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十大市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常州市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父亲的隔年花 仲达明 母亲的离世,让他变得沉默寡言 回到教室,他周围的气氛一落千丈。他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欢笑,甚至,他不允许 别人在他面前大吵大闹。课堂上,他除了睡觉就是打盹。老师关心地把他叫起来 回答问题,他就面条一样地耷拉着头站着,不说会,也不说不会。有一次课间, 因为同桌和别人大声讨论问题,他红着眼站起来要和同桌打架,理由是打扰了他 趴在桌子上睡觉。 班主任带着他,坐到香气四溢的紫藤长廊下面。两个人就那么静静地坐着,一直 坐到一节课下课,彼此什么话也不说。到另一节课上到一半的时候,他再也忍不 住了,趴在班主任的肩膀上,一直哭到下课。 好多天,他的眼泪一直窝在心里。在家里,看到原本滴酒不沾的父亲每天喝得酩 酊大醉,看到从不抽烟的父亲一根接一根地抽烟,好几次,他都差一点和父亲发 生冲突。夜晩,他一个人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他知道,这个残缺的家,也许再 也没有以前的温暖了,而他,必将从这里走出去,走出这个曾经给他无限幸福如 今却又给他无尽痛苦的家园。 离家的前一天,父亲拿出母亲在世时准备春天播种的那半盆花种,放到夕阳下的 磨盘上散潮,然后又一个人出去找酒喝了。他气极了。在那半盆花种上做了手脚 之后,他收拾收拾行李,回学校去了 两个星期以后,当班主任陪他再回到家的时候,看到的却是紧闭的家门。邻居把 他父亲留下的几百元钱塞到他的手里,告诉他,父亲种下一亩多地的花种,竟没 有发出一个芽,一气之下,出去打工了。 接下来的几个月,在班主任的照顾下,他情绪好多了。放假前的一天,窗口的同 学告诉他有人找他,出去一看,竟是几个月不见的父亲。那一刻,他想告诉父亲 所有的真相,但在父亲面前,他却说不出半句话。父亲只是用力地搂着他 寒假,他和父亲聊起外出的原因,父亲再次提到那些没有发芽的种子。他安慰道 也许那些种子太过悲伤了,要等悲伤消尽才能长出芽来 父亲“嘿嘿”地笑了一阵,说也许是吧。人也一样,你看前一阵子我不是又喝酒 又抽烟嘛。 春节过后,他说服父亲,不要出去打工,和邻居们一起种花,这两年花的行情看 好。他再三提醒父亲,那块没有出芽的花地不要动,再给它一次机会,如果还不 出芽,到秋天再从其他地里移小苗栽上。 父亲听从了他的建议,没有出去打工,也没有动那块没有发芽的田地 几场春雨过后,那块空了一年的地上,竟长出一片郁郁葱葱的绿意。父亲在一个 雨天,挽着裤管,披一件白色塑料雨衣,骑着一辆半旧的自行车,到学校里找到 儿子,欣喜地告诉他,那块地,终于发芽了 他看着激动不已的父亲说,那是隔年花
江苏省十大市 2012-2013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常州市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父亲的隔年花 仲达明 母亲的离世,让他变得沉默寡言。 回到教室,他周围的气氛一落千丈。他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欢笑,甚至,他不允许 别人在他面前大吵大闹。课堂上,他除了睡觉就是打盹。老师关心地把他叫起来 回答问题,他就面条一样地耷拉着头站着,不说会,也不说不会。