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骨髓也是发生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再次应答可以产生大量抗体,成为血清抗体的主要来源。骨髓移植即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通过静脉输注造血干、祖细胞,重建患者正常造血与免疫系统,从而治疗一系列疾病的治疗方法。造血干细胞移植基本上替代了“骨髓移植”这一术语,这是因为造血干细胞不仅来源于骨髓,亦来源于可被造血因子动员的外周血中,还可以来源于脐带血,这些造血干细胞均可用于重建造血与免疫系统。掌握(三)外周淋巴器官30min教学手由淋巴结、脾脏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组成,是成熟T、B细段:文字、胞定居的场所,也是免疫应答产生的场所。图片等多①淋巴结媒体素功能:成熟T、B细胞定居的场所:T、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材;并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过滤淋巴液。②脾脏结构: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可分为白髓、红髓和边缘区三部分。白髓由密集的淋巴组织构成,包括动脉周围淋巴鞘和淋巴滤泡;红髓位于白髓周围,包括髓索和髓窦。功能:T、B细胞定居场所: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滤过血液。③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组成:鼻相关淋巴组织:肠相关淋巴组织: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功能:参与局部免疫应答;分泌分泌型IgA(secretoryIgA,SIgA);参与口服抗原介导的免疫耐受。熟悉淋巴细胞归巢及再循环25min教学手
掌握 熟悉 ②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骨髓也是发生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再次应答 可以产生大量抗体,成为血清抗体的主要来源。 骨髓移植即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通过静脉输注造血干、祖 细胞,重建患者正常造血与免疫系统,从而治疗一系列疾病 的治疗方法。造血干细胞移植基本上替代了“骨髓移植”这一 术语,这是因为造血干细胞不仅来源于骨髓,亦来源于可被 造血因子动员的外周血中,还可以来源于脐带血,这些造血 干细胞均可用于重建造血与免疫系统。 (三)外周淋巴器官▲ 由淋巴结、脾脏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组成,是成熟 T、B 细 胞定居的场所,也是免疫应答产生的场所。 ①淋巴结 功能:成熟 T、B 细胞定居的场所;T、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 并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过滤淋巴液。 ②脾脏 结构: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可分为白髓、红髓和边 缘区三部分。白髓由密集的淋巴组织构成,包括动脉周围淋 巴鞘和淋巴滤泡;红髓位于白髓周围,包括髓索和髓窦。 功能:T、B 细胞定居场所;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滤过血液。 ③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组成:鼻相关淋巴组织;肠相关淋巴组织;支气管相关淋巴 组织 功能:参与局部免疫应答;分泌分泌型 IgA(secretory IgA,SIgA);参与口服抗原介导的免疫耐受。 淋巴细胞归巢及再循环 30min 25min 教学手 段:文字、 图片等多 媒体素 材; 教学手
段:1、文1、淋巴细胞归巢字、图片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homing):是指T/B淋巴细胞等多媒体成熟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定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某些特定区域的过程。素材:2、动画2、淋巴细胞再循环成熟的淋巴细胞进入淋巴器官后,不同种类型的淋巴细胞定位于淋巴器官的不同部位,其中某些淋巴细胞还可离开淋巴器官,进入淋巴液、血液,在体内游走,最后携带抗原返回淋巴器官,这一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3、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意义思政切入点:国防意识--免疫器官和组织是人体的“军队”线上学习资源:学银在线https://www.xueyinonline.com/detail/2225936271、慕课学习2、根据PPT预习;2、完成单元练习;3、参与话题讨论。【讨论题、思考题】1、名词解释: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2、胸腺的结构和功能3、淋巴结的结构和功能【课后小结】1、在讲解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入浅出,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2、课前提醒同学们要提前预习相关的内容,有利于其在课堂上更加容易的理解所学的内容。3、在课上重复讲述一次难点,同时采用生动形象的例子帮助同学们理解并记忆相关知识点和难点。注:1.重点以“^"标注,难点以“★"标注;2.时间分配单位是"分钟”,1学时=45分钟
1、淋巴细胞归巢▲ 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是指 T/B 淋巴细胞 成熟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定向迁移,并定居于 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某些特定区域的过程。 2、淋巴细胞再循环▲ 成熟的淋巴细胞进入淋巴器官后,不同种类型的淋巴细 胞定位于淋巴器官的不同部位,其中某些淋巴细胞还可离 开淋巴器官,进入淋巴液、血液,在体内游走,最后携带抗 原返回淋巴器官,这一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lymphocyte recirculation)。 3、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意义 段:1、文 字、图片 等多媒体 素材;2、 动画 思政切入点: 国防意识-免疫器官和组织是人体的“军队” 线上学习资源: 学银在线 https://www.xueyinonline.com/detail/222593627 1、慕课学习; 2、根据 PPT 预习; 2、完成单元练习; 3、参与话题讨论。 【讨论题、思考题】 1、名词解释: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 2、胸腺的结构和功能 3、淋巴结的结构和功能 【课后小结】 1、在讲解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入浅出,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2、课前提醒同学们要提前预习相关的内容,有利于其在课堂上更加容易的理解所学的内容。 3、在课上重复讲述一次难点,同时采用生动形象的例子帮助同学们理解并记忆相关知识点和难点。 注:1.重点以“▲”标注,难点以“★”标注;2.