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第一次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卷 本卷满分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窗扉(fei) 稚嫩(zhi) 吝啬(se) 肖像(xiao) 温馨(xin) 召(zhao)唤 犄(j)角 上溯(si) C.静谧(mi) 花蕊(rui) 偌大(nuo) 惬意(xie) D.掀动(xin) 盎然(ang) 深邃(sui) 枉然(wang)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园丁以血泪灌溉出来的花果迟早得送到人间去让别人享受 B.我哥哥后来是逻缉大师沈有鼎先生的弟子。 C.在萋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D.给每一条河每一坐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地毯生活。尤为可喜的是 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在人生的众多选择中,难免遇到失败,但我们要从失败中总结教训,不要怨天尤人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 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 在客厅里不仅美观大气,还可附庸风雅。”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才”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一颗奉献于国家,为人民谋取福祉的心,即使你学富 五车、满腹经纶,也不会被人民接纳、社会看重、时代铭记。 B.表现纪检干部事迹的话剧《瑞雪长歌》,除了加入少许艺术手段作为剧情衔接外,所 有故事都取自真人真事、真实案例进行创作 C.政策硏究室有关负责人说,政府要逐步改善社会管理职能,破除二元结构,逐步取 消农村户口,执行按照居住地登记户籍管理,这是户籍改革的大方向。 D.呼延赞扬名沙场、马革裹尸的抱负的落空,是因为宋朝放弃对外开疆拓土的追求,转向 日益强调内部建设与崇尚文治的朝政路线使然。 5.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6分) 材料一:以下是某中学老师推荐给学生的部分书目:《繁星·春水》《爱的教育》《伊索 寓言》《童年》《宗璞散文》《论语》《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西游记》《丰子恺散文集》《人类 的群星闪耀时》《老人与海》《刘墉作品选》 材料二:以下是最受中学生喜欢的部分书目:《哈利·波特》《小王子》《伊索寓言》《谁 动了我的奶酪》《神雕侠侣》《花季雨季》《男生贾里》《流星花园》《麦田里的守望者》《草样
江苏省启东中学 2010~2011 学年度第一学期 第一次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卷 (本卷满分 16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 分) A.窗扉.(fēi) 稚.嫩(zhì) 吝啬.(.sè) 肖.像(xiāo) B.温馨.(xīn) 召.(zhào)唤 犄.(jī)角 上溯.(sù) C.静谧.(mì ) 花蕊.(ruì) 偌.大(nuò) 惬.意(xiè) D.掀.动(xīn) 盎.然(àng) 深邃.(suì) 枉.然(wàng)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 分) A. 园丁以血泪灌溉出来的花果迟早得送到人间去让别人享受。 B. 我哥哥后来是逻缉大师沈有鼎先生的弟子。 C.在萋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D.给每一条河每一坐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地毯生活。尤为可喜的是, 始作俑者 ....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在人生的众多选择中,难免遇到失败,但我们要从失败中总结教训,不要怨天尤人 ....。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 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 ....,情节曲折。 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 在客厅里不仅美观大气,还可附庸风雅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 分) A. “才”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一颗奉献于国家,为人民谋取福祉的心,即使你学富 五车、满腹经纶,也不会被人民接纳、社会看重、时代铭记。 B. 表现纪检干部事迹的话剧《瑞雪长歌》,除了加入少许艺术手段作为剧情衔接外,所 有故事都取自真人真事、真实案例进行创作。 C.政策研究室有关负责人说,政府要逐步改善社会管理职能,破除二元结构,逐步取 消农村户口,执行按照居住地登记户籍管理,这是户籍改革的大方向。 D. 呼延赞扬名沙场、马革裹尸的抱负的落空,是因为宋朝放弃对外开疆拓土的追求,转向 日益强调内部建设与崇尚文治的朝政路线使然。 5.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6 分) 材料一:以下是某中学老师推荐给学生的部分书目:《繁星·春水》《爱的教育》《伊索 寓言》《童年》《宗璞散文》《论语》《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西游记》《丰子恺散文集》《人类 的群星闪耀时》《老人与海》《刘墉作品选》 材料二:以下是最受中学生喜欢的部分书目:《哈利·波特》《小王子》《伊索寓言》《谁 动了我的奶酪》《神雕侠侣》《花季雨季》《男生贾里》《流星花园》《麦田里的守望者》《草样