有一次课间, 因为同桌和别人大声讨论问题,他红着眼站起来要和同桌打架,理由是打扰了他 趴在桌子上睡觉。 班主任带着他,坐到香气四溢的紫藤长廊下面。两个人就那么静静地坐着,一直 坐到一节课下课,彼此什么话也不说。到另一节课上到一半的时候,他再也忍不 住了,趴在班主任的肩膀上,一直哭到下课。 好多天,他的眼泪一直窝在心里。在家里,看到原本滴酒不沾的父亲每天喝得酩 酊大醉,看到从不抽烟的父亲一根接一根地抽烟,好几次,他都差一点和父亲发 生冲突。夜晚,他一个人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他知道,这个残缺的家,也许再 也没有以前的温暖了,而他,必将从这里走出去,走出这个曾经给他无限幸福如 今却又给他无尽痛苦的家园。 离家的前一天,父亲拿出母亲在世时准备春天播种的那半盆花种,放到夕阳下的 磨盘上散潮,然后又一个人出去找酒喝了。他气极了。在那半盆花种上做了手脚 之后,他收拾收拾行李,回学校去了。 两个星期以后,当班主任陪他再回到家的时候,看到的却是紧闭的家门。邻居把 他父亲留下的几百元钱塞到他的手里,告诉他,父亲种下一亩多地的花种,竟没 有发出一个芽,一气之下,出去打工了。 接下来的几个月,在班主任的照顾下,他情绪好多了。放假前的一天,窗口的同 学告诉他有人找他,出去一看,竟是几个月不见的父亲。那一刻,他想告诉父亲 所有的真相,但在父亲面前,他却说不出半句话。父亲只是用力地搂着他。 寒假,他和父亲聊起外出的原因,父亲再次提到那些没有发芽的种子。他安慰道, 也许那些种子太过悲伤了,要等悲伤消尽才能长出芽来。 父亲“嘿嘿”地笑了一阵,说也许是吧。人也一样,你看前一阵子我不是又喝酒 又抽烟嘛。 春节过后,他说服父亲,不要出去打工,和邻居们一起种花,这两年花的行情看 好。他再三提醒父亲,那块没有出芽的花地不要动,再给它一次机会,如果还不 出芽,到秋天再从其他地里移小苗栽上。 父亲听从了他的建议,没有出去打工,也没有动那块没有发芽的田地。 几场春雨过后,那块空了一年的地上,竟长出一片郁郁葱葱的绿意。父亲在一个 雨天,挽着裤管,披一件白色塑料雨衣,骑着一辆半旧的自行车,到学校里找到 儿子,欣喜地告诉他,那块地,终于发芽了。 他看着激动不已的父亲说,那是隔年花
父亲根本不知道那块地里种子隔年发芽的原因。他在绝望的时候,把父亲准备第 二天用来种的种子在锅里炒到半熟;第二年春天,又新买了一些花种,洒到那荒 了一年的土地里。 他在一篇作文里说,自己就是一朵隔年花。作为语文老师的班主任,为他的作文 打了最高分。因为,一朵隔年花盛开,一定要经历一个严寒的冬天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1.小说中的班主任是一位富有智慧的老师,请简要分析。(4分) 12.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父亲什么样的情感和心理?(6分) 13.“他再三提醒父亲,那块没有出芽的花地不要动,再给它一次机会,如果还 不出芽,到秋天再从其他地里移小苗栽上。”这段叙述在小说情节的展开中有什 么作用?(4分) 14.试探究小说以“父亲的隔年花”为题的深意。(6分) 11.①开导“他”,却只是“静静地坐着”,“什么话也不说”,用无声的陪伴 让“他”自己缓释;②特意带他“坐到香气四溢的紫藤长廊下面”,以自然幽雅 的环境放松“他”的情绪,抚慰“他”饱受创伤的心;③以最高的作文分数来体 谅“他”的坚韧,赞赏“他”走出了低谷。(4分,每点2分,能结合两处情节 作合理分析即可) 12.①与儿子久别重逢后的激动,对自己没跟儿子告别就外出打工的冲动行为感 到内疚;(4分)②联想到自己在妻子去世后的消沉颓废,感到惭愧,并带有些 许的自嘲。(2分) 13.①呼应上文“在那半盆花种上做了手脚”的情节;②推动情节向前发展,为 下文的“隔年花”作铺垫。