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安顺市平坝县2015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考试语文卷2 说明: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宇宙的起源 霍金 詹姆·哈特尔和我发现宇宙自发创生的图景有一点像泡泡在沸腾的水中形成。其 思想是,宇宙最可能的历史像是泡泡的表面。许多小泡泡出现,然后再消失。这 些对应于微小的宇宙,它们膨胀,但在仍处于微观尺度时再次坍缩。它们是另外 可能的宇宙,由于不能维持足够长的时间,来不及发展星系和恒星,更不用说生 命了,所以我们对它们没有多大兴趣。然而,这些小泡泡中的一些会膨胀到一定 的尺度,到那时就可以安全地逃避坍缩。它们会继续以不断增长的速率膨胀,形 成我们看到的泡泡。它们对应于开始以不断增加的速率膨胀的宇宙。这就是所谓 的暴涨,正如每年的价格上涨一样 通货膨胀的世界纪录应归一战以后的德国。在18个月期间价格膨胀了一千万倍。 但是,它和早期宇宙中的暴涨相比实在微不足道。宇宙在比一秒还微小得多的时 间内膨胀了十的30次方倍。和通货膨胀不同,早期宇宙的暴涨是非常好的事情。 它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均匀的宇宙,正如我们观察到的。然而,它不是完全均匀的 在对历史求和中,稍微具有无规性的历史和完全均匀和规则历史的概率几乎相 同。因此,理论预言早期宇宙很可能是稍微不均匀的。这些无规性在从不同方向 来的微波背景强度上引起小的变化。利用MAP(微波各向异性)卫星已经观察到 微波背景,发现了和预言完全一致的变化。这样,我们知道自己正在正确的道路 上前进。 早期宇宙中的无规性,意味着在有些区域的密度,比其他地方的稍高。这些额外 密度的引力吸引使这个区域的膨胀减缓,而且最终能够使这些区域坍缩形成星系 和恒星。请仔细看这张微波天图(略)。它是宇宙中一切结构的蓝图。我们是极 早期宇宙的量子起伏的产物。上帝的确在掷骰子 在过去的百年间,我们在宇宙学方面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膨胀 的发现,粉碎了永远存在并将永远继续存在的宇宙的古老图像。取而代之,广义 相对论预言,宇宙和时间本身都在大爆炸初起始。它还预言时间在黑洞里终结。 宇宙微波背景的发现,以及黑洞的观测,支持这些结论。这是我们的宇宙图像和 实在本身的一个深刻的改变。 虽然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宇宙来自于过去一个高曲率的时期,但它不能预言宇宙如 何从大爆炸形成。这样,广义相对论自身不能回答宇宙学的核心问题,为何宇宙 如此这般:然而,如果广义相对论和量子论相合并,就可能预言宇宙是如何起始 的。它开始以不断增大的速率膨胀。这两个理论的结合预言,在这个称作暴涨的 时期,微小的起伏会发展,导致星系、恒星以及宇宙中所有其他结构的形成。对 宇宙微波背景中的小的非均匀性的观测,完全证实了预言的性质。这样,我,似 乎正朝着理解宇宙起源的正确方向前进,尽管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当我们通过精 密测量空间航空器之间的距离,进而能够检测到引力波的时候,就会打开极早期 宇宙的新窗口。引力波从最早的时刻自由地向我们传播,所有介入的物质都无法
贵州安顺市平坝县 2015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考试语文卷 2 说明:本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宇宙的起源 霍 金 詹姆•哈特尔和我发现宇宙自发创生的图景有一点像泡泡在沸腾的水中形成。其 思想是,宇宙最可能的历史像是泡泡的表面。许多小泡泡出现,然后再消失。这 些对应于微小的宇宙,它们膨胀,但在仍处于微观尺度时再次坍缩。它们是另外 可能的宇宙,由于不能维持足够长的时间,来不及发展星系和恒星,更不用说生 命了,所以我们对它们没有多大兴趣。然而,这些小泡泡中的一些会膨胀到一定 的尺度,到那时就可以安全地逃避坍缩。它们会继续以不断增长的速率膨胀,形 成我们看到的泡泡。它们对应于开始以不断增加的速率膨胀的宇宙。这就是所谓 的暴涨,正如每年的价格上涨一样。 通货膨胀的世界纪录应归一战以后的德国。在 18 个月期间价格膨胀了一千万倍。 但是,它和早期宇宙中的暴涨相比实在微不足道。宇宙在比一秒还微小得多的时 间内膨胀了十的 30 次方倍。和通货膨胀不同,早期宇宙的暴涨是非常好的事情。 