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凯里一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禅让(shan)粗糙(zdo) 胚胎(pi 恪守不渝(ke) B.炽热(zhi) 粗犷( kuang)歼灭(jian)相形见绌(chu) C.熨帖(y) 埋怨(man) 谙熟(an) 面面相觑 (q山) D.纤维(qian) 氛围(fen) 龋齿(qu) 浑身解数(ji)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新生欢迎仪式上,校长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七月流火,天气虽 然炎热,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 B.什么是诚信?从道德范畴来讲,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 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C.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骨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 史上汗牛充栋。 D.老张以认真、严谨著称,做工作非常细致,几乎可以做到毫发不爽,什么事 交给他都放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古老的中国气功已经运用于竞技体育,它可以调节赛前运动员经常出现的紧 张情绪。 B.这家企业虽然成立不久,规模不大,但已经两次荣获省科学创新奖,三次被 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C.有关商品房质量的投诉,这些年一直居高不下,原因之一就是目前建设中大 量采用现场浇铸施工工艺使得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D.他们本着以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便于服用为原则,改革了药品的处方、工 艺和剂型,从而赢得了市场。 4.填写下面文字中橫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高尚而有情趣的朋友最理想。髙尚的人使人尊敬,有情趣的人使人喜欢, 又高尚又有情趣的人, ① ,交往愈久,情感 愈深。譬如新鲜的水果, ,其味其效,可谓一举两得 A.①人们亲而不亵,敬而不畏 B.①使人敬而不畏,亲 而不亵 ②不但甘美可口,而且营养丰富 ②不但甘美可口,而且营 养丰富 C.①人们敬而不畏,亲而不亵, D.①使人亲而不亵,敬而 不畏 ②不但营养丰富,而且甘美可口 ②不但营养丰富,而且甘 美可口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贵州省凯里一中 2012 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0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禅让(shàn) 粗糙(zào ) 胚胎(pī) 恪守不渝(kè) B.炽热(zhì) 粗犷(kuànɡ) 歼灭(jiān) 相形见绌(chù) C.熨帖(yù) 埋怨(mán) 谙熟(ān) 面面相觑 (qù) D.纤维(qiān) 氛围(fēn) 龋齿(qǔ) 浑身解数(jiě)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新生欢迎仪式上,校长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七月流火,天气虽 然炎热,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 B.什么是诚信?从道德范畴来讲,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 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C.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骨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 史上汗牛充栋。 D.老张以认真、严谨著称,做工作非常细致,几乎可以做到毫发不爽,什么事 交给他都放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古老的中国气功已经运用于竞技体育,它可以调节赛前运动员经常出现的紧 张情绪。 B.这家企业虽然成立不久,规模不大,但已经两次荣获省科学创新奖,三次被 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C.有关商品房质量的投诉,这些年一直居高不下,原因之一就是目前建设中大 量采用现场浇铸施工工艺使得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D.他们本着以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便于服用为原则,改革了药品的处方、工 艺和剂型,从而赢得了市场。 4.填写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高尚而有情趣的朋友最理想。高尚的人使人尊敬,有情趣的人使人喜欢, 又高尚又有情趣的人, ① ,交往愈久,情感 愈深。譬如新鲜的水果, ② ,其味其效,可谓一举两得。 A.①人们亲而不亵,敬而不畏 B.①使人敬而不畏,亲 而不亵 ②不但甘美可口,而且营养丰富 ②不但甘美可口,而且营 养丰富 C.①人们敬而不畏,亲而不亵, D.①使人亲而不亵,敬而 不畏 ②不但营养丰富,而且甘美可口 ②不但营养丰富,而且甘 美可口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音乐是人类共有的文化现象,许多民族在新石器时代就掌握了音乐的原 理,能够演唱歌曲。对于绝大多数民族而言,音乐是娱乐的工具,自娱或者群娱; 而中国却将音乐作为教化的工具,而且是教化的最高形式,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 重要的特色之一。要了解儒家的音乐思想,必须了解《礼记·乐记》阐述过的两 个基本问题,一是乐为心声,二是声、音、乐三分的理论。 所谓“乐为心声”,是说乐是人类发自内心的情感之声。人的快乐,是 “情动于中”的结果。某件事情感动我了,我就会情不自禁地说“好啊!”就会 “形于言”。如果我觉得这样还不足以表达我的情,“言之不足”,就要“嗟叹 之”,“好啊,唉呀!”如果嗟叹之仍然不足,我就会“咏歌之”,想用唱歌来 表达内心的兴奋。如果觉得“咏歌之”还是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心情,就会不知不 觉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了,高兴得手舞足蹈。