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十大市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 常州市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义田记 钱公辅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 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 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 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 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 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 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 之义,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 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 举火者三百余人。如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 而觞桓子。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 而言有次第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 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今观文正公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 举,又疑过之。 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锺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 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 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者 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 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于世云。 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 稔:熟悉 B.嫁娶凶葬皆有赡 赡:供给 C.而力未逮者二十年 逮:达到 D.彰君之赐乎 彰:使……显著 6.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作者“高其义”的一组是(3分) ①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②沛然有余而无穷③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④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⑤是皆公之罪人也⑥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 D.③④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义田对族人的日食岁衣、婚丧嫁娶、家居或居官都有分门别类的养济之法, 体现出范文正公设置义田悉心尽力,慎重其事。 B.范文正公对设置义田早有此志,贵显后方得以施行,他去世后,子孙们能够 承其志把义田办下去,仁义之行得到发扬光大
江苏省十大市 2012-2013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 常州市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义田记 钱公辅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 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 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 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 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 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 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 之义,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 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 举火者三百余人。如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 而觞桓子。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 而言有次第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 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今观文正公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 举,又疑过之。 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锺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 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 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者, 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 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于世云。 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 稔:熟悉 B.嫁娶凶葬皆有赡 赡:供给 C.而力未逮者二十年 逮:达到 D.彰君之赐乎 彰:使……显著 6.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作者“高其义”的一组是(3 分) ①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②沛然有余而无穷③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④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⑤是皆公之罪人也⑥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义田对族人的日食岁衣、婚丧嫁娶、家居或居官都有分门别类的养济之法, 体现出范文正公设置义田悉心尽力,慎重其事。 B.范文正公对设置义田早有此志,贵显后方得以施行,他去世后,子孙们能够 承其志把义田办下去,仁义之行得到发扬光大
