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分) 6.(3分)志:记录、记述 7.(3分)C(C项,前句“之”为助词,译为“的”;后句“之”为动词, 译为“到……去”。A项,“所”在两个句子中用法一致,与后面的词共同构成 名词性结构,译为“……的人”。B项,“以”都是连词,表目的。D项,同为 介词,译为“在”,表处所。) 8.(3分)BB项,从第三段宋忠二人的动作“正襟危坐”来看,应为敬佩 而非“不以为然” 9.(9分)(1)高官厚禄,是世人所认为的高尚的、贤能的人占据的。(“高”“处” 各1分,整句1分 (2)得到荣华富贵也不因此而高兴,失去也不因此而遗憾:如果不是他的过错 即使牵累受辱也不感到羞愧。(“恨…‘累”各1分,整句1分) (3)古时候的卜者之所以不被记载,是因为他们的事迹多不在文献中出现。(“所 以”1分,“多不见于篇”状语后置句式1分,整句1分) 【解题探究】(1)此句中的“高”是活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有“认为高 尚”之意:“处”可解释为“占据”., (2)此句中“恨”是个古今异义词,主要表现在程度上,现代汉语中是“怨恨” 文言文中是“遗憾”:“累”可解释为“牵累、连累” “愧”是活用的词,形容词用作动词,作“感到差愧”讲。(3)此句中的“所以” 是个多义词。常用的义项有两个:“……的原因”和“用来……”,这里使用的 是第一个义项;“于”是个用介词,通常后跟名词构成介宾结构,在句中作状语, 放在动词“见”的后面.构成状语后置句 【参考译文】 司马季主是楚国人。他在长安东市卜卦宋忠时任中大夫,贾谊任博士,一天 二人一同外出洗沐。贾谊说:“我听说古代的圣人,如不在朝做官,就必定在卜者、 医师的行列之中。现在,我已见识过三公九卿朝中士大夫,对他们的才学人品都可以 说了解了。我们试着去看看卜者的风采吧。”二人就同车到集镇去,在卜筮摊馆聚集 的地方游览。司马季主闲坐馆中,三四个弟子陪侍着他,正在谈论天地的规律。日月 的运行,阴阳吉凶的根源。讲了数千言,无不顺理成章。 宋忠、贾谊十分惊异而有所领悟,整理冠带,端正衣襟,恭敬地坐着,说:“我 看先生的容貌,听先生的言辞,晚辈私下观看当今之世,还未曾见到过(先生这样的 人)。现在,您为什么地位如此低微.为什么职业如此污浊?” 司马季主捧腹大笑说:“看两位士大夫好像是有道德学术的人,现在为什么会说 出这种浅薄的话,为什么措辞这样粗野呢!你们所认为的贤者是什么样的人?所认为的 高尚的人是谁?现在凭什么将长者视为卑下污浊的人呢?” 两位大夫说:“高官厚禄,是世人所认为的高尚的、贤能的人占据的。如今先生 所处的不是那种地位,所以说是低微的。所言不真实,所行不灵验,所取不恰当,所以 说是污浊的。卜筮者,是世俗所鄙视的。世人都说:‘卜者多故作庄严地用夸大之辞来 迎合人们的心意,虚假抬高人们的禄命来取悦人心,编造灾祸来使人悲伤,假借鬼神来 骗人钱财,贪求酬谢来利于自身。’这都是我们认为可耻的行径.所以说是低微污浊的 司马季主说:“二位暂且安坐。你们见过那披发童子吗?日月照着,他们就走路; 不煕。他们就不走。问他们日月之食和人事吉凶,却不能解释清楚。由此看来,能识别 贤与不贤的人太少了 “大凡贤者居官做事,都遵循正直之道以正言规劝君王,多次劝谏不被采纳就引退
二、(18 分) 6.(3 分)志:记录、记述 7.(3 分)C (C 项,前句“之”为助词,译为“的”;后句“之”为动词, 译为“到……去”。A 项,“所”在两个句子中用法一致,与后面的词共同构成 名词性结构,译为“……的人”。B 项,“以”都是连词,表目的。D 项,同为 介词,译为“在”,表处所。) 8.(3 分)B B 项,从第三段宋忠二人的动作“正襟危坐”来看,应为敬佩, 而非“不以为然”。 9.(9 分)(1)高官厚禄,是世人所认为的高尚的、贤能的人占据的。(“高”“处” 各 1 分,整句 1 分) (2)得到荣华富贵也不因此而高兴,失去也不因此而遗憾;如果不是他的过错, 即使牵累受辱也不感到羞愧。(“恨…‘累”各 1 分,整句 1 分) (3)古时候的卜者之所以不被记载,是因为他们的事迹多不在文献中出现。(“所 以”1 分,“多不见于篇”状语后置句式 1 分,整句 1 分) 【解题探究】 (1)此句中的“高”是活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有“认为高 尚”之意;“处”可解释为“占据”., (2)此句中“恨”是个古今异义词,主要表现在程度上,现代汉语中是“怨恨”, 文言文中是“遗憾”;“累”可解释为“牵累、连累”; “愧”是活用的词,形容词用作动词,作“感到差愧”讲。 (3)此句中的“所以” 是个多义词。常用的义项有两个:“……的原因”和“用来……”,这里使用的 是第一个义项;“于”是个用介词,通常后跟名词构成介宾结构,在句中作状语, 放在动词“见”的后面.构成状语后置句。 【参考译文】 司马季主是楚国人。他在长安东市卜卦宋忠时任中大夫,贾谊任博士,一天 二人一同外出洗沐。贾谊说:“我听说古代的圣人,如不在朝做官,就必定在卜者、 医师的行列之中。现在,我已见识过三公九卿朝中士大夫,对他们的才学人品都可以 说了解了。我们试着去看看卜者的风采吧。”二人就同车到集镇去,在卜筮摊馆聚集 的地方游览。司马季主闲坐馆中,三四个弟子陪侍着他,正在谈论天地的规律。日月 的运行,阴阳吉凶的根源。讲了数千言,无不顺理成章。 宋忠、贾谊十分惊异而有所领悟,整理冠带,端正衣襟,恭敬地坐着,说:“我 看先生的容貌,听先生的言辞,晚辈私下观看当今之世,还未曾见到过(先生这样的 人)。现在,您为什么地位如此低微.为什么职业如此污浊?” 司马季主捧腹大笑说:“看两位士大夫好像是有道德学术的人,现在为什么会说 出这种浅薄的话,为什么措辞这样粗野呢!你们所认为的贤者是什么样的人?所认为的 高尚的人是谁?现在凭什么将长者视为卑下污浊的人呢?” 两位大夫说:“高官厚禄,是世人所认为的高尚的、贤能的人占据的。如今先生 所处的不是那种地位,所以说是低微的。所言不真实,所行不灵验,所取不恰当,所以 说是污浊的。卜筮者,是世俗所鄙视的。世人都说:‘卜者多故作庄严地用夸大之辞来 迎合人们的心意,虚假抬高人们的禄命来取悦人心,编造灾祸来使人悲伤,假借鬼神来 骗人钱财,贪求酬谢来利于自身。’这都是我们认为可耻的行径.所以说是低微污浊的。” 司马季主说:“二位暂且安坐。你们见过那披发童子吗?日月照着,他们就走路; 不熙。他们就不走。问他们日月之食和人事吉凶,却不能解释清楚。由此看来,能识别 贤与不贤的人太少了。 “大凡贤者居官做事,都遵循正直之道以正言规劝君王,多次劝谏不被采纳就引退
下来:他们称赞别人并不图其回报,憎恶别人也不怕其怨恨,只以对国家和百姓有利为 目的。所以。官职不是自己所能胜任的就不担任,俸禄不是自己功劳所应得到的就不接 受;看到心术不正的人,虽然居显位也不敬重他:看到有污点的人,虽然他高居尊位也 不屈就他:得到荣华富贵也不因此而高兴,失去也不因此而遗憾:如果不是他的过错, 即使牵累受辱也不感到羞愧 现在你们所说的贤者,都是些足以为他们感到羞愧的人。他们低声下气地趋奉, 过分谦恭地讲话:凭权势相互推荐,以利益相互引导;被委任官职后,不肯让贤者陈 述功劳,(却自夸其功,)把假的说成真的。把没有的变成有的,把少的改为多的,来求 得权势尊位:大吃大喝,策马四处游乐.犬马声色,无所不为,不顾父母亲人死活, 专做犯法害民的勾当,肆意挥霍,虚耗公家:这其实是做强盗而不拿弓矛,攻击他人 而不用刀箭。虐待父母而未曾定罪。杀害国君而未被讨伐的一伙人。凭什么认为他们 是高明贤能的人呢?” 宋忠和贾谊听得精神恍惚而若有所失,茫然失色,神情惆怅,闭口不能说话。过 了很久,宋忠出使匈奴,没有到达那里就返回了,因而被判了罪行。贾谊做梁怀王的 太傅,粱怀王不慎坠马而死,贾谊引咎绝食.痛苦悔恨而死。这都是追求华贵而断绝 性命的事啊 太史公说:古时候的卜者,之所以没有被记载,是因为他们的事迹多不在文献中 出现。待到司马季主,我便将其言行记述成篇 三、(8分) 10.【答案示例】 (1)衬托(铺垫)。前两句从作者的奔走风尘,在困顿和疲惫中,全赖青山使自 己的情怀得到短暂的舒展..这样,嵩山便在露面之前先给人一种亲切感。 (意思对即可) (2)此诗用“清瘦”形容嵩山,既写出了雨后青山特有的景象—一山峰峻峭 景象明朗,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精神气质与追求。体现了诗人感情的外化.物我合一, 可谓造语新奇。(意思对即可) 【诗歌鉴赏】题为“初见嵩山”,显然既要写人又要写山。作者有意把“数 峰清瘦出云来”这一正面写山的句子放在最后,而把自己对嵩山的感情和风吹雨去的 环境放在前面作为铺垫,取得 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艺术效果。这正是写景的成功之处。不直露地写初见 嵩山时的惊喜,更不直露地表达自己的情怀,而先写只有青山能豁我胸怀,既从反面 写出了仕途的苦闷,又从正面写出了“仁者乐山”之意。最后,在刻画山的形象时, 特意拈出“清瘦”二字,融入了自己以清峻瘦硬为美的审美趣味,进而深化了诗人的 品格志趣,使景中有我。这是写人的成功所在 四、(8分) 11.(1)学而不思则罔(2)乱花渐欲迷人眼 (3)赢得生前身后名(4)身世浮沉雨打萍 (5)人至察则无徒(6)人情练达即文章 (7)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五、(20分) 12.(4分)【答案示例】(1)“天衣无缝”指w局长认为他为儿媳找到工作的事安 排得非常巧妙,不露痕迹。无人知晓,即使有人发现也已晩了。(2分Ⅺ2)世上没有无 缝的天衣,事实的真相还是很快被别人知道了,而消息的透露者是儿媳本人。(2分 【解题探究】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要细读文章,找准信息点并概述清楚。所谓的
