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五中 2010—201l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月考(10月) 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何为国学 何为国学?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从上个世纪起就争论不休。有的学者认为,国学 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从“科学¨的意义上说本不可用(“学无分中西”),作为一个时代 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因此建议不用或缓行”。然而,事实上这个概念已广泛流行, 我们不可能视而不见,与其建议不用或缓行”,不如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 延达成基本的共识。在我看来,学界目前所讲的国学”,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多 数学者实际上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即以其指称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就是狭义的国学 概念。广义的国学是国所有之学”,还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 化,与海外“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大体相同。 将国学界定为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其实也是一个相当笼统、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 略同于古学、“旧学ˆ或国故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我们通常说的国学, 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四部ˆ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 之学,或者如马一浮先生所言六艺统四部`、“国学者六艺之学也”。中国古代的学问是通 人之学”,主张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而以 成人之道为中心。“通”是以分类为前提的,中国传统学术分类集中体现在图书典籍分类中。 《汉书艺文志》将中国古代的书籍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类,《隋书经
太原五中 2010—2011 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月考(10 月) 语 文 试 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何为国学 何为国学?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从上个世纪起就争论不休。有的学者认为,国学 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从“科学”的意义上说本不可用(“学无分中西”),作为一个时代 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因此建议不用或“缓行”。然而,事实上这个概念已广泛流行, 我们不可能视而不见,与其建议不用或“缓行”,不如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 延达成基本的共识。在我看来,学界目前所讲的“国学”,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多 数学者实际上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即以其指称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就是狭义的国学 概念。广义的国学是“一国所有之学”,还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 化,与海外“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大体相同。 将国学界定为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其实也是一个相当笼统、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 略同于“古学”、“旧学”或“国故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我们通常说的国学, 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 之学,或者如马一浮先生所言“六艺统四部”、“国学者六艺之学也”。中国古代的学问是“通 人之学”,主张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而以 成人之道为中心。“通”是以分类为前提的,中国传统学术分类集中体现在图书典籍分类中。 《汉书·艺文志》将中国古代的书籍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类,《隋书·经
籍志》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雏形,以后不断调整、完善,至清代编定《四库 全书总目》,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国学是一座山,我等不过是蚍蜉而已。不仅国学是山,而且其中的 每类都是一座山。就其内容之宏博而言,事实确实如此。就以四部中的子部ˆ来说,《四 库全书总目》又分为十四类,其中每一类都内涵丰富,比如“医家”,最近出版的一部《中国 中医古籍总目》,收录历代中医古籍13000余种,说它是座山,并非夸张之言。 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国 学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分类,现代学科体系是从它转型发展而来的,因此就学术内涵来说,二 者存在大量交叉重合。如果将国学与文、史、哲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似乎连逻辑上的种属 关系都忽略了,其学科内容势必也要大大窄化,难以使人们对国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实 际上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国学的地位。 对于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根源和血脉的国学,我们一方面要心存敬意,另一方面又要以分 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和前瞻的态度来对待它,创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国学,让它在当代中 国先进文化建设和积极参与人类文明对话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下列关于“国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学概念之所以暂时不用,有观点认为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作为一个时代约 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而且从“科学”的意义上说也本不可用。 B.国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国学是指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是多数学者所取 得的基本一致的看法;广义的国学是指“一国所有之学” C.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有别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 在学术分类上有自己独特的一面。 D.广义的国学与海外的“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上大体相同,即西学和马 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务之急不是国学这个概念是不用还是“缓行”的问题,而是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 取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 B.“通”是中国传统学术分类的前提,这种分类到《隋书·经籍志》时形成了经、史、子 集四部这样一套完整体现中国传统学问知识系统的分类法 C.狭义的国学概念是一个相当笼统、同时内涵又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是近代分科之 学形成之前的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