它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均匀的宇宙,正如我们观察到的。然而,它不是完全均匀的。 在对历史求和中,稍微具有无规性的历史和完全均匀和规则历史的概率几乎相 同。因此,理论预言早期宇宙很可能是稍微不均匀的。这些无规性在从不同方向 来的微波背景强度上引起小的变化。利用 MAP(微波各向异性)卫星已经观察到 微波背景,发现了和预言完全一致的变化。这样,我们知道自己正在正确的道路 上前进。 早期宇宙中的无规性,意味着在有些区域的密度,比其他地方的稍高。这些额外 密度的引力吸引使这个区域的膨胀减缓,而且最终能够使这些区域坍缩形成星系 和恒星。请仔细看这张微波天图(略)。它是宇宙中一切结构的蓝图。我们是极 早期宇宙的量子起伏的产物。上帝的确在掷骰子。 在过去的百年间,我们在宇宙学方面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膨胀 的发现,粉碎了永远存在并将永远继续存在的宇宙的古老图像。取而代之,广义 相对论预言,宇宙和时间本身都在大爆炸初起始。它还预言时间在黑洞里终结。 宇宙微波背景的发现,以及黑洞的观测,支持这些结论。这是我们的宇宙图像和 实在本身的一个深刻的改变。 虽然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宇宙来自于过去一个高曲率的时期,但它不能预言宇宙如 何从大爆炸形成。这样,广义相对论自身不能回答宇宙学的核心问题,为何宇宙 如此这般;然而,如果广义相对论和量子论相合并,就可能预言宇宙是如何起始 的。它开始以不断增大的速率膨胀。这两个理论的结合预言,在这个称作暴涨的 时期,微小的起伏会发展,导致星系、恒星以及宇宙中所有其他结构的形成。对 宇宙微波背景中的小的非均匀性的观测,完全证实了预言的性质。这样,我,似 乎正朝着理解宇宙起源的正确方向前进,尽管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当我们通过精 密测量空间航空器之间的距离,进而能够检测到引力波的时候,就会打开极早期 宇宙的新窗口。引力波从最早的时刻自由地向我们传播,所有介入的物质都无法
阻碍它。与此相比较,自由电子多次地散射光。这种散射一直进行到30万年后 电子波被凝结之前 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伟大成功,但并非一切都已解决。我们观察到,宇宙的 膨胀在长期的变缓之后,再次加速。对此理论还不能理解清楚。缺乏这种理解, 对宇宙的未来还无法确定。它会继续地无限地膨胀下去吗?暴涨是一个自然定律 吗?或者宇宙最终会再次坍缩吗?新的观测结果、进步的理论正迅速涌来。宇宙 学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和活跃的学科。我们正接近回答这些古老的问题:我们为 何在此?我们从何而来? 1、从原文看,下列对“宇宙自发创生的图景”相关内容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膨胀的发现,粉碎了永远存在并将永远继续存在的宇宙的 古老图像,因为宇宙和时间本身都在大爆炸初起始。 B、宇宙自发创生的图景是由我(霍金)与詹姆·哈特尔发现的,这一理论完全可 以回答从何处来、因何在此的问题。 C、微小的宇宙的膨胀,在由于仍然处于微观尺度时再次坍缩。只有当膨胀到一 定的尺度,才可以安全地逃避坍缩,并且以不断增大的速率膨胀,形成早期宇宙 中的暴涨,进而形成星系和恒星 D、宇宙学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和活跃的学科。我们正接近回答这些古老的问题 我们为何在此?我们从何处而来?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宇宙在比一秒还微小得多的时间里膨胀了十的30次方倍,产生了一个非常巨 大的均匀的宇宙,因此,早期宇宙的暴涨是非常好的事情。 B、利用MAP(微波各向异性)卫星观察到微波背景强度上,发现了与早期宇宙 可能是稍微不均匀的预言完全一致的变化。 C、科学家观察到,宇宙的膨胀在长期的变缓后,再次加速。但对此运用广义相 对论理论已经可以解释其内在的原因。 D、早期宇宙的无限性,使得某些区域的密度增髙,同时又使得这个区域的膨胀 减缓,而且最终能够使这些区域坍缩形成星系和恒星。 