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七单元 黑茶加工 能力要求了 解黑茶的加工工艺流程、技术参数、要求和操作 要领。 技能、技术、知识点 了解黑茶品质形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了解黑茶的加工工艺流程、技术参数、要求和技术要点。 黑茶是六大茶类之一,也是我国特有的一大茶类,产量占全国 茶叶总产量的确良/4 左右,生产历史悠久,产区广阔,销售量大, 品种花色也很多。是制造砖茶的原料。成品茶现有湖南的天尖、贡尖、 生尖、黑砖茶、花砖茶、特制茯砖茶、普通茯砖茶,湖北青砖茶,广 西六堡茶,四川的南路边茶和西路边茶,云南紧茶等。以边销为主、 部分内销,少量侨销,因而,习惯上称黑茶为“边茶”。 黑茶是我国西北广大地区藏、蒙、维吾尔等兄弟民族日常生活必不可 少的饮料。“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 无茶则病。”就是这些民族对茶叶需要的真实写照。唐朝《唐史。食 货志》就有兄弟民族“嗜食乳酪,不得茶以病”的记载。说明西北少 数民族,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黑茶已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这是因 为:一、西北地区兄弟民族,一般以牧业为主,或农牧业结合的生产 方式,生活上多食乳肉,为解油去腻,帮助消化,需大量饮茶;其次, 高寒地区气候干燥,人体需大量水分供应,喝茶能帮助消化,生津止 渴,是理想的饮料;第三,高原草地,新鲜水果和蔬菜较少,而茶叶 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喝茶能适当补充维生素的不足。 黑茶成品繁多,炒制技术和压造成型的方法不尽相同,形状多样
1 第七单元 黑茶加工 能力要求了 解黑茶的加工工艺流程、技术参数、要求和操作 要领。 技能、技术、知识点 了解黑茶品质形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了解黑茶的加工工艺流程、技术参数、要求和技术要点。 黑茶是六大茶类之一,也是我国特有的一大茶类,产量占全国 茶叶总产量的确良/4 左右,生产历史悠久,产区广阔,销售量大, 品种花色也很多。是制造砖茶的原料。成品茶现有湖南的天尖、贡尖、 生尖、黑砖茶、花砖茶、特制茯砖茶、普通茯砖茶,湖北青砖茶,广 西六堡茶,四川的南路边茶和西路边茶,云南紧茶等。以边销为主、 部分内销,少量侨销,因而,习惯上称黑茶为“边茶”。 黑茶是我国西北广大地区藏、蒙、维吾尔等兄弟民族日常生活必不可 少的饮料。“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 无茶则病。”就是这些民族对茶叶需要的真实写照。唐朝《唐史。食 货志》就有兄弟民族“嗜食乳酪,不得茶以病”的记载。说明西北少 数民族,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黑茶已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这是因 为:一、西北地区兄弟民族,一般以牧业为主,或农牧业结合的生产 方式,生活上多食乳肉,为解油去腻,帮助消化,需大量饮茶;其次, 高寒地区气候干燥,人体需大量水分供应,喝茶能帮助消化,生津止 渴,是理想的饮料;第三,高原草地,新鲜水果和蔬菜较少,而茶叶 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喝茶能适当补充维生素的不足。 黑茶成品繁多,炒制技术和压造成型的方法不尽相同,形状多样
