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十大市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 常州市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精英与荣誉 梁文道 在“我爸是李刚”那件事刚传出来时,我曾经问过自己一个很傻很天真的问题。 假如那位在河北大学飞车撞死人的年轻男子出事之后,马上下车査看情况,然后 说的不是“有本事你告去,我爸是李刚”,而是“大家赶快帮忙救人,一切责任 由我承担,我爸是李刚”,整件事的走向会不会有什么不同呢? 我这么问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我想像中的那句“一切责任由我承担,我爸是李 刚”其实也很符合“常理”;只不过它和真实情况中的“我爸是李刚”依循的逻 辑不一样 李刚也算社会精英了吧。自古以来,各个社会的精英都享有大小不一的特权;但 这种特权不是没有代价的。去过剑桥和牛津的人大概都见过他们纪念二战阵亡校 友的碑志,那里有多少年华正茂的青年呀,更不乏父荫广被的权贵之后。本来等 着他们的,是美好的人生前景;然而战火一启,他们要率先参军,在长空与怒洋 间抵抗纳粹,为国捐躯。 这正是古代贵族传统的最后霞光。那些贵族平日养尊处优,接受平民献税纳贡, 战时就得挺身上马,迎敌护国。这种传统没有中西之别,我们的“士”比这些欧 洲贵族还要古老。既然你享受了那么多,凭什么你不用付出? 这不只是赤裸的交换,它还演化成了荣誉的一部分。著名伦理学家阿皮亚在其近 著《荣誉规条》中定义荣誉为“值得尊敬”,当我们说一个人是“尊贵的”或者 称他“有荣誉”的时候,意思就是他具有值得尊敬的品质。这种品质往往具体表 现为一套规范、一组规条,凡是享有荣誉的人都应遵从这套规条,并做到最好 那都是些什么样的规条呢?英国绅士阶层一向被认为是有荣誉且值得尊敬的,身 为绅士,他就应该诚实不欺、保护弱小、尊重妇女、言行得体…只有完全达到 这些标准,他才是一位真正值得尊敬的绅士,不辱家声,也不负他人的尊重 假如有人指控他违犯规条并且全都属实的话,他就应该感到羞愧;要是他人的批 评乃无中生有的诽谤,他就得奋力捍卫自己的荣誉,甚至不惜决斗。历史上大部 分的绅士决斗都和荣誉受到冒犯相关,而不是通俗剧中常见的感情纠葛 看似卑之无甚髙论,阿皮亚对荣誉的定义却点出了一项关键,那就是荣誉与尊敬 的联系。财富、权力甚或直接的暴力都能胁迫他人对你折腰,你应该晓得这个不 叫做荣誉。“士可杀不可辱”,中国古人对精英荣誉的讲究甚至更加严苛,哪怕 是到了别人根本看不见你在干什么的境地,君子仍要“慎独” 然而,从“我爸是李刚”到一连串精英后代惹出的祸事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番完 全不合理想的景象。这批中国精英不讲究荣誉,却期待尊敬;他们拥有配得上精 英身份的财富和权力,却不具备精英引以为荣的品质。 15.“它和真实情况中的‘我爸是李刚’依循的逻辑不一样”。试分析两者依循 的逻辑有何不同。(6分) 16.文章以英国权贵之后和绅士为例,并两次提到中国的“士”,有哪些作用? (6分) 17.本文围绕“精英与荣誉”展开论述,作者对此表明了哪些主要观点?(6分)
江苏省十大市 2013 届高三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 常州市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7 题。 精英与荣誉 梁文道 在“我爸是李刚”那件事刚传出来时,我曾经问过自己一个很傻很天真的问题。 假如那位在河北大学飞车撞死人的年轻男子出事之后,马上下车查看情况,然后 说的不是“有本事你告去,我爸是李刚”,而是“大家赶快帮忙救人,一切责任 由我承担,我爸是李刚”,整件事的走向会不会有什么不同呢? 