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诗外传 韩诗外传 汉)韩婴撰 韩诗外传卷 曾子仕于莒,得粟三秉,方是之时,曾子重其禄而轻其身;亲没之后,齐迎以相,楚迎以令尹 迎以上卿,方是之时,曾子重其身而轻其禄。怀其宝而迷其国者,不可与语仁;窘其身而约其亲 者,不可与语孝;任重道远者,不择地而息;家贫亲老者,不择官而仕。故君子桥褐趋时,当务为 急。传云:不逢时而仕,任事而敦其虑,为之使而不入其谋,贫焉故也。诗云:夙夜在公,实命不 同。 传曰:夫行露之人许嫁矣,然而未往也,见一物不具,一礼不备,守节贞理,守死不往,君子 以为得妇道之宜,故举而传之,扬而歌之,以绝无道之求,防污道之行乎!诗曰:虽速我讼,亦不 尔从。 孔子南游,适楚,至于阿谷之隧,有处子佩瑱而浣者。孔子曰:彼妇人其可与言矣乎!抽觞 以授子贡,曰!善为之辞,以观其语。”子贡曰吾、北鄙之人也,将南之楚,逢天之暑,思心潭 潭,愿乞一饮,以表我心。”妇人对曰:阿谷之隧,隐曲之泛,其水载清载浊,流而趋海,欲饮则 饮,何问妇人乎?”受子贡觞,迎流而挹之,然而弃之促流而挹之,然而溢之,坐、置之沙 上,日:礼固不亲受。子贡以告。孔子丘知之矣。抽琴去其轸,以授子贡,曰:善为之辞, 以观其语。”子贡曰"向子之言,穆如清风,丕悖我语,和畅我心。于此有琴而无轸,愿借子以调 其音。”妇人对曰"吾,野鄙之人也,僻陋而无心,五音不知,安能调琴。”子贡以告。孔子曰:丘 知之矣。”抽締纮五两,以授子贡,日善为之辞,以观其语。”子贡曰:吾、北鄙之人也,将南 之楚。于此有歸纮五两,吾不敢以当子身、敢置之水浦”妇人对曰!客之行,差迟乖人,分其资 财,弃之野鄙。吾年甚少,何敢受子,子不早去,今窃有狂夫守之者矣。诗曰南有乔木,不可 哀公问孔子曰:有智寿乎?”孔子曰然。人有三死而非命也者,自取之也:居处不理,饮 食不节,劳过者,病共杀之。居下而好干上,嗜欲不厌,求索不止者,刑共杀之。少以敌众,弱以 侮强,忿不量力者,兵共杀之。故有三死而非命者,自取之也。”诗云: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传曰:在天者、莫明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人者、莫明乎礼仪。故日月不高,则所 照不远;水火不积,则光炎不博:礼义不加乎国家,则功名不白。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君 人者、降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而亡。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君子有辩善之度,以治气养性,则身后彭祖;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宜于时则达,厄于穷则 处,信礼者也。凡用心之术,由礼则理达,不由礼则悖乱。饮食衣服,动静居处,由礼则知节,不 由礼则垫陷生疾。容貌态度,进退移步,由礼则夷国。政无礼则不行,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 不宁,王无礼则死亡无日矣。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传曰:不仁之至忽其亲,不忠之至倍其君,不信之至欺其友。此三者、圣王之所杀而不赦也 诗日人而无礼,不死何为 王子比干杀身以成其忠,柳下惠杀身以成其信,伯夷叔齐杀身以成其廉,此三子者,皆天下之 通士也,岂不爱其身哉!为夫义之不立,名之不显,则士耻之,故杀身以遂其行。由是观之,卑贱 贫穷,非士之耻也;天下举忠而士不与焉,举信而土不与焉,举廉而士不与焉,三者存乎身,名传 于世,与日月并而息,天不能杀,地不能生,当桀纣之世不之能污也,然则非恶生而乐死也,恶富 贵好贫贱也,由其理,尊贵及己而仕也不辞也。孔子曰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故呃 穷而不悯,劳辱而不苟,然后能有致也。诗曰: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此
韩诗外传 1 韩诗外传 (汉)韩婴撰 韩诗外传卷一 曾子仕于莒,得粟三秉,方是之时,曾子重其禄而轻其身;亲没之后,齐迎以相,楚迎以令尹, 晋迎以上卿,方是之时,曾子重其身而轻其禄。怀其宝而迷其国者,不可与语仁;窘其身而约其亲 者,不可与语孝;任重道远者,不择地而息;家贫亲老者,不择官而仕。故君子桥褐趋时,当务为 急。传云:不逢时而仕,任事而敦其虑,为之使而不入其谋,贫焉故也。诗云:“ 夙夜在公,实命不 同。” 传曰:夫行露之人许嫁矣,然而未往也,见一物不具,一礼不备,守节贞理,守死不往,君子 以为得妇道之宜,故举而传之,扬而歌之,以绝无道之求,防污道之行乎!诗曰:“ 虽速我讼,亦不 尔从。” 孔子南游,适楚,至于阿谷之隧,有处子佩瑱而浣者。孔子曰:“ 彼妇人其可与言矣乎!” 抽觞 以授子贡,曰:“ 善为之辞,以观其语。” 子贡曰:“ 吾、北鄙之人也,将南之楚,逢天之暑,思心潭 潭,愿乞一饮,以表我心。” 妇人对曰:“ 阿谷之隧,隐曲之泛,其水载清载浊,流而趋海,欲饮则 饮,何问妇人乎?” 受子贡觞,迎流而挹之,奂然而弃之,促流而挹之,奂然而溢之,坐、置之沙 上,曰:“ 礼固不亲受。” 子贡以告。孔子曰:“ 丘知之矣。” 抽琴去其轸,以授子贡,曰:“ 善为之辞, 以观其语。” 子贡曰:“ 向子之言,穆如清风,不悖我语,和畅我心。于此有琴而无轸,愿借子以调 其音。” 妇人对曰:“ 吾,野鄙之人也,僻陋而无心,五音不知,安能调琴。” 子贡以告。孔子曰:“ 丘 知之矣。” 抽絺纮五两,以授子贡,曰:“ 善为之辞,以观其语。” 子贡曰:“ 吾、北鄙之人也,将南 之楚。于此有絺纮五两,吾不敢以当子身,敢置之水浦。” 妇人对曰:“ 客之行,差迟乖人,分其资 财,弃之野鄙。