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教学活动设计学生活动教学环节主要教学内容安排(空白不够可添加附页)$2刑事诉讼法、教师提1复习旧刑事诉讼法的概念:间:是指国家制定的、规范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2、课堂讨论诉讼、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刑事诉讼的法律。二、刑事诉讼法的广狭二义说产义说:所有的包含有刑事诉讼内容的法律规范;获义说:仅指1979年制定、1996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典。Diy刑事诉讼法的性质从内容上—程序法(注意与实体法的区别)2.从涉及的国家与个人关系上——公法(注意与私法的区别)从效力上——基本法(注意与一般法的区别)四、刑事诉讼法的内容1、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及其权力和义务;2、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及其权利和义务:3、刑事诉讼的原则、规则和制度;4、刑事诉讼中收集和运用证据的规则和制度;5、刑事诉讼的具体程序。五、刑事诉讼法的法律渊源1、宪法;2、刑事诉讼法典;3、相关法律规定,如《刑法》、《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4、司法解释;5、行政法规和规章等;6、地方性法规等:7、国际条约。六、刑事诉讼法与有关法律的关系一)与刑法的关系: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关系(二)与其他诉讼法的关系:都属于程序法83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1、刑事诉讼法律规范既要了解刑事诉讼法的条文的字义、词义及其内容含义,同时还要研究刑事诉讼法律规范的结构,把握刑事诉讼法典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条文之间的关系以及法典与其他有关刑事诉讼法律规范之间的关系,这是对刑事诉讼法法本身研究的基础。2、刑事诉讼司法实践研究刑事诉讼法律规范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和实施情况,从中总结经验,发现和解决具体贯彻实施刑事诉讼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司法实践是检验法律是否合理、是否完善的标准,研究司法实践,可以提出改进立法的意见3、刑事诉讼理论在诉讼理论上的研究成果,对立法和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二、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1、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2、辩证思维的方法;3、比较借鉴的方法
6 第二次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安排 1、复习旧 课; 2、导入新 课; 3、讲授讨 论; 4、巩固练 习; 5、布置作 业。 (空白不够可添加附页)§2 刑事诉讼法 一、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是指国家制定的、规范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 诉讼、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刑事诉讼的法律。 二、刑事诉讼法的广狭二义说 广义说:所有的包含有刑事诉讼内容的法律规范;狭义说:仅指 1979 年制定、1996 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典。 三、刑事诉讼法的性质 1、 从内容上——程序法(注意与实体法的区别) 2、 从涉及的国家与个人关系上——公法(注意与私法的区别) 3、 从效力上——基本法(注意与一般法的区别) 四、刑事诉讼法的内容 1、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及其权力和义务;2、刑事诉讼中的当事 人、其他诉讼参与人及其权利和义务;3、刑事诉讼的原则、规则和制度; 4、刑事诉讼中收集和运用证据的规则和制度;5、刑事诉讼的具体程序。 五、刑事诉讼法的法律渊源 1、宪法;2、刑事诉讼法典;3、相关法律规定,如《刑法》、《法院 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4、 司法解释;5、行政法规和规章 等;6、地方性法规等;7、国际条约。 六、刑事诉讼法与有关法律的关系 (一)与刑法的关系: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关系 (二)与其他诉讼法的关系:都属于程序法 §3 刑事诉讼法学 一、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 1、刑事诉讼法律规范 既要了解刑事诉讼法的条文的字义、词义及其内容含义,同时还要 研究刑事诉讼法律规范的结构,把握刑事诉讼法典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条文之间的关系以及法典与其他有关刑事诉讼法律规范之间的关系,这 是对刑事诉讼法法本身研究的基础。 2、刑事诉讼司法实践 研究刑事诉讼法律规范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和实施情况,从中总结 经验,发现和解决具体贯彻实施刑事诉讼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司法实 践是检验法律是否合理、是否完善的标准,研究司法实践,可以提出改 进立法的意见。 3、刑事诉讼理论 在诉讼理论上的研究成果,对立法和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二、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 2、辩证思维的方法; 3、比较借鉴的方法。 1、 教师提 问; 2、 课堂讨论
