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脂肪族卤代烃 本章学习要求 (1)掌握脂肪族卤代烃的命名方法(包括系统命名法和习惯 命名法)。 (2)掌握从醇制备脂肪族卤代烃的方法 (3)掌握脂肪族卤代烃的重要反应: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 应、与活泼金属反应 (4)掌握脂肪族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SNl、SN2)和清除反 应(E1、E2)的机理,这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5)掌握影响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因素,理解亲核取 代反应和消除反应之间的竞争 本章基本内容 (一)脂肪族卤代烃的命名 脂肪族卤代烃的习惯命名法是以烃基为取代基,卤素为母体。 系统命名法是以卤原子为取代基,以烃为母体,并使较优基团后 列出 (二)脂肪族卤代烃的制备 在脂肪族卤代烃的几种制备方法中,以醇为原料制备脂肪族
第八章 脂肪族卤代烃 一、本章学习要求 (1)掌握脂肪族卤代烃的命名方法(包括系统命名法和习惯 命名法)。 (2)掌握从醇制备脂肪族卤代烃的方法。 (3)掌握脂肪族卤代烃的重要反应: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 应、与活泼金属反应。 (4)掌握脂肪族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SNl、SN2)和清除反 应(E1、E2)的机理,这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5)掌握影响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因素,理解亲核取 代反应和消除反应之间的竞争。 二、本章基本内容 (一)脂肪族卤代烃的命名 脂肪族卤代烃的习惯命名法是以烃基为取代基,卤素为母体。 系统命名法是以卤原子为取代基,以烃为母体,并使较优基团后 列出。 (二) 脂肪族卤代烃的制备 在脂肪族卤代烃的几种制备方法中,以醇为原料制备脂肪族
102 有机化学学习指导 卤代烃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三)脂肪族卤代烃的重要反应 1.亲核取代反应 HO(或OH) ←ROH+HX(或X) ROH或(RO-) ROR+HX(或X-)醇解 RNH RNH-R,氨解 一RCN+NaX 氰解 RCOo- ← RCOOR+X 与羧酸反应 RONO2+ AgX 与硝酸银反应 R-C=C-R+X-与炔化物反应 丙酮 RI+NaX(X=Cl,Br)卤离子交换反应 2.消除反应 H (醇溶液 C-CS 3.与活泼金属的反应 干醚 RX+Mg RMgX 干醚 RLi+LIX 2RLi+CuX CuLi LiX R=2°3°烷烃,烯烃,烯丙烃,芳烃:X=I,Br,Cl) 4.亲核取代反应的机理 (1)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 R-X=R++ X R+ Nu
·102· 有机化学学习指导 卤代烃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三) 脂肪族卤代烃的重要反应 1. 亲核取代反应 2. 消除反应 3. 与活泼金属的反应 4. 亲核取代反应的机理 (1)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l) RX + Mg RMgX RX + 2Li RLi + LiX 2RLi + CuX R2CuLi + LiX N2 干醚 干醚 ( R=1°、2°、3°烷烃,烯烃,烯丙烃,芳烃;X=I,Br,Cl) 干醚 R C C Rˊ ˊ RˊOH Rˊ Rˊ ˊ Rˊ H2O(或OH ) 水解 醇解 NH3 RNH2 R2NH R3N RONO2 + AgX RI + NaX (X=Cl,Br) RCN + NaX RX NaCN AgNO3 RX ROH + HX(或X ) 丙酮 + X 氰解 与羧酸反应 与硝酸银反应 与炔化物反应 卤离子交换反应 RX ROR + HX(或X ) - - C C 氨解 - - COOR 或 ( O ) - - R COO - + X - - I C C H C C 碱(醇溶液) X - R X R + X R + Nu: R Nu + - 慢 + 快
第八章脂肪族卤代烃 特点: A.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决定反应速率的步骤是碳正离子的生 成,R—X的活性次序为: 烯丙基卤烃>叔卤烃>仲卤烃>伯卤烃>CH3X B.碳正离子具有平面结构,亲核试剂可以从平面的两面进 攻,因此可以得到“构型保留”和“构型翻转”的化合物组成的 外消旋体 C.离去基团的离去倾向越大,SN反应越容易进行,因此, 反应活性为:RI>RBr>RCl。 D.因为在SN反应中所生成的中间体为碳正离子,所以反应 中可能发生重排,形成更稳定的碳正离子 E.溶剂的极性增加能够使溶剂化作用增强,加速卤代烷的离 解,因而有利于SNl反应。 F.由于在SN反应中,决定反应速率的一步与亲核试剂无关, 因此,试剂亲核性大小对SN反应影响不大 (2)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 >-时一-0+y+面 背面进攻 过渡态 构形翻转 特点: A.反应是一步完成的,R一X的活性次序为CH3X>伯>仲 叔。∝和β碳原子上取代基增加,使SN2反应速度减慢 B.构型发生转化。 C.试剂亲核性越强,反应速率越快 3C >R2N >RO >F: I >Br >CI D.溶剂极性增加,对SN2反应不利 E.离去基团的离去倾向大,虽有利于SN2反应,但不如对