时间分配单位是“分钟”,1 学时=45 分钟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案第三章抗原教学章节授课方式课时理论课(V)实验课()讨论课()习题课()135min(请打V)安排1、知识目标:教学目的和(1)抗原的概念和抗原的两大特性(抗原的免疫原性和抗原的反应原性):要求(2)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调节:(3)抗原特异性的分子基础(4)B细胞决定基,T细胞决定基2、能力目标:(1)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2)临床思维能力: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以逻辑思维为核心的临床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了解前沿的免疫学相关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严谨的科研态度。教学手段1PPT、动画和视频形象而直观地展示抗原的特性。2课堂提间包括开放式问题等,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分析,激发思维。教学要求时间方法教学基本内容分配及手段教学手从日常生活入手引入抗原5min导入段:1、文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抗原字、图片等多媒体素材:2、启发式提间:日常生活中的抗原。哪些东西可能成为抗原呢?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案 教学章节 第三章 抗原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实验课( )讨论课( ) 习题课( ) 课时 安排 135 min 教学目的和 要求 1、知识目标: (1)抗原的概念和抗原的两大特性(抗原的免疫原性和抗原的反应原性); (2)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调节; (3)抗原特异性的分子基础 (4)B 细胞决定基,T 细胞决定基 2、能力目标: (1)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2)临床思维能力: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以逻辑思维为核心的临床思 维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前沿的免疫学相关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严谨的科研态度。 教学手段 1 PPT、动画和视频 形象而直观地展示抗原的特性。 2 课堂提问 包括开放式问题等,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分析,激发思维。 教学要求 教学基本内容 时间 分配 方法 及手段 导入 从日常生活入手引入抗原 哪些东西可能成为抗原呢? 5min 教学手 段:1、文 字、图片 等多媒体 素材;2、 启发式提 问:日常 生活中的 抗原
抗原的化孕本质·蛋白质·多肽·多糖DNA、RNA、类脂、脂肪·简单化合物概念60min教学手重点掌握1.抗原段:1、文(难点)字、图片抗原(antigen,Ag)是指可被T、B淋巴细胞识别,并启动特异等多媒体性免疫应答的物质。抗原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两个重要特性。素材:2、启发式提2、抗原的两种特性问(1)免疫原性即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的特性(2)免疫反应性即能与免疫应答的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3.半抗原和载体半抗原:仅具有与抗体结合能力、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的物质称为半抗原(hapten):载体:与半抗原结合而赋予其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载体(carrier)。半抗原+蛋白质(裁体)=完全抗原完全抗半抗摩QO-抗体儿人半抗原 规体效应示意图4、抗原的特异性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抗原特异性(antigenicspecificity):是指
重点掌握 (难点) 概念▲ 1.抗原 抗原(antigen, Ag)是指可被 T、B 淋巴细胞识别,并启动特异 性免疫应答的物质。抗原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两个重要特 性。 2、抗原的两种特性 (1)免疫原性 即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的特性 (2)免疫反应性 即能与免疫应答的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3.半抗原和载体 半抗原:仅具有与抗体结合能力、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的 物质称为半抗原(hapten); 载体:与半抗原结合而赋予其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载体 (carrier)。 4、抗原的特异性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抗原特异性(antigenic specificity): 是指 60min 教学手 段:1、文 字、图片 等多媒体 素材;2、 启发式提 问
抗原与其受体(TCR/BCR)和免疫应答产物(抗体)相互作用的高度专一性。5、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结构基础(1)表位①表位的概念抗原决定簇(antigeniccdeterminant):又称表位(epitope)是决定抗原分子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与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通常由5~15个氨基酸残基或5~7个多糖等组成。抗原的特异性与其表位的性质、数目和空间构象有关。抗原决定照抗原决定族示意团②表位的分类T细胞和B细胞抗原表位的特性比较知的位B细购来临TCRBCR表位更体无然的多肽、多糖、脂多糖表位性质主要是战性多肤有机化合物8~12个统基改(MHC-1)5~15个氛基改泰位大小3、共同表13~17个氧基改(MHC-1)5~7个单糖或核#酸表位类型线性表位构象表位:线性表位位在疾病表位位益抗原分子的来面抗原分于的保意部位MHC分子无书必寓致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天然抗原分子降科后抗原分子生续用:2、为健品性抗康洗更基:主:为特康决更基心口国能决定带:在护手有用为关的病脂分手能病解剂:精尖活的能糖脂的腺病在。调制决来基抗原分子中的T细胞决定基与B缩胞决定基6、共同表位与交叉反应
抗原与其受体(TCR/BCR)和免疫应答产物(抗体)相互作 用的高度专一性。 5、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结构基础 (1)表位 ①表位的概念 抗原决定簇( antigenic determinant ):又称表位(epitope) 是决定抗原分子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与 TCR / BCR 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通常由 5~15 个氨基酸残基 或 5~7 个多糖等组成。 抗原的特异性与其表位的性质、数目和空间构象有关。 ② 表位的分类 6、共同表位与交叉反应 3、共同表 位在疾病 致病中的 作用及其 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