(看到父亲重新振作后“他”心生悔意,于是才有下 文买花种补种的情节)(4分,每点2分) 14.①“隔年花”经历严寒的冬天隔年发芽盛开,隐喻了父子俩经历人生的严冬 重新振作的经历;②“隔年花”代表了儿子的忏悔,在儿子的鼓励下,父亲走出 了丧妻的阴影,儿子就是“父亲的隔年花”,“隔年花”包含着父子间的深情 ③坚韧和真情使父子俩走出人生的严冬,“父亲的隔年花”形象地揭示了小说的 主题。(6分,每点2分) 连云港市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风雨中忆萧红 ①一块肮脏的云成天盖在头上,微微地下着一点看不见的细雨,打湿了地面,那 轻柔的柳絮和蒲公英都飘舞不起而沾在泥土上了。本来就没有什么地方可去, 下雨便更觉得闷在窑洞里的日子太长。 ②就在这样的风雨中,我想起了天涯的故人,那些死去的或是正受着难的。前天 我想起了雪峰,昨天我又苦苦地想起秋白,今天我想起了刚逝世不久的萧红。 ③萧红和我认识的时候,是在一九三八年春初。初次见她,她的苍白的脸,紧紧 闭着的嘴唇,敏捷的动作和神经质的笑声,使我觉得很特别,而唤起许多回忆, 但她的说话是很自然而真率的。我很奇怪作为一个作家的她,为什么会那样少于 世故,大概女人都容易保有纯洁和幻想吧。 ④我们相处了一个春天,彼此都很亲切,并不感觉到有什幺孤僻的性格。我们尽 情地在一块儿唱歌,每夜谈到很晩才睡觉。当然我们在思想上、感情上、性格上
父亲根本不知道那块地里种子隔年发芽的原因。他在绝望的时候,把父亲准备第 二天用来种的种子在锅里炒到半熟;第二年春天,又新买了一些花种,洒到那荒 了一年的土地里。 他在一篇作文里说,自己就是一朵隔年花。作为语文老师的班主任,为他的作文 打了最高分。因为,一朵隔年花盛开,一定要经历一个严寒的冬天。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1.小说中的班主任是一位富有智慧的老师,请简要分析。(4 分) 12.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父亲什么样的情感和心理?(6 分) 13.“他再三提醒父亲,那块没有出芽的花地不要动,再给它一次机会,如果还 不出芽,到秋天再从其他地里移小苗栽上。”这段叙述在小说情节的展开中有什 么作用?(4 分) 14.试探究小说以“父亲的隔年花”为题的深意。(6 分) 11.①开导“他”,却只是“静静地坐着”,“什么话也不说”,用无声的陪伴 让“他”自己缓释;②特意带他“坐到香气四溢的紫藤长廊下面”,以自然幽雅 的环境放松“他”的情绪,抚慰“他”饱受创伤的心;③以最高的作文分数来体 谅“他”的坚韧,赞赏“他”走出了低谷。(4 分,每点 2 分,能结合两处情节 作合理分析即可) 12.①与儿子久别重逢后的激动,对自己没跟儿子告别就外出打工的冲动行为感 到内疚;(4 分)②联想到自己在妻子去世后的消沉颓废,感到惭愧,并带有些 许的自嘲。(2 分) 13.①呼应上文“在那半盆花种上做了手脚”的情节;②推动情节向前发展,为 下文的“隔年花”作铺垫。(看到父亲重新振作后“他”心生悔意,于是才有下 文买花种补种的情节)(4 分,每点 2 分) 14.①“隔年花”经历严寒的冬天隔年发芽盛开,隐喻了父子俩经历人生的严冬 重新振作的经历;②“隔年花”代表了儿子的忏悔,在儿子的鼓励下,父亲走出 了丧妻的阴影,儿子就是“父亲的隔年花”,“隔年花”包含着父子间的深情; ③坚韧和真情使父子俩走出人生的严冬,“父亲的隔年花”形象地揭示了小说的 主题。(6 分,每点 2 分) 连云港市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风雨中忆萧红 丁玲 ①一块肮脏的云成天盖在头上,微微地下着一点看不见的细雨,打湿了地面,那 轻柔的柳絮和蒲公英都飘舞不起而沾在泥土上了。