), 湖南宁乡沩山毛尖(一芽一、二叶初展), 湖北远安的鹿苑茶(一芽一、二叶), 浙江平阳黄汤(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
2 黄大茶:霍山黄大茶(一芽四、五叶), 广东大叶青(云南大叶种,一芽二、三叶) 黄茶的销售 主要为内销,且有一定的市场,近年来开始外销。 第一节 黄小茶制造 主要介绍君山银针和蒙顶黄芽的制造技术。 一、君山银针 产于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上的一个小岛——君山,早在唐 代就被列为贡茶,1956 年被定名为君山银针。 (一)品质特点 外形芽头肥壮挺直,满披茸毛,外形色泽金黄光亮,称为“金镶 玉”。内质香气清鲜高纯,汤色杏黄(浅黄)明澈,滋味爽甜。 用透明杯冲泡均山银针,可以看到初始芽尖朝上,芽蒂下垂而悬 浮于水面,随后缓慢降落,竖立于杯中,忽升忽降,蔚为大观, 最多可达三次,故君山银针有“三起三落”之称。最后竖立于杯 底,如刀枪林立,似群笋破土,芽光水色,浑然一体,堆绿叠翠, 妙趣横生,历来传为美谈。 (二)鲜叶要求 君山银针为独芽制成。开采于清明前 3-4 天左右。要求芽 肥壮,长 25-30mm,宽 3-4 mm,并带有 2-3 mm 的芽柄,一个芽 头包含三、四个已分化但未开展的叶片。 要求“十不采”:不采雨天芽、露水芽、紫色芽、细瘦芽、 开口芽、风伤芽、病伤芽、虫伤芽、空心芽、弯曲芽等。采时用
2 黄大茶:霍山黄大茶(一芽四、五叶), 广东大叶青(云南大叶种,一芽二、三叶) 黄茶的销售 主要为内销,且有一定的市场,近年来开始外销。 第一节 黄小茶制造 主要介绍君山银针和蒙顶黄芽的制造技术。 一、君山银针 产于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上的一个小岛——君山,早在唐 代就被列为贡茶,1956 年被定名为君山银针。 (一)品质特点 外形芽头肥壮挺直,满披茸毛,外形色泽金黄光亮,称为“金镶 玉”。内质香气清鲜高纯,汤色杏黄(浅黄)明澈,滋味爽甜。 用透明杯冲泡均山银针,可以看到初始芽尖朝上,芽蒂下垂而悬 浮于水面,随后缓慢降落,竖立于杯中,忽升忽降,蔚为大观, 最多可达三次,故君山银针有“三起三落”之称。最后竖立于杯 底,如刀枪林立,似群笋破土,芽光水色,浑然一体,堆绿叠翠, 妙趣横生,历来传为美谈。 (二)鲜叶要求 君山银针为独芽制成。开采于清明前 3-4 天左右。要求芽 肥壮,长 25-30mm,宽 3-4 mm,并带有 2-3 mm 的芽柄,一个芽 头包含三、四个已分化但未开展的叶片。 要求“十不采”:不采雨天芽、露水芽、紫色芽、细瘦芽、 开口芽、风伤芽、病伤芽、虫伤芽、空心芽、弯曲芽等。采时用
3 手轻轻折断芽头,不用指甲截采,不带鱼叶和鳞片。采下的芽头 放入垫有皮纸大小竹篓内,切忌损伤芽头和茸毛,茶芽采回后, 及时付制。 (三)炒制技术 分杀青、摊放、初烘、摊放、初包、复烘、摊放、复包、 足干、分级等工序。历时 70 多小时之久。 1、杀青 一般用斜锅杀青,在杀青前,杀青锅应磨光打蜡。火温掌握 120℃ -130℃,先高后低(80℃),温度过高使杀青叶可能烧焦,过低 又杀青不足,且因延长杀青时间易造成芽头茸毛脱落,色泽暗, 香气低。每锅投叶量 500 克左右,投叶过多,不能杀透杀匀,过 少手炒不便,容易炒焦。 杀青技术是:叶子下锅后,双手轻快翻炒,使芽头均匀受 热,捞起茶芽后,再让茶芽由锅壁下滑。动作要灵活、轻快,切 忌重力摩擦,防止芽头弯曲、脱毫和茶色深暗。杀青全程需时约 4 分钟,炒到芽蒂萎软,青气消失,发出茶香,减重率达 30%左 右时即可起锅。 2、摊放 杀青叶出锅后,放入小篾盘中,轻轻扬数次,散发热气, 清除细末杂片。摊凉 4-5 分钟即可初烘。 3、初烘与摊放 放在炭火炕灶上初烘,温度掌握在 50-60℃,每隔 2-3 分钟
3 手轻轻折断芽头,不用指甲截采,不带鱼叶和鳞片。采下的芽头 放入垫有皮纸大小竹篓内,切忌损伤芽头和茸毛,茶芽采回后, 及时付制。 (三)炒制技术 分杀青、摊放、初烘、摊放、初包、复烘、摊放、复包、 足干、分级等工序。历时 70 多小时之久。 1、杀青 一般用斜锅杀青,在杀青前,杀青锅应磨光打蜡。火温掌握 120℃ -130℃,先高后低(80℃),温度过高使杀青叶可能烧焦,过低 又杀青不足,且因延长杀青时间易造成芽头茸毛脱落,色泽暗, 香气低。每锅投叶量 500 克左右,投叶过多,不能杀透杀匀,过 少手炒不便,容易炒焦。 杀青技术是:叶子下锅后,双手轻快翻炒,使芽头均匀受 热,捞起茶芽后,再让茶芽由锅壁下滑。动作要灵活、轻快,切 忌重力摩擦,防止芽头弯曲、脱毫和茶色深暗。杀青全程需时约 4 分钟,炒到芽蒂萎软,青气消失,发出茶香,减重率达 30%左 右时即可起锅。 2、摊放 杀青叶出锅后,放入小篾盘中,轻轻扬数次,散发热气, 清除细末杂片。摊凉 4-5 分钟即可初烘。 3、初烘与摊放 放在炭火炕灶上初烘,温度掌握在 50-60℃,每隔 2-3 分钟