3、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 A、早期宇宙的膨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的通货膨胀一样,在18个月里居然 膨胀了一千万倍,令人惊异 B、广义相对论预言宇宙来自于过去一个高曲率的时期,但它不能预言宇宙如何 从大爆炸形成,其自身也不能回答宇宙学的核心问题 C、广义相对论预言宇宙和时间本身都在大爆炸初起始,时间也将在黑洞里终结 而宇宙微波背景的发现,以及黑洞的观测,却没有支持这些结论。 D、新的宇宙理论对宇宙的未来、宇宙的无限膨胀、暴涨的自然性、宇宙的再次 坍缩都有一个明确的答复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与子俨等疏 陶渊明 告俨、俟、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贤王,谁能独免?子夏有言曰: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有之人,亲受音旨。发斯谈者,将非穷达不可妄求, 寿天永无外请故耶?
阻碍它。与此相比较,自由电子多次地散射光。这种散射一直进行到 30 万年后 电子波被凝结之前。 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伟大成功,但并非一切都已解决。我们观察到,宇宙的 膨胀在长期的变缓之后,再次加速。对此理论还不能理解清楚。缺乏这种理解, 对宇宙的未来还无法确定。它会继续地无限地膨胀下去吗?暴涨是一个自然定律 吗?或者宇宙最终会再次坍缩吗?新的观测结果、进步的理论正迅速涌来。宇宙 学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和活跃的学科。我们正接近回答这些古老的问题:我们为 何在此?我们从何而来? 1、从原文看,下列对“宇宙自发创生的图景”相关内容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A、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膨胀的发现,粉碎了永远存在并将永远继续存在的宇宙的 古老图像,因为宇宙和时间本身都在大爆炸初起始。 B、宇宙自发创生的图景是由我(霍金)与詹姆•哈特尔发现的,这一理论完全可 以回答从何处来、因何在此的问题。 C、微小的宇宙的膨胀,在由于仍然处于微观尺度时再次坍缩。只有当膨胀到一 定的尺度,才可以安全地逃避坍缩,并且以不断增大的速率膨胀,形成早期宇宙 中的暴涨,进而形成星系和恒星。 D、宇宙学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和活跃的学科。我们正接近回答这些古老的问题: 我们为何在此?我们从何处而来?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A、宇宙在比一秒还微小得多的时间里膨胀了十的 30 次方倍,产生了一个非常巨 大的均匀的宇宙,因此,早期宇宙的暴涨是非常好的事情。 B、利用 MAP(微波各向异性)卫星观察到微波背景强度上,发现了与早期宇宙 可能是稍微不均匀的预言完全一致的变化。 C、科学家观察到,宇宙的膨胀在长期的变缓后,再次加速。但对此运用广义相 对论理论已经可以解释其内在的原因。 D、早期宇宙的无限性,使得某些区域的密度增高,同时又使得这个区域的膨胀 减缓,而且最终能够使这些区域坍缩形成星系和恒星。 3、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 ) A、早期宇宙的膨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的通货膨胀一样,在 18 个月里居然 膨胀了一千万倍,令人惊异。 B、广义相对论预言宇宙来自于过去一个高曲率的时期,但它不能预言宇宙如何 从大爆炸形成,其自身也不能回答宇宙学的核心问题。 C、广义相对论预言宇宙和时间本身都在大爆炸初起始,时间也将在黑洞里终结, 而宇宙微波背景的发现,以及黑洞的观测,却没有支持这些结论。 D、新的宇宙理论对宇宙的未来、宇宙的无限膨胀、暴涨的自然性、宇宙的再次 坍缩都有一个明确的答复。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4—7 题 与子俨等疏 陶渊明 告俨、俟、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贤王,谁能独免?子夏有言曰: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有之人,亲受音旨。发斯谈者,将非穷达不可妄求, 寿夭永无外请故耶?
