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县2017届高三10月末月考语文试卷 (2016-10-31)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能清楚地将一个自由国家和一个在专制政府统治下的国家区分开来的,莫过于 前者遵循着被称为法治的这一伟大原则。撇开所有技术细节不论,法治的意思就 是指政府在一切行动中都受到事先规定并宣布的规则的约束一一这种规则使得 个人有可能十分肯定地预见到当局在某一情况中会怎样使用它的强制权力,并 根据对此的了解计划自己的个人事务。虽然因为立法者以及那些执行法律者大都 是不可能不犯错误的凡人,从而使这个理想永远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但 是法治的基本点是很清楚的,即留给执掌权力的行政机构的行动自由应当减少到 最低限度。虽然每一条法律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人自由,但是在法治之下 却防止了政府采取特别的行动来破坏个人的努力。在已知的竞赛规则之内,个人 可以自由地追求他私人的目的和愿望,肯定不会有人有意识地利用政府权力来阻 挠个人此种行动 这样,我们已经将一种个人在其中自由决定生产活动的永久性法律体制与由中央 当局管理经济活动的体制作了区分,这种区别实际上是法治国家和专制政府之间 的更具普遍性的区别的一种具体表现。在第一种情况下,政府的行动只限于决定 那些现有资源得以使用的条件,至于使用这些资源出于何种目的,则由个人去决 定。在第二种情况下,政府管理生产资料以用于一定的目的。第一种类型的规则 可以预先制定,具有形式规则的外部特征,不针对特定的人的愿望和需要。它们 仅被用来充当人们追求各种个人目标的工具。它们的目的是(或应当是)针对长远 的时间,以致不可能知道它们对于某些人是否比对于其他的人更有帮助。几乎可 以把它们说成是一种生产的工具,用来帮助人们预测他们必须与之协作的另一些 人的行为,而不是致力于满足特定的人的需要。 集体主义类型的经济计划必定与法治背道而驰。计划当局不能事先用普遍的形式 规则来约束自己以防专断。当人民的实际需要出现时,计划当局必须预为准备, 然后必须在这些需要之间进行有意识的选择。计划当局必须经常地决定那些仅仅 根据形式规则无法得到答案的问题,而在做出这些决定时,必须将不同的人们的 需要区分出尊卑轻重。当政府要决定饲养多少头猪,运营多少公共汽车,经营哪 些煤矿或按什么价格出售鞋子时,这些决定不可能从形式规则中推论出来,或者 事先做出长期的规定。他们不得不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并且在做出这些决定时, 常常必须对各种人和各个集团的利害逐个地予以比较权衡。最终必得由某个人的 观点来决定哪些人的利益比较重要;这些观点也就必定成为那个国家法律的一部 分,即政府的强制工具强加于人民的一种新的等级差别。 (节选自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王毅明等译,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用遵循法治原则这个标准,能最清晰地将一个自由国家和一个在专制政府统治 下的国家区分开来
广东省梅县 2017 届高三 10 月末月考语文试卷 (2016-10-31)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毎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最能清楚地将一个自由国家和一个在专制政府统治下的国家区分开来的,莫过于 前者遵循着被称为法治的这一伟大原则。撇开所有技术细节不论,法治的意思就 是指政府在一切行动中都受到事先规定并宣布的规则的约束——这种规则使得 一个人有可能十分肯定地预见到当局在某一情况中会怎样使用它的强制权力,并 根据对此的了解计划自己的个人事务。