吾年甚少,何敢受子,子不早去,今窃有狂夫守之者矣。” 诗曰:“ 南有乔木,不可 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此之谓也。 哀公问孔子曰:“ 有智寿乎?” 孔子曰:“ 然。人有三死而非命也者,自取之也:居处不理,饮 食不节,劳过者,病共杀之。居下而好干上,嗜欲不厌,求索不止者,刑共杀之。少以敌众,弱以 侮强,忿不量力者,兵共杀之。故有三死而非命者,自取之也。” 诗云:“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传曰:在天者、莫明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人者、莫明乎礼仪。故日月不高,则所 照不远;水火不积,则光炎不博:礼义不加乎国家,则功名不白。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君 人者、降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而亡。诗曰:“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君子有辩善之度,以治气养性,则身后彭祖;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宜于时则达,厄于穷则 处,信礼者也。凡用心之术,由礼则理达,不由礼则悖乱。饮食衣服,动静居处,由礼则知节,不 由礼则垫陷生疾。容貌态度,进退移步,由礼则夷国。政无礼则不行,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 不宁,王无礼则死亡无日矣。诗曰:“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传曰:不仁之至忽其亲,不忠之至倍其君,不信之至欺其友。此三者、圣王之所杀而不赦也。 诗曰:“ 人而无礼,不死何为!” 王子比干杀身以成其忠,柳下惠杀身以成其信,伯夷叔齐杀身以成其廉,此三子者,皆天下之 通士也,岂不爱其身哉!为夫义之不立,名之不显,则士耻之,故杀身以遂其行。由是观之,卑贱 贫穷,非士之耻也;天下举忠而士不与焉,举信而士不与焉,举廉而士不与焉,三者存乎身,名传 于世,与日月并而息,天不能杀,地不能生,当桀纣之世不之能污也,然则非恶生而乐死也,恶富 贵好贫贱也,由其理,尊贵及己而仕也不辞也。孔子曰:“ 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故阨 穷而不悯,劳辱而不苟,然后能有致也。诗曰:“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此
韩诗外传 之谓也。 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蒿莱,蓬户瓮牖,桷桑而无枢,上漏下湿,匡坐而弦歌。子贡乘肥 马,衣轻裘,中绀而表素,轩不容巷,而往见之。原宪楮冠黎杖而应门,正冠则绥绝,振襟则肘见 纳屐则踵决。子贡曰“嘻!先生何病也!原宪仰而应之曰:宪闻之:无财之谓贫,学而不能行之 谓病。宪、贫也,非病也。若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学以为人,教以为己,仁义之匿,车马之饰 衣裘之丽,宪不忍为之也。”子贡逡巡,面有惭色,不辞而去。原宪乃徐步曳杖,歌商颂而反,声沦 于天地,如出金石。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故养身者忘家,养志者忘身,身且不爱, 孰能忝之。诗曰: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传曰:所谓士者,虽不能尽备乎道术,必有由也;虽不能尽乎美者,必有处也。言不务多,务 审所行而已,行既已尊之,言既已由之,若肌肤性命之不可易也。诗曰: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 心匪席,不可卷也。 传曰:君子洁其身而同者合焉,善其音而类者应焉。马鸣而马应之,牛鸣而牛应之,非知也 其势然也。故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莫能以己之皤皤,容人之混污然。诗曰:我心匪鉴 不可以茹。 荆伐陈,陈西门坏,因其降民使修之,孔子过而不式。子贡执辔而问曰:礼、过三人则下 人则式。今陈之修门者众矣,夫子不为式,何也?”孔子曰:国亡而弗知,不智也;知而不争,非 忠也;亡而不死,非勇也。修门者虽众,不能行一于此,吾故弗式也。”诗曰!忧心悄悄,愠于群 小。”小人成群,何足礼哉! 传日:喜名者必多怨,好与者必多辱,唯灭迹于人,能随天地自然,为能胜理,而无爱名;名 兴则道不用,道行则人无位矣。夫利为害本而福为祸先唯不求利者为无害,不求福者为无祸 诗曰: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传曰:聪者自闻,明者自见,聪明则仁爱着而廉耻分矣。故非道而行之,虽劳不至;非其有而 求之,虽强不得。故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是以害远而名彰也。诗云?不忮不求,何 用不臧。” 传曰:安命养性者,不待积委而富名号传乎世者,不待势位而显;德义畅乎中而无外求也 信哉!贤者之不以天下为名利者也。请目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古者、天子左五钟,将出,则撞黄钟,而右五钟皆应之,马鸣中律,驾者有文,御者有数,立 则磬折,拱则抱鼓,行步中规,折旋中矩,然后太师奏升车之乐,告出也。入则撞蕤宾,以治容貌, 容貌得则颜色齐,颜色齐则肌肤安,蕤宾有声,鹄震马鸣,及?