我这么问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我想像中的那句“一切责任由我承担,我爸是李 刚”其实也很符合“常理”;只不过它和真实情况中的“我爸是李刚”依循的逻 辑不一样。 李刚也算社会精英了吧。自古以来,各个社会的精英都享有大小不一的特权;但 这种特权不是没有代价的。去过剑桥和牛津的人大概都见过他们纪念二战阵亡校 友的碑志,那里有多少年华正茂的青年呀,更不乏父荫广被的权贵之后。本来等 着他们的,是美好的人生前景;然而战火一启,他们要率先参军,在长空与怒洋 间抵抗纳粹,为国捐躯。 这正是古代贵族传统的最后霞光。那些贵族平日养尊处优,接受平民献税纳贡, 战时就得挺身上马,迎敌护国。这种传统没有中西之别,我们的“士”比这些欧 洲贵族还要古老。既然你享受了那么多,凭什么你不用付出? 这不只是赤裸的交换,它还演化成了荣誉的一部分。著名伦理学家阿皮亚在其近 著《荣誉规条》中定义荣誉为“值得尊敬”,当我们说一个人是“尊贵的”或者 称他“有荣誉”的时候,意思就是他具有值得尊敬的品质。这种品质往往具体表 现为一套规范、一组规条,凡是享有荣誉的人都应遵从这套规条,并做到最好。 那都是些什么样的规条呢?英国绅士阶层一向被认为是有荣誉且值得尊敬的,身 为绅士,他就应该诚实不欺、保护弱小、尊重妇女、言行得体……只有完全达到 这些标准,他才是一位真正值得尊敬的绅士,不辱家声,也不负他人的尊重。 假如有人指控他违犯规条并且全都属实的话,他就应该感到羞愧;要是他人的批 评乃无中生有的诽谤,他就得奋力捍卫自己的荣誉,甚至不惜决斗。历史上大部 分的绅士决斗都和荣誉受到冒犯相关,而不是通俗剧中常见的感情纠葛。 看似卑之无甚高论,阿皮亚对荣誉的定义却点出了一项关键,那就是荣誉与尊敬 的联系。财富、权力甚或直接的暴力都能胁迫他人对你折腰,你应该晓得这个不 叫做荣誉。“士可杀不可辱”,中国古人对精英荣誉的讲究甚至更加严苛,哪怕 是到了别人根本看不见你在干什么的境地,君子仍要“慎独”。 然而,从“我爸是李刚”到一连串精英后代惹出的祸事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番完 全不合理想的景象。这批中国精英不讲究荣誉,却期待尊敬;他们拥有配得上精 英身份的财富和权力,却不具备精英引以为荣的品质。 15.“它和真实情况中的‘我爸是李刚’依循的逻辑不一样”。试分析两者依循 的逻辑有何不同。(6 分) 16.文章以英国权贵之后和绅士为例,并两次提到中国的“士”,有哪些作用? (6 分) 17.本文围绕“精英与荣誉”展开论述,作者对此表明了哪些主要观点?(6 分)
15.真实情况的逻辑是:因为“我爸是李刚”,有权有势,“我”就可以不负责 任,可以嚣张,你也拿我没办法。(3分)作者假设的逻辑是:因为“我爸是李 刚”,我要维护他作为社会精英的荣誉,所以我会负责;而且事关父亲的名誉 我肯定能负责。(3分) 16.①举例论证精英享有特权必需付出代价的传统,精英只有遵守一系列规条, 才能享有荣誉并值得尊敬;②通过类比,说明有关精英的责任和荣誉的传统中西 无别;③古今对比,使文章对当下中国所谓精英的批评有理有据。(6分,每点 2分) 17.①自古以来,社会精英的特权都是以他们对社会、国家的责任和关键时刻的 付出为代价的;②社会精英只有遵从一套为世人推崇的规条才具有值得尊敬的品 质,获得社会的尊重;③批评当下中国所谓的精英不讲究信誉,不具备精英引以 为荣的品质。(6分,每点2分) 连云港市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7题 大悲悯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 莫言 近几年来,“悲悯情怀”已成时髦话语,就像前几年“终极关怀”成为 时髦话语一样。我自然也知道悲悯是好东西,但我们需要的不是那种刚吃完红烧 乳鸽,又赶紧给一只翅膀受伤的鸽子包扎的悲悯;不是苏联战争片中和好莱坞大 片中那种模式化的,煽情的悲悯;不是那种全社会为一只生病的熊猫献爱心但置 无数因为无钱而在家等死的人于不顾的悲悯。