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天津市静海区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症结( zheng)暴躁(za)忖度(cun)叱吒风云(zha) B.弄堂(long)方枘(rui) 风靡(mi) 振聋发聩(kui) C.肆业(yi) 碑帖(tie) 炽热(chi)呀呀学语(ya) D.跻身(j) 剽捍(piao)毗邻(pi)潜移默化(qian) 【答案】B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 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 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 (2)苏轼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代 四大家” (3)前不久,这里曾山洪 ,致使公路堵塞,交通陷于瘫痰。 A.素养情境独树一帜暴发 B.素养情形独树一帜爆发 C.素质情形不落窠臼爆发 D.素质情形不落窠臼暴发 【答案】A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科学家们发现在过去一百年的时间里撒哈拉沙漠面积已扩大10%,这主要是由于自然气 候循环和气候变暖所导致的 B.今年的比赛从命题、决赛、海选到颁奖,都充分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力求产生最佳的 示范效应 C.环境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得到人民认可的一个关键, 要坚决打好打胜这场攻坚战
2019 年天津市静海区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症.结( zhèng) 暴躁.(zào) 忖.度(cùn) 叱吒.风云(zhà) B. 弄.堂(lòng) 方枘.(ruì) 风靡.(mí) 振聋发聩.(kuì) C. 肆.业(yì) 碑帖.(tiè) 炽.热(chì) 呀呀..学语(yā) D. 跻.身(jī) 剽.捍(piāo) 毗.邻(pí) 潜.移默化(qiǎn) 【答案】B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_______,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________ 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 (2)苏轼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________,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代 四大家”。 (3)前不久,这里曾山洪_______,致使公路堵塞,交通陷于瘫痰。 A. 素养 情境 独树一帜 暴发 B. 素养 情形 独树一帜 爆发 C. 素质 情形 不落窠臼 爆发 D. 素质 情形 不落窠臼 暴发 【答案】A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科学家们发现在过去一百年的时间里撒哈拉沙漠面积已扩大 10%,这主要是由于自然气 候循环和气候变暖所导致的。 B. 今年的比赛从命题、决赛、海选到颁奖,都充分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力求产生最佳的 示范效应。 C. 环境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得到人民认可的一个关键, 要坚决打好打胜这场攻坚战
D.建立监督机制非常重要,企业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到取得成效的每个环节都纳入 监督的范围,就能切实有效地增强执行力 【答案】C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原名《诗》或《诗三百》直到汉代以后,儒家把它奉为经 典,才称为《诗经》,它的现实主义精神,成为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 B.《楚辞》是我国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它是东汉刘向搜集屈原及其弟子宋玉等作家的作品编辑而成的 C.被刘知几称为“著述罕闻,古今卓绝”的《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也 是一部杰出的历史散文著作。 D.《战国策》是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它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雄辩的论说,铺张 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而著称,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 高度 【答案】B 二、社科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人是一种社会存在物。人与人之间要交往和相处,必须建立各种规则体系。伦理和道德 就是人类为了和谐共处、各得其所而建立的最一般的规则体系。从人与人交往关系的视角看 它被称为伦理规则;从主体的视角看,它被称为道徳规则。在道徳规则体系中,有一种最基 本、最起码的标准,它凝聚和体现着社会共同体成员的道德头识,这就是道德基准。 道德基准是检验其他道徳规则是否值得设立、设立得是否合理的基本参照。道德基准至 少应符合三个条件:一是与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生活方式相 适应,能反映所处时代社会道德生活的必然性。二是为社会共同体成员所认同,可以成为全 社会的基本道德共识,并且简单、易知、易行,可以为毎一个社会共同体成员所践行。三是 可以作为基本参照,用来审视和规定其他道徳规则或标准。 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相应的道德基准也会有所不同。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具有完全不同 的特点:首先,工业化大生产、市场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传统的相对封闭、自 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方式成为历史记忆。人们的生产生活资料主要不是从家庭获得,而是从市 场上获得,从而导致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家长主导制瓦解。人们主要是为了交换或交易而生产
D. 建立监督机制非常重要,企业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到取得成效的每个环节都纳入 监督的范围,就能切实有效地增强执行力。 【答案】C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原名《诗》或《诗三百》直到汉代以后,儒家把它奉为经 典,才称为《诗经》,它的现实主义精神,成为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 B. 《楚辞》是我国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它是东汉刘向搜集屈原及其弟子宋玉等作家的作品编辑而成的。 C. 被刘知几称为“著述罕闻,古今卓绝”的《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也 是一部杰出的历史散文著作。 D. 《战国策》是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它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雄辩的论说,铺张 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而著称,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 高度。 【答案】B 二、社科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人是一种社会存在物。人与人之间要交往和相处,必须建立各种规则体系。伦理和道德 就是人类为了和谐共处、各得其所而建立的最一般的规则体系。从人与人交往关系的视角看, 它被称为伦理规则;从主体的视角看,它被称为道德规则。