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210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 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虽一笔千年,但不能固步自封。从早期外国传教士用拉丁字母对汉字进行注音,到 中国学者的“拉丁化新文字”,再到民国政府的“注音字母”“汉字简化”等方案,中国汉字 在变革中步履蹒跚。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亲自批准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推行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 定和推广汉语拼音三大举措,开始了扫除文盲的艰难任务。这是汉语言文字改革力度最大 普及最快的时期。从此,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阅读文化成果的能力,古老的汉字也在改革中 获得新生。 改革开放,国门洞开,国际社会的汉语热随之升温。今天,海外300多所孔子学院,让 世界通过汉字、通过中华文化更立体地感知中国 汉字的一路征程也曾走过弯路,比如汉字简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简化是为了易写便认, 提高沟通效率,但是一旦简单到无从认识或者误认,简化到瘦骨嶙峋,就失去了汉字结构的 美、寓意的美 科技的进步,也曾让中国汉字遭遇考验。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引发了信息革 命,1952年中国科学家开始研究计算机技术,但是以字母为主的输入方式把方块汉字拦在了 门外。“中国必须摒弃传统汉字,走拼音文字道路”,外国专家如此定论,国内一些废除汉 字的主张也沉渣泛起 如果汉字进入不了电脑,在信息浪潮惊涛拍岸的今天,中国航船就无法驶入国际航道; 如果放弃汉字,中国文化将面临竭泽断流的危险,何况失去汉字的国家还是中国吗?别无选 择,一批中国科学家和语言学家开始专攻汉字信息处理技术。1956年,终于诞生了第一批理 论和实践成果。随后30年,汉字输入输出方法、汉字编码程序、汉字智能终端、汉字打印系 统等难题被一一攻克。1985年,中国科学家王选领衔研制的中国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大获成功, 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一一古老的方块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出神奇的生命力 中国的文化客厅容得下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可以让各种文明以礼相待,推杯问盏。这 是我们的文化自信。我们不反对引进外来语,经过汉化的外来词汇同样能丰富中国词库,但 我们反对取之无度、用之过滥:我们不反对让流行的网言网语进入汉语的传统家庭,但要注
安顺市 2105-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 高一 语文 (考试时间:150 分钟,总分 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汉字虽一笔千年,但不能固步自封。从早期外国传教士用拉丁字母对汉字进行注音,到 中国学者的“拉丁化新文字”,再到民国政府的“注音字母”“汉字简化”等方案,中国汉字 在变革中步履蹒跚。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亲自批准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推行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 定和推广汉语拼音三大举措,开始了扫除文盲的艰难任务。这是汉语言文字改革力度最大、 普及最快的时期。从此,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阅读文化成果的能力,古老的汉字也在改革中 获得新生。 改革开放,国门洞开,国际社会的汉语热随之升温。今天,海外 300 多所孔子学院,让 世界通过汉字、通过中华文化更立体地感知中国。 汉字的一路征程也曾走过弯路,比如汉字简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简化是为了易写便认, 提高沟通效率,但是一旦简单到无从认识或者误认,简化到瘦骨嶙峋,就失去了汉字结构的 美、寓意的美。 科技的进步,也曾让中国汉字遭遇考验。1946 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引发了信息革 命,1952 年中国科学家开始研究计算机技术,但是以字母为主的输入方式把方块汉字拦在了 门外。“中国必须摒弃传统汉字,走拼音文字道路” ,外国专家如此定论,国内一些废除汉 字的主张也沉渣泛起。 如果汉字进入不了电脑,在信息浪潮惊涛拍岸的今天,中国航船就无法驶入国际航道; 如果放弃汉字,中国文化将面临竭泽断流的危险,何况失去汉字的国家还是中国吗?别无选 择,一批中国科学家和语言学家开始专攻汉字信息处理技术。1956 年,终于诞生了第一批理 论和实践成果。随后 30 年,汉字输入输出方法、汉字编码程序、汉字智能终端、汉字打印系 统等难题被一一攻克。1985 年,中国科学家王选领衔研制的中国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大获成功, 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古老的方块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出神奇的生命力。 中国的文化客厅容得下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可以让各种文明以礼相待,推杯问盏。这 是我们的文化自信。我们不反对引进外来语,经过汉化的外来词汇同样能丰富中国词库,但 我们反对取之无度、用之过滥;我们不反对让流行的网言网语进入汉语的传统家庭,但要注