悲悯不仅仅是“打你的左脸把右脸 也让你打”,悲悯也不仅仅是在苦难中保持善心和优雅姿态,悲悯不是见到血就 晕过去或者是高喊着“我要晕过去了”,悲悯更不是要回避罪恶和肮脏 《圣经》是悲悯的经典,但那里边也不乏血肉模糊的场面。佛教是大悲 悯之教,但那里也有地狱和令人发指的酷刑。如果悲悯是把人类的邪恶和丑陋掩 盖起来,那这样的悲悯和伪善是一回事。《金瓶梅》素负恶名,但有见地的批评 家却说那是一部悲悯之书。这才是中国式的悲悯,这才是建立在中国的哲学、宗 教基础上的悲悯,而不是建立在西方哲学和西方宗教基础上的悲悯。长篇小说是 包罗万象的庞大文体,这里边有羊羔也有小鸟,有狮子也有鳄鱼。你不能因为狮 子吃了羊羔或者鳄鱼吞了小鸟就说它们不悲悯。你不能说它们捕杀猎物时展现了 髙度技巧、获得猎物时喜气洋洋就说他们残忍。只有羊羔乖小鸟的世界不成世界 只有好人的小说不是小说。即便是羊羔,也要吃青草;即便是小鸟,也要吃昆虫 即便是好人,也有恶念头。站在高一点的角度往下看,好人和坏人,都是可怜的 人 小悲悯只同情好人,大悲悯不但同情好人,而且也同情恶人 编造一个苦难故事,对于以写作为职业的人来说,不算什么难事,但那 种在苦难中煎熬过的人才可能有的命运感,那种建立在人性无法克服的弱点基础 上的悲悯,却不是能够凭借才华编造出来的。描写政治、战争、灾荒、疾病、意 外事件等外部原因带给人的苦难,把诸多苦难加诸弱小善良之身,让黄鼠狼单咬 病鸭子,这是煽情催泪影视剧的老套路,但不是悲悯,更不是大悲悯。只描写别 人留给自己的伤痕,不描写自己留给别人的伤痕,不是悲悯,甚至是无耻。只揭 示别人心中的恶,不袒露自我心中的恶,不是悲悯,甚至是无耻。只有正视人类 之恶,只有认识到自我之丑,只有描写了人类不可克服的弱点和病态人格导致的
15.真实情况的逻辑是:因为“我爸是李刚”,有权有势,“我”就可以不负责 任,可以嚣张,你也拿我没办法。(3 分)作者假设的逻辑是:因为“我爸是李 刚”,我要维护他作为社会精英的荣誉,所以我会负责;而且事关父亲的名誉, 我肯定能负责。(3 分) 16.①举例论证精英享有特权必需付出代价的传统,精英只有遵守一系列规条, 才能享有荣誉并值得尊敬;②通过类比,说明有关精英的责任和荣誉的传统中西 无别;③古今对比,使文章对当下中国所谓精英的批评有理有据。(6 分,每点 2 分) 17.①自古以来,社会精英的特权都是以他们对社会、国家的责任和关键时刻的 付出为代价的;②社会精英只有遵从一套为世人推崇的规条才具有值得尊敬的品 质,获得社会的尊重;③批评当下中国所谓的精英不讲究信誉,不具备精英引以 为荣的品质。(6 分,每点 2 分) 连云港市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5-17 题。 大悲悯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 莫言 近几年来,“悲悯情怀”已成时髦话语,就像前几年“终极关怀”成为 时髦话语一样。我自然也知道悲悯是好东西,但我们需要的不是那种刚吃完红烧 乳鸽,又赶紧给一只翅膀受伤的鸽子包扎的悲悯;不是苏联战争片中和好莱坞大 片中那种模式化的,煽情的悲悯;不是那种全社会为一只生病的熊猫献爱心但置 无数因为无钱而在家等死的人于不顾的悲悯。悲悯不仅仅是“打你的左脸把右脸 也让你打”,悲悯也不仅仅是在苦难中保持善心和优雅姿态,悲悯不是见到血就 晕过去或者是高喊着“我要晕过去了”,悲悯更不是要回避罪恶和肮脏。 《圣经》是悲悯的经典,但那里边也不乏血肉模糊的场面。佛教是大悲 悯之教,但那里也有地狱和令人发指的酷刑。如果悲悯是把人类的邪恶和丑陋掩 盖起来,那这样的悲悯和伪善是一回事。《金瓶梅》素负恶名,但有见地的批评 家却说那是一部悲悯之书。这才是中国式的悲悯,这才是建立在中国的哲学、宗 教基础上的悲悯,而不是建立在西方哲学和西方宗教基础上的悲悯。长篇小说是 包罗万象的庞大文体,这里边有羊羔也有小鸟,有狮子也有鳄鱼。你不能因为狮 子吃了羊羔或者鳄鱼吞了小鸟就说它们不悲悯。