在道德规则体系中,有一种最基 本、最起码的标准,它凝聚和体现着社会共同体成员的道德共识,这就是道德基准。 道德基准是检验其他道德规则是否值得设立、设立得是否合理的基本参照。道德基准至 少应符合三个条件:一是与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生活方式相 适应,能反映所处时代社会道德生活的必然性。二是为社会共同体成员所认同,可以成为全 社会的基本道德共识,并且简单、易知、易行,可以为每一个社会共同体成员所践行。三是 可以作为基本参照,用来审视和规定其他道德规则或标准。 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相应的道德基准也会有所不同。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具有完全不同 的特点:首先,工业化大生产、市场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传统的相对封闭、自 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方式成为历史记忆。人们的生产生活资料主要不是从家庭获得,而是从市 场上获得,从而导致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家长主导制瓦解。人们主要是为了交换或交易而生产
劳动。其次,个人脱离家庭作为独立个体走向社会,并取代家庭成为最基本的社会细胞。人 与人的横向关系成为现代社会关系的主导,以父子纵向关系为主导的传统社会关系被取代 再次,国家不再像传统社会那样由家或家族组成,而是由公民及其参与的大大小小的各种共 同体组成。个人以独立的身份与其他个人、自己所在的多种社会共同体及国家发生关系。 在我国古代社会,“孝”被确立为传统社会的道德基准。我们的先人把这一道德基准贯 彻到道德规范体系、法律规范体系以及官吏的任免之中,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鲜明特色。 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使中国从传统农耕社会快速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社会的基本结构、生产和生 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社会道德基准也必然相应地发生变化。 确立现代社会的道德基准,对于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社会道徳水平具有十分重 要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当代中国全体公民的社会价值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所确立的道徳基准,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徳,也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公民 道德的新发展。当前,我们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藴含的道德基准融入现实社会生活 让现代社会的道德基准具有旺盛生命力和强大行为规范力。 (摘编自焦国成《确立现代社会道德基准》) 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道德基准是道德规则体系中一种凝聚和体现着社会共同体成员的伦理共识的最基本、最 起码的标准。 B.与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相适应,并反映所处时代社会道德生活是道德基准必须具备的条 件 C.古代社会由家或家族组成,家庭成为最基本的社会细胞,父子关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关 系,农耕自然经济相对封闭,自给自足 D.中国从传统农耕社会快速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社会的基本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 深刻变化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 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从人作为“社会存在”的普遍性认知,引出“道德规则体系”中的“道德基 准”,最后指向“人与人交往和相处的规则体系”这一论题
劳动。其次,个人脱离家庭作为独立个体走向社会,并取代家庭成为最基本的社会细胞。人 与人的横向关系成为现代社会关系的主导,以父子纵向关系为主导的传统社会关系被取代。 再次,国家不再像传统社会那样由家或家族组成,而是由公民及其参与的大大小小的各种共 同体组成。个人以独立的身份与其他个人、自己所在的多种社会共同体及国家发生关系。 在我国古代社会,“孝”被确立为传统社会的道德基准。我们的先人把这一道德基准贯 彻到道德规范体系、法律规范体系以及官吏的任免之中,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鲜明特色。 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使中国从传统农耕社会快速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社会的基本结构、生产和生 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社会道德基准也必然相应地发生变化。 确立现代社会的道德基准,对于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具有十分重 要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当代中国全体公民的社会价值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所确立的道德基准,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公民 道德的新发展。当前,我们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道德基准融入现实社会生活, 让现代社会的道德基准具有旺盛生命力和强大行为规范力。 (摘编自焦国成《确立现代社会道德基准》) 5.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道德基准是道德规则体系中一种凝聚和体现着社会共同体成员的伦理共识的最基本、最 起码的标准。 B. 与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相适应,并反映所处时代社会道德生活是道德基准必须具备的条 件。 C. 古代社会由家或家族组成,家庭成为最基本的社会细胞,父子关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关 系,农耕自然经济相对封闭,自给自足。 D. 中国从传统农耕社会快速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社会的基本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 深刻变化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 6.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从人作为“社会存在”的普遍性认知,引出“道德规则体系”中的“道德基 准”,最后指向“人与人交往和相处的规则体系”这一论题