意汉字的规范,不能玷污汉字的纯洁,消解汉语的魅力。这是我们的文化自觉 今天的汉字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当下的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书写和阅读习惯,屏幕化、 碎片化、快速化、浅层次阅读盛行:各种键盘消解了我们的书写技能,层出不穷的智能终端 让我们患上输入法依赖症,提笔忘字;网络词典让我们在享受便捷轻巧的同时失落了追根溯 源的乐趣和咬文嚼字的味道:网络俚语带来简明晓畅、通俗风趣的同时,削弱了汉字的美好。 中国的崛起离不开文化的崛起,民族的复兴不能没有文化的复兴。在继承中发展,在革新中 坚守,呵护母语,就是留住民族文明的根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述的“汉字变革”的一项是() 公元1605年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利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1625年,金尼阁借鉴利玛窦的 注音方案写成《西儒耳目资》注音书 B.1935年8月21日,国民政府教育部第11400号部令,向全社会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 共计324个简体字:还公布了《推行简体字办法》。 C.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推行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广汉 语拼音等举措,开始了扫除文盲的艰难任务。 中考、高考中,语文学科成绩的比重在提高;语文测试强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体现 语文的基础性和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简化汉字是为了易写便认,提高沟通效率。然而,简化要考虑汉字自身的特点,注意不要 伤害汉字结构之美、寓意之美等。 B.改革开放后,为了促进汉字改革并让世界通过中国文化更立体地感知中国,海外300多所 孔子学院应运而生。 C.汉字输入输出方法、编码程序、智能终端、打印系统等难题的攻克,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 成功,给汉字带来了神奇的生命力。 D.我们有容纳各种文明的文化自信,不反对引进外来语,经过汉化的外来词汇同样能丰富中 国词库,但不能取之无度、用之过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汉字的简化对汉字的普及意义重大,它不仅使古老的汉字重新获得生机,而且让越来越多 的人获得了阅读文化成果的能力。 B.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汉语应该有接纳网络用语的胸怀,但是必须注意汉字的规范,不能 允许它玷污汉字的纯洁,消解汉语的魅力
意汉字的规范,不能玷污汉字的纯洁,消解汉语的魅力。这是我们的文化自觉。 今天的汉字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当下的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书写和阅读习惯,屏幕化、 碎片化、快速化、浅层次阅读盛行;各种键盘消解了我们的书写技能,层出不穷的智能终端 让我们患上输入法依赖症,提笔忘字;网络词典让我们在享受便捷轻巧的同时失落了追根溯 源的乐趣和咬文嚼字的味道;网络俚语带来简明晓畅、通俗风趣的同时,削弱了汉字的美好。 中国的崛起离不开文化的崛起,民族的复兴不能没有文化的复兴。在继承中发展,在革新中 坚守,呵护母语,就是留住民族文明的根。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述的“汉字变革”的一项是( ) A.公元 1605 年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利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1625 年,金尼阁借鉴利玛窦的 注音方案写成《西儒耳目资》注音书。 B.1935 年 8 月 21 日,国民政府教育部第 11400 号部令,向全社会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 共计 324 个简体字;还公布了《推行简体字办法》。 C.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推行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广汉 语拼音等举措,开始了扫除文盲的艰难任务。 D.中考、高考中,语文学科成绩的比重在提高;语文测试强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体现 语文的基础性和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简化汉字是为了易写便认,提高沟通效率。然而,简化要考虑汉字自身的特点,注意不要 伤害汉字结构之美、寓意之美等。 B.改革开放后,为了促进汉字改革并让世界通过中国文化更立体地感知中国,海外 300 多所 孔子学院应运而生。 C.汉字输入输出方法、编码程序、智能终端、打印系统等难题的攻克,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 成功,给汉字带来了神奇的生命力。 D.我们有容纳各种文明的文化自信,不反对引进外来语,经过汉化的外来词汇同样能丰富中 国词库,但不能取之无度、用之过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汉字的简化对汉字的普及意义重大,它不仅使古老的汉字重新获得生机,而且让越来越多 的人获得了阅读文化成果的能力。 B.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汉语应该有接纳网络用语的胸怀,但是必须注意汉字的规范,不能 允许它玷污汉字的纯洁,消解汉语的魅力
C.当前,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书写和阅读习惯,屏幕化、碎片化、快速化、浅层次阅读盛 行,人们与汉字的距离,使汉字面临着新的挑战。 D.汉语是中华文明的根,汉字必须在继承中发展,在革新中坚守,因为中国的崛起离不开文 化的崛起,民族的复兴不能没有文化的复兴。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7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 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 沛公从百氽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 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 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 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 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待大王。