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2014届高三总复习质检 语文试题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庇护/麻痹谙熟/喑哑牵强附会/强人所难 B.游弋/友谊拘泥/忸怩怨声载道/一年半载 C.熟稔/哂笑眼睑/入殓一哄而散/哄堂大笑 D.针灸/肘子嗔怪/瞋目自怨自艾/方兴未艾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从19世纪中叶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始,海上画派便带着吴门派、浙派、扬州派、 金陵派、虞山派等诸多画派的遗风。商业因素的极大介入,使得海上画家在中国 画中脱颖而出,形成更加符合社会审美的独出机杼的画风流派:笔法墨法更加简 逸明快,内涵更具象征性,造型色彩更为华美,与民间艺术的联接更为紧密,雅 俗共赏,也更具实用性与现实性。 A.风云际会B.脱颖而出C.独出机杼D.雅俗共赏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日前某知名环保组织发布报告称,抽样调查发现,北上广深室内灰尘样本中 均含有邻苯二甲酸酯和溴化阻燃剂等四大类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危害很大 B.去云南不全是为了那玉龙雪山,还为了那被誉为“第一美味”的过桥米线和 独具特色的“汽锅鸡”。据说,品尝这两样美食最好是在秋末初冬较为合适。 C.如果我们对地震前兆加以研究、加以更细致的监测,那么对地震发生的时间 和地点是有可能提前做出预报的 D.总有这样的地方,生命数百万年的演化,成就其自然的和谐与美丽;总有这 样的地方,人类历史几千几万年的积淀,成就其民众的包容与仁爱。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现在我们大学工科一年级开这门“阅读与写作”课,来替换以前的“写作” 课 不少学生总是企望一蹴而就很快能写好文章,不明白多 阅读会阅读才能提高写作水平。 ①写作是输出,阅读是输入 ②因为,写作和阅读不能分家 ③输入质量不高,输出变成了无源之水 ④道理是明摆着的,但付诸实践十分困难 ⑤这样,提高写作水平往往也就成为空谈 A.②①③⑤④ B.①③⑤②④ C.①④②③⑤ ②④⑤①③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22分) 崔暹,字季伦,博陵安平人。暹少为书生,避地渤海,赵郡公琛镇定州,辟为开 府谘议。随琛往晋阳,高祖与语说之,以兼丞相长史。高祖举兵将入洛,留暹佐 琛知后事,谓之曰:“丈夫相知,岂在新旧?军戎事重,留守任切,家弟年少 未闲事宜,凡百后事。一以相属。”握手殷勤,至于三四。暹亲遇日隆,好荐人 士。言邢邵宜任府僚,兼任机密。世宗因以征邵,甚见亲重。言论之际,邵遂毁 暹。世宗不悦谓暹曰卿说子才之长子才专言卿短此痴人也暹曰子才言暹短暹说子 才长皆是实事不为嫌也
广东省梅州市 2014 届高三总复习质检 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庇护/麻痹 谙熟/喑哑 牵强附会/强人所难 B.游弋/友谊 拘泥/忸怩 怨声载道/一年半载 C.熟稔/哂笑 眼睑/入殓 一哄而散/哄堂大笑 D.针灸/肘子 嗔怪/瞋目 自怨自艾/方兴未艾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从 19 世纪中叶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始,海上画派便带着吴门派、浙派、扬州派、 金陵派、虞山派等诸多画派的遗风。商业因素的极大介入,使得海上画家在中国 画中脱颖而出,形成更加符合社会审美的独出机杼的画风流派:笔法墨法更加简 逸明快,内涵更具象征性,造型色彩更为华美,与民间艺术的联接更为紧密,雅 俗共赏,也更具实用性与现实性。 A.风云际会 B.脱颖而出 C.独出机杼 D.雅俗共赏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日前某知名环保组织发布报告称,抽样调查发现,北上广深室内灰尘样本中 均含有邻苯二甲酸酯和溴化阻燃剂等四大类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危害很大。 B.去云南不全是为了那玉龙雪山,还为了那被誉为“第一美味”的过桥米线和 独具特色的“汽锅鸡”。据说,品尝这两样美食最好是在秋末初冬较为合适。 