你不能说它们捕杀猎物时展现了 高度技巧、获得猎物时喜气洋洋就说他们残忍。只有羊羔乖小鸟的世界不成世界; 只有好人的小说不是小说。即便是羊羔,也要吃青草;即便是小鸟,也要吃昆虫: 即便是好人,也有恶念头。站在高一点的角度往下看,好人和坏人,都是可怜的 人。 小悲悯只同情好人,大悲悯不但同情好人,而且也同情恶人。 编造一个苦难故事,对于以写作为职业的人来说,不算什么难事,但那 种在苦难中煎熬过的人才可能有的命运感,那种建立在人性无法克服的弱点基础 上的悲悯,却不是能够凭借才华编造出来的。描写政治、战争、灾荒、疾病、意 外事件等外部原因带给人的苦难,把诸多苦难加诸弱小善良之身,让黄鼠狼单咬 病鸭子,这是煽情催泪影视剧的老套路,但不是悲悯,更不是大悲悯。只描写别 人留给自己的伤痕,不描写自己留给别人的伤痕,不是悲悯,甚至是无耻。只揭 示别人心中的恶,不袒露自我心中的恶,不是悲悯,甚至是无耻。只有正视人类 之恶,只有认识到自我之丑,只有描写了人类不可克服的弱点和病态人格导致的
悲惨命运,才是真正的悲剧,才可能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和力度,才是真正 的大悲悯。 (节选自《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16.请分析第二段中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6分) 17.“对于以写作为职业的人来说”,如何才能写出真正具有“悲悯情怀”的作 品?(6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15.(6分)首先,从反面提出论题,指出“什么是悲悯”。然后,阐述“什么 是大悲悯”。 最后,指出作家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大悲悯。(每点2分,共6分。只答“提出、 分析、解决问题”等套话,没有分析不得分。) 16.(6分)例证、喻证和对比论证。(1)例证法,以《圣经》、《金瓶梅》 为例,阐述大悲悯不应掩盖邪恶与丑陋;(2)喻证法,以“羊羔、小鸟”和“狮 子、鳄鱼”来比喻善、恶,从而形象地阐述“大悲悯”的深刻内涵。(3)对比 论证法,将《金瓶梅》与《圣经》、佛教进行对比,指出东西方对“悲悯”理解 的异同(论证方法至少答出两种,2分;对论证方法作用分析,各2分) 17.(6分)①要有种在苦难中煎熬过的命运感。②要有建立在人性无法克服的 弱点基础上的悲悯。③要正视人类之恶,认识到自我之丑。④要善于描写人类不 可克服的弱点和病态人格导致的悲惨命运。(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南京市、盐城市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雅与俗 莫邪 ①从前倪云林雅士,因为不肯替张士信作画,有一天被张士信捉了起来,鞭打几 死。可是他在被鞭打时,不发一言。有人问他缘故,他说:一开口就俗了。 ②不得了,这样的雅士,连性命都不顾,真正少见。然而这样的做作,不也有一 些太雅之嫌否?因为在我看来,不开口只能算作强硬不屈,是个好汉,与雅无关。 如果存心要以此为雅,就未免太雅而成俗了 ③太雅成俗,正如《儒林外史》中所说的“雅得太俗”一样。当时一般斗方名士 动不动就饮酒看花,吟诗作赋,自命风雅,于是给吴敬梓大大地嘲讽了一阵,至 今当为话柄。 ④这种雅习,到了今天,似乎风流余韵,依然未绝,或者竟是变本加厉,有行必 雅,无事肯俗。别的不必说,即以几个人的别号笔名而言,早已竭尽雅之奇观, 不能不使人叹为雅之极致 ⑤我不是说,那些名字不雅。恰恰相反,我是承认它们的雅的。可是一人始倡, 多人从风,任何雅事,都成了俗不可耐。正如宋之苏东坡是雅人,多雅事,明之 唐伯虎、张孟晋之流,邯郸学步,扭捏作态,就使人要发呕了。 ⑥要一定专为雅与俗下定义,当然不是容易的。不过我说,这里面似乎也有一些 范围,除了始倡者雅,从风者俗外,还有有意者俗,无心者雅。倪云林之俗,我 就为了他的有意。他本来是元末明初人,元人是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别号的,所以 他号为云林子,这就是他的俗的表征之一。至于他的故意嗜洁,无非学学朱元璋, 也徒见其俗气熏人耳