本来就没有什么地方可去,一 下雨便更觉得闷在窑洞里的日子太长。 ②就在这样的风雨中,我想起了天涯的故人,那些死去的或是正受着难的。前天 我想起了雪峰,昨天我又苦苦地想起秋白,今天我想起了刚逝世不久的萧红。 ③萧红和我认识的时候,是在一九三八年春初。初次见她,她的苍白的脸,紧紧 闭着的嘴唇,敏捷的动作和神经质的笑声,使我觉得很特别,而唤起许多回忆, 但她的说话是很自然而真率的。我很奇怪作为一个作家的她,为什么会那样少于 世故,大概女人都容易保有纯洁和幻想吧。 ④我们相处了一个春天,彼此都很亲切,并不感觉到有什幺孤僻的性格。我们尽 情地在一块儿唱歌,每夜谈到很晚才睡觉。当然我们在思想上、感情上、性格上
不是没有差异。然而彼此都能理解,并不会因为不同毒见或不同嗜好而争吵,而 揶揄。我们痛饮过,我们也曾在风雨之夕互相倾诉。然而现在想来,我们谈得是 多么地少啊!我们似乎从没有谈到过自己,尤其是我。然而我却以为她从没有 句话是失去了自己的,因为我们实在都太真实,太爱在朋友的面前赤裸自己的精 神。但我仍会觉得我们是谈得太少的,因为,像这样无妨嫌、无拘束、不须警惕 着谈话的人是太少了啊! ⑤抗战开始后,劳累奔波使她迷茫,不知在何处安顿自己的生活。延安虽不够作 为一个写作的百年长计之处,然在抗战中,可以使一个人少顾虑于日常琐碎,或 者会使她能更健康些。但萧红却南去了。 ⑥我们分手后,就没有通过一封信。端木曾来过几次信,在最后的一封信上告诉 我,萧红因病始由皇后医院迁出。不知为什么我就有一种预感,觉得有种可怕的 东西会来似的。有一次我同白朗说:“萧红决不会长寿的。”当我说这话的时候, 我是曾把眼睛扫遍了中国我所认识的或知道的女性朋友,而感到一种无言的寂 寞。能够耐苦的,不依赖于别的力量,有才智,有气节而从事于写作的女友,是 如此寥寥啊! ⑦不幸的是我的杞忧竟成了现实,当我昂头望着天的那边,或低头细数脚底的泥 沙,我都不能压制我丧去一个真实的同伴的叹息。 ⑧生在现在的世界上,死对于自己也是莫大的损失。因为这世界上有的是戮尸的 遗法,从此你的话语和文学将更被歪曲,被侮辱:听说连未死的胡风都有人证明 他是汉奸,那么对于已死的人,当然更不必贿买这种无耻的人证了。鲁迅先生的 “阿Q”曾被那批御用文人歪曲地诠释。那么《生死场》的命运也就难免于这种 灾难。 ⑨只要我活着,朋友的噩耗一定将陆续地压住我沉闷的呼吸。尤其是在这风雨的 日子里,我会更感到我的重荷,但我一定可以支持下去的。我特压榨我生命所有 的余剩,为着你们的安慰和光荣。哪怕就仅仅为着你们也好,因为你们是受苦难 的劳动者,你们的理想就是真理。 ⑩风雨己停,朦朦的月亮浮在西边的山头上,明天将有一个暗天。我为着明天的 胜利而微笑,为着永生而休息。我吹熄了灯,平静地躺到床上 九四二年四月二十五日 (文章有删减) 11.文章第一段中有关“风雨”的描写有何作用?(4分) 1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萧红的性格特点。(6分) 13.赏析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4分) (1)当我昂头望着天的那边,或低头细数脚底的泥沙,我都不能压制我丧去 个真实的同伴的叹息。(2分) (2)风雨已停,朦朦的月亮浮在西边的山头上,明天将有一个晴天。(2分) 14.结合文章对萧红的回忆,探究作者蕴含其中的丰富的思想感情。(6分) 五、文学类文本(20分) 11.(4分)内容上点题,营造寂寞苦闷的氛围,奠定伤感的感情基调;结构上 引起下文,与下文中的“风雨”相呼应。(内容、结构各2分) 12.(6分)①初次见面,作者从外貌、动作、笑声、交谈等方面来写萧红,写 出了萧红自然而真率、少于世故、纯洁爱幻想特点(2分);②写与作者相处的 过程,突出了萧红真实、亲切、包容、容易相处的特点(2分);③分手以后
