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转速增加而下降,断碎则增加。揉捻机的转速一般控制在 45-60 转/ 分钟之间。 2.2.4 热揉与冷揉 热揉是指杀青叶不经摊凉即趁热揉捻,冷揉指杀青叶经摊凉一段 时间后再揉捻。 揉捻使细胞内含物(如蛋白质、果胶、淀粉、糖等物质),渗透 到叶表面,这些物质在一定含水量时有一定的粘稠性,这有利于揉捻 成条。 较嫩叶子,纤维素含量低,果胶较高,揉捻易成条;较老叶子 含较多的淀粉和糖,趁热揉捻有助于淀粉糊化,从而增加叶表物质的 粘稠性,易成条。热揉的缺点是叶色易变黄,并有水闷气。因此,较 嫩叶子,应冷揉。对较老叶子,应热揉。对一般的一芽二、三叶,属 中等嫩度,应用温揉。 2.3 揉捻程度 (1)揉捻均匀,嫩叶成条率达 90%以上,三级以下的低级粗 老叶成条率在 60%以上。 (2)细胞破坏率在 45-60%之间。如高于 70%,则芽叶断碎严 重,滋味苦涩,茶汤浑浊,不耐冲泡;低于 40%,虽耐冲泡,但茶 汤淡薄,条索不紧结。 (3)茶汁粘附叶面,手摸有湿润粘手感觉。 复习题:揉捻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应如何掌握揉捻技术? 3、干燥
16 转速增加而下降,断碎则增加。揉捻机的转速一般控制在 45-60 转/ 分钟之间。 2.2.4 热揉与冷揉 热揉是指杀青叶不经摊凉即趁热揉捻,冷揉指杀青叶经摊凉一段 时间后再揉捻。 揉捻使细胞内含物(如蛋白质、果胶、淀粉、糖等物质),渗透 到叶表面,这些物质在一定含水量时有一定的粘稠性,这有利于揉捻 成条。 较嫩叶子,纤维素含量低,果胶较高,揉捻易成条;较老叶子 含较多的淀粉和糖,趁热揉捻有助于淀粉糊化,从而增加叶表物质的 粘稠性,易成条。热揉的缺点是叶色易变黄,并有水闷气。因此,较 嫩叶子,应冷揉。对较老叶子,应热揉。对一般的一芽二、三叶,属 中等嫩度,应用温揉。 2.3 揉捻程度 (1)揉捻均匀,嫩叶成条率达 90%以上,三级以下的低级粗 老叶成条率在 60%以上。 (2)细胞破坏率在 45-60%之间。如高于 70%,则芽叶断碎严 重,滋味苦涩,茶汤浑浊,不耐冲泡;低于 40%,虽耐冲泡,但茶 汤淡薄,条索不紧结。 (3)茶汁粘附叶面,手摸有湿润粘手感觉。 复习题:揉捻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应如何掌握揉捻技术? 3、干燥
17 干燥是决定眉茶品质的最后一道工序,是眉茶整形、固定茶叶 品质、发展茶香的的重要工序。 3.1 干燥的目的 (1)继续蒸发水分,使毛茶充分干燥,其水分含量要求 6%以下, 以防止霉变,便于贮藏。 (2)彻底破坏叶中残余酶活性,保持绿叶清汤的品质特征,继续 散发青臭气,促进一些内含成分的变化,巩固和发展茶香,增进滋味 醇浓。 (3)在揉捻成条的基础上,进一步做成紧结、园直、匀整的外 形。 3.2 干燥技术 干燥一般分为二青(湿坯)、三青(毛火)和辉锅(足火)三道工 序。过去手工制茶都是在斜锅里炒干,现在有些地方已把炒二青改为 用瓶式炒干机初干(滚二青),也有用烘干机烘二青的,三青除了个 别地区仍用瓶式炒干机(滚三青)外,大多数地区都用锅式炒干机(炒 三青)。辉锅方法更不统一,有用瓶式炒干机的,也有用锅式炒干机 的。 下面就现行的几种炒干工艺流程介绍如下: 3.2.1 锅炒毛坯(二青或湿坯、三青或毛火)—锅炒足干(辉锅 或足火) 这是过去屯绿茶区普遍采用的方法。 锅炒毛坯:锅温 120℃-130℃,每锅投叶量 5 千克左右,叶子下
