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卷三·东周·苏秦始将连横 (5)姚本莅,临也。有顷,言未久。鲍本莅,临也。集韵,顷,少选 (6)姚本惧惠王诛之,欲还归魏也。¤鲍本惧诛归商。 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1)危。今秦妇人婴儿(2)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 之法(3)。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4)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5),愿大王图之(6」商君归还 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8) (1)鲍本君之身 (2)鲍本集韵,女曰婴,男曰儿。补曰:释名,人始生曰婴。婴,胸前也。投之胸前乳养,故曰 婴。 (3)姚本莫,无也 (4)鲍本补曰:更,平声。 (5)鲍本「王」下有「之」字。 姚本图,谋也 ()鲍本时自商欲归魏,不得,故还秦 (8)姚本商君惧诛,欲之魏,商人禁之曰,「商君之法急不得出,穷而还。一日,魏以其谲公 子印而没其军,魏人怨而不纳。故(曾下有「还而」字)惠王车裂之也。O鲍本无念之者。 苏豪始将连横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2),北有胡貉、代(3)马之用(4) 南有巫山(5)、黔中之限(6),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8),战车万乘,奋击百万(9),沃野 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2),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 之用闻4),兵法之教5),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1)姚本合关东从,通之于秦,故曰连横者也。0鲍本文颖曰,关东为从,西为横。孟康曰,南 北为从,东西为横。瓒曰,以利合曰从,以威势相胁曰横。正曰:高注,连关中之为横 合关东之为从。大事记取 (2)姚本利,饶也。鲍本三郡并属益州 (3)鲍本胡,楼烦、林胡之类。集韵,貉似孤。代,幽州郡。 (4)姚本用,用武也 (5)鲍本在南郡巫。补曰:正义云,夔州巫山县。 6)姚本皆有塞险要也,故曰「之限」也σ鲍本黔,故楚地。秦地距此二郡耳,故言「限υ秦 昭三十年始定为黔中郡,后为武陵郡。见后志。补曰:大事记,今黔、辰、施、元等州 o正曰:高注,皆有塞险,故谓「之限 ()姚本肴,在渑池西。函关,旧在弘农城北门外,今在新安东。固,牢坚,难攻易守也。鲍 本始皇纪注,骰,二骰;函,函关也。在弘农。补曰:左氏,骰有二陵。杜注,在渑池县 西。函,见周策。 (8)鲍本殷,盛也 (9)鲍本士之能奋击者 ωo)姚本关中沃野千里,故田美民富。o鲍本沃,言其肥润。 )姚本攻之不可得,守之不可坏,故曰形便也。鲍本地势与形便于攻守。 )姚本府,聚也。o鲍本言蓄聚之富,非人力也。 (3)鲍本物之雄者强 4)鲍本骑士之便马者。 (s)姚本教,习也 6)姚本吞,灭也 )姚本奏,事。效,验也。鲍本奏,进。效,功也 第26页
战国策卷三·东周·苏秦始将连横 第 26 页 ⑸姚本莅,临也。有顷,言未久。○ 鲍本莅,临也。集韵,顷,少选。 ⑹姚本惧惠王诛之,欲还归魏也。○ 鲍本惧诛归商。 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⑴危。今秦妇人婴儿⑵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 之法⑶。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⑷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⑸,愿大王图之⑹。」商君归还 ⑺,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⑻。 ⑴鲍本君之身。 ⑵鲍本集韵,女曰婴,男曰儿。补曰:释名,人始生曰婴。婴,胸前也。投之胸前乳养,故曰 婴。 ⑶姚本莫,无也。 ⑷鲍本补曰:更,平声。 ⑸鲍本「王」下有「之」字。 ⑹姚本图,谋也。 ⑺鲍本时自商欲归魏,不得,故还秦。 ⑻姚本商君惧诛,欲之魏,商人禁之曰,「商君之法急」。不得出,穷而还。一曰,魏以其谲公 子卬而没其军,魏人怨而不纳。故(曾下有「还而」字)惠王车裂之也。○ 鲍本无念之者。 苏秦始将连横 苏秦始将连横⑴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⑵,北有胡貉、代⑶马之用⑷, 南有巫山⑸、黔中之限⑹,东有肴、函之固⑺。田肥美,民殷富⑻,战车万乘,奋击百万⑼,沃野 千里⑽,蓄积饶多,地势形便⑾,此所谓天府⑿,天下之雄⒀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 之用⒁,兵法之教⒂,可以并诸侯,吞天下⒃,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⒄。」 ⑴姚本合关东从,通之于秦,故曰连横者也。○ 鲍本文颖曰,关东为从,西为横。孟康曰,南 北为从,东西为横。瓒曰,以利合曰从,以威势相胁曰横。○ 正曰:高注,连关中之为横, 合关东之为从。大事记取。 ⑵姚本利,饶也。○ 鲍本三郡并属益州。 ⑶鲍本胡,楼烦、林胡之类。集韵,貉似狐。代,幽州郡。 ⑷姚本用,用武也。 ⑸鲍本在南郡巫。补曰:正义云,夔州巫山县。 ⑹姚本皆有塞险要也,故曰「之限」也。○ 鲍本黔,故楚地。秦地距此二郡耳,故言「限」。秦 昭三十年始定为黔中郡,后为武陵郡。见后志。补曰:大事记,今黔、辰、施、元等州。 ○ 正曰:高注,皆有塞险,故谓「之限」。 ⑺姚本肴,在渑池西。函关,旧在弘农城北门外,今在新安东。固,牢坚,难攻易守也。○ 鲍 本始皇纪注,殽,二殽;函,函关也。在弘农。补曰:左氏,殽有二陵。杜注,在渑池县 西。函,见周策。 ⑻鲍本殷,盛也。 ⑼鲍本士之能奋击者。 ⑽姚本关中沃野千里,故田美民富。○ 鲍本沃,言其肥润。 ⑾姚本攻之不可得,守之不可坏,故曰形便也。○ 鲍本地势与形便于攻守。 ⑿姚本府,聚也。○ 鲍本言蓄聚之富,非人力也。 ⒀鲍本物之雄者强。 ⒁鲍本骑士之便马者。 ⒂姚本教,习也。 ⒃姚本吞,灭也。 ⒄姚本奏,事。效,验也。○ 鲍本奏,进。效,功也
战国策卷三·东周·苏秦始将连横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1)不成者不可以诛罚(2),道德不厚者不可 以使民(3),政教不顺(4者不可以烦大臣(5)。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6。J (1)鲍本文章,法令也。 (2)姚本文章,旌旗文章。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也。 (3)姚本厚,犹大也 (4)鲍本逆人之心 (5)姚本烦,劳也。。鲍本逆人心,则行之难,故大臣劳 (6)姚本俨然,矜庄貌。不以千里之道为远而来在秦庭,寡人愿以他日敬承之也。o鲍本教之于 广庭。异,犹他也。俟成顺然后承教,以此知为惠王初。补曰:史,时方诛商鞅,疾辩士 弗用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1),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3) 舜伐三苗(4),禹伐共工(5),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6),齐桓任战而伯天下(η)。由此观之 恶有不战者乎(8)?古者使车毂击驰(9),言语相结⑩o),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2)文士并 饬),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 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ω;繁称文辞(21),天下不治 (22)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23)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24),缀甲厉兵, 效胜于战场(25)〉。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26),虽古五帝、三王、五伯(27),明主贤君,常欲坐 而致之,其势(28)不能,故以战续之。(29)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橦(30),然后可建大功(31)。