虽然因为立法者以及那些执行法律者大都 是不可能不犯错误的凡人,从而使这个理想永远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但 是法治的基本点是很清楚的,即留给执掌权力的行政机构的行动自由应当减少到 最低限度。虽然每一条法律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人自由,但是在法治之下, 却防止了政府采取特别的行动来破坏个人的努力。在已知的竞赛规则之内,个人 可以自由地追求他私人的目的和愿望,肯定不会有人有意识地利用政府权力来阻 挠个人此种行动。 这样,我们已经将一种个人在其中自由决定生产活动的永久性法律体制与由中央 当局管理经济活动的体制作了区分,这种区别实际上是法治国家和专制政府之间 的更具普遍性的区别的一种具体表现。在第一种情况下,政府的行动只限于决定 那些现有资源得以使用的条件,至于使用这些资源出于何种目的,则由个人去决 定。在第二种情况下,政府管理生产资料以用于一定的目的。第一种类型的规则 可以预先制定,具有形式规则的外部特征,不针对特定的人的愿望和需要。它们 仅被用来充当人们追求各种个人目标的工具。它们的目的是(或应当是)针对长远 的时间,以致不可能知道它们对于某些人是否比对于其他的人更有帮助。几乎可 以把它们说成是一种生产的工具,用来帮助人们预测他们必须与之协作的另一些 人的行为,而不是致力于满足特定的人的需要。 集体主义类型的经济计划必定与法治背道而驰。计划当局不能事先用普遍的形式 规则来约束自己以防专断。当人民的实际需要出现时,计划当局必须预为准备, 然后必须在这些需要之间进行有意识的选择。计划当局必须经常地决定那些仅仅 根据形式规则无法得到答案的问题,而在做出这些决定时,必须将不同的人们的 需要区分出尊卑轻重。当政府要决定饲养多少头猪,运营多少公共汽车,经营哪 些煤矿或按什么价格出售鞋子时,这些决定不可能从形式规则中推论出来,或者 事先做出长期的规定。他们不得不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并且在做出这些决定时, 常常必须对各种人和各个集团的利害逐个地予以比较权衡。最终必得由某个人的 观点来决定哪些人的利益比较重要;这些观点也就必定成为那个国家法律的一部 分,即政府的强制工具强加于人民的一种新的等级差别。 (节选自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王毅明等译,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用遵循法治原则这个标准,能最清晰地将一个自由国家和一个在专制政府统治 下的国家区分开来
B.法治政府应当在一切行动中都受到法律约束,执法部门在执法时的自由裁量权 应当被压缩到最低限度。 C.法治国家里个人的生产活动是自由的,政府不会去干涉个人出于何种目的使用 现有资源,它只限于决定那些现有资源得以使用的条件 D.法治政府管理生产资料出于一定的目的,当人民的实际需要出现时,当局必须 提前准备,然后在这些需要之间进行有意识的选择。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自由国家里,个人能够十分肯定地预见政府在某一具体情况中将会如何行使 权力,并以此作为依据来计划自己的个人事务。 B.在自由国家里,政府运用权力来破坏个人努力的行动被有效遏制,在法律框架 内没有任何人能有意识地利用政府权力来阻挠个人行为 C.在专制国家里,有很多问题仅仅根据法律是无法获得解决的,这时就往往要当 局根据当时的环境临时做出主观裁决。 D.在专制国家里,人们的需要必定经常会被人为地区分出尊卑轻重,然后政府依 主观判定哪些人的利益比较重要,从而形成新的等级差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法治最理想的状态是政府在一切行动中都受到事先规定并宣布的规则的约束, 但现实中永远也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 B.