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知识点:二烯的分类、1,3丁二烯的结构、共轭二烯烃的性质(1,2与1,4加 成、双烯合成反应)、异戊二烯与橡胶」 第四章环烃(6学时) 第一节脂环烃 主要知识点:单环脂环烃的命名、环己烷的及衍生物的稳定构象、环丙烷环丁烷的性质 (催化氢化、加溴、加卤化氢、高锰酸钾、环戊烷环己烷性质(卤代)。 第二节芳香烃 主要知识点:苯的结构、单环芳经的命名、苯的性质(卤代、硝化、磺化、傅克烷基 化酰基化反应、加成反应、烷基侧链氧化和卤化反应、亲电取代反应历程、苯环上取代基的定位规律(三 类基、第三取代定位规律)、萘的结构与衍生物的命名、萘的性质(取代、氧化)。 第五章旋光异构(2学时) 第一节平面偏振光和物质的旋光性 主要知识点:平面偏振光、旋光性物质、手性、左旋、右旋、旋光度。 第二节手性碳原子的旋光异构 主要知识点:手性碳原子、构型表示法(立体式、费歇尔投影式、构型的S命名法 外消旋体、两个不相同手性碳原子的异构、两个相同手性碳原子的异构、内消旋体。 第六章卤代烃3学时) 第一节卤代烃的分类与命名 第二节卤代烃的性质 主要知识点:亲核取代反应(被羟基取代、被烷氧基取代、被氰基取代、被氨基取代 被硝酸银取代、消去反应、与金属反应(格氏试剂及使用条件)。 第三节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主要知识点:单分子历程(步骤、特点)、双分子历程(步骤、特点): 第四节卤代烯烃与卤代芳烃 主要知识点:不饱和卤代烃的类型、结构特点、性质差别。 第七章醇酚醚(4学时) 第一节醇 主要知识点:醇的分类和命名、醇的物理性质、醇的化学性质(与钠反应、与氢卤酸反 应、脱水反应、氧化反应、邻二醇与与高碘酸及氢氧化铜作用), 第二节酚 主要知识点:酚的结构和命名、酚的物理性质、酚的化学性质(酚羟基的性质、芳环的 20
20 主要知识点:二烯的分类、1,3-丁二烯的结构、共轭二烯烃的性质(1,2 与 1,4 加 成、双烯合成反应)、异戊二烯与橡胶。 第四章 环烃(6 学时) 第一节 脂环烃 主要知识点:单环脂环烃的命名、环己烷的及衍生物的稳定构象、环丙烷环丁烷的性质 (催化氢化、加溴、加卤化氢、高锰酸钾)、环戊烷环己烷性质(卤代)。 第二节 芳香烃 主要知识点:苯的结构、单环芳烃的命名、苯的性质(卤代、硝化、磺化、傅-克烷基 化酰基化反应、加成反应、烷基侧链氧化和卤化反应)、亲电取代反应历程、苯环上取代基的定位规律(三 类基、第三取代定位规律)、萘的结构与衍生物的命名、萘的性质(取代、氧化)。 第五章 旋光异构(2 学时) 第一节 平面偏振光和物质的旋光性 主要知识点:平面偏振光、旋光性物质、手性、左旋、右旋、旋光度。 第二节 手性碳原子的旋光异构 主要知识点:手性碳原子、构型表示法(立体式、费歇尔投影式)、构型的 R/S 命名法、 外消旋体、两个不相同手性碳原子的异构、两个相同手性碳原子的异构、内消旋体。 第六章 卤代烃(3 学时) 第一节 卤代烃的分类与命名 第二节 卤代烃的性质 主要知识点:亲核取代反应(被羟基取代、被烷氧基取代、被氰基取代、被氨基取代、 被硝酸银取代)、消去反应、与金属反应(格氏试剂及使用条件)。 第三节 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主要知识点:单分子历程(步骤、特点)、双分子历程(步骤、特点)。 第四节 卤代烯烃与卤代芳烃 主要知识点:不饱和卤代烃的类型、结构特点、性质差别。 第七章 醇酚醚(4 学时) 第一节 醇 主要知识点:醇的分类和命名、醇的物理性质、醇的化学性质(与钠反应、与氢卤酸反 应、脱水反应、氧化反应、邻二醇与与高碘酸及氢氧化铜作用)。 第二节 酚 主要知识点:酚的结构和命名、酚的物理性质、酚的化学性质(酚羟基的性质、芳环的
取代反应) 第三节酰 主要知识点:醚的结构和命名、醚的物理性质、醚的化学性质(醚键断裂、醚氧化、环 氧乙环的性质)。 第八章醛酮醒(5学时) 第一节醛酮 主要知识点:羰基的结构、醛酮的分类和命名、醛酮的物理性质、醛酮的化学性质(加 氰氢酸、加亚硫酸氢钠、加醇、加格氏试剂、加氨衍生物、还原反应、氧化反应、羟醛缩合反应、碘 仿反应、歧化反应) 第二节假 主要知识点:醒的结构和命名、对苯醌的化学性质(羰基加成、烯键加成、1,4加成、 还原反应)。 第九章羧酸及其衍生物(4学时) 第一节羧酸 主要知识点:羧基的结构分类和命名、羧酸的物理性质、羧酸的化学性质(酸性、酰卤 酸酐酯酰胺四种衍生物的生成、羧基还原、α氢的卤代、二元羧酸加热反应)。 第二节羧酸衍生物 主要知识点:酰卤、酸酐、酯和酰胺的命名、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水解、 醇解、氨解、酯缩合反应、酰胺的酸碱性、尿素)。 第十章取代酸(2学时) 第一节羟基酸 主要知识点:羟基酸的命名、羟基酸的化学性质(酸性、α羟基酸的氧化、α羟基酸的 分解、羟基酸的受热脱水反应、酚酸的性质)。 第二节羰基酸 主要知识点:羰基酸的命名、α我基酸的脱羧与脱羰反应、联基酸的脱羧、乙酰乙酸 乙酯的互变异构、乙酰乙酸乙酯的酮式和酸式分解反应、乙酰乙酸乙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丙二酸 二乙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第十一章含氨化合物(4学时) 第一节硝基化合物 主要知识点:硝基化合物结构与命名、化学性质(还原反应、α氢的酸性、硝基对芳环 上邻对位亲核取代的影响