C.如果我们对地震前兆加以研究、加以更细致的监测,那么对地震发生的时间 和地点是有可能提前做出预报的。 D.总有这样的地方,生命数百万年的演化,成就其自然的和谐与美丽;总有这 样的地方,人类历史几千几万年的积淀,成就其民众的包容与仁爱。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现在我们大学工科一年级开这门“阅读与写作”课,来替换以前的“写作” 课。 。不少学生总是企望一蹴而就很快能写好文章,不明白多 阅读会阅读才能提高写作水平。 ①写作是输出,阅读是输入 ②因为,写作和阅读不能分家 ③输入质量不高,输出变成了无源之水 ④道理是明摆着的,但付诸实践十分困难 ⑤这样,提高写作水平往往也就成为空谈 A.②①③⑤④ B.①③⑤②④ C.①④②③⑤ D. ②④⑤①③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9 题。(22 分) 崔暹,字季伦,博陵安平人。暹少为书生,避地渤海,赵郡公琛镇定州,辟为开 府谘议。随琛往晋阳,高祖与语说之,以兼丞相长史。高祖举兵将入洛,留暹佐 琛知后事,谓之曰:“丈夫相知,岂在新旧?军戎事重,留守任切,家弟年少, 未闲事宜,凡百后事。一以相属。”握手殷勤,至于三四。暹亲遇日隆,好荐人 士。言邢邵宜任府僚,兼任机密。世宗因以征邵,甚见亲重。言论之际,邵遂毁 暹。世宗不悦谓暹曰卿说子才之长子才专言卿短此痴人也暹曰子才言暹短暹说子 才长皆是实事不为嫌也
武定初,迁御史中尉。暹前后表弹尚书令司马子如及尚书元羡、雍州刺史慕容献, 又弹太师咸阳王元坦、并州刺史可朱浑道元,罪状极笔,并免官。其余死黜者甚 众。高祖书与邺下诸贵曰:“崔暹始居宪台,乃尔纠劾。咸阳王、司马令并是吾 对门布衣之旧,尊贵亲昵,无过二人,同时获罪,吾不能救,诸君其慎之。”高 祖如京师,群官迎于紫陌。高祖握暹手而劳之曰:“往前朝廷岂无法官,而天下 贪婪,莫肯纠劾。中尉尽心为国,不避豪强,遂使远迩肃清,群公奉法。冲锋陷 阵,大有其人,当官正色,今始见之。”赐暹良马,使骑之以从,且行且语。暹 下拜,马惊走,高祖为拥之而授辔 高祖崩,未发丧,世宗以暹为度支尚书,兼仆射,委以心腹之寄。暹忧国如家, 以天下为己任。世宗车服过度,诛戮变常,言谈进止,或有亏失,暹每厉色极言, 世宗亦为之止。有囚数百,世宗尽欲诛之,每催文帐。暹故缓之,不以时进,世 意释,竟以获免。显祖初嗣霸业,司马子如等挟旧怨,言暹罪重,谓宜罚之。 显祖从之。及践祚,谮毁之者犹不息。帝乃令都督陈山提等搜暹家,甚贫匮,唯 得高祖、世宗与暹书千余纸,多论军国大事。帝嗟赏之。寻迁太常卿。帝谓群臣 曰:“崔太常清正,天下无双,卿等不及。 (选自《北齐书·列传第二十二》有删节) 【注】文中的“高祖”指东魏权臣高欢,他的次子(即文中的“显祖”,世宗之 弟)篡位建立北齐后,追尊他为高祖神武皇帝。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祖与语说之 说:交谈 B.家弟年少,未闲事宜 闲:熟习 崔暹始居宪台,乃尔纠劾 纠:纠缠 D.司马子如等挟旧怨 挟:挟持 6.下列各组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凡百后事,一以相属 以天下为己任 B.辟为开府谘议 高祖为拥之而授辔 C.诸君其慎之 冲锋陷阵,大有其人 D.高祖握暹手而劳之曰 往前朝廷岂无法官,而天下贪婪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宗不悦/谓暹曰/卿说子才之/长子才专言/卿短此痴人也/暹曰/子才言暹短 暹/说子才长皆是/实事不为嫌也 B.世宗不悦/谓暹曰/卿说子才之长/子才专言卿短/此痴人也/暹曰/子才言暹短/ 暹说子才长/皆是实事/不为嫌也 C.世宗不悦/谓暹曰/卿说子才之长/子才专言卿短/此痴人也/暹曰/子才言暹短/ 暹说子才长/皆是实事/不为嫌也 D.世宗不悦/谓暹曰/卿说子才之长/子才专言/卿短此痴人也/暹曰/子才言暹短 暹/说子才长皆是/实事不为/嫌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崔暹受到高祖父子两代人的信任,高祖在认识他不久就因为弟弟髙琛年少能 力不足而委之以重任,让他辅佐高琛留守后方。 B.崔暹喜欢推荐人才,他认为邢邵适合担任府僚,使邢邵得到重用,没想到邢 邵却在与世宗交谈时说他的不是。 C.崔暹敢于严明执法,处置了一大批高官贵戚,对此,高祖给邺城的诸位权贵 写信,对不能搭救那些被崔暹处置的人而表示遗憾