是 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32);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33),制海内,子 元元(34),臣诸侯(35),非兵不可(36)!今之嗣主37),忽于至道,皆恒(38)于教,乱于治,迷于言 或于语,沈于辩,溺于辞(39)。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40)。」 ()姚本神农,炎帝号也,少典之子也。补遂,国名也。续:后语,辅遂 (2)姚本蚩尤,九黎民之君子(子,刘、钱作好兵)也。0鲍本涿鹿,属上谷。蚩尤,九黎氏之 后,事见史 (3)姚本翼善传圣曰「尧¤鲍本书止言忧之,岂尝伐之而不服邪?。正曰:书,放骧兜。 又尧伐驩兜,禹伐共工,见荀子。此游士之辞。下言五帝、三王,不能坐而致地,故以战续之 此不过欲售其攻战之说耳。凡战国言帝王事,类如此,皆不足辨。后放此。 (4)姚本仁圣盛明曰「舜功驩兜、三苗皆国名。0鲍本国名,缙云氏之后。o正曰:事见书,不 必泛引。 (5)姚本共工,官名也,霸于水火之间,任知训(一无训字)刑之后子孙也。鲍本伐,乃流之。 (6)姚本夏桀为无道,故成汤伐之。崇侯虎为纣卿士,道纣为恶,故文王伐之。纣淫虐,故武王 伐之。 ()姚本齐桓公小白,僖公之子也。用兵战而尚仁义,师诸侯朝天子,故曰「伯天下O鲍本任 犹用也。作内政,寄军令是也 (8)姚本恶,安也 (9)鲍本毂,辐所凑也。相击而驰,言其众。补曰:毂击,说见齐策。 o)姚本钱、刘本无「语」字。o鲍本约亲也。补曰:后语注,结,音吉,此古韵协也。下文悉 然横,黄;态,替;浊,〓玉反;聊,留;服,蒲北反;信,新;兵,聊莛反。 ()姚本击一也。兵车之毂比相当,驰传言语相约结,使天下知同为 (2)姚本藏,戢也 姚本一作「饬(食芳),巧也。鲍本文,谓辨也。「(食芳)」,「饬」同。 4)姚本惑,疑也 )姚本理,治也 6)鲍本科,程也。集韵,条,件也 第27页
战国策卷三·东周·苏秦始将连横 第 27 页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⑴不成者不可以诛罚⑵,道德不厚者不可 以使民⑶,政教不顺⑷者不可以烦大臣⑸。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⑹。」 ⑴鲍本文章,法令也。 ⑵姚本文章,旌旟文章。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也。 ⑶姚本厚,犹大也。 ⑷鲍本逆人之心。 ⑸姚本烦,劳也。○ 鲍本逆人心,则行之难,故大臣劳。 ⑹姚本俨然,矜庄貌。不以千里之道为远而来在秦庭,寡人愿以他日敬承之也。○ 鲍本教之于 广庭。异,犹他也。俟成顺然后承教,以此知为惠王初。补曰:史,时方诛商鞅,疾辩士 弗用。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⑴,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⑵,尧伐驩兜⑶, 舜伐三苗⑷,禹伐共工⑸,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⑹,齐桓任战而伯天下⑺。由此观之, 恶有不战者乎⑻?古者使车毂击驰⑼,言语相结⑽,天下为一⑾;约从连横,兵革不藏;⑿文士并 饬⒀,诸侯乱惑⒁;万端俱起,不可胜理⒂;科条⒃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⒄,百姓不足;上 下相愁,民无所聊⒅;明言章理,兵甲愈起⒆;辩言伟服,战攻不息⒇;繁称文辞(21),天下不治; (22)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23)。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24),缀甲厉兵, 效胜于战场(25)。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26),虽古五帝、三王、五伯(27),明主贤君,常欲坐 而致之,其势(28)不能,故以战续之。(29)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橦(30),然后可建大功(31)。