在法治之下,个人的生产活动的自由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限制,但是这种限制 是来自法律而非来自当局,并且这种限制就是为了捍卫人的自由。 C.由中央当局管理经济的计划经济模式,也会考虑人民的实际需要,但是无法防 止专断的行为,总是得依靠个人的权威进行管理 D.法律都是预先制定的,具有形式规则的外部特征,不针对特定人的愿望和需要, 仅仅作为工具来帮助人们追求各种个人目标。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荆性刻急隐害,有才能而喜文法。光武崩,大行在前殿,荆哭不哀,而作飞书, 封以方底,令苍头诈称东海王强舅大鸿胪郭况书与强曰 “君王无罪,猥被斥废,而兄弟至有束缚入牢狱者。太后失职,别守北宫,及至 年老,远斥居边,海内深痛,观者鼻酸。及太后尸柩在堂,洛阳吏以次捕斩宾客 至有一家三尸伏堂者,痛甚矣!今天下有丧,弓弩张设甚备。间梁松敕虎贲史曰 吏以便宜见非勿有所拘难再得也郎官窃悲之为王寒心累息今天下争欲思刻贼 王以求功宁有量邪!若归并二国之众,可聚百万,君王为之主,鼓行无前,功易 于太山破鸡子,轻于四马载鸿毛,此汤、武兵也。今年轩辕星有白气,星家及喜 事者,皆白云气者丧,轩辕女主之位。又太白前出西方,至午兵当起。又太子星 色黑,至辰日辄变赤。夫黑为病,赤为兵,王努力卒事。高祖起亭长,陛下兴白 水,何况于王陛下长子,故副主哉!上以求天下事必举,下以雪除沉没之耻,报 死母之仇。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当为秋霜,无为槛羊。虽欲为槛羊,又可得乎! 窃见诸相工言王贵,天子法也。人主崩亡,闾阎之伍尚为盗贼,欲有所望,何况 王邪!夫受命之君,天之所立,不可谋也。今新帝人之所置,强者为右。愿君王 为高祖、陛下所志,无为扶苏、将闾①叫呼天也
B.法治政府应当在一切行动中都受到法律约束,执法部门在执法时的自由裁量权 应当被压缩到最低限度。 C.法治国家里个人的生产活动是自由的,政府不会去干涉个人出于何种目的使用 现有资源,它只限于决定那些现有资源得以使用的条件。 D.法治政府管理生产资料出于一定的目的,当人民的实际需要出现时,当局必须 提前准备,然后在这些需要之间进行有意识的选择。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在自由国家里,个人能够十分肯定地预见政府在某一具体情况中将会如何行使 权力,并以此作为依据来计划自己的个人事务。 B.在自由国家里,政府运用权力来破坏个人努力的行动被有效遏制,在法律框架 内没有任何人能有意识地利用政府权力来阻挠个人行为。 C.在专制国家里,有很多问题仅仅根据法律是无法获得解决的,这时就往往要当 局根据当时的环境临时做出主观裁决。 D.在专制国家里,人们的需要必定经常会被人为地区分出尊卑轻重,然后政府依 主观判定哪些人的利益比较重要,从而形成新的等级差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法治最理想的状态是政府在一切行动中都受到事先规定并宣布的规则的约束, 但现实中永远也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 B.在法治之下,个人的生产活动的自由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限制,但是这种限制 是来自法律而非来自当局,并且这种限制就是为了捍卫人的自由。 C.由中央当局管理经济的计划经济模式,也会考虑人民的实际需要,但是无法防 止专断的行为,总是得依靠个人的权威进行管理。 D.法律都是预先制定的,具有形式规则的外部特征,不针对特定人的愿望和需要, 仅仅作为工具来帮助人们追求各种个人目标。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荆性刻急隐害,有才能而喜文法。