悲惨命运,才是真正的悲剧,才可能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和力度,才是真正 的大悲悯。 (节选自《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 分) 16.请分析第二段中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6 分) 17.“对于以写作为职业的人来说”,如何才能写出真正具有“悲悯情怀”的作 品?(6 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8 分) 15.(6 分)首先,从反面提出论题,指出“什么是悲悯”。然后,阐述“什么 是大悲悯”。 最后,指出作家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大悲悯。(每点 2 分,共 6 分。只答“提出、 分析、解决问题”等套话,没有分析不得分。) 16.(6 分)例证、喻证和对比论证。(1)例证法,以《圣经》、《金瓶梅》 为例,阐述大悲悯不应掩盖邪恶与丑陋;(2)喻证法,以“羊羔、小鸟”和“狮 子、鳄鱼”来比喻善、恶,从而形象地阐述“大悲悯”的深刻内涵。(3)对比 论证法,将《金瓶梅》与《圣经》、佛教进行对比,指出东西方对“悲悯”理解 的异同(论证方法至少答出两种,2 分;对论证方法作用分析,各 2 分) 17.(6 分)①要有种在苦难中煎熬过的命运感。②要有建立在人性无法克服的 弱点基础上的悲悯。③要正视人类之恶,认识到自我之丑。④要善于描写人类不 可克服的弱点和病态人格导致的悲惨命运。(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 南京市、盐城市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7 题。 雅与俗 莫 邪 ①从前倪云林雅士,因为不肯替张士信作画,有一天被张士信捉了起来,鞭打几 死。可是他在被鞭打时,不发一言。有人问他缘故,他说:一开口就俗了。 ②不得了,这样的雅士,连性命都不顾,真正少见。然而这样的做作,不也有一 些太雅之嫌否?因为在我看来,不开口只能算作强硬不屈,是个好汉,与雅无关。 如果存心要以此为雅,就未免太雅而成俗了。 ③太雅成俗,正如《儒林外史》中所说的“雅得太俗”一样。当时一般斗方名士, 动不动就饮酒看花,吟诗作赋,自命风雅,于是给吴敬梓大大地嘲讽了一阵,至 今当为话柄。 ④这种雅习,到了今天,似乎风流余韵,依然未绝,或者竟是变本加厉,有行必 雅,无事肯俗。别的不必说,即以几个人的别号笔名而言,早已竭尽雅之奇观, 不能不使人叹为雅之极致。 ⑤我不是说,那些名字不雅。恰恰相反,我是承认它们的雅的。可是一人始倡, 多人从风,任何雅事,都成了俗不可耐。正如宋之苏东坡是雅人,多雅事,明之 唐伯虎、张孟晋之流,邯郸学步,扭捏作态,就使人要发呕了。 ⑥要一定专为雅与俗下定义,当然不是容易的。不过我说,这里面似乎也有一些 范围,除了始倡者雅,从风者俗外,还有有意者俗,无心者雅。倪云林之俗,我 就为了他的有意。他本来是元末明初人,元人是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别号的,所以 他号为云林子,这就是他的俗的表征之一。至于他的故意嗜洁,无非学学朱元璋, 也徒见其俗气熏人耳