下来;他们称赞别人并不图其回报,憎恶别人也不怕其怨恨,只以对国家和百姓有利为 目的。所以。官职不是自己所能胜任的就不担任,俸禄不是自己功劳所应得到的就不接 受;看到心术不正的人,虽然居显位也不敬重他;看到有污点的人,虽然他高居尊位也 不屈就他;得到荣华富贵也不因此而高兴,失去也不因此而遗憾;如果不是他的过错, 即使牵累受辱也不感到羞愧。 “现在你们所说的贤者,都是些足以为他们感到羞愧的人。他们低声下气地趋奉, 过分谦恭地讲话;凭权势相互推荐,以利益相互引导;被委任官职后,不肯让贤者陈 述功劳,(却自夸其功,)把假的说成真的。把没有的变成有的,把少的改为多的,来求 得权势尊位;大吃大喝,策马四处游乐.犬马声色,无所不为,不顾父母亲人死活, 专做犯法害民的勾当,肆意挥霍,虚耗公家:这其实是做强盗而不拿弓矛,攻击他人 而不用刀箭。虐待父母而未曾定罪。杀害国君而未被讨伐的一伙人。凭什么认为他们 是高明贤能的人呢?” 宋忠和贾谊听得精神恍惚而若有所失,茫然失色,神情惆怅,闭口不能说话。过 了很久,宋忠出使匈奴,没有到达那里就返回了,因而被判了罪行。贾谊做梁怀王的 太傅,粱怀王不慎坠马而死,贾谊引咎绝食.痛苦悔恨而死。这都是追求华贵而断绝 性命的事啊! 太史公说:古时候的卜者,之所以没有被记载,是因为他们的事迹多不在文献中 出现。待到司马季主,我便将其言行记述成篇。 三、(8 分) 10.【答案示例】 (1)衬托(铺垫)。前两句从作者的奔走风尘,在困顿和疲惫中,全赖青山使自 己的情怀得到短暂的舒展..这样,嵩山便在露面之前先给人一种亲切感。 (意思对即可) (2)此诗用“清瘦”形容嵩山,既写出了雨后青山特有的景象——山峰峻峭, 景象明朗,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精神气质与追求。体现了诗人感情的外化.物我合一, 可谓造语新奇。(意思对即可) 【诗歌鉴赏】 题为“初见嵩山”,显然既要写人又要写山。作者有意把“数 峰清瘦出云来”这一正面写山的句子放在最后,而把自己对嵩山的感情和风吹雨去的 环境放在前面作为铺垫,取得 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艺术效果。这正是写景的成功之处。不直露地写初见 嵩山时的惊喜,更不直露地表达自己的情怀,而先写只有青山能豁我胸怀,既从反面 写出了仕途的苦闷,又从正面写出了“仁者乐山”之意。最后,在刻画山的形象时, 特意拈出“清瘦”二字,融入了自己以清峻瘦硬为美的审美趣味,进而深化了诗人的 品格志趣,使景中有我。这是写人的成功所在。 四、(8 分) 11.(1)学而不思则罔 (2)乱花渐欲迷人眼 (3)赢得生前身后名 (4)身世浮沉雨打萍 (5)人至察则无徒 (6)人情练达即文章 (7)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五、(20 分) 12.(4 分)【答案示例】 (1)“天衣无缝”指 w 局长认为他为儿媳找到工作的事安 排得非常巧妙,不露痕迹。无人知晓,即使有人发现也已晚了。(2 分)(2)世上没有无 缝的天衣,事实的真相还是很快被别人知道了,而消息的透露者是儿媳本人。(2 分) 【解题探究】 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要细读文章,找准信息点并概述清楚。所谓的
“天衣无缝”只是w局长的一厢情愿而已,正所谓“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3.(4分)【答案示例】①结束全文,照应开头,使首尾呼应,形成强烈的对比 ②深化主旨,点出此人是个伪君子。(每点2分)1 【解题探究】此类试题往往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回答。 14.(6分)【答案示例】通过某局长为儿媳“巧妙”安排工作的故事。揭露了社会上 某些官员变着花样以谋私的社会现象 【解题探究】概括小说的主题,要从小说的内容和主要情节上分析,这篇小小说讽刺 的是某些官员言行不一、变相以权谋私的社会现象。 15.