光武崩,大行在前殿,荆哭不哀,而作飞书, 封以方底,令苍头诈称东海王强舅大鸿胪郭况书与强曰: “君王无罪,猥被斥废,而兄弟至有束缚入牢狱者。太后失职,别守北宫,及至 年老,远斥居边,海内深痛,观者鼻酸。及太后尸柩在堂,洛阳吏以次捕斩宾客, 至有一家三尸伏堂者,痛甚矣!今天下有丧,弓弩张设甚备。间梁松敕虎贲史曰: ‘吏以便宜见非勿有所拘难再得也郎官窃悲之为王寒心累息今天下争欲思刻贼 王以求功宁有量邪!若归并二国之众,可聚百万,君王为之主,鼓行无前,功易 于太山破鸡子,轻于四马载鸿毛,此汤、武兵也。今年轩辕星有白气,星家及喜 事者,皆白云气者丧,轩辕女主之位。又太白前出西方,至午兵当起。又太子星 色黑,至辰日辄变赤。夫黑为病,赤为兵,王努力卒事。高祖起亭长,陛下兴白 水,何况于王陛下长子,故副主哉!上以求天下事必举,下以雪除沉没之耻,报 死母之仇。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当为秋霜,无为槛羊。虽欲为槛羊,又可得乎! 窃见诸相工言王贵,天子法也。人主崩亡,闾阎之伍尚为盗贼,欲有所望,何况 王邪!夫受命之君,天之所立,不可谋也。今新帝人之所置,强者为右。愿君王 为高祖、陛下所志,无为扶苏、将闾①叫呼天也
强得书惶怖,即执其使,封书上之。 显宗以荆母弟,秘其事,遣荆出止河南宫。时西羌反,荆不得志,冀天下因羌惊 动有变,私迎能为星者与谋议。帝闻之,乃徙封荆广陵王,遣之国。其后荆复呼 相工谓曰:“我貌类先帝。先帝三十得天下,我今亦三十,可起兵未?”相者诣 吏告之,荆惶恐,自系狱。帝复加恩,不考极其事,下诏不得臣属吏人,惟食租 如故,使相、中尉谨宿卫之。荆犹不改。其后使巫祭祀祝诅,有司举奏,请诛之 荆自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注释:①将闾:公子将闾,秦始皇之庶子。始皇帝死后,幼子胡亥即位为二世皇 帝,赵高为郎中令,专权跋扈,将闾三兄弟被逮捕到宫殿问罪。将阊仰天大呼喊 天三次:“天乎!吾无罪!”兄弟三人都流泪,拔剑自杀。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吏以便宜见非/勿有所拘/封侯难再得也/郎官窃悲之/为王寒心累息/今天下争 欲思刻贼王以求功/宁有量邪/ B.吏以便宜见/非勿有所拘/封侯难再得也/郎官窃悲之为王/寒心累息/今天下争 欲思刻贼王以求功/宁有量邪/ C.吏以便宜见/非勿有所拘/封侯难再得也/郎官窃悲之/为王寒心累息/今天下争 欲思刻贼王/以求功宁有量邪/ D.吏以便宜见非/勿有所拘/封侯难再得也/郎官窃悲之为王/寒心累息/今天下争 欲思刻贼王/以求功宁有量邪/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3分) A.古代称刚死而尚未定谥号的皇帝或皇后为“大行”,做大事也称为“大行” 如:大行不顾细谨。 B.古代用青巾裹头叫“苍头”,后用来指代奴仆,文中即是“奴仆”之义。 C.古代以相术供职或为业的人叫相工,古代以星命相术为职业的人叫星家或星 相家 D.轩辕星,中国古代星宿之一。“轩辕”即中华民族的代称,后来轩辕也成了 黄帝的代称,如:我以我血荐轩辕。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 A.刘荆借郭况之名发信给刘强,真实目的是要刘强起兵,希望刘强能废弃当今 皇上而自立 B.东海王刘强见信惶恐,然后将信上交皇上,显示自己忠心朝廷,可见其谨慎 C.刘荆为人刻急隐害,从希望天下因羌反叛震动而发生变化可看出其“急 可从令苍头诈称郭况写给刘强的信可看出其“隐害”。 D.刘荆多次有不义之举,显宗都宽恕了他,可他却不思悔改,最终落得自杀的 下场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人主崩亡,闾阎之伍尚为盗贼,欲有所望,何况王邪!(5分) (2)下诏不得臣属吏人,惟食租如故,使相、中尉谨宿卫之。(5分)