是 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32);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33),制海内,子 元元(34),臣诸侯(35),非兵不可(36)!今之嗣主(37),忽于至道,皆惛(38)于教,乱于治,迷于言, 或于语,沈于辩,溺于辞(39)。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40)。」 ⑴姚本神农,炎帝号也,少典之子也。补遂,国名也。续:后语,辅遂。 ⑵姚本蚩尤,九黎民之君子(子,刘、钱作好兵)也。○ 鲍本涿鹿,属上谷。蚩尤,九黎氏之 后,事见史。 ⑶姚本翼善传圣曰「尧」。鲍本书止言忧之,岂尝伐之而不服邪?○ 正曰:书,放骧兜。 又尧伐驩兜,禹伐共工,见荀子。此游士之辞。下言五帝、三王,不能坐而致地,故以战续之, 此不过欲售其攻战之说耳。凡战国言帝王事,类如此,皆不足辨。后放此。 ⑷姚本仁圣盛明曰「舜」。驩兜、三苗皆国名。○ 鲍本国名,缙云氏之后。○ 正曰:事见书,不 必泛引。 ⑸姚本共工,官名也,霸于水火之间,任知训(一无训字)刑之后子孙也。○ 鲍本伐,乃流之。 ⑹姚本夏桀为无道,故成汤伐之。崇侯虎为纣卿士,道纣为恶,故文王伐之。纣淫虐,故武王 伐之。 ⑺姚本齐桓公小白,僖公之子也。用兵战而尚仁义,师诸侯朝天子,故曰「伯天下」。○ 鲍本任, 犹用也。作内政,寄军令是也。 ⑻姚本恶,安也。 ⑼鲍本毂,辐所凑也。相击而驰,言其众。补曰:毂击,说见齐策。 ⑽姚本钱、刘本无「语」字。○ 鲍本约亲也。补曰:后语注,结,音吉,此古韵协也。下文悉 然横,黄;态,替;浊,〓玉反;聊,留;服,蒲北反;信,新;兵,聊莛反。 ⑾姚本击一也。兵车之毂比相当,驰传言语相约结,使天下知同为一。 ⑿姚本藏,戢也。 ⒀姚本一作「饬」。(食芳),巧也。○ 鲍本文,谓辨也。「(食芳)」,「饬」同。 ⒁姚本惑,疑也。 ⒂姚本理,治也。 ⒃鲍本科,程也。集韵,条,件也
战国策卷三·东周·苏秦始将连横 门)姚本稠,多。浊,乱也。o鲍本策,简也,大事书之。稠,多也,言有司文书多,阅者昏乱。 )姚本上下,君臣也。刑罚失中故相愁。愁(钱、刘作「愁怨」)则民无所聊赖者也。。鲍本集 韵,聊,赖也 姚本愈,益也。o鲍本文章,法理。。正曰:章亦明也。谓明着之言,章显之理。下句「文 辞」,谓辞之文者。三语文势同 ωo)姚本息,休。鲍本伟,奇也。补曰:伟,一作「伪 (21)鲍本游说也。正曰:明言者,教令;辩言者,游说;文辞者,书策。明言章理,即科条既 备;辩言伟服,即言语相结;繁称文辞,即书策稠浊。 (22)姚本去本事末,多攻文辞以相加诬,故曰,天下不治也。 (23)姚本不能使天下相亲也 (24)姚本死士,勇战之士也。O鲍本敢死之士 (25)姚本缀,连也。厉,利也。利其兵器,致其胜功于战斗之场也。。鲍本集韵,厉,严也。 正曰:厉,即砺。效,致其功也。 (26)姚本徒处、安坐,不修其兵事,欲以利国广地,不可得者也。o鲍本徒,犹空也。言无所为。 (27)姚本刘、钱无「五伯」字,集有 (28)姚本势,力也 (29)姚本续,犹备其势也 (30)姚本攻,击。橦,刺。¤鲍本「橦」作「撞so迫,近也。杖,如杖剑。戟,谓持戟,戟 有支矛。撞,手捣也。。正曰:杖,持执也,直亮反。戟有支兵。 (31)姚本建,立 (32)姚本故仁义而行,故强于内也。o鲍本论战故独言义。 (33)姚本诎,服也。鮑本集韻,凌,侵尚也,當從?。 (34)姚本子,爱也。元元,善也。钱、刘止一「元」字。0鲍本元,善也,民之类善故称元。 (35)鲍本言敌国,又言诸侯,则侯非其敌者 (36)姚本传曰,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去兵?兵之设久矣。圣人以兴,乱人以废 废兴存亡,皆兵之由也。故服诸侯,非兵不可也 (37)鲍本时君,皆继世者也 (38)姚本悟,不明也 (39)鲍本沉,犹溺。溺,谓为所胃没。 40)姚本固,必也。必不能行霸事。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2),黄金百斤尽(3),资(4)用乏绝,去秦而归()。羸滕履 躋(6),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8),状有归(9)色。归至家,妻不下红⑩,嫂不为炊,父 母不与言。苏秦喟如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 夜发书,陈箧圓数十,得太公阴符间)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 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 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1)姚本苏秦之说,不见用也。 (2)姚本弊,坏也。◎鲍本貂,鼠属,大而黄黑,出丁零国 (3)姚本苏秦仕赵,赵王资貂裘、黄金,使说秦王,破关中之横,使与赵同从,从则相亲也。秦 王不肯从,故苏秦用金尽,而貂裘坏弊也。 (4)鲍本资,货也 (5)姚本归洛阳也 (6)鲍本「贏」作「贏如o方言,「担」,齐、楚、陈、宋曰「〓」,通作「赢υ滕,缄也。躋 第28页