年华》《幻城》《西游记》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不超过25字)(3分) □ (2)你对上述材料所涉及的问题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3分) 6.请把下列几个句子组成上下衔接,语意连贯的一段话(3分) ①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 为特点。 ②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 ③故有“秋老虎”之说 ④“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 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 ⑤被称为“多事之秋” ⑥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 和”字。 ⑦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 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 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 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 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 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 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 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疑惑 B.对益圣,愚益愚 益:更加 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竟 D.吾未见其明也 明:明达,聪明 8.下列句子中“其”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其皆出于此乎 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C.吾未见其明也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9.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一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2分
年华》《幻城》《西游记》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不超过 25 字)(3 分) (2)你对上述材料所涉及的问题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3 分) 6.请把下列几个句子组成上下衔接,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3 分) ①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 为特点。 ②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 ③故有“秋老虎”之说。 ④“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 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 ⑤被称为“多事之秋”。 ⑥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 “和”字。 ⑦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 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二、文言文阅读(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1 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 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 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 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 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 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 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疑惑 B.对益.圣,愚益愚 益:更加 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竟 D.吾未见其明.也 明:明达,聪明 8.下列句子中“其”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其皆出于此乎 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C.吾未见其明也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9.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一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微斯人,吾谁与归 D.不拘于时 10.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本段古今对比,赞美“古之圣人”,批评“今之众人”,指出他们在学习上的态度是不同 的 B.本段既论证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又论述了从师的原则,还指出学习不应用门户之见。 