武定初,迁御史中尉。暹前后表弹尚书令司马子如及尚书元羡、雍州刺史慕容献, 又弹太师咸阳王元坦、并州刺史可朱浑道元,罪状极笔,并免官。其余死黜者甚 众。高祖书与邺下诸贵曰:“崔暹始居宪台,乃尔纠劾。咸阳王、司马令并是吾 对门布衣之旧,尊贵亲昵,无过二人,同时获罪,吾不能救,诸君其慎之。”高 祖如京师,群官迎于紫陌。高祖握暹手而劳之曰:“往前朝廷岂无法官,而天下 贪婪,莫肯纠劾。中尉尽心为国,不避豪强,遂使远迩肃清,群公奉法。冲锋陷 阵,大有其人,当官正色,今始见之。”赐暹良马,使骑之以从,且行且语。暹 下拜,马惊走,高祖为拥之而授辔。 高祖崩,未发丧,世宗以暹为度支尚书,兼仆射,委以心腹之寄。暹忧国如家, 以天下为己任。世宗车服过度,诛戮变常,言谈进止,或有亏失,暹每厉色极言, 世宗亦为之止。有囚数百,世宗尽欲诛之,每催文帐。暹故缓之,不以时进,世 宗意释,竟以获免。显祖初嗣霸业,司马子如等挟旧怨,言暹罪重,谓宜罚之。 显祖从之。及践祚,谮毁之者犹不息。帝乃令都督陈山提等搜暹家,甚贫匮,唯 得高祖、世宗与暹书千余纸,多论军国大事。帝嗟赏之。寻迁太常卿。帝谓群臣 曰:“崔太常清正,天下无双,卿等不及。” (选自《北齐书·列传第二十二》有删节) 【注】文中的“高祖”指东魏权臣高欢,他的次子(即文中的“显祖”,世宗之 弟)篡位建立北齐后,追尊他为高祖神武皇帝。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高祖与语说之 说:交谈 B.家弟年少,未闲事宜 闲:熟习 C.崔暹始居宪台,乃尔纠劾 纠:纠缠 D.司马子如等挟旧怨 挟:挟持 6.下列各组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凡百后事,一以相属 以天下为己任 B.辟为开府谘议 高祖为拥之而授辔 C.诸君其慎之 冲锋陷阵,大有其人 D.高祖握暹手而劳之曰 往前朝廷岂无法官,而天下贪婪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世宗不悦/谓暹曰/卿说子才之/长子才专言/卿短此痴人也/暹曰/子才言暹短 暹/说子才长皆是/实事不为嫌也。 B.世宗不悦/谓暹曰/卿说子才之长/子才专言卿短/此痴人也/暹曰/子才言暹短/ 暹说子才长/皆是实事/不为嫌也。 C.世宗不悦/谓暹曰/卿说子才之长/子才专言卿短/此痴人也/暹曰/子才言暹短/ 暹说子才长/皆是实事/不为嫌也。 D.世宗不悦/谓暹曰/卿说子才之长/子才专言/卿短此痴人也/暹曰/子才言暹短 暹/说子才长皆是/实事不为/嫌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崔暹受到高祖父子两代人的信任,高祖在认识他不久就因为弟弟高琛年少能 力不足而委之以重任,让他辅佐高琛留守后方。 B.崔暹喜欢推荐人才,他认为邢邵适合担任府僚,使邢邵得到重用,没想到邢 邵却在与世宗交谈时说他的不是。 C.崔暹敢于严明执法,处置了一大批高官贵戚,对此,高祖给邺城的诸位权贵 写信,对不能搭救那些被崔暹处置的人而表示遗憾
D.崔暹以天下为己任,不但对大臣们严明执法,对君主的过错也不放过。他对 世宗的过错常严肃而无保留地指出,世宗也能为之改正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赐暹良马,使骑之以从,且行且语。(3分) ②暹故缓之,不以时进,世宗意释,竟以获免。(4分) (2)皇帝评价崔暹“清正,天下无双”,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他的“清正”? 请简要概。(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共7分 秦楼月 向子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②,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注】①向子: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 二帝被金兵虏去,中原尽失。1129年,金兵进湖南围长沙,他曾率军民与金兵 血战八昼夜。②乾龙节:古人以“乾龙”喻帝王。乾龙节,指宋钦宗赵桓的生日 此时他已被俘虏。 (1)这首词的上片是怎样表达伤心之“切”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 (2)这首词和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都运用了“晓风残月”的意象,但 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作简要分析。