C.文章第四段写大小官吏多据高位得厚禄,却供一人享受,不施予同族和族外 人,反衬出范文正公自奉简朴以供养他人的高义。 D.范文正公虽身居高位,却以禄赐之入置义田千亩养济群族,实践了他“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张。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2)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第也。 (3)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 5.A(3分)(“稔”在这里指庄稼成熟) 6.D(3分) 7.A(3分)(文中说“仕而居官者罢莫给”) 8.(1)选择那些关系亲近而贫穷、关系疏远而贤能的人,都予以帮助。(句意 基本正确通顺2分,“施”1分) (2)又仰慕晏子的仁德有亲疏层次之分,而言辞有井然的次序。(句意基本正 确通顺2分,“爱”1分) (3)本族的亲人,拿着破碗讨饭成为沟中的饿殍的,难道少吗?(句意通顺1 分,“操壶瓢”“沟中瘠”意思对各1分,反问语气1分) 参考译文: 范文正公,苏州人。平时乐于用钱财帮助别人,选择那些关系亲近而贫穷、关系 疏远而贤能的人,都予以帮助。当他贵重显达之时,购置近城保收的良田一千亩, 称作“义田”,用来养育救济本家族的人们。使他们天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 嫁女、娶妻、生病、丧葬都有供给。选择家族中年长辈髙而且贤德的人主管帐目 经常总计收入和支出。每天的饭,一人供给一升米;每年的衣服,每人分给一匹 细绢;嫁闺女的发给五十千钱,闺女改嫁的发给三十千钱;娶儿媳妇的发给三十 千钱,再娶的发给十五千钱;丧葬发给的费用和闺女再嫁的数目相同,孩子的丧 事发钱十千。族人聚居的九十多口,义田每年收入供分配用的稻子八百斛,用它 所收入的粮食,来供应在这里的聚居的族人,充裕有余而无枯竭之时。退居在家 等待职务的人予以供给,出仕为官的人则停止供给。这就是它的大致情况。当初, 范公还未贵重显达时,就曾有过这种愿望,而无力实现长达二十年之久。后来做 了西部边境的统帅,又入朝参与主持朝政,从此才开始有了俸禄赏赐的收入,而 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志愿。他去世之后,后代的子孙修明他的事业,继承他的志向, 和他在世的时候一样。他虽地位高俸禄多,却终生过着清贫的生活。逝世的时候, 甚至没有钱财装殓,子女们也没有钱财为他举办像样的丧事。他只是把救济贫寒 养活亲族的道义,留传给子女罢了。古时候晏平仲乘破车、驾瘦马。陈桓子说: “这是隐瞒君主的赏赐啊。”晏子回答说:“自从我显贵以后,父系的亲族,没 有不坐车的人;母系的亲族,没有衣食不足的人:妻子的亲族,没有挨饿受冻的 齐国的士子,等待我的接济而点火做饭的有三百多人。象这样,是隐瞒君主的赏 赐呢?还是彰明君主的赏赐呢?”于是齐君使用晏子的酒杯罚桓子饮酒。我仰慕 晏子好行仁德,齐君了解贤者,而桓子能认错服义。又仰慕晏子的仁德有亲疏层 次之分,而言辞有井然的次序:先说父系亲族,后说母系亲族,再说妻子的亲族 最后才提到关系疏远的贤者。孟子说:“由爱自己的亲人而施仁德于民众,由对 民众仁德而爱惜世间万物。”晏子的作为接近于这一点啊。现在从范文正公的购 置义田这件事来看,是比晏平仲还要贤明啊。他施行的规模的久远和全面,恐怕 是要超过晏子的。啊!当今世上那些身居三公职位,享受万钟禄米的人,他们宅
C.文章第四段写大小官吏多据高位得厚禄,却供一人享受,不施予同族和族外 人,反衬出范文正公自奉简朴以供养他人的高义。 D.范文正公虽身居高位,却以禄赐之入置义田千亩养济群族,实践了他“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张。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2)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第也。 (3)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 5.A(3 分)(“稔”在这里指庄稼成熟) 6.D(3 分) 7.A(3 分)(文中说“仕而居官者罢莫给”) 8.(1)选择那些关系亲近而贫穷、关系疏远而贤能的人,都予以帮助。(句意 基本正确通顺 2 分,“施”1 分) (2)又仰慕晏子的仁德有亲疏层次之分,而言辞有井然的次序。(句意基本正 确通顺 2 分,“爱”1 分) (3)本族的亲人,拿着破碗讨饭成为沟中的饿殍的,难道少吗?(句意通顺 1 分,“操壶瓢”“沟中瘠”意思对各 1 分,反问语气 1 分) 参考译文: 范文正公,苏州人。平时乐于用钱财帮助别人,选择那些关系亲近而贫穷、关系 疏远而贤能的人,都予以帮助。当他贵重显达之时,购置近城保收的良田一千亩, 称作“义田”,用来养育救济本家族的人们。