介之虫,无不延颈以听,在内者皆玉 色,在外者皆金声,然后少师奏升堂之乐,即席告入也。此言音乐有和,物类相感,同声相应之义 也。诗云“钟鼓乐之。”此之谓也 枯鱼衔索,几何不蠹!二亲之寿,忽如过〓;树木欲茂,霜露不凋使;贤士欲成其名,二亲不 待。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诗曰虽则如毁,父母孔迩。”此之谓也。 孔子曰!君子有三忱:弗知,可无忧与!知而不学,可无忧与!学而不行,可无忧与門诗曰 未见君子,忧心慑慑。” 鲁公甫文伯死,其母不哭也。季孙闻之,曰:公甫文伯之母、贞女也。子死不哭,必有方矣 使人问焉。对曰!昔、是子也,吾使之事仲尼,仲尼去鲁,送之,不出鲁郊,赠之,不与家珍。病、 不见士之视者;死、不见士之流泪者;死之日,宫女缳絰而从者,十人。此不足于士,而有余于妇 人也。吾是以不哭也。”诗曰: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 传曰:天地有合,则生气有精矣;阴阳消息,则变化有时矣;时得则治,时失则乱。故人生而 不具者五:目无见,不能食,不能行,不能言,不能施化。三月微的,而后能见;七月而生齿,而 后能食;?年髑就,而后能行;三年脑合,而后能言;十六精通,而后能施化。阴阳相反,阴以阳变, 阳以阴变。故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十六而精化小通。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齿,十四而 精化小通。是故阳以阴变,阴以阳变。故不肖者、精化始具,而生气感动,触情纵欲,反施化,是 2
韩诗外传 2 之谓也。 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蒿莱,蓬户瓮牖,桷桑而无枢,上漏下湿,匡坐而弦歌。子贡乘肥 马,衣轻裘,中绀而表素,轩不容巷,而往见之。原宪楮冠黎杖而应门,正冠则缨绝,振襟则肘见, 纳履则踵决。子贡曰:“ 嘻!先生何病也!” 原宪仰而应之曰:“ 宪闻之:无财之谓贫,学而不能行之 谓病。宪、贫也,非病也。若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学以为人,教以为己,仁义之匿,车马之饰, 衣裘之丽,宪不忍为之也。” 子贡逡巡,面有惭色,不辞而去。原宪乃徐步曳杖,歌商颂而反,声沦 于天地,如出金石。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故养身者忘家,养志者忘身,身且不爱, 孰能忝之。诗曰:“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传曰:所谓士者,虽不能尽备乎道术,必有由也;虽不能尽乎美者,必有处也。言不务多,务 审所行而已,行既已尊之,言既已由之,若肌肤性命之不可易也。诗曰:“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 心匪席,不可卷也。” 传曰:君子洁其身而同者合焉,善其音而类者应焉。马鸣而马应之,牛鸣而牛应之,非知也, 其势然也。故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莫能以己之皭皭,容人之混污然。诗曰:“ 我心匪鉴, 不可以茹。” 荆伐陈,陈西门坏,因其降民使修之,孔子过而不式。子贡执辔而问曰:“ 礼、过三人则下,二 人则式。今陈之修门者众矣,夫子不为式,何也?” 孔子曰:“ 国亡而弗知,不智也;知而不争,非 忠也;亡而不死,非勇也。修门者虽众,不能行一于此,吾故弗式也。” 诗曰:“ 忧心悄悄,愠于群 小。” 小人成群,何足礼哉! 传曰:喜名者必多怨,好与者必多辱,唯灭迹于人,能随天地自然,为能胜理,而无爱名;名 兴则道不用,道行则人无位矣。夫利为害本,而福为祸先,唯不求利者为无害,不求福者为无祸。 诗曰:“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传曰:聪者自闻,明者自见,聪明则仁爱着而廉耻分矣。故非道而行之,虽劳不至;非其有而 求之,虽强不得。故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是以害远而名彰也。诗云:“ 不忮不求,何 用不臧。” 传曰:安命养性者,不待积委而富;名号传乎世者,不待势位而显;德义畅乎中而无外求也。 信哉!贤者之不以天下为名利者也。诗曰:“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古者、天子左五钟,将出,则撞黄钟,而右五钟皆应之,马鸣中律,驾者有文,御者有数,立 则磬折,拱则抱鼓,行步中规,折旋中矩,然后太师奏升车之乐,告出也。入则撞蕤宾,以治容貌, 容貌得则颜色齐,颜色齐则肌肤安,蕤宾有声,鹄震马鸣,及?介之虫,无不延颈以听,在内者皆玉 色,在外者皆金声,然后少师奏升堂之乐,即席告入也。此言音乐有和,物类相感,同声相应之义 也。诗云:“ 钟鼓乐之。” 此之谓也。 枯鱼衔索,几何不蠹!二亲之寿,忽如过〓;树木欲茂,霜露不凋使;贤士欲成其名,二亲不 待。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诗曰:“ 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此之谓也。 孔子曰:“ 君子有三忧:弗知,可无忧与!知而不学,可无忧与!学而不行,可无忧与!” 诗曰: “ 未见君子,忧心惙惙。” 鲁公甫文伯死,其母不哭也。季孙闻之,曰:“ 公甫文伯之母、贞女也。子死不哭,必有方矣。” 使人问焉。对曰:“ 昔、是子也,吾使之事仲尼,仲尼去鲁,送之,不出鲁郊,赠之,不与家珍。病、 不见士之视者;死、不见士之流泪者;死之日,宫女缞绖而从者,十人。此不足于士,而有余于妇 人也。吾是以不哭也。” 诗曰:“ 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 。 传曰:天地有合,则生气有精矣;阴阳消息,则变化有时矣;时得则治,时失则乱。故人生而 不具者五:目无见,不能食,不能行,不能言,不能施化。三月微的,而后能见;七月而生齿,而 后能食;?年髑就,而后能行;三年脑合,而后能言;十六精通,而后能施化。阴阳相反,阴以阳变, 阳以阴变。故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十六而精化小通。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齿,十四而 精化小通。是故阳以阴变,阴以阳变。故不肖者、精化始具,而生气感动,触情纵欲,反施化,是
