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基本信息 课程 课程 编号 B0320055 属性 必修■选修口 学分 总学时 理论 48 48 学时 学时 公共基础口综合素质口大类基础口院内平台■ 专业基础口 类别 专业主干口 专业方向/特色口专业任选口 顶峰课程口 先修 课程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开课 人文学部文学院 适用 单位 汉语国际教有 专业 课程负 责人 王娅玮、焦冬梅撰写人 王娅玮 审核人 王娅玮 二、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语言学概论》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门学科平台课程。本课程是大学 本科语言学类课程中的基础理论课, 也是先行课。它的任务主要是阐明语言学 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为学习各门语言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也为以后 学习其他语言理论和相关应用课程打下基础。本课程的内容主要涉及语言学的 基本理论知识,包括语言的性质、语言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语言的结构体 系,语言演变,语言接触与交流,语言系统的发展变化等。目的是使学生比较 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 究语言理论和规律奠定基础,为指导语言的实际应用服务。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is a platform course for the major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This course is a basic theoretical course in the linguistics course of undergraduate,and it is also a pioneer course.Its main task is to clarify the basic theories and concepts of linguistics,to provide necessary theoretical knowledge for the study of various language courses,and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study of other language theories and related applied courses.The content of this course mainly covers the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linguistics,including the nature of language. the status and role of language in society,the structural system of language,language evolution,language contact and communication,and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language system.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systematically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s,theories and knowledge of linguistics,lay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and in-depth research of linguistic theories and rules,and serve as a guide for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language. 2
22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一、基本信息 课程 B0320055 课程 必修■ 选修□ 编号 属性 学分 3 总学时 48 理论 48 上机 0 实验 0 学时 学时 学时 课程 公共基础□ 综合素质□ 大类基础□ 院内平台■ 专业基础□ 类别 专业主干□ 专业方向/特色□ 专业任选□ 顶峰课程□ 先修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课程 开课 人文学部文学院 适用 汉语国际教育 单位 专业 课程负 王娅玮、焦冬梅 撰写人 王娅玮 审核人 王娅玮 责人 二、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语言学概论》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门学科平台课程。本课程是大学 本科语言学类课程中的基础理论课,也是先行课。它的任务主要是阐明语言学 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为学习各门语言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也为以后 学习其他语言理论和相关应用课程打下基础。本课程的内容主要涉及语言学的 基本理论知识,包括语言的性质、语言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语言的结构体 系,语言演变,语言接触与交流,语言系统的发展变化等。目的是使学生比较 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 究语言理论和规律奠定基础,为指导语言的实际应用服务。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is a platform course for the major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This course is a basic theoretical course in the linguistics course of undergraduate, and it is also a pioneer course. Its main task is to clarify the basic theories and concepts of linguistics, to provide necessary theoretical knowledge for the study of various language courses, and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study of other language theories and related applied courses. The content of this course mainly covers the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linguistics, including the nature of language, the status and role of language in society, the structural system of language, language evolution, language contact and communi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language system.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systematically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s, theories and knowledge of linguistics, lay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and in-depth research of linguistic theories and rules, and serve as a guide for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language