强得书惶怖,即执其使,封书上之。 显宗以荆母弟,秘其事,遣荆出止河南宫。时西羌反,荆不得志,冀天下因羌惊 动有变,私迎能为星者与谋议。帝闻之,乃徙封荆广陵王,遣之国。其后荆复呼 相工谓曰:“我貌类先帝。先帝三十得天下,我今亦三十,可起兵未?”相者诣 吏告之,荆惶恐,自系狱。帝复加恩,不考极其事,下诏不得臣属吏人,惟食租 如故,使相、中尉谨宿卫之。荆犹不改。其后使巫祭祀祝诅,有司举奏,请诛之, 荆自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注释:①将闾:公子将闾,秦始皇之庶子。始皇帝死后,幼子胡亥即位为二世皇 帝,赵高为郎中令,专权跋扈,将闾三兄弟被逮捕到宫殿问罪。将闾仰天大呼喊 天三次:“天乎!吾无罪!”兄弟三人都流泪,拔剑自杀。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吏以便宜见非/勿有所拘/封侯难再得也/郎官窃悲之/为王寒心累息/今天下争 欲思刻贼王以求功/宁有量邪/ B.吏以便宜见/非勿有所拘/封侯难再得也/郎官窃悲之为王/寒心累息/今天下争 欲思刻贼王以求功/宁有量邪/ C.吏以便宜见/非勿有所拘/封侯难再得也/郎官窃悲之/为王寒心累息/今天下争 欲思刻贼王/以求功宁有量邪/ D.吏以便宜见非/勿有所拘/封侯难再得也/郎官窃悲之为王/寒心累息/今天下争 欲思刻贼王/以求功宁有量邪/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3 分) A.古代称刚死而尚未定谥号的皇帝或皇后为“大行”,做大事也称为“大行”, 如:大行不顾细谨。 B.古代用青巾裹头叫“苍头”,后用来指代奴仆,文中即是“奴仆”之义。 C.古代以相术供职或为业的人叫相工,古代以星命相术为职业的人叫星家或星 相家。 D.轩辕星,中国古代星宿之一。“轩辕”即中华民族的代称,后来轩辕也成了 黄帝的代称,如:我以我血荐轩辕。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 分) A.刘荆借郭况之名发信给刘强,真实目的是要刘强起兵,希望刘强能废弃当今 皇上而自立。 B.东海王刘强见信惶恐,然后将信上交皇上,显示自己忠心朝廷,可见其谨慎 小心。 C.刘荆为人刻急隐害,从希望天下因羌反叛震动而发生变化可看出其“急”, 可从令苍头诈称郭况写给刘强的信可看出其“隐害”。 D.刘荆多次有不义之举,显宗都宽恕了他,可他却不思悔改,最终落得自杀的 下场。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人主崩亡,闾阎之伍尚为盗贼,欲有所望,何况王邪!(5 分) (2)下诏不得臣属吏人,惟食租如故,使相、中尉谨宿卫之。(5 分)
(二)古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第8-9题。(11分) 送郑侍御谪闽中(1)高适 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2)。大都秋雁少(3),只是夜猿多。 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 【注释】(1)侍御:官名,即侍御史。负弹劾纠举不法之责。郑侍御为高适的朋友。 谪:指官吏因过失,降职调遣到偏远的地方。(2)闽中:就是现在的福建地区。(3) 大都:大概。 8.诗歌的颔联选取了那些意象?这些意象写出了闽中怎样的特点?(5分) 9.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体现作者不愿违背心意,趋炎附势的句子是 (2)《蜀道难》中借鸟儿惊飞林中悲鸣来渲染蜀道荒寂凄清意境的诗句是: (3)陆游在《书愤》中运用意象叠加方式,形象地概括了25年前两次胜利的 战斗的诗句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 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内的小题,不得 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遗璞 贾平凹 1)离公路很远的地方,有条山沟。