战国策卷三·东周·苏秦始将连横 第 28 页 ⒄姚本稠,多。浊,乱也。○ 鲍本策,简也,大事书之。稠,多也,言有司文书多,阅者昏乱。 ⒅姚本上下,君臣也。刑罚失中故相愁。愁(钱、刘作「愁怨」)则民无所聊赖者也。○ 鲍本集 韵,聊,赖也。 ⒆姚本愈,益也。○ 鲍本文章,法理。○ 正曰:章亦明也。谓明着之言,章显之理。下句「文 辞」,谓辞之文者。三语文势同。 ⒇姚本息,休。○ 鲍本伟,奇也。补曰:伟,一作「伪」。 (21)鲍本游说也。○ 正曰:明言者,教令;辩言者,游说;文辞者,书策。明言章理,即科条既 备;辩言伟服,即言语相结;繁称文辞,即书策稠浊。 (22)姚本去本事末,多攻文辞以相加诬,故曰,天下不治也。 (23)姚本不能使天下相亲也。 (24)姚本死士,勇战之士也。○ 鲍本敢死之士。 (25)姚本缀,连也。厉,利也。利其兵器,致其胜功于战斗之场也。○ 鲍本集韵,厉,严也。○ 正曰:厉,即砺。效,致其功也。 (26)姚本徒处、安坐,不修其兵事,欲以利国广地,不可得者也。○ 鲍本徒,犹空也。言无所为。 (27)姚本刘、钱无「五伯」字,集有。 (28)姚本势,力也。 (29)姚本续,犹备其势也。 (30)姚本攻,击。橦,刺。○ 鲍本「橦」作「撞」。○ 迫,近也。杖,如杖剑。戟,谓持戟,戟 有支矛。撞,手捣也。○ 正曰:杖,持执也,直亮反。戟有支兵。 (31)姚本建,立。 (32)姚本故仁义而行,故强于内也。○ 鲍本论战故独言义。 (33)姚本诎,服也。○ 鮑本集韻,凌,侵尚也,當從? 。 (34)姚本子,爱也。元元,善也。钱、刘止一「元」字。○ 鲍本元,善也,民之类善故称元。 (35)鲍本言敌国,又言诸侯,则侯非其敌者。 (36)姚本传曰,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去兵?兵之设久矣。圣人以兴,乱人以废, 废兴存亡,皆兵之由也。故服诸侯,非兵不可也。 (37)鲍本时君,皆继世者也。 (38)姚本惛,不明也。 (39)鲍本沉,犹溺。溺,谓为所胃没。 (40)姚本固,必也。必不能行霸事。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⑴。黑貂之裘弊⑵,黄金百斤尽⑶,资⑷用乏绝,去秦而归⑸。羸縢履 蹻⑹,负书担橐⑺,形容枯槁,面目犁黑⑻,状有归⑼色。归至家,妻不下纴⑽,嫂不为炊⑾,父 母不与言。苏秦喟⑿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 夜发书,陈箧⒀数十,得太公阴符⒁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⒂。读书欲睡,引锥⒃自刺其 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 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⑴姚本苏秦之说,不见用也。 ⑵姚本弊,坏也。○ 鲍本貂,鼠属,大而黄黑,出丁零国。 ⑶姚本苏秦仕赵,赵王资貂裘、黄金,使说秦王,破关中之横,使与赵同从,从则相亲也。秦 王不肯从,故苏秦用金尽,而貂裘坏弊也。 ⑷鲍本资,货也。 ⑸姚本归洛阳也。 ⑹鲍本「羸」作「赢」。○ 方言,「担」,齐、楚、陈、宋曰「〓」,通作「赢」。縢,缄也。蹻
战国策卷三·东周·苏秦始将连横 屐也。正曰:一本「赢滕」,是。「赢」与「缧「累」字通用,伦追反。易,「蠃其角 贏其瓶υ。孔颖达云,拘累缠绕也。诗「邪幅在下」注,如今行鰧,即礼所谓儅也。注说下 与履躊不伦,而担囊又已言矣。史「虞卿蹑躋」注,草履也。「踽」与「隔」通 ()姚本橐,囊也。无底曰囊,有底曰橐。o鲍本「橐」作「囊sO高注,橐,囊也。然则此字 原作「橐从此说,则上「滕」字当从巾,囊也。橐无底,囊有底。O正曰:一本作「橐 高注,「橐「囊」通言 (8)鲍本「犁」作「黧如。集韵,黧,黑黄色。。正曰:黧,黑色,集韵误,见魏策。补曰:古 字「黧「犁」通借。 9)姚本归当终愧。愧,惭也。音相近,故作归耳。