2.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课程目标2(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对汉 语中的语言现象、特点及规律进行分析和解释。 课程目标3(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对不 同语言间的语言现象、特点及规律进行对比、分析和归纳。 课程目标4(素质目标):能将所学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运用于 语言规范化、汉语教学、第二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等语言应用领域。 (2)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捧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与专业培养方案一致) 1 2 3 1.理论知识:掌握扎实的中国语言文学 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良好的人文 素差。 2.应用能力:熟悉国家有关汉语言文字及 其传播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汉语作 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专业技能,有较强的汉 语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能讲比较标准的 普通话,能规范地使用汉字: 3.跨文化交际能力:了解外国文化和国 情,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外语熟 4.学科视野: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 及发展动态,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 力,具有较宽广的文化视野,具有一定的 批判性,创浩性思维能力: 3.课程资源 (1)推荐参考教材及参考书目 类别 教材名称 主绵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参考牧材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叶蜚声、徐通销 北京大学出社 2010 基础语言学教程 徐销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语言学概论(第四版) 岑运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 参考书目 语言学概论 胡明扬场 语文出版社 2002 语言字概论 福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课程网站 语言学概论北京大学_中国大学MOOC(幕课) https://www.icoursel63.org/course/PKU-1205727813
23 2.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课程目标 2(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对汉 语中的语言现象、特点及规律进行分析和解释。 课程目标 3(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对不 同语言间的语言现象、特点及规律进行对比、分析和归纳。 课程目标 4(素质目标):能将所学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运用于 语言规范化、汉语教学、第二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等语言应用领域。 (2)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与专业培养方案一致) 1 2 3 4 1. 理论知识:掌握扎实的中国语言文学 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良好的人文 √ √ √ 素养; 2.应用能力:熟悉国家有关汉语言文字及 其传播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汉语作 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专业技能,有较强的汉 √ √ √ 语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能讲比较标准的 普通话,能规范地使用汉字; 3.跨文化交际能力:了解外国文化和国 情,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外语熟 √ 练; 4.学科视野: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 及发展动态,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 √ √ √ 力,具有较宽广的文化视野,具有一定的 批判性、创造性思维能力; 3.课程资源 (1)推荐参考教材及参考书目 类别 教材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参考教材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 叶蜚声、徐通锵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基础语言学教程 徐通锵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参考书目 语言学概论(第四版) 岑运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 语言学概论 胡明扬 语文出版社 2002 语言学概论 邢福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课程网站 语言学概论_北京大学_中国大学 MOOC(幕课)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PKU-1205727813