(6分)【答案示例】照应、欲抑先扬、讽刺等。照应:如,开头写w局长标榜 自己廉洁无比,最后不再这么说了,反映出他的言行不一、厚颜无耻。欲抑先扬 开头通过W局长的自我表白、人们找不到他的瑕疵、民意测验他的满意率最高 严辞拒绝D厂长的无理要求等情节,展示-「一个刚正廉洁的清官形象:通过给儿 媳安排工作的事使该局长原形毕露,表明他善玩权术,“清官”的形象瞬间土崩 瓦解。讽刺:这篇小小说揭露了社会上某些官员变着花样以权谋私的社会现象.讽 刺意味强烈。(答出两点、言之成理即可) 【解题探究】回答这个问题,要紧扣“表现手法”,从情节的安排上、主题 的表达上进行分析。 六、(18分) 甲.16.(3分)C之所以说西方文化是贵族文化.不是因为西方知识分子的性格.而 是因为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 17.(3分)D中国的“民”指的是没有政治权力的普通老百姓,包括孟子这类平民 知识分子 18.(6分)【答案示例】西方文化就其根柢而言是贵族文化,进入现代主义以后, 自然就没有了贵族和平民之分,平民知识分子占了绝对的优势,但西方的平民知识分 子思想里依然有着贵族的精神,他们担心这种贵族精神随着社会的平民化而消失。 19.(6分)【答案示例】①中国知识分子在本能中没有为国家负责的意识。②中 国知识分子是载他人之道,而不是载自己之道。③中国知识分子对国家政权抱有 旁观者的冷嘲和幸灾乐祸。(全文用了对比的手法。可从“西方文化就其根柢则为 贵族文化”进行概括,然后从反面得出结论) 乙.16.(3分)C有这些元素只是客观条件,它对于任何设计者都是一样的。关键 是肖勇运用得好 17.(3分)D解答此题注意两点: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二是对奥林匹克精神 的展示 18.(6分)【答案示例】(1)玉自古以来代表人们美好的情操,中国有以“玉”比 “德”的价值观。(2分) (2)肖勇的设计理念是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他和他的团队对中国传统文 化的门类进行了地毯式挖掘,从中筛选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元素和有传统文化代表 性的线索,提出了100多套构思方案,然后进行提炼、筛选.在由繁入简、从广至 精的过程中,玉的理念逐步清晰。(4分) 【解题探究】第一问考査学生对中国传统“玉”文化的了解。第二问要注 意这个设计理念并不是一开始就明晰的.而是在创作过程中逐渐明确的,它有 个“千呼万唤”“淘尽黄沙”的过程 19.(6分)【答案示例】与往届奥运奖牌很不相同,充分体现了“中西合璧” 的特征。(3分)独特的造型使之成为展示中国文化、思想的文化符号。(3分)
“天衣无缝”只是 w 局长的一厢情愿而已,正所谓“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13.(4 分)【答案示例】 ①结束全文,照应开头,使首尾呼应,形成强烈的对比。 ②深化主旨,点出此人是个伪君子。(每点 2 分) l 【解题探究】 此类试题往往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回答。 14.(6 分)【答案示例】通过某局长为儿媳“巧妙”安排工作的故事。揭露了社会上 某些官员变着花样以谋私的社会现象。 【解题探究】 概括小说的主题,要从小说的内容和主要情节上分析,这篇小小说讽刺 的是某些官员言行不一、变相以权谋私的 社会现象。 15.(6 分)【答案示例】照应、欲抑先扬、讽刺等。 照应:如,开头写 w 局长标榜 自己廉洁无比,最后不再这么说了,反映出他的言行不一、厚颜无耻。欲抑先扬: 开头通过 W 局长的自我表白、人们找不到他的瑕疵、民意测验他的满意率最高、 严辞拒绝 D 厂长的无理要求等情节,展示-『一个刚正廉洁的清官形象;通过给儿 媳安排工作的事使该局长原形毕露,表明他善 玩权术,“清官”的形象瞬间土崩 瓦解。讽刺:这篇小小说揭露了社会上某些官员变着花样以权谋私的社会现象.讽 刺意味强烈。(答出两点、言之成理即可) 【解题探究】 回答这个问题,要紧扣“表现手法”,从情节的安排上、主题 的表达上进行分析。 六、(18 分) 甲.16.(3 分)C 之所以说西方文化是贵族文化.不是因为西方知识分子的性格.而 是因为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 17.(3 分)D 中国的“民”指的是没有政治权力的普通老百姓,包括孟子这类平民 知识分子。 18.