σ鲍本「归」作「愧υo补曰:当作「愧 札记丕烈案:此不得辄改,高注即其证矣。 o)鲍本机缕也。不下,言自若。 (1)姚本不炊饭也 (2)鲍本「喟」下有「然」字。喟,太息也。。札记今本「喟」下有「然」字。 ()鲍本箧,藏也。 )鲍本汉志有阴符经。正曰:阴符经恐非此所指。索隐云,阴符是太公兵法 )姚本简,汰也。练,濯,濯治(刘、钱无「濯治」二字,集、曾有)阴符中奇异之谋,以为 揣摩。揣,定也。摩,合也。定诸侯使雠其术,以成六国之从也。σ鲍本简,犹择;练, 湅帛也。取其熟。揣,量;摩,研也。游说之术,或量其情,或研切之。 6)鲍本锥,锐也,针之类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η),见说赵王(2)于华屋之下(3),抵(4)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5)。受 相印,革车(6)百乘,绵绣千纯(),白壁(8)百双,黄金万溢⑨),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o。 姚本阙塞名也。o鲍本摩,言切近过之。阙名未详 (2)鲍本肃侯 (3)姚本华,夏。华屋(钱刘作「华屋,夏屋),山名也言赵王屋清高似山也。O鲍本见说 见而说也。华,高丽也。 (4)姚本抵,据也。鲍本集韵,抵,侧击也。 (5)姚本武安,赵邑,今属广平。o鲍本补曰:正义云,潞州武安县。 (6)姚本革车,兵车 ()姚本纯,束也。鲍本集韵,四端曰纯。正曰:徒本反 (8)鲍本「壁」作「璧o补曰:璧,玉环也。肉倍好曰璧 (9)姚本万溢,万金也。二十两为一溢也。鲍本「溢」作「镒一镒四十四两。 o)姚本约合关东六国之从,使相亲也。散关中之横,使秦宾服也。故曰抑强秦也。 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1)。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 秦之策(2)。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3)于兄弟。夫贤 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4)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5)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 当秦之隆6),黄金万溢()为用(8),转毂连骑(9),炫蟥⑩o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η),使赵大重(2 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ω、桑户桊闻枢⑩)之士耳6),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 杜(21)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22) (1)鲍本六国之关不通秦也。正日:即所谓秦兵不敢窥函谷关者。 (2)鲍本决,言用之不疑。策,谋也。 3姚本贤,犹厚也。o鲍本贤,犹胜 (4)姚本式,皆用也 (5)鲍本廊,东西序。庙,以尊先祖。人君之居,谓之岩廊庙堂,尊严之称。o正曰:文颖云, 廊,殿下外屋。颜师古云,堂下周厢,又岩廊高屋也。愚按,此言宫与庙也。「庙堂」字见 第29页
战国策卷三·东周·苏秦始将连横 第 29 页 屐也。○ 正曰:一本「赢縢」,是。「赢」与「缧」、「累」字通用,伦追反。易,「赢其角, 赢其瓶」。孔颖达云,拘累缠绕也。诗「邪幅在下」注,如今行縢,即礼所谓偪也。注说下 与履蹻不伦,而担囊又已言矣。史「虞卿蹑蹻」注,草履也。「蹻」与「屩」通。 ⑺姚本橐,囊也。无底曰囊,有底曰橐。○ 鲍本「橐」作「囊」。○ 高注,橐,囊也。然则此字 原作「橐」。从此说,则上「縢」字当从巾,囊也。橐无底,囊有底。○ 正曰:一本作「橐」。 高注,「橐」、「囊」通言。 ⑻鲍本「犁」作「黧」。○ 集韵,黧,黑黄色。○ 正曰:黧,黑色,集韵误,见魏策。补曰:古 字「黧」、「犁」通借。 ⑼姚本归当终愧。愧,惭也。音相近,故作归耳。○ 鲍本「归」作「愧」。○ 补曰:当作「愧」。 札记丕烈案:此不得辄改,高注即其证矣。 ⑽鲍本机缕也。不下,言自若。 ⑾姚本不炊饭也。 ⑿鲍本「喟」下有「然」字。○ 喟,太息也。○ 札记今本「喟」下有「然」字。 ⒀鲍本箧,藏也。 ⒁鲍本汉志有阴符经。