4.考核及成绩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考试 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作业 考查学生对每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 每次作业单独评分,占平时成绩60%。 平时成绩(30%) 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评价,如参与课堂讨论、课堂发言 出勒及课堂 表现 的蹈跃程度及正确率并结合出勤情况评分。占平时成 绩40% 期末成绩(70%) 闭卷考试 主要题型有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语法分析题 等。其中,基础知识题约占60%,能力题约占40%。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方法和手段 对应的 章节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课程目 课内 课后 语言学的对 象 学科性 了解什么是语言学:语言学的 导言 质、主要流 发展大致经历了几个发展阶 理论学 阅读文 以及期间产生的主要流派:并 派及其在料 习、讨 了解语言学在当前现代科学体 献 学体系中的 地位 系中的学科地位和重要作用。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 了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阿 理论学 阅读文 语言的功能和思维 工只,是思维的工具:掌握语 习、讨 功能 功能 言的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献 第二章 语言的符号 了解什么是符号,什么是语言 理论学 阅读文 语言是 性质,语言 符号:掌握语言结构的系统性 语言结构的二层性:尤其是重 习、讨 献、练 1、2、3 符号系 符号的系统 习 点掌握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语晋和音系 了解语音和晋系以及音素和道 以及音素和 位的区别和联系:掌捏人类发 音位的区别 音、准确掌握普通话发音的站 和联系, 第三章 本原理和常用国际音标 又特征 理论学 阅读文 声学和发 语音利 12、3 生理看人类 中的音位进行分析: 了解音系 习、课 献、练 4 音系 单位及组织方式。 堂练习 语语音,音 位和音系 音位的聚合 和组合 语法单位, 了解词和短语的结构:堂握语 理论学 阅读文 第四音 语法 语法的组合 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 习 讨 献、 1、2、3 4 规则和聚合 握语法意义、语法范畴、语法 24
24 4.考核及成绩评价标准 考核方式:考试 评价标准 成绩构成 评价方式 评价依据 作业 考查学生对每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 每次作业单独评分,占平时成绩 60%。 平时成绩(30%) 出勤及课堂 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评价,如参与课堂讨论、课堂发言 的踊跃程度及正确率并结合出勤情况评分。占平时成 表现 绩 40%。 期末成绩(70%) 闭卷考试 主要题型有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语法分析题 等。其中,基础知识题约占 60%,能力题约占 40%。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方法和手段 对 应 的 学 章节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课 程 目 时 课内 课后 标 语言学的对 了解什么是语言学;语言学的 象、学科性 发展大致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理论学 质、主要流 阅读文 导言 以及期间产生的主要流派;并 4 习、讨 1 派及其在科 献 了解语言学在当前现代科学体 论 学体系中的 系中的学科地位和重要作用。 地位 第一章 语言的社会 了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 理论学 阅读文 语言的 功能和思维 工具,是思维的工具;掌握语 4 习、讨 1 献 功能 功能 言的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论 第二章 语言的符号 了解什么是符号,什么是语言 理论学 阅读文 语言是 性质,语言 符号;掌握语言结构的系统性, 4 习、讨 献、练 1、2、3 符号系 符号的系统 语言结构的二层性;尤其是重 论 习 统 性 点掌握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语音和音系 了解语音和音系以及音素和音 以及音素和 位的区别和联系;掌握人类发 音位的区别 音、准确掌握普通话发音的基 第三章 和联系,从 本原理和常用国际音标;了解 理论学 阅读文 声学和发音 区别特征,并能够对具体语言 1、2、3、 语音和 8 习、课 献、练 生理看人类 中的音位进行分析;了解音系 4 音系 堂练习 习 语语音,音 单位及组织方式。 位和音系, 音位的聚合 和组合 第四章 语法单位, 了解词和短语的结构;掌握语 理论学 阅读文 1、2、3、 语法的组合 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掌 10 习、讨 献、练 语法 4 规则和聚合 握语法意义、语法范畴、语法 论 习
规测,语法 形式和语法手段等概念,并能 够结合具体语言进行分析: 语法 悉常见的语法范畴,如性、数 手段和语法 格、体、时、态、人称、级等。 范畴,变换 分析法 重点掌握基本词汇的特点,多 词汇和词 义词和同音词的区别,同义词 第五章 义,词义的 辨析,句义,句子的语义结构, 理论学 阅读文 语义和 各种关系 句法语义范畴,话题和说明, 习、讨献、练 12、3、 4 语用 句义及其结 焦点和预设:堂据义素、语义 习 构,语用义 文字和语 了解汉字的特点,汉字和汉语 言,文字的 的关系:了解文字的起源、发 第六章 产生,文 展和改革,口语和书面语的关 理论学 阅读文 123 的类型,文 系。 习、讨 文字 字的发国与 传播,书 语 第七章语言演变的 重点掌握语言发展的特点、共 语言演 原因和特 同语和共同语的规范、社会方 理论学 阅读文 习、讨 1、2、3 变与语 点,语言的 言、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 言分化 分化 握语言的分化和语言的统 社会接触和 了解借词和意译词、仿译词的 第八章 区别:了解语言融合类型:了 理论学 语言的 语言接触 解什么是双语现象,以及语言 语言接触的 习、讨 阅读文 1、2、3 接触 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一—洋泾 类型 派、混合语。 第九章 重点掌握语音系统的演变规律 演变,语法 语言系 和历史比较法:了解语法、词 理论学 阅读文 统的演 的演变,词 汇、 语义演变的规律。 献 1、2、3 汇和词义的 变 溜变 计
25 规则,语法 形式和语法手段等概念,并能 意义、语法 够结合具体语言进行分析;熟 形式、语法 悉常见的语法范畴,如性、数、 手段和语法 格、体、时、态、人称、级等。 范畴,变换 分析法 重点掌握基本词汇的特点,多 词汇和词 义词和同音词的区别,同义词 第五章 义,词义的 辨析,句义,句子的语义结构, 理论学 阅读文 1、2、3、 语义和 各种关系, 句法语义范畴,话题和说明, 4 习、讨 献、练 4 语用 句义及其结 焦点和预设;掌握义素、语义 论 习 构,语用义 场,并能使用义素分析法对具 体语言现象进行分析。 文字和语 了解汉字的特点,汉字和汉语 言,文字的 的关系;了解文字的起源、发 第六章 产生,文字 展和改革,口语和书面语的关 理论学 阅读文 1、2、3、 的类型,文 系。 4 习、讨 文字 献 4 字的发展与 论 传播,书面 语 第七章 语言演变的 重点掌握语言发展的特点、共 理论学 语言演 原因和特 同语和共同语的规范、社会方 阅读文 3 习、讨 1、2、3 变与语 点,语言的 言、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掌 献 论 言分化 分化 握语言的分化和语言的统一。 社会接触和 了解借词和意译词、仿译词的 第八章 区别;了解语言融合类型;了 理论学 语言接触, 阅读文 语言的 解什么是双语现象,以及语言 3 习、讨 1、2、3 语言接触的 献 接触 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洋泾 论 类型 浜、混合语。 第九章 语音系统的 重点掌握语音系统的演变规律 演变,语法 和历史比较法;了解语法、词 理论学 语言系 阅读文 的演变,词 汇、语义演变的规律。 