所以说“乐”是表达人类感 情的方式之 那么,什么是声、音、乐三分呢?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自然声响,刮风、打雷、 物与物相互撞击,都可以发出响声,还有人的叫喊声,只要是有感觉器官的动物 都能感知这种响声。这种响声没有节奏,没有审美价值,杂乱无章,儒家称之为 声”,实际上是一种噪声。人比动物高明在哪里呢?人能够从自然界众多的声 中找出规律,找到它的音阶,1234567,而且发现这个音阶可以组成旋律,这个 旋律又可以配合成声调,声调和旋律的不同组合,可以变成风格各异的乐曲,用 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儒家把这种有节奏、有旋律、有审美情趣的乐曲称为“音 它相当于今天人们所说的“音乐”。这是人比动物高明的地方,所以《礼记.乐 记》上讲“禽兽知声而不知音” 人类创作的“音”丰富多彩,那么大家知道,在我们当今这个世界上 音乐的风格是非常非常多的,“摇滚”、“重金属”、抒情歌曲、古典音乐、流 行歌曲等等,这些不同风格的乐曲给人的心灵带来的感受是千差万别的。有的歌 曲能够让你疯狂,你听久了就要疯狂;有的音乐听久了能让你消沉,让你颓废 也有的音乐能够让你向上,催你进取等等。 儒家觉得,人既然是情感的动物,而对情感影响最直接、最强烈的又是 “音”,这样就有必要对“音”进行审视。在“音”里面,我们应该选择一些什 么样的东西来推荐给大众呢?儒家认为要选择对大众身心健康有益的、对社会有 益的、对人有道德教化作用的歌曲,儒家把这样的歌曲称为“乐”,并且明确地 界定说“德音之谓乐”。《礼记·乐记》又说“众庶”“知音而不知乐”,“唯 君子能知乐”。君子比众庶高明的地方是,君子懂得用“乐”作为教化大众的工 具。例如《诗经》里面的诗篇,在古代是可以演唱的,它们主题纯正,节奏平和, 你在听这种乐曲的时候,就会涵泳在它的氛围之中,心灵和情感就会随之变化, 所以孔子的教育理论中有“诗教”之说。儒家喜欢讲“教化”,你的情感在听音 乐的愉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被改变了,好像一颗糖放在水里,不知不觉地化了 这种教育方式一点也不生硬,不仅易于被大众接受,而且好的乐曲“其感人也 深”,能深入你的心田,可以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所以《孝经》上说:“移风易 俗,莫善于乐。” 5.下列关于“乐”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乐”是人类发自内心的情感之声,是表达人类感情的方式之 B.对大众身心健康、道德教化和社会有益的歌曲,儒家才认为是“乐” C.有节奏、有旋律和有审美价值的声音,就是儒家所说的“乐
音乐是人类共有的文化现象,许多民族在新石器时代就掌握了音乐的原 理,能够演唱歌曲。对于绝大多数民族而言,音乐是娱乐的工具,自娱或者群娱; 而中国却将音乐作为教化的工具,而且是教化的最高形式,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 重要的特色之一。要了解儒家的音乐思想,必须了解《礼记·乐记》阐述过的两 个基本问题,一是乐为心声,二是声、音、乐三分的理论。 所谓“乐为心声”,是说乐是人类发自内心的情感之声。人的快乐,是 “情动于中”的结果。某件事情感动我了,我就会情不自禁地说“好啊!”就会 “形于言”。如果我觉得这样还不足以表达我的情,“言之不足”,就要“嗟叹 之”,“好啊,唉呀!”如果嗟叹之仍然不足,我就会“咏歌之”,想用唱歌来 表达内心的兴奋。如果觉得“咏歌之”还是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心情,就会不知不 觉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了,高兴得手舞足蹈。所以说“乐”是表达人类感 情的方式之一。 那么,什么是声、音、乐三分呢?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自然声响,刮风、打雷、 物与物相互撞击,都可以发出响声,还有人的叫喊声,只要是有感觉器官的动物, 都能感知这种响声。这种响声没有节奏,没有审美价值,杂乱无章,儒家称之为 “声”,实际上是一种噪声。人比动物高明在哪里呢?人能够从自然界众多的声 中找出规律,找到它的音阶,1234567,而且发现这个音阶可以组成旋律,这个 旋律又可以配合成声调,声调和旋律的不同组合,可以变成风格各异的乐曲,用 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儒家把这种有节奏、有旋律、有审美情趣的乐曲称为“音”, 它相当于今天人们所说的“音乐”。这是人比动物高明的地方,所以《礼记.乐 记》上讲“禽兽知声而不知音”。 人类创作的“音”丰富多彩,那么大家知道,在我们当今这个世界上, 音乐的风格是非常非常多的,“摇滚”、“重金属”、抒情歌曲、古典音乐、流 行歌曲等等,这些不同风格的乐曲给人的心灵带来的感受是千差万别的。有的歌 曲能够让你疯狂,你听久了就要疯狂;有的音乐听久了能让你消沉,让你颓废; 也有的音乐能够让你向上,催你进取等等。 儒家觉得,人既然是情感的动物,而对情感影响最直接、最强烈的又是 “音”,这样就有必要对“音”进行审视。在“音”里面,我们应该选择一些什 么样的东西来推荐给大众呢?儒家认为要选择对大众身心健康有益的、对社会有 益的、对人有道德教化作用的歌曲,儒家把这样的歌曲称为“乐”,并且明确地 界定说“德音之谓乐”。《礼记·乐记》又说“众庶”“知音而不知乐”,“唯 君子能知乐”。君子比众庶高明的地方是,君子懂得用“乐”作为教化大众的工 具。例如《诗经》里面的诗篇,在古代是可以演唱的,它们主题纯正,节奏平和, 你在听这种乐曲的时候,就会涵泳在它的氛围之中,心灵和情感就会随之变化, 所以孔子的教育理论中有“诗教”之说。儒家喜欢讲“教化”,你的情感在听音 乐的愉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被改变了,好像一颗糖放在水里,不知不觉地化了。 这种教育方式一点也不生硬,不仅易于被大众接受,而且好的乐曲“其感人也 深”,能深入你的心田,可以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所以《孝经》上说:“移风易 俗,莫善于乐。” 5.下列关于“乐”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乐”是人类发自内心的情感之声,是表达人类感情的方式之一。 B.对大众身心健康、道德教化和社会有益的歌曲,儒家才认为是“乐”。 C.有节奏、有旋律和有审美价值的声音,就是儒家所说的“乐
