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级语文质检试题2012年12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自刭脖颈杀一儆百美好憧憬 B.梦魇衍变奄奄一息偃旗息鼓 C.缔造孝悌瓜熟蒂落递交申请 D.椒兰暗礁一代天骄骁勇善战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江苏劳特斯集团总裁徐勤虎,一直在捉摸怎么将中国的“五行”之理融入到企业的管理 中,进一步建成一种全新的商业管理模式 B.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出现,“转基因”食品也受到人们的质疑,不过,作为一种新 技术的运用,它和“毒牛奶”“地沟油”不可同日而语 C.全国数十家网上书城发展炙手可热,据估计,2012年中国大陆图书零售市场将有50%的 市场份额被网络书店分食。 D.综艺节目的人文化走向必须确立“观众本位”的传播观,即在节目中以人为本,尊重观 众,为观众传递文化知识,从而满足观众的审美文化心理与审美趣味需求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中国金花李娜克服开局慢热的不利,逆转战胜德国新星科贝尔,终于收获个人赛季第 个单打冠军 B.面对不断上涨的人均工资,城市居民的幸福人数却似乎并没有随之水涨船高,年收入 10万元仍是居民休闲的一道门槛。 C.灰色权力,是指借助公权力的影响力,通过子女、配偶、亲人或朋友等,在市场中或者 暗地里,通过权力的运作对稀缺资源的倒卖、获取,进行资本运作等,以获得巨额利益 的权力行为 D.据美国《科学》杂志统计,现在有110种鲨鱼正处在濒临灭绝的边界,如果不控制市场 对鱼翅的需求,在未来10年内,某些鲨鱼种群将彻底消失,进而导致某些鲨鱼物种整体 灭绝。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没有竞争,就不会有高手出现,没有高手的出现,你永远也无法获得突破,归根结 底我们需要一些适当的比较, 。这样一个过程 但是, 这是一个恒定定律,我们也必须正视它,并做好相应 的准备 ①正因为有对比,才会有差距 ②人往往是在不断地比较中进步的 ③从理论上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好超越自我的方法 ④因为有差距,所以你想要追逐,从而缩短距离 ⑤有作用力必然会有反作用力 A.②①④③⑤B③①④⑤②C②④①③⑤ D.③④①⑤②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关木匠传【明】袁中道
高三级语文质检试题 2012 年 12 月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自刭. 脖颈. 杀一儆.百 美好憧憬. B.梦魇. 衍.变 奄.奄一息 偃.旗息鼓 C.缔.造 孝悌. 瓜熟蒂.落 递.交申请 D.椒.兰 暗礁. 一代天骄. 骁.勇善战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 分) A.江苏劳特斯集团总裁徐勤虎,一直在捉摸..怎么将中国的“五行”之理融入到企业的管理 中,进一步建成一种全新的商业管理模式。 B.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出现,“转基因”食品也受到人们的质疑,不过,作为一种新 技术的运用,它和“毒牛奶”“地沟油”不可同日而语 ....。 C.全国数十家网上书城发展炙手可热 ....,据估计,2012 年中国大陆图书零售市场将有 50%的 市场份额被网络书店分食。 D. 综艺节目的人文化走向必须确立“观众本位”的传播观,即在节目中以人为本,尊重观 众,为观众传递文化知识,从而..满足观众的审美文化心理与审美趣味需求。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 中国金花李娜克服开局慢热的不利,逆转战胜德国新星科贝尔,终于收获个人赛季第一 个单打冠军。 B. 面对不断上涨的人均工资,城市居民的幸福人数却似乎并没有随之水涨船高,年收入 10 万元仍是居民休闲的一道门槛。 C. 灰色权力,是指借助公权力的影响力,通过子女、配偶、亲人或朋友等,在市场中或者 暗地里,通过权力的运作对稀缺资源的倒卖、获取,进行资本运作等,以获得巨额利益 的权力行为。 D. 据美国《科学》杂志统计,现在有 110 种鲨鱼正处在濒临灭绝的边界,如果不控制市场 对鱼翅的需求,在未来 10 年内,某些鲨鱼种群将彻底消失,进而导致某些鲨鱼物种整体 灭绝。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没有竞争,就不会有高手出现,没有高手的出现,你永远也无法获得突破,归根结 底我们需要一些适当的比较,____ ,____ ,____ 。这样一个过程, ____ ,但是,____ ,这是一个恒定定律,我们也必须正视它,并做好相应 的准备。 ①正因为有对比,才会有差距 ②人往往是在不断地比较中进步的 ③从理论上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好超越自我的方法 ④因为有差距,所以你想要追逐,从而缩短距离 ⑤有作用力必然会有反作用力 A.②①④③⑤ B③①④⑤② C②④①③⑤ D.③④①⑤②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关木匠传 【明】袁中道
关木匠,名廷福,少与诸匠伍,无所知名。 予族有佣,病死。佣亦豪族也,啖:佣儿为证,以诉于官。廷福方持斧凿为人架屋 回,闻之,夜入城。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佣儿醉,夜乃卧之 破庙中。是日晡,县官讯两家狱,佣家仓促失其儿。县官曰:“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 安在?”佣家无以应。县官以为欺己,反得罪。明日佣儿还,事已定,无所用之。知为 关廷福所为,予族大德之。里中乃始知有关廷福也。 里中柞林潭边,有麦困数百亩,初为予家有,有周姓者云是已产,连年构讼。予家 厌讼,乃贱其直以与一霍姓者。于是两家大争,麦熟时,周乃觅勇士数十人往刈,周人 刀梃备至,颊踣满野。正困苦时,廷福为人伐木回,过见之不平。大怒,持手中斧向之。 周人皆走,立杀其魁一人。霍氏惧,知周必诉于官,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 饮。既至,霍楔其门,廷福笑曰:“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 男子也。” 周果诉霍于官,不及廷福。县官讯两家狱,廷福从旁出曰:“杀人者关廷福也,周 强霍弱,廷福一时见不平,提斧杀之。大丈夫自杀自当,岂以祸及平人,霍氏无罪。” 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廷福不易辞。县官不得已,定如律。每年讯 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廷福不识一字,亦不知何者为义侠,然其抱不平,至死不挠,大有男子气。今世士 大夫,遇小小利害,即推诿他人,以宽己责,况生死之际乎!彼所谓读天下之书者也! 乡人曰:“囚耳,乌足道?”