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级语文质检试题2012年12月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机杼/伫立 裨益/刚愎 供给/口供 B.苑囿/残垣 落枕/烙印 称心/称呼 C.渣滓/浸渍 梦魇/赝品 炽热/奢侈 D.竣工/英俊 扁舟/翩跹 奔波/投奔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被戏称为“石灰窑工业园区”的强拆现场,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40多座小石 灰土窑顷刻间分崩离析,被彻底拆除 B.有时候文学的看法和时代的看法总是背道而驰,这是因为文学有着超越时代的持久不 变的原则,而喜新厌旧则差不多是每一个时代的原则。 C.谁也没有料想到,他作为一个心智不高、内力不坚的芸芸众生,却通过自己数十年的 潜心修炼,成为一代哲学大师 D.新年伊始,行人若再在南京市街头闯红灯或不走斑马线,就可能被守株待兔的协管员 逮住罚款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杭州市地铁坍塌事件的教训太沉痛了,一定要采取措施,防止以后不再发生这种严重 事故。 B.据老人后来回忆,包里除了刚从银行取的300元钱外,还有户口本、身份证、手机等 其他证件 C.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继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和寻根文学之后,在我国文学创作领 域出现了一波具有鲜明形式探索意味的文学浪潮一一先锋文学。 D.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 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4.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义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3分 (1)每逢深秋时节,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 ,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藏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高二级语文质检试题 2012 年 12 月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 ...的一项是( )(3 分) A.机杼./伫.立 裨.益/刚愎. 供.给/口供. B.苑.囿/残垣. 落.枕/烙.印 称.心/称.呼 C.渣滓./浸渍. 梦魇./赝.品 炽.热/奢侈. D.竣.工/英俊. 扁.舟/翩.跹 奔.波/投奔.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在被戏称为“石灰窑工业园区”的强拆现场,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40 多座小石 灰土窑顷刻间分崩离析 ....,被彻底拆除。 B.有时候文学的看法和时代的看法总是背道而驰 ....,这是因为文学有着超越时代的持久不 变的原则,而喜新厌旧则差不多是每一个时代的原则。 C.谁也没有料想到,他作为一个心智不高、内力不坚的芸芸众生 ....,却通过自己数十年的 潜心修炼,成为一代哲学大师。 D.新年伊始,行人若再在南京市街头闯红灯或不走斑马线,就可能被守株待兔 ....的协管员 逮住罚款。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 )(3 分) A.杭州市地铁坍塌事件的教训太沉痛了,一定要采取措施,防止以后不再发生这种严重 事故。 B.据老人后来回忆,包里除了刚从银行取的 3000 元钱外,还有户口本、身份证、手机等 其他证件。 C.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继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和寻根文学之后,在我国文学创作领 域出现了一波具有鲜明形式探索意味的文学浪潮——先锋文学。 D.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 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4. 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义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3 分) (1)每逢深秋时节,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 ,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藏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①② C.②③ D.②④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 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 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 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道上人 对曰:“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 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座,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 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付,又不知 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 母无他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 坐乃定。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越十年,环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 “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 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 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环具棺椁 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 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 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了哉 (选自明·宋濂《杜环小传》,有改动)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然诺,好周人急 救济 B.母如其言,附舟诣谭 往见 C.谭谢不纳,母大困 道歉 D.奉糜食母,抱衾寝母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竟绐以他事辞去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B.