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学习《战国策》文选和古 国 战国 汉语通论(五)(六),学生 自学《战 策》文选 策》 够分析汉字的构造:汉字的形 理论教 国策》文 古 三篇、六 阅读 白 书、 今 体变化及其四种造字法,古今 14 学 与练 1、3 字、异体字、繁简字及在古书 字、异体 文子 字、繁简 中的使用,汉字形体与词的本 (六) 关文献。 义的关系 第四章 《论语》 自学《论 《论语》 文选 通讨学习《论语》、《礼记》文 《礼记》 语 古汉语 篇、 《礼 选和通论(比)(八)(九)(十) 理论教 《礼记》 记》文选 学生能够分析判断短语、单句 文选,阅 七) 复句,判断句、 叙述句 否 14 学与练 1、3 习 句、疑问句的句式特点和宾语 (八) 定句、疑 前置的特殊用法。 法的相 问句 (十) 关文献。 第五章 通过学习《孟子》文选和通论 自学(猛 (十一)(十二),学生能够以 《孟子》 《孟子》 子》 理论教选,阅读 古汉语文选三 识词类活用及使动、意动的语 通论(十 法特点,名词作状语的用法, 篇、词类 6 学与练 相关古 1、3 古汉语语法中的省路现象,人 一)(十 活用、代 词 称代词,指示代词,以及者学、 所字的用法。 文献 计 64
17 第 三 章 《 战 国 通过学习《战国策》文选和古 自学《战 《 战 国 汉语通论(五)(六),学生能 策》文选 国策》文 策》 够分析汉字的构造;汉字的形 理 论 教 三 篇、六 选,阅读 古 汉 语 体变化及其四种造字法,古今 14 学 与 练 1、3 书、古今 古 文 字 通 论 字、异体字、繁简字及在古书 习 字、异体 学 的 相 ( 五 ) 中的使用,汉字形体与词的本 字、繁简 关文献。 (六) 义的关系。 字 第四章 《论语》 自学《论 《论语》 文 选 二 通过学习《论语》、《礼记》文 语》 《礼记》 篇、《礼 选和通论(七)(八)(九)(十), 《礼记》 古 汉 语 理 论 教 记》文选 学生能够分析判断短语、单句、 文选,阅 通 论 14 学 与 练 1、3 一篇、判 复句,判断句、叙述句、否定 读 古 代 ( 七 ) 习 断句、否 句、疑问句的句式特点和宾语 汉 语 句 ( 八 ) 定句、疑 前置的特殊用法。 法 的 相 ( 九 ) 问句 关文献。 (十) 第 五 章 通过学习《孟子》文选和通论 自学《孟 (十一)(十二),学生能够认 子 》 文 《孟子》 《孟子》 识词类活用及使动、意动的语 理 论 教 选,阅读 古 汉 语 文 选 三 法特点,名词作状语的用法, 16 学 与 练 相 关 古 1、3 通论(十 篇、词类 古汉语语法中的省略现象,人 习 代 汉 语 一)(十 活用、代 称代词,指示代词,以及者字、 语 法 的 二) 词 所字的用法。 文献。 合 计 64 --
《古代汉语II》教学大纲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II) 基本信息 课程 课程 编号 B2320118 属性 必修■选修口 学分 总学时 理论 64 上机 学时 学时 0 课程 公共基础口综合素质口大类基础口院内平台■专业基础口 类别 专业主干口 专业方向/特色口专业任选口 顶峰课程口 先修 课程 现代汉语1,现代汉语1,古代汉语I 开课 话用 单位 人文学部文学院 专业 汉语国际教有 果程词 刘建华 青人 占庆全 撰写人 刘建华 审核人 王娅玮 二、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古代汉语IⅡ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设的学科平台课。本课程由文选、常用 词、古汉语通论三部分组成,其中以文选为纲,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坚持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抓住文言文中的关键字词和典型语法现象,运用通论知识指导文 选重点和难点的学习:解释数百个常用词,总结常用词的演变规律,积累古汉语 词汇量:系统了解古书用字、古书注解、标点翻译、文言词法和句法特点、音韵 学和诗词格律以及有关的文化常识等。通过本门课程学习,可以培养和提升学生 阅读中国古代文献以及研究古代汉语的初步能力,为今后学习语言学、古代文学、 史学、哲学、古典文献学、等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Ancient Chinese II is a subject platform course opened by Chinese internationa education.This course consists of three parts:selection,use,ancient Chinese general theory,among which selection serves as the outline and the three parts combine organically.We are supposed to insist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seize the key words and grammar phenomenon in classical essays and use general theoretical knowledge to instruct the learning of the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in essay selections:Explain the definitions of hundreds of common words,summarize the evolution law of common words,and accumulate ancient Chinese words and expressions,Systematically understand the old words,ancient books,lexical and syntactic features,phonology.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rules and related cultural knowledge.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students can cultivate and improve the primitive ability in reading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and studying ancient Chinese and strengthen the firm basis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linguistics,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history,philosophy and classical text. 18