使他们天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 嫁女、娶妻、生病、丧葬都有供给。选择家族中年长辈高而且贤德的人主管帐目, 经常总计收入和支出。每天的饭,一人供给一升米;每年的衣服,每人分给一匹 细绢;嫁闺女的发给五十千钱,闺女改嫁的发给三十千钱;娶儿媳妇的发给三十 千钱,再娶的发给十五千钱;丧葬发给的费用和闺女再嫁的数目相同,孩子的丧 事发钱十千。族人聚居的九十多口,义田每年收入供分配用的稻子八百斛,用它 所收入的粮食,来供应在这里的聚居的族人,充裕有余而无枯竭之时。退居在家 等待职务的人予以供给,出仕为官的人则停止供给。这就是它的大致情况。当初, 范公还未贵重显达时,就曾有过这种愿望,而无力实现长达二十年之久。后来做 了西部边境的统帅,又入朝参与主持朝政,从此才开始有了俸禄赏赐的收入,而 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志愿。他去世之后,后代的子孙修明他的事业,继承他的志向, 和他在世的时候一样。他虽地位高俸禄多,却终生过着清贫的生活。逝世的时候, 甚至没有钱财装殓,子女们也没有钱财为他举办像样的丧事。他只是把救济贫寒 养活亲族的道义,留传给子女罢了。古时候晏平仲乘破车、驾瘦马。陈桓子说: “这是隐瞒君主的赏赐啊。”晏子回答说:“自从我显贵以后,父系的亲族,没 有不坐车的人;母系的亲族,没有衣食不足的人;妻子的亲族,没有挨饿受冻的; 齐国的士子,等待我的接济而点火做饭的有三百多人。象这样,是隐瞒君主的赏 赐呢?还是彰明君主的赏赐呢?”于是齐君使用晏子的酒杯罚桓子饮酒。我仰慕 晏子好行仁德,齐君了解贤者,而桓子能认错服义。又仰慕晏子的仁德有亲疏层 次之分,而言辞有井然的次序:先说父系亲族,后说母系亲族,再说妻子的亲族, 最后才提到关系疏远的贤者。孟子说:“由爱自己的亲人而施仁德于民众,由对 民众仁德而爱惜世间万物。”晏子的作为接近于这一点啊。现在从范文正公的购 置义田这件事来看,是比晏平仲还要贤明啊。他施行的规模的久远和全面,恐怕 是要超过晏子的。啊!当今世上那些身居三公职位,享受万钟禄米的人,他们宅
第的雄伟,车驾的华丽,歌妓的众多,妻儿的富有,仅是为满足自己一个人的私 欲而已。本族的亲人不能登门的,难道还少吗?何况说帮助疏远的贤者呢?地位 在他们以下的是卿,是大夫,是士,禄米的充裕,享用的丰富,也仅是为满足自 己一个人的私欲而已。本族的亲人,拿着破碗讨饭成为沟中的饿殍的,难道少吗? 何况对于其它的人呢?这些人都是范文正公的罪人啊!范文正公的忠义誉满朝 廷,业迹流布边境,功名传遍天下,后代一定会有史官记载的,我可以不用赘述 了。唯独敬仰推崇他的道义,因而记叙“义田”之事以留赠世人。 连云港市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张纮字子纲,广陵人,游学京都,举茂才,大将军何进,司空荀爽辟为掾,皆称 疾不就,避难江东,孙策创业,遂委质焉。表为正议校尉,纮与张昭井与参谋。 后吕布袭取徐州,因为之牧,不欲令纮与策从事。追举茂才,移书发遣纮,纮心 恶布,耻为之屈。策亦重惜纮,欲以自辅,不遣,曰:“海产明珠,所在为宝。 楚虽有才,晋实用之。英伟君子,所游见珍,何必本州哉?”从讨丹杨,策身临 行陈,纮谏曰:“夫主将,三军之所系命也,主公不宜轻脱,自敌小寇,愿麾下 重天授之姿,无令国内上下危惧 建安四年,策遣纮奉章至许宫,留为侍御史。曹公闻策薨,欲因丧伐吴。 纮谏,以为乘人之丧,既非古义,若其不克,成雠弃好,不如因而厚之。曹公欲 令纮辅权内附,出纮为会稽东部都尉。 初,琅琊赵昱为广陵太守,察纮孝廉,昱后为笮融所杀,纮甚伤愤,而 力不能讨。昱门户绝灭,及纮在东部,遣主簿至琅琊设祭,并求亲戚为之后,以 书属琅琊相臧宣,宣以赵宗中五岁男奉昱祀,权闻而嘉之。及讨江夏,以东部少 事,命纮居守,避领所职。权以纮有镇守之劳,欲论功加赏。纮厚自挹损,不敢 蒙宠,权不夺其志。每从容侍燕,微言密指,常有以规讽。初,权于群臣多呼其 字,惟呼张昭曰张公,纮曰东部,所以重二人也。 后,权以纮为长史,从征合肥。合肥城久不拔,纮进计曰:“古之围城 开其一面,以疑众心。今围之甚密,攻之又急,诚惧并命戮力。死战之寇,固难 卒拔,及救未至,可少宽之,以观其变。”议者不同。会救骑至,数至围下,驰 骋挑战。权率轻骑将往突敌,纮谏曰:“此乃偏将之任,非主将之宜也。”权纳 纮言而止。明年将复出军,纮又谏曰:“今麾下值困厄之际,有扶危之功,宜广 开播殖,任贤使能,务崇宽惠,顺天命以行诛,可不劳而定也。”