韩诗外传 以年寿亟天,而性不长也。诗曰!乃如之人兮,怀婚姻也,太无信也,不知命也。”贤者不然,精 气阗溢,而后伤时不可过也。不见道端,乃陈情欲,以歌道义。诗曰静女其姝,俟我乎城隅,爱 而不见,搔首踟蹰。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急时辞也,是故称之日月也 楚白公之难,有仕之善者,辞其母,将死君。其母曰:弃母而死君,可乎?″曰"闻事君者、 内其禄而外其身。今之所以养母者,君之禄也,请往死之。”比至朝,三废车中。其仆曰:子惧、 何不反也?”曰“惧、吾私也,死君、吾公也。吾闻君子不以私害公。”遂死之。君子闻之曰!好 义哉!必济矣夫!诗云”深则厉,浅则揭。”此之谓也。 晋灵公之时,宋人杀昭公。赵宣子请师于灵公而救之。灵公曰:非晋国之急也。”宣子曰:不 然。夫大者天地,其次君臣,所以为顺也。今杀其君,所以反天地、逆人道也,天必加灾焉。晋为 盟主而不救,天罚惧及矣。诗云:凡民有丧,匍匐救之。而况国君乎!于是灵公乃与师而从之 宋人闻之,俨然感说,而晋国日昌,何则?以其诛逆存顺。诗曰:凡民有丧,匍匐救之。”赵宣子 之谓也。 传曰:水浊则鱼喁,令苛则民乱,城削则崩,岸削则陂。故吴起削刑而车裂,商鞅峻法而支解。 治国者譬若乎张琴然,大弦急,则小弦绝矣。故急辔御者、非千里之御也。有声之声,不过百里 无声之声,延及四海。故禄过其功者削,名过其实者损,情行合名,祸福不虚至矣。诗云:何其处 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故惟其无为,能长生久视,而无累于物矣 传曰:衣服容貌者,所以说目也,应对言语者、所以说耳也,好恶去就者、所以说心也。故君 子衣服中,容貌得,则民之目悦矣;言语逊,应对给,则民之耳悦矣;就仁去不仁,则民之心悦矣。 三者存乎身,虽不在位,谓之素行。故中心存善面日新之,虽独居而乐,德充而形。诗日:何其处 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仁道有四:嫌为下。有圣仁者,有智仁者、有德仁者,有礴仁者。上知天,能用其时;下知地 能用其财;中知人,能安乐之;是圣仁者也。上亦知天,能用其时;下知地、能用其财;中知人 能使人肆之;是智仁也。宽而容众,百姓信之立道所以至,弗辱以时;是德仁者也。廉洁直方,疾 乱不治、恶邪不匡;虽居乡里,若坐涂炭;命入朝廷,如赴汤火;非其民、不使,非其食、弗尝 疾乱世而轻死,弗顾弟兄,以法度之、比于不详,是谦仁者也。传日:山锐则不高,水径则不深 仁谦则其德不厚,志与天地拟者、其人不祥,是伯夷、叔齐、卞随、介子推、原宪、鲍焦、袁旌目、 申徒狄之行也,其所受天命之度,适至是而亡,弗能改也,虽枯稿弗舍也。诗云:亦己焉哉!天实 为之,谓之何哉!礴仁虽下,然圣人不废者、匡民隐括,有在是中者也。 申徒狄非其世,将自投于河。崔嘉闻而止之,日“吾闻圣人仁士之于天地之间也,民之父母也 今为儒雅之故,不救溺人,可乎?”申徒狄曰:不然。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而亡天下。吴 杀子胥,陈杀泄冶、而灭其国。故亡国残家,非无圣智也,不用故也。”遂抱石而沉于河。君子闻之 曰:廉矣!如仁欤?则吾未之见也。”诗曰: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鲍焦衣弊肤见,挈畚持蔬,遇子贡于道。子贡曰!吾子何以至于此也?″鲍焦曰"天下之遗 德教者、众矣,吾何以不至于此也!吾闻之:世不己知而行之不已者、爽行也;上不己用而干之不 止者、是毁廉也。行爽毁廉,然且弗舍,惑于利者也。”子贡曰吾闻之:非其世者、不生其利 污其君者、不履其土。非其世而持其蔬,诗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此谁有之哉?”鲍焦曰 于戏!吾闻贤者重进而轻退,廉者易愧而轻死。”于是弃其蔬而立槁于洛水之上。君子闻之,曰 廉夫!刚哉!夫山锐则不高,水径则不深,行礴者德不厚,志与天地拟者,其为人不祥。鲍焦可 谓不祥矣!其节度浅深,适至于是矣!诗云:亦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昔者、周道之盛,邵伯在朝,有司请营邵以居。邵伯曰!嗟!以吾一身,而劳百姓,此非吾先 君文王之志也。”于是,出而就蒸庶于阡陌陇亩之间,而听断焉。邵伯暴处远野,庐于树下,百姓大 悦,耕桑者倍力以劝,于是岁大稔,民给家足。其后在位者骄奢,不恤元元,税赋繁数,百姓困乏 耕桑失时。于是诗人见召伯之所休息树下,美而歌之。诗曰“蔽茀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 此之谓也
