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大学是人生发展的新阶段 [教学目的和要求]认清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做好承担历史使命的准备:了解大学生的身心 发展和大学生活的特点,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把握人生的关键时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把自己锻炼成为 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教学重点]科学确定新的奋斗目标,明确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教学难点]引导大学生把自己成才目标与历史使命结合起来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堂讨论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环境的改变与适应 环境带来的新变化 (一)大学生活及其特点 大学在校期间,按心理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目前我们大学新生正处于适应期,主要由中学生活向大学生 活过渡,由青年初期向青年中期过渡,由中学的学习方式向大学学习方式过渡。与中学相比,有了许多新 变化。具体表现为 学习生活的变化 (1)学习任务不同。掌握知识,掌握技能。“知识与技能一个也不能少 (2)学习内容不同。既学专业课,也学基础课,还有选修课,定向性专业增强 (3)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同。大学授课的特点是以指导为主。主要表现为: A.讲一部分,留一部分。有助于同学们养成自学习惯,培养自学能力 B.讲难点略易点,速度快。有时跨度一百多页,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C.课堂讲授内容与教科书的内容并不完全吻合 总之,大学学习生活与中学相比,课余时间比较充裕,学习的自主性增强 2、生活环境的变化 (1)由生活的“小天地”进入大家庭。 (2)生活相对独立,需要自立
第一章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新阶段 [教学目的和要求] 认清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做好承担历史使命的准备;了解大学生的身心 发展和大学生活的特点,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把握人生的关键时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把自己锻炼成为 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教学重点] 科学确定新的奋斗目标,明确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教学难点] 引导大学生把自己成才目标与历史使命结合起来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课堂讨论 [教学时数] 4 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环境的改变与适应 一、环境带来的新变化 (一)大学生活及其特点 大学在校期间,按心理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目前我们大学新生正处于适应期,主要由中学生活向大学生 活过渡,由青年初期向青年中期过渡,由中学的学习方式向大学学习方式过渡。与中学相比,有了许多新 变化。具体表现为: 1、学习生活的变化。 (1)学习任务不同。掌握知识,掌握技能。“知识与技能一个也不能少”。 (2)学习内容不同。既学专业课,也学基础课,还有选修课,定向性专业增强。 (3)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同。大学授课的特点是以指导为主。主要表现为: A.讲一部分,留一部分。有助于同学们养成自学习惯,培养自学能力。 B.讲难点略易点,速度快。有时跨度一百多页,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C.课堂讲授内容与教科书的内容并不完全吻合。 总之,大学学习生活与中学相比,课余时间比较充裕,学习的自主性增强。 2、生活环境的变化。 (1)由生活的“小天地”进入大家庭。 (2)生活相对独立,需要自立
(3)多是自我管理和通过制度的间接管理。老师不再事必躬亲 (4)自习时间多,自由度大,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3、理想追求的变化 高中苦又苦,大学补一补”,“高中用了功,大学松一松”,这一理论曾在大学新生中颇为流行。原有 的目标已实现,新的目标尚未树起来,极易出现理想间歇期 (二)新生活带来新冲突 大学新生在父母的宠爱、师长的赞赏、亲友的夸奖和同学的羡慕中迈入大学,有强烈的优越感,“仰天大 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那样的豪迈。然而大学毕竟是一个群英荟萃的地方,严格地恪守着优胜 劣汰的竞争原则。因而,在现实面前,又是那么的忧伤和无奈。 l、自豪感与自卑感交织 相当一部分同学进入大学后,原来的第一名可能不及格,原来担任班干部指挥别人现在被人指挥……由高 中的受宠到大学的失宠,成功感变为挫折感,原先的中心地位沦丧,有的不恳读师范,不愿选此专业,但 事已至此,轻而自责、自卑,有的甚至不愿佩校徽上街。 2、新鲜感与怀旧感冲突 理想与现实可能出现很大的落差 校园环境、生活远不如想象的好;教师教学水平、方法不令人满意:同学间个性迥异,不易相处:师生间 也不如中学那样亲密。同时,尽善尽美毕竟只是一种理想,目前我国的高等学府,也有其现存的问题。 3、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 太过于强调独立的人格,容易盲目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但又对长辈表现出较大的依赖性。从军训休息间 隙许多女生黯然落泪可以窥见他们情感的脆弱性与依赖性。也正是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所谓的“爱情”趁 虚而入,盲目恋爱,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4、交往意识强与闭锁心理的矛盾 许多大学新生整天埋怨他人不坦诚,太过于世故,于是“一个书包两只碗,教室寝室图书馆”的单调让人 乏味,周末恐怖症吞噬着许多同学的心,造成恶性循环,倍感孤寂无聊与无奈。实际上是自己心存界蒂, 带着戒备心理在接纳他人 5、强烈的求知欲与知识水平低的矛盾 大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生命力最旺盛、精力最充沛、最具有青春活力的时期,是一生中的最佳状态。大学 生正处于创造心理高度发展的时期,对创造充满渴望和憧憬,受传统束缚少,接受新生事物快,反应敏捷, 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观点和看法。然而,有许多大学新生由于学习重点不明确,学习方法不恰当,往