第三次课程教学方案周次第二周课时数 |2课时教学第一章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法概述章节$4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念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深刻掌握刑事诉讼法学的四个基本理念。味摄一1、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的刑事诉讼基本理念;教学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的刑事诉讼基本理念;重点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刑事诉讼基本理念;教学诉讼效率的基本理念。难点主要口课堂讲授小组活动口实验演示口难点答疑口 提间教学方式口作业讲评口实践教学口考试测验口其他活动口文字教材口电子教案口录像材料口录音材料口直播课堂口CAI 课件口IP课件口其他资源:资源如何理解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的基本理念?作业2、如何理解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的基本理念?或练3、可以在哪些方面提高我国刑事诉讼的效率?习34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念板书、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二、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设三、控审分离、控辩对抗和审判中立计四、诉讼效率
7 第三次课程教学方案 周次 第二周 课时数 2 课时 教学 章节 第一章 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法概述 §4 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念 教学 目标 和要 求 使学生了解和深刻掌握刑事诉讼法学的四个基本理念。 教学 重点 1、 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的刑事诉讼基本理念; 2、 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的刑事诉讼基本理念; 教学 难点 1、 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刑事诉讼基本理念; 2、 诉讼效率的基本理念。 主要 教学 方式 □ 课堂讲授 □ 小组活动 □ 实验演示 □ 难点答疑 □ 提问 □ 作业讲评 □ 实践教学 □ 考试测验 □ 其他活动 使用 媒体 资源 □ 文字教材 □ 电子教案 □ 录像材料 □ 录音材料 □ 直播课堂 □ CAI 课件 □ IP 课件 □ 其他资源: 作业 或练 习 1、如何理解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的基本理念? 2、如何理解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的基本理念? 3、 可以在哪些方面提高我国刑事诉讼的效率? 板 书 设 计 §4 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念 一、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 二、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 三、控审分离、控辩对抗和审判中立 四、诉讼效率
第三次教学活动设计学生活动教学环节主要教学内容安排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念1、教师提A1复习旧、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1、惩罚犯罪的意义:社会存在着犯罪,就必须对之进行追究和惩罚,2、课堂讨否则,就不能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不受侵犯,不能保障论。国家的安全和维护社会制度的稳定2、保障人权的含义:(1)通过打击犯罪以保护人民的权利不受犯罪分子侵害:(2)保证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和惩罚:(3)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等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参与人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行使(4)保障有罪的人受到公正的惩罚。3、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关系:二者对立统一。、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实体公正(1)据以定罪量刑的犯罪事实必须准确无误地认定,做到证据确实充分,或者达到法定的证明标准:(2)正确适用刑法,准确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罪及其罪名:(3)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罪重在事实上法律上发生疑问的,应当从有利于被追诉者方面作出处理:(4)按照罪刑相适应原则,依法适度判定刑罚:(5)对于错误处理的案件,特别是无罪错作有罪处理的案件,依法采用救济方法及时纠正、及时补偿。