18 《古代汉语 II》教学大纲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II) 一、基本信息 课程 B2320118 课程 必修■ 选修□ 编号 属性 学分 4 总学时 64 理论 64 上机 0 实验 0 学时 学时 学时 课程 公共基础□ 综合素质□ 大类基础□ 院内平台■ 专业基础□ 类别 专业主干□ 专业方向/特色□ 专业任选□ 顶峰课程□ 先修 现代汉语 I,现代汉语 II,古代汉语 I 课程 开课 人文学部文学院 适用 汉语国际教育 单位 专业 课程负 刘建华 撰写人 刘建华 审核人 王娅玮 责人 卢庆全 二、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古代汉语 II 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设的学科平台课。本课程由文选、常用 词、古汉语通论三部分组成,其中以文选为纲,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坚持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抓住文言文中的关键字词和典型语法现象,运用通论知识指导文 选重点和难点的学习;解释数百个常用词,总结常用词的演变规律,积累古汉语 词汇量;系统了解古书用字、古书注解、标点翻译、文言词法和句法特点、音韵 学和诗词格律以及有关的文化常识等。通过本门课程学习,可以培养和提升学生 阅读中国古代文献以及研究古代汉语的初步能力,为今后学习语言学、古代文学、 史学、哲学、古典文献学、等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Ancient Chinese II is a subject platform course opened by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This course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selection, use, ancient Chinese general theory, among which selection serves as the outline and the three parts combine organically. We are supposed to insist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seize the key words and grammar phenomenon in classical essays and use general theoretical knowledge to instruct the learning of the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in essay selections; Explain the definitions of hundreds of common words, summarize the evolution law of common words, and accumulate ancient Chinese words and expressions; Systematically understand the old words, ancient books, lexical and syntactic features, phonology,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rules and related cultural knowledge.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can cultivate and improve the primitive ability in reading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and studying ancient Chinese and strengthen the firm basis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linguistics,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history, philosophy and classical text
2.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和初步研究古代汉语的 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相关课程尤其是古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等奠 定扎实的基础。 课程目标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扎实的汉语基 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够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发展、繁荣中华民族的文化事 业。同村,也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视,引杨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华代委传统 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课程目标3(素质目标):深入理解古今语言继承发展关系,提高分析运用现 代汉语能力,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水平,能够胜任对外汉语中的文言文教学工作。 (2)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2 3 1.理论知识:掌握扎实的中国语言文学的基础理论 和基本知识,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 2.应用能力:熟悉国家有关汉语言文字及其传播的 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 专业技能,有较强的汉语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能 讲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能规范地使用汉字 4.学科视野: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 态,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具有较宽广的文 化视野,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能力: 3.课程资源 (1)推荐参考教材及参考书目 类别 教材名称 主编 出板社 出版时间 参考教材 古代汉语(第四版) 王力 中华书局 2018.6 古代汉语(第一版) 郭锡良 商务印书馆 1999.1 古代汉语(第三版)胡安陌、郭芹续 中华书局 2014.7 参考书目 古代汉语(第三版) 贵生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1.11 古代汉语(第二版) 沈祥源 武汉大学出版 2010.12 (2)课程网站 古代汉语武汉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WHU-1002922024 古代汉语(下)_大连大学辽宁省大学开放课程(LNUOC http://mooc1.chaoxing com/course/86611797.html 古代汉语重点、难点解析江苏师范大学_中国大学MOOC(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XZNU-1001755214 19
19 2.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和初步研究古代汉语的 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相关课程尤其是古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等奠 定扎实的基础。 课程目标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扎实的汉语基 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够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发展、繁荣中华民族的文化事 业。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课程目标 3(素质目标): 深入理解古今语言继承发展关系,提高分析运用现 代汉语能力,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水平,能够胜任对外汉语中的文言文教学工作。 (2)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1 2 3 1.理论知识:掌握扎实的中国语言文学的基础理论 √ √ √ 和基本知识,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 2.应用能力:熟悉国家有关汉语言文字及其传播的 √ 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 专业技能,有较强的汉语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能 讲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能规范地使用汉字; 4.学科视野: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 √ 态,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具有较宽广的文 化视野,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能力; 3.课程资源 (1)推荐参考教材及参考书目 类别 教材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参考教材 古代汉语(第四版) 王力 中华书局 2018.6 古代汉语(第一版) 郭锡良 商务印书馆 1999.1 参考书目 古代汉语(第三版) 胡安順、郭芹納 中华书局 2014.7 古代汉语(第三版) 荊贵生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1.11 古代汉语(第二版) 沈祥源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0.12 (2)课程网站 古代汉语_武汉大学_中国大学 MOOC(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WHU-1002922024 古代汉语(下)_大连大学_辽宁省大学开放课程(LNUOC) http://mooc1.chaoxing.com/course/86611797.html 古代汉语重点、难点解析_江苏师范大学_中国大学 MOOC(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XZNU-1001755214