予曰:“士大夫慷慨就义,即呼之曰忠臣,日义士。惟日囚 耳,囚耳。此所谓真意气也 【注】啖:唆使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德之 德:感激 B.乃贱其直以与一霍姓者 直:价值 C.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 度:估计 D.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竞:竟然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里中乃始知有关廷福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知周必诉于官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我为公抱不平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D.岂以祸及平人 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
关木匠,名廷福,少与诸匠伍,无所知名。 予族有佣,病死。佣亦豪族也,啖注佣儿为证,以诉于官。廷福方持斧凿为人架屋 回,闻之,夜入城。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佣儿醉,夜乃卧之 破庙中。是日晡,县官讯两家狱,佣家仓促失其儿。县官曰:“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 安在?”佣家无以应。县官以为欺己,反得罪。明日佣儿还,事已定,无所用之。知为 关廷福所为,予族大德.之。里中乃始知有关廷福也。 廷福不识一字,亦不知何者为义侠,然其抱不平,至死不挠,大有男子气。今世士 大夫,遇小小利害,即推诿他人,以宽己责,况生死之际乎!彼所谓读天下之书者也! 乡人曰:“囚耳,乌足道?”予曰:“士大夫慷慨就义,即呼之曰忠臣,曰义士。惟曰‘囚 耳,囚耳’。此所谓真意气也!” 【注】啖:唆使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德.之 德:感激 B.乃贱其直.以与一霍姓者 直:价值 C.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 度:估计 D.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竟:竟然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里中乃.始知有关廷福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知周必诉于.官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我为.公抱不平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D.岂以.祸及平人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7.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关廷福侠义的一组是( ①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 ②大怒,持手中斧向之。 ③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 ④周果诉霍于官,不及廷福 ⑤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 ⑥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竞不易辞,卒死狱中。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⑤D.②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一个普通木匠路见不平挺身相助,以及自作自当、至死不挠的大丈夫行为。 B.关廷福持斧相救以解霍氏之困,而霍氏为求自保,欲借饮酒之名不让霍氏离开霍家 C.关廷福锄强扶弱的义举感动了县官,他本想借关廷福报复私愤,但关廷福不改供词。 D.文末批评了当世士大夫见义不为和乡人不明大义,称赞了普通百姓真正的慷慨意气 9.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3分) (2)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4分) (3)乡人曰:“囚耳,乌足道?”(3分) 10.说读卜面这百词,回谷叫题 鹧鸪天 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1)综观全词,试分析“心事”具体指的是什么?(3分) (2)“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在景物描写上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该处景 物描写在全词中有何作用?试具体分析。(4分) 11、请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颜渊问仁。子曰: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而由 人乎哉?”(《论语·颜渊》) (2)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3)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终期于尽!(《兰亭集序》) 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 (《春江花月夜》) 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中秋的中国含义 中秋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已成为当今的一个舆论热点。由中国新闻网、 白沙飞翔公益基金会等单位联合发起的网络投票活动,签名投票者竟近百万之众,留言万条