于是遂止不行 纮建计宜出都秣陵,权从之。令还吴迎家,道病卒。临危,授予靖留笺 于权,以“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殷殷。卒时年六十。权省书流涕 (《三国志·吴书》,有删节) 5.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策创业,遂委质焉 委质:呈献礼物 B.权不夺其志 夺:强行改变 C.诚惧并命戮力 戮力:合力 D.权省书流涕 省:反思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张纮敢于进谏的一组是 (3分) ①以为乘人之丧,既非古义②纮厚自挹损,不敢蒙宠 ③此乃偏将之任,非主将之宜也 ④宜广开播殖,任贤使能
第的雄伟,车驾的华丽,歌妓的众多,妻儿的富有,仅是为满足自己一个人的私 欲而已。本族的亲人不能登门的,难道还少吗?何况说帮助疏远的贤者呢?地位 在他们以下的是卿,是大夫,是士,禄米的充裕,享用的丰富,也仅是为满足自 己一个人的私欲而已。本族的亲人,拿着破碗讨饭成为沟中的饿殍的,难道少吗? 何况对于其它的人呢?这些人都是范文正公的罪人啊!范文正公的忠义誉满朝 廷,业迹流布边境,功名传遍天下,后代一定会有史官记载的,我可以不用赘述 了。唯独敬仰推崇他的道义,因而记叙“义田”之事以留赠世人。 连云港市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张纮字子纲,广陵人,游学京都,举茂才,大将军何进,司空荀爽辟为掾,皆称 疾不就,避难江东,孙策创业,遂委质焉。表为正议校尉,纮与张昭井与参谋。 后吕布袭取徐州,因为之牧,不欲令纮与策从事。追举茂才,移书发遣纮,纮心 恶布,耻为之屈。策亦重惜纮,欲以自辅,不遣,曰:“海产明珠,所在为宝。 楚虽有才,晋实用之。英伟君子,所游见珍,何必本州哉?”从讨丹杨,策身临 行陈,纮谏曰:“夫主将,三军之所系命也,主公不宜轻脱,自敌小寇,愿麾下 重天授之姿,无令国内上下危惧。” 建安四年,策遣纮奉章至许宫,留为侍御史。曹公闻策薨,欲因丧伐吴。 纮谏,以为乘人之丧,既非古义,若其不克,成雠弃好,不如因而厚之。曹公欲 令纮辅权内附,出纮为会稽东部都尉。 初,琅琊赵昱为广陵太守,察纮孝廉,昱后为笮融所杀,纮甚伤愤,而 力不能讨。昱门户绝灭,及纮在东部,遣主簿至琅琊设祭,并求亲戚为之后,以 书属琅琊相臧宣,宣以赵宗中五岁男奉昱祀,权闻而嘉之。及讨江夏,以东部少 事,命纮居守,避领所职。权以纮有镇守之劳,欲论功加赏。纮厚自挹损,不敢 蒙宠,权不夺其志。每从容侍燕,微言密指,常有以规讽。初,权于群臣多呼其 字,惟呼张昭曰张公,纮曰东部,所以重二人也。 后,权以纮为长史,从征合肥。合肥城久不拔,纮进计曰:“古之围城, 开其一面,以疑众心。今围之甚密,攻之又急,诚惧并命戮力。死战之寇,固难 卒拔,及救未至,可少宽之,以观其变。”议者不同。会救骑至,数至围下,驰 骋挑战。权率轻骑将往突敌,纮谏曰:“此乃偏将之任,非主将之宜也。”权纳 纮言而止。明年将复出军,纮又谏曰:“今麾下值困厄之际,有扶危之功,宜广 开播殖,任贤使能,务崇宽惠,顺天命以行诛,可不劳而定也。”于是遂止不行。 纮建计宜出都秣陵,权从之。令还吴迎家,道病卒。临危,授予靖留笺 于权,以“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殷殷。卒时年六十。权省书流涕。 (《三国志·吴书》,有删节) 5.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孙策创业,遂委质焉 委质:呈献礼物 B.权不夺其志 夺:强行改变 C.诚惧并命戮力 戮力:合力 D.权省书流涕 省:反思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张纮敢于进谏的一组是( )(3 分) ①以为乘人之丧,既非古义②纮厚自挹损,不敢蒙宠 ③此乃偏将之任,非主将之宜也 ④宜广开播殖,任贤使能