4.考核及成绩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考试 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要考查学生对每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据程 课后作业 每次作业单独评分,布置作业2次,占平时成锁 30% 平时成绩 主要考核应用所学知识、文献查阅和先进工具,分析 (30%) 课堂交流 和评价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等。 上平时成绩40%。 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评价,如参与课堂讨论、课堂发言 出勤及课章表现 的踊跃程度及正确率并结合出物情况评分。占平时成 绩30%。 主要题型有填空趣、选择趣、名词解释、简答题、古 期末成绩 文阅读题和文言文翻译题等。其中,基础知识题约占 (70%) 闭卷考试 50%,能力题约占40%,主要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以及古文今译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方法和手段 对应的 章节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学时 课程目 课内 课后 标 第六章 《老子》文 通过学习诸子文选和 自学诸 汉语通论(十三)( 《老子》 洗四篇、《由 子》文选二 四),学生能够分析连 理论教 百家文 《庄子》 选,阅读 词、介词的语法特点利 学与练 1、2 古汉语通 篇、连词 古代汉话 句首句中语气词的使用 习 论(十三》 介词、语气 虚词的相 (十四) 词 情况,多义虚词的词性 变化及使用特点。 关文献 通过学习《诗经》文选 和古汉语通论(十五) 第七章 (十六),学生能够运用 自学《诗 《诗经》 《诗经》文 音韵学的基本知识及 理论教 经》文选 洗六管、《 古汉语通 经》用韵 《诗经》用韵情况, 分 14 阅读古今 1、2 论(十五 析双声叠韵的基本知识 古音通假 语音的 (十六) 和古音通假的类型,把 关文献 据古今语音的变化情 第八章 通过学习《楚辞》文选 自学《楚 《楚辞》 和 理论挈 辞》文选, 古汉语通 《楚辞》文 通论(十七)(十八) 学与练 阅读古书 1、2 论(十七) 选三篇、古 学生能够应用古书注解 习 注解的相 书注解 (十八) 的相关术语、古书注释 关文献 20
20 4.考核及成绩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考试 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主要考查学生对每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 课后作业 度,每次作业单独评分,布置作业2次,占平时成绩 30%。 平时成绩 主要考核应用所学知识、文献查阅和先进工具,分析 课堂交流 和评价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等。 (30%) 占平时成绩 40%。 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评价,如参与课堂讨论、课堂发言 出勤及课堂表现 的踊跃程度及正确率并结合出勤情况评分。占平时成 绩 30%。 主要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古 期末成绩 闭卷考试 文阅读题和文言文翻译题等。其中,基础知识题约占 (70%) 60%,能力题约占 40%,主要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以及古文今译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方法和手段 对应的 章节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学时 课程目 课内 课后 标 第六章 《老子》文 通过学习诸子文选和古 自学诸子 汉语通论(十三)(十 《老子》 选四篇、《庄 百家文 四),学生能够分析连 理论教 《庄子》 子》文选二 选,阅读 词、介词的语法特点和 16 学与练 1、2 古汉语通 篇、连词、 古代汉语 句首句中语气词的使用 习 论(十三) 介词、语气 虚词的相 情况,多义虚词的词性 (十四) 词 关文献。 变化及使用特点。 通过学习《诗经》文选 和古汉语通论(十五) 第 七 章 《诗经》文 (十六),学生能够运用 自学《诗 《诗经》 音韵学的基本知识及 理论教 经》文选, 选六篇、《诗 古汉语通 《诗经》用韵情况,分 14 学与练 阅读古今 1、2 经》用韵、 论(十五) 析双声叠韵的基本知识 习 语音的相 古音通假 (十六) 和古音通假的类型,把 关文献 握古今语音的变化情 况。 第 八 章 通过学习《楚辞》文选 自学《楚 《楚辞》 《楚辞》文 和 理论教 辞》文选, 古汉语通 通论(十七)(十八), 14 学与练 阅读古书 1、2 选三篇、古 论(十七) 学生能够应用古书注解 习 注解的相 书注解 (十八) 的相关术语、古书注释 关文献
的基本条及方法,古 人训诘的几种方式及方 法,并以此阅读分析重 要的训诂专书。 第九.章 浦讨学习《汉书》文洗 白学《汉 《汉书》 《汉书》 和古汉语通论 二十三 理论教 书》文选 古汉语通 选一篇,古 (二十四),学生建立 阅读古代 论(二十 文文体, 古 文文体的知识体系, 10 学与练 文体、句 1、2 (二十 书句该 用古书句读的方法,并 9 读的相 四) 能标点古文。 文献 通过学习古汉语通论 (二十八 )(二十九) 十),学生能够学到古书 第十章古 修辞的基本方式及重要 汉语通论 阅读古代 (E 古汉语修 的修辞格,分析判断古 理论教 汉语修刮 今汉语常见和特有的修 学与练 1、2、3 八)(二 辞、诗律 o 和诗律的 (三 辞格使用情况 习 运用格律诗的几种平贝 相关文献 格式及拗救、用韵特点 来探析诗词的发生、发 展,并能赏析古诗词。 计 64
21 的基本条例及方法,古 人训诂的几种方式及方 法,并以此阅读分析重 要的训诂专书。 第 九 章 通过学习《汉书》文选 自学《汉 《汉书》 《汉书》文 和古汉语通论(二十三) 理论教 书》文选, 古汉语通 选一篇,古 (二十四),学生建立古 阅读古代 10 学与练 1、2 论(二十 文文体,古 文文体的知识体系,应 文体、句 习 三)(二十 书句读 用古书句读的方法,并 读的相关 四) 能标点古文。 文献 通过学习古汉语通论 (二十八)(二十九)(三 第十章古 十),学生能够学到古书 修辞的基本方式及重要 汉语通论 阅读古代 的修辞格,分析判断古 理论教 ( 二 十 古汉语修 汉语修辞 今汉语常见和特有的修 10 学与练 1、2、3 八)(二十 辞、诗律 和诗律的 辞格使用情况。 习 九)(三 相关文献 运用格律诗的几种平仄 十) 格式及拗救、用韵特点, 来探析诗词的发生、发 展,并能赏析古诗词。 合 计 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