不是没有差异。然而彼此都能理解,并不会因为不同毒见或不同嗜好而争吵,而 揶揄。我们痛饮过,我们也曾在风雨之夕互相倾诉。然而现在想来,我们谈得是 多么地少啊!我们似乎从没有谈到过自己,尤其是我。然而我却以为她从没有一 句话是失去了自己的,因为我们实在都太真实,太爱在朋友的面前赤裸自己的精 神。但我仍会觉得我们是谈得太少的,因为,像这样无妨嫌、无拘束、不须警惕 着谈话的人是太少了啊! ⑤抗战开始后,劳累奔波使她迷茫,不知在何处安顿自己的生活。延安虽不够作 为一个写作的百年长计之处,然在抗战中,可以使一个人少顾虑于日常琐碎,或 者会使她能更健康些。但萧红却南去了。 ⑥我们分手后,就没有通过一封信。端木曾来过几次信,在最后的一封信上告诉 我,萧红因病始由皇后医院迁出。不知为什么我就有一种预感,觉得有种可怕的 东西会来似的。有一次我同白朗说:“萧红决不会长寿的。”当我说这话的时候, 我是曾把眼睛扫遍了中国我所认识的或知道的女性朋友,而感到一种无言的寂 寞。能够耐苦的,不依赖于别的力量,有才智,有气节而从事于写作的女友,是 如此寥寥啊! ⑦不幸的是我的杞忧竟成了现实,当我昂头望着天的那边,或低头细数脚底的泥 沙,我都不能压制我丧去一个真实的同伴的叹息。 ⑧生在现在的世界上,死对于自己也是莫大的损失。因为这世界上有的是戮尸的 遗法,从此你的话语和文学将更被歪曲,被侮辱:听说连未死的胡风都有人证明 他是汉奸,那么对于已死的人,当然更不必贿买这种无耻的人证了。鲁迅先生的 “阿 Q”曾被那批御用文人歪曲地诠释。那么《生死场》的命运也就难免于这种 灾难。 ⑨只要我活着,朋友的噩耗一定将陆续地压住我沉闷的呼吸。尤其是在这风雨的 日子里,我会更感到我的重荷,但我一定可以支持下去的。我特压榨我生命所有 的余剩,为着你们的安慰和光荣。哪怕就仅仅为着你们也好,因为你们是受苦难 的劳动者,你们的理想就是真理。 ⑩风雨已停,朦朦的月亮浮在西边的山头上,明天将有一个暗天。我为着明天的 胜利而微笑,为着永生而休息。我吹熄了灯,平静地躺到床上。 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五日 (文章有删减) 11.文章第一段中有关“风雨”的描写有何作用?(4 分) 1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萧红的性格特点。(6 分) 13.赏析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4 分) (1)当我昂头望着天的那边,或低头细数脚底的泥沙,我都不能压制我丧去一 个真实的同伴的叹息。(2 分) (2)风雨已停,朦朦的月亮浮在西边的山头上,明天将有一个晴天。(2 分) 14.结合文章对萧红的回忆,探究作者蕴含其中的丰富的思想感情。(6 分) 五、文学类文本(20 分) 11.(4 分)内容上点题,营造寂寞苦闷的氛围,奠定伤感的感情基调;结构上 引起下文,与下文中的“风雨”相呼应。(内容、结构各 2 分) 12.(6 分)①初次见面,作者从外貌、动作、笑声、交谈等方面来写萧红,写 出了萧红自然而真率、少于世故、纯洁爱幻想特点(2 分);②写与作者相处的 过程,突出了萧红真实、亲切、包容、容易相处的特点(2 分);③分手以后