韩诗外传 3 以年寿亟夭,而性不长也。诗曰:“ 乃如之人兮,怀婚姻也,太无信也,不知命也。” 贤者不然,精 气阗溢,而后伤时不可过也。不见道端,乃陈情欲,以歌道义。诗曰:“ 静女其姝,俟我乎城隅,爱 而不见,搔首踟蹰。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 急时辞也,是故称之日月也。 楚白公之难,有仕之善者,辞其母,将死君。其母曰:“ 弃母而死君,可乎?” 曰:“ 闻事君者、 内其禄而外其身。今之所以养母者,君之禄也,请往死之。” 比至朝,三废车中。其仆曰:“ 子惧、 何不反也?” 曰:“ 惧、吾私也,死君、吾公也。吾闻君子不以私害公。” 遂死之。君子闻之曰:“ 好 义哉!必济矣夫!” 诗云:“ 深则厉,浅则揭。” 此之谓也。 晋灵公之时,宋人杀昭公。赵宣子请师于灵公而救之。灵公曰:“ 非晋国之急也。” 宣子曰:“ 不 然。夫大者天地,其次君臣,所以为顺也。今杀其君,所以反天地、逆人道也,天必加灾焉。晋为 盟主而不救,天罚惧及矣。诗云:‘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而况国君乎!” 于是灵公乃与师而从之。 宋人闻之,俨然感说,而晋国日昌,何则?以其诛逆存顺。诗曰:“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赵宣子 之谓也。 传曰:水浊则鱼喁,令苛则民乱,城削则崩,岸削则陂。故吴起削刑而车裂,商鞅峻法而支解。 治国者譬若乎张琴然,大弦急,则小弦绝矣。故急辔御者、非千里之御也。有声之声,不过百里, 无声之声,延及四海。故禄过其功者削,名过其实者损,情行合名,祸福不虚至矣。诗云:“ 何其处 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故惟其无为,能长生久视,而无累于物矣。 传曰:衣服容貌者,所以说目也,应对言语者、所以说耳也,好恶去就者、所以说心也。故君 子衣服中,容貌得,则民之目悦矣;言语逊,应对给,则民之耳悦矣;就仁去不仁,则民之心悦矣。 三者存乎身,虽不在位,谓之素行。故中心存善而日新之,虽独居而乐,德充而形。诗曰:何其处 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仁道有四:磏为下。有圣仁者,有智仁者、有德仁者,有磏仁者。上知天,能用其时;下知地, 能用其财;中知人,能安乐之;是圣仁者也。上亦知天,能用其时;下知地、能用其财;中知人, 能使人肆之;是智仁也。宽而容众,百姓信之;道所以至,弗辱以时;是德仁者也。廉洁直方,疾 乱不治、恶邪不匡;虽居乡里,若坐涂炭;命入朝廷,如赴汤火;非其民、不使,非其食、弗尝; 疾乱世而轻死,弗顾弟兄,以法度之,比于不详,是磏仁者也。传曰:山锐则不高,水径则不深, 仁磏则其德不厚,志与天地拟者、其人不祥,是伯夷、叔齐、卞随、介子推、原宪、鲍焦、袁旌目、 申徒狄之行也,其所受天命之度,适至是而亡,弗能改也,虽枯稿弗舍也。诗云:“ 亦己焉哉!天实 为之,谓之何哉!” 磏仁虽下,然圣人不废者、匡民隐括,有在是中者也。 申徒狄非其世,将自投于河。崔嘉闻而止之,曰:“ 吾闻圣人仁士之于天地之间也,民之父母也, 今为儒雅之故,不救溺人,可乎?” 申徒狄曰:“ 不然。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而亡天下。吴 杀子胥,陈杀泄冶、而灭其国。故亡国残家,非无圣智也,不用故也。” 遂抱石而沉于河。君子闻之, 曰:“ 廉矣!如仁欤?则吾未之见也。” 诗曰:“ 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鲍焦衣弊肤见,挈畚持蔬,遇子贡于道。子贡曰:“ 吾子何以至于此也?” 鲍焦曰:“ 天下之遗 德教者、众矣,吾何以不至于此也!吾闻之:世不己知而行之不已者、爽行也;上不己用而干之不 止者、是毁廉也。行爽毁廉,然且弗舍,惑于利者也。” 子贡曰:“ 吾闻之:非其世者、不生其利; 污其君者、不履其土。非其世而持其蔬,诗曰:‘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此谁有之哉?” 鲍焦曰: “ 于戏!吾闻贤者重进而轻退,廉者易愧而轻死。” 于是弃其蔬而立槁于洛水之上。君子闻之,曰: “ 廉夫!刚哉!夫山锐则不高,水径则不深,行磏者德不厚,志与天地拟者,其为人不祥。鲍焦可 谓不祥矣!其节度浅深,适至于是矣!” 诗云:“ 亦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昔者、周道之盛,邵伯在朝,有司请营邵以居。邵伯曰:“ 嗟!以吾一身,而劳百姓,此非吾先 君文王之志也。” 于是,出而就蒸庶于阡陌陇亩之间,而听断焉。邵伯暴处远野,庐于树下,百姓大 悦,耕桑者倍力以劝,于是岁大稔,民给家足。其后在位者骄奢,不恤元元,税赋繁数,百姓困乏, 耕桑失时。于是诗人见召伯之所休息树下,美而歌之。诗曰:“ 蔽茀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 此之谓也
韩诗外传 韩诗外传卷二 楚庄王围宋,有七日之粮,曰“尽此而不克,将去而归。”于是使司马子反乘闼而窥宋城,宋 使华元乘闼而应之。子反曰:子之国何若矣?”华元曰:惫矣!易子而食之,〓骸而爨之。”子反 曰:嘻!甚矣惫。虽然,吾闻围者之国,箝马而抹之,使肥者应客。今何吾子之情也?”华元曰 吾闻君子见人之困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困则幸之。吾望见吾子似于君子,是以情也。”子反曰“诺。 子其勉之矣!吾军有七日粮尔!揖而去。子反告庄王,庄王曰“若何?”子反曰惫矣!易子而 食之,口骸而爨之。”庄王曰“嘻!甚矣惫。今得此而归尔。”子反曰“不可。吾已告之矣,曰 军亦有七日粮尔。”庄王怒曰“吾使子视之,子曷为而告之?”子反曰区区之宋,犹有不欺之臣 何以楚国而无乎?吾是以告之也。”庄王曰"虽然,吾子今得此而归尔。”子反曰:王请处此,臣 请归耳。”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乎此?吾将从子而归。”遂师而归。君子善其平已也,华元 以诚告子反,得以解围,全二国之命。诗云:彼姝者子,何以告之。”君子善其以诚相告也。 鲁监门之女婴相从绩,中夜而泣涕。其偶曰:何谓而泣也?”婴曰:吾闻卫世子不肖,所以 泣也。”