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各大市2009届高三期末调研语文卷汇编 实用类文本专题 (盐城市2008/2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史学大家王先谦 ①王先谦,长沙人。他幼习经史,1865年(同治四年)中进士。他一生很少担任实际 的政务官职,主要以学术名世,尤其在湖南声望极高,是著名的湘绅领袖、学界泰斗 ②王先谦学术成就最大的方面是史学。他治史的方法大体遵循乾嘉学风,注重校勘。其 仿经疏体例注释旧史的代表作是《汉书补注》。该书旁采诸家之说,经多年穷究,使疑难不 解之处得以通晓,因而至今仍受国内外史学界推崇。其他的注释著作《后汉书集解》、《新旧 唐书合注》等也颇见功力,被后代史学史专家评为“王氏所作补注、集解诸作,都是校注书 中标准的著作"。他的《十朝东华录》是王先谦的又一部重要的史著,至今仍是研究清史的 基本史料。鸦片战争之后,随中西文化逐渐交流,中国学者开始著述外国史地,王先谦也顺 应时代潮流,于光绪年间撰成《日本源流考》、《五洲地理志略》。《日本源流考》探讨日本的 政事学术和治乱得失的本源,目的是欲使闭目塞听的中国能急起仿效。书中还用一定篇幅辑 录明代戚继光、俞大猷等抗倭的资料,反映出作者的爱国之心。 ③他曾花费半生心力,成《尚书孔伟参正》一书,书中探讨《尚书》原委,旁证历代诸 儒训释;博采《史记》、《汉书》、《论衡》等材料,对伪托之处详加辨正。今文经学大师皮锡 瑞评价它“兼疏今古文,说明精确,最为善本″。他还撰有《诗三家义集疏》等经学著作, 从而奠定了自己在近代经学史上的地位 ④在语言文字学方面,王先谦也颇有造诣。东汉时刘熙曾作《释名》-书,以辞音求义, 来推究事物名称的由来,清代毕沅又作《释名疏证》,对《释名》加以注释论证。对此,王 先谦又特意撰写了《释名疏证补》,对毕沅此书再加补证。此书撷取江浙和湖湘学者精英, 所校所释,颇为全面而有系统,后人认为它超过了毕沅的《释名疏证》,于训访、词汇、音
江苏省各大市 2009 届高三期末调研语文卷汇编 -实用类文本专题 (盐城市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7 题。 史学大家王先谦 ①王先谦,长沙人。他幼习经史,1865 年(同治四年)中进士。他一生很少担任实际 的政务官职,主要以学术名世,尤其在湖南声望极高,是著名的湘绅领袖、学界泰斗。 ②王先谦学术成就最大的方面是史学。他治史的方法大体遵循乾嘉学风,注重校勘。其 仿经疏体例注释旧史的代表作是《汉书补注》。该书旁采诸家之说,经多年穷究,使疑难不 解之处得以通晓,因而至今仍受国内外史学界推崇。其他的注释著作《后汉书集解》、《新旧 唐书合注》等也颇见功力,被后代史学史专家评为“王氏所作补注、集解诸作,都是校注书 中标准的著作”。他的《十朝东华录》是王先谦的又一部重要的史著,至今仍是研究清史的 基本史料。鸦片战争之后,随中西文化逐渐交流,中国学者开始著述外国史地,王先谦也顺 应时代潮流,于光绪年间撰成《日本源流考》、《五洲地理志略》。《日本源流考》探讨日本的 政事学术和治乱得失的本源,目的是欲使闭目塞听的中国能急起仿效。书中还用一定篇幅辑 录明代戚继光、俞大猷等抗倭的资料,反映出作者的爱国之心。 ③他曾花费半生心力,成《尚书孔伟参正》一书,书中探讨《尚书》原委,旁证历代诸 儒训释;博采《史记》、《汉书》、《论衡》等材料,对伪托之处详加辨正。今文经学大师皮锡 瑞评价它“兼疏今古文,说明精确,最为善本”。他还撰有《诗三家义集疏》等经学著作, 从而奠定了自己在近代经学史上的地位。 ④在语言文字学方面,王先谦也颇有造诣。东汉时刘熙曾作《释名》一书,以辞音求义, 来推究事物名称的由来,清代毕沅又作《释名疏证》,对《释名》加以注释论证。对此,王 先谦又特意撰写了《释名疏证补》,对毕沅此书再加补证。此书撷取江浙和湖湘学者精英, 所校所释,颇为全面而有系统,后人认为它超过了毕沅的《释名疏证》,于训访、词汇、音