第八章 脂肪族卤代烃 ·103· 特点: A. 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决定反应速率的步骤是碳正离子的生 成,R—X 的活性次序为: 烯丙基卤烃>叔卤烃>仲卤烃>伯卤烃>CH3X B. 碳正离子具有平面结构,亲核试剂可以从平面的两面进 攻,因此可以得到“构型保留”和“构型翻转”的化合物组成的 外消旋体。 C. 离去基团的离去倾向越大,SNl 反应越容易进行,因此, 反应活性为:RI>RBr>RCl。 D. 因为在 SNl 反应中所生成的中间体为碳正离子,所以反应 中可能发生重排,形成更稳定的碳正离子。 E. 溶剂的极性增加能够使溶剂化作用增强,加速卤代烷的离 解,因而有利于 SNl 反应。 F. 由于在 SNl 反应中,决定反应速率的一步与亲核试剂无关, 因此,试剂亲核性大小对 SNl 反应影响不大。 (2)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 特点: A. 反应是一步完成的,R—X 的活性次序为 CH3X>伯>仲> 叔。-和-碳原子上取代基增加,使 SN2 反应速度减慢。 B. 构型发生转化。 C. 试剂亲核性越强,反应速率越快: H2N - >HO - >F -;R3C - >R2N - >RO - >F -;I - >Br - >CI - >F - D. 溶剂极性增加,对 SN2 反应不利。 E. 离去基团的离去倾向大,虽有利于 SN2 反应,但不如对 - HO + C Br [ HO C Br] HO C + Br - 背面进攻 过渡态 构形翻转
有机化学学习指导 SNl影响大。 5消除反应的机理 卤代烃在强碱作用下,从α-碳上脱去卤原子,从β-碳上脱 去H原子,形成符合 Saytzeff规则的不饱和烯烃。该反应有两种 机理 (1)单分子消去反应机理(E1) 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慢反应,第二步为快反应,如: (CH2)C-Br慢 (CH3)3C H-CHAC(CHA) -CH, -C(CH),+ 特点 A.同SN1反应一样,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决定反应速率 的步骤 B.通常形成符合 Saytzeff则的不饱和烯烃 C.有时会发生重排 D.离去基团易离去,试剂碱性较小,溶剂极性强,有利于 El (2)双分子消去反应机理(E2) 反应是一步完成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物和亲核试剂(碱)的 浓度成正比。如 一BH+-C 特点 A.反应一步完成 B.反应速率与作用物和碱浓度的一次方呈正比 C.B-H酸性强,高浓度强碱对E1消去有利
·104· 有机化学学习指导 SN1 影响大。 5. 消除反应的机理 卤代烃在强碱作用下,从 -碳上脱去卤原子,从 -碳上脱 去 H 原子,形成符合 Saytzeff 规则的不饱和烯烃。该反应有两种 机理: (1) 单分子消去反应机理(E1) 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慢反应,第二步为快反应,如: 特点: A. 同 SN1 反应一样,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决定反应速率 的步骤。 B. 通常形成符合 Saytzeff 规则的不饱和烯烃。 C. 有时会发生重排。 D. 离去基团易离去,试剂碱性较小,溶剂极性强,有利于 E1。 (2) 双分子消去反应机理(E2) 反应是一步完成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物和亲核试剂(碱)的 浓度成正比。如: 特点: A.反应一步完成。 B.反应速率与作用物和碱浓度的一次方呈正比。 C. -H 酸性强,高浓度强碱对 E1 消去有利。 (CH3 ) 3C Br (CH3 ) 3C + Br H CH2 C(CH3 ) 2 CH2 C(CH3 ) 2 + H + + + 慢 - 快 - C C BH + C C + X H X - B : - C C B H δ X δ -
第八章脂肪族卤代烃 三、典型题解析 例8.1命名下列化合物或写出结构式。 CH-CH2 (1)CH3CH-CECCH2CH3 (2)C1--H CH3 解:(1)2-氯-3-己炔(2)(S)-3-氯-1-丁烯 例82完成下列反应式 (1) BrCH CH2 CH2 Br +2NaCN ? (2)CICH, CH,CH,CH,I Imol CH-? CH OH HF:(1) NC(CH2 )3 CN, C2H5OOC(CH2)3CO0C2H (2)CICH, CH, CH,CH,OCH3 例83完成转化: CH, CH2-C-CH3 CHCH 解:产物中含有的D必来自D2O,所以产物是某RMgX D2O作用的结果。合成路线如下 H3 CHs 干C,H1-C-CH2-0 MgCl 例84比较下列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1)比较1-溴丁烯(A)、3-溴丁烯(B)、4-溴丁烯(C 与AgNO3醇溶液反应的快慢
第八章 脂肪族卤代烃 ·105· 三、典型题解析 例 8.1 命名下列化合物或写出结构式。 解: (1)2-氯-3-己炔(2)(S)- 3-氯-1-丁烯 例 8.2 完成下列反应式。 (2)ClCH2CH2CH2CH2 I 解:(1)NC(CH2)3CN,C2H5OOC(CH2)3COOC2H5 (2)ClCH2CH2CH2CH2OCH3 例 8.3 完成转化: 解:产物中含有的 D 必来自 D2O,所以产物是某 RMgX 与 D2O 作用的结果。合成路线如下: 例 8.4 比较下列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1)比较 1-溴丁烯(A)、3-溴丁烯(B)、4-溴丁烯(C) 与 AgNO3 醇溶液反应的快慢。 Mg D2O 干醚 MgCl D C2H5 C CH3 CH3 Cl C2H5 C CH3 CH3 C2H5 C CH3 CH3 D CH3CH2 C CH3 CH3 Cl CH3CH2 C CH3 CH3 (1)BrCH2CH2CH2Br + 2NaCN C2H5OH H+ , △ △ ? ? 1mol CH3ONa CH3OH ? CH3 CH C CCH2CH3 Cl CH CH2 CH3 (1) (2) Cl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