2 品质不一,但有如下几方面的共同性: 1、原料粗老,一般鲜叶较粗,多系新梢形成驻芽时采摘,外形粗 大,叶老梗长。 2、渥堆变色,黑茶都有渥堆变色的过程,有的采用毛茶干坯渥堆 变色,如湖北老青砖茶和四川茯砖茶等,有的采用湿坯渥堆变色,如 湖南黑茶和广西六堡茶等。 3、高温汽蒸,目的在于吸收一定的蒸汽湿热,促使茶坯变软,便 于压造成型;同时,因受湿热作用,促进内含物一定程度的转化,达 到产品外形色泽黑褐油润,汤色橙黄或橙红,香气醇和不涩,叶底黄 褐均匀的要求。 4、压造成型,黑茶成品都需要经过压造成型,砖茶在压模内冷却, 使其形状紧实固定后,将其退出。所有黑茶都要送烘房进行缓慢干燥, 便于长途运输和贮藏保管。 第一节 四川边茶初制 四川边茶生产历史悠久。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南宋光宗 绍熙一年(公元 1190 年)四川边茶年产量达 12500T,约占当时全国 产量大 50%左右。因四川茶税猛增,逐渐衰落,到公元 1371 年,四 川茶叶产良仅为 500T 左右/为了加强对边茶的控制,明代以来历代统 治阶级推行“茶马法”,分别在雅安和天全等地设立“茶马司”,垄断 边茶贸易,管理茶马交换。后又改为“茶引制”,在川陕要道设立“批 验茶引站”,规定茶商购茶 100 斤,纳税 1000 文,领取“茶引”一道。 清乾隆年间(1736-1795 年),边茶供不应求,又增税很多,并规定
2 品质不一,但有如下几方面的共同性: 1、原料粗老,一般鲜叶较粗,多系新梢形成驻芽时采摘,外形粗 大,叶老梗长。 2、渥堆变色,黑茶都有渥堆变色的过程,有的采用毛茶干坯渥堆 变色,如湖北老青砖茶和四川茯砖茶等,有的采用湿坯渥堆变色,如 湖南黑茶和广西六堡茶等。 3、高温汽蒸,目的在于吸收一定的蒸汽湿热,促使茶坯变软,便 于压造成型;同时,因受湿热作用,促进内含物一定程度的转化,达 到产品外形色泽黑褐油润,汤色橙黄或橙红,香气醇和不涩,叶底黄 褐均匀的要求。 4、压造成型,黑茶成品都需要经过压造成型,砖茶在压模内冷却, 使其形状紧实固定后,将其退出。所有黑茶都要送烘房进行缓慢干燥, 便于长途运输和贮藏保管。 第一节 四川边茶初制 四川边茶生产历史悠久。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南宋光宗 绍熙一年(公元 1190 年)四川边茶年产量达 12500T,约占当时全国 产量大 50%左右。因四川茶税猛增,逐渐衰落,到公元 1371 年,四 川茶叶产良仅为 500T 左右/为了加强对边茶的控制,明代以来历代统 治阶级推行“茶马法”,分别在雅安和天全等地设立“茶马司”,垄断 边茶贸易,管理茶马交换。后又改为“茶引制”,在川陕要道设立“批 验茶引站”,规定茶商购茶 100 斤,纳税 1000 文,领取“茶引”一道。 清乾隆年间(1736-1795 年),边茶供不应求,又增税很多,并规定