7.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关廷福侠义的一组是( ) ①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 ②大怒,持手中斧向之。 ③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 ④周果诉霍于官,不及廷福。 ⑤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 ⑥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A. ①③⑤ B.①④⑥ C. ②④⑤ D.②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一个普通木匠路见不平挺身相助,以及自作自当、至死不挠的大丈夫行为。 B.关廷福持斧相救以解霍氏之困,而霍氏为求自保,欲借饮酒之名不让霍氏离开霍家。 C.关廷福锄强扶弱的义举感动了县官,他本想借关廷福报复私愤,但关廷福不改供词。 D.文末批评了当世士大夫见义不为和乡人不明大义,称赞了普通百姓真正的慷慨意气。 9.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乡人曰:“囚耳,乌足道?”(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综观全词,试分析“心事”具体指的是什么?(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在景物描写上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该处景 物描写在全词中有何作用?试具体分析。(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只按前 3 题计分)(6 分) (1)颜渊问仁。子曰:“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而由 人乎哉?”(《论语·颜渊》) (2)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 ,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3)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 ,终期于尽!(《兰亭集序》) (4) ,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 。(《春江花月夜》)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中秋的中国含义 中秋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已成为当今的一个舆论热点。由中国新闻网、 白沙飞翔公益基金会等单位联合发起的网络投票活动,签名投票者竟近百万之众,留言万条
之多。 回顾近年来,除了每年一度的央视舂节晚会,我们中国的一些传统大节日,中秋、端午 清明、重阳等,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例如中秋,在忙忙碌碌中,除了一夜之间发现商 铺里摆出花样繁多的各色月饼之外,传统中那“夕月”、“团囻”的色彩,已被割裂得支离破 碎了。淡淡月光下那种中国式的亲情与祝愿,是否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呢 其实,就在中国人自己逾行通远、逐渐过起了“洋节”的同时,世界各地却掀起了一浪 又一浪的中国文化热。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在国外庆祝得有声有色,并且被别国申报世 界文化遗产。这背后反映出来的,也许正是时下我们这个社会在喧器中的一丝轻浮。 所以,在我看来,中秋“申遗”是重要的,但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即提升和改 造已经被“异化”,甚至失去“节操”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格调", 弘扬和传承传统节日首先得明确这些节日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本质。中秋文化在我看来, 就是“和文化"。不管是民间传说称中秋源于嫦娥奔月,还是民俗专家考证认为周朝先民对 月亮的崇拜,演绎的都是一个“和”字。 无论怎样的心境,“和”都是中秋永恒不变的滋味。中秋的月饼化不开浓浓的乡愁。中 秋,为奔忙于事业的人编织了—个借口:再怎么忙,也该回家团聚,家和才能万事兴;中秋, 也让游子乡里愁绪飘飞得莫名心痛,“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乡亲人的日子可否和善 如昔?如今的中秋,是海峡两岸无数个家庭的不眠之夜,隔着一湾浅浅的海水,诉说祖国和 平统一的梦想;中秋,也是游走异国的海外赤子们遥望祖国的时刻…….要将传统中秋佳节“升 格”,就要改变当前节日商业文化中的落后与庸俗,还中秋月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色。 当然中秋佳节并不排斥现代生产方式与商业运作它们完全可以增添传统节日的时尚元素, 让传统农耕文化孕育出来的节日更多一些时代色彩
之多。 回顾近年来,除了每年一度的央视春节晚会,我们中国的一些传统大节日,中秋、端午、 清明、重阳等,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例如中秋,在忙忙碌碌中,除了一夜之间发现商 铺里摆出花样繁多的各色月饼之外,传统中那“夕月”、“团圆”的色彩,已被割裂得支离破 碎了。淡淡月光下那种中国式的亲情与祝愿,是否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呢? 其实,就在中国人自己逾行逾远、逐渐过起了“洋节”的同时,世界各地却掀起了一浪 又一浪的中国文化热。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在国外庆祝得有声有色,并且被别国申报世 界文化遗产。这背后反映出来的,也许正是时下我们这个社会在喧嚣中的一丝轻浮。 所以,在我看来,中秋“申遗”是重要的,但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即提升和改 造已经被“异化”,甚至失去“节操”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格调”。 弘扬和传承传统节日,首先得明确这些节日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本质。中秋文化在我看来, 就是“和文化”。不管是民间传说称中秋源于嫦娥奔月,还是民俗专家考证认为周朝先民对 月亮的崇拜,演绎的都是一个“和”字。 无论怎样的心境,“和”都是中秋永恒不变的滋味。中秋的月饼化不开浓浓的乡愁。中 秋,为奔忙于事业的人编织了一个借口:再怎么忙,也该回家团聚,家和才能万事兴;中秋, 也让游子乡里愁绪飘飞得莫名心痛,“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乡亲人的日子可否和善 如昔?如今的中秋,是海峡两岸无数个家庭的不眠之夜,隔着一湾浅浅的海水,诉说祖国和 平统一的梦想;中秋,也是游走异国的海外赤子们遥望祖国的时刻……要将传统中秋佳节“升 格”,就要改变当前节日商业文化中的落后与庸俗,还中秋月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色。 当然,中秋佳节并不排斥现代生产方式与商业运作。它们完全可以增添传统节日的时尚元素, 让传统农耕文化孕育出来的节日更多一些时代色彩
