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三单元 绿茶加工 能力要求 熟练掌握绿茶及名优绿茶加工的鲜叶管理、杀青、 揉捻(造型)和干燥等加工工艺流程、工序技术参数、要求和操作要 领。熟练掌握绿茶工艺指标测定方法,能对在制品进行质量分析和控 制。能熟练、独立地进行绿茶及名优绿茶加工。能结合生产实际,总 结各种绿茶初制工艺线。初步具备从事与茶叶加工相关的科研与技术 推广能力。 技能、技术、知识点 理解和掌握绿茶品质形成的基本知识、 基本理论。熟练掌握绿茶(炒青、烘青及扁型、卷曲型、毛峰型等名 优绿茶)加工工艺和技术,包括: (1)鲜叶管理 摊叶厚度,摊叶 时间,鲜叶处理方法,鲜叶在摊放中的变化及与品质的关系。(2)杀 青 杀青机械类型及型号,杀青温度,投叶量,杀青方法,全程杀 青时间,杀青叶叶象观察及质量分析。(3)揉捻(造型) 揉捻机械 型号,揉捻机转速,投叶量,揉捻方法,全程揉捻时间,揉捻叶象观 察及质量分析。(4)干燥 干燥机械类型及型号,投叶量,干燥工艺 和方法,全程时间,叶象观察及毛茶品质分析。 第一节 概述 绿茶是我国生产的主要茶类之一,具有历史久、产区广、产量多、 品质好和销区稳等基本特点。 一、发展简况 自学为主,见 P153
1 第三单元 绿茶加工 能力要求 熟练掌握绿茶及名优绿茶加工的鲜叶管理、杀青、 揉捻(造型)和干燥等加工工艺流程、工序技术参数、要求和操作要 领。熟练掌握绿茶工艺指标测定方法,能对在制品进行质量分析和控 制。能熟练、独立地进行绿茶及名优绿茶加工。能结合生产实际,总 结各种绿茶初制工艺线。初步具备从事与茶叶加工相关的科研与技术 推广能力。 技能、技术、知识点 理解和掌握绿茶品质形成的基本知识、 基本理论。熟练掌握绿茶(炒青、烘青及扁型、卷曲型、毛峰型等名 优绿茶)加工工艺和技术,包括: (1)鲜叶管理 摊叶厚度,摊叶 时间,鲜叶处理方法,鲜叶在摊放中的变化及与品质的关系。(2)杀 青 杀青机械类型及型号,杀青温度,投叶量,杀青方法,全程杀 青时间,杀青叶叶象观察及质量分析。(3)揉捻(造型) 揉捻机械 型号,揉捻机转速,投叶量,揉捻方法,全程揉捻时间,揉捻叶象观 察及质量分析。(4)干燥 干燥机械类型及型号,投叶量,干燥工艺 和方法,全程时间,叶象观察及毛茶品质分析。 第一节 概述 绿茶是我国生产的主要茶类之一,具有历史久、产区广、产量多、 品质好和销区稳等基本特点。 一、发展简况 自学为主,见 P153
2 二、鲜叶要求 绿茶产品花色较多,有大宗绿茶和特种绿茶,它们对鲜叶的要求 不同。大宗绿茶分炒青(眉茶、珠茶)、烘青和蒸青三类,特种绿茶 依形状不同可分若干类。 大宗绿茶的鲜叶要求:具有一定的成熟度,采一芽二三叶及同等 嫩度的对夹叶。 特种绿茶的鲜叶要求:单芽、一芽一叶(初展、开展)、一芽二 叶初展等。 绿茶对鲜叶的共同要求: 1、 色泽:深绿色,色黄和色紫都不宜。 2、 叶型大小:中小叶为宜。 化学成分的组成:叶绿素和蛋白质的含量高,多酚类化合物含量 不宜太高,尤其是花青素含量要低为宜。前述色泽、叶型大小和化学 成分的组成具有较大的相 关性。 第二节 眉茶初制 我国绿茶生产以眉茶为最。因成品茶外形成条,略弯曲,辉白, 似人眉毛而得名。鲜叶加工最后阶段的干燥用炒干方法,故习惯上称 其毛茶为炒青。为了与加工珠茶的园炒青相区别,又称为长炒青。 原产皖南茶区,安徽省的休宁、婺源(现江西省)、歙县、祁门 的东乡,都是历史上主要的眉茶产区。当时毛茶都集中在安徽屯溪加 工,故成品茶也称屯绿,其在历史上颇负盛名。然后茶区逐步扩大到