其偶曰卫世子不肖,诸侯之忧也,子曷为泣也?″婴曰”吾闻之异乎子之言也。昔者、 宋之桓司马得罪于宋君,出于鲁,其马佚而〓吾园,而食吾园之葵,是岁、吾闻园人亡利之半。越 王勾践起兵而攻吴,诸侯畏其威,鲁往献女,吾姊与焉,兄往视之,道畏而死。越兵威者、吴也 兄死者、我也。由是观之,祸与福相反也。今卫世子甚不肖,好兵,吾男弟三人,能无忧乎?″诗 曰:大夫跋涉,我心则忧。”是非类与乎! 高子问于孟子日:夫嫁娶者、非己所自亲也,卫女何以得编于诗也?”孟子日:有卫女之志 则可,无卫女之志则怠。若伊尹于太甲,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夫道二:常之谓经 变之谓权,怀其常道,而挟其变权,乃得为贤。夫卫女、行中孝,虑中圣,权如之何?”诗日:既 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楚庄王听朝罢晏。樊姬下堂而迎之,曰何罢之晏也?得无饥倦乎?”庄王曰:今日听忠贤 之言,不知饥倦也。”樊姬曰:王之所谓忠贤者,诸侯之客欤?中国之士欤?”庄王日:则沈令尹 也!樊姬掩口而笑。庄王日:姬之所笑何也2"姬日安得于王,尚汤沐,执巾栉,振衽席 十有一年矣;然妾未尝不遣人之梁郑之间,求美女而进之于王也;与妾同列者、十人,贤于妾者 二人,妾岂不欲擅王之宠哉!不敢私愿蔽众美,欲王之多见则娱。今沈令尹相楚数年矣,未尝见进 贤而退不肖也,又焉得为忠贤乎!庄王旦朝,以樊姬之言告沈令尹,令尹避席而进孙叔敖。叔敖治 楚,三年,而楚国霸。楚史援笔而书之于策,曰:楚之霸,樊姬之力也。”诗曰!百尔所思,不如 我所之。”樊姬之谓也! 闵子骞始见于夫子,有菜色,后有刍豢之色。子贡问曰子始有菜色,今有刍豢之色,何也? 闵子曰:吾出蒹葭之中,入夫子之门,夫子内切瑳以孝,外为之陈王法,心窃乐之;出见羽盖龙旗 裘旃相隨,心又乐之;二者相攻中,而不能任,是以有菜色也。今被夫子之文寝深,又赖二三子 切瑳而进之,內明于去就之义,岀见羽盖龙旗旃裘相随,视之如坛土矣,是以有刍豢之色。”诗曰 ″如切如瑳,如琢如磨 传曰:〓而雨者,何也?”日:无何也,犹不〓而雨也。”“星坠木鸣,国人皆恐,何也? 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畏之,非也。夫日月之薄蚀,怪星之党见 风雨之不时,是无世而不尝有也,上明政平,是虽并至,无伤也;上政险,是虽无一,无益也 夫万物之有灾,人妖最可畏也。”曰"何谓人妖?″曰“枯耕伤稼,枯耘伤岁,政险失民;田秽稼 恶,籴贵民饥,道有死人;寇盗并起,上下乖离,邻人相暴,对门相盗,礼义不修;牛马相生,六 畜作妖;臣下杀上,父子相疑,是谓人妖,是生于乱。”传曰"天地之灾,隐而废也;万物之怪 书不说也。无用之变,不急之灾,弃而不治;若夫君臣之义,父子之亲,男女之别,切瑳而不舍也。” 诗曰:如切如瑳,如琢如磨。 孔子曰!口欲味,心欲佚,教之以仁;心欲兵,身恶劳,教之以恭;好辩论而畏惧,教之以勇
韩诗外传 4 韩诗外传卷二 楚庄王围宋,有七日之粮,曰:“ 尽此而不克,将去而归。” 于是使司马子反乘闼而窥宋城,宋 使华元乘闼而应之。子反曰:“ 子之国何若矣?” 华元曰:“ 惫矣!易子而食之,〓骸而爨之。” 子反 曰:“ 嘻!甚矣惫。虽然,吾闻围者之国,箝马而抹之,使肥者应客。今何吾子之情也?” 华元曰: “ 吾闻君子见人之困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困则幸之。吾望见吾子似于君子,是以情也。” 子反曰:“ 诺。 子其勉之矣!吾军有七日粮尔!” 揖而去。子反告庄王,庄王曰:“ 若何?” 子反曰:“ 惫矣!易子而 食之,�骸而爨之。” 庄王曰:“ 嘻!甚矣惫。今得此而归尔。” 子反曰:“ 不可。吾已告之矣,曰: 军亦有七日粮尔。” 庄王怒曰:“ 吾使子视之,子曷为而告之?” 子反曰:“ 区区之宋,犹有不欺之臣, 何以楚国而无乎?吾是以告之也。” 庄王曰:“ 虽然,吾子今得此而归尔。” 子反曰:“ 王请处此,臣 请归耳。” 王曰:“ 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乎此?吾将从子而归。” 遂师而归。君子善其平已也,华元 以诚告子反,得以解围,全二国之命。诗云:“ 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君子善其以诚相告也。 鲁监门之女婴相从绩,中夜而泣涕。其偶曰:“ 何谓而泣也?” 婴曰:“ 吾闻卫世子不肖,所以 泣也。” 其偶曰:“ 卫世子不肖,诸侯之忧也,子曷为泣也?” 婴曰:“ 吾闻之异乎子之言也。昔者、 宋之桓司马得罪于宋君,出于鲁,其马佚而〓吾园,而食吾园之葵,是岁、吾闻园人亡利之半。越 王勾践起兵而攻吴,诸侯畏其威,鲁往献女,吾姊与焉,兄往视之,道畏而死。越兵威者、吴也, 兄死者、我也。由是观之,祸与福相反也。今卫世子甚不肖,好兵,吾男弟三人,能无忧乎?” 诗 曰:“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是非类与乎! 高子问于孟子曰:“ 夫嫁娶者、非己所自亲也,卫女何以得编于诗也?” 孟子曰:“ 有卫女之志 则可,无卫女之志则怠。若伊尹于太甲,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夫道二:常之谓经, 变之谓权,怀其常道,而挟其变权,乃得为贤。夫卫女、行中孝,虑中圣,权如之何?” 诗曰:“ 既 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楚庄王听朝罢晏。樊姬下堂而迎之,曰:“ 何罢之晏也?得无饥倦乎?” 庄王曰:“ 今日听忠贤 之言,不知饥倦也。” 樊姬曰:“ 王之所谓忠贤者,诸侯之客欤?中国之士欤?” 庄王曰:“ 则沈令尹 也!” 樊姬掩口而笑。庄王曰:“ 姬之所笑,何也?” 姬曰:“ 妾得于王,尚汤沐,执巾栉,振衽席, 十有一年矣;然妾未尝不遣人之梁郑之间,求美女而进之于王也;与妾同列者、十人,贤于妾者、 二人,妾岂不欲擅王之宠哉!