因访一元家所在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22 分)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 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 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 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道上人 对曰:“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 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座,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 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付,又不知 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 母无他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 坐乃定。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越十年,环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 “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 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 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环具棺椁 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 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 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了哉 (选自明·宋濂《杜环小传》,有改动)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重然诺,好周.人急 救济 B. 母如其言,附舟诣.谭 往见 C. 谭谢.不纳,母大困 道歉 D. 奉糜食.母,抱衾寝母 给……吃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竟绐以.他事辞去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B. 因.访一元家所在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 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D.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 秦王为赵王击缶 7.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shen)由也 C.妇啼一何苦 何故而至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 般无奈之下,找到了故人之子杜环。 B.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 ,使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 C.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 了杜家 D.作者被杜环关爱他人、善始善终的事迹所感动,因而撰文予以表彰,并在文中一再 用对比手法表现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句子断句。(4分) 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 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了哉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 ②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从生的草。 (1)“葱葱 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3分) (2)请赏析“一时放春入”一句。(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王勃《滕王阁序》)
D.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 秦王为.赵王击缶 7.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 君何以知燕王 B. 夫子何哂(shěn)由也 C. 妇啼一何苦 D. 何故而至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 般无奈之下,找到了故人之子杜环。 B. 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 氏,使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 C. 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 了杜家。 D. 作者被杜环关爱他人、善始善终的事迹所感动,因而撰文予以表彰,并在文中一再 用对比手法表现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 9.断句和翻译。(10 分) (1)用“/ ”给下列句子断句。(4 分) 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 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了哉 (2)翻译下面的句子。(6 分) ①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 ②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 分)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3 分) (2)请赏析“一时放春入”一句。 (4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则按前 3 题计分)(6 分) (1)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王勃《滕王阁序》)
(2)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陶渊明《归去 来兮辞》) (3)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渊明《归去来兮 辞》)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李密《陈 情表》)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文人画的艺术境界是痴狂,这个论断似乎不怎么新鲜,但是,中国文人艺术家的痴狂与 西方艺术家的痴狂完全是两个概念 在中国文化的早期,就将痴狂当作一种智慧的表现。从人文的角度看,最早的狂人要推 接舆。这位狂者的特点,一是看破世事,二是语发真情,三是独往独来,我行我素。从后人 对这些典籍的注释来看,皆认为是先贤借狂人之语来寄托自己的某种思想观念。孔子与庄子 这两位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都将狂夫之言之行看做是超凡脱俗之举,有发聋振聩之作用,以 至于后代不管什么社会力量和政治力量对“狂狷之行”、“狂夫之言”都采用了容忍甚至予 以关注的态度,造成了中国两千年文明史对狂人狂言的一种特殊认识:太聪明会致狂,所谓 大智若愚。而愚者狂人之言行是客观真理的显现。从接舆到《红楼梦》里的癞头和尚和跛足 道人,完整塑造出中国人心目中“狂人通道”的艺术典型。“狂”的寄情达意功能一一“狂 所具备的种种特质,与艺术创作的规律无不息息相通,因而十分自然地引入了艺术领域 由于狂言狂行能够得到社会的宽容与保护,所以艺术家就容易选择“狂”的艺术语言, 隐晦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声,从而揭示客观真理。中国艺术史到了魏晋时代,“狂”就成为 种风尚。嵇康与阮籍两位狂士之别,关键是一个“佯”字上,这就是生存的智慧,正所谓 疯狂乃机变之一道"。魏晋之后,痴狂成为通达、脱俗、自由的代名词,成为文人艺术家 生活的风格。或者说,他们的狂言狂行就成为自己的一种行为艺术 我们再看,由于艺术创作主体的痴狂风格,就决定了艺术形式的痴狂性质,中国古典艺 术中,书法的最高形式是草书,乃至大草、狂草。绘画的最高形式是写意,乃至大写意、泼 墨大写意。达不到这个境界,那就沦为匠人、匠气 西方文化从它的源头就对于非理性的“痴狂”持有否定态度。米歇尔·福柯有一句话概 括得很好,他说:“希腊的理性没有反对命题。”中世纪以来,“癫狂”被西方人认为是 种“罪恶”,因此对精神病采取隔离、驱逐的残酷手段。到了17世纪中叶,排斥的态度就 更加激烈起来,笛卡尔的哲学占据主导地位,确立理性至高无上的地位,癲狂被视为非人性 的东西 同普遍的艺术风尚相同,痴狂之风也是以“雅”始,以“俗”终。不狂而名之为狂的画