韵学等方面,均有一定的贡献。 ⑤此外,王先谦生所作诗文共有44卷,1190篇,蔚为大观。他文宗秦汉,效法韩 愈,笔力遒劲,气魄雄浑,诗宗杜甫、苏拭,自成格调,是晩清-大家,与王运齐名,人称 ⑥王先谦能在学术上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并不是偶然的。他自幼苦读,锲而不舍,数十年 来废寝忘食,孜孜于典籍之中,而且具有博采众长的作风。王先谦治学侧重古文经学,但不 拘泥门户,兼采今文学源的观点,认为今古文经之争,“展转纷纭,徒形词费”。王先谦在撰 述过程中继承了湖湘务实的传统学风,重求实,反臆断。凡遇暂时不明白的问题,他并不武 断曲解,总是以“存疑”的态度对待,或注明“无考”,或注明“未知孰是”,“所当厥疑"。 而对自己著述中的错误,一经发现就立即纠正。他曾刻印袁本《世说》,当经叶德辉提醒知 道袁本“讹谬百岀”时,便毅然毁版,请叶详加校勘后重镌。他还深刻地揭示中国学人普遍 务虚图名的弊病,痛恨空谈,坚持实事求是,严谦治学。他的这种学术态度不仅使自己成为 一代宗师,而且启迪了众多岳麓书院士生,使他们深涉经史,旁及诸子,趋重实务,接受新 学,使这千年学府再度焕发生气,因而无论是撰述,还是教育,王元谦都堪称大家 15.下面有关王先谦的学术著作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先谦注释著作被后代史学史专家评为“王氏所作补注、集解诸作,都是校注书中 标准的著作”,至今仍受推崇,仍是研究清史的基本史料。 B.王先谦撰写《释名疏证》对毕沅的书加以补证。此书撷取精英,所校所释,颇为全 面而系统,于训访、词汇、音韵学等方面,均有一定的贡献。 C.王先谦的《尚书孔伟参正》《诗三家义集疏》等经学著作旁证历代诸儒训释,详加辨 正伪托之处,被评为“兼疏今古文,说明精确,最为善本”。 D.鸦片战争之后,爱国的王先谦为了使闭目塞听的中国能急起仿效而顺应时代潮流撰 成探讨日本的政事学术和治乱得失本源的《日本源流考》 16.被誉为“湘绅领袖、学界泰斗”的王先谦取得了哪些方面的学术成就?请分条归纳。(6 分) 17.结合文本,说说王先谦为什么能在学术上取得这么大的成就?(6分)
韵学等方面,均有一定的贡献。 ⑤此外,王先谦一生所作诗文共有 44 卷,1190 篇,蔚为大观。他文宗秦汉,效法韩 愈,笔力遒劲,气魄雄浑,诗宗杜甫、苏拭,自成格调,是晚清一大家,与王运齐名,人称 “二王”。 ⑥王先谦能在学术上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并不是偶然的。他自幼苦读,锲而不舍,数十年 来废寝忘食,孜孜于典籍之中,而且具有博采众长的作风。王先谦治学侧重古文经学,但不 拘泥门户,兼采今文学源的观点,认为今古文经之争,“展转纷纭,徒形词费”。王先谦在撰 述过程中继承了湖湘务实的传统学风,重求实,反臆断。凡遇暂时不明白的问题,他并不武 断曲解,总是以“存疑”的态度对待,或注明“无考”,或注明“未知孰是”,“所当厥疑”。 而对自己著述中的错误,一经发现就立即纠正。他曾刻印袁本《世说》,当经叶德辉提醒知 道袁本“讹谬百出”时,便毅然毁版,请叶详加校勘后重镌。他还深刻地揭示中国学人普遍 务虚图名的弊病,痛恨空谈,坚持实事求是,严谦治学。他的这种学术态度不仅使自己成为 一代宗师,而且启迪了众多岳麓书院士生,使他们深涉经史,旁及诸子,趋重实务,接受新 学,使这千年学府再度焕发生气,因而无论是撰述,还是教育,王元谦都堪称大家。 15.