⑦莫君利哀(仿高君尔基的雅称)所写的《装腔作势》,就是为这些雅人写照的。 我想要收集这项材料,恐怕古今中外不知多少,正可以车载“之”计量,汗牛 “之”充栋吧一一用两个“之”字,文气便雅。 ⑧不过雅事只止文人有份,不识字的浑人是无份的。因此既有文人的太雅成俗 也就有了浑人的太俗成雅。党太尉的销金帐里,羊羔美酒,就是个明证。而梁山 黑旋风开口老子,闭口铁牛,实在妩媚可爱,端的不俗。就是鲁迅笔底下的阿Q, 几声我要…,我也认为是近代第一雅人。为什么呢?也不过为了他们的一片天 真,无心于雅。其所言所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却自然地绝妙千古,俗 得太雅耳。 ⑨文人中毕竟黄山谷是有点道理的:到了宣州,有人请他写字,他来者不拒,有 求必应。有人因为他给了俗人,为他可惜,他就笑着说,有不俗的人,引一个来 看看。这话真正痛快极了!反过来说,谁是雅人呢?谁不是俗人呢?于此,我们 可以看出一些雅与俗的究竟来 ⑩我时常听见人们说,文章要做得“雅俗共赏”,方为妙文。这话,我有些不相 信,因为雅能赏的,俗未必能赏;俗能赏的,不一定雅能赏。因此,我想,也许 “雅俗不共赏”,方是妙文吧。至于我这篇不妙文,既难追雅,又难谐俗,也就 只好“雅俗不共赏” 15.文章认为应怎样区分雅与俗?结尾处画线的句子隐含了作者怎样的文章观? (6分) 16.第⑧段的议论有什么特色?请简要概括。(6分」 17.请简要说明全文的论述思路。(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15.“始倡”(首倡)和“无心”(天真)是雅,“从风”和“有意”(做作 是俗 好文章既不刻意“追雅”,也不刻意“谐俗”。 【评分建议】6分。第一问2分,第2问4分 16.多用事例,妙引古诗,亦庄亦谐 【评分建议】6分。每点2分。 17.先由倪云林的故事入题,点明其是“太雅而成俗”,并指出此“雅习”至今 依然未绝;进而举例剖析什么是雅与俗,阐明雅者实际上皆俗的道理;最后指出 雅俗不共赏”方是妙文。 【评分建议】6分。每层2分 南通市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⑦莫君利哀(仿高君尔基的雅称)所写的《装腔作势》,就是为这些雅人写照的。 我想要收集这项材料,恐怕古今中外不知多少,正可以车载“之”计量,汗牛 “之”充栋吧——用两个“之”字,文气便雅。 ⑧不过雅事只止文人有份,不识字的浑人是无份的。因此既有文人的太雅成俗, 也就有了浑人的太俗成雅。党太尉的销金帐里,羊羔美酒,就是个明证。而梁山 黑旋风开口老子,闭口铁牛,实在妩媚可爱,端的不俗。就是鲁迅笔底下的阿 Q, 几声我要……,我也认为是近代第一雅人。为什么呢?也不过为了他们的一片天 真,无心于雅。其所言所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却自然地绝妙千古,俗 得太雅耳。 ⑨文人中毕竟黄山谷是有点道理的:到了宣州,有人请他写字,他来者不拒,有 求必应。有人因为他给了俗人,为他可惜,他就笑着说,有不俗的人,引一个来 看看。这话真正痛快极了!反过来说,谁是雅人呢?谁不是俗人呢?于此,我们 可以看出一些雅与俗的究竟来。 ⑩我时常听见人们说,文章要做得“雅俗共赏”,方为妙文。这话,我有些不相 信,因为雅能赏的,俗未必能赏;俗能赏的,不一定雅能赏。因此,我想,也许 “雅俗不共赏”,方是妙文吧。至于我这篇不妙文,既难追雅,又难谐俗,也就 只好“雅俗不共赏”了。 15.文章认为应怎样区分雅与俗?结尾处画线的句子隐含了作者怎样的文章观? (6 分) 16.第⑧段的议论有什么特色?请简要概括。(6 分) 17.请简要说明全文的论述思路。(6 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 15.“始倡”(首倡)和“无心”(天真)是雅,“从风”和“有意”(做作) 是俗。 好文章既不刻意“追雅”,也不刻意“谐俗”。 【评分建议】6 分。第一问 2 分,第 2 问 4 分。 16.多用事例,妙引古诗,亦庄亦谐。 【评分建议】6 分。每点 2 分。 17.先由倪云林的故事入题,点明其是“太雅而成俗”,并指出此“雅习”至今 依然未绝;进而举例剖析什么是雅与俗,阐明雅者实际上皆俗的道理;最后指出 “雅俗不共赏”方是妙文。 【评分建议】6 分。每层 2 分。 南通市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7 题