(3)多是自我管理和通过制度的间接管理。老师不再事必躬亲。 (4)自习时间多,自由度大,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3、理想追求的变化。 “高中苦又苦,大学补一补”, “高中用了功,大学松一松”,这一理论曾在大学新生中颇为流行。原有 的目标已实现,新的目标尚未树起来,极易出现理想间歇期。 (二)新生活带来新冲突 大学新生在父母的宠爱、师长的赞赏、亲友的夸奖和同学的羡慕中迈入大学,有强烈的优越感,“仰天大 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是那样的豪迈。然而大学毕竟是一个群英荟萃的地方,严格地恪守着优胜 劣汰的竞争原则。因而,在现实面前,又是那么的忧伤和无奈。 1、自豪感与自卑感交织 相当一部分同学进入大学后,原来的第一名可能不及格,原来担任班干部指挥别人现在被人指挥……由高 中的受宠到大学的失宠,成功感变为挫折感,原先的中心地位沦丧,有的不愿读师范,不愿选此专业,但 事已至此,轻而自责、自卑,有的甚至不愿佩校徽上街。 2、新鲜感与怀旧感冲突 理想与现实可能出现很大的落差,如: 校园环境、生活远不如想象的好;教师教学水平、方法不令人满意;同学间个性迥异,不易相处;师生间 也不如中学那样亲密。同时,尽善尽美毕竟只是一种理想,目前我国的高等学府,也有其现存的问题。 3、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 太过于强调独立的人格,容易盲目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但又对长辈表现出较大的依赖性。从军训休息间 隙许多女生黯然落泪可以窥见他们情感的脆弱性与依赖性。也正是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所谓的“爱情”趁 虚而入,盲目恋爱,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4、交往意识强与闭锁心理的矛盾 许多大学新生整天埋怨他人不坦诚,太过于世故,于是“一个书包两只碗,教室寝室图书馆”的单调让人 乏味,周末恐怖症吞噬着许多同学的心,造成恶性循环,倍感孤寂无聊与无奈。实际上是自己心存界蒂, 带着戒备心理在接纳他人。 5、强烈的求知欲与知识水平低的矛盾 大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生命力最旺盛、精力最充沛、最具有青春活力的时期,是一生中的最佳状态。大学 生正处于创造心理高度发展的时期,对创造充满渴望和憧憬,受传统束缚少,接受新生事物快,反应敏捷, 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观点和看法。然而,有许多大学新生由于学习重点不明确,学习方法不恰当,往
往学习效果不佳,收获与付出不成正比,有的甚至通宵学习却也收效甚微,于是,有人开始怀疑自己是不 是最笨的人。 我们共同的方向就是:需要在迷茫中找到自己的道路,引导我们在变化的时代获得成功 二、科学确定新的目标 (一)目标的作用: 在社会生活中,人总是要围绕着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目标,制定出计划,展开有组织的活动,目的性是人的 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人们所从事的一切活动都是具有一定目的性的。作为大学新生,要注意科学的树立 自己的目标,为大学生活作好导向 (二)积极适应大学生活,科学确定新目标: 其实在生命的地图上,纵然需要别人指引,但自己才是真正决定该往何处去的人,无人能代替我们走完这 段旅程。一路上或彷徨或无助,但正是这种种遭遇使你在试炼和挑战的磨砺下,逐渐拨云见日,了解自己 找到自我的天空 1、正确认知,积极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准备 正确认识和对待转变时期的心理变化和矛盾,做好大学生活的心理准备,找到自己成才的正确方向。 2、积极探索大学学习的方法 美国学者詹姆斯据其研究成果说:“普通人只发挥了他蕴藏能力的1/10,就连爱因斯坦那样伟大的科学家 也只用了大脑30%的功能,与应当取得的成就相比较,我们不过是半醒着,我们只用了我们身心资源的很 小一部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实际上绝大多数人,一定有可能比现实中的自己更伟大些, 只是缺乏一种不懈努力的自信。” 建议同学们要做到:日有安排,周有计划,月有打算,学期有部署,时时事事尽在掌握中 3、尽快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1)有目标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切忌手忙脚乱,今天掉书包,明天掉饭卡,后天又闹感冒 (2)学会大学集体生活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生活的事情是细微和琐碎的,就在这些细微和琐碎中,我们应遵循集体生活的基本原则 A、求大同,存小异 B、寻找合作的途径在互助与互动中增进了解 C、摒弃畸形的自我意识,尊重他人