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 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余尝感孺仲贤妻之言,败絮自拥,何惭 儿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内愧。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 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 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在昔,眇然如何!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效,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汝辈稚小 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 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 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 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氾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 无怨色。《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 吾复何言。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但恨邻靡二仲靡:没有B、缅求在昔 缅:远 C、景行行止 行:学习、实行D、至心尚之尚:尚且 5、下列各组句子中,完全能表明作者对儿子怀有愧疚之感的一组是( ①与物多忤②黾勉辞世③幼而饥寒 ④开卷有益⑤每役柴水之劳⑥若何可言 A、①⑤⑥B、②③④C、③⑤⑥D、①③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跳出训诫劝勉传统,充分展现了陶渊明独特的风格特色,因此,不见 丝劝勉训斥的影子 B、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自己的愧疚不安,对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怀有一分不 确定感,一分疑惑,一分歉意。 C、陶渊明在文中主要是“言其志”,以叙说个人情怀志趣为主体 D、这些非常私人的,属于比较隐蔽幽微的情怀,是陶渊明之前与子书中所无, 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 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 (2)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效,自恐大分将有限也。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 辛弃疾 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醉扶怪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 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注】①己酉:淳煕十六年(l189年),当时诗人闲居带湖。②酿成千顷稻花 香,夜夜费、一天风露:每夜的清风白露,酿成一片稻米花香,意即风调雨顺, 丰收在望。 8、请简要归纳上片、下片写的各是什么样的生活情景。5分 9、联系全词和辛弃疾的生平遭遇,说说如何理解“闲去闲来几度”这句话中的 闲”字。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 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余尝感孺仲贤妻之言,败絮自拥,何惭 儿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内愧。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 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 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在昔,眇然如何!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效,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汝辈稚小 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 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 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 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氾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 无怨色。