“六朝人物”张中行 谢志浩 1909年,张中行先生出生于河北香河。1931年,通县师范学校毕业后, 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自由的学术空气在三十年代初期的北平随风飘散。当时东 北已沦陷,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做学问还是搞政治,不可能不萦绕在学子们的心 头。在胡适、钱穆、陈寅恪、傅斯年、吴宓、梁思成等学术名流的支撑下,尽管 政治已进校园,但学府的生态和心态依然存在底线的从容。张中行那一代读书人 耳濡目染,有着自由的呼吸,经过慎思明辨,然后有所确信,最后直道而行。危 城北平,还是能够安放得下一张平静的书桌。这-点,对理解像张中行辈分的学 者,是很关键的 张先生一辈子本本分分,兢兢业业。大学毕业后,他在天津、保定、北 平当过多年的中学老师。1949年,被分配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将后半生完全奉 献于此。文革结束之后,老先生看到了中国社会的真正希望,所以他像出土文物 样,开始了自己辉煌的夕阳红。 那个时代的《读书》,因为有冯亦代、黄裳、金克木、张中行这样的老 先生做台柱子,所以既有趣,又好玩。张先生穿越时光隧道,围绕北大教授,展 开记忆。妙趣横生的人物,飘逸潇洒的岁月,把读者带回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 也给了读者无穷的力量。难怪洪于城在《当代文学史》中,特别推崇他的散文, 认为有大家风范 长期的动荡生活,使得具有佛学修养的老先生,更多地想在困难的环境 中,寻找一点人生的乐趣。1997年,88岁退休回家后,跟随女儿住在燕园,与 季羡林、邓广铭、金克木相过从,被坊间誉为“燕园四老”。这几位老哥,真是 老顽童,居然合作研究起八股文。张先生还研究“文言与白话”“佛教与中国文 学”。这些东西,可不是一般的教授说干就能干得了的。 先生还支持过河北的一张语文报纸。主持报纸事务的赵晓龙先生与我友 善,给我说过老先生的趣事。晓龙兄到北京办事,看望先生,在红楼附近的酒馆 小酌。花生米一碟,二锅头一小瓶,简简单单,情趣盎然。先生还提议,和晓龙 起前往正定访古,在86岁高龄,回乡访古,凭吊古迹,发思古之幽情,可谓 殊胜因缘,堪称文坛佳话 民国时期,军阀割据,党派纷争,内忧外患,兵连祸结,很不太平。但 短短三十八年恍惚间,让人觉得和六朝特别接近,有些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风 格,产生了不少具有魏晋风度的人物。如今,金克木、张中行、季羡林都已化作 云烟。六朝人物,真是越来越稀罕了。 (选自《那些有伤的读书人》,有删改) 15.“危城北平,还是能够安放得下一张平静的书桌。”这句话如何理解?(6分) 16.根据文意,概括张中行先生“夕阳红”的具体表现。(6分) 17.作者称张中行先生为“六朝人物”的理由是什么?(6分)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分) 15.(6分)①东北已经沦陷,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北平局势紧张;②北平学术自 由,学府的生态和心态依然存在底线的从容;③学府的生态和大师们的心态真正 影响了张中行,使他放弃搞政治,选择做学问。 评分建议:每点2分。 16.(6分)①支持教育事业: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兢兢业业,支持语文报纸: ②散文创作成果丰硕:为<读书》撰稿,有大师风范,给读者力量:③学术研究