17 干燥是决定眉茶品质的最后一道工序,是眉茶整形、固定茶叶 品质、发展茶香的的重要工序。 3.1 干燥的目的 (1)继续蒸发水分,使毛茶充分干燥,其水分含量要求 6%以下, 以防止霉变,便于贮藏。 (2)彻底破坏叶中残余酶活性,保持绿叶清汤的品质特征,继续 散发青臭气,促进一些内含成分的变化,巩固和发展茶香,增进滋味 醇浓。 (3)在揉捻成条的基础上,进一步做成紧结、园直、匀整的外 形。 3.2 干燥技术 干燥一般分为二青(湿坯)、三青(毛火)和辉锅(足火)三道工 序。过去手工制茶都是在斜锅里炒干,现在有些地方已把炒二青改为 用瓶式炒干机初干(滚二青),也有用烘干机烘二青的,三青除了个 别地区仍用瓶式炒干机(滚三青)外,大多数地区都用锅式炒干机(炒 三青)。辉锅方法更不统一,有用瓶式炒干机的,也有用锅式炒干机 的。 下面就现行的几种炒干工艺流程介绍如下: 3.2.1 锅炒毛坯(二青或湿坯、三青或毛火)—锅炒足干(辉锅 或足火) 这是过去屯绿茶区普遍采用的方法。 锅炒毛坯:锅温 120℃-130℃,每锅投叶量 5 千克左右,叶子下
18 锅后,可听到炒芝麻的响声即可。炒 30min 左右,约 7 成干(手握有 触手的感觉)便起锅,摊凉 30min 左右,使叶内水分重新分布(即 回潮),再足干。 锅炒足干:投叶量为毛火叶 5-7.5 千克,下锅温度 90℃-100℃, 后逐步下降到 60℃左右,全程炒 40min—60min ,到手捻茶条成粉末 时即可起锅。 这种方法,只要掌握好火侯,便能做出条索紧结,油润的成茶, 主要问题是: (1)经揉捻解块后的湿坯叶,含水量在 60%左右,此时如果直接 进行炒干,茶叶表面的汁液粘在锅内壁形成锅巴,导致成茶产生烟焦 味,茶汤浑浊,沉淀物增多,滋味淡而欠醇,扁茶、碎茶多。 (2)足火阶段叶含水量降到 15%左右,叶子脆硬,锅内炒手撞击 而使茶条断碎增多。 3.2.2 烘或滚二青(湿坯)-锅炒毛坯(三青)-锅炒足干(辉锅 或足火) 这种方法与上述方法的不同之处是用烘干机(烘二青)或瓶式炒 干机(滚二青)。这种以烘二青或滚二青来代替炒二青的方法,就克 服了炒二青可能造成的焦锅(锅巴)现象。 A、烘或滚湿坯:用烘(滚)二青来代替炒二青的关键是烘或滚 二青叶的烘(滚)干程度。烘二青不能烘太干,否则二青叶一旦定型 后,就很难再炒紧条索,但也不能太潮,否则也达不到二青的作用, 二青叶下锅后仍会粘紧成团。所以,烘(滚)二青时,失水要适当
18 锅后,可听到炒芝麻的响声即可。炒 30min 左右,约 7 成干(手握有 触手的感觉)便起锅,摊凉 30min 左右,使叶内水分重新分布(即 回潮),再足干。 锅炒足干:投叶量为毛火叶 5-7.5 千克,下锅温度 90℃-100℃, 后逐步下降到 60℃左右,全程炒 40min—60min ,到手捻茶条成粉末 时即可起锅。 这种方法,只要掌握好火侯,便能做出条索紧结,油润的成茶, 主要问题是: (1)经揉捻解块后的湿坯叶,含水量在 60%左右,此时如果直接 进行炒干,茶叶表面的汁液粘在锅内壁形成锅巴,导致成茶产生烟焦 味,茶汤浑浊,沉淀物增多,滋味淡而欠醇,扁茶、碎茶多。 (2)足火阶段叶含水量降到 15%左右,叶子脆硬,锅内炒手撞击 而使茶条断碎增多。 3.2.2 烘或滚二青(湿坯)-锅炒毛坯(三青)-锅炒足干(辉锅 或足火) 这种方法与上述方法的不同之处是用烘干机(烘二青)或瓶式炒 干机(滚二青)。这种以烘二青或滚二青来代替炒二青的方法,就克 服了炒二青可能造成的焦锅(锅巴)现象。 A、烘或滚湿坯:用烘(滚)二青来代替炒二青的关键是烘或滚 二青叶的烘(滚)干程度。烘二青不能烘太干,否则二青叶一旦定型 后,就很难再炒紧条索,但也不能太潮,否则也达不到二青的作用, 二青叶下锅后仍会粘紧成团。所以,烘(滚)二青时,失水要适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