《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 吾复何言。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但恨邻靡二仲 靡:没有 B、缅求在昔 缅:远 C、景行行止 行:学习、实行 D、至心尚之 尚:尚且 5、下列各组句子中,完全能表明作者对儿子怀有愧疚之感的一组是( ) ①与物多忤 ②黾勉辞世 ③幼而饥寒 ④开卷有益 ⑤每役柴水之劳 ⑥若何可言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①③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A、本文跳出训诫劝勉传统,充分展现了陶渊明独特的风格特色,因此,不见一 丝劝勉训斥的影子。 B、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自己的愧疚不安,对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怀有一分不 确定感,一分疑惑,一分歉意。 C、陶渊明在文中主要是“言其志”,以叙说个人情怀志趣为主体。 D、这些非常私人的,属于比较隐蔽幽微的情怀,是陶渊明之前与子书中所无, 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 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 ⑵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效,自恐大分将有限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鹊桥仙 己酉①山行书所见 辛弃疾 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醉扶怪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 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②。 【注】①己酉:淳熙十六年(1189 年),当时诗人闲居带湖。②酿成千顷稻花 香,夜夜费、一天风露:每夜的清风白露,酿成一片稻米花香,意即风调雨顺, 丰收在望。 8、请简要归纳上片、下片写的各是什么样的生活情景。5 分 9、联系全词和辛弃疾的生平遭遇,说说如何理解“闲去闲来几度”这句话中的 “闲”字。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佳节又重阳,,。(李清照《醉花阴》)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_,_,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论语·为政》) (3),。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 乙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 则按所做第一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碧云寺的秋色 比京西山碧云寺是一个大寺院,又是一个大林子。在那些大小不等的院子里,都 有树木或花草。那些树木,种类繁多,其中不少还是活上了几百岁的参天老干 寺的附近,那些高地和山岭上,树木也相当繁密。 我是中秋节那天搬到寺里来的,在那些繁茂的树丛中,还很少看到黄色的或红色 的叶子。 半个月过去了,寺里有些树木渐渐开始在变换着颜色。石塔前的柿子树,院子里 那些攀着石桥和假山的爬山虎,好像先得秋意似的,叶子慢慢地黄的黄、赤的赤 了。可是,绿色的统治基本上还没有动摇。近日,情景突变。黄的、红的、赤的 颜色触目都是。它来得是那么神秘,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 不论这里那里的爬山虎,都急速地换上新装。它们大都由绿变黄,变红,变丹, 变赤……我们要找出整片的绿叶已经不很容易了。罗汉堂前院子里靠北墙有株缠 绕着大槐树的爬山虎,平日,我们没有注意到它跟槐树叶子的差别。几天来,可 大不同了。槐树有一些叶子渐渐变黄,可全树还是绿沉沉的,而爬山虎的无数叶 子,却由绿变黄,变赤,在树干上、树枝上鲜明地显出自己的艳丽。特别是在阳 光的照射下,那些深红的、浅红的、金黄的、柑黄的叶子都闪着亮光,把大槐树 反衬得更美丽可爱了。 释迦牟尼佛殿前的两株梧桐,弥勒佛殿前的那些髙耸的白果树,泉水院石桥边的 那株黑枣树……它们全都披上黄袍了。中山纪念堂一株娑罗树的大部分叶子镶了 黄边,堂阶下那株沿着老柏上升到高处的凌霄花树的叶子也大都变成咖啡色的 了 自然,那些高耸的老柏和松树还是比较保守的,尽管有很少的叶子已经变成了刀 锈色,可是,它们身上那件墨绿袍子是不肯轻易褪下的。槐树的叶子,也改变得 不踊跃。但是,不管怎样,现在,碧云寺的景色却成为多彩的了。多彩的秋林有 它自己特别的情调和风格。夏日花园的美不能代替它,也不能概括它。 古代的诗人,多喜欢把秋天看作悲伤的季节。过去许多“悲秋”的诗篇或诗句, 多半是提到“草木黄落”的景象的。其实,引起人们的伤感,并不一定是秋天固 有的特性。从许多方面看,它倒是一个叫人感到愉快的时辰。所谓“春秋佳日 绝不是没有根据的一句赞语。 在夏天,草木的叶子绿油油的,这固然象征着生长、繁荣。但是,它到底不免单 调些。到了秋天,尤其是到深秋,许多树木的叶子变色了,柿红的、朱红的、金 黄的、古铜色的、赭色的,还有那半黄半绿或半黄半赤的……五颜六色,把山野 打扮得像个盛装的姑娘。加以这时节天色是澄明的,气候是清爽的。你想想,这 丰富的秋色将唤起人们怎样一种欢快的感情啊!