21 取代反应)。 第三节 醚 主要知识点:醚的结构和命名、醚的物理性质、醚的化学性质(醚键断裂、醚氧化、环 氧乙环的性质)。 第八章 醛酮醌(5 学时) 第一节 醛酮 主要知识点:羰基的结构、醛酮的分类和命名、醛酮的物理性质、醛酮的化学性质(加 氰氢酸、加亚硫酸氢钠、加醇、加格氏试剂、加氨衍生物、还原反应、氧化反应、羟醛缩合反应、碘 仿反应、歧化反应)。 第二节 醌 主要知识点:醌的结构和命名、对苯醌的化学性质(羰基加成、烯键加成、1,4-加成、 还原反应)。 第九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4 学时) 第一节 羧酸 主要知识点:羧基的结构分类和命名、羧酸的物理性质、羧酸的化学性质(酸性、酰卤 酸酐酯酰胺四种衍生物的生成、羧基还原、α氢的卤代、二元羧酸加热反应)。 第二节 羧酸衍生物 主要知识点:酰卤、酸酐、酯和酰胺的命名、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水解、 醇解、氨解、酯缩合反应、酰胺的酸碱性、尿素)。 第十章 取代酸(2 学时) 第一节 羟基酸 主要知识点:羟基酸的命名、羟基酸的化学性质(酸性、α羟基酸的氧化、α羟基酸的 分解、羟基酸的受热脱水反应、酚酸的性质)。 第二节 羰基酸 主要知识点:羰基酸的命名、α羰基酸的脱羧与脱羰反应、β羰基酸的脱羧、乙酰乙酸 乙酯的互变异构、乙酰乙酸乙酯的酮式和酸式分解反应、乙酰乙酸乙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丙二酸 二乙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第十一章 含氮化合物(4 学时) 第一节 硝基化合物 主要知识点:硝基化合物结构与命名、化学性质(还原反应、α氢的酸性、硝基对芳环 上邻对位亲核取代的影响
第二节胺 主要知识点:胺的结构分类和命名、胺的物理性质、胺的化学性质(碱性、氧化、烷基 化、酰基化、磺酰化、亚硝酸作用、芳香胺的取代反应)。 第三节重氮与偶氮化合物 主要知识点:重氨与偶氨化合物的结构与命名、重氨化反应、重氨盐的放氨和保留氨的 反应。 三、考核方式及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为考试,采用“+1”形式进行考核,“N”是指教学过程中的考核项目数(“N”不小于3, 可以由考勤、课堂表现、期中考核、作业、论文、测验、课外项目等项目构成),“1”是指期末考试。 教师应在学期初向学生公布课程成绩的评定方案以及各项成绩在课程成绩中的比例,并在考试周之前 向学生公布平时成锁。 四、推荐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汪小兰有机化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 教学参考书 1、傅建熙有机化学.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 2、邢其毅等基础有机化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王积涛等有机化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4、荣国斌、苏克曼大学有机化学基础.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5、徐寿昌有机化学.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2020040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分:2 计划学时:24 适用范围:生物科学、生物科学(师范)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实验 考核方式:考查 授课单位:医药化工学院 教研室:有机化学
22 第二节 胺 主要知识点:胺的结构分类和命名、胺的物理性质、胺的化学性质(碱性、氧化、烷基 化、酰基化、磺酰化、亚硝酸作用、芳香胺的取代反应)。 第三节 重氮与偶氮化合物 主要知识点:重氮与偶氮化合物的结构与命名、重氮化反应、重氮盐的放氮和保留氮的 反应。 三、考核方式及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为考试,采用“N+1”形式进行考核,“N”是指教学过程中的考核项目数(“N”不小于 3, 可以由考勤、课堂表现、期中考核、作业、论文、测验、课外项目等项目构成),“1”是指期末考试。 教师应在学期初向学生公布课程成绩的评定方案以及各项成绩在课程成绩中的比例,并在考试周之前 向学生公布平时成绩。 四、推荐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汪小兰.有机化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参考书 1、傅建熙.有机化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邢其毅等.基础有机化学.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王积涛等.有机化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4、荣国斌、苏克曼.大学有机化学基础.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5、徐寿昌.有机化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2020040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分:2 计划学时:24 适用范围:生物科学、生物科学(师范)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实验 考核方式:考查 授课单位:医药化工学院 教研室:有机化学