作者将其与一般女性对比,突出了萧红能耐苦,独立,有才智,有气节的特点(2 分)。(只有性格概括,没有分析,最多不超过3分) 13.(4分)(1)该句用运用细节描写(动作描写),俯仰之间难以自释,形象 地写出了得知萧红去世后内心深处时刻无法排遣的悲哀。(2分) (2)这是象征的手法。作者告诉人们阴霾终将散去,历史必将还萧红一个清白, 给萧红一个公正。(2分) 14.(6分)①回忆与萧红的交往过程,表达了对萧红的赞美、惋惜与怀念之情: ②面对萧红死后遭遇不公,表达了对被御用文人歪曲的不满与愤慨:③展望未来 表达了为朋友、为真理坚持到底的决心,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每点2分) 南京市、盐城市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梁实秋 令七 早起最快意的一件事,莫过于在案上发现一大堆信一一平、快、挂,七长八短的 大堆。明知其间未必有多少令人欢喜的资料,大概总是说穷诉苦、琐屑累人的 居多,常常令人终日寡欢,但是仍希望有一大堆信来。 Marcus aurelius曾经说: “每天早晨离家时,我对我自己说,‘我今天将要遇见一个傲慢的人,一个忘恩 负义的人,一个说话太多的人。这些人之所以如此,乃是自然而且必要的,所以 不要惊讶。’”我每天早晨拆阅来信,亦先具同样心理,不但不存奢望,而且预 先料到我今天将要接到几封催命符式的讨债信,生活比我优裕而反来向我告贷的 信,以及看了不能令人喜欢的喜报,不能令人不喜欢的讣闻等。世界上是有此等 人、此等事,所以我当然也要接得此等信,不必惊讶。最难堪的,是遥望绿衣人 来,总是过门不入,那才是莫可名状的凄凉,仿佛有被人遗弃之感。 有一种人把自己的文字润格订得极高,颇有一字千金之概,轻易是不肯写信的 你写信给他,永远是石沉大海,假如忽然间朵云遥颁,而且多半是又挂又快,隔 着信封摸上去,沉甸甸的,又厚又重一一放心,里面第一页必是抄自尺牍大全, “自违雅教,时切遐思,比维起居清泰为颂为祷”这么一套,正文自第二页开始, 末尾于顿首之后,必定还要标明“鹄候回音”四个大字,外加三个密圈,此外必 不可少的是另附恭楷履历硬卡片一张。这种信也有用处,至少可以令我们知道此 人依然健在,此种信不可不复,复时以“……俟有机缘,定当驰告”这么一套为 最得体 另一种人,好以纸笔代喉舌,不惜工本,写信较勤。刊物的编者大抵是以写信为 其主要职务之一,所以不在话下。因误会而恋爱的情人们,见面时眼睛都要迸出 火星,一旦隔离,焉能不情急智生,烦邮差来传书递简? Herrick有句云:“嘴 唇只有在不能接吻时才肯歌唱。”同样的,情人们只有在不能喁喁私语时才要写 信。情书是一种紧急救济,所以亦不在话下。我所说的爱写信的人,是指家人朋 友之间聚散匆匆,暌违之后,有所见,有所闻,有所忆,有所感,不愿独秘,愿 人分享,则乘兴奋笔,借通情愫。写信者并无所求,受信者但觉情谊翕如,趣味 盎然,不禁色起神往。在这心情之下,朋友的信可作为宋元人的小简读,家书亦 不妨当作社会新闻看。看信之乐,莫过于此。 写信如谈话。痛快人写信,大概总是开门见山。若是开门见雾,模模糊糊,不知 所云,则其人谈话亦必是丈八罗汉,令人摸不着头脑。我又尝接得另外一种信 突如其来,内容是讲学论道,洋洋洒洒,作者虽未要我代为保存,我则觉得责任
作者将其与一般女性对比,突出了萧红能耐苦,独立,有才智,有气节的特点(2 分)。(只有性格概括,没有分析,最多不超过 3 分) 13.(4 分)(1)该句用运用细节描写(动作描写),俯仰之间难以自释,形象 地写出了得知萧红去世后内心深处时刻无法排遣的悲哀。(2 分) (2)这是象征的手法。作者告诉人们阴霾终将散去,历史必将还萧红一个清白, 给萧红一个公正。(2 分) 14.