4 翻一次,烘时约 20-30 分钟,烘至 5-6 成干左右即可。下烘后摊 放 2-3 分钟。 初烘程度要适当,过干,初包闷黄时转色困难,叶色显青 绿,达不到香高色黄的要求;过湿,香气低闷,色泽发暗。 4、初包 初烘叶稍经摊凉,即用牛皮纸包好,每包 1.5 千克左右,置于木 质制或铁质制的箱内,放置 40-48 小时,叫做初包,它是黄茶品 质形成的重要工序。每包茶叶不可过多或过少,太多化学变化剧 烈,芽易发暗,太少色变缓慢,不能达到初包的要求。由于包闷 时氧化放热,包内温度逐步升高,24 小时后咳能达到 30℃左右, 此时应及时翻包,以使转色均匀。初包时间长短,与气温密切相 关。当气温在 20℃左右时,约 40 小时,气温低时还应延长初包 时间。 当芽现橙黄色时即可松包复烘。通过初包,黄茶品质基本 形成。 5、复烘与摊放 目的在于进一步散失水分,固定已形成的品质,减缓在复 包过程中有些有效物质的转化。 烘叶量比初烘时多 1 倍,温度掌握在 50℃左右,约烘 1 小时,烘到 8 成干时即可,如初包变色不足,可烘到 7 成干。下烘后进行摊凉。 6、复包
4 翻一次,烘时约 20-30 分钟,烘至 5-6 成干左右即可。下烘后摊 放 2-3 分钟。 初烘程度要适当,过干,初包闷黄时转色困难,叶色显青 绿,达不到香高色黄的要求;过湿,香气低闷,色泽发暗。 4、初包 初烘叶稍经摊凉,即用牛皮纸包好,每包 1.5 千克左右,置于木 质制或铁质制的箱内,放置 40-48 小时,叫做初包,它是黄茶品 质形成的重要工序。每包茶叶不可过多或过少,太多化学变化剧 烈,芽易发暗,太少色变缓慢,不能达到初包的要求。由于包闷 时氧化放热,包内温度逐步升高,24 小时后咳能达到 30℃左右, 此时应及时翻包,以使转色均匀。初包时间长短,与气温密切相 关。当气温在 20℃左右时,约 40 小时,气温低时还应延长初包 时间。 当芽现橙黄色时即可松包复烘。通过初包,黄茶品质基本 形成。 5、复烘与摊放 目的在于进一步散失水分,固定已形成的品质,减缓在复 包过程中有些有效物质的转化。 烘叶量比初烘时多 1 倍,温度掌握在 50℃左右,约烘 1 小时,烘到 8 成干时即可,如初包变色不足,可烘到 7 成干。下烘后进行摊凉。 6、复包
5 方法同初包,需时约 20 小时左右,至芽色泽金黄,香气浓 郁即可。 7、足干 温度控制在 40-50℃之间,叶量为 500 克左右,烘到足干时 下烘。 8、分级 按芽头肥瘦、曲直和色泽的金黄程度分级。 君山银针的储藏十分讲究。将石膏烧熟捣碎(也可用生石 灰),铺于箱底,上垫 2 层皮纸,将茶叶用皮纸分装成小包,放 在皮纸上,封好箱盖。只要注意适时更换皮纸,品质可保证储藏 较长时间。 二、蒙顶黄芽 蒙山产茶历史悠久,距今已有 2000 多年。蒙顶茶自唐代开 始,到明清代皆为贡品,为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贡茶之一。蒙顶 茶为蒙山所产茶叶的总称,包括甘露、石花、黄芽、米芽、万春 银叶、玉叶长春等。50 年代初期以生产黄芽为主,称为蒙顶黄 芽,近年以生产甘露为主,但仍然生产有蒙顶黄芽,蒙顶黄芽为 黄茶类名优茶中的珍品。 (一) 品质特点 外形扁直,色泽微黄,芽叶整齐,肥嫩显毫,汤色黄绿明 亮,香气甜香浓郁,滋味甘醇,叶底全芽,嫩黄匀齐
5 方法同初包,需时约 20 小时左右,至芽色泽金黄,香气浓 郁即可。 7、足干 温度控制在 40-50℃之间,叶量为 500 克左右,烘到足干时 下烘。 8、分级 按芽头肥瘦、曲直和色泽的金黄程度分级。 君山银针的储藏十分讲究。将石膏烧熟捣碎(也可用生石 灰),铺于箱底,上垫 2 层皮纸,将茶叶用皮纸分装成小包,放 在皮纸上,封好箱盖。只要注意适时更换皮纸,品质可保证储藏 较长时间。 二、蒙顶黄芽 蒙山产茶历史悠久,距今已有 2000 多年。蒙顶茶自唐代开 始,到明清代皆为贡品,为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贡茶之一。蒙顶 茶为蒙山所产茶叶的总称,包括甘露、石花、黄芽、米芽、万春 银叶、玉叶长春等。50 年代初期以生产黄芽为主,称为蒙顶黄 芽,近年以生产甘露为主,但仍然生产有蒙顶黄芽,蒙顶黄芽为 黄茶类名优茶中的珍品。 (一) 品质特点 外形扁直,色泽微黄,芽叶整齐,肥嫩显毫,汤色黄绿明 亮,香气甜香浓郁,滋味甘醇,叶底全芽,嫩黄匀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