2 二、鲜叶要求 绿茶产品花色较多,有大宗绿茶和特种绿茶,它们对鲜叶的要求 不同。大宗绿茶分炒青(眉茶、珠茶)、烘青和蒸青三类,特种绿茶 依形状不同可分若干类。 大宗绿茶的鲜叶要求:具有一定的成熟度,采一芽二三叶及同等 嫩度的对夹叶。 特种绿茶的鲜叶要求:单芽、一芽一叶(初展、开展)、一芽二 叶初展等。 绿茶对鲜叶的共同要求: 1、 色泽:深绿色,色黄和色紫都不宜。 2、 叶型大小:中小叶为宜。 化学成分的组成:叶绿素和蛋白质的含量高,多酚类化合物含量 不宜太高,尤其是花青素含量要低为宜。前述色泽、叶型大小和化学 成分的组成具有较大的相 关性。 第二节 眉茶初制 我国绿茶生产以眉茶为最。因成品茶外形成条,略弯曲,辉白, 似人眉毛而得名。鲜叶加工最后阶段的干燥用炒干方法,故习惯上称 其毛茶为炒青。为了与加工珠茶的园炒青相区别,又称为长炒青。 原产皖南茶区,安徽省的休宁、婺源(现江西省)、歙县、祁门 的东乡,都是历史上主要的眉茶产区。当时毛茶都集中在安徽屯溪加 工,故成品茶也称屯绿,其在历史上颇负盛名。然后茶区逐步扩大到
3 浙江省遂淳茶区(遂安、淳安、开化、常山等地)。自婺源划归江西 后,产地由婺源扩大到德兴、乐平等地。目前,全国各产茶区都有生 产。 安徽:屯绿、舒绿、芜绿。浙江:杭绿、遂绿、温绿。江西: 婺绿、饶绿。湖南湘绿。广东粤绿。贵州黔绿。四川的川绿。云南滇 绿。江苏苏绿。 品质特点因产地、加工机组配套以及具体加工方法的不同而有差 异,有的甚至差异较大。但其基本特点是:外形条索紧直、匀整,有 锋苗、不断碎,色泽绿润,调和一致,净度好;内质要求香高持久, 最好有熟板栗香,纯正;汤色清澈,黄绿明亮;滋味浓醇爽口,忌苦 涩味;叶底嫩绿明亮,忌红梗、红叶、焦斑、生青及闷黄叶。各地的 区别是:外形紧结壮实与紧细秀长,内质有无板栗香。 眉茶主销北非、欧洲等 50 多个地区和国家。 眉茶传统制法均在锅里炒干。初制分杀青、揉捻和干炒 3 道工序。 1、杀青 杀青是绿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是形成和提高眉茶品质关键性的 技术措施。 1.1 杀青目的 A、利用高温彻底破坏鲜叶中酶活性,制止多酚类的酶促氧化, 防止叶子红变,为形成绿茶汤清叶绿的品质特征奠定基础。 B、散失部分水分,使叶子变软,增加韧性,便于揉捻成条。 C、散发低沸点的青草气,发展茶香
3 浙江省遂淳茶区(遂安、淳安、开化、常山等地)。自婺源划归江西 后,产地由婺源扩大到德兴、乐平等地。目前,全国各产茶区都有生 产。 安徽:屯绿、舒绿、芜绿。浙江:杭绿、遂绿、温绿。江西: 婺绿、饶绿。湖南湘绿。广东粤绿。贵州黔绿。四川的川绿。云南滇 绿。江苏苏绿。 品质特点因产地、加工机组配套以及具体加工方法的不同而有差 异,有的甚至差异较大。但其基本特点是:外形条索紧直、匀整,有 锋苗、不断碎,色泽绿润,调和一致,净度好;内质要求香高持久, 最好有熟板栗香,纯正;汤色清澈,黄绿明亮;滋味浓醇爽口,忌苦 涩味;叶底嫩绿明亮,忌红梗、红叶、焦斑、生青及闷黄叶。各地的 区别是:外形紧结壮实与紧细秀长,内质有无板栗香。 眉茶主销北非、欧洲等 50 多个地区和国家。 眉茶传统制法均在锅里炒干。初制分杀青、揉捻和干炒 3 道工序。 1、杀青 杀青是绿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是形成和提高眉茶品质关键性的 技术措施。 1.1 杀青目的 A、利用高温彻底破坏鲜叶中酶活性,制止多酚类的酶促氧化, 防止叶子红变,为形成绿茶汤清叶绿的品质特征奠定基础。 B、散失部分水分,使叶子变软,增加韧性,便于揉捻成条。 C、散发低沸点的青草气,发展茶香