B.文章论述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是为了阐明道德基准要随社会的基本 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变化 C.文章大量使用对比手法,如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人们的生产生活资料的来源、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等。 D.文章最后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现代社会的道德基准,并号召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所蕴含的道德基准融人现实社会生活。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国古代社会,官吏的任免与“孝”这一道德基准有关,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鲜 明特色。 B.封闭、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方式成为历史记忆是因为人们主要不是为了白己使用生产生 活资料而劳动,而是为了交换或交易而生产劳动。 C.人们要想处理好与其他个人、多种社会共同体、国家的社会关系,就应当要确立一个现 代社会的道德基准,并融人现实社会生活。 D.着眼于公民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我国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 道德准则要求,是现代社会人们应当遵循的道德基准。 【答案】5.C6.A7.B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 沈贞甫墓志铭 归有光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 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 二峰之胜。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 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虛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 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
B. 文章论述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是为了阐明道德基准要随社会的基本 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变化。 C. 文章大量使用对比手法,如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人们的生产生活资料的来源、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等。 D. 文章最后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现代社会的道德基准,并号召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所蕴含的道德基准融人现实社会生活。 7.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我国古代社会,官吏的任免与“孝”这一道德基准有关,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鲜 明特色。 B. 封闭、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方式成为历史记忆是因为人们主要不是为了白己使用生产生 活资料而劳动,而是为了交换或交易而生产劳动。 C. 人们要想处理好与其他个人、多种社会共同体、国家的社会关系,就应当要确立一个现 代社会的道德基准,并融人现实社会生活。 D. 着眼于公民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我国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 道德准则要求,是现代社会人们应当遵循的道德基准。 【答案】5. C 6. A 7. B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 沈贞甫墓志铭 归有光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 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 二峰之胜。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 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 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
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嗟夫!士 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 贞甫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 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闻人有书,多方求 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令世有积速化之学货以通终学支为话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方进 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 病死,悲夫! 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 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 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可悲也已!铭曰: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 勤而止于斯! ①吓:显赫。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以予之穷于世 穷:贫穷 B.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了:全然 C.而贞甫不予易也 易:轻易 D.予甚畏其志 :畏惧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此贞甫之没 不能不为之恸也 C.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D.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 而未已也/ B.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迁/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
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吓①,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嗟夫!士 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 也。 贞甫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 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闻人有书,多方求之, 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 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 病死,悲夫! 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 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 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可悲也已!铭曰: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 勤而止于.斯! ①吓:显赫。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以予之穷.于世 穷:贫穷 B. 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 了:全然 C. 而贞甫不予易.也 易:轻易 D. 予甚畏.其志 畏:畏惧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 此贞甫之.没 不能不为之.恸也 C. 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D. 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 而未已也∕ B. 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