C.本段重点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 D.本段从论证方式上来看,立足于“破”,逐层批判了“今之众人”“士大夫之族”“君子”, 从反面论证了观点。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译: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三、诗歌鉴赏(10分) 1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信念 穆仁 不是飘浮不定的云 不是别在衣襟上的塑料花 是光, 就要倾注深情的照耀: 是正直的树 就要挺得信风吹雨打。 它是的把衡量行动的铁尺 历史将把它的记录在青石上刻下。 (1)诗歌的题目是“信念”,为什么要写到“云”“塑料花”“光”“树”?(4分) (2)结合诗歌的最后两句,谈谈信念和行动的联系。(4分) 四、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5分) (1)故木受绳则直,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谁主沉浮? 非利足也 (5) ,用心躁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微斯人,吾谁与归 D.不拘于时 10.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 分) A.本段古今对比,赞美“古之圣人”,批评“今之众人”,指出他们在学习上的态度是不同 的。 B.本段既论证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又论述了从师的原则,还指出学习不应用门户之见。 C.本段重点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 D.本段从论证方式上来看,立足于“破”,逐层批判了“今之众人”“士大夫之族”“君子”, 从反面论证了观点。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译: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译: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 三、诗歌鉴赏(10 分) 1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信念 穆仁 不是飘浮不定的云, 不是别在衣襟上的塑料花。 是光, 就要倾注深情的照耀; 是正直的树, 就要挺得信风吹雨打。 它是的把衡量行动的铁尺, 历史将把它的记录在青石上刻下。 (1) 诗歌的题目是 “信念”,为什么要写到“云”“塑料花”“光”“树”? (4 分) (2) 结合诗歌的最后两句,谈谈信念和行动的联系。(4 分) 四、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5 分) (1)故木受绳则直, 。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 (3) , ,谁主沉浮? (4) ,非利足也, 。 (5) , ,用心躁也。 (6)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7) ,满载一船星辉, (8)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9)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19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7题。 大地重现(有删节) 烨园 ①那些书很像冬天,也很像我的少为人知的故土上伫立低坡的榕树。它们仿佛很老了, 其实正在郁郁葱葱的壮年。 ②清晨的雾里,密匝匝的浓叶下垂落缕缕潮湿的气根,鸟群的叫声在巨云似的树冠里四 面八方地响起,绿阴却深得看不见这些精灵们舒展、活跃的身影。清晨的榕树下,凉意总是 格外浓重,一棵树就有一丛森林的感觉和气息,数不尽的厚质的绿叶像成千上万的语言,散 发着悟不到头的盎然,读不透的深蕴。若是濛濛的、苍凉的雨天,那些绵绵沾蓑的雨丝就因 为和它在一起而古老、久远了。回想起来,总有一见如故的真挚,好像前生有缘,我们的的 确确和祖先、后人一脉相承着生与死、爱与恨、凄惶与淸醒的灵魂似的 ③经典的著作大多都发旧了。一本一本的,虽然有人只存了几十年,翻开来,就像撑船 上溯到了远古。它们旧得真好。纸光是金色的,是那种也许还未打磨或打磨过了又随着光阴 的流逝越来越朴实、贵重的金色。那些书油墨都很香醇,很清新,也很特别。它的有些灰旧 的沉默的色泽和铅字,太与内容浑然一体,太至情至美地和谐了。它们大多不那么“刺激”, 连装帧也不够“新潮”,却手感很好,心碑、视碑很好—一就像压根儿就不想招摇过市一般。 它们只想久久地感动着你,抚爱着你,不动声色地以大地的本质时时滋润着你。使人升华的 东西本该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呵。春雨是传统的传统,它和否定之否定一样即使离别经年, 也依旧一如既往,好像在你之前,世间到处是它们这样的河流,这样的生灵一样一一,俯拾 皆是,不会无路可走,无有所寄,混天聊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无生而终。 ④一行一行时短时长的句子,一页一页时远时近的思绪,那么厚实、自信、激动人心 它们常常使你走在源头,又走向太空,走回语言的诞生。经典的含义和魅力就在这里罢。它 们也许的确“旧”了,不合时宜,但生欲的灵魂,人的气息,情思的存在,深邃的原理,多 极的内核,却常常比活人还要活人。它们形象又抽象的一切,总是不尽地时隐时现,超越彼 此彼地,在夜阑人静的这个世界渐入人的心底、血脉。于是有人不再怆然,不再斤斤计较 患得患失,由此而坚定了正义、理解以及不屈的信念