(3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共 6分) (1)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李 密《陈情表》) (2) 。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 壁赋》) (3)其间旦暮闻何物? 。春江花朝秋月夜 (白居 易《琵琶行》) (4)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辛弃 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个无所畏惧的社会是可怕的 佳桐 无所畏惧,经常被用来描绘英雄。一个顶天立地的勇者,似乎也需有这样的风范 孔夫子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德国哲学家康德 面对头项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准则,称自己“愈思考愈觉神奇,内心也愈充满敬 畏 两位先哲并非先天胆怯,更非后天无知,而恰恰是超越常人的智慧,让他们多了 份敬畏之心。所谓敬畏,与一般的畏惧不同,它带着几分特别的敬重。最典型 的是宗教徒,对神灵顶礼膜拜,丝毫不敢亵渎。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过去人们 眼中的许多神秘现象,都得到了理性的解答。但现代化可去除迷信,却不应去除 敬畏;一个人可以不信神,却不能无视神圣的力量
D.崔暹以天下为己任,不但对大臣们严明执法,对君主的过错也不放过。他对 世宗的过错常严肃而无保留地指出,世宗也能为之改正。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 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 分) ①赐暹良马,使骑之以从,且行且语。(3 分) ②暹故缓之,不以时进,世宗意释,竟以获免。(4 分) (2)皇帝评价崔暹“清正,天下无双”,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他的“清正”? 请简要概。(3 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共 7 分) 秦楼月 向子①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②,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注】①向子: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公元 1127 年“靖康之变”,徽、钦 二帝被金兵虏去,中原尽失。1129 年,金兵进湖南围长沙,他曾率军民与金兵 血战八昼夜。②乾龙节:古人以“乾龙”喻帝王。乾龙节,指宋钦宗赵桓的生日, 此时他已被俘虏。 (1)这首词的上片是怎样表达伤心之“切”的?请作简要赏析。(4 分) (2)这首词和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都运用了“晓风残月”的意象,但 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作简要分析。(3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只按前 3 题计分,共 6 分) (1)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 。 (李 密《陈情表》) (2) , 。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 壁赋》) (3)其间旦暮闻何物? 。春江花朝秋月夜, 。 (白居 易《琵琶行》) (4)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 。(辛弃 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 一个无所畏惧的社会是可怕的 佳 桐 无所畏惧,经常被用来描绘英雄。一个顶天立地的勇者,似乎也需有这样的风范。 孔夫子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德国哲学家康德 面对头项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准则,称自己“愈思考愈觉神奇,内心也愈充满敬 畏”。 两位先哲并非先天胆怯,更非后天无知,而恰恰是超越常人的智慧,让他们多了 一份敬畏之心。所谓敬畏,与一般的畏惧不同,它带着几分特别的敬重。最典型 的是宗教徒,对神灵顶礼膜拜,丝毫不敢亵渎。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过去人们 眼中的许多神秘现象,都得到了理性的解答。但现代化可去除迷信,却不应去除 敬畏;一个人可以不信神,却不能无视神圣的力量