“六朝人物”张中行 谢志浩 1909 年,张中行先生出生于河北香河。1931 年,通县师范学校毕业后, 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自由的学术空气在三十年代初期的北平随风飘散。当时东 北已沦陷,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做学问还是搞政治,不可能不萦绕在学子们的心 头。在胡适、钱穆、陈寅恪、傅斯年、昊宓、梁思成等学术名流的支撑下,尽管 政治已进校园,但学府的生态和心态依然存在底线的从容。张中行那一代读书人, 耳濡目染,有着自由的呼吸,经过慎思明辨,然后有所确信,最后直道而行。危 城北平,还是能够安放得下一张平静的书桌。这一点,对理解像张中行辈分的学 者,是很关键的。 张先生一辈子本本分分,兢兢业业。大学毕业后,他在天津、保定、北 平当过多年的中学老师。1949 年,被分配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将后半生完全奉 献于此。文革结束之后,老先生看到了中国社会的真正希望,所以他像出土文物 一样,开始了自己辉煌的夕阳红。 那个时代的《读书》,因为有冯亦代、黄裳、金克木、张中行这样的老 先生做台柱子,所以既有趣,又好玩。张先生穿越时光隧道,围绕北大教授,展 开记忆。妙趣横生的人物,飘逸潇洒的岁月,把读者带回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 也给了读者无穷的力量。难怪洪于城在《当代文学史》中,特别推崇他的散文, 认为有大家风范。 长期的动荡生活,使得具有佛学修养的老先生,更多地想在困难的环境 中,寻找一点人生的乐趣。1997 年,88 岁退休回家后,跟随女儿住在燕园,与 季羡林、邓广铭、金克木相过从,被坊间誉为“燕园四老”。这几位老哥,真是 老顽童,居然合作研究起八股文。张先生还研究“文言与白话”“佛教与中国文 学”。这些东西,可不是一般的教授说干就能干得了的。 先生还支持过河北的一张语文报纸。主持报纸事务的赵晓龙先生与我友 善,给我说过老先生的趣事。晓龙兄到北京办事,看望先生,在红楼附近的酒馆 小酌。花生米一碟,二锅头一小瓶,简简单单,情趣盎然。先生还提议,和晓龙 一起前往正定访古,在 86 岁高龄,回乡访古,凭吊古迹,发思古之幽情,可谓 殊胜因缘,堪称文坛佳话。 民国时期,军阀割据,党派纷争,内忧外患,兵连祸结,很不太平。但 短短三十八年恍惚间,让人觉得和六朝特别接近,有些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风 格,产生了不少具有魏晋风度的人物。如今,金克木、张中行、季羡林都已化作 云烟。六朝人物,真是越来越稀罕了。 (选自《那些有伤的读书人》,有删改) 15.“危城北平,还是能够安放得下一张平静的书桌。”这句话如何理解?(6 分) 16.根据文意,概括张中行先生“夕阳红”的具体表现。(6 分) 17.作者称张中行先生为“六朝人物”的理由是什么?(6 分)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 分) 15.(6 分)①东北已经沦陷,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北平局势紧张;②北平学术自 由,学府的生态和心态依然存在底线的从容;③学府的生态和大师们的心态真正 影响了张中行,使他放弃搞政治,选择做学问。 评分建议:每点 2 分。 16.(6 分)①支持教育事业: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兢兢业业,支持语文报纸; ②散文创作成果丰硕:为<读书》撰稿,有大师风范,给读者力量;③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