4 习、讨 1、2、3 统的演 献 汇和词义的 论 变 演变 合 计 48 --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 一、基本信息 课程 课程 编号 B032053 属性 必修■选修口 理论 学分 4 总学时 64 学时 0 课程 公共基础口综合素质口大类基础口院内平台■一专业基础口 类别 专业主干口专业方向特色口专业任选口顶峰课程口 先修 课积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开课 单位 文学院 适用 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有 专业 课程负 责人 张红翠 撰写人 美云鹏 审核人 张红翠 二、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文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和汉语国际教有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这门课程 的学习,使学生堂握有关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懂得文学基本想律,正确认识和把 握古今中外的文学现象,树立科学的艺术观和审美观,初步培养和提高运用文学理论去阅 读、分析和评价古今中外文学文本的能力,为其日后学习、研究中外文学史和从事文学批 平建立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理论素质。 Introduction to Literatre is the Core Cours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basic theory of literature,understand the basic laws of literature,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literary phenomena of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and establish a scientific view of art and aesthetics.To cultivate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using literary theory to read,analyze and evaluate ancient and modern Chinese and foreign literary texts,and to establish a relatively solid theoretical basis and theoretical quality for studying and studying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d foreign literature and engaging in literary criticism in the future. 2.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1)课程目标 温新标1能够理解并拿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中国传统文论中的一些帮本宿阴和吸 目标2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论以及中国传统文论中的优秀成果,授课的同时向学生 们灌输爱国主义思想教有。 目标3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论和中国传统文论中的理论知识,对一些经典的文学作 品进行分析和评论的写作,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26
26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 一、基本信息 课程 B0320053 课程 必修■ 选修□ 编号 属性 学分 4 总学时 64 理论 0 上机 0 实验 0 学时 学时 学时 课程 公共基础□ 综合素质□ 大类基础□ 院内平台■ 专业基础□ 类别 专业主干□ 专业方向/特色□ 专业任选□ 顶峰课程□ 先修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课程 开课 文学院 适用 汉语言文学 汉语国际教育 单位 专业 课程负 张红翠 撰写人 姜云鹏 审核人 张红翠 责人 二、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 《文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这门课程 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懂得文学基本规律,正确认识和把 握古今中外的文学现象,树立科学的艺术观和审美观,初步培养和提高运用文学理论去阅 读、分析和评价古今中外文学文本的能力,为其日后学习、研究中外文学史和从事文学批 评建立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理论素质。 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 is the Core Cours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basic theory of literature, understand the basic laws of literature,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literary phenomena of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 and establish a scientific view of art and aesthetics. To cultivate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using literary theory to read, analyze and evaluate ancient and modern Chinese and foreign literary texts, and to establish a relatively solid theoretical basis and theoretical quality for studying and studying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d foreign literature and engaging in literary criticism in the future. 2.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1)课程目标 目标 1 能够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中国传统文论中的一些基本常识和原 理。 目标 2 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论以及中国传统文论中的优秀成果,授课的同时向学生 们灌输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目标 3 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论和中国传统文论中的理论知识,对一些经典的文学作 品进行分析和评论的写作,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