(2)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 。(陶渊明《归去 来兮辞》) (3) ,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渊明《归去来兮 辞》)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李密《陈 情表》)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小题。 文人画的艺术境界是痴狂,这个论断似乎不怎么新鲜,但是,中国文人艺术家的痴狂与 西方艺术家的痴狂完全是两个概念。 在中国文化的早期,就将痴狂当作一种智慧的表现。从人文的角度看,最早的狂人要推 接舆。这位狂者的特点,一是看破世事,二是语发真情,三是独往独来,我行我素。从后人 对这些典籍的注释来看,皆认为是先贤借狂人之语来寄托自己的某种思想观念。孔子与庄子 这两位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都将狂夫之言之行看做是超凡脱俗之举,有发聋振聩之作用,以 至于后代不管什么社会力量和政治力量对“狂狷之行”、“狂夫之言”都采用了容忍甚至予 以关注的态度,造成了中国两千年文明史对狂人狂言的一种特殊认识:太聪明会致狂,所谓 大智若愚。而愚者狂人之言行是客观真理的显现。从接舆到《红楼梦》里的癞头和尚和跛足 道人,完整塑造出中国人心目中“狂人通道”的艺术典型。“狂”的寄情达意功能——“狂 "所具备的种种特质,与艺术创作的规律无不息息相通,因而十分自然地引入了艺术领域。 由于狂言狂行能够得到社会的宽容与保护,所以艺术家就容易选择“狂”的艺术语言, 隐晦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声,从而揭示客观真理。中国艺术史到了魏晋时代,“狂”就成为 一种风尚。嵇康与阮籍两位狂士之别,关键是一个“佯”字上,这就是生存的智慧,正所谓 “疯狂乃机变之一道"。魏晋之后,痴狂成为通达、脱俗、自由的代名词,成为文人艺术家 生活的风格。或者说,他们的狂言狂行就成为自己的一种行为艺术。 我们再看,由于艺术创作主体的痴狂风格,就决定了艺术形式的痴狂性质,中国古典艺 术中,书法的最高形式是草书,乃至大草、狂草。绘画的最高形式是写意,乃至大写意、泼 墨大写意。达不到这个境界,那就沦为匠人、匠气。 西方文化从它的源头就对于非理性的“痴狂”持有否定态度。米歇尔·福柯有一句话概 括得很好,他说:“希腊的理性没有反对命题。”中世纪以来,“癫狂”被西方人认为是一 种“罪恶”,因此对精神病采取隔离、驱逐的残酷手段。到了 l7 世纪中叶,排斥的态度就 更加激烈起来,笛卡尔的哲学占据主导地位,确立理性至高无上的地位,癫狂被视为非人性 的东西。 同普遍的艺术风尚相同,痴狂之风也是以“雅”始,以“俗”终。不狂而名之为狂的画
家,为了向社会宣称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常常自称为“狂”。就说“扬州八怪”吧,其实 他们一点也不怪,不狂,这些文人画家开始具备专业画家的性质,他们还要进行书画交易, 借此为生。“痴狂”进入世俗化阶段,它作为一种艺术风格稳定下来。一方面,艺术家从事 艺术而不必为此而发疯:另一方面,具有疯狂艺术个性的作品能够不断地创造出来,满足欣 赏者那种歇斯底里的情绪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在中国,人们对狂夫之言之行都采用了容忍的态度,那是因为当年孔子与庄子这两位 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都将狂夫之言之行看做是超凡脱俗之举,有发聋振聩之作用 B.从楚狂接舆、癞头和尚、跛足道人到嵇康与阮籍,他们完整塑造了中国人心目中“狂 人通道”的艺术典型。 C.中国艺术史到了魏晋时代,痴狂成为通达、脱俗、自由的代名词,成为文人艺术家生 活的风格。 在中国古典的艺术创作中,书法的最高形式是草书,绘画的最高形式是写意,达不到 这个境界,那就沦为匠人、匠气。 E.扬州八怪”一点也不怪,不狂,他们的“狂言狂行”已成为自己的一种行为艺术 13.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欣赏者歇斯底里的审美情趣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疯狂艺术个性作品的产生 中国古代狂人虽有真伪之别,但他们都一样会语发真情,道破真理。 C.17世纪中叶的西方,理性是至高无上的 D.文中引用米歇尔·福柯话是想说明,西方文化从它的源头就对非理性的“痴狂”持 否定态度。 14.文中说:“痴狂之风也是以‘雅’始,以‘俗’终。”请分别解释这“痴狂之雅”与 “痴狂之俗”的具体内涵。(4分) 15.为什么说“中国文人艺术家的痴狂与西方艺术家的痴狂完全是两个概念”?(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俯向大地的身影 许俊文 这些年来,我的笔下总是很少提到自己的母亲。我觉得至今还没有找到可与母亲般配的 文字,就好比我们已探明脚下是一座丰富的矿藏,由于担心技术水平达不到,而一直犹豫不 决,迟迟没有开 那是去年深秋的一个黄昏,我从定远县东部的小镇岱山下车去豆村,沿途的田野,该收
家,为了向社会宣称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常常自称为“狂”。就说“扬州八怪”吧,其实 他们一点也不怪,不狂,这些文人画家开始具备专业画家的性质,他们还要进行书画交易, 借此为生。“痴狂”进入世俗化阶段,它作为一种艺术风格稳定下来。一方面,艺术家从事 艺术而不必为此而发疯;另一方面,具有疯狂艺术个性的作品能够不断地创造出来,满足欣 赏者那种歇斯底里的情绪。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 分) A.在中国,人们对狂夫之言之行都采用了容忍的态度,那是因为当年孔子与庄子这两位 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都将狂夫之言之行看做是超凡脱俗之举,有发聋振聩之作用。 B.从楚狂接舆、癞头和尚、跛足道人到嵇康与阮籍,他们完整塑造了中国人心目中“狂 人通道”的艺术典型。 C.中国艺术史到了魏晋时代,痴狂成为通达、脱俗、自由的代名词,成为文人艺术家生 活的风格。 D.在中国古典的艺术创作中,书法的最高形式是草书,绘画的最高形式是写意,达不到 这个境界,那就沦为匠人、匠气。 . E.扬州八怪”一点也不怪,不狂,他们的“狂言狂行”已成为自己的一种行为艺术。 13.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欣赏者歇斯底里的审美情趣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疯狂艺术个性作品的产生。 B.中国古代狂人虽有真伪之别,但他们都一样会语发真情,道破真理。 C.l7 世纪中叶的西方,理性是至高无上的。 D.文中引用米歇尔·福柯话是想说明,西方文化从它的源头就对非理性的“痴狂”持 否定态度。 14.文中说: “痴狂之风也是以‘雅’始,以 ‘俗’终。”请分别解释这“痴狂之雅”与 “痴狂之俗”的具体内涵。(4 分) 15.为什么说“中国文人艺术家的痴狂与西方艺术家的痴狂完全是两个概念”?(4 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俯向大地的身影 许俊文 这些年来,我的笔下总是很少提到自己的母亲。我觉得至今还没有找到可与母亲般配的 文字,就好比我们已探明脚下是一座丰富的矿藏,由于担心技术水平达不到,而一直犹豫不 决,迟迟没有开采。 那是去年深秋的一个黄昏,我从定远县东部的小镇岱山下车去豆村,沿途的田野,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