我们首先应敬畏自然。相比宇宙和自然的无限,人的理性与能力是那么有限,我 们对世界的“未知”要远远大于“已知”。敬畏自然,就是承认我们自身的渺小 正视大自然的神圣。我们还应敬畏生命。生命都是神圣的,每个人之于他们的家 庭、友人和团队,都是难以割舍的存在。敬畏生命,就是将人的生命摆在首位, 而且珍视人的自由选择,维护人的发展机会。对生融命的敬畏还应包括和我们 样有心跳、有亲情、有痛感与悲戚的其他生灵。我们同样需要敬畏法律、敬畏规 则。法律、规则作为人们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一经确立,就具有不被逾越、不 被变通、不被潜规则左右的神圣性 世间需要敬畏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敬畏历史、敬畏先贤、敬畏百姓、敬畏科 学、敬畏正义。对其心存敬畏,不是受金刚怒目、铁棒皮鞭的恐吓,更多是发自 内心的尊重。从本质上讲,敬畏与信仰息息相关,没有敬畏之心,就没有信仰之 真。当今社会,敬畏已染上浓厚的功利色彩,需不需敬畏,也要先问一声“有没 有用”,对自己有用,就烧香拜佛;若不再管用,则立马丢开。因此,最被敬畏 的往往是权势与金钱,但这两样东西最易变幻。敬畏的功利化,说明社会上普遍 无信仰,意味着人们精神世界的荒漠化。当本该虔诚以敬的东西,都可用权换、 用钱买时,这个社会即使堆砌出再多的眼前财富,也必定与真正的文明渐行渐远 怀敬畏心,虽不排除外在约束,但主要源于内心的自律。每个人的心中其实都有 道底线,这是不应突破的最后屏障,是我们必须敬畏的戒尺。无可否认,这条 底线现今对许多人来说已可移动,但只要良知未灭,它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仍然起 作用。“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就道德层面,一个人可以不做君子,却不可以 做小人;可以不忠言逆耳,却不可以奴颜婢膝;可以不襟怀坦荡,却不可以两面 三刀;可以不乐善好施,却不可以为非作歹。心存敬畏,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做人 底线的不懈坚守。 一个民族在走向自由、民主、开放的同时,不可没有敬畏。一个无所畏惧的社会, 恰恰是最可畏惧的。假如一切都无禁忌,那么一切都可被毁坏、被打砸、被妖魔 化,于是什么房子都敢拆,什么古墓都敢挖,什么数据都敢造假,什么决策都敢 拍板,什么官司都敢乱判……这个社会将变得肆无忌惮,也势必进入为所欲为的 恶性循环。古人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呼唤敬 畏,就是呼唤理性,呼唤良如、呼唤责任。我们每个人都有所求,但必须有所忌、 有所惧,知晓前行又懂得停步,知晓获取又懂得放弃,由这样的公民支撑起的社 会才健康、良性而和谐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 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宗教徒对神灵顶礼膜拜,丝毫不敢亵渎,这是带有几分敬重的畏惧的。 B.现代化可去除迷信,却不应去除敬畏;一个人可以不信神,却不能无视神的 力量 C.世间需敬畏的东西有很多,对它们心存敬畏,是靠外在的约束 D.敬畏与信仰息息相关,没有信仰之真,就没有敬畏之心。 无所畏惧的社会是可怕的,会导致社会变得肆无忌惮,进入为所欲为的恶性 循环 1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3分) A.不管人类多聪明,人的认知和智慧都是有限的,这说明了人类应该敬畏生命
