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化学实验课。通过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基 础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相关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以及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掌 握化合物的一般分离制备及分析方法:加深对化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会正确观察 化学反应现象以及数据的记录与处理方法,初步学会查阅资料、手册,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从而培养 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思考、独立进行实验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 生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培养初步的科研能力打下基础。 二、主要仪器设备 量筒,烧杯,玻棒,移液管,吸量管,胶头滴管,点滴板,试剂瓶,细口瓶,洗瓶,洗耳球,称 量瓶,容量瓶,标准比色管,锥形瓶,碘量瓶,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漏斗,滴液漏 斗,铁架台,铁圈,减压过滤装置(布氏漏斗,抽滤瓶,循环水真空泵),台秤,电子天平,pH计, 温度计,比重计,电炉,烘箱,马弗炉,干燥器,水浴锅,恒温水浴锅,磁力搅拌器,蒸发皿,表面 皿,坩埚,泥三角,石棉网等。 三、实验项目设置及目的要求 项目项目项目 实验项目 要求 目的要求 类型性质 学习化学实验基本知识:熟悉无机及分析化学实 实验讲座 必修讲解 理论验室的规则和安全常识:学会实验室一般事故的 处理措施:了解有关仪器的基本操作。 熟悉常用仪器名称、规格及使用注意事项:了解 仪器的 选修操作研究 玻璃仪器的洗涤原理和方法:学会常用仪器的洗 认领、洗涤与干燥 涤和干燥方法。 学习比重计、移液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掌握 溶液的配制 选修操作研究溶液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的浓度等一般配制方 法和基本操作。 必修 学习提纯NaCI的原理和方法:学习溶解、沉淀 粗盐的提纯 4 操作 研究 过滤、蒸发浓缩、结晶和烘干等基本操作。 了解容量仪器校准的意义和方法:掌握移液管的 容量仪器的校准 3 选修 操作 研究 校准和容量瓶与移液管间相对校准的操作方法。 酸碱滴定 必修 掌握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掌握滴定操作,学会 4 操作 研究 正确判断滴定终点
15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化学实验课。通过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基 础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相关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以及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掌 握化合物的一般分离制备及分析方法;加深对化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会正确观察 化学反应现象以及数据的记录与处理方法,初步学会查阅资料、手册,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从而培养 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思考、独立进行实验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 生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培养初步的科研能力打下基础。 二、主要仪器设备 量筒,烧杯,玻棒,移液管,吸量管,胶头滴管,点滴板,试剂瓶,细口瓶,洗瓶,洗耳球,称 量瓶,容量瓶,标准比色管,锥形瓶,碘量瓶,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漏斗,滴液漏 斗,铁架台,铁圈,减压过滤装置(布氏漏斗,抽滤瓶,循环水真空泵),台秤,电子天平,pH 计, 温度计,比重计,电炉,烘箱,马弗炉,干燥器,水浴锅,恒温水浴锅,磁力搅拌器,蒸发皿,表面 皿,坩埚,泥三角,石棉网等。 三、实验项目设置及目的要求 序 号 实验项目 学 时 项目 要求 项目 类型 项目 性质 目的要求 1 实验讲座 2 必修 讲解 理论 学习化学实验基本知识;熟悉无机及分析化学实 验室的规则和安全常识;学会实验室一般事故的 处理措施;了解有关仪器的基本操作。 2 仪器的 认领、洗涤与干燥 2 选修 操作 研究 熟悉常用仪器名称、规格及使用注意事项;了解 玻璃仪器的洗涤原理和方法;学会常用仪器的洗 涤和干燥方法。 3 溶液的配制 4 选修 操作 研究 学习比重计、移液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掌握 溶液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的浓度等一般配制方 法和基本操作。 4 粗盐的提纯 4 必修 操作 研究 学习提纯 NaCl 的原理和方法;学习溶解、沉淀、 过滤、蒸发浓缩、结晶和烘干等基本操作。 5 容量仪器的校准 3 选修 操作 研究 了解容量仪器校准的意义和方法;掌握移液管的 校准和容量瓶与移液管间相对校准的操作方法。 6 酸碱滴定 4 必修 操作 研究 掌握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掌握滴定操作,学会 正确判断滴定终点