籍志》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雏形,以后不断调整、完善,至清代编定《四库 全书总目》,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国学是一座山,我等不过是蚍蜉而已。不仅国学是山,而且其中的 每一类都是一座山。就其内容之宏博而言,事实确实如此。就以四部中的“子部”来说,《四 库全书总目》又分为十四类,其中每一类都内涵丰富,比如“医家”,最近出版的一部《中国 中医古籍总目》,收录历代中医古籍 13000 余种,说它是“一座山”,并非夸张之言。 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国 学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分类,现代学科体系是从它转型发展而来的,因此就学术内涵来说,二 者存在大量交叉重合。如果将国学与文、史、哲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似乎连逻辑上的种属 关系都忽略了,其学科内容势必也要大大窄化,难以使人们对国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实 际上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国学的地位。 对于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根源和血脉的国学,我们一方面要心存敬意,另一方面又要以分 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和前瞻的态度来对待它,创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国学,让它在当代中 国先进文化建设和积极参与人类文明对话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下列关于“国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国学概念之所以暂时不用,有观点认为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作为一个时代约 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而且从“科学”的意义上说也本不可用。 B.国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国学是指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是多数学者所取 得的基本一致的看法;广义的国学是指“一国所有之学”。 C.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有别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 在学术分类上有自己独特的一面。 D.广义的国学与海外的“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上大体相同,即西学和马 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当务之急不是国学这个概念是不用还是“缓行”的问题,而是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 取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 B.“通”是中国传统学术分类的前提,这种分类到《隋书·经籍志》时形成了经、史、子、 集四部这样一套完整体现中国传统学问知识系统的分类法。 C.狭义的国学概念是一个相当笼统、同时内涵又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是近代分科之 学形成之前的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
D.以成人之道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的学问其实就是“通人之学”,包括天地人贯通、文史 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等等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四库全书总目》包括经、史、子、集四部,每部又分为若干类,每类都内涵丰富, 譬如“子部”的“医家”,内容可谓宏大广博。 B.国学是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将国学与文学、史学、哲学等并 列设立为一级学科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国学的地位更高,影响力更大。 C.现代学科体系与国学体系存在着大量交叉重合的现象,这是现代学科相互渗透的结 果,说明现代学科具有很强的交融性 D.对于中国的国学,我们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要对它进行分析、开放、前瞻、批判和 创新,从而创建适应我们时代需要的新国学 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 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任氏日:“(李经云三 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 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缺,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 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自 稼穡,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 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或劝谧修名广交。谧以为“居田里之中亦可以乐尧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①, 然后为名乎”。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 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城阳太守梁柳,谧从姑子也,当之官,人劝谧饯之。谧曰:“柳为布衣时过吾,吾送迎 不出门,食不过盐菜,贫者不以酒肉为礼。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 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 时魏郡召上计掾,举孝廉;景元初,相国亦尝诏之,谧皆不应。其后武帝频下诏敦逼 不已,谧上疏自陈,辞切言至,遂见听许。自表求帝借书,帝送一车书与之。太康三年卒
D.以成人之道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的学问其实就是“通人之学”,包括天地人贯通、文史 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等等。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四库全书总目》包括经、史、子、集四部,每部又分为若干类,每类都内涵丰富, 譬如“子部”的“医家”,内容可谓宏大广博。 B.国学是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将国学与文学、史学、哲学等并 列设立为一级学科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国学的地位更高,影响力更大。 C.现代学科体系与国学体系存在着大量交叉重合的现象,这是现代学科相互渗透的结 果,说明现代学科具有很强的交融性。 D.对于中国的国学,我们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要对它进行分析、开放、前瞻、批判和 创新,从而创建适应我们时代需要的新国学。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 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 ‘三 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 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缺,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 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自 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 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或劝谧修名广交。谧以为“居田里之中亦可以乐尧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①, 然后为名乎”。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 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城阳太守梁柳,谧从姑子也,当之官,人劝谧饯之。谧曰:“柳为布衣时过吾,吾送迎 不出门,食不过盐菜,贫者不以酒肉为礼。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 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 时魏郡召上计掾,举孝廉;景元初,相国亦尝诏之,谧皆不应。其后武帝频下诏敦逼 不已,谧上疏自陈,辞切言至,遂见听许。自表.求帝借书,帝送一车书与之。太康三年卒