下面有关王先谦的学术著作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先谦注释著作被后代史学史专家评为“王氏所作补注、集解诸作,都是校注书中 标准的著作”,至今仍受推崇,仍是研究清史的基本史料。 B.王先谦撰写《释名疏证》对毕沅的书加以补证。此书撷取精英,所校所释,颇为全 面而系统,于训访、词汇、音韵学等方面,均有一定的贡献。 C.王先谦的《尚书孔伟参正》《诗三家义集疏》等经学著作旁证历代诸儒训释,详加辨 正伪托之处,被评为“兼疏今古文,说明精确,最为善本”。 D.鸦片战争之后,爱国的王先谦为了使闭目塞听的中国能急起仿效而顺应时代潮流撰 成探讨日本的政事学术和治乱得失本源的《日本源流考》。 16.被誉为“湘绅领袖、学界泰斗”的王先谦取得了哪些方面的学术成就?请分条归纳。(6 分) ▲ ▲ ▲ ▲ ▲ ▲ 17.结合文本,说说王先谦为什么能在学术上取得这么大的成就?(6 分) ▲ ▲
A.不是所有注释著作都被后代史学史专家评为“王氏所作补注、集解诸作,都是 校注书中标准的著作”;“《十朝东华录》”至今仍是研究清史的基本史料。B.王先谦撰写的 是“《释名疏证补》"。C.“《尚书孔伟参正》”被评为“兼疏今古文,说明精确,最为善本”。 16.(1)史学方面遵循乾嘉学风,注重校勘,终成大家。(2)经学方面花费心力,撰有著作, 地位显赫。(3)语言文字学方面,颇有造诣,卓有贡献。(4)创作方面,作诗为文,自成格 调,蔚为大观。(4点,少1点扣2分。共6分) 17.(1)自幼苦读,锲而不舍,废寝忘食。(2)博采众长,不拘泥门户。(3)继承务实传统 重求实,反臆断。(4)不武断曲解,善于“存疑”。(5)发现错误,立即纠正。(6)痛恨空 谈,坚持实事求是,严谦治学。(6点,每点1分。共6分) (宿迁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P6-,-19题 “五院院士”张立纲 2008年8月12日,五院院士张立纲在美国洛杉矶的一家医院悄然离去。他头顶5个 院士头衔: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2-,台湾‘‘中 央 研究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 按逝者遗愿,悼念者将原本用于买花的钱捐给美国圣迭戈 POWAY消防局.去年加州大 火,差点吞没了逝者的家,多亏消防人员冒死救火。张立纲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1963年,从斯坦福大学拿到博士学位的张立纲到了1BM,一千就是30年.作为知名科 学家,呆在BM是很舒适的,然而,张立纲还想换一下岗位做一点不同的事情。他曾说, 虽 然在美国几十年了,总觉得是一个暂时的状态,该为中国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1993年2月13日,张立纲应正准备创办香港科技大学的吴g-玮之邀来港,随即应聘 担任香港科大理学院院长。一流之人吸引一流之善。随着杰出学者的联翩而来,香港科大 不出数年,影响乍起,国际上视之为学界奇迹。这背后,张立纲是不可或缺的人物之 科大创建初期,香港政治、社会变动不息,人员也来往不息,很多事情不好处理。吴 g 玮回忆治校之中的艰难历程时说:“当年科大内部好多争论,张立纲都能超脱个人恩怨之 上,讲公道话,这很不容易。” 张立纲出身科研,在科研上颇有建树,但出任香港科大理学院院长和副校长之后.他 又决然放弃科研,全力为香港科大缔造优良的学术环境。 张立纲还放弃了带硕t-、博士研究生。香港科大教授丁学良记得,张立纲曾告诉他: “已经做了校长了,还带了十几个研究生。我对这种不忠实本职的人一点都不佩服。因为 个人很难同时做好两件事。” 张立纲的理想中,研究型的大学和教授治校,应成为学术自由的一种方向。“研究型” 意味着除了传授知识以外,还要让实验室成为人类新知的重要产地。张立纲认为,既然学 校不大、经费不多,就该集中资源,做能做得最好的事。事实证明,张立纲严格挑选的好几 个项目都做得十分出色,毫无疑问属于世界级,这些专业项目至今还都是科大的重点