3 销路分为“南路边茶”和“西路边茶”。国民党时期,四川边茶受官 商“康藏茶树公司”的盘剥,藏族同胞要卖出数张珍贵兽皮才能买一 斤边茶。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保证边销”的方针,边茶生产取得恢 复和发展。 一、南路边茶 南路边茶是四川生产的、专销藏族地区的一种紧压茶,过去分 为毛尖、芽细、康砖、金玉和金仓六个花色,现简化为康砖和金玉 两个花色。过去主产于雅安和乐山两地,现已扩大到全省茶区,在 雅安、万县、宜宾和重庆等地集中加工。 南路边茶原料粗老,且包含一部分茶梗。因鲜叶加工方法不同, 把毛茶加工分为两种:杀青后未经蒸揉而直接干燥的,称为“毛庄茶” 或“金玉茶”。杀青后经多次蒸揉和渥堆后干燥的,称为“做庄茶”。 (一) 品质特点 外形卷折成条,如辣椒形;色泽棕褐油润,如猪肝色;香气纯正, 有老茶香;滋味醇和,汤色黄红明亮,叶底棕褐粗老,无落地叶和腐 败枝叶。见 P257,表 8-24。 (二) 鲜叶要求 采当年“收颠红梗”(即嫩梢形成驻芽)和老叶,但不掺落地老 叶和腐败烂叶、病虫叶。 (三) 初制技术 以做庄茶为例,传统工艺要经过一炒、三蒸、三揉(踩)、四堆、 四晒、二拣、一筛共 18 道工序,最少也要 14 道工序。上世纪 60 年
3 销路分为“南路边茶”和“西路边茶”。国民党时期,四川边茶受官 商“康藏茶树公司”的盘剥,藏族同胞要卖出数张珍贵兽皮才能买一 斤边茶。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保证边销”的方针,边茶生产取得恢 复和发展。 一、南路边茶 南路边茶是四川生产的、专销藏族地区的一种紧压茶,过去分 为毛尖、芽细、康砖、金玉和金仓六个花色,现简化为康砖和金玉 两个花色。过去主产于雅安和乐山两地,现已扩大到全省茶区,在 雅安、万县、宜宾和重庆等地集中加工。 南路边茶原料粗老,且包含一部分茶梗。因鲜叶加工方法不同, 把毛茶加工分为两种:杀青后未经蒸揉而直接干燥的,称为“毛庄茶” 或“金玉茶”。杀青后经多次蒸揉和渥堆后干燥的,称为“做庄茶”。 (一) 品质特点 外形卷折成条,如辣椒形;色泽棕褐油润,如猪肝色;香气纯正, 有老茶香;滋味醇和,汤色黄红明亮,叶底棕褐粗老,无落地叶和腐 败枝叶。见 P257,表 8-24。 (二) 鲜叶要求 采当年“收颠红梗”(即嫩梢形成驻芽)和老叶,但不掺落地老 叶和腐败烂叶、病虫叶。 (三) 初制技术 以做庄茶为例,传统工艺要经过一炒、三蒸、三揉(踩)、四堆、 四晒、二拣、一筛共 18 道工序,最少也要 14 道工序。上世纪 60 年
4 代以来,经过不断改进,革新工艺已简化成 8 道工序。品质以革新 工艺为好,有耐泡、味正和香气高的特点。 1、传统制法 工序依次为:锅炒杀青、渥堆、晒茶、蒸茶、揉捻(踩)、渥堆、 拣梗、晒茶、蒸茶、揉捻(踩)、渥堆、拣梗、晒茶、筛分、蒸茶、 揉捻(踩)、渥堆、晒茶等 18 道工序。 1. 1 杀青 用直径 96CM 的大号锅,锅温 300℃,投叶量 15-20 公斤。先闷 炒,后翻炒,翻闷结合,以闷为主,时间 10 分钟,鲜叶减重约 10%。 现用川—90 型杀青机杀青,锅温 240-260℃,投叶量 20-25 公斤, 闷炒 7-8 分钟,炒到叶面失去光泽,叶质变软,折梗不断,并有茶香 散出,即可。 如温度过高,时间过长,易引起焦糊;杀青不足,则香气低闷, 有水闷气。 1. 2 渥堆 又称为扎堆。其目的是使茶堆积发热,促使多酚类化合物非酶 性自动氧化,使叶色由青绿转变为黄褐,从而形成南路边茶特有的 品质特点。 渥堆是做庄茶的重要工序,进行 3-4 次。第一次:杀青后,杀 青叶要趁热堆积,时间 8-12H,堆温保持在 60℃左右,叶色转化为 淡黄为宜。以后每次蒸揉后都要进行渥堆,时间 8-12H。作用是去掉 青涩味,发出老茶香。堆到叶色转为深红褐色,堆面出现水珠,即