再往深里走,有座古庙,庙前的河滩里,有一 块石头:四间房那么高,像一只实心碗儿放着。上边凿了四个大字:孕璜遗璞 2)住在这孕璜遗璞周围的人家,就是遗璞村 3)县志上说“这石头,是当年女娲补天的时候多了一块,就遗弃在这里再没有用 人们都在传说,这石头孕了玉璜,是仙灵之物,于是时常有人前来观赏,遗璞村 的人便祖祖辈辈自豪 4)收罢秋,天气转凉了。沟脑上边要修一道水渠,把水引到山坡下的地里,男人 们都去辛苦了,丁丁当当在远处破石头。夜里回来,便坐在碾盘上吃饭,然后就 熬了山上自采的野茶。这茶很苦,一天三顿都要喝,不喝脑壳就疼。一喝着,身 上来了精神,他们就笑话山外来观赏遗璞的那些人 5)“城里人没采,一喝这茶就吐了
(二)古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第 8-9 题。(11 分) 送郑侍御谪闽中⑴ 高适 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⑵。大都秋雁少⑶,只是夜猿多。 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 自当逢雨露, 行矣慎风波。 【注释】⑴侍御:官名,即侍御史。负弹劾纠举不法之责。郑侍御为高适的朋友。 谪:指官吏因过失,降职调遣到偏远的地方。⑵闽中:就是现在的福建地区。⑶ 大都:大概。 8.诗歌的颔联选取了那些意象?这些意象写出了闽中怎样的特点?(5 分) 9.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体现作者不愿违背心意,趋炎附势的句子是 “ , 。” (2)《蜀道难》中借鸟儿惊飞林中悲鸣来渲染蜀道荒寂凄清意境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陆游在《书愤》中运用意象叠加方式,形象地概括了 25 年前两次胜利的 战斗的诗句是:“ , 。”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内的小题,不得 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5 分) 遗 璞 贾平凹 1)离公路很远的地方,有条山沟。再往深里走,有座古庙,庙前的河滩里,有一 块石头:四间房那么高,像一只实心碗儿放着。上边凿了四个大字:孕璜遗璞。 2)住在这孕璜遗璞周围的人家,就是遗璞村。 3)县志上说“这石头,是当年女娲补天的时候多了一块,就遗弃在这里再没有用。 人们都在传说,这石头孕了玉璜,是仙灵之物,于是时常有人前来观赏,遗璞村 的人便祖祖辈辈自豪。 4)收罢秋,天气转凉了。沟脑上边要修一道水渠,把水引到山坡下的地里,男人 们都去辛苦了,丁丁当当在远处破石头。夜里回来,便坐在碾盘上吃饭,然后就 熬了山上自采的野茶。这茶很苦,一天三顿都要喝,不喝脑壳就疼。一喝着,身 上来了精神,他们就笑话山外来观赏遗璞的那些人: 5)“城里人没采,一喝这茶就吐了
6)“城里人胃嫩。” 7)“鸡鸭都克得过,这茶水儿却受不了?! 8)他们说过,就乐了,接着就看起河滩里的那块遗璞来 9)“这么个仙物儿,遗在这里真委屈了。” 10)“多亏就遗弃了它!” 11)“多亏? 12)“它要不在这儿,谁会到咱这儿?省城在天尽头,咱能去吗?但咱坐在家门 口,倒见着省城大人物了。” 13)说的是省城老贾的事儿 14)省城老贾是七年前在这里呆过的。那时候,村里人发现从县里来了个胖胖的 老头,白日里也上山劳动,夜里就在石头前闷头儿坐一阵。他们都不知道这是谁, 后来才风闻是犯了错误,从省城来的人,姓贾。就叫起他省城老贾 15)一年后,省城老贾就在县里当了书记,他们才知道那是个当官的人物,遗璞 村老少都很骄傲。省城老贾也没忘了这遗璞和遗璞村的人,过一些日子,就来看 看石头,又给这个村拨了好多救济粮、救济款。