(6 分)【答案示例】西方文化就其根柢而言是贵族文化,进入现代主义以后, 自然就没有了贵族和平民之分,平民知识分子占了绝对的优势,但西方的平民知识分 子思想里依然有着贵族的精神,他们担心这种贵族精神随着社会的平民化而消失。 19.(6 分)【答案示例】 ①中国知识分子在本能中没有为国家负责的意识。②中 国知识分子是载他人之道,而不是载自己之道。③中 国知识分子对国家政权抱有 旁观者的冷嘲和幸灾乐祸。(全文用了对比的手法。可从“西方文化就其根柢则为 贵族文化”进行概括,然后从反面得出结论) 乙.16.(3 分)C 有这些元素只是客观条件,它对于任何设计者都是一样的。关键 是肖勇运用得好。 17.(3 分)D 解答此题注意两点: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二是对奥林匹克精神 的展示。 18.(6 分)【答案示例】 (1)玉自古以来代表人们美好的情操,中国有以 “玉”比 “德”的价值观。(2 分) (2)肖勇的设计理念是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他和他的团队对中国传统文 化的门类进行 了地毯式挖掘,从中筛选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元素和有传统文化代表 性的线索,提出了 100 多套构思方案,然后进行提炼、筛选.在由繁入简、从广至 精的过程中,玉的理念逐步清晰。(4 分) 【解题探究】 第一问考查学生对中国传统“玉”文化的了解。 第二问要注 意这个设计理念并不是一开始就明晰的.而是在创 作过程中逐渐明确的,它有一 个“千呼万唤”“淘尽黄沙”的过程。 19.(6 分)【答案示例】与往届奥运奖牌很不相同,充分体现了 “中西合璧” 的特征。(3 分) 独特的造型使之成为展示中国文化、思想的文化符号。(3 分)
(意思对即可) 七、作文(70分) (略。按高考作文平分细则) 4、江苏海安县2009届高三年级期初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2008年9月5日考试) 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迸裂(beng)整饬(chi)付度(cin)亟来闻讯(jf) B.麾下(hui)孝悌(ti) 谂知(shen)拾级而上(she) C.霰弹(san)掮客(qian)坍圮(qi) 稗官野史(bai) D.攻讦(jie)巷道( xiang)慰藉(jie)联袂表演(mei)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本一本二志愿正在填报中,很多文科考生为选专业大伤脑筋。记者发现,08年文科 考生占考生总数半壁江山,而从江苏公办院校招生计划来看,文科专业计划只有1/3 B.奧运会开幕式上五彩斑斓、光彩夺目的焰火点亮了雄伟的“鸟巢”,扮靓了深邃的夜 空:美轮美奂、如诗如画的文艺表演使人心醉、令人着迷,精彩的北京奥运正在上演。 C.博尔特在男子百米预赛中状态奇佳,闲庭信步般地跑出了9秒92的佳绩,在18日 的百米飞人大赛上更是创造了9秒69的世界记录 连日来,精彩的奥运赛场捷报频传。中国运动员不孚众望,不仅在传统优势项目上 争金夺银,勇破世界纪录,而且在一些久违的项目上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国斥资约180亿美元来治理长期存在的污染问题,并采取包括限制上百万辆汽车 上路、改造数千台燃煤锅炉在内的多项措施,为奥运会打造了一个更清洁的北京 B.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人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像加了 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C.改革的实质就是打破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各种束缚,不断解放并推动生产力发展,不 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D.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 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 4.仿造下面的例句,在横线上续写两个句子,要求续写的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内容连贯 (4分)