4 D、促进叶子内含物质的变化,改变叶子内含物质的性质,促进 绿茶品质的形成。 1.2 杀青技术 1.2.1 杀青应掌握的基本原则 影响杀青的因素很多,主要是温度、时间、投叶量和鲜叶的质量 等 4 个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杀青 过程中,一个因素的改变,其它因素也必须相应改变。例 如:温度低,时间就应长,温度高,时间就应短。投叶量增加,温度 就应相应增高。杀青技术措施,主要应掌握以下三点关键: A、 高温杀青,先高后低 要达到杀青的目的,就必须用高温来迅速破坏多酚氧化酶等酶 的活性,从而达到阻止多酚氧化酶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红变的目 的。 P159 表 6.1 几种酶活性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从上表可知,多酚氧化酶在 15-55℃之间,随温度上升酶活性 增强,当温度升到 65℃时,酶活性开始下降。尽管各种酶对温度的 反应不同,但其基本的共同点是:在温度达 70℃时,几乎所有的酶 都开始钝化;当温度达 80℃时,经短暂时间,酶将几乎全部变性; 当温度近 100℃时,几乎所有酶都在瞬间失去活性。 杀青就是利用酶对温度的不稳定性,用高温迅速破坏酶活性 (催化作用),从而获得绿茶应有的色、香、味。 高温杀青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对眉茶香气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4 D、促进叶子内含物质的变化,改变叶子内含物质的性质,促进 绿茶品质的形成。 1.2 杀青技术 1.2.1 杀青应掌握的基本原则 影响杀青的因素很多,主要是温度、时间、投叶量和鲜叶的质量 等 4 个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杀青 过程中,一个因素的改变,其它因素也必须相应改变。例 如:温度低,时间就应长,温度高,时间就应短。投叶量增加,温度 就应相应增高。杀青技术措施,主要应掌握以下三点关键: A、 高温杀青,先高后低 要达到杀青的目的,就必须用高温来迅速破坏多酚氧化酶等酶 的活性,从而达到阻止多酚氧化酶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红变的目 的。 P159 表 6.1 几种酶活性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从上表可知,多酚氧化酶在 15-55℃之间,随温度上升酶活性 增强,当温度升到 65℃时,酶活性开始下降。尽管各种酶对温度的 反应不同,但其基本的共同点是:在温度达 70℃时,几乎所有的酶 都开始钝化;当温度达 80℃时,经短暂时间,酶将几乎全部变性; 当温度近 100℃时,几乎所有酶都在瞬间失去活性。 杀青就是利用酶对温度的不稳定性,用高温迅速破坏酶活性 (催化作用),从而获得绿茶应有的色、香、味。 高温杀青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对眉茶香气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5 沸点的青草气物质大部分散失,从而使高沸点的芳香物质显出香来。 