2、程序公正(1)严格遵守刑事诉讼法的各项规定;(2)认真保障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特别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的诉讼权利;(3)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其他非法手段取证;(4)真正实现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5)审判前程序的尽量透明,审判程序的公开:(6)在审判程序中,控辩双方平等对抗,法庭居中裁判:(7)按照法定期限办案和结3、二者之间的关系:总体上是统一的,但有时不可避免地发生矛盾。、控审分离、控辩对抗和审判中立1、控审分离:指控诉职能和审判职能必须分别由专门行使控诉权的机关或个人以及专门行使审判权的机关来承担。2、控辩对抗:指控辩双方在诉讼地位平等和权利对等的前提下,在案件事实和证据上充分展开对抗,以使案件事实得以全面揭示,本方诉讼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维护。3、审判中立:指审判者不仅不能由控辩双方的主体或与案件有直接、间接厉害关系的人来担任,而且审判者应当对控辩双方不偏不倚,保持等距离的地位。四、诉讼效率1、诉讼效率的概念:指诉讼中所投入的司法资源(包括人力、财力、设备等)与所取得的成果的比例。2、讲求诉讼效率的原因。3、公正与效率的关系:公正第一,兼顾效率
8 第三次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安排 1、复习旧 课; 2、导入新 课; 3、讲授讨 论; 4、巩固练 习; 5、布置作 业。 §4 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念 一、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 1、惩罚犯罪的意义:社会存在着犯罪,就必须对之进行追究和惩罚, 否则,就不能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不受侵犯,不能保障 国家的安全和维护社会制度的稳定。 2、保障人权的含义:(1)通过打击犯罪以保护人民的权利不受犯罪分 子侵害;(2)保证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和惩罚;(3)保障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和被害人等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参与人得到充分的尊 重和行使;(4)保障有罪的人受到公正的惩罚。 3、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关系:二者对立统一。 二、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 1、实体公正(1)据以定罪量刑的犯罪事实必须准确无误地认定,做 到证据确实充分,或者达到法定的证明标准;(2)正确适用刑法,准确认 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罪及其罪名;(3)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有罪或罪重在事实上法律上发生疑问的,应当从有利于被追诉者方面作出 处理;(4)按照罪刑相适应原则,依法适度判定刑罚;(5)对于错误处理 的案件,特别是无罪错作有罪处理的案件,依法采用救济方法及时纠正、 及时补偿。 2、程序公正(1)严格遵守刑事诉讼法的各项规定;(2)认真保障当 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特别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的诉讼权利; (3)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其他非法手段取证;(4)真正实现司法机关依法独 立行使职权;(5)审判前程序的尽量透明,审判程序的公开;(6)在审判 程序中,控辩双方平等对抗,法庭居中裁判;(7)按照法定期限办案和结 案。 3、二者之间的关系:总体上是统一的,但有时不可避免地发生矛盾。 三、控审分离、控辩对抗和审判中立 1、控审分离:指控诉职能和审判职能必须分别由专门行使控诉权的机 关或个人以及专门行使审判权的机关来承担。2、控辩对抗:指控辩双方在 诉讼地位平等和权利对等的前提下,在案件事实和证据上充分展开对抗, 以使案件事实得以全面揭示,本方诉讼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维护。3、审判 中立:指审判者不仅不能由控辩双方的主体或与案件有直接、间接厉害关 系的人来担任,而且审判者应当对控辩双方不偏不倚,保持等距离的地位。 四、诉讼效率 1、诉讼效率的概念:指诉讼中所投入的司法资源(包括人力、财力、 设备等)与所取得的成果的比例。 2、讲求诉讼效率的原因。 3、公正与效率的关系:公正第一,兼顾效率。 1、 教师提 问; 2、 课堂讨 论
第四次课程教学方案周次第二周课时数 |2课时第二章刑事诉讼模式的历史类型教学51弹劾式诉讼章节$2纠问式诉讼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人类古代所存在的两种诉讼模式以及特征;目标使学生能够辨明这两种诉讼模式的优缺点以及形成原因。上弹劾式诉讼的概念与形成原因;教学弹劾式诉讼的特征重点纠问式诉讼的特征与形成原因弹劾式的特征:教学2、纠问式的特征;难点弹劾式与纠问式的特征对比。主要口课堂讲授口小组活动口实验演示口难点答疑口提间教学口作业讲评口实践教学口考试测验口其他活动方式文字教材电子教案录像材料口录音材料口直播课堂CAI 课件口 IP 课件口其他资源:资源分析弹劾式诉讼形成的历史原因。作业2、弹劾式诉讼有哪些主要特征?或练3、纠问式诉讼形成的历史原因是什么?习4、纠间式诉讼与弹劾式诉讼相比是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为什么?81弹劾式诉讼、实行时期-奴隶制和封建制早期二、特征1、不告不理2、双方当事人诉讼地位和权利平等3、审判以言词辩论方式公开进行4、法官处于消极仲裁者地位板书设计5、实行神示证据制度82纠间式诉讼实行时期-欧洲中世纪中后期二、特征1、法官主动追究犯罪,不告也理2、原被告均没有诉讼主体地位,被告人沦为诉讼客体3、实行有罪推定和刑讯逼供4、诉讼秘密进行,不采取言词辩论形式5、普遍实行法定证据制度9