▲ ▲ ▲ ▲ 15.D( A.不是所有注释著作都被后代史学史专家评为“王氏所作补注、集解诸作,都是 校注书中标准的著作”;“《十朝东华录》”至今仍是研究清史的基本史料。B.王先谦撰写的 是“《释名疏证补》”。C.“《尚书孔伟参正》”被评为“兼疏今古文,说明精确,最为善本”。) 16.(1)史学方面遵循乾嘉学风,注重校勘,终成大家。(2)经学方面花费心力,撰有著作, 地位显赫。(3)语言文字学方面,颇有造诣,卓有贡献。(4)创作方面,作诗为文,自成格 调,蔚为大观。(4 点,少 1 点扣 2 分。共 6 分) 17.(1)自幼苦读,锲而不舍,废寝忘食。(2)博采众长,不拘泥门户。(3)继承务实传统, 重求实,反臆断。(4)不武断曲解,善于“存疑”。(5)发现错误,立即纠正。(6)痛恨空 谈,坚持实事求是,严谦治学。(6 点,每点 1 分。共 6 分) (宿迁市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P6-,-19 题。 “五院院士”张立纲 2008 年 8 月 12 日,五院院士张立纲在美国洛杉矶的一家医院悄然离去。他头顶 5 个 院士头衔: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2-,台湾‘‘中 央 研究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 按逝者遗愿,悼念者将原本用于买花的钱捐给美国圣迭戈 POWAY 消防局.去年加州大 火,差点吞没了逝者的家,多亏消防人员冒死救火。张立纲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1963 年,从斯坦福大学拿到博士学位的张立纲到了 IBM,一千就是 30 年.作为知名科 学家,呆在 IBM 是很舒适的,然而,张立纲还想换一下岗位做一点不同的事情。他曾说, 虽 然在美国几十年了,总觉得是一个暂时的状态,该为中国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1993 年 2 月 13 日,张立纲应正准备创办香港科技大学的吴 g-玮之邀来港,随即应聘 担任香港科大理学院院长。一流之人吸引一流之善。随着杰出学者的联翩而来,香港科大 不出数年,影响乍起,国际上视之为学界奇迹。这背后,张立纲是不可或缺的人物之一。 科大创建初期,香港政治、社会变动不息,人员也来往不息,很多事情不好处理。吴 g-- 玮回忆治校之中的艰难历程时说:“当年科大内部好多争论,张立纲都能超脱个人恩怨之 上,讲公道话,这很不容易。” 张立纲出身科研,在科研上颇有建树,但出任香港科大理学院院长和副校长之后.他 又决然放弃科研,全力为香港科大缔造优良的学术环境。 张立纲还放弃了带硕 t-、博士研究生。香港科大教授丁学良记得,张立纲曾告诉他: “已经做了校长了,还带了十几个研究生。我对这种不忠实本职的人一点都不佩服。因为一 个人很难同时做好两件事。” ’ ” 张立纲的理想中,研究型的大学和教授治校,应成为学术自由的一种方向。“研究型”. 意味着除了传授知识以外,还要让实验室成为人类新知的重要产地。张立纲认为,既然学 校不大、经费不多,就该集中资源,做能做得最好的事。事实证明,张立纲严格挑选的好几 个项目都做得十分出色,毫无疑问属于世界级,这些专业项目至今还都是科大的重点.
