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本科教学课程教案笃博至至超0行学墅诚中国法制史课程名称:课程代码:ZJ49003法学院开课单位:沈岚授课教师:副教授/博士职称/学位:开课时间:二o一二至二o一三学年第二_学期2012级法学专业开课专业级班级:
安徽大学本科教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中国法制史 课程代码: ZJ49003 开课单位: 法学院 授课教师: 沈 岚 职称/学位: 副教授/博士 开课时间: 二○一二 至 二○一三 学年第 二 学期 开课专业级班级: 2012 级法学专业
课程基本情况课程ZJ49003课程名称中国法制史编号教学法学院单位课程3考核方式凸考试口考查口其他方式:学分课程口公共基础课凸专业必修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口专业选修课类别口人文与科技素质教育课口其他课程总学时:5454理论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任课教师边本校教师沈岚职称副教授教师来源口外聘教师使用统编教材自编教材或讲义教材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北京大学出版社教材曾宪义2009 年中国法制史(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张晋藩法律出版社2009 年何勤华中国法学史法律出版社2006年教数学参考用书中国法制史案例教程赵晓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年马小红礼与法:法的历史连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年瞿同祖法学论文集翟同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寻求自然秩序的和谐梁治平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年2
2 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 编号 ZJ49003 课程名称 中国法制史 教学 单位 法 学 院 课程 学分 3 考核方式 考试 □ 考查 □ 其他方式: 课程 类别 □ 公共基础课 专业必修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 □ 专业选修课 □ 人文与科技素质教育课 □ 其他课程 学时 数 总学时: 54 理论学时: 54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任课 教师 沈 岚 职称 副教授 教师 来源 本校教师 □ 外聘教师 使用 教材 统编教材 □ 自编教材或讲义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教材 中国法制史(第二版) 曾宪义 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年 教 学 参 考 用 书 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张晋藩 法律出版社 2009 年 中国法学史 何勤华 法律出版社 2006 年 中国法制史案例教程 赵晓耕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年 礼与法:法的历史连接 马小红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瞿同祖法学论文集 瞿同祖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 年 寻求自然秩序的和谐 梁治平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 年
教学方案1周次课时数42 课时第三章西周的法律制度教学章节第三节 西周的的婚姻法律制度西周的婚姻法律制度是中国奴隶制婚姻法制的典型代表,有很多制度沿用至封建时代;甚至绵延至今。本次授课将帮助学生了解西周时期婚姻的种类、如何缔结正式的婚姻、夫妻双方在教学婚姻家庭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婚姻的终止以及婚姻的禁忌等。结合课前布置的社会调查作业“我目标身边的婚姻法制”进行古今比对的课堂讨论,探讨婚姻法制的历史变迁带给我们的启示,课后撰写小论文深化总结。教学1、“六礼”“七出”和“三不去”制度重点2、婚姻法制的历史变迁带给我们的启示教学结合社会调查作业“我身边的传统婚姻法律文化”进行古今比对,探讨婚姻法制的历史变迁及难点其带给我们的启示主要课堂讲授乙小组讨论边难点答疑提间口实验演示#送国精#口作业讲评口实践教学口考试测验口其他活动边文字教材边电子教案口录像材料口录音材料口直播课堂边 PPT 课件IP课件其他资源:1篇关于中国传统婚姻法律文化的小论文,800字以上。国:西周基本婚姻制度:一夫一妻多妾制度(一)婚姻种类(二)婚姻成立“六礼”(三)夫妻的地位关系(四)婚姻终止板书设计“七出”“三不去”(五)婚姻禁忌“五不娶”二、婚姻法制的历史变迁带给我们的思考(1)古今婚姻法有何本质不同?(2)为何传统婚姻法律文化会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3)民间传统婚俗与当前我国的《婚姻法》关系为何?(4)我们今天的法制应如何对待传统婚俗?