不敢私愿蔽众美,欲王之多见则娱。今沈令尹相楚数年矣,未尝见进 贤而退不肖也,又焉得为忠贤乎!” 庄王旦朝,以樊姬之言告沈令尹,令尹避席而进孙叔敖。叔敖治 楚,三年,而楚国霸。楚史援笔而书之于策,曰:“ 楚之霸,樊姬之力也。” 诗曰:“ 百尔所思,不如 我所之。” 樊姬之谓也! 闵子骞始见于夫子,有菜色,后有刍豢之色。子贡问曰:“ 子始有菜色,今有刍豢之色,何也?” 闵子曰:“ 吾出蒹葭之中,入夫子之门,夫子内切瑳以孝,外为之陈王法,心窃乐之;出见羽盖龙旗 裘旃相随,心又乐之;二者相攻�中,而不能任,是以有菜色也。今被夫子之文寖深,又赖二三子 切瑳而进之,内明于去就之义,出见羽盖龙旗旃裘相随,视之如坛土矣,是以有刍豢之色。” 诗曰: “ 如切如瑳,如琢如磨。” 传曰:“ 〓而雨者,何也?” 曰:“ 无何也,犹不〓而雨也。”“ 星坠木鸣,国人皆恐,何也?” “ 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畏之,非也。夫日月之薄蚀,怪星之党见, 风雨之不时,是无世而不尝有也,上明政平,是虽并至,无伤也;上闇政险,是虽无一,无益也。 夫万物之有灾,人妖最可畏也。” 曰:“ 何谓人妖?” 曰:“ 枯耕伤稼,枯耘伤岁,政险失民;田秽稼 恶,籴贵民饥,道有死人;寇盗并起,上下乖离,邻人相暴,对门相盗,礼义不修;牛马相生,六 畜作妖;臣下杀上,父子相疑,是谓人妖,是生于乱。” 传曰:“ 天地之灾,隐而废也;万物之怪, 书不说也。无用之变,不急之灾,弃而不治;若夫君臣之义,父子之亲,男女之别,切瑳而不舍也。” 诗曰:“ 如切如瑳,如琢如磨。” 孔子曰:“ 口欲味,心欲佚,教之以仁;心欲兵,身恶劳,教之以恭;好辩论而畏惧,教之以勇;
韩诗外传 目好色,耳好声,教之以义。”易曰“艮其限,列其〓,厉熏心。”诗曰!吁嗟女兮,无与士耽。 皆防邪禁佚,调和心志。 高墙丰上激下,未必崩也;降雨兴,流潦至,则崩必先矣。草木根芰浅,未必撅也;飘风兴 暴雨坠,则撅必先矣。君子居是邦也,不崇仁义,尊贤臣,以理万物,未必亡也;一旦有非常之变, 诸侯交争,人趋车驰,迫然祸至,乃始忧愁,干喉焦唇,仰天而叹,庶几乎望其安也,不亦晚乎! 孔子曰不慎其前,而悔其后。”嗟乎!虽悔无及矣。诗曰掇其泣矣,何嗟及矣。 曾子曰:君子有三言可贯而佩之:一日:无内疏而外亲,二日:身不善而怨他人,三日:患至 而后呼天。”子贡曰:何也?”曾子曰内疏而外亲,不亦反乎!身不善而怨他人,不亦远乎!患 至而后呼天,不亦晚乎『诗曰:慑其泣矣,何嗟及矣。 夫霜雪雨露、杀生万物者也,天无事焉,犹之贵天也。执法厌文,治官治民者、有司也,君无 事焉,犹之尊君也。夫辟土殖谷者、后稷也,决江流河者,禹也,听狱执中者,皋陶也,然而圣后 者,尧也。故有道以御之,身虽无能也,必使能者为己用也;无道以御之,彼虽多能,犹将无益于 存亡矣。诗曰执辔如组,两骖如舞。”贵能御也 传曰:孔子云美哉!颜无父之御也。马知后有舆而轻之,知上有人而爱之,马亲其正,而爱 其事,如使马能言,彼将必曰!乐哉!今日之驺也。至于颜沦少衰矣,马知后有舆而轻之,知上 有人而敬之,马亲其正,而敬其事,如使马能言,彼将必曰:驺来!其人之使我也。至于颜夷而 衰矣,马知后有舆而重之,知上有人而畏之,马亲其正,而畏其事,如使马能言,彼将必曰:驺来! 驺来!女不驺,彼将杀女。″故御马有法矣,御民有道矣,法得则马和而欢,道得则民安而集。诗曰 执辔如组,两骖如舞。此之谓也。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 矣!其马将佚矣。”定公不说,以告左右日闻君子不语人,君子亦语人乎?”颜渊退,俄而、厩 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揭席而起,曰趣驾召颜渊。”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 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日: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不识吾子以何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 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强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 今东野毕之上车执辔,御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弹矣,然犹策之不已,所 以知佚也。”定公曰善。可少进。”颜渊日“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 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崔杼弒庄公,合土大夫盟,盟者皆脱剑而入,言不疾,措血至者死,所杀者十余人,次及晏子, 奉杯血,仰天而叹曰:恶乎!崔杼将为无道,而杀其君。”于是盟者皆视之。崔杼谓晏子曰!子与 我,吾将与子分国;子不与,我杀子。直兵将推之,曲兵将钩之。吾愿子之图之也。”晏子曰!留 以利而倍其君,非仁也;劫以刃而失其志者、非勇也。诗曰:莫莫葛藟,延于条枚。恺悌君子,求 福不回。′婴其可回矣!直兵推之,曲兵钩之,婴不之革也。”崔杼曰:舍晏子。”晏子起而出,授 绥而乘,其仆驰,晏子抚其手曰:麋鹿在山林,其命在庖厨。命有所悬,安在疾驱。”安行成节 然后去之。诗曰!羔裘如濡,恂直且侯;彼已之子,舍命不偷。”晏子之谓也。 楚昭王有土曰石奢,其为人也,公而好直,王使为理。于是道有杀人者,石奢追之,则父也 还返于廷,曰:杀人者,臣之父也。以父成政,非孝也;不行君法,非忠也;弛罪废法,而伏其辜, 臣之所守也。”遂伏斧锧,曰“命在君。”君曰“追而不及,庸有罪乎?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 然。不私其父,非孝也;不行君法、非忠也;以死罪生、不廉也。君欲赦之,上之惠也;臣不能失 法,下之义也。”遂不去鈇锧,刎颈而死乎廷。君子闻之曰贞夫法哉!石先生乎!孔子曰子 为父隐,父为子隐,直在其中矣。”诗曰!彼已之子,邦之司直。”石先生之谓也 外宽而内直,自设于隐括之中,直己不直人,善废而不悒悒,蘧伯玉之行也。故为人父者,则 愿以为子,为人子者,则愿以为父,为人君者、则愿以为臣,为人臣者,则愿以为君。名昭诸侯 天下愿焉。诗曰彼已之子,邦之彦兮。”此君子之行也 传曰:孔子遭齐程本子于郯之间,倾盖而语,终日,有间,顾子路曰:由,东帛十匹,以赠先