往学习效果不佳,收获与付出不成正比,有的甚至通宵学习却也收效甚微,于是,有人开始怀疑自己是不 是最笨的人。 我们共同的方向就是:需要在迷茫中找到自己的道路,引导我们在变化的时代获得成功。 二、科学确定新的目标 (一)目标的作用: 在社会生活中,人总是要围绕着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目标,制定出计划,展开有组织的活动,目的性是人的 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人们所从事的一切活动都是具有一定目的性的。作为大学新生,要注意科学的树立 自已的目标,为大学生活作好导向。 (二)积极适应大学生活,科学确定新目标: 其实在生命的地图上,纵然需要别人指引,但自己才是真正决定该往何处去的人,无人能代替我们走完这 段旅程。一路上或彷徨或无助,但正是这种种遭遇使你在试炼和挑战的磨砺下,逐渐拨云见日,了解自己, 找到自我的天空 1、正确认知,积极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准备 正确认识和对待转变时期的心理变化和矛盾,做好大学生活的心理准备,找到自己成才的正确方向。 2、积极探索大学学习的方法 美国学者詹姆斯据其研究成果说:“普通人只发挥了他蕴藏能力的 1/10,就连爱因斯坦那样伟大的科学家, 也只用了大脑 30%的功能,与应当取得的成就相比较,我们不过是半醒着,我们只用了我们身心资源的很 小一部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实际上绝大多数人,一定有可能比现实中的自己更伟大些, 只是缺乏一种不懈努力的自信。” 建议同学们要做到:日有安排,周有计划,月有打算,学期有部署,时时事事尽在掌握中。 3、尽快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1)有目标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切忌手忙脚乱,今天掉书包,明天掉饭卡,后天又闹感冒。 (2)学会大学集体生活。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生活的事情是细微和琐碎的,就在这些细微和琐碎中,我们应遵循集体生活的基本原则: A、求大同,存小异; B、寻找合作的途径在互助与互动中增进了解; C、摒弃畸形的自我意识,尊重他人
4、努力培养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是指一个人智力上的素质,包括记忆力、理解力、创造力、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 非智力因素指一个人的事业心、进取心、勇气、毅力、意志、爱好、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在个人的成才中 具有重要作用。 逐步树立新的形象 (一)大学生的角色转换与定位 进入大学后,作为一名大学生,其自身特点面临着新的变化和挑战,比较起中学生,大学生不仅学习和生 活环境改变,而且社会的期望值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中学时代的未成年 下成为国家建设者的后备 力量,杰出人才的预备队,社会重任在肩。此时,大学生应尽快调整自己,实现角色的重新定位。这首先 要求,从不自觉角色变为自觉角色 (二)明确责任,树立新的形象 大学生必须尽快进入角色,树立自己的新形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明确责任,承担重任 1、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大学生对知识更新、科技进步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要有危机感、紧迫感,要明白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状况,深刻理解由我国具体国情所决定 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3、要加倍努力,要利用大学期间良好的学习条件,刻苦学习,汲取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要敢于走前人没 有走过的路,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第二节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 时代主题与基本国情 今天,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候,我国 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世纪 (一)“两个80年”的实践启示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1、中国人民经历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两个80年”。 第一个80年是指:1940年至1921年这一历史时期 第二个80年是指:从1921年到21世纪初 2、共改革开放的深入是富民强国的历史性巨变 (二)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4、努力培养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是指一个人智力上的素质,包括记忆力、理解力、创造力、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 非智力因素指一个人的事业心、进取心、勇气、毅力、意志、爱好、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在个人的成才中 具有重要作用。 三、逐步树立新的形象 (一)大学生的角色转换与定位 进入大学后,作为一名大学生,其自身特点面临着新的变化和挑战,比较起中学生,大学生不仅学习和生 活环境改变,而且社会的期望值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中学时代的未成年人,一下成为国家建设者的后备 力量,杰出人才的预备队,社会重任在肩。此时,大学生应尽快调整自己,实现角色的重新定位。这首先 要求,从不自觉角色变为自觉角色。 (二)明确责任,树立新的形象 大学生必须尽快进入角色,树立自己的新形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明确责任,承担重任。 1、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大学生对知识更新、科技进步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要有危机感、紧迫感,要明白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状况,深刻理解由我国具体国情所决定 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3、要加倍努力,要利用大学期间良好的学习条件,刻苦学习,汲取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要敢于走前人没 有走过的路,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第二节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 一、时代主题与基本国情 今天,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当人类社会跨入 21 世纪的时候,我国 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世纪。 (一)“两个 80 年”的实践启示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1、中国人民经历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两个 80 年”。 第一个 80 年是指:1940 年至 1921 年这一历史时期 第二个 80 年是指:从 1921 年到 21 世纪初。 2、共改革开放的深入是富民强国的历史性巨变 (二)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利益,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三)中国的入世与经济全球化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有助于我国在改革中借鉴反映新情况的市场规则,更好地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完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必然发展。经济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21世纪世界需要中国,中国将在世界经济中占有着重要地位。 (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 知识经济具有八个方面的特点 l、经济发展可持续化。 2、资产投入无形化 3、世纪经济一体化 4、经济决策知识化 5、新的价值取向。 6、新的市场观念。 7、新的社会组织形式。 8、重于创新、立于高科技 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与成才目标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今天,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概括起来就是 一句话和三大历史任务,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 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 (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 21世纪的大学生,是在中国改革开入的历史新时期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是承上启下的一代,我们应当义不 容辞地继承我国大学生早已形成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继往开来,迎接新世纪挑战。 (二)全国建设小康社会,使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和富强起来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使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和富强 起来,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更大贡献,这是我们党必须勇敢担负起来的历史任务。”这也是当代中国大学 生的历史使命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利益,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三)中国的入世与经济全球化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有助于我国在改革中借鉴反映新情况的市场规则,更好地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完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必然发展。经济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21 世纪世界需要中国,中国将在世界经济中占有着重要地位。 (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 知识经济具有八个方面的特点: 1、经济发展可持续化。 2、资产投入无形化。 3、世纪经济一体化。 4、经济决策知识化。 5、新的价值取向。 6、新的市场观念。 7、新的社会组织形式。 8、重于创新、立于高科技。 二、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与成才目标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今天,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概括起来就是: 一句话和三大历史任务,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 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 (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 21 世纪的大学生,是在中国改革开入的历史新时期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是承上启下的一代,我们应当义不 容辞地继承我国大学生早已形成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继往开来,迎接新世纪挑战。 (二)全国建设小康社会,使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和富强起来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使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和富强 起来,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更大贡献,这是我们党必须勇敢担负起来的历史任务。”这也是当代中国大学 生的历史使命