我们首先应敬畏自然。相比宇宙和自然的无限,人的理性与能力是那么有限,我 们对世界的“未知”要远远大于“已知”。敬畏自然,就是承认我们自身的渺小, 正视大自然的神圣。我们还应敬畏生命。生命都是神圣的,每个人之于他们的家 庭、友人和团队,都是难以割舍的存在。敬畏生命,就是将人的生命摆在首位, 而且珍视人的自由选择,维护人的发展机会。对生融命的敬畏还应包括和我们一 样有心跳、有亲情、有痛感与悲戚的其他生灵。我们同样需要敬畏法律、敬畏规 则。法律、规则作为人们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一经确立,就具有不被逾越、不 被变通、不被潜规则左右的神圣性。 世间需要敬畏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敬畏历史、敬畏先贤、敬畏百姓、敬畏科 学、敬畏正义。对其心存敬畏,不是受金刚怒目、铁棒皮鞭的恐吓,更多是发自 内心的尊重。从本质上讲,敬畏与信仰息息相关,没有敬畏之心,就没有信仰之 真。当今社会,敬畏已染上浓厚的功利色彩,需不需敬畏,也要先问一声“有没 有用”,对自己有用,就烧香拜佛;若不再管用,则立马丢开。因此,最被敬畏 的往往是权势与金钱,但这两样东西最易变幻。敬畏的功利化,说明社会上普遍 无信仰,意味着人们精神世界的荒漠化。当本该虔诚以敬的东西,都可用权换、 用钱买时,这个社会即使堆砌出再多的眼前财富,也必定与真正的文明渐行渐远。 怀敬畏心,虽不排除外在约束,但主要源于内心的自律。每个人的心中其实都有 一道底线,这是不应突破的最后屏障,是我们必须敬畏的戒尺。无可否认,这条 底线现今对许多人来说已可移动,但只要良知未灭,它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仍然起 作用。“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就道德层面,一个人可以不做君子,却不可以 做小人;可以不忠言逆耳,却不可以奴颜婢膝;可以不襟怀坦荡,却不可以两面 三刀;可以不乐善好施,却不可以为非作歹。心存敬畏,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做人 底线的不懈坚守。 一个民族在走向自由、民主、开放的同时,不可没有敬畏。一个无所畏惧的社会, 恰恰是最可畏惧的。假如一切都无禁忌,那么一切都可被毁坏、被打砸、被妖魔 化,于是什么房子都敢拆,什么古墓都敢挖,什么数据都敢造假,什么决策都敢 拍板,什么官司都敢乱判……这个社会将变得肆无忌惮,也势必进入为所欲为的 恶性循环。古人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呼唤敬 畏,就是呼唤理性,呼唤良如、呼唤责任。我们每个人都有所求,但必须有所忌、 有所惧,知晓前行又懂得停步,知晓获取又懂得放弃,由这样的公民支撑起的社 会才健康、良性而和谐。 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 题选对两项给 5 分,选对一项给 2 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 分) A.宗教徒对神灵顶礼膜拜,丝毫不敢亵渎,这是带有几分敬重的畏惧的。 B.现代化可去除迷信,却不应去除敬畏;一个人可以不信神,却不能无视神的 力量。 C.世间需敬畏的东西有很多,对它们心存敬畏,是靠外在的约束。 D.敬畏与信仰息息相关,没有信仰之真,就没有敬畏之心。 E.无所畏惧的社会是可怕的,会导致社会变得肆无忌惮,进入为所欲为的恶性 循环。 1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3 分) A.不管人类多聪明,人的认知和智慧都是有限的,这说明了人类应该敬畏生命
B.埃及“二战”盟军阵亡将士墓碑上的话“对于世界,你只是一个士兵;对于 家庭,你是整个世界!”体现了对法则的敬畏。 C.华盛顿将就任美国总统比作“像走向刑场的囚犯”,这说明了总统更应敬畏 生命。 D.父母生育了子女,就无权伤害子女的身体和健康,这体现了对法律的敬畏。 14.如何理解“敬畏的功利化,说明社会上普遍无信仰,意味着人们精神世界的 荒漠化”?(4分) 15.东汉杨震调任东莱太守,昌邑县令王密前往拜访,私下以金相赠,还称“暮 夜无知者”。杨震回答:“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杨震的行为 体现了文中的什么观点?请结合文意进行分析。(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越冬的小草 端木蕻良 (1)我经常出去散步,不管冬天和夏天,这是大夫指点要我做的。 (2)除非碰到坏天气,或者,病加重了,否则,我就要不间断地从一幢楼房面 前经过。这幢楼房是座旅馆,有各省市来的人,也有外国客人。