高三语文试卷第7页(共8页) 与张立纲相交二十多年的香港科大未经武校长专程赴美吊唁,“张教授是一位广受爱 戴的人物。他精力充沛,幽默隽智,魅力过人”。“他是一流的科学家和一流的大学行政人 员,他的为人也是我们的典范 (选自2008年9月8日《南方周末》,有删节) 16.下列关于张立纲到香港任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立纲站在公正的立场上为创立之初的香港科大渡过难关立下了很大功劳 B.张立纲应吴家玮之邀到港,实现了他想换一下岗位做一点不同的事情的愿望 C.张立纲到香港后,吸引了更多学者到香港科大,很快扩大了香港科大的国际影响 D.张立纲呆在美国很不如意,总感觉是一个暂时状态,认为应该为中国做点有意义 的事。 17.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张立纲认为了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生只能做好一件事,因而反对身兼数职 B.张立纲认为研究型大学应该教授治校,具有学术自由,还要成为人类新知的重要 产地 C.张立纲一心为校,毫无私心,功绩卓著,广受爱戴,是一位成功的管理者 D.张立纲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处理学术争论,赢得了大家的信赖,被推举为科大理学院 院长 18.作者通过哪几件事表现张立纲是一位“一流的科学家和一流的大学行政人员”’? 19.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张立纲的人格特点。(6分) 乙、实用类文本 16.D(“很不如意”错。) 17.C(A“一生只能做好一件事”错:B曲解文意:D“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处理学术争论” 与 被推举为科大理学院院长”无因果关系,且时序颠倒 18.科学家一一他头顶5个院士头衔,在科研上颇有建树。(2分) 行政人员一一建校艰难时期,超脱个人恩怨,主持公道:放弃科研,集中全部精力为科大 创造 优良学术环境:放弃带硕士博士,忠实本职工作:为科大做成了几个世界级项目。(4分, 每点1分 19.知恩图报;爱国报国:忠实本职,尽职尽责:超脱个人恩怨,秉公直言。(每点2分, 答出 三点即可 (苏州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第一次美洲航海日志(节选)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高三语文试卷第 7 页(共 8 页) 与张立纲相交二十多年的香港科大未经武校长专程赴美吊唁,“张教授是一位广受爱 戴的人物。他精力充沛,幽默隽智,魅力过人”。“他是一流的科学家和一流的大学行政人 员,他的为人也是我们的典范。” (选自 2008 年 9 月 8 日《南方周末》,有删节) 16.下列关于张立纲到香港任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张立纲站在公正的立场上为创立之初的香港科大渡过难关立下了很大功劳。 B.张立纲应吴家玮之邀到港,实现了他想换一下岗位做一点不同的事情的愿望。 C.张立纲到香港后,吸引了更多学者到香港科大,很快扩大了香港科大的国际影响。 D.张立纲呆在美国很不如意,总感觉是一个暂时状态,认为应该为中国做点有意义 的事。 17.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张立纲认为了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生只能做好一件事,因而反对身兼数职。 B.