⑴佳节又重阳, , 。 (李清照《醉花阴》) ⑵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论语•为政》) ⑶ ,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白居易《琵琶行》) 乙 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 则按所做第一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 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⑴‐⑷题。 碧云寺的秋色 北京西山碧云寺是一个大寺院,又是一个大林子。在那些大小不等的院子里,都 有树木或花草。那些树木,种类繁多,其中不少还是活上了几百岁的参天老干。 寺的附近,那些高地和山岭上,树木也相当繁密。 我是中秋节那天搬到寺里来的,在那些繁茂的树丛中,还很少看到黄色的或红色 的叶子。 半个月过去了,寺里有些树木渐渐开始在变换着颜色。石塔前的柿子树,院子里 那些攀着石桥和假山的爬山虎,好像先得秋意似的,叶子慢慢地黄的黄、赤的赤 了。可是,绿色的统治基本上还没有动摇。近日,情景突变。黄的、红的、赤的 颜色触目都是。它来得是那么神秘,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 不论这里那里的爬山虎,都急速地换上新装。它们大都由绿变黄,变红,变丹, 变赤……我们要找出整片的绿叶已经不很容易了。罗汉堂前院子里靠北墙有株缠 绕着大槐树的爬山虎,平日,我们没有注意到它跟槐树叶子的差别。几天来,可 大不同了。槐树有一些叶子渐渐变黄,可全树还是绿沉沉的,而爬山虎的无数叶 子,却由绿变黄,变赤,在树干上、树枝上鲜明地显出自己的艳丽。特别是在阳 光的照射下,那些深红的、浅红的、金黄的、柑黄的叶子都闪着亮光,把大槐树 反衬得更美丽可爱了。 释迦牟尼佛殿前的两株梧桐,弥勒佛殿前的那些高耸的白果树,泉水院石桥边的 那株黑枣树……它们全都披上黄袍了。中山纪念堂一株娑罗树的大部分叶子镶了 黄边,堂阶下那株沿着老柏上升到高处的凌霄花树的叶子也大都变成咖啡色的 了。 自然,那些高耸的老柏和松树还是比较保守的,尽管有很少的叶子已经变成了刀 锈色,可是,它们身上那件墨绿袍子是不肯轻易褪下的。槐树的叶子,也改变得 不踊跃。但是,不管怎样,现在,碧云寺的景色却成为多彩的了。多彩的秋林有 它自己特别的情调和风格。夏日花园的美不能代替它,也不能概括它。 古代的诗人,多喜欢把秋天看作悲伤的季节。过去许多“悲秋”的诗篇或诗句, 多半是提到“草木黄落”的景象的。其实,引起人们的伤感,并不一定是秋天固 有的特性。从许多方面看,它倒是一个叫人感到愉快的时辰。所谓“春秋佳日”, 绝不是没有根据的一句赞语。 在夏天,草木的叶子绿油油的,这固然象征着生长、繁荣。但是,它到底不免单 调些。到了秋天,尤其是到深秋,许多树木的叶子变色了,柿红的、朱红的、金 黄的、古铜色的、赭色的,还有那半黄半绿或半黄半赤的……五颜六色,把山野 打扮得像个盛装的姑娘。加以这时节天色是澄明的,气候是清爽的。你想想,这 丰富的秋色将唤起人们怎样一种欢快的感情啊!
我们晓得古代诗人所以对秋风感喟,见黄叶伤情,是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的原因的。 诗人们或因为同情人民的苦难,或因为伤悼个人遭逢的不幸……那种悲哀的心 情,往往容易由某些自然现象的感触而发泄出来。即使如此,也并不是所有的诗 人面对那些变了色的叶子都唉声叹气。“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明白地颂扬红叶的生机与美丽;“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诗人对 于江南秋色分明艳羡不已。此外,如像“红树青山好放船”“半江红树卖鲈 鱼 这些美丽的诗句也都远离“满山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那种饱含着哀 伤的情调。大家知道,“现在”跟“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 它们又有着一脉相连的源流。因此,即使是生活在旧时代里的诗人,对于某些事 物也可以具有一定的正常感情。我们没有权力判定,过去一切诗人对于红叶和黄 叶的美,都必然是色盲的。(取材于钟敬文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对秋叶的描写采取了有详有略的技巧,着重描绘了得秋意之先的爬山虎, 而对其他树种的叶子则点到为止。 B、作者对急速换上新装的爬山虎倾注了热烈的赞美之情,意在对老柏和松树的 “保守”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批评 C、作者在行文过程中用对比的手法具体描述了夏日花园之美,借此突出多彩的 秋林有它自己特别的情调和风格 D、古代诗人写下了许多“悲秋”之作,从“满山红叶”中见出“离人眼中血” 这与诗人的生活背景有一定关联 E、在结尾一段,作者援引了一系列描写秋色的诗句,是为了证明中国古代诗人 见秋叶而伤情是完全不足取的 (2)请仔细体会第3段结尾画线的一句话:“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 节感惊醒了。”回答下面问题。 ①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②作者使用了“惊醒”一词,好在哪里? (3)本文大量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这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艺术 效果? (4)文章结尾说:“‘现在’跟‘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 又有着一脉相连的源流。”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我在珠穆朗玛峰 王勇峰 我一直为1988年没能登上世界最髙峰珠穆朗玛峰而耿耿于怀。从北美最髙峰回 来后的第二年,机会来了。 这一年春天,进行了海峡两岸首次联合攀珠穆朗玛峰活动,我也是成员之一。不 过起初只是计划4名藏族队员为台湾队员吴锦雄保驾,我没有进入突击队的名 单 我知道,我只有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一切,只有一声不吭,在突击顶峰的前期建 营运输过程中,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能力。这样我才被排进突击队名单。 5月4日,冲击顶峰行动开始前一天,突击队员从海拔8300米高度的六号营地 向突击营地运动。吴锦雄因没有节制地吸氧,把瓶中的氧气吸了个一干二净。他
我们晓得古代诗人所以对秋风感喟,见黄叶伤情,是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的原因的。 诗人们或因为同情人民的苦难,或因为伤悼个人遭逢的不幸……那种悲哀的心 情,往往容易由某些自然现象的感触而发泄出来。即使如此,也并不是所有的诗 人面对那些变了色的叶子都唉声叹气。“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明白地颂扬红叶的生机与美丽;“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诗人对 于江南秋色分明艳羡不已。此外,如像“红树青山好放船”“半江红树卖鲈 鱼”……这些美丽的诗句也都远离“满山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那种饱含着哀 伤的情调。大家知道,“现在”跟“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 它们又有着一脉相连的源流。因此,即使是生活在旧时代里的诗人,对于某些事 物也可以具有一定的正常感情。我们没有权力判定,过去一切诗人对于红叶和黄 叶的美,都必然是色盲的。 (取材于钟敬文的同名散文) ⑴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对秋叶的描写采取了有详有略的技巧,着重描绘了得秋意之先的爬山虎, 而对其他树种的叶子则点到为止。 B、 作者对急速换上新装的爬山虎倾注了热烈的赞美之情,意在对老柏和松树的 “保守”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批评。 C、 作者在行文过程中用对比的手法具体描述了夏日花园之美,借此突出多彩的 秋林有它自己特别的情调和风格。 D、古代诗人写下了许多“悲秋”之作,从“满山红叶”中见出“离人眼中血”, 这与诗人的生活背景有一定关联。 E、 在结尾一段,作者援引了一系列描写秋色的诗句,是为了证明中国古代诗人 见秋叶而伤情是完全不足取的。 ⑵请仔细体会第 3 段结尾画线的一句话:“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 节感惊醒了。” 回答下面问题。 ① 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② 作者使用了“惊醒”一词,好在哪里? ⑶本文大量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这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艺术 效果? ⑷文章结尾说:“‘现在’跟‘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 又有着一脉相连的源流。”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5 分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⑴‐⑷题。 我在珠穆朗玛峰 王勇峰 我一直为 1988 年没能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而耿耿于怀。从北美最高峰回 来后的第二年,机会来了。 这一年春天,进行了海峡两岸首次联合攀珠穆朗玛峰活动,我也是成员之一。不 过起初只是计划 4 名藏族队员为台湾队员吴锦雄保驾,我没有进入突击队的名 单。 我知道,我只有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一切,只有一声不吭,在突击顶峰的前期建 营运输过程中,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能力。这样我才被排进突击队名单。 5 月 4 日,冲击顶峰行动开始前一天,突击队员从海拔 8300 米高度的六号营地 向突击营地运动。吴锦雄因没有节制地吸氧,把瓶中的氧气吸了个一干二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