学习测定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基本原理和方 酷酸电离度和 选修 操作 研究 法:学会酸度计的使用:进一步熟悉溶液的配制 电离常数的测定 和酸碱滴定操作。 纯碱中Na,CO和 了解强碱弱酸盐滴定过程中p值的变化:掌握双 选修操作 研究 NaHCO:含量的测定 指示剂法测定纯碱中各组分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测定1一+的平衡常数,加深对化学平衡原 1”=1+2 选修 操作 研究 理的理解:巩周滴定操作和移液管、滴定管、碘 平衡常数的测定 量瓶的使用方法。 高锰酸钾溶液浓度的 掌握高锰酸钾溶液浓度的标定方法:掌握用高锰 10 标定及过氧化氨含量 选修 操作 研究 酸钾法测定过氧化氢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的测定 掌握KCO,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了解铁矿石的 重铬酸钾法测定 溶解方法:理解甲基橙的作用原理与条件:掌握 铁矿石中全铁含量 选修 操作 研究 K:C20,法测定全铁的原理和方法:学习二苯胺磺 (无汞定铁法) 酸钠的作用原理。 掌握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原理:了解金 EDTA溶液 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EDTA 12 浓度的标定及天然水 4 选修操作研究溶液浓度的标定及天然水总硬度的测定方法与条 总硬度的测定 件:了解干扰离子的掩蔽方法与条件:了解缓冲 溶液的应用。 铋铅混合液中铋、铅 13 选修操作 了解通过控制酸度提高EDTA滴定选择性的原理 研究 含量的连续测定 掌握用EDTA进行连续滴定的方法。 了解硫代硫酸钠的制备方法:熟悉蒸发浓缩、减 硫代硫酸钠的 操作 研究压过滤、结晶等基本操作:学习产品定性和定量 制备及纯度的测定 选修 分析方法。 了解由金属制备盐的一种方法:掌握五水硫酸铜 五水硫酸铜的 15 选修操作 研究 制备、提纯及纯度检验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减日 制各及铜含量的测定 过滤、燕发浓缩和重结晶等基本操作。 掌握制各复盐硫酸亚铁铵的方法,了解复盐的特 硫酸亚铁铵的 性:掌握水浴加热、蒸发、浓缩、结晶、减压过 6 选修操作研究 制备及纯度的测定 滤等基本操作:了解无机物制备的投料、产量 产率的有关计算及产品纯度的检验方法
16 7 醋酸电离度和 电离常数的测定 4 选修 操作 研究 学习测定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基本原理和方 法;学会酸度计的使用;进一步熟悉溶液的配制 和酸碱滴定操作。 8 纯碱中 Na2CO3和 NaHCO3含量的测定 4 选修 操作 研究 了解强碱弱酸盐滴定过程中 pH 值的变化;掌握双 指示剂法测定纯碱中各组分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9 I3- I-+ I2 平衡常数的测定 4 选修 操作 研究 测定 I3 - I2+I -的平衡常数,加深对化学平衡原 理的理解;巩固滴定操作和移液管、滴定管、碘 量瓶的使用方法。 10 高锰酸钾溶液浓度的 标定及过氧化氢含量 的测定 4 选修 操作 研究 掌握高锰酸钾溶液浓度的标定方法;掌握用高锰 酸钾法测定过氧化氢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11 重铬酸钾法测定 铁矿石中全铁含量 (无汞定铁法) 4 选修 操作 研究 掌握 K2Cr2O7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了解铁矿石的 溶解方法;理解甲基橙的作用原理与条件;掌握 K2Cr2O7法测定全铁的原理和方法;学习二苯胺磺 酸钠的作用原理。 12 EDTA 溶液 浓度的标定及天然水 总硬度的测定 4 选修 操作 研究 掌握 EDTA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原理;了解金 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 EDTA 溶液浓度的标定及天然水总硬度的测定方法与条 件;了解干扰离子的掩蔽方法与条件;了解缓冲 溶液的应用。 13 铋铅混合液中铋、铅 含量的连续测定 4 选修 操作 研究 了解通过控制酸度提高 EDTA 滴定选择性的原理; 掌握用 EDTA 进行连续滴定的方法。 14 硫代硫酸钠的 制备及纯度的测定 8 选修 操作 研究 了解硫代硫酸钠的制备方法;熟悉蒸发浓缩、减 压过滤、结晶等基本操作;学习产品定性和定量 分析方法。 15 五水硫酸铜的 制备及铜含量的测定 8 选修 操作 研究 了解由金属制备盐的一种方法;掌握五水硫酸铜 制备、提纯及纯度检验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减压 过滤、蒸发浓缩和重结晶等基本操作。 16 硫酸亚铁铵的 制备及纯度的测定 8 选修 操作 研究 掌握制备复盐硫酸亚铁铵的方法,了解复盐的特 性;掌握水浴加热、蒸发、浓缩、结晶、减压过 滤等基本操作;了解无机物制备的投料、产量、 产率的有关计算及产品纯度的检验方法