张立纲认为研究型大学应该教授治校,具有学术自由,还要成为人类新知的重要 产地。 C.张立纲一心为校,毫无私心,功绩卓著,广受爱戴,是一位成功的管理者。 D.张立纲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处理学术争论,赢得了大家的信赖,被推举为科大理学院 院长。 18.作者通过哪几件事表现张立纲是一位“一流的科学家和一流的大学行政人员’’? (6 分) ’19.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张立纲的人格特点。(6 分) 乙、实用类文本 16.D(“很不如意”错。) 17.C(A“一生只能做好一件事”错;B 曲解文意;D“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处理学术争论” 与 “被推举为科大理学院院长”无因果关系,且时序颠倒) 18.科学家一一他头顶 5 个院士头衔,在科研上颇有建树。(2 分) 行政人员一一建校艰难时期,超脱个人恩怨,主持公道;放弃科研,集中全部精力为科大 创造 优良学术环境:放弃带硕士博士,忠实本职工作;为科大做成了几个世界级项目。(4 分, 每点 1 分) 19.知恩图报;爱国报国;忠实本职,尽职尽责;超脱个人恩怨,秉公直言。(每点 2 分, 答出 三点即可) (苏州市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7 题。 第一次美洲航海日志(节选)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这篇日志开始于哥伦布在圣萨尔瓦多岛登陆后的第九天) 1492年,10月21日,星期日。10点钟,我们到达了这个岛的一个海角,船队的其他 船只也抛锚停下了。匆匆吃了一顿饭之后,我上了岸,发现除了一栋空无一人的房子之外, 这里没有人烟的迹象。我们相信房子的主人由于我们的到来深感恐惧,弃家而逃,因为房子 里面生活用具样样俱全。我下令不许动房子里的东西,然后带着我的船长们和一些船员去视 察岛屿全境。 这座岛屿景色优美迷人,到处是高大茂盛的树林,还有四周绿树环绕、浓阴覆盖的大湖 鸟儿歌声动听,成群的鹦鹉连天空都能遮没,上千种不同的树木,让我感到非常遗憾的是我 不知道这些树的名字,但我确认它们都很有价值,所以我保存了这些树和植物的标本。我还 发现了芦荟树,并决定明天带10昆多(当时的一种计量单位)上船,因为有人告诉我这种树 很值钱。 在寻找饮用水的过程中,我们在距离停船处半里格(旧时长度单位,1里格约4.8公里) 的地方见到了一座当地人的村庄,那里的居民一发现我们就弃家逃走,还把值钱的东西都带 到了山里。我命令我们的人不许拿走他们留下的任何东西,连一根针也不行。不久我们就看 到几个当地人向我们走过来,其中有一个接近了我们,我们给了他一些鹰铃和玻璃珠,他很 高兴。作为交换,我们向他要一些水。当我回到船上时,那些当地人已经带着装满水的葫芦 来到了岸边,而且表现得很高兴。我下令再给他们一些玻璃珠,他们答应第二天再来 我希望能在这个地方将船上的水桶装满水,如果天气许可,就马上离开,绕岛航行, 直到我找到这里的国王。因为我听说他拥有很多黄金,所以想试试看能否得到一些。之后我 打算向另外一个很大的岛屿进发,根据船上的印第安人提供的信息,我相信这个岛就是西潘 哥岛。还有一个岛屿他们称为波西亚岛,据说那个岛也很大。对于在我们航线上的其他岛屿 我也会在经过的时候进行探察,并且根据是否发现了大量的黄金或香料来决定我的行动。无 论发生什么事情,我决心向大陆航行,访问那个城市,把陛下的信呈给大汗,并且带着他的 答复回来。 1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波西亚岛上的景色给哥伦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保存了岛上不少植物的标本,尤其 是芦荟树 B.