(7) ,满载一船星辉, 。 (8)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 (9)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19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4—17 题。 大地重现(有删节) 刘烨园 ①那些书很像冬天,也很像我的少为人知的故土上伫立低坡的榕树。它们仿佛很老了, 其实正在郁郁葱葱的壮年。 ②清晨的雾里,密匝匝的浓叶下垂落缕缕潮湿的气根,鸟群的叫声在巨云似的树冠里四 面八方地响起,绿阴却深得看不见这些精灵们舒展、活跃的身影。清晨的榕树下,凉意总是 格外浓重,一棵树就有一丛森林的感觉和气息,数不尽的厚质的绿叶像成千上万的语言,散 发着悟不到头的盎然,读不透的深蕴。若是濛濛的、苍凉的雨天,那些绵绵沾蓑的雨丝就因 为和它在一起而古老、久远了。回想起来,总有一见如故的真挚,好像前生有缘,我们的的 确确和祖先、后人一脉相承着生与死、爱与恨、凄惶与清醒的灵魂似的。 ③经典的著作大多都发旧了。一本一本的,虽然有人只存了几十年,翻开来,就像撑船 上溯到了远古。它们旧得真好。纸光是金色的,是那种也许还未打磨或打磨过了又随着光阴 的流逝越来越朴实、贵重的金色。那些书油墨都很香醇,很清新,也很特别。它的有些灰旧 的沉默的色泽和铅字,太与内容浑然一体,太至情至美地和谐了。它们大多不那么“刺激”, 连装帧也不够“新潮”,却手感很好,心碑、视碑很好——就像压根儿就不想招摇过市一般。 它们只想久久地感动着你,抚爱着你,不动声色地以大地的本质时时滋润着你。使人升华的 东西本该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呵。春雨是传统的传统,它和否定之否定一样即使离别经年, 也依旧一如既往,好像在你之前,世间到处是它们这样的河流,这样的生灵一样——,俯拾 皆是,不会无路可走,无有所寄,混天聊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无生而终。 ④一行一行时短时长的句子,一页一页时远时近的思绪,那么厚实、自信、激动人心。 它们常常使你走在源头,又走向太空,走回语言的诞生。经典的含义和魅力就在这里罢。它 们也许的确“旧”了,不合时宜,但生欲的灵魂,人的气息,情思的存在,深邃的原理,多 极的内核,却常常比活人还要活人。它们形象又抽象的一切,总是不尽地时隐时现,超越彼 此彼地,在夜阑人静的这个世界渐入人的心底、血脉。于是有人不再怆然,不再斤斤计较, 患得患失,由此而坚定了正义、理解以及不屈的信念
⑤然而,不知是什么原因使世上出现了那么多背叛语言的书,出现了那么多不再崇敬最 值得崇敬的经典行径。它们想干什么?又属于什么呢?他们没读过那些书还是不会读、不能 读或不想读呢?崇敬和感悟是人生的本性中最吃苦耐劳的能量,没有它,人类就没有伟大的 神话和探索,历史也就没有今天的繁荣了。而如果理解错了繁荣,用错了崇敬和感悟又将怎 样一一触目惊心的血迹、灰烬的余温还未冷却呢。而如果不是经典们朽成腐木的话,那就是 有人浅薄、无知和乌有了。如果人们已经离开河流迁入沙漠,如果先天发育不良、水土失调 却又在毁弃森林,这个世界还会有什么好!后人该怎样历尽磨难和牺牲,才能拨开、忘弃这 些,重归沧桑正道,才能再生语言的光荣和立下戒谕千秋万代的耻辱之柱? ⑥也许是我走火入魔了。那些经典们已经过时,人们不再需要它或只有扔掉它才能活得 更好更充实;也许在我掩卷遥瞩的喟叹里,它给我的气氛、真谛、灵性和警醒仅仅是一种错 觉;当我认为她与诸多流行歌曲、畅销书和无人生的言行相比,前者犹如大树、山川、世界, 而后者近于贫草、沙砾、窝棚或无须有的废纸、锈迹的时候,这种思索不过是可笑的暮气一 一如果是我错了就好了 ⑦但如果不是我错了,那就不會是覆盖大地的林林总总的钢筋水泥们的悲哀了 14.读第①段,结合全文回答:(1)那些书为什么很像冬天?(2)作者说:“它们仿佛很 老了,其实正在郁郁葱葱的壮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6分) 答:(1) (2) 15.读③段划线句,分析理解后回答:在这句话中“大地的本质”包括哪些内容?(5分) 答 16.读③自然段,说说你是如何理解“春雨是传统中的传统”这句话的?(5分) 17.读⑦段画线句,回答“覆盖大地的林林总总的钢筋水泥们的悲哀”指的是什么悲哀?加 上“不啻”又是什么悲哀?(4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青春盛唐 李泽厚 著名诗人兼学者闻一多曾经相当敏锐地论说了诗歌由六朝宫体到初唐的过渡。指岀“宫 体诗在卢、骆手里是由宫廷走向市井,五律到王杨的时代是从台阁移至江山与荒漠”。诗歌
⑤然而,不知是什么原因使世上出现了那么多背叛语言的书,出现了那么多不再崇敬最 值得崇敬的经典行径。它们想干什么?又属于什么呢?他们没读过那些书还是不会读、不能 读或不想读呢?崇敬和感悟是人生的本性中最吃苦耐劳的能量,没有它,人类就没有伟大的 神话和探索,历史也就没有今天的繁荣了。而如果理解错了繁荣,用错了崇敬和感悟又将怎 样——触目惊心的血迹、灰烬的余温还未冷却呢。而如果不是经典们朽成腐木的话,那就是 有人浅薄、无知和乌有了。如果人们已经离开河流迁入沙漠,如果先天发育不良、水土失调 却又在毁弃森林,这个世界还会有什么好!后人该怎样历尽磨难和牺牲,才能拨开、忘弃这 些,重归沧桑正道,才能再生语言的光荣和立下戒谕千秋万代的耻辱之柱? ⑥也许是我走火入魔了。那些经典们已经过时,人们不再需要它或只有扔掉它才能活得 更好更充实;也许在我掩卷遥瞩的喟叹里,它给我的气氛、真谛、灵性和警醒仅仅是一种错 觉;当我认为她与诸多流行歌曲、畅销书和无人生的言行相比,前者犹如大树、山川、世界, 而后者近于贫草、沙砾、窝棚或无须有的废纸、锈迹的时候,这种思索不过是可笑的暮气— —如果是我错了就好了。 ⑦但如果不是我错了,那就不啻是覆盖大地的林林总总的钢筋水泥们的悲哀了。 14.读第①段,结合全文回答:(1)那些书为什么很像冬天?(2)作者说:“它们仿佛很 老了,其实正在郁郁葱葱的壮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6 分) 答:(1) 。 (2) 。 15.读③段划线句,分析理解后回答:在这句话中“大地的本质”包括哪些内容?(5 分) 答: 。 16.读③自然段,说说你是如何理解“春雨是传统中的传统”这句话的?(5 分) 17.读⑦段画线句,回答“覆盖大地的林林总总的钢筋水泥们的悲哀”指的是什么悲哀?加 上“不啻”又是什么悲哀?(4 分) 答: 。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青春盛唐 李泽厚 著名诗人兼学者闻一多曾经相当敏锐地论说了诗歌由六朝宫体到初唐的过渡。指出“宫 体诗在卢、骆手里是由宫廷走向市井,五律到王杨的时代是从台阁移至江山与荒漠”。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