了解三草酸合铁()酸钾的合成方法:掌握确 三草酸合铁)酸钾 17 选修操作 综合 定化合物化学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巩固无机合 的合成及其组成分析 成、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 掌握容量分析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和酸碱指示剂 甲醛法测定 选修 的选择原理:了解把弱酸强化为可用酸碱滴定法 18 硫酸铵中氮含量 操作研究 直接滴定的强酸的方法;掌握用甲醛法测铵态氮 的原理和方法。 学习药剂样品的前处理方法;掌握配位滴定中返 胃舒平片剂中AO 19 6 选修操作 研究 滴定法的基本原理:进一步掌握混合离子分别测 和MgO含量的测定 定的方法和原理:掌握沉淀分离的操作方法。 维生素C片剂中 20 选修 掌握直接碘量法测定抗坏血酸含量的原理及其操 操作 研究 抗坏血酸的测定 作;掌握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 了解水样的采集和保存方法:掌握化学耗氧量的 水样中化学耗氧量 2 6 逃修 操作 (COD)的测定 研究 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掌握KMO4返滴法测定水 中COD的分析方法。 掌握KMO4滴定法间接测定钙含量的原理:了解 高锰酸钾法测定 22 选修 操作 研究 沉淀分离消除杂质干扰的方法:掌握沉淀分离的 补钙剂中钙含量 操作技术。 四、课程教学安排 课程总学时数为32,在第1学期完成,其中实验讲座2学时,实验30学时(必修10学时,选修 22学时)。 五、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 考核方式为考查,采用“N”形式进行考核,“N”是指教学过程中的考核项目数(“N”不小于3, 可以由考勤、课堂表现、测验、实验报告、实践、课外项目等项目构成)。教师应在学期初向学生公布 课程成绩的评定方案以及各项成绩在课程成绩中的比例。 六、实验指导书及主要参考书 [山梁华定等编。基础实验I(无机化学实验).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山 2)贾文平等编。基础实验Ⅲ(分析化学实验).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3)南京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实验(第三版).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2001. 17
17 17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 的合成及其组成分析 8 选修 操作 综合 了解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合成方法;掌握确 定化合物化学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巩固无机合 成、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 18 甲醛法测定 硫酸铵中氮含量 4 选修 操作 研究 掌握容量分析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和酸碱指示剂 的选择原理;了解把弱酸强化为可用酸碱滴定法 直接滴定的强酸的方法;掌握用甲醛法测铵态氮 的原理和方法。 19 胃舒平片剂中 Al2O3 和 MgO 含量的测定 6 选修 操作 研究 学习药剂样品的前处理方法;掌握配位滴定中返 滴定法的基本原理;进一步掌握混合离子分别测 定的方法和原理;掌握沉淀分离的操作方法。 20 维生素 C 片剂中 抗坏血酸的测定 3 选修 操作 研究 掌握直接碘量法测定抗坏血酸含量的原理及其操 作;掌握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 21 水样中化学耗氧量 (COD)的测定 6 选修 操作 研究 了解水样的采集和保存方法;掌握化学耗氧量的 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掌握 KMnO4返滴法测定水 中 COD 的分析方法。 22 高锰酸钾法测定 补钙剂中钙含量 6 选修 操作 研究 掌握 KMnO4滴定法间接测定钙含量的原理;了解 沉淀分离消除杂质干扰的方法; 掌握沉淀分离的 操作技术。 四、课程教学安排 课程总学时数为 32,在第 1 学期完成,其中实验讲座 2 学时,实验 30 学时(必修 10 学时,选修 22 学时)。 五、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 考核方式为考查,采用“N”形式进行考核,“N”是指教学过程中的考核项目数(“N”不小于 3, 可以由考勤、课堂表现、测验、实验报告、实践、课外项目等项目构成)。教师应在学期初向学生公布 课程成绩的评定方案以及各项成绩在课程成绩中的比例。 六、实验指导书及主要参考书 [1] 梁华定等编.基础实验Ⅰ(无机化学实验).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2] 贾文平等编.基础实验Ⅲ(分析化学实验).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3] 南京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实验(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2020039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分:2.5 计划学时:40 适用范围:生物科学、生物科学(师范)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 考核方式:考试/闭卷 授课单位:医药化工学院 教研室:有机化学 制定人:金正能 审定人:吴家守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有机化学是生物科学(师范)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 掌握有机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本学科的 科学成就及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自学新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通过教 学要求学生: 1、掌握有机物的命名方法、结构、性质,了解它们的应用: 2、用化学键理论和电子效应、空间效应解释一些简单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3、掌握有机物的典型反应,掌握各类化合物相互转变的基本规律: 4、了解典型的、简单的反应历程 5、了解立体化学的基本知识: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章节 内 理论课(学时) 第一章 绪论 2 第二章 饱和烃 3 第三章 不饱和烃 6 第四章 环烃 6 第五章 旋光异构 2 第六章 卤代烃 3 第七章 醇酚醚 第八章 醛酮醌
