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高,叶绿素破坏较多,使叶色泛黄,降低眉茶品质。第二、杀青温度 较低时,多酚类物质含量降低,可减轻眉茶的苦涩味,从而提高绿茶 品质。第三、适当低温(220℃)杀青比高温杀青(260℃),游离氨 基酸、可溶性糖、咖啡碱等的含量都高,这些物质对形成眉茶的香气 和滋味都有重要作用。 因此,杀青温度,只要在不使叶子产生红梗红叶及有效地抑制 了酶促氧化作用的前提下,温度不要过高,适当低温对眉茶品质有利。 过高温杀青,易产生烟焦和断碎。 另外,在杀青后期,酶活性已被破坏,水分也已大量散失,故 此时应适当降低温度。再次,对叶张肥大,叶质肥厚及雨水叶,锅温 应高些,对摊放时间长及夏茶含水量少的叶子,温度可低一些。因此, 在杀青时,除了要掌握高温杀青以外,还应掌握先高后低的原则。 B、抛闷结合,多抛少闷 在杀青时,抛炒和闷炒是相间进行的。抛炒的优点是:成茶香气 较好,青草气等低沸点物质易散失;抛炒对形成翠绿色的色泽有利。 抛炒的缺点是:若抛炒时间过长,易使芽叶断碎,甚至焦化;由于叶 梗和叶脉含水量高,与锅底接触面又小,升温不如叶片快,故易造成 杀青不足,甚至于红梗红叶。 闷炒的优点:利用闷炒形成的高温蒸汽的穿透力,使梗脉内部迅 速升温,可解决抛炒中各部位升温不一致的矛盾(P160,表 6-3)。 从表可看出,闷炒时叶温较高,升温快,升得高,可以更快更 彻底地破坏酶活性,因此,第一、在锅温较低时可适当提早闷炒并适
6 高,叶绿素破坏较多,使叶色泛黄,降低眉茶品质。第二、杀青温度 较低时,多酚类物质含量降低,可减轻眉茶的苦涩味,从而提高绿茶 品质。第三、适当低温(220℃)杀青比高温杀青(260℃),游离氨 基酸、可溶性糖、咖啡碱等的含量都高,这些物质对形成眉茶的香气 和滋味都有重要作用。 因此,杀青温度,只要在不使叶子产生红梗红叶及有效地抑制 了酶促氧化作用的前提下,温度不要过高,适当低温对眉茶品质有利。 过高温杀青,易产生烟焦和断碎。 另外,在杀青后期,酶活性已被破坏,水分也已大量散失,故 此时应适当降低温度。再次,对叶张肥大,叶质肥厚及雨水叶,锅温 应高些,对摊放时间长及夏茶含水量少的叶子,温度可低一些。因此, 在杀青时,除了要掌握高温杀青以外,还应掌握先高后低的原则。 B、抛闷结合,多抛少闷 在杀青时,抛炒和闷炒是相间进行的。抛炒的优点是:成茶香气 较好,青草气等低沸点物质易散失;抛炒对形成翠绿色的色泽有利。 抛炒的缺点是:若抛炒时间过长,易使芽叶断碎,甚至焦化;由于叶 梗和叶脉含水量高,与锅底接触面又小,升温不如叶片快,故易造成 杀青不足,甚至于红梗红叶。 闷炒的优点:利用闷炒形成的高温蒸汽的穿透力,使梗脉内部迅 速升温,可解决抛炒中各部位升温不一致的矛盾(P160,表 6-3)。 从表可看出,闷炒时叶温较高,升温快,升得高,可以更快更 彻底地破坏酶活性,因此,第一、在锅温较低时可适当提早闷炒并适
7 当延长闷炒时间。第二、对老嫩不匀、梗子较多、粗老的叶子,可多 闷。第三、闷炒能使叶质柔软,便于揉捻成条。第四、闷炒还能改变 低档茶的品质,闷炒加强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提高茶汤的滋味,同 时,闷炒适当破坏叶绿素,能改善低档茶的叶底色泽。 闷炒的缺点:第一:影响香气,青草气不能充分散失,产生水闷 气。第二:在湿热作用下,叶绿素易破坏,导致叶子变黄。在杀青操 作中,因根据以下情况灵活采用: 第一、 嫩叶多抛,老叶多闷。 第二、芽叶肥壮,节间较长的鲜叶,应多闷。但闷过长,叶子 又会变黄,在这种情况下,可采取分两次闷炒, 每次闷 1-2 分钟. C、嫩叶老杀,老叶嫩杀 老杀是指失水多些,嫩杀是指失水少些 嫩叶应老杀,因嫩叶中酶活性较强,含水量较多。否则易产生红 梗红叶,此外,因杀青叶含水较多,在揉捻时茶汁易流失,加压时易 成糊状,芽叶易断碎。 老叶应嫩杀,因老叶含水较少,叶质粗硬,如杀青叶失水过多, 揉捻时不易成条,加压时易断碎。 嫩叶老杀后减重率为 41%,老叶减重率为 30% 减重率(%)=(鲜叶重—在制茶坯重)/鲜叶重*100 复习题:杀青技术有哪三个基本原则?应如何掌握?举例说明。 1.2.2 杀青方法