鲜叶中低沸点的香气物质主要是青叶醇、青叶醛、乙醛、异戊醛、丁 醛、甲醛、乙酸、异丁酸、异戊酸等。其中占鲜叶香气物质总量 60% 左右的是青叶醇,它有顺式和反式 2 种构型,绝大多数是顺式,沸点 为 156-157℃,具有强烈的青草气,经高温杀青,大部分挥发散失, 有一部分可转为反式(具清香气);其次是青叶醛,具更强烈的青草 气,沸点为 138-140℃,经高温杀青,也可大部分挥发散失;此外, 一些低级醛和酸等(有不悦气味),经高温杀青,也可基本散失。随 低沸点香气物质的挥发散失,一些具有高沸点的香气物质就会显出 来。庞牛儿醇(229-230℃)、橙花叔醇(224-224℃)、水杨酸甲酯 (224℃)、苯乙醇(217-218℃),都有花香或水果香,对绿茶香气有 增进作用。 掌握高温杀青的关键是能迅速使叶温达 80℃以上,以便尽快抑 制酶活性,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破坏酶的催化能力,同时散发青草气。 在具体操作中,要注意:(1)依杀青机具类型与机具大小而定,锅大, 叶多,温度高,反之。(2)炒法与叶温关系很大,以破坏酶活性的作 用而言,闷炒比抛炒好,因此,采用抛炒的,锅温应比闷炒高;投叶 多的,锅温宜高,投叶量少的,锅温应低。(3)高温杀青不是越高越 好,实践证明,过高的叶温对眉茶的外形和内质都不好(P160,表 6.2)。从表可知,第一、在热的作用下,叶绿素的少量破坏,有利于 绿茶的色泽,尤其是低档绿茶而言,在热的作用下,叶绿素的少量破 坏,有利于绿茶的色泽,使低档茶的深绿色变为浅绿色;但如温度过
5 沸点的青草气物质大部分散失,从而使高沸点的芳香物质显出香来。 鲜叶中低沸点的香气物质主要是青叶醇、青叶醛、乙醛、异戊醛、丁 醛、甲醛、乙酸、异丁酸、异戊酸等。其中占鲜叶香气物质总量 60% 左右的是青叶醇,它有顺式和反式 2 种构型,绝大多数是顺式,沸点 为 156-157℃,具有强烈的青草气,经高温杀青,大部分挥发散失, 有一部分可转为反式(具清香气);其次是青叶醛,具更强烈的青草 气,沸点为 138-140℃,经高温杀青,也可大部分挥发散失;此外, 一些低级醛和酸等(有不悦气味),经高温杀青,也可基本散失。随 低沸点香气物质的挥发散失,一些具有高沸点的香气物质就会显出 来。庞牛儿醇(229-230℃)、橙花叔醇(224-224℃)、水杨酸甲酯 (224℃)、苯乙醇(217-218℃),都有花香或水果香,对绿茶香气有 增进作用。 掌握高温杀青的关键是能迅速使叶温达 80℃以上,以便尽快抑 制酶活性,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破坏酶的催化能力,同时散发青草气。 在具体操作中,要注意:(1)依杀青机具类型与机具大小而定,锅大, 叶多,温度高,反之。(2)炒法与叶温关系很大,以破坏酶活性的作 用而言,闷炒比抛炒好,因此,采用抛炒的,锅温应比闷炒高;投叶 多的,锅温宜高,投叶量少的,锅温应低。(3)高温杀青不是越高越 好,实践证明,过高的叶温对眉茶的外形和内质都不好(P160,表 6.2)。从表可知,第一、在热的作用下,叶绿素的少量破坏,有利于 绿茶的色泽,尤其是低档绿茶而言,在热的作用下,叶绿素的少量破 坏,有利于绿茶的色泽,使低档茶的深绿色变为浅绿色;但如温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