制定人:金正能 审定人:吴家守 一、敏学目的与要求 有机化学实验是生物科学(师范)及生物教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 达到以下目的: 1、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实验技巧: 2、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独立进行实验的能力办: 3、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观察事物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使学生在科学方法上得到初步训练。 二、主要仪器设备 电炉、电子天平、循环水泵、熔点测定装置、蒸馏装置、回流装置、水汽蒸馏装置。 三、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 项目项目项目 序号 实验项目 学时数 求 类型性质 目的要求 有机化学实验基本要求、安 有机化学实验 必修 演示 综合 全规则、常用仪器及用途, “股知识介绍 实验预习报告与实验报告 的写法要求 了解重结品提纯的的原理、 重结品 必修操作 综合 学习重结品的操作方法 熔点测定 必修 操作 综合 了解熔点测定的意义、掌握 测定熔点的操作方法 了解测定沸点的意义和蒸 蒸馏和沸点的 馏的音义,堂常量法面 4 测定 3 必修 操作 综合 蒸馏法)及测定沸点的原理 和方法。 必修 熟悉酯化反应原理、掌握回 乙酸乙酯制备 操作 综合 流、蒸馏、分液漏斗的操作。 了解用环己醇氧化制备已 6 已二酸的制备 5 必修 操作 综合 二酸的原理和方法:复习重 结品、抽滤等操作。 实验理论考核 必修考查其它 开卷 四、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 考核方式为考查,采用“N”形式进行考核,“N”是指教学过程中的考核项目数(“N”不小于3, 可以由考勤、课堂表现、测验、实验报告、实践、课外项目等项目构成)。教师应在学期初向学生公布 课程成锁的评定方案以及各项成绩在课程成绩中的比例。 23
23 制定人:金正能 审定人:吴家守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有机化学实验是生物科学(师范)及生物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 达到以下目的: 1、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实验技巧; 2、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独立进行实验的能力; 3、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观察事物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使学生在科学方法上得到初步训练。 二、主要仪器设备 电炉、电子天平、循环水泵、熔点测定装置、蒸馏装置、回流装置、水汽蒸馏装置。 三、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 序号 实验项目 学时数 项目 要求 项目 类型 项目 性质 目的要求 1 有机化学实验 一般知识介绍 3 必修 演示 综合 有机化学实验基本要求、安 全规则、常用仪器及用途, 实验预习报告与实验报告 的写法要求 2 重结晶 3 必修 操作 综合 了解重结晶提纯的的原理、 学习重结晶的操作方法 3 熔点测定 3 必修 操作 综合 了解熔点测定的意义、掌握 测定熔点的操作方法 4 蒸馏和沸点的 测定 3 必修 操作 综合 了解测定沸点的意义和蒸 馏的意义,掌握常量法(即 蒸馏法)及测定沸点的原理 和方法。 5 乙酸乙酯制备 5 必修 操作 综合 熟悉酯化反应原理、掌握回 流、蒸馏、分液漏斗的操作。 6 已二酸的制备 5 必修 操作 综合 了解用环已醇氧化制备已 二酸的原理和方法;复习重 结晶、抽滤等操作。 7 实验理论考核 2 必修 考查 其它 开卷 四、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 考核方式为考查,采用“N”形式进行考核,“N”是指教学过程中的考核项目数(“N”不小于 3, 可以由考勤、课堂表现、测验、实验报告、实践、课外项目等项目构成)。教师应在学期初向学生公布 课程成绩的评定方案以及各项成绩在课程成绩中的比例