3 教学方案 1 周次 4 课时数 2 课时 教学 章节 第三章 西周的法律制度 第三节 西周的的婚姻法律制度 教学 目标 西周的婚姻法律制度是中国奴隶制婚姻法制的典型代表,有很多制度沿用至封建时代,甚 至绵延至今。本次授课将帮助学生了解西周时期婚姻的种类、如何缔结正式的婚姻、夫妻双方在 婚姻家庭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婚姻的终止以及婚姻的禁忌等。结合课前布置的社会调查作业“我 身边的婚姻法制”进行古今比对的课堂讨论,探讨婚姻法制的历史变迁带给我们的启示,课后撰 写小论文深化总结。 教学 重点 1、“六礼”、“七出”和“三不去”制度 2、婚姻法制的历史变迁带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 难点 结合社会调查作业“我身边的传统婚姻法律文化”进行古今比对,探讨婚姻法制的历史变迁及 其带给我们的启示。 主要 教学 方法 课堂讲授 小组讨论 □ 实验演示 难点答疑 提问 □ 作业讲评 □ 实践教学 □ 考试测验 □ 其他活动 使用 媒体 资源 文字教材 电子教案 □ 录像材料 □ 录音材料 □ 直播课堂 PPT 课件 □ IP 课件 □ 其他资源: 作业 或练 习 1 篇关于中国传统婚姻法律文化的小论文,800 字以上。 板 书 设 计 一、西周基本婚姻制度:一夫一妻多妾制度 (一)婚姻种类 (二)婚姻成立 “六礼” (三)夫妻的地位关系 (四)婚姻终止 “七出”、“三不去” (五) 婚姻禁忌 “五不娶” 二、婚姻法制的历史变迁带给我们的思考 (1)古今婚姻法有何本质不同? (2)为何传统婚姻法律文化会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3)民间传统婚俗与当前我国的《婚姻法》关系为何? (4)我们今天的法制应如何对待传统婚俗?
教学活动设计1学生活动教学环节教学活动环节安排课前准备讲授讨论一、设计思路(社会调巩固练习通过一些结婚民俗图片的展示(例:抢婚习俗、走婚习俗等)引领学生进入查报告)今天授课的主题:传统的婚姻法制。依次向学生们介绍西周时期婚姻的种类、如布置作业课堂讨论何缔结正式的婚姻、夫妻双方在婚姻家庭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婚姻的终止以及婚课后复习姻的禁忌等。期间穿插相关的历史典故(例:举案齐眉)和文学作品素材(例: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授课内容。最后结合事前布置的社会调查作业“我身边的婚姻法制”展开课堂讨论,对古今婚姻法制进行比对,探讨婚姻法制的历史变迁及演变规律课程内容讲授完毕,讲解国家司法考试的有关题目进行知识巩固。布置课后作业。二、教学内容(一)讲授西周的基本婚姻制度:一夫一妻多妾制度(40分钟)1、婚姻种类包括聘娶婚、掠夺婚和自由婚(私奔)三种,仅聘娶婚受法律保护。2、婚姻成立缔结正式的聘娶婚需要如下条件:(1)达到法定婚龄:(2)父母主婚;(3)媒氏认可;(4)符合法定仪式一—“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币、请期和亲迎。3、夫妻的地位关系总体特征:夫尊妻卑。具体体现:(1)妻子对丈夫绝对忠贞,从一而终:(2)妻子无独立人格,依附男子存在:(3)妻子无完全财产权,经济上不独立:(4)妻子要承受繁重的家务;(5)丈夫有单方面的休妻权:(6)从礼治的层面看,提倡夫妻互敬互爱,和睦相处。4、婚姻终止分为自然终止和人为终止两种。人为终止即男方专享的休妻权,需具备七个理由之一方可休妻七出”:无子、淫、不顺父母、口多言、窃盗、妒忌、恶疾。如果妻子具有以下三种情况之一,变不得休妻一一“三不去”有所取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
4 教学活动设计 1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环节 学生活动 安排 讲授讨论 巩固练习 布置作业 一、设计思路 通过一些结婚民俗图片的展示(例:抢婚习俗、走婚习俗等)引领学生进入 今天授课的主题:传统的婚姻法制。依次向学生们介绍西周时期婚姻的种类、如 何缔结正式的婚姻、夫妻双方在婚姻家庭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婚姻的终止以及婚 姻的禁忌等。期间穿插相关的历史典故(例:举案齐眉)和文学作品素材(例: 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授课内容。最后结合事前布置的社会调查 作业“我身边的婚姻法制”展开课堂讨论,对古今婚姻法制进行比对,探讨婚姻 法制的历史变迁及演变规律。 课程内容讲授完毕,讲解国家司法考试的有关题目进行知识巩固。 布置课后作业。 二、教学内容 (一)讲授西周的基本婚姻制度:一夫一妻多妾制度(40 分钟) 1、婚姻种类 包括聘娶婚、掠夺婚和自由婚(私奔)三种,仅聘娶婚受法律保护。 2、婚姻成立 缔结正式的聘娶婚需要如下条件:(1)达到法定婚龄;(2)父母主婚;(3) 媒氏认可;(4)符合法定仪式——“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币、请期和 亲迎。 3、夫妻的地位关系 总体特征:夫尊妻卑。具体体现:(1)妻子对丈夫绝对忠贞,从一而终;(2) 妻子无独立人格,依附男子存在;(3)妻子无完全财产权,经济上不独立;(4) 妻子要承受繁重的家务;(5)丈夫有单方面的休妻权;(6)从礼治的层面看,提 倡夫妻互敬互爱,和睦相处。 4、婚姻终止 分为自然终止和人为终止两种。人为终止即男方专享的休妻权,需具备七个 理由之一方可休妻——“七出”:无子、淫、不顺父母、口多言、窃盗、妒忌、 恶疾。如果妻子具有以下三种情况之一,变不得休妻——“三不去”:有所取无 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 课前准备 (社会调 查报告) 课堂讨论 课后复习