大王 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 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殖。 项籍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功,益食八百户。更赐爵列侯,号为舞阳侯。哙以吕后女 弟吕须为妇,生子伉,故其比诸将最亲。 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 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 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 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孝惠六年,樊哙卒,谥为武侯。子伉代侯 大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 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4.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项伯常屏蔽之屏:像屏风一样 B.与沛公有隙 隙:隔阂 C.益食八百户 益:增加 D.诏户者无得入群臣 入:进去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C.当前,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书写和阅读习惯,屏幕化、碎片化、快速化、浅层次阅读盛 行,人们与汉字的距离,使汉字面临着新的挑战。 D.汉语是中华文明的根,汉字必须在继承中发展,在革新中坚守,因为中国的崛起离不开文 化的崛起,民族的复兴不能没有文化的复兴。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 4-7 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 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 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 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 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 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 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待大王。大王 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 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项籍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功,益食八百户。更赐爵列侯,号为舞阳侯。哙以吕后女 弟吕须为妇,生子伉,故其比诸将最亲。 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 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 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 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孝惠六年,樊哙卒,谥为武侯。子伉代侯。 大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 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4.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项伯常屏蔽之 屏:像屏风一样 B.与沛公有隙 隙:隔阂 C.益食八百户 益:增加 D.诏户者无得入群臣 入:进去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暴师霸上,以待大王 焉用亡郑以陪邻 C.群臣绛、灌等莫敢入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D.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屠狗出身。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 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中学课本《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并予以斥 责。而本文少了怒视项羽这一细节,言词也比《鸿门宴》委婉,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生 动传神。 C.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樊哙直入宫 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从普通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 及子孙表示惊叹,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赞叹之情。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除夜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8.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5分) 9.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A.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暴师霸上,以待大王 焉用亡郑以陪邻 C.群臣绛、灌等莫敢入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D.