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溺水、意外跌落、火灾、触电和被动物咬伤等都与外部环境有关。而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则是影响意外伤害发生的重要因素,如家庭成员不和睦、亲子关系紧张均会导致青少年情绪低落,产生厌世,甚至自杀。学习压力过重、与老师关系紧张,恐惧考试失败等也会导致学生出现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二)预防意外伤害的原则1.加强安全意识。通过多种途径认识和了解各种意外伤害的特点、危害和预防方法提高防范意外伤害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学习道路交通法的相关内容,了解出行时道路交通安全常识。识别各种危险标志。学习家用电器、煤气(柴火、刀具等日常用品的安全使用方法,具备使用电梯、索道,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的安全意识。培养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形成主动避让车辆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了解私自到野外游冰、滑冰等活动的危害等。2.善于发现隐患。主动观察周围环境,发现可能导致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形成对存在危险隐患的设施与区域的防范意识。例如,在车辆密集的马路上嬉戏打闹,互相追逐:在没有天人陪伴下,外出郊游:到非游泳区游泳:逗弄宠物等。3主动消除隐惠。自觉遵手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种行为规范。树确的安全道他观念,在关注自身安全的同时,去关注他人的安全,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对于环境中的危险因素要设法消除,对于危险的行为要加以矫正。例如,远离车辆密集道路:不骑摩托车,不骑自行车带人:不乘坐农用车辆、无牌无证车辆,不乘坐超载车辆:上学、放学要做到在人行道上按序通行,两人成排,三人成行,靠公路右行。(三)预防溺水1.中学生在哪此情况下容易出现溺水在现实生活中,有多种原因会导致溺水,其中导致中学生溺水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四种。(1)环境原因:指对游泳场所环境的情况不了解,如在缺乏深水区和浅水区标志的游泳池贸然下水或盲日跳水时出现意外而导致潮水,或在江、河、湖泊等缺少安全防护的场所游墅野泳时出现意外面导致溺水。(2)身体原因:指患有不宜游泳的疾病,如心脏病、癫痫等,游泳时发病而导致演水:以及因病后体力不佳或体弱体力不支等生理原因导致满水。(3)心理及技术原因:指不会游泳或游泳技术不佳的人下水后,出现体力不支或方法不当时,由于对游泳安全、救生常识(自救)不了解,在面对抽筋、呛水等意外情况时惊慌失措,不会处理或处理不当而导致满水4)外力原因:指游泳者突然被外力(人或物撞击致伤或迷而满水:也口能被漆水者紧抱不放而致溺水。溺水可能只是单一的原因导致的,也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共同作用导致的。2.满水的危害第三章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31
人落水后,水、泥沙等会阻塞呼吸道,或因呼吸道摩而引起缺氧、室息、死亡,落水被流后一般4~6分钟即可致死当儿童溺水时:2分钟后便会失去意识;4~6分钟后身体便遭受不可逆的伤害。溺水轻者落水时间较短:吸人水量少手2毫升/干克体重时,出现轻度缺氧现象,口唇、四肢末端青紫、面肿,四肢发硬,呼吸浅表。重者,落水时间较长,吸水量在10毫升/于克体重以上,出现低氧血症,面色青紫,口鼻腔充满血性泡沫,四肢冰冷,香睡不醒,瞳孔散大,呼吸停止。3.水的预防与应急处理(1)游泳者前期防护关注自身状况,做好热身运动。游泳者在游冰前要清楚自已的身体健康状况,要做好各项准备,下水前应先充分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②对于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因呛水而导致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更不要酒后游泳。③不游野泳,不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了解环境情况(包括水深、流速、水底情况、有无水草)的水域或比较危险的地方(如水流滞急或过深的水域)去游泳。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要了解清楚。④如果集体组织外出游泳,必须由教师或熟悉水性的人带领前往,以便互相照顾。