5、婚姻禁忌即不得成立聘娶婚的情形。(1)同姓不婚;(2)居尊亲丧,不得嫁娶;(3)等级身份不同,不得嫁娶;(4)对于贵族男子而言,还要遵循“五不娶":道家子不娶,乱家子不娶,世有刑人不娶,世有恶疾不娶,丧妇长子不娶(二)课堂讨论(35分钟)先请几位同学汇报社会调查的结论和心得,并作出积极评价。然后引导学生们进行婚姻法制的古今比较,进而提出几个问题请大家讨论:(1)古今婚姻法有何本质不同?(2)为何传统婚姻法律文化会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2)民间传统婚俗与当前我国的《婚姻法》关系为何?(3)我们今天的法制应如何对待传统婚俗?讨论时教师要把控好时间,并做好归纳总结,注意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当成结论,而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三)巩固练习(2分钟)围绕2008 年司考真题讲解进行知识巩固。(四)布置作业(3分钟)结合调查报告和课堂讨论,撰写关于中国传统婚姻法律文化的小论文,800字以上。三、效果婚姻法制相较于其他法制更贴近民众的生活,也更多地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当今社会(尤其是农村地区)随处可见传统婚姻观念及制度的影响。有了事前社会调查的准备性工作,又是喜闻乐见的话题,应该会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授课教师也要适时与学生互动,争取良好的教学效果。四、教学设计关键点课前的社会调查很重要,是直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点;课堂的讨论是核心,是古为今鉴、学以致用的直接展示;课后的论文作业则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训练他们从现象到本质的归纳式研究思维模式。五、改革与提高设想社会调查的规范性还不够,以后应加强事前组织和指导,这样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可尝试通过课前指导和准备,由学生来教学,增加教学多样性。5
5 5、婚姻禁忌 即不得成立聘娶婚的情形。(1)同姓不婚;(2)居尊亲丧,不得嫁娶;(3) 等级身份不同,不得嫁娶;(4)对于贵族男子而言,还要遵循“五不娶”:逆家 子不娶,乱家子不娶,世有刑人不娶,世有恶疾不娶,丧妇长子不娶。 (二)课堂讨论(35 分钟) 先请几位同学汇报社会调查的结论和心得,并作出积极评价。然后引导学生 们进行婚姻法制的古今比较,进而提出几个问题请大家讨论:(1)古今婚姻法有 何本质不同?(2)为何传统婚姻法律文化会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2)民间传 统婚俗与当前我国的《婚姻法》关系为何?(3)我们今天的法制应如何对待传 统婚俗?讨论时教师要把控好时间,并做好归纳总结,注意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当 成结论,而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三)巩固练习(2 分钟) 围绕 2008 年司考真题讲解进行知识巩固。 (四)布置作业(3 分钟) 结合调查报告和课堂讨论,撰写关于中国传统婚姻法律文化的小论文,800 字以上。 三、效果 婚姻法制相较于其他法制更贴近民众的生活,也更多地受到传统文化的影 响,当今社会(尤其是农村地区)随处可见传统婚姻观念及制度的影响。有了事 前社会调查的准备性工作,又是喜闻乐见的话题,应该会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授 课教师也要适时与学生互动,争取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设计关键点 课前的社会调查很重要,是直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点;课堂的讨论是 核心,是古为今鉴、学以致用的直接展示;课后的论文作业则是引导学生进行深 度思考,训练他们从现象到本质的归纳式研究思维模式。 五、改革与提高设想 社会调查的规范性还不够,以后应加强事前组织和指导,这样可以取得更好 的教学效果。另外可尝试通过课前指导和准备,由学生来教学,增加教学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