韩诗外传 5 目好色,耳好声,教之以义。” 易曰:“ 艮其限,列其〓,厉熏心。” 诗曰:“ 吁嗟女兮,无与士耽。” 皆防邪禁佚,调和心志。 高墙丰上激下,未必崩也;降雨兴,流潦至,则崩必先矣。草木根荄浅,未必撅也;飘风兴, 暴雨坠,则撅必先矣。君子居是邦也,不崇仁义,尊贤臣,以理万物,未必亡也;一旦有非常之变, 诸侯交争,人趋车驰,迫然祸至,乃始忧愁,干喉焦唇,仰天而叹,庶几乎望其安也,不亦晚乎! 孔子曰:“ 不慎其前,而悔其后。” 嗟乎!虽悔无及矣。诗曰:“ 掇其泣矣,何嗟及矣。” 曾子曰:“ 君子有三言可贯而佩之:一曰:无内疏而外亲,二曰:身不善而怨他人,三曰:患至 而后呼天。” 子贡曰:“ 何也?” 曾子曰:“ 内疏而外亲,不亦反乎!身不善而怨他人,不亦远乎!患 至而后呼天,不亦晚乎!” 诗曰:“ 惙其泣矣,何嗟及矣。” 夫霜雪雨露、杀生万物者也,天无事焉,犹之贵天也。执法厌文,治官治民者、有司也,君无 事焉,犹之尊君也。夫辟土殖谷者、后稷也,决江流河者,禹也,听狱执中者,皋陶也,然而圣后 者,尧也。故有道以御之,身虽无能也,必使能者为己用也;无道以御之,彼虽多能,犹将无益于 存亡矣。诗曰:“ 执辔如组,两骖如舞。” 贵能御也。 传曰:孔子云:“ 美哉!颜无父之御也。马知后有舆而轻之,知上有人而爱之,马亲其正,而爱 其事,如使马能言,彼将必曰:‘ 乐哉!今日之驺也。’ 至于颜沦少衰矣,马知后有舆而轻之,知上 有人而敬之,马亲其正,而敬其事,如使马能言,彼将必曰:‘ 驺来!其人之使我也。’ 至于颜夷而 衰矣,马知后有舆而重之,知上有人而畏之,马亲其正,而畏其事,如使马能言,彼将必曰:‘ 驺来! 驺来!女不驺,彼将杀女。” 故御马有法矣,御民有道矣,法得则马和而欢,道得则民安而集。诗曰: ‘ 执辔如组,两骖如舞。’ 此之谓也。”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 善哉!东野毕之御也。” 颜渊曰:“ 善则善 矣!其马将佚矣。” 定公不说,以告左右曰:“ 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谮人乎?” 颜渊退,俄而、厩 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揭席而起,曰:“ 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 乡寡人曰:‘ 善哉! 东野毕之御也。’ 吾子曰:‘ 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 不识吾子以何知之?” 颜渊曰:“ 臣以政知 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 今东野毕之上车执辔,御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所 以知佚也。” 定公曰:“ 善。可少进。” 颜渊曰:“ 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 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 执辔如组,两骖如舞。’ 善御之谓也。” 定公曰:“ 寡人之过矣。” 崔杼弒庄公,合士大夫盟,盟者皆脱剑而入,言不疾,措血至者死,所杀者十余人,次及晏子, 奉杯血,仰天而叹曰:“ 恶乎!崔杼将为无道,而杀其君。” 于是盟者皆视之。崔杼谓晏子曰:“ 子与 我,吾将与子分国;子不与,我杀子。直兵将推之,曲兵将钩之。吾愿子之图之也。” 晏子曰:“ 留 以利而倍其君,非仁也;劫以刃而失其志者、非勇也。诗曰:‘ 莫莫葛藟,延于条枚。恺悌君子,求 福不回。’ 婴其可回矣!直兵推之,曲兵钩之,婴不之革也。” 崔杼曰:“ 舍晏子。” 晏子起而出,授 绥而乘,其仆驰,晏子抚其手曰:“ 麋鹿在山林,其命在庖厨。命有所悬,安在疾驱。” 安行成节, 然后去之。诗曰:“ 羔裘如濡,恂直且侯;彼已之子,舍命不偷。” 晏子之谓也。 楚昭王有士曰石奢,其为人也,公而好直,王使为理。于是道有杀人者,石奢追之,则父也, 还返于廷,曰:“ 杀人者,臣之父也。以父成政,非孝也;不行君法,非忠也;弛罪废法,而伏其辜, 臣之所守也。” 遂伏斧锧,曰:“ 命在君。” 君曰:“ 追而不及,庸有罪乎?子其治事矣。” 石奢曰:“ 不 然。不私其父,非孝也;不行君法、非忠也;以死罪生、不廉也。君欲赦之,上之惠也;臣不能失 法,下之义也。” 遂不去鈇锧,刎颈而死乎廷。君子闻之曰:“ 贞夫法哉!石先生乎!” 孔子曰:“ 子 为父隐,父为子隐,直在其中矣。” 诗曰:“ 彼已之子,邦之司直。” 石先生之谓也。 外宽而内直,自设于隐括之中,直己不直人,善废而不悒悒,蘧伯玉之行也。故为人父者,则 愿以为子,为人子者,则愿以为父,为人君者、则愿以为臣,为人臣者,则愿以为君。名昭诸侯, 天下愿焉。诗曰:“ 彼已之子,邦之彦兮。” 此君子之行也。 传曰:孔子遭齐程本子于郯之间,倾盖而语,终日,有间,顾子路曰:“ 由,东帛十匹,以赠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