(意思对即可) 七、作文(70 分) (略。按高考作文平分细则) 4、江苏海安县 2009 届高三年级期初调研考试 语 文 试 题 (2008 年 9 月 5 日考试) 一、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 ....的一组是(3 分) ( ) A.迸.裂(bènɡ) 整饬.(chì) 忖.度(cǔn) 亟.来闻讯(jí) B.麾.下(huī) 孝悌.(tì) 谂.知(shěn) 拾.级而上(shè) C.霰.弹(sǎn) 掮.客(qián) 坍圮.(qǐ) 稗.官野史(bài) D.攻讦.(jié) 巷.道(xiànɡ) 慰藉.(jiè) 联袂.表演(mèi)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 分) ( ) A.本一本二志愿正在填报中,很多文科考生为选专业大伤脑筋。记者发现,08 年文科 考生占考生总数半壁江山 ....,而从江苏公办院校招生计划来看,文科专业计划只有 1/3。 B.奥运会开幕式上五彩斑斓、光彩夺目的焰火点亮了雄伟的“鸟巢”,扮靓了深邃的夜 空;美轮美奂 ....、如诗如画的文艺表演使人心醉、令人着迷,精彩的北京奥运正在上演。 C.博尔特在男子百米预赛中状态奇佳,闲庭信步 ....般地跑出了 9 秒 92 的佳绩,在 18 日 的百米飞人大赛上更是创造了 9 秒 69 的世界记录。 D.连日来,精彩的奥运赛场捷报频传。中国运动员不孚众望 ....,不仅在传统优势项目上 争金夺银,勇破世界纪录,而且在一些久违的项目上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3 分) ( ) A.中国斥资约 180 亿美元来治理长期存在的污染问题,并采取包括限制上百万辆汽车 上路、改造数千台燃煤锅炉在内的多项措施,为奥运会打造了一个更清洁的北京。 B.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人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像加了一 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C.改革的实质就是打破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各种束缚,不断解放并推动生产力发展,不 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D.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 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 4.仿造下面的例句,在横线上续写两个句子,要求续写的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内容连贯。 (4 分)
就像险峻的大山拦不住汹涌的激流一样,汹涌的激流也拦不住你顶风前行的孤舟 5.8月18日中午,在北京奥运会男子110米栏预赛中发生了令人意外的一幕:中国选手刘 翔因伤退出比赛。对此,引来网友众多的议论,有人表示理解;有人感到遗憾;有人斥 责他迫于压力临阵脱逃……如果你是一个网友,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 理由充分,不少于60个字。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 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 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之头,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 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軻奉 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 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慆。願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取舞阳所持地图。″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e。因左手把 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攜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方急时 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乃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 其所奉药囊提荆軻也,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日:“王负剑!”,负剑, 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秦王复击轲,轲 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 以报太子也。”于是左右既前杀轲,秦王不怡者良久。已而论功,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 而赐夏无且黄金二百溢,日:“无且爱我,乃以药囊提荆轲也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 假借:宽容
就像险峻的大山拦不住汹涌的激流一样,汹涌的激流也拦不住你顶风前行的孤舟; , ; , 。 5.8 月 18 日中午,在北京奥运会男子 110 米栏预赛中发生了令人意外的一幕:中国选手刘 翔因伤退出比赛。对此,引来网友众多的议论,有人表示理解;有人感到遗憾;有人斥 责他迫于压力临阵脱逃……如果你是一个网友,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 理由充分,不少于 60 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 ~ 9 题。 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 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 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之头,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 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 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 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慴。願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取舞阳所持地图。”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 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 。 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方急时, 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乃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 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负剑, 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秦王复击轲,轲 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 以报太子也。”于是左右既前杀轲,秦王不怡者良久。已而论功,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 而赐夏无且黄金二百溢,曰:“无且爱我,乃以药囊提荆轲也。”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 假借: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