(6 分) ①回忆与萧红的交往过程,表达了对萧红的赞美、惋惜与怀念之情; ②面对萧红死后遭遇不公,表达了对被御用文人歪曲的不满与愤慨;③展望未来, 表达了为朋友、为真理坚持到底的决心,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每点 2 分) 南京市、盐城市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 (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信 梁实秋 早起最快意的一件事,莫过于在案上发现一大堆信——平、快、挂,七长八短的 一大堆。明知其间未必有多少令人欢喜的资料,大概总是说穷诉苦、琐屑累人的 居多,常常令人终日寡欢,但是仍希望有一大堆信来。Marcus Aurelius 曾经说: “每天早晨离家时,我对我自己说,‘我今天将要遇见一个傲慢的人,一个忘恩 负义的人,一个说话太多的人。这些人之所以如此,乃是自然而且必要的,所以 不要惊讶。’”我每天早晨拆阅来信,亦先具同样心理,不但不存奢望,而且预 先料到我今天将要接到几封催命符式的讨债信,生活比我优裕而反来向我告贷的 信,以及看了不能令人喜欢的喜报,不能令人不喜欢的讣闻等。世界上是有此等 人、此等事,所以我当然也要接得此等信,不必惊讶。最难堪的,是遥望绿衣人 来,总是过门不入,那才是莫可名状的凄凉,仿佛有被人遗弃之感。 有一种人把自己的文字润格订得极高,颇有一字千金之概,轻易是不肯写信的。 你写信给他,永远是石沉大海,假如忽然间朵云遥颁,而且多半是又挂又快,隔 着信封摸上去,沉甸甸的,又厚又重——放心,里面第一页必是抄自尺牍大全, “自违雅教,时切遐思,比维起居清泰为颂为祷”这么一套,正文自第二页开始, 末尾于顿首之后,必定还要标明“鹄候回音”四个大字,外加三个密圈,此外必 不可少的是另附恭楷履历硬卡片一张。这种信也有用处,至少可以令我们知道此 人依然健在,此种信不可不复,复时以“……俟有机缘,定当驰告”这么一套为 最得体。 另一种人,好以纸笔代喉舌,不惜工本,写信较勤。刊物的编者大抵是以写信为 其主要职务之一,所以不在话下。因误会而恋爱的情人们,见面时眼睛都要迸出 火星,一旦隔离,焉能不情急智生,烦邮差来传书递简?Herrick 有句云:“嘴 唇只有在不能接吻时才肯歌唱。”同样的,情人们只有在不能喁喁私语时才要写 信。情书是一种紧急救济,所以亦不在话下。我所说的爱写信的人,是指家人朋 友之间聚散匆匆,暌违之后,有所见,有所闻,有所忆,有所感,不愿独秘,愿 人分享,则乘兴奋笔,借通情愫。写信者并无所求,受信者但觉情谊翕如,趣味 盎然,不禁色起神往。在这心情之下,朋友的信可作为宋元人的小简读,家书亦 不妨当作社会新闻看。看信之乐,莫过于此。 写信如谈话。痛快人写信,大概总是开门见山。若是开门见雾,模模糊糊,不知 所云,则其人谈话亦必是丈八罗汉,令人摸不着头脑。我又尝接得另外一种信, 突如其来,内容是讲学论道,洋洋洒洒,作者虽未要我代为保存,我则觉得责任
太大,万一庋藏不慎,岂不就要湮没名文。老实讲,我是有收藏信件的癖好的, 但亦略有抉择:多年老友,误入仕途,使用书记代笔者,不收:正文自第二页开 始者,不收:横写或在左边写起者,不收;有加新式标点之必要者,不收;没有 加新式标点之可能者亦不收……因为有这样多的限制,所以收藏不富。 信里面的称呼最足以见人情世态。有一位业教授的朋友告诉我,他常接到许多信 件,开端如果是“夫子大人函丈”或“××老师钧鉴”,写信者必定是刚刚毕业 或失业的学生,甚而至于并不是同时同院系的学生,其内容泰半是请求提携的意 思。如果机缘凑巧,再加上铨叙合格,连米贴房贴算在一起足够两个教授的薪水, 他写起信来便干干脆脆的称兄道弟了!我的朋友言下不胜欷款,其实是他所见不 广。师生关系,原属雇佣性质,焉能不受阶级升黜的影响? 书信写作西人尝称之为“最温柔的艺术”,其亲切细腻仅次于日记。我国尺牍, 尤多精粹之作。但居今之世,心头萦绕者尽是米价涨落问题,一袋袋的邮件之中 要拣出几篇雅丽可诵的文章来,谈何容易 11.