时年六十八。所著甚多,并重于世 (《晋书·皇甫谧传》) 【注释】①鞅掌:事务繁杂 4.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修身笃学,自汝得之 笃:重视,专心 B.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 稼穑:种植和收割,泛指农业生产劳动 C.耽玩典籍,忘寝与食 耽玩:潜心玩味 D.自表求帝借书 表:表达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何尔鲁钝之甚也 甚矣,汝之不惠 B.心不入道,无以慰我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C.当之官,人劝谧饯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D.所著甚多,并重于世 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甫谧原来不好学,游荡无节制,经过叔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诲,终于受到 感激,从此勤学不辍 B.有人规劝皇甫谧追求美名,到官府广交朋友,皇甫谧则认为身处田园也可享受尧舜 的思想,不必因看重名利而走向仕途。 皇甫谧与梁柳有亲戚关系,当梁柳要去就任城阳太守的时候,有人劝皇甫谧为梁柳 饯行,而皇甫谧仍然遵守古人的做人之道:贫者不把酒肉作为礼节。 D.官府、相国和皇上都多次征召皇甫谧出来做官,皇甫谧都没有应召。在皇上下诏敦 促催逼不止的情况下,皇甫谧上奏不做官,结果不但被允许,还赐给一车书。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3分) (2)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3分) (3)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古意九首(其 唐贯休 古交如真金,百炼色不回。今交如瀑流,倏忽生尘埃。我愿君子气,散为青松栽。 我恐荆棘花,只为小人开。伤心复伤心,吟上高高台
时年六十八。所著甚多,并重于世。 (《晋书•皇甫谧传》) 【注释】①鞅掌:事务繁杂。 4.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修身笃.学,自汝得之 笃:重视,专心 B.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 稼穑:种植和收割,泛指农业生产劳动 C.耽玩..典籍,忘寝与食 耽玩:潜心玩味 D.自表.求帝借书 表:表达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何尔鲁钝之.甚也 甚矣,汝之.不惠 B.心不入道,无以.慰我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C.当之.官,人劝谧饯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D.所著甚多,并重于.世 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皇甫谧原来不好学,游荡无节制,经过叔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诲,终于受到 感激,从此勤学不辍。 B.有人规劝皇甫谧追求美名,到官府广交朋友,皇甫谧则认为身处田园也可享受尧舜 的思想,不必因看重名利而走向仕途。 C.皇甫谧与梁柳有亲戚关系,当梁柳要去就任城阳太守的时候,有人劝皇甫谧为梁柳 饯行,而皇甫谧仍然遵守古人的做人之道:贫者不把酒肉作为礼节。 D.官府、相国和皇上都多次征召皇甫谧出来做官,皇甫谧都没有应召。在皇上下诏敦 促催逼不止的情况下,皇甫谧上奏不做官,结果不但被允许,还赐给一车书。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孝经》云 “三牲之养,犹为不孝”。 (3 分) (2)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3 分) (3)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4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9 题。 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 分) 古意九首(其一) 唐·贯休 古交如真金,百炼色不回。今交如瀑流,倏忽生尘埃。我愿君子气,散为青松栽。 我恐荆棘花,只为小人开。伤心复伤心,吟上高高台
8.诗中“古交如真金,百炼色不回”是温家宝总理最近引用过的诗句,请解释两句在诗中 的含义,并对其情感态度做出评价。(5分) 9.本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突出特点?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要写出两点)(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乱石穿空 (《念奴娇赤壁怀古》) (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4)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并在所选大题号后的囗上打“√”作 为标记。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做未选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 做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树上的天使 美国玛雅瑞诺德斯拉特森 又来了,这些烦人的松鼠!我拽过枕头,狠狠地蒙住自己的脸,试图阻挡头顶上传来的 噪音。然而,那些声响就如同魔音入脑般挥之不去。“该死的松鼠『我暗暗咒骂 毎到半夜,屋外的松鼠们就开始搬运它们的美食——山核桃。而我却毎毎被山核桃砸 落在屋顶上的声音吵醒,然后无奈地睁着双眼,听着头顶上山核桃不断砸在屋顶,再“咕噜 噜”地滚落到地面的声音 天知道我对此刻的清醒有多么的恐惧,我简直快要崩溃了!因为毎到这个时候,我的脑
8.诗中“古交如真金,百炼色不回”是温家宝总理最近引用过的诗句,请解释两句在诗中 的含义,并对其情感态度做出评价。(5 分) 9.本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突出特点?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要写出两点)(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 (1)乱石穿空, , 。(《念奴娇 赤壁怀古》) (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4)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并在所选大题号后的□上打“√”作 为标记。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做未选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 做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树上的天使 [美国]玛雅·瑞诺德斯·拉特森 又来了,这些烦人的松鼠!我拽过枕头,狠狠地蒙住自己的脸,试图阻挡头顶上传来的 噪音。然而,那些声响就如同魔音入脑般挥之不去。“该死的松鼠!”我暗暗咒骂。 每到半夜,屋外的松鼠们就开始搬运它们的美食——山核桃。而我却每每被山核桃砸 落在屋顶上的声音吵醒,然后无奈地睁着双眼,听着头顶上山核桃不断砸在屋顶,再“咕噜 噜”地滚落到地面的声音。 天知道我对此刻的清醒有多么的恐惧,我简直快要崩溃了!因为每到这个时候,我的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