⑤遣主簿至琅琊设祭,并求亲戚为之后 ⑥以“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殷殷 A.12④B.①③④C.②⑤⑥D.35⑥ 7.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纮才华出众,大将军、司空都征召他做属吏,但他都以身体有病推辞不 接受。但是后来避难江东时,在孙策的礼遇下,出山担任正议校尉,和张昭一起 辅佐孙策。 B.在曹操想趁孙策去世谋取江东时,张纮以大义劝谏曹操,而曹操也接受了 他的建议,并让张纮出任会稽东部都尉,后来孙权就以“东部”称呼张纮。 C.赵昱被笮融灭门,张纮派人祭奠,还托付琅琊相臧宣为赵昱找宗族中人继承 香火。臧宜从赵氏族中找了一个五岁男孩来继承赵昱香火,张纮对此很赞赏 D.自孙策去世后,张纮多次对孙权进谏。即使是临终时,他还不忘写信嘱咐 孙权要从善如流。他还曾建议孙权以秣陵为都城,也得到孙权的认同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英伟君子,所游见珍,何必本州哉?(3分) (2)每从容侍燕,微言密指,常有以规讽。(3分) (3)死战之寇,固难卒拔,及救未至,可少宽之,以观其变。(4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3分)D。省:看 6.(3分)B。(②表现他为人谦虚退让;⑤表现他有情有义。 7.(3分)C。臧宣的做法,得到的是孙权的赞赏嘉奖 8.(1)(3分)英武伟岸的君子,被他所结交的人珍爱,为什么一定要从本州 搜寻人才呢?(游,结交,1分;见珍,1分;何必……哉,1分 (2)(3分)张纮常常从容自如地在宴席上陪侍,委婉劝谏,暗中指点,经常 有办法来规劝孙权。(3分)(侍燕、有以、微言为得分点) (3)(4分)拼死作战的敌人,本来就难以仓促攻取,趁着救兵未到,可以稍 微放松包围,来观察形势的变化。(4分)(死、卒、少各1分,语言通畅1分。) 参考译文:张纮,字子纲,广陵人。他去京城游学,被举荐为茂才。大将军何进、 司空荀爽征召他担任属官,他都称病不去就职。(后来)他去江东避难。孙策创 业时,就(登门)献上礼物给张纮。孙策上表让张纮担任正议校尉,张纮与张昭 起为孙策出谋划策。后来吕布偷袭攻取徐州,趁机担任徐州牧,不想让张纮跟 着孙策做事。吕布追举张纮为茂才,(派人)传送文书征召张纮。张纮内心讨厌 吕布,认为屈身做吕布的属下是很耻辱的事情。孙策也十分看重珍惜张纮,想要 用他来辅佐自己,不让张纮去。说:“海中出产明珠,所存在的地方才当作是宝 物。楚国有人才,晋国可以任用。英武伟岸的君子,被所结交的人珍爱,为什么 定要从本州搜寻人才呢?”张纮跟随孙策讨伐丹杨,孙策亲身上战场,张纮进 谏说:“主将,是三军性命联系的关键。主公不应该轻率作为,亲自攻击小贼 希望您看重上天授予您的使命,不要让国内上下人等感到危险害怕 建安四年,孙策派张纮捧着奏章拜表到许都的皇宫。张纮被(曹操)留下来担任 侍御史。曹操听说孙策去世,想要趁东吴举丧讨伐。张纮进谏,认为乘人举丧(进 攻),已经不符合古代的仁义之道了,如果没能攻下,会成为仇敌放弃友好的关 系,不如趁这个机会厚待东吴。曹操想要让张纮辅佐孙权成为(曹家的)附庸, 让张纮出任会稽东部都尉
⑤遣主簿至琅琊设祭,并求亲戚为之后 ⑥以“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殷殷 A.12④ B.①③④ C.②⑤⑥ D.35⑥ 7.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张纮才华出众,大将军、司空都征召他做属吏,但他都以身体有病推辞不 接受。但是后来避难江东时,在孙策的礼遇下,出山担任正议校尉,和张昭一起 辅佐孙策。 B.在曹操想趁孙策去世谋取江东时,张纮以大义劝谏曹操,而曹操也接受了 他的建议,并让张纮出任会稽东部都尉,后来孙权就以“东部”称呼张纮。 C.赵昱被笮融灭门,张纮派人祭奠,还托付琅琊相臧宣为赵昱找宗族中人继承 香火。臧宜从赵氏族中找了一个五岁男孩来继承赵昱香火,张纮对此很赞赏。 D.自孙策去世后,张纮多次对孙权进谏。即使是临终时,他还不忘写信嘱咐 孙权要从善如流。他还曾建议孙权以秣陵为都城,也得到孙权的认同。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英伟君子,所游见珍,何必本州哉?(3 分) (2)每从容侍燕,微言密指,常有以规讽。(3 分) (3)死战之寇,固难卒拔,及救未至,可少宽之,以观其变。(4 分)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5.(3 分)D。省:看 6.(3 分)B。(②表现他为人谦虚退让;⑤表现他有情有义。) 7.(3 分)C。臧宣的做法,得到的是孙权的赞赏嘉奖。 8.