○ 正曰:阴符经恐非此所指。索隐云,阴符是太公兵法。 ⒂姚本简,汰也。练,濯,濯治(刘、钱无「濯治」二字,集、曾有)。阴符中奇异之谋,以为 揣摩。揣,定也。摩,合也。定诸侯使雠其术,以成六国之从也。○ 鲍本简,犹择;练, 湅帛也。取其熟。揣,量;摩,研也。游说之术,或量其情,或研切之。 ⒃鲍本锥,锐也,针之类。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⑴,见说赵王⑵于华屋之下⑶,抵⑷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⑸。受 相印,革车⑹百乘,绵绣千纯⑺,白壁⑻百双,黄金万溢⑼,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⑽。 ⑴姚本阙塞名也。○ 鲍本摩,言切近过之。阙名未详。 ⑵鲍本肃侯。 ⑶姚本华,夏。华屋(钱、刘作「华屋,夏屋」),山名也。言赵王屋清高似山也。○ 鲍本见说, 见而说也。华,高丽也。 ⑷姚本抵,据也。○ 鲍本集韵,抵,侧击也。 ⑸姚本武安,赵邑,今属广平。○ 鲍本补曰:正义云,潞州武安县。 ⑹姚本革车,兵车。 ⑺姚本纯,束也。○ 鲍本集韵,四端曰纯。○ 正曰:徒本反。 ⑻鲍本「壁」作「璧」。○ 补曰:璧,玉环也。肉倍好曰璧。 ⑼姚本万溢,万金也。二十两为一溢也。○ 鲍本「溢」作「镒」。○ 一镒四十四两。 ⑽姚本约合关东六国之从,使相亲也。散关中之横,使秦宾服也。故曰抑强秦也。 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⑴。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 秦之策⑵。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⑶于兄弟。夫贤 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⑷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⑸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 当秦之隆⑹,黄金万溢⑺为用⑻,转毂连骑⑼,炫熿⑽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⑾,使赵大重⑿。 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⒀、桑户桊⒁枢⒂之士耳⒃,伏轼⒄撙衔,横历天下⒅,廷说⒆诸侯之王⒇, 杜(21)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22)。 ⑴鲍本六国之关不通秦也。○ 正曰:即所谓秦兵不敢窥函谷关者。 ⑵鲍本决,言用之不疑。策,谋也。 ⑶姚本贤,犹厚也。○ 鲍本贤,犹胜。 ⑷姚本式,皆用也。 ⑸鲍本廊,东西序。庙,以尊先祖。人君之居,谓之岩廊庙堂,尊严之称。○ 正曰:文颖云, 廊,殿下外屋。颜师古云,堂下周厢,又岩廊高屋也。愚按,此言宫与庙也。「庙堂」字见
战国策卷三·东周·苏秦始将连横 徐乐梅福传。刘向九叹王逸注,人君为政、举事告宗庙,议于明堂。今人称宰相为庙堂 盖误 (6)姚本隆,盛。鲍本苏秦隆盛之时。 ()鲍本补曰:此书「溢「镒」通 (8)姚本经用。 (9)鲍本后车之盛。o正曰:车骑之盛 ωo)姚本炫煐也,犹焜光也。。鲍本光耀也。 ()姚本风,化也。o鲍本以草偃为喻也 (2)姚本重,尊也。使天下诸王侯尊赵王也。O鲍本为从主,诸侯尊之 鲍本凿垣为门。补曰:掘即窟,古字通。齐策「掘穴穷巷』。邹阳书「伏死掘穴J。楚策亦有。 )札记今本「桊」误「卷 ()鲍本枢,门牝也,樑木为之,如桊。桊,屈木盂也 6)姚本荣,樑桑条假以为户枢耳。 )鲍本车前横木。 )姚本衔,勒也。历,行也。◎鲍本集韵,撙,挫也,盖犹顿。衔,勒也。历,遇也,犹橫行。 )鲍本犹庭教云 ω鲍本「王」作「主o札记今本「王」误「士 (21)鲍本杜,犹塞。 (22)姚本伉,当。钱、刘,一作「抗¤0鲍本「之」下无「能」字。集韵,匹也。O正曰 姚云,钱、刘作「抗」,当也。一本「天下莫之能伉「伉「抗」,古字通 将说楚王(1),路过洛阳(2),父母闻之,清(3)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4三十里(5)。