五、实验指导书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蒋华江,朱仙弟.基础实验Ⅱ(有机化学实验).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参考书目: 1.曾昭琼.有机化学实验(第三版).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2000 2.高占先。有机化学实验(第三、四版).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2004 3.华南师范大学等合编,有机化学实验(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单尚,强根荣,金卫红.新编基础化学实验(Ⅱ)(有机化学实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5.李英俊,孙淑琴,半微量有机化学实验(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6.焦家俊.有机化学实验。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7.周宁怀,王德林.微型有机化学实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8.Williamson.kLMacroscale and microscale organic experiments(3rd edition)[M]Boston:Houghto Mifflin Company.1999 《植物学》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6121014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课程学分:2.5 计划学时:72 适用范围:生物科学、生物教育(师范) 先修课程:无 考核方式:考试 授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教研室:植物学 制定人:高松 审定人:杨蓓芬 生命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植物学又是现代生命 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生命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标志着21世纪人类将进入 生物科学技术的新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 24
24 五、实验指导书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蒋华江,朱仙弟.基础实验Ⅱ(有机化学实验).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参考书目: 1.曾昭琼.有机化学实验(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高占先.有机化学实验(第三、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华南师范大学等合编,有机化学实验(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单尚,强根荣,金卫红.新编基础化学实验(Ⅱ)(有机化学实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5.李英俊,孙淑琴,半微量有机化学实验(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6.焦家俊.有机化学实验.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7.周宁怀,王德林.微型有机化学实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8.Williamson.k.L.Macroscale and microscale organic experiments(3rd edition).[M]. 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99 《植物学》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6121014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课程学分:2.5 计划学时:72 适用范围:生物科学、生物教育(师范) 先修课程:无 考核方式:考试 授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教研室:植物学 制定人:高松 审定人:杨蓓芬 生命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植物学又是现代生命 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生命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标志着 21 世纪人类将进入 生物科学技术的新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