顺便说一下,“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于可传承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非 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一个民族和国冢对自身特性的认同和自豪感,以及被世界认可的程度,是 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成就的标志。截至目前,中国只有昆曲和古琴两项被列入“人类口头和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在公布的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严目录中,在内蒙古流行的马头琴,去年已被蒙古国申 报成功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皮影戏,也被印度尼西亚申请为该国的 化遗产 长期以来,作为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源头的中国并没有给予许多民间节日以 应有的重视,而在东南亚一些国家,这些节日都被列为法定假日 其实在这些差距面前,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恢复几项传统活动,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节 日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圆,端午悼 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老……为这些节日申遗,其实就是在肯定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关注的就是“人类文化”,是站在人类和世界的角度上 的。从这个层面来讲,文化是世界共亨的。建立申报评定机制也是为了鼓励和促进各国更好 地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日本、韩国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出台了类似民间文化保护法,个中原因正在于此。 所以,往大里说,世界遗产就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属于中国的世界遗产,就是中国区 别于其他文化国度所特有的不凡的价值所在,是中华民族立足世界的身份证。 中秋的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到今天,我们对历史文化遗存,当然 应该怀着一份敬畏,一份呵护。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总第245期》) 12.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 A.之所以要进行中秋“申遗”活动,是因为中秋节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是中 华民族在世界上立足的身份证 B.随着人们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中秋“申遗”等活动将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理解和 支持 C.由于现代生产方式与商业运作,中秋佳节的传统色彩已经荡然无存。 D.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目前中国在对待中秋节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态度 上,还不如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积极 E.文化是世界共享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对待中国传统文 化 F.中秋佳节带有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烙印
其实在这些差距面前,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恢复几项传统活动,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节 日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圆,端午悼 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老……为这些节日申遗,其实就是在肯定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关注的就是“人类文化”,是站在人类和世界的角度上 的。从这个层面来讲,文化是世界共享的。建立申报评定机制也是为了鼓励和促进各国更好 地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日本、韩国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出台了类似民间文化保护法,个中原因正在于此。 所以,往大里说,世界遗产就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属于中国的世界遗产,就是中国区 别于其他文化国度所特有的不凡的价值所在,是中华民族立足世界的身份证。 中秋的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到今天,我们对历史文化遗存,当然 应该怀着一份敬畏,一份呵护。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总第 245 期》) 12. 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5 分) A. 之所以要进行中秋“申遗”活动,是因为中秋节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是中 华民族在世界上立足的身份证。 B. 随着人们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中秋“申遗”等活动将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理解和 支持。 C. 由于现代生产方式与商业运作,中秋佳节的传统色彩已经荡然无存。 D. 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目前中国在对待中秋节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态度 上,还不如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积极。 E. 文化是世界共享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对待中国传统文 化。 F. 中秋佳节带有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