当哥伦布和他的船员们到达房屋的时候,房屋的主人因为恐惧都逃到了山上,从此再 也没有回来 C.哥伦布并不想在岛上久留,只是天气条件不允许他们离开岛屿,所以他们在岛上停留 超过了一周 D.哥伦布本次航海的最终目的地是美洲大陆,而不是那些大大小小的岛屿,哪怕岛屿上 有大量的黄金和香料 16.从文中看,美洲岛屿给哥伦布留下了哪些印象?(6分) 17.这则日记记录了欧洲人和北美洲当地人最早的相遇,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这两类人 有什么样不同的反应。(6分) 15.D(A中“波西亚岛”应为“圣萨尔瓦多岛”,芦荟树并不是作为标本保存。B中“从此
(这篇日志开始于哥伦布在圣萨尔瓦多岛登陆后的第九天) 1492 年,10 月 21 日,星期日。10 点钟,我们到达了这个岛的一个海角,船队的其他 船只也抛锚停下了。匆匆吃了一顿饭之后,我上了岸,发现除了一栋空无一人的房子之外, 这里没有人烟的迹象。我们相信房子的主人由于我们的到来深感恐惧,弃家而逃,因为房子 里面生活用具样样俱全。我下令不许动房子里的东西,然后带着我的船长们和一些船员去视 察岛屿全境。 这座岛屿景色优美迷人,到处是高大茂盛的树林,还有四周绿树环绕、浓阴覆盖的大湖。 鸟儿歌声动听,成群的鹦鹉连天空都能遮没,上千种不同的树木,让我感到非常遗憾的是我 不知道这些树的名字,但我确认它们都很有价值,所以我保存了这些树和植物的标本。我还 发现了芦荟树,并决定明天带 10 昆多(当时的一种计量单位)上船,因为有人告诉我这种树 很值钱。 在寻找饮用水的过程中,我们在距离停船处半里格(旧时长度单位,l 里格约 4.8 公里) 的地方见到了一座当地人的村庄,那里的居民一发现我们就弃家逃走,还把值钱的东西都带 到了山里。我命令我们的人不许拿走他们留下的任何东西,连一根针也不行。不久我们就看 到几个当地人向我们走过来,其中有一个接近了我们,我们给了他一些鹰铃和玻璃珠,他很 高兴。作为交换,我们向他要一些水。当我回到船上时,那些当地人已经带着装满水的葫芦 来到了岸边,而且表现得很高兴。我下令再给他们一些玻璃珠,他们答应第二天再来。 我希望能在这个地方将船上的水桶装满水,如果天气许可,就马上离开,绕岛航行, 直到我找到这里的国王。因为我听说他拥有很多黄金,所以想试试看能否得到一些。之后我 打算向另外一个很大的岛屿进发,根据船上的印第安人提供的信息,我相信这个岛就是西潘 哥岛。还有一个岛屿他们称为波西亚岛,据说那个岛也很大。对于在我们航线上的其他岛屿, 我也会在经过的时候进行探察,并且根据是否发现了大量的黄金或香料来决定我的行动。无 论发生什么事情,我决心向大陆航行,访问那个城市,把陛下的信呈给大汗,并且带着他的 答复回来。 1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波西亚岛上的景色给哥伦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保存了岛上不少植物的标本,尤其 是芦荟树。 B.当哥伦布和他的船员们到达房屋的时候,房屋的主人因为恐惧都逃到了山上,从此再 也没有回来。 C.哥伦布并不想在岛上久留,只是天气条件不允许他们离开岛屿,所以他们在岛上停留 超过了一周。 D.哥伦布本次航海的最终目的地是美洲大陆,而不是那些大大小小的岛屿,哪怕岛屿上 有大量的黄金和香料。 16.从文中看,美洲岛屿给哥伦布留下了哪些印象?(6 分) 17.这则日记记录了欧洲人和北美洲当地人最早的相遇,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这两类人 有什么样不同的反应。(6 分) 15.D(A 中“波西亚岛”应为“圣萨尔瓦多岛”,芦荟树并不是作为标本保存。B 中“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