18 《有机化学 》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2020039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分:2.5 计划学时:40 适用范围:生物科学、生物科学(师范)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 考核方式:考试/闭卷 授课单位:医药化工学院 教研室:有机化学 制定人:金正能 审定人:吴家守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有机化学是生物科学(师范)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 掌握有机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本学科的 科学成就及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自学新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通过教 学要求学生: 1、掌握有机物的命名方法、结构、性质,了解它们的应用; 2、用化学键理论和电子效应、空间效应解释一些简单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3、掌握有机物的典型反应,掌握各类化合物相互转变的基本规律; 4、了解典型的、简单的反应历程; 5、了解立体化学的基本知识;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章 节 内 容 理论课(学时) 第一章 绪论 2 第二章 饱和烃 3 第三章 不饱和烃 6 第四章 环烃 6 第五章 旋光异构 2 第六章 卤代烃 3 第七章 醇酚醚 4 第八章 醛酮醌 5
第九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3 第十章 取代酸 2 第十一章 含氮化合物 4 合 计 40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第一节有机化学研究对象与任务共价键有机化合物特点 主要知识点:键角、键长、健能与键极性。 第二节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方法有机化合物结构表示法 主要知识点:结构式、结构简式、键线式。 第二章饱和烃(3学时) 第一节烷烃的结构与构象 主要知识点:SP杂化、σ键及特点、烷烃结构,乙烷与丁烷的构象 第二节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体及命名 主要知识点:同系列、同分异构体、烷烃的普通命名法、系统命名法。 第三节烷烃的性质 主要知识点:物理性质、氧化与燃烧、氯代反应及机理。 第三章不饱和烃(6学时) 第一节烯烃的结构与命名 主要知识点:SP杂化、π键及特点,烯烃结构,烯烃的系统命名法。 第二节烯烃的异构 主要知识点:烯烃的构造异构类型、顺反异构的条件、次序规则、顺反异构命名法。 第三节烯烃的性质 主要知识点:物理性质、加成反应(加氢、加卤素、加卤化氢、加水、加硫酸、加次卤 酸、硼氢化氧化反应氧化反应(高锰酸钾氧化、臭氧氧化、空气催化氧化)、加聚反应、α氢肉代反应、 亲电加成反应机理与马氏规则解释、诱导效应。 第四节炔烃 主要知识点:SP杂化、叁键结构特点、块烃的同分异构与命名、炔烃的化学性质(催 化氢化、卤化氢加成、水加成、氢氰酸加成、炔氢的性质) 第五节二烯烃 19
19 第九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3 第十章 取代酸 2 第十一章 含氮化合物 4 合 计 40 第一章 绪论(2 学时) 第一节 有机化学研究对象与任务 共价键 有机化合物特点 主要知识点:键角、键长、键能与键极性。 第二节 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有机化合物结构表示法 主要知识点:结构式、结构简式、键线式。 第二章 饱和烃(3 学时) 第一节 烷烃的结构与构象 主要知识点:SP 3杂化、σ键及特点、烷烃结构,乙烷与丁烷的构象。 第二节 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体及命名 主要知识点:同系列、同分异构体、烷烃的普通命名法、系统命名法。 第三节 烷烃的性质 主要知识点:物理性质、氧化与燃烧、氯代反应及机理。 第三章 不饱和烃(6 学时) 第一节 烯烃的结构与命名 主要知识点:SP 2杂化、π键及特点,烯烃结构,烯烃的系统命名法。 第二节 烯烃的异构 主要知识点:烯烃的构造异构类型、顺反异构的条件、次序规则、顺反异构命名法。 第三节 烯烃的性质 主要知识点:物理性质、加成反应(加氢、加卤素、加卤化氢、加水、加硫酸、加次卤 酸、硼氢化氧化反应)、氧化反应(高锰酸钾氧化、臭氧氧化、空气催化氧化)、加聚反应、α-氢卤代反应、 亲电加成反应机理与马氏规则解释、诱导效应。 第四节 炔烃 主要知识点:SP 杂化、叁键结构特点、炔烃的同分异构与命名、炔烃的化学性质(催 化氢化、卤化氢加成、水加成、氢氰酸加成、炔氢的性质)。 第五节 二烯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