有一年每家得到十二元,一半买 了粮食,一半给孩子们买了塑料凉鞋。到山外去的时候,孩子们就穿上塑料凉鞋 式样挺漂亮的,只是穿长了脚发烧,走一走得用凉水浇。去年秋初,省城老贾突 然回省城去了,临走前他照了好多遗璞的照片,还说回去后,要为这石头写写文 章哩。不久,他就在省城当了一个很大的官。遗璞村的人愈是十分地骄傲了。 16)“那文章不知写了没有?” 1⑦)男人们在碾盘上说话,婆娘家觉得热闹,也走了过来。女人在石头上坐了, 直不开口,这会儿说 18)“蛮儿说,他在报上看到省城老贾的文章了。” 19)“写咱遗璞村了吗? 20)“写了。说‘四人帮’迫害他,把他‘流放’,‘流放’是什么意思?” 21)“就是下放吧。 22)““流放’到一个山区小县,而且还在一个山沟沟劳改了一年 23)“你胡说了,他住在咱这儿,没有背枪的看守他,苦是苦些,和咱们一样, 咱又处处照顾了他,你说他劳改了一年,咱们不是长年在劳改吗?” 24)“蛮儿说报上就这么写的。 25)“蛮儿一定是看错了。你们婆娘家这臭嘴! 26)婆娘家便不再言语了,低声骂了一句怀里用牙咬奶的孩子。 27)男人们喝过一杯黑糊糊的茶水,又说开了: 28)“咱这块遗璞,真是好石头呢!想想,招来了多少人了?不算一般的,大人 物就有十多个了吧?” 29)他们扳指头数数,果然十多个了 30)“以后还能来吗?” 31)“只要有咱这块石头,就有人来吧,说不定以后还会来比省城老贾更大的人 呢 )“啊,那该好,娃们又要有凉鞋穿了!” 33)“但愿他们能来。” 34)“但愿不要是犯了什么错误 35)“但愿…
6)“城里人胃嫩。” 7)“鸡鸭都克得过,这茶水儿却受不了?!” 8)他们说过,就乐了,接着就看起河滩里的那块遗璞来。 9)“这么个仙物儿,遗在这里真委屈了。” 10)“多亏就遗弃了它!” 11)“多亏?” 12)“它要不在这儿,谁会到咱这儿?省城在天尽头,咱能去吗?但咱坐在家门 口,倒见着省城大人物了。” 13)说的是省城老贾的事儿。 14)省城老贾是七年前在这里呆过的。那时候,村里人发现从县里来了个胖胖的 老头,白日里也上山劳动,夜里就在石头前闷头儿坐一阵。他们都不知道这是谁, 后来才风闻是犯了错误,从省城来的人,姓贾。就叫起他省城老贾。 15)一年后,省城老贾就在县里当了书记,他们才知道那是个当官的人物,遗璞 村老少都很骄傲。省城老贾也没忘了这遗璞和遗璞村的人,过一些日子,就来看 看石头,又给这个村拨了好多救济粮、救济款。有一年每家得到十二元,一半买 了粮食,一半给孩子们买了塑料凉鞋。到山外去的时候,孩子们就穿上塑料凉鞋, 式样挺漂亮的,只是穿长了脚发烧,走一走得用凉水浇。去年秋初,省城老贾突 然回省城去了,临走前他照了好多遗璞的照片,还说回去后,要为这石头写写文 章哩。不久,他就在省城当了一个很大的官。遗璞村的人愈是十分地骄傲了。 16)“那文章不知写了没有?” 17)男人们在碾盘上说话,婆娘家觉得热闹,也走了过来。女人在石头上坐了, 一直不开口,这会儿说: 18)“蛮儿说,他在报上看到省城老贾的文章了。” 19)“写咱遗璞村了吗?” 20)“写了。说‘四人帮’迫害他,把他‘流放’,‘流放’是什么意思?” 21)“就是下放吧。” 22)“‘流放’到一个山区小县,而且还在一个山沟沟劳改了一年。” 23)“你胡说了,他住在咱这儿,没有背枪的看守他,苦是苦些,和咱们一样, 咱又处处照顾了他,你说他劳改了一年,咱们不是长年在劳改吗?” 24)“蛮儿说报上就这么写的。” 25)“蛮儿一定是看错了。你们婆娘家这臭嘴!” 26)婆娘家便不再言语了,低声骂了一句怀里用牙咬奶的孩子。 27)男人们喝过一杯黑糊糊的茶水,又说开了: 28)“咱这块遗璞,真是好石头呢!想想,招来了多少人了?不算一般的,大人 物就有十多个了吧?” 29)他们扳指头数数,果然十多个了。 30)“以后还能来吗?” 31)“只要有咱这块石头,就有人来吧,说不定以后还会来比省城老贾更大的人 呢。” 32)“啊,那该好,娃们又要有凉鞋穿了!” 33)“但愿他们能来。” 34)“但愿不要是犯了什么错误。” 35)“但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