妻侧目而视 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6),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8)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 (9)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 盖可忽乎哉2)!y() (1)鲍本威 (2)鲍本汉为河南郡 (3)鲍本清,汛扫也 (4)鲍本迎于郊 (5)姚本张,施也。设,置也。施乐置酒,远迎上郊邑培也。 (6)姚本蛇行匍匐,勾曳地也。σ鲍本蛇不直行。伏,音匐。匍匐,伏地也。 ()姚本谢前不炊之过也。o鲍本集韵,跪,小拜也 复膝地。 (8)鲍本倨,不避也。 (9)鲍本谯周曰,秦字季子。0正曰:司马贞曰,此嫂呼小叔为季子,未必字也。 o)鲍本无「之」字。 (1)姚本不以为己子也。 (2)姚本信不可轻忽,故曰「乎哉o鲍本「可」下有「以」字。忽,轻也。 鲍本此策,史略同。合从,在赵肃侯十六年,此四年。彪谓:秦之自刺,可谓有志矣。而志 在于金玉卿相,故其所成就,适足夸嫂妇。而此史极口称颂之,是亦利禄徒耳,恶睹所谓 大丈夫之事哉?正曰:按史,秦出游数岁,困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笑之。于是得周书 阴符读之,以出揣摩。乃求说周显王,弗信。至秦说惠王,弗用。乃之赵,奉阳君弗说之。 去就燕,文侯资之。至赵,奉阳君死,乃说肃侯合从。说楚后,还过洛阳,显王除道郊劳。 与策小异。 第30页
战国策卷三·东周·苏秦始将连横 第 30 页 徐乐梅福传。刘向九叹王逸注,人君为政、举事告宗庙,议于明堂。今人称宰相为庙堂, 盖误。 ⑹姚本隆,盛。○ 鲍本苏秦隆盛之时。 ⑺鲍本补曰:此书「溢」、「镒」通。 ⑻姚本经用。 ⑼鲍本后车之盛。○ 正曰:车骑之盛。 ⑽姚本炫熿也,犹焜光也。○ 鲍本光耀也。 ⑾姚本风,化也。○ 鲍本以草偃为喻也。 ⑿姚本重,尊也。使天下诸王侯尊赵王也。○ 鲍本为从主,诸侯尊之。 ⒀鲍本凿垣为门。补曰:掘即窟,古字通。齐策「掘穴穷巷」。邹阳书「伏死掘穴」。楚策亦有。 ⒁札记今本「桊」误「卷」。 ⒂鲍本枢,门牝也,楺木为之,如桊。桊,屈木盂也。 ⒃姚本桊,楺桑条假以为户枢耳。 ⒄鲍本车前横木。 ⒅姚本衔,勒也。历,行也。○ 鲍本集韵,撙,挫也,盖犹顿。衔,勒也。历,遇也,犹横行。 ⒆鲍本犹庭教云。 ⒇鲍本「王」作「主」。○ 札记今本「王」误「士」。 (21)鲍本杜,犹塞。 (22)姚本伉,当。钱、刘,一作「抗」。○ 鲍本「之」下无「能」字。○ 集韵,匹也。○ 正曰: 姚云,钱、刘作「抗」,当也。一本「天下莫之能伉」。「伉」、「抗」,古字通。 将说楚王⑴,路过洛阳⑵,父母闻之,清⑶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⑷三十里⑸。妻侧目而视, 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⑹,四拜自跪而谢⑺。苏秦曰:「嫂,何前倨⑻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 ⑼之⑽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⑾,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 盖可忽乎哉⑿!」⒀ ⑴鲍本威。 ⑵鲍本汉为河南郡。 ⑶鲍本清,汛扫也。 ⑷鲍本迎于郊。 ⑸姚本张,施也。设,置也。施乐置酒,远迎上郊邑培也。 ⑹姚本蛇行匍匐,勾曳地也。○ 鲍本蛇不直行。伏,音匐。匍匐,伏地也。 ⑺姚本谢前不炊之过也。○ 鲍本集韵,跪,小拜也。既拜复膝地。 ⑻鲍本倨,不避也。 ⑼鲍本谯周曰,秦字季子。○ 正曰:司马贞曰,此嫂呼小叔为季子,未必字也。 ⑽鲍本无「之」字。 ⑾姚本不以为己子也。 ⑿姚本信不可轻忽,故曰「乎哉」。○ 鲍本「可」下有「以」字。○ 忽,轻也。 ⒀鲍本此策,史略同。合从,在赵肃侯十六年,此四年。彪谓:秦之自刺,可谓有志矣。而志 在于金玉卿相,故其所成就,适足夸嫂妇。而此史极口称颂之,是亦利禄徒耳,恶睹所谓 大丈夫之事哉?○ 正曰:按史,秦出游数岁,困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笑之。于是得周书 阴符读之,以出揣摩。乃求说周显王,弗信。至秦说惠王,弗用。乃之赵,奉阳君弗说之。 去就燕,文侯资之。至赵,奉阳君死,乃说肃侯合从。说楚后,还过洛阳,显王除道郊劳。 与策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