他们的衣着不同, 但是,随着季节变化,冬天要防寒,夏天要防暑,这是一致的 (3)是的,只要地球在转,季节就在变化。不要说北方了,就是在四季如春的 昆明,连石头也要感受到气候的变化呢 (4)在闻名世界的石林,有一个叫“阿诗玛”天然石像,她在春天就像一个少 女,背着竹篓轻盈地走着。但是,据说严冬来了,在风刀霜剑的交错中,她就显 得像一个佝偻着背的老太婆了。直到有一个春天来了,才又恢复了“阿诗玛”的 形象。 (5)北京的冬天,风沙特别大。除了常青树,花草都无法生长。地上的草就在 寒霜风雪中枯萎了,除了一些可怜的草根,地上便全是土地的本色。 (6)我出去三步,经过那座大楼的花坛时,眼光都要射向那暗绿色的云杉。北 国的严寒,能看到绿色,总是令人喜悦。何况,它每天都使我有“长青”的感觉 呢 7)有一天,我的眼光又自然而然地投向它,从树梢一直看到它的根部,忽然 发现在它的根部的四周,有着一些小草。这使我像孩子发现奇迹般地高兴起来。 我请问了老园丁,他告诉我这还活着的小草叫护盆草。 (8)护盆草是一年生的植物,它是度不过这北国的冬天的。它也不过是在熬日 子罢了。 (9)但从此,在我每次走过这座大楼门前的花坛时,最先去看的却不是那高傲、 耸立、得天独厚的云杉,而是那护盆草了。我发现它一天比一天发“蔫”,但仍 保有绿色,甚至还开着瘦小的黄花呢!这小黄花是不会接触成熟的籽粒来的,只 是表明小草的生命还在继续着。 (10)今年的雪下得不多,花坛的后面便是髙楼,北风被楼给挡住了。这当然是 小草得以活下去的原因。但是,不凋的杉树把阳光给遮住了,护盆草受到的温暖 也不会太多。可它却一直没有失去绿色 (11)有一天,真的下起雪来了,雪虽不大,但能盖住护盆草。我很担心护盆草 的命运,我没见过露天过冬的护盆草,也没有听到什么人说过
B.埃及“二战”盟军阵亡将士墓碑上的话“对于世界,你只是一个士兵;对于 家庭,你是整个世界!”体现了对法则的敬畏。 C.华盛顿将就任美国总统比作“像走向刑场的囚犯”,这说明了总统更应敬畏 生命。 D.父母生育了子女,就无权伤害子女的身体和健康,这体现了对法律的敬畏。 14.如何理解“敬畏的功利化,说明社会上普遍无信仰,意味着人们精神世界的 荒漠化”?(4 分) 15.东汉杨震调任东莱太守,昌邑县令王密前往拜访,私下以金相赠,还称“暮 夜无知者”。杨震回答:“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杨震的行为 体现了文中的什么观点?请结合文意进行分析。(4 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越冬的小草 端木蕻良 (1)我经常出去散步,不管冬天和夏天,这是大夫指点要我做的。 (2)除非碰到坏天气,或者,病加重了,否则,我就要不间断地从一幢楼房面 前经过。这幢楼房是座旅馆,有各省市来的人,也有外国客人。他们的衣着不同, 但是,随着季节变化,冬天要防寒,夏天要防暑,这是一致的。 (3)是的,只要地球在转,季节就在变化。不要说北方了,就是在四季如春的 昆明,连石头也要感受到气候的变化呢! (4)在闻名世界的石林,有一个叫“阿诗玛”天然石像,她在春天就像一个少 女,背着竹篓轻盈地走着。但是,据说严冬来了,在风刀霜剑的交错中,她就显 得像一个佝偻着背的老太婆了。直到有一个春天来了,才又恢复了“阿诗玛”的 形象。 (5)北京的冬天,风沙特别大。除了常青树,花草都无法生长。地上的草就在 寒霜风雪中枯萎了,除了一些可怜的草根,地上便全是土地的本色。 (6)我出去三步,经过那座大楼的花坛时,眼光都要射向那暗绿色的云杉。北 国的严寒,能看到绿色,总是令人喜悦。何况,它每天都使我有“长青”的感觉 呢…… (7)有一天,我的眼光又自然而然地投向它,从树梢一直看到它的根部,忽然 发现在它的根部的四周,有着一些小草。这使我像孩子发现奇迹般地高兴起来。 我请问了老园丁,他告诉我这还活着的小草叫护盆草。 (8)护盆草是一年生的植物,它是度不过这北国的冬天的。它也不过是在熬日 子罢了。 (9)但从此,在我每次走过这座大楼门前的花坛时,最先去看的却不是那高傲、 耸立、得天独厚的云杉,而是那护盆草了。我发现它一天比一天发“蔫”,但仍 保有绿色,甚至还开着瘦小的黄花呢!这小黄花是不会接触成熟的籽粒来的,只 是表明小草的生命还在继续着。 (10)今年的雪下得不多,花坛的后面便是高楼,北风被楼给挡住了。这当然是 小草得以活下去的原因。但是,不凋的杉树把阳光给遮住了,护盆草受到的温暖 也不会太多。可它却一直没有失去绿色。 (11)有一天,真的下起雪来了,雪虽不大,但能盖住护盆草。我很担心护盆草 的命运,我没见过露天过冬的护盆草,也没有听到什么人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