下水前后都要清点人数,并指定救生员做安全保护。(2)溺水者自救发生意外情况时要保持镇静,积极自救。①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境、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②远离岸边且体力不支时可放松全身,让身体漂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下压。要注意保存体力,等待救援。3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应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④当有人进行救助时,应积极配合他人的救助。溺水者在水中要镇静,双手划动,观察救助者扔过来的救生物品,迅速靠上去。当救助者游到自己的身边时,不要乱打水,跪水,应配合救助者,仰卧水面,由救助者将自己拖拽到安全地带(3)对溺水者施救流程及注意事项①仔细观察环境,求助于成年人。作为未成年人,如果发现有人溺水,不要程能而贸然下水营救,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仔细观察环境,如发现有成年人,应立即大声呼救也可利用周围的工具,如救生圈、竹竿、木板、绳索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不能参加抢险等危险性活动32第二部分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与教学建议
②拨打急救电话:120或999。在对漏水者进行营救的同时,还要尽快就近拨打急救电话120或999,以免延误救治。③溺水者上岸后的应急救治。溺水者在被救上岸后,在等待专业救护人员到来之前,可以对溺水者进行如下简单处理。,清理口鼻中异物:让溺水者头朝下,用手指清除其口中杂物,要避免舌后坠(舌后坠即舌头移向后方,可堵住呼吸道),确保呼吸道畅通。心肺复苏:对呼吸停止的溺水者做人工呼吸,对呼吸及心跳停止不久的溺水者,迅速进行口对口(鼻)式人工呼吸,同时做购外心脏按压,抢救工作最好有两个人,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同时进行,交替实施。(四)预防交通事故中学生每天上学放学的路上,正是交通最繁忙拥挤的时候。道路上车多人多,如果同学们不注意交通安全,随意在道路上穿行,猛跑,就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走在路上或骑自行车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当同学们行走在路上时应注意以下儿点。1.横穿马路要走人行横道,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安全地方行走。集体外出时,最好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结伴外出时,切不可追逐、嬉戏、打闹、猛跑。2.在车辆多和交通事故容易发生的路口地段,交通部门设有交通护栏,同学们切不可图一时省事,越护栏、隔离墩,酿成事故。3.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要牢记“一慢、三看、三通过”,遵守信号灯的规定:绿灯亮,可以通过,红灯亮,不准通过,黄灯闪烁时,不要进人人行横道,但已进人人行横道的可以继续通过4.要注意不要在马路上踢球。溜卓冰、玩滑板等,也不可在马路土读书看报、玩手机。要精力集中,观察周围情况,注意安全5.当车辆临近时,一定不要突然横穿,与车辆一比高低。因为,这样会使司机来不及采取措施,极易发生伤事故,特别是马路对面有熟人,朋友呼唤,或者自已要乘坐的公共汽车已经进站,千万不能贸然行事,以免发生意外。在有过街天桥和过街地道的路段,应自觉走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当同学们骑自行车时应注意以下儿点。1:不满二岁的同学,是不准骑自行车上马路的,但某些同学图方便,怀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已然年龄不够,但技术没问题。奉劝这些同学,为了自身的安全请放弃这种冒险行为。2.同学们上学放学经常结伴面行,为了说话方便,常常并排骑车,有时还勾肩搭背甚室比赛车技,如双手离把,单手扶把等,忘乎所以,结果出现险情和发生车祸后每已晚。3.骑车时,衣着颜色最好选择红色、黄色或橙色。因为交通信号中红色与黄色多与车辆的禁行或准备有关,能引起司机的警觉。第三章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33