(1)(3 分)英武伟岸的君子,被他所结交的人珍爱,为什么一定要从本州 搜寻人才呢?(游,结交,1 分;见珍,1 分;何必……哉,1 分。) (2)(3 分)张纮常常从容自如地在宴席上陪侍,委婉劝谏,暗中指点,经常 有办法来规劝孙权。(3 分)(侍燕、有以、微言为得分点) (3)(4 分)拼死作战的敌人,本来就难以仓促攻取,趁着救兵未到,可以稍 微放松包围,来观察形势的变化。(4 分)(死、卒、少各 1 分,语言通畅 1 分。) 参考译文:张纮,字子纲,广陵人。他去京城游学,被举荐为茂才。大将军何进、 司空荀爽征召他担任属官,他都称病不去就职。(后来)他去江东避难。孙策创 业时,就(登门)献上礼物给张纮。孙策上表让张纮担任正议校尉,张纮与张昭 一起为孙策出谋划策。后来吕布偷袭攻取徐州,趁机担任徐州牧,不想让张纮跟 着孙策做事。吕布追举张纮为茂才,(派人)传送文书征召张纮。张纮内心讨厌 吕布,认为屈身做吕布的属下是很耻辱的事情。孙策也十分看重珍惜张纮,想要 用他来辅佐自己,不让张纮去。说:“海中出产明珠,所存在的地方才当作是宝 物。楚国有人才,晋国可以任用。英武伟岸的君子,被所结交的人珍爱,为什么 一定要从本州搜寻人才呢?”张纮跟随孙策讨伐丹杨,孙策亲身上战场,张纮进 谏说:“主将,是三军性命联系的关键。主公不应该轻率作为,亲自攻击小贼。 希望您看重上天授予您的使命,不要让国内上下人等感到危险害怕。” 建安四年,孙策派张纮捧着奏章拜表到许都的皇宫。张纮被(曹操)留下来担任 侍御史。曹操听说孙策去世,想要趁东吴举丧讨伐。张纮进谏,认为乘人举丧(进 攻),已经不符合古代的仁义之道了,如果没能攻下,会成为仇敌放弃友好的关 系,不如趁这个机会厚待东吴。曹操想要让张纮辅佐孙权成为(曹家的)附庸, 让张纮出任会稽东部都尉
当初,琅琊赵昱担任广陵太守,考察举荐张纮为孝廉,赵昱后来被笮融杀害,张 纮非常悲愤,但是却没有能力讨伐笮融。赵昱门户灭绝(没有后代香火)。等到 张纮担任东部都尉时,派主簿到琅琊设置祭礼,并寻找赵昱的亲族做他的后代, 张纮写书信嘱托琅琊相臧宣(为赵昱续继香火)。臧宣让赵昱的宗族中的一个五 岁男孩承担赵昱的香火祭祀。孙权听说这件事以后嘉奖(赞赏)张纮。 等到孙权讨伐江夏,因为东部很少有事端,孙权命令张纮留守,空封(东部都尉) 职位而不到职做事。孙权因为张纮留守的功劳,想要对他论功行赏。张纮深深地 作揖谦让贬低自己,不敢承受恩宠,孙权不能强行改变他的意愿。张纮常常悠闲 地陪同孙权赴宴,委婉劝说,暗中指点,常有办法来规劝孙权。当初,孙权在众 大臣中,大多直呼臣子的字,只有称呼张昭为张公,称呼张纮为东部,这是孙权 看重他们两个人的表现啊。 后来孙权让张纮担任长史,跟随自己征讨合肥。合肥城久攻不下,张纮进献计策 说:“古代围城,开启包围圈的一面,来让敌人的心里猜疑。现在包围如此紧密, 进攻又急迫,敌人实在害怕才会合力拼命抵抗。拼死作战的敌人,本来就难以仓 促攻取,趁着救兵未到,可以稍微放松包围,来观察形势的变化。”参与商议的 人不赞同。恰逢敌人增援的骑兵到达,多次来到包围圈外,骑马来回奔驰挑战 孙权想率轻骑兵突击敌人,张纮进谏说:“这是一个偏将的责任,这不是一个主 将应该做的事。”孙权采纳张纮的建议然后停止出击。回军以后,第二年将要再 次出兵,张纮又进谏说:“现在您正值困难重重之时,有匡扶危难的功劳,应该 广开土地,进行农业生产。任用贤人能吏,致力于宽缓仁慈的工作,顺应天命诛 杀恶人,可以不用劳累就平定天下。”于是孙权停止出兵不再出发 张纮建议,应该以秣陵为都城,孙权听从他的建议。孙权让张纮回到苏州迎接家 眷,在半路上张纮就去世了。临死之前,张纮留给他的儿子张靖一封信笺带给孙 权,用“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这样的话恳切地劝导孙权。张纮去世时六十岁, 孙权看到这封信笺时泪流满面。 南京市、盐城市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范景仁墓志铭 苏轼 公姓范氏,讳镇,字景仁。四岁而孤,从二兄为学。薛奎守蜀,公时年十八,奎 与语奇之,还朝与公俱。举进士,为礼部第一,释褐为新安主簿。宰相庞籍言公 有异材,恬于进取,特除直秘阁,擢起居舍人。 仁宗性宽容,言事者务讦以为名,或诬人阴私。公独引大体,略细故。时陈执中 为相,公尝论其无学术,非宰相器。及执中嬖妾笞杀婢,御史劾奏,欲逐去之。 公言:“今阴阳不和,财匮民困,盗贼滋炽,执中当任其咎。闺门之私,非所以 责宰相。”识者韪之。 