9 第四次课程教学方案 周次 第二周 课时数 2 课时 教学 章节 第二章 刑事诉讼模式的历史类型 §1 弹劾式诉讼 §2 纠问式诉讼 教学 目标 和要 求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人类古代所存在的两种诉讼模式以及特征; 使学生能够辨明这两种诉讼模式的优缺点以及形成原因。 教学 重点 1、 弹劾式诉讼的概念与形成原因; 2、 弹劾式诉讼的特征; 3、纠问式诉讼的特征与形成原因。 教学 难点 1、弹劾式的特征; 2、纠问式的特征; 3、弹劾式与纠问式的特征对比。 主要 教学 方式 □ 课堂讲授 □ 小组活动 □ 实验演示 □ 难点答疑 □ 提问 □ 作业讲评 □ 实践教学 □ 考试测验 □ 其他活动 使用 媒体 资源 □ 文字教材 □ 电子教案 □ 录像材料 □ 录音材料 □ 直播课堂 □ CAI 课件 □ IP 课件 □ 其他资源: 作业 或练 习 1、 分析弹劾式诉讼形成的历史原因。 2、弹劾式诉讼有哪些主要特征? 3、纠问式诉讼形成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4、纠问式诉讼与弹劾式诉讼相比是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为什么? 板 书 设 计 §1 弹劾式诉讼 一、实行时期——奴隶制和封建制早期 二、特征 1、不告不理 2、双方当事人诉讼地位和权利平等 3、审判以言词辩论方式公开进行 4、法官处于消极仲裁者地位 5、实行神示证据制度 §2 纠问式诉讼 一、实行时期——欧洲中世纪中后期 二、特征 1、法官主动追究犯罪,不告也理 2、原被告均没有诉讼主体地位,被告人沦为诉讼客体 3、实行有罪推定和刑讯逼供 4、诉讼秘密进行,不采取言词辩论形式 5、普遍实行法定证据制度
第四次教学活动设计学生活动教学环节主要教学内容安排1、教师提(空白不够可添加附页)间:IS1弹劾式诉讼2、课堂讨论。一、实行时期一奴隶制和封建制早期二、特征1、不告不理2、双方当事人诉讼地位和权利平等业。3、审判以言词辩论方式公开进行4、法官处于消极仲裁者地位5、实行神示证据制度具体内容:控诉与审判职能分离,遵行“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的不告不理原则控告由私人提起,传唤证人到庭由私人执行,当事人有完全的举证责任。审判以言词辩论的方式进行,诉讼中注重发挥争讼双方的作用,他们在法庭上地位平等,权利对等,可以相互对质和辩论。在古罗马,当时法律顾问阶层已经出现,诉讼中律师有充分的发挥作用的空间。法官处于消极仲裁者的地位,只负责听取双方当事人提供的情况,审查他们提供的证据,认定案件事实和作出角。在弹劾式诉讼中,利害相对的诉讼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是非曲直难以判断,法官遂求助于神。因此,神示证据制度是早期弹劾式诉讼的特征之一。32纠问式诉讼一欧洲中世纪中后期、实行时期、特征1、法官主动追究犯罪,不告也理2、原被告均没有诉讼主体地位,被告人沦为诉讼客体3、实行有罪推定和刑讯逼供4、诉讼秘密进行,不采取言词辩论形式5、普遍实行法定证据制度具体而言,纠问式诉讼的本质特征是法官主动依职权追究犯罪,在纠问式诉讼中,控诉职能与审判职能不分,集于法官一身。不实行不告不理原则,刑事诉讼的开始和推进,不取决于被害人的告诉,即使没有被害人的告诉,国家官吏也可以主动发现和追究犯罪。在诉讼中,原告人和被告人都没有诉讼主体地位,被告人更是只承担诉讼义务的被追究的客体。审判一般秘密进行,不但庭审前的调查活动是秘密的,法庭审判一般也不公开。纠问式诉讼与野蛮的刑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被告人成为被拷讯的对象
10 第四次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安排 1、复习旧 课; 2、导入新 课; 3、讲授讨 论; 4、巩固练 习; 5、布置作 业。 (空白不够可添加附页) §1 弹劾式诉讼 一、实行时期——奴隶制和封建制早期 二、特征 1、不告不理 2、双方当事人诉讼地位和权利平等 3、审判以言词辩论方式公开进行 4、法官处于消极仲裁者地位 5、实行神示证据制度 具体内容: 控诉与审判职能分离,遵行“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的不告不理原则。 控告由私人提起,传唤证人到庭由私人执行,当事人有完全的举证责任。审 判以言词辩论的方式进行,诉讼中注重发挥争讼双方的作用,他们在法庭上 地位平等,权利对等,可以相互对质和辩论。在古罗马,当时法律顾问阶层 已经出现,诉讼中律师有充分的发挥作用的空间。法官处于消极仲裁者的地 位,只负责听取双方当事人提供的情况,审查他们提供的证据,认定案件事 实和作出角。在弹劾式诉讼中,利害相对的诉讼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是非曲直难以判断,法官遂求助于神。因此,神示证据制度是早期弹劾式诉 讼的特征之一。 §2 纠问式诉讼 一、实行时期——欧洲中世纪中后期 二、特征 1、法官主动追究犯罪,不告也理 2、原被告均没有诉讼主体地位,被告人沦为诉讼客体 3、实行有罪推定和刑讯逼供 4、诉讼秘密进行,不采取言词辩论形式 5、普遍实行法定证据制度 具体而言,纠问式诉讼的本质特征是法官主动依职权追究犯罪,在纠问式诉 讼中,控诉职能与审判职能不分,集于法官一身。不实行不告不理原则,刑事诉 讼的开始和推进,不取决于被害人的告诉,即使没有被害人的告诉,国家官吏也 可以主动发现和追究犯罪。在诉讼中,原告人和被告人都没有诉讼主体地位,被 告人更是只承担诉讼义务的被追究的客体。审判一般秘密进行,不但庭审前的调 查活动是秘密的,法庭审判一般也不公开。纠问式诉讼与野蛮的刑讯紧密的结合 在一起,被告人成为被拷讯的对象。 1、教师提 问; 2、课堂讨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