4,从胡同进入大马路时,不要突然审出:从窄马路进人宽马路时,要停车看清左右情况后再通过,以防发生交通事故。5.骑自行车通过公共汽车站时,上下车的人很多,这时要放慢车速,提前按铃,避免发生刮事故。6.拐弯时,请用手示意。7.骑车的同学要经常检查前后车闻、铃是香灵敏有效。还要检查车后是否有尾灯。尾灯是自行车后面那个没有灯泡的小塑料灯,它可反光。在夜间或雨雾天骑有尾灯的自行车时,被后面开来的汽车灯光一照,反光度很强,能引起司机的注意。因此,自行车装有尾灯是安全的需要。尾灯若打碎或丢失了,应立即安装一个新的把车座调到合适的位置,以骑上车后两脚尖能触到地面,双手握把自如,上身销微前倾为宜特殊天气同学们需注意以下儿点。1.雨天骑自行车时,应着雨衣,不要撑伞。由于雨天的能见度低,雨衣颜色要尽可能选择黄色或红色,尽量不选取灰色、草绿色和迷彩色,以使司机容易辨认,有利于安全。雨天路面变滑,易滑倒发生事故,骑车要格外小心谨慎,控制车速,并密切注意来往车辆及自身安全,发现情况要提前减速。转弯时,尤其是左转弯时,要注意向左右及左后方望,提前伸手示意,提醒别人注意,再安全通过。2.冬天路面有冰雪时,轮胎气不要打得太足,以增加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力。这时骑车要尽量走直线,不要晃把,车速最好控制在每小时10千米以内,并随时观察前后方情况,尽早做出停车或避让的准备。拐弯时应拐大弯,必要时慢慢下车,推着向前走。要防止突然拐把择,或与其他人、,车相撞,发生事故。(五)危急时刻,科学救助1.冷静判断。遇到意外伤害发生时,不要惊慌失措,要保持镇静,把精力集中在思考怎么解决和应对问题上面,想办法控制局面,而不是一味让负面情绪控制你。不要急于采取措施,冷静判断意外伤害的现场环境和伤员受伤的情况,这时不妨动作慢一点,想清楚,再行动,防止乱中出错,错上加错,不可收拾。根据事故的严重情况采取适当措施合理应对,或向有关人员和机构紧急求救。对于仍处于危险境地之中的伤害现场,要尽快远离危险,避免更多意外伤害的发生。2.呼教求援。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未成年人不能参加抢险等危险性活动。面对意外伤害事件,在冷静判断之后,初中学生应该主动向成年人寻求支持,如天声喊“来人啊,救命响,从而获取周围人员的帮助:同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援打急救电话求援。在拨打急救报警电话时,应尽量提供各种必要、有用的信息,以利于急救部门根据呼救电话的内容,迅速派出急救人员及时赶到现场。拨打急救电话小提示拨打急救电话求助,救护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呼救地点。报警求助电话,是争分夺秒的,最忌语无伦次。因此,报警者一定要保持镇定,抓紧时间把事情说清楚,无关的34第二部分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与教学建议
话不要讲。报警时,该怎样说才能做到清楚、准确呢?当你拨通急救电话后,要把以下情况尽可能说清楚:·伤员或病人的数量、年龄、人数、大概病情和打算前往的医院,拨打电活人的姓名身份联系方法。伤员或病人所在的确切地点,尽可能指出附近街道的显著标志,如建筑物和公交车站等,以便救护车寻找。·伤员或病人目前最危重的情况,如香倒、胸痛、呼吸困难、意识不清、呕吐不止、大出血等。·现场是否采取了救护措施,如止血、心肺复苏等,或者询问相关的急救方法、注意事项。,电话接通后,如果由于紧张意了自己该说什么,一定要清楚准确地回答电话接听者的问话。不要先放下话筒,要等救援医疗服务系统调度人员先挂断电话。·在急教中派救护车之后、应安排人手在小文人口路迎接和导救护车准确到达现场。3.现场救护在专业救援人员到达意外伤害事故现场之前,对于处于危急状态下的伤员应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例如,对于大量出血的伤员设法止血:对于有骨折的伤员进行固定:对于没有心跳和呼吸者采取心肺复苏的办法进行急救。心肺复苏人工呼吸:将溺水者仰面躺在地上,使其头部后仰,用一只手捏住其鼻孔,嘴对嘴轻缓吹气,注意溺水者胸部有没有隆起和回落,如果有,说明呼吸道畅通。尽可能快做六次吹气,然后每分钟15~20次,直到其恢复正常呼吸。胸外心按压:让满水者仰卧,用拳头即击心前区1~2次,用力要适当。然后,双手重叠放在满水者胸骨中下1/3交界处,有规律不间断地用力按压。按压时双臂绷直,频率要达到80~100次1分,深度3~4厘米(儿童为2~3厘米)。直到能够摸到病人颈动脉搏动时停止。可先吹两口气,再进行30次心脏按压R四、教学过程(一)活动一: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造成的后果(约15分钟1.目的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可能导致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有哪些,以及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2.形式快速回答,教师讲解。第三章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