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未有继嗣。嘉祐初得疾,中外危恐,不知所为。公独奋 曰:“天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即上疏曰:“太祖舍其子而立太宗,此天下之 大公也。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以系天下心。”章累上, 不报,因阖门请罪。执政谓公:“上之不豫,大臣尝建此策矣,今间言已入,为 之甚难。”公复移书执政曰:“事当论其是非,不当问其难易。速则济,缓则丕 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凡 章十九上,待罪百余日,须发为白
当初,琅琊赵昱担任广陵太守,考察举荐张纮为孝廉,赵昱后来被笮融杀害,张 纮非常悲愤,但是却没有能力讨伐笮融。赵昱门户灭绝(没有后代香火)。等到 张纮担任东部都尉时,派主簿到琅琊设置祭礼,并寻找赵昱的亲族做他的后代, 张纮写书信嘱托琅琊相臧宣(为赵昱续继香火)。臧宣让赵昱的宗族中的一个五 岁男孩承担赵昱的香火祭祀。孙权听说这件事以后嘉奖(赞赏)张纮。 等到孙权讨伐江夏,因为东部很少有事端,孙权命令张纮留守,空封(东部都尉) 职位而不到职做事。孙权因为张纮留守的功劳,想要对他论功行赏。张纮深深地 作揖谦让贬低自己,不敢承受恩宠,孙权不能强行改变他的意愿。张纮常常悠闲 地陪同孙权赴宴,委婉劝说,暗中指点,常有办法来规劝孙权。当初,孙权在众 大臣中,大多直呼臣子的字,只有称呼张昭为张公,称呼张纮为东部,这是孙权 看重他们两个人的表现啊。 后来孙权让张纮担任长史,跟随自己征讨合肥。合肥城久攻不下,张纮进献计策 说:“古代围城,开启包围圈的一面,来让敌人的心里猜疑。现在包围如此紧密, 进攻又急迫,敌人实在害怕才会合力拼命抵抗。拼死作战的敌人,本来就难以仓 促攻取,趁着救兵未到,可以稍微放松包围,来观察形势的变化。”参与商议的 人不赞同。恰逢敌人增援的骑兵到达,多次来到包围圈外,骑马来回奔驰挑战。 孙权想率轻骑兵突击敌人,张纮进谏说:“这是一个偏将的责任,这不是一个主 将应该做的事。”孙权采纳张纮的建议然后停止出击。回军以后,第二年将要再 次出兵,张纮又进谏说:“现在您正值困难重重之时,有匡扶危难的功劳,应该 广开土地,进行农业生产。任用贤人能吏,致力于宽缓仁慈的工作,顺应天命诛 杀恶人,可以不用劳累就平定天下。”于是孙权停止出兵不再出发。 张纮建议,应该以秣陵为都城,孙权听从他的建议。孙权让张纮回到苏州迎接家 眷,在半路上张纮就去世了。临死之前,张纮留给他的儿子张靖一封信笺带给孙 权,用“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这样的话恳切地劝导孙权。张纮去世时六十岁。 孙权看到这封信笺时泪流满面。 南京市、盐城市 二、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范景仁墓志铭 苏 轼 公姓范氏,讳镇,字景仁。四岁而孤,从二兄为学。薛奎守蜀,公时年十八,奎 与语奇之,还朝与公俱。举进士,为礼部第一,释褐为新安主簿。宰相庞籍言公 有异材,恬于进取,特除直秘阁,擢起居舍人。 仁宗性宽容,言事者务讦以为名,或诬人阴私。公独引大体,略细故。时陈执中 为相,公尝论其无学术,非宰相器。及执中嬖妾笞杀婢,御史劾奏,欲逐去之。 公言:“今阴阳不和,财匮民困,盗贼滋炽,执中当任其咎。闺门之私,非所以 责宰相。”识者韪之。 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未有继嗣。嘉祐初得疾,中外危恐,不知所为。公独奋 曰:“天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即上疏曰:“太祖舍其子而立太宗,此天下之 大公也。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以系天下心。”章累上, 不报,因阖门请罪。执政谓公:“上之不豫,大臣尝建此策矣,今间言已入,为 之甚难。”公复移书执政曰:“事当论其是非,不当问其难易。速则济,缓则不 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凡 章十九上,待罪百余日,须发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