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 吴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屠狗出身。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 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中学课本《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并予以斥 责。而本文少了怒视项羽这一细节,言词也比《鸿门宴》委婉,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生 动传神。 C.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樊哙直入宫 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从普通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 及子孙表示惊叹,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赞叹之情。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8.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5 分) 9.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3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表示革命者蔑视权贵的诗句是””。(毛泽东《沁园春·长 ②桑之未落,。(《诗经·氓》) ③亦余心之所善兮,。(屈原《离骚》) ④,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⑤天朗气清,。(王羲之《兰亭集序》) ⑥舞幽壑之潜蛟,。(苏轼《赤壁赋》)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蔡元培:引领时代风气的大先生 1916年,蔡元培是应教育总长范源濂的电报回国的。这位他当年的旧部言辞恳切:“国 事渐平,教育宜急。现以首都最高学府尤赖大贤主宰……”当时的北大还是老样子,是个“臭 虫窝”、“大染缸”。对于北大这种状态,几任校长都无能为力。或许是“国事渐平,教育宜急” 打动了蔡元培,这与他这么多年来教育救国的奋斗历程不谋而合 1917年1月4日,蔡元培踏入北大。从此,北大这一潭死水掀起大波澜。蔡元培开始 了他一生最为辉煌和伟大的教育改革。先生在此,北大重生。他广延积学与热心的教员,激 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术为天责的前提下,他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随后,陈独秀来 了,胡适来了,梁漱溟来了……一时间,北京大学集合了当时最优秀的学术头脑。 蔡元培留学德国,发现德国的大学管理十分民主,而且,他发现学校不会因为校长的 去留而出现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大的波动,因为学校是由教授来管理的,校长和各学科长由 教授会公选出来。 早在1912年,蔡元培起草颁布的《大学令》中就提出教授治校的相关内容,如第十 六条提出:“大学设评议会,以各科学长及各科教授互选若干人为会员,大学校长可随时召集 评议会,自为议长。” 蔡元培来到北大当校长时,北大仍没有评议会,因为当时的教育部始终不允许成立 这次蔡元培据理力争,得到当局的同意.在北大的第一年,蔡元培就制定了《北京大学评议 会规则》,组建了大学评议会,作为学校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以让更多的教授议决立法 方面的事。随后,北大评议会决定在北大各学科(系)设立教授会,规划各学科的工作。 从此,旧北大官僚衙门般的管理体制被教授治校的体制取代。经历思想自由,兼容并 包,教授治校的洗礼,北京大学脱胎换骨。蔡元培被誉为引领时代风气的“大先生
①在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中,表示革命者蔑视权贵的诗句是” ”。(毛泽东《沁园春 ·长 沙》) ②桑之未落,。(《诗经· 氓》) ③亦余心之所善兮,。(屈原《离骚》) ④,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⑤天朗气清,。(王羲之《兰亭集序》) ⑥舞幽壑之潜蛟,。(苏轼《赤壁赋》)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蔡元培:引领时代风气的大先生 1916 年,蔡元培是应教育总长范源濂的电报回国的。这位他当年的旧部言辞恳切:“国 事渐平,教育宜急。现以首都最高学府尤赖大贤主宰……”当时的北大还是老样子,是个“臭 虫窝”、“大染缸”。对于北大这种状态,几任校长都无能为力。或许是“国事渐平,教育宜急” 打动了蔡元培,这与他这么多年来教育救国的奋斗历程不谋而合。 1917 年 1 月 4 日,蔡元培踏入北大。从此,北大这一潭死水掀起大波澜。蔡元培开始 了他一生最为辉煌和伟大的教育改革。先生在此,北大重生。他广延积学与热心的教员,激 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术为天责的前提下,他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随后,陈独秀来 了,胡适来了,梁漱溟来了……一时间,北京大学集合了当时最优秀的学术头脑。 蔡元培留学德国,发现德国的大学管理十分民主,而且,他发现学校不会因为校长的 去留而出现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大的波动,因为学校是由教授来管理的,校长和各学科长由 教授会公选出来。 早在 1912 年,蔡元培起草颁布的《大学令》中就提出教授治校的相关内容,如第十 六条提出:“大学设评议会,以各科学长及各科教授互选若干人为会员,大学校长可随时召集 评议会,自为议长。” 蔡元培来到北大当校长时,北大仍没有评议会,因为当时的教育部始终不允许成立。 这次蔡元培据理力争,得到当局的同意.在北大的第一年,蔡元培就制定了《北京大学评议 会规则》,组建了大学评议会,作为学校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以让更多的教授议决立法 方面的事。随后,北大评议会决定在北大各学科(系)设立教授会,规划各学科的工作。 从此,旧北大官僚衙门般的管理体制被教授治校的体制取代。经历思想自由,兼容并 包,教授治校的洗礼,北京大学脱胎换骨。蔡元培被誉为引领时代风气的“大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