“信”在本文中有哪四个别称?(4分) 12.第2、5两段中画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 朵云遥颁: 阶级升 黜 13.作者收藏信件应符合什么样的要求?请结合文中第4段内容,用自己的话概 述,不超过20个字。(6分) 14.从本文可以看出梁实秋的散文具有什么样的独特风格?请试作探究。(6分)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11.书、简、函、尺牍 【评分建议】4分。每点1分。 12.隔个好久(从老远)来了一封信地位待遇改变 【评分建议】4分。每问2分 13.亲笔作书,开门见山,行款正确,文字清通。 【评分建议】6分。答出任1点得2分,2点得3分,3点得5分,答全得6分。 14.典雅清丽,中西合璧,洞达人情,幽默风趣。 【评分建议】6分。得出其中任意3点即可。 南通市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在树的年轮中生长的乐器 王芸 ①在许多乐器的身体中,总能找得到一棵树的魂魄。只是不同的乐器 往往渗透着树在不同生命时段或不同部位的某种特质,彰显出各异的面目
太大,万一庋藏不慎,岂不就要湮没名文。老实讲,我是有收藏信件的癖好的, 但亦略有抉择:多年老友,误入仕途,使用书记代笔者,不收;正文自第二页开 始者,不收;横写或在左边写起者,不收;有加新式标点之必要者,不收;没有 加新式标点之可能者亦不收……因为有这样多的限制,所以收藏不富。 信里面的称呼最足以见人情世态。有一位业教授的朋友告诉我,他常接到许多信 件,开端如果是“夫子大人函丈”或“××老师钧鉴”,写信者必定是刚刚毕业 或失业的学生,甚而至于并不是同时同院系的学生,其内容泰半是请求提携的意 思。如果机缘凑巧,再加上铨叙合格,连米贴房贴算在一起足够两个教授的薪水, 他写起信来便干干脆脆的称兄道弟了!我的朋友言下不胜欷歔,其实是他所见不 广。师生关系,原属雇佣性质,焉能不受阶级升黜的影响? 书信写作西人尝称之为“最温柔的艺术”,其亲切细腻仅次于日记。我国尺牍, 尤多精粹之作。但居今之世,心头萦绕者尽是米价涨落问题,一袋袋的邮件之中 要拣出几篇雅丽可诵的文章来,谈何容易。 11.“信”在本文中有哪四个别称?(4 分) 12.第 2、5 两段中画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 分) 朵云遥颁: 阶级升 黜: 13.作者收藏信件应符合什么样的要求?请结合文中第 4 段内容,用自己的话概 述,不超过 20 个字。(6 分) 20 14.从本文可以看出梁实秋的散文具有什么样的独特风格?请试作探究。(6 分)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11.书、简、函、尺牍 【评分建议】4 分。每点 1 分。 12.隔个好久(从老远)来了一封信 地位待遇改变 【评分建议】4 分。每问 2 分。 13.亲笔作书,开门见山,行款正确,文字清通。 【评分建议】6 分。答出任 1 点得 2 分,2 点得 3 分,3 点得 5 分,答全得 6 分。 14.典雅清丽,中西合璧,洞达人情,幽默风趣。 【评分建议】6 分。得出其中任意 3 点即可。 南通市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在树的年轮中生长的乐器 王 芸 ①在许多乐器的身体中,总能找得到一棵树的魂魄。只是不同的乐器, 往往渗透着树在不同生命时段或不同部位的某种特质,彰显出各异的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