D.“乐”被儒家视为教化大众最好的工具和最高的形式。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特色之一,就是喜欢音乐和重视音乐。 B.世界上绝大多数民族只是视音乐为自娱乐或者群娱的一种方式。 C.儒家认为,人比禽兽高明,因为禽兽知声而不知音,人既知声也知音。 D.儒家认为,君子比众庶高明,因为众庶知音而不知乐,只有君子能知乐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聆听、涵泳《诗经》里面纯正,节奏平和的乐诗是儒家“诗教”的一种形式。 B.发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之声,虽然有不同的音乐风格,但都有“教化”人的 作用 C.那些听了让你疯狂、消沉和颓废的音乐,不属于儒家所认为的“德音”,亦 即乐。 D.孔子的教育理论中“诗教”之说的重要内涵,就是用“乐”来移风易俗,教 化民众。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 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 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 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 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 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 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 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 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 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 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 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 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初,光武善谶,及显宗、肃宗因祖述焉。自中兴之后,儒者争学图纬,兼复附以 妖言。衡以图纬虚妄,非圣人之法,乃上疏。…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 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 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奷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 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D.“乐”被儒家视为教化大众最好的工具 和最高的形式。 6.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特色之一,就是喜欢音乐和重视音乐。 B.世界上绝大多数民族只是视音乐为自娱乐或者群娱的一种方式。 C.儒家认为,人比禽兽高明,因为禽兽知声而不知音,人既知声也知音。 D.儒家认为,君子比众庶高明,因为众庶知音而不知乐,只有君子能知乐。 7.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聆听、涵泳《诗经》里面纯正,节奏平和的乐诗是儒家“诗教” 的一种形式。 B.发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之声,虽然有不同的音乐风格,但都有“教化”人的 作用。 C.那些听了让你疯狂、消沉和颓废的音乐,不属于儒家所认为的“德音”,亦 即乐。 D.孔子的 教育理论中“诗教”之说的重要内涵,就是用“乐”来移风易俗,教 化民众。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 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 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 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 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 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 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 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 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 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 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 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 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 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初,光武善谶,及显宗、肃宗因祖述焉。自中兴之后,儒者争学图纬,兼复附以 妖言。衡以图纬虚妄,非圣人之法,乃上疏。……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 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 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 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衡少善属文 属:写作 B.连辟公府不就 就:成就 C.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承:接 D.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 而:可是 9.以下各句子能够直接体现张衡才能的的一组是 ①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②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 ③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④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⑤衡乃诡对而出 ⑥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一开始介绍张衡的姓名、籍贯,这是纪传体史书的通例,接着介绍他的经 历,广博的学识,非凡的才学,这是科学发明创造的前提。 B.张衡淡泊名利,不好交结俗人,对他们敬而远之,这是一种正确的生活态度, 对他的仕途和学术研究没有影响。 C.张衡作《二京赋》,从其目的而言可见他有忧国忧民之心,从其写作时间而 言可见他有严谨的创作态度 D.