7 当延长闷炒时间。第二、对老嫩不匀、梗子较多、粗老的叶子,可多 闷。第三、闷炒能使叶质柔软,便于揉捻成条。第四、闷炒还能改变 低档茶的品质,闷炒加强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提高茶汤的滋味,同 时,闷炒适当破坏叶绿素,能改善低档茶的叶底色泽。 闷炒的缺点:第一:影响香气,青草气不能充分散失,产生水闷 气。第二:在湿热作用下,叶绿素易破坏,导致叶子变黄。在杀青操 作中,因根据以下情况灵活采用: 第一、 嫩叶多抛,老叶多闷。 第二、芽叶肥壮,节间较长的鲜叶,应多闷。但闷过长,叶子 又会变黄,在这种情况下,可采取分两次闷炒, 每次闷 1-2 分钟. C、嫩叶老杀,老叶嫩杀 老杀是指失水多些,嫩杀是指失水少些 嫩叶应老杀,因嫩叶中酶活性较强,含水量较多。否则易产生红 梗红叶,此外,因杀青叶含水较多,在揉捻时茶汁易流失,加压时易 成糊状,芽叶易断碎。 老叶应嫩杀,因老叶含水较少,叶质粗硬,如杀青叶失水过多, 揉捻时不易成条,加压时易断碎。 嫩叶老杀后减重率为 41%,老叶减重率为 30% 减重率(%)=(鲜叶重—在制茶坯重)/鲜叶重*100 复习题:杀青技术有哪三个基本原则?应如何掌握?举例说明。 1.2.2 杀青方法
8 目前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各地使用的杀青机种类很多,型号也 不一。但大致可分为锅式杀青机、滚筒杀青机和槽式杀青机等 3 种类 型。 A、锅式杀青机 类型较多,有双灶双锅、一灶双锅连续杀青机、一灶三锅连续杀 青机等 3 种类型。虽机型不同,但其基本原理相同,操作技术也差异 不大,现以 84 型双灶双锅杀青机为例说明。 锅温:一般情况下,锅温 220-280℃(白天看锅底约有 10CM 左 右灰白圈,夜看红圈)。鲜叶投入后,如听不到爆声,表示锅温太低, 应立即提温。在锅温的掌握上,应视锅型及投叶量而定,投叶量多, 锅温应高;嫩叶、雨水叶、露水叶应高,老叶应稍低。对于表面水含 量较高的雨水叶和露水叶,最好薄摊于通风处,待散失部分水分后再 杀青,这样既省燃料,又能提高杀青叶质量。 投叶量:一般为 5-7 千克,投叶量应视锅温、鲜叶老嫩、叶表含 水量等情况而定。锅温高,投叶量适当多些,反之;老叶比嫩叶少些; 雨水叶比晴天叶少些。总之,投叶量可灵活掌握,以达到调节锅温的 作用,但调节幅度不可太大,以免影响杀青质量和工效。 时间:视锅温、炒法、叶量和叶子质量而定。杀青要求高温快速, 在杀匀和杀透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杀青时间,只有这样,才能提高 杀青质量。 一般晴天嫩叶 7-8min,老叶 5-6 min,雨露水叶 10 min 左右。 杀青时间长,杀青的色泽、香气都要受到影响,因此,在生产实践中