4 代以来,经过不断改进,革新工艺已简化成 8 道工序。品质以革新 工艺为好,有耐泡、味正和香气高的特点。 1、传统制法 工序依次为:锅炒杀青、渥堆、晒茶、蒸茶、揉捻(踩)、渥堆、 拣梗、晒茶、蒸茶、揉捻(踩)、渥堆、拣梗、晒茶、筛分、蒸茶、 揉捻(踩)、渥堆、晒茶等 18 道工序。 1. 1 杀青 用直径 96CM 的大号锅,锅温 300℃,投叶量 15-20 公斤。先闷 炒,后翻炒,翻闷结合,以闷为主,时间 10 分钟,鲜叶减重约 10%。 现用川—90 型杀青机杀青,锅温 240-260℃,投叶量 20-25 公斤, 闷炒 7-8 分钟,炒到叶面失去光泽,叶质变软,折梗不断,并有茶香 散出,即可。 如温度过高,时间过长,易引起焦糊;杀青不足,则香气低闷, 有水闷气。 1. 2 渥堆 又称为扎堆。其目的是使茶堆积发热,促使多酚类化合物非酶 性自动氧化,使叶色由青绿转变为黄褐,从而形成南路边茶特有的 品质特点。 渥堆是做庄茶的重要工序,进行 3-4 次。第一次:杀青后,杀 青叶要趁热堆积,时间 8-12H,堆温保持在 60℃左右,叶色转化为 淡黄为宜。以后每次蒸揉后都要进行渥堆,时间 8-12H。作用是去掉 青涩味,发出老茶香。堆到叶色转为深红褐色,堆面出现水珠,即
5 可开堆。 如叶色过淡,应延长最后一次渥堆时间,直到符合要求时再晒干。 渥堆不足,茶汤不红不亮,有粗青气; 渥堆过度,汤色浑浊,有酸馊味。 1. 3 蒸茶 使茶叶受热后,增加叶片韧性,便于脱梗和揉茶。方法是将茶 坯装于蒸桶内,放在铁锅上烧水蒸茶。蒸桶上口径33CM,下口径45CM, 高 100CM。每捅装茶 12-15 公斤。 蒸到蒸盖汽水下滴,桶内茶坯下陷,叶变软即可。 如蒸过久,茶叶易揉烂。 1. 4 揉捻 一般用 55 型揉捻机或用 72-1 型粗茶揉捻机揉捻。 一揉:使梗叶分离,不加压揉 3 分钟。 二、三揉:使叶片卷成条和促使叶细胞损伤,时间 6-7 分钟,边 揉边加压,待有 80-90%的叶张卷成条状即可。 传统做法:蒸好茶后趁热倒入麻袋中,扎紧袋口,两人各提麻 袋一头,将茶袋放在踩板上端,然后两人并立于茶袋上,从上到下 用脚踩。两人脚步要齐,用力要匀,茶袋以缓慢滚动为好,不能过 快。 1. 5 拣梗、筛分 第二、三次渥堆后各拣梗 1 次,对照规定的梗量标准,10CM 以 上的长梗都要拣净。第三次晒茶后,进行筛分,将粗细分开,分别
5 可开堆。 如叶色过淡,应延长最后一次渥堆时间,直到符合要求时再晒干。 渥堆不足,茶汤不红不亮,有粗青气; 渥堆过度,汤色浑浊,有酸馊味。 1. 3 蒸茶 使茶叶受热后,增加叶片韧性,便于脱梗和揉茶。方法是将茶 坯装于蒸桶内,放在铁锅上烧水蒸茶。蒸桶上口径33CM,下口径45CM, 高 100CM。每捅装茶 12-15 公斤。 蒸到蒸盖汽水下滴,桶内茶坯下陷,叶变软即可。 如蒸过久,茶叶易揉烂。 1. 4 揉捻 一般用 55 型揉捻机或用 72-1 型粗茶揉捻机揉捻。 一揉:使梗叶分离,不加压揉 3 分钟。 二、三揉:使叶片卷成条和促使叶细胞损伤,时间 6-7 分钟,边 揉边加压,待有 80-90%的叶张卷成条状即可。 传统做法:蒸好茶后趁热倒入麻袋中,扎紧袋口,两人各提麻 袋一头,将茶袋放在踩板上端,然后两人并立于茶袋上,从上到下 用脚踩。两人脚步要齐,用力要匀,茶袋以缓慢滚动为好,不能过 快。 1. 5 拣梗、筛分 第二、三次渥堆后各拣梗 1 次,对照规定的梗量标准,10CM 以 上的长梗都要拣净。第三次晒茶后,进行筛分,将粗细分开,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