本文语言极其简练,“治威严,整法度”髙度概括,“上下肃然”,形象地 表现了张衡治理河间取得的成效。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来源:学科网] 文 (2)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 理译文 1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面问题。(8分) 晴 刘放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衡少善属文 属: 写作 B. 连辟公府不就 就:成就 C. 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承:接 D.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 而:可是 9.以下各句子能够直接体现张衡才能的的一组是( ) ①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②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 ③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④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⑤衡乃诡对而出 ⑥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A.①②⑤ B.①④⑥ C .②③④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一开始介绍张衡的姓名、籍贯,这是纪传体史书的通例,接着介绍他的经 历,广博的学识,非凡的才学,这是科学发明创造的前提。 B.张衡淡泊名利,不好交结俗人,对他们敬而远之,这是一种正确的生活态度, 对他的仕途和学术研究没有影响。 C. 张衡作《二京赋》,从其目的而言可见他有忧 国忧民之心,从其写作时间而 言可见他有严谨的创作态度。 D. 本文语言极其简练,“治威严,整法度”高度概括,“上下肃然”,形象地 表现了张衡治理河间取得的成效。 第Ⅱ卷(共 120 分) 四、(23 分) 1 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来源:学科网] 译 文: (2)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 理。 译 文: 1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面问题。(8 分) 新 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 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根据诗歌的具体意象,说说这首诗歌写的是哪个季节?表现了作者怎样的 心情? 答: 2)第四句中的“偷”字一作“径”,你认为哪一个字好,请联系诗句说说理 由答 13.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两题都做的,以第一题计 分。)(5分)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韩愈《师 说》) 大礼不辞小让。(司马迁《鸿门宴》) ,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 渊明《归去来兮辞》) (2) ,致万乘之势, 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 合为家,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五、(22分)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14--17题 李白心灵里的故乡 车延高 ①李白的故乡究竟在何处,这些年始终没有停止过纷争。 ②故乡,其实就是一种回望,由现实里的无意触发,突然对自己最难忘最信 赖最依靠的故土、故地、故人、故情产生一种意念性的向往。它是抽象的具体 又是具体的抽象。基于这点,我们可以大着胆子学着诗仙的狂放,喝下几杯酒 迈着醉步走进诗人心灵之门。这时,你就会发现诗人心灵的故乡是变化的、多样 的、唯美的、抽象的 ③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从碎叶城到甘肃成纪,再折道四川江油,是十分漫 长、艰难的跋涉过程。那时的李白太天真,懵懂的眼睛在有节律的马背上晃着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 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根据诗歌的具体意象,说说这首诗歌写的是哪个季节?表现了作者怎样的 心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第四句中的“偷”字一作“径”,你认为哪一个字好,请联系诗句说说理 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3.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两题都做的,以第一题计 分。)(5 分)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韩愈《师 说》) _____________ ,大礼不辞小让。(司马迁《鸿门宴》) _____________ ,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_____________ 。( 陶 渊明《归去来兮辞》) (2)_____________ ,致万乘之势,_____________ ,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 合为家,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_____________ 。 (贾谊《过秦论》) 五、(22 分)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 14——17 题。 李白心灵里的故乡 车延高 ①李白的故乡究竟在何处,这些年始终没有停止过纷争。 ②故乡,其实就是一种回望,由现实里的无意触发,突然对自己最难忘最信 赖最依靠的故土、故地、故人、故情产生一种意念性的向往。它是抽象的具体, 又是具体的抽象。基于这点,我们可以大着胆子学着诗仙的狂放,喝下几杯酒, 迈着醉步走进诗人心灵之门。这时,你就会发现诗人心灵的故乡是变化的、多样 的、唯美的、抽象的。 ③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从碎叶城到甘肃成纪,再折道四川江油,是十分漫 长、艰难的跋涉过程。那时的李白太天真,懵懂的眼睛在有节律的马背上晃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