8 目前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各地使用的杀青机种类很多,型号也 不一。但大致可分为锅式杀青机、滚筒杀青机和槽式杀青机等 3 种类 型。 A、锅式杀青机 类型较多,有双灶双锅、一灶双锅连续杀青机、一灶三锅连续杀 青机等 3 种类型。虽机型不同,但其基本原理相同,操作技术也差异 不大,现以 84 型双灶双锅杀青机为例说明。 锅温:一般情况下,锅温 220-280℃(白天看锅底约有 10CM 左 右灰白圈,夜看红圈)。鲜叶投入后,如听不到爆声,表示锅温太低, 应立即提温。在锅温的掌握上,应视锅型及投叶量而定,投叶量多, 锅温应高;嫩叶、雨水叶、露水叶应高,老叶应稍低。对于表面水含 量较高的雨水叶和露水叶,最好薄摊于通风处,待散失部分水分后再 杀青,这样既省燃料,又能提高杀青叶质量。 投叶量:一般为 5-7 千克,投叶量应视锅温、鲜叶老嫩、叶表含 水量等情况而定。锅温高,投叶量适当多些,反之;老叶比嫩叶少些; 雨水叶比晴天叶少些。总之,投叶量可灵活掌握,以达到调节锅温的 作用,但调节幅度不可太大,以免影响杀青质量和工效。 时间:视锅温、炒法、叶量和叶子质量而定。杀青要求高温快速, 在杀匀和杀透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杀青时间,只有这样,才能提高 杀青质量。 一般晴天嫩叶 7-8min,老叶 5-6 min,雨露水叶 10 min 左右。 杀青时间长,杀青的色泽、香气都要受到影响,因此,在生产实践中
9 必须正确掌握好锅温高低和投叶量多少,以保证杀青质量。 杀青方法:应掌握“抛闷结合,多抛少闷”的原则。 一般说来,晴天嫩叶下锅后先抛炒 3-5 min→闷炒 1-2 min,当 看到大量水蒸汽从锅的四周冒出时,再抛炒至杀青适度。老叶和摊放 时间较长的叶子,下锅后先闷炒 3min,再抛炒。细嫩芽叶和雨水叶: 则全程抛炒。表面水不多的露水叶:先抛炒 2-3 min,散失部分水后 →闷炒 1-1.5 min→抛炒到适度. 闷炒的目的是提高叶温,迅速破坏酶活性,达到杀匀、杀透、快杀 的目的。但闷炒时间不能过长,否则使叶色变黄,有水闷味。关于抛 闷的先后问题,各地掌握不一,一般是鲜叶下锅后散失部分水分后, 先闷后抛,这是与锅温先高后低原则一致的。 一灶双锅或一灶三锅杀青机,是连续性杀青机,一灶烧火,第一 个锅直接受热,温度高,一般在 300℃以上,第二、三锅充分利用余 热,温度逐渐下降,分别在 260-280 ℃和 120-160 ℃左右。这不但 可比一般杀青机节约燃料约 50%,同时,锅温依次下降,对保证杀青 质量有较大的作用。生火后晚上看到第一口锅底部深处呈红圆块,第 二只锅底部红形似土鞋底时,鲜叶投入第一口锅,先抛炒 2-3min, 再闷炒 1-2min,利用第一口锅的高温,达到迅速破坏酶的目的,然 后打开第一道闸门,使叶子流入第二口锅抛炒;再关好闸门,在第一 口锅子投入鲜叶,方法如前。叶子在第二口锅抛炒 3-5min 后,打开 第二道闸门,使叶子流入第三只锅抛炒至适度。 根椐三锅连续杀青机的生产情况,第三只锅温度较底,会延长全
9 必须正确掌握好锅温高低和投叶量多少,以保证杀青质量。 杀青方法:应掌握“抛闷结合,多抛少闷”的原则。 一般说来,晴天嫩叶下锅后先抛炒 3-5 min→闷炒 1-2 min,当 看到大量水蒸汽从锅的四周冒出时,再抛炒至杀青适度。老叶和摊放 时间较长的叶子,下锅后先闷炒 3min,再抛炒。细嫩芽叶和雨水叶: 则全程抛炒。表面水不多的露水叶:先抛炒 2-3 min,散失部分水后 →闷炒 1-1.5 min→抛炒到适度. 闷炒的目的是提高叶温,迅速破坏酶活性,达到杀匀、杀透、快杀 的目的。但闷炒时间不能过长,否则使叶色变黄,有水闷味。关于抛 闷的先后问题,各地掌握不一,一般是鲜叶下锅后散失部分水分后, 先闷后抛,这是与锅温先高后低原则一致的。 一灶双锅或一灶三锅杀青机,是连续性杀青机,一灶烧火,第一 个锅直接受热,温度高,一般在 300℃以上,第二、三锅充分利用余 热,温度逐渐下降,分别在 260-280 ℃和 120-160 ℃左右。这不但 可比一般杀青机节约燃料约 50%,同时,锅温依次下降,对保证杀青 质量有较大的作用。生火后晚上看到第一口锅底部深处呈红圆块,第 二只锅底部红形似土鞋底时,鲜叶投入第一口锅,先抛炒 2-3min, 再闷炒 1-2min,利用第一口锅的高温,达到迅速破坏酶的目的,然 后打开第一道闸门,使叶子流入第二口锅抛炒;再关好闸门,在第一 口锅子投入鲜叶,方法如前。叶子在第二口锅抛炒 3-5min 后,打开 第二道闸门,使叶子流入第三只锅抛炒至适度。 根椐三锅连续杀青机的生产情况,第三只锅温度较底,会延长全
10 程杀青时间,因此,有的地区将三锅连续改为二锅连续。 B、滚筒杀青机 滚筒杀青机,目前在生产上试用的有 5-6 种形式,其机械结构大 同小异,设计原理基本相同,所用的燃料有油、煤、柴之分。 它由筒体、炉灶、输送三部分组成,鲜叶在滚筒内杀青时间长 短,出叶的快慢,主要取决于筒内导叶板螺旋角的大小,一般筒的 两端各在 60cm 内的螺旋角不小于 45°,中段的螺旋角不宜大于 22°,这样便于出叶。 先将炉子烧红,立即将带动筒体的电动机启动,让筒体转动均 匀受热,以免筒体变形。接着将鲜叶投入转送机的贮茶斗内,当筒 体加温处内壁微微有点发红,或见火星在筒内跳跃时,即可启动 输送机电机上叶,开始上叶量要多,以兔叶子烧焦。待开始出叶时, 再启动排湿罩电动机,将水蒸汽排出。 在开始出叶时,应观察杀青程度,按杀青程度调整投叶量的多 少,以匀叶器的高低来控制。在杀青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出叶情况。 如杀青程度偏嫩,应放低匀叶器,减少投叶量;如杀青程度偏老时, 则升高匀叶器,以增加投叶量。杀青时,应随时检查炉温,尽量使 温度稳定。该机温度在前中部 250℃左右,尾端 140℃左右,转速 28 转/min,杀青时间 4-6min;转速 21 转/min,时间为 8-10min。 每小时杀鲜叶 225-250kg,最高达 260kg,最低 175kg。嫩叶,雨 水叶转速应慢些,以增加杀青时间,投叶量应少些。反之,亦然。 当杀青结束时,必须在结束前 30min 降温,不要再加燃料,以免结
10 程杀青时间,因此,有的地区将三锅连续改为二锅连续。 B、滚筒杀青机 滚筒杀青机,目前在生产上试用的有 5-6 种形式,其机械结构大 同小异,设计原理基本相同,所用的燃料有油、煤、柴之分。 它由筒体、炉灶、输送三部分组成,鲜叶在滚筒内杀青时间长 短,出叶的快慢,主要取决于筒内导叶板螺旋角的大小,一般筒的 两端各在 60cm 内的螺旋角不小于 45°,中段的螺旋角不宜大于 22°,这样便于出叶。 先将炉子烧红,立即将带动筒体的电动机启动,让筒体转动均 匀受热,以免筒体变形。接着将鲜叶投入转送机的贮茶斗内,当筒 体加温处内壁微微有点发红,或见火星在筒内跳跃时,即可启动 输送机电机上叶,开始上叶量要多,以兔叶子烧焦。待开始出叶时, 再启动排湿罩电动机,将水蒸汽排出。 在开始出叶时,应观察杀青程度,按杀青程度调整投叶量的多 少,以匀叶器的高低来控制。在杀青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出叶情况。 如杀青程度偏嫩,应放低匀叶器,减少投叶量;如杀青程度偏老时, 则升高匀叶器,以增加投叶量。杀青时,应随时检查炉温,尽量使 温度稳定。该机温度在前中部 250℃左右,尾端 140℃左右,转速 28 转/min,杀青时间 4-6min;转速 21 转/min,时间为 8-10min。 每小时杀鲜叶 225-250kg,最高达 260kg,最低 175kg。嫩叶,雨 水叶